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2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702

  周赫煊皱着眉头放下《晶报》,问道:“你准备怎么回应?”
  “我……”阮玲玉低头弱弱地说,“周先生,我明天就不来你这里了,免得别人说三道四,凭白污了你的名声。”
  “我有什么名声好污的?”周赫煊笑道,“倒是你,千万别想不开。”
  “嗯。”阮玲玉应了一声没再说话。
  《晶报》的爆料非常凶猛,把阮玲玉身世遭遇全部起底。比如说她母亲是张家女仆,比如说阮玲玉16岁便跟主家少爷同居,比如说她靠裙带关系当电影女主角,比如说她为了钱勾引周赫煊。
  最最离谱的是,《晶报》的文章里还夹杂着各种臆想猜测。报纸分析道,为什么一个女仆的女儿,能读得起贵族女校?多半是因为这个女仆跟张家老爷有染。
  《晶报》甚至把何阿英的另一个养女,说成是阮玲玉和张达民的私生女,而且编得有模有样。
  阮玲玉才20岁啊,她的妹妹已经快10岁了,难道她10岁时就能生出私生女来?
  可惜这种毫无逻辑的瞎编,居然大部分人都选择相信,因为信息不通畅,更因为流言蜚语传播起来不要本钱。
  一时间,阮玲玉便从当红影星,变成人人唾骂的荡妇。
  “这件事不简单,”周赫煊冷冷笑道,“记者又不是侦探,怎么会对你知道得那么清楚?我看是有人在搞鬼,而且是对你很了解的人。”
  “有人害我?”阮玲玉惊道,“不会吧!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
  “设计陷害无非是有仇,而且有利益关联,”周赫煊道,“一是公仇,明星电影公司嫌疑最大;二是私仇,张家的嫌疑最大。找人查查不就知道了?”
  阮玲玉想了想说:“还是算了吧,越搞越麻烦,我找记者说清楚就是。”
  “你别管,我来搞定。”周赫煊道。
  “嗯。”阮玲玉惨然一笑,同时又觉得很舒心,有个男人能依靠真的好。
  周赫煊却想得更多,他一边请杜月笙帮忙调查,一边亲自登门拜访报界奇人史量才。
  这是报人跟报人之间的交流,周赫煊也是个报人。
  ……
  《申报》大厦。
  这是前些年修建的大楼,专门作为《申报》的办公场所。
  此举堪称大手笔,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修建总部大楼,可见《申报》的财力之丰厚。
  就在去年,史量才甚至把死对头《新闻报》买下,成为中国最大的两家报纸的老板。可惜由于国党的介入,以及《新闻报》原股东的不满,史量才只拿到部分股权。
  “董事长,周赫煊先生找你,我把他安排在会客室。”秘书敲门道。
  “周先生?”史量才连忙起身,放下手中的钢笔亲自出门迎接。
  史量才快步走进会客室,哈哈笑道:“周先生,你怎么有空光临鄙公司啊?”
  周赫煊抱拳说:“久仰史先生大名,今日特来拜见。”
  “不敢当,快请坐!”史量才热情的招呼道。
  史量才是个标准的南方人,个头不高,身材偏瘦,头发全部向后梳理,露出宽宽的脑门。这么个不起眼的中年,却是中国实力最雄厚的报界大亨,如今《申报》的单日发行量已经接近20万份,在国内外数十个城市设有分社和发行点。
  周赫煊对史量才是极为佩服的,不仅佩服他的商业才能,更佩服他的职业操守和民族气节。
  《申报》虽然办得非常商业化,翻开到处都能见到广告,被张季鸾、胡政之讥讽为广告纸。但是,史量才却不是只认钱的人,他在九一八事变以后,变得越来越进步爱国。
  当左联受到南京政府严重打压的时候,史量才改组《申报》副刊《自由谈》,邀请鲁迅和茅盾两位左翼作家,大量发表针砭时弊的进步文章,以至于多次遭受警告和处罚。
  由于史量才公开反对“剿匪”,拒绝认购巨额债券,还给坚持抗日的十九路军捐赠巨款,又不时发表抨击国党独裁的文章,终于彻底惹怒南京政府。
  但史量才社会影响力太大,常凯申想杀又不敢杀。
  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了,常凯申把史量才叫来,威胁道:“史先生,我有一百万军队!”
  史量才挺直了摇杆,用同样的语速和语调说:“委员长,我有一百万读者!”
  枪杆子和笔杆子的对决,最终以枪杆子的胜利更告终。
  史量才死了,遭到无耻的政治暗杀,死于国党特务之手。
  二人闲聊片刻,史量才问:“周先生今天过来,有什么要紧事吗?”
  周赫煊笑道:“我想发起成立一个团体,中国报业协会,不仅要规范报人的行业操守,各大报纸之间还要团结合作,对抗国党的言论独裁,希望史先生能够支持。”
  “这是好事啊!”史量才高兴地说。
第397章【职业操守】
  周赫煊推开窗户,居高临下的远眺着望平街(后世山东中路)。这条短短的街道整天都活跃着,从黎明四更天,一直嘈杂到夜晚,街上不论男女老幼,全是贩卖报纸的人。
  这里是上海的报馆汇集地,报纸价格相对便宜一些,有人专程步行来此地买报,也有许多报童在这里进货。特别是每天黎明时分,《申报》和《新闻报》出版时,那简直就像是一道道洪流,掠过望平街,朝附近的几条街道宣泄而去。
  “上海的报业真是繁荣。”周赫煊不禁感慨道。
  史量才走到周赫煊身边,望着下面的街景,笑道:“都是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十八年前,我接手《申报》的时候,望平街还比较偏僻,再往外甚至是一片荒地。”
  周赫煊惨然一笑:“史老板,我突然想起黄远生和邵飘萍,搞报纸的人不容易啊。”
  “是不容易,两位皆是中国报人的脊梁。”史量才感慨道。
  黄远生死于袁世凯统治时期,他是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为了躲避北洋政府追捕而逃亡美国,结果搞出更大的误会。
  黄远生的英文名叫Yuan-Yung
Huang(黄远庸),在美国报纸报道后,被误认为是袁世凯的亲信族人(远、袁同音),且专程到美国帮袁世凯鼓吹称帝的。
  于是黄远生死了,死于革命党暗杀。暗杀令来自于孙中山,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负责指挥。
  杀完以后才发现杀错了,革命党杀了革命党,顺手就把脏水泼到袁世凯身上。
  以至于现在主流看法都认为是袁世凯杀了黄远生,黄远生也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成为民国时期无数报人的楷模。即便到了21世纪,新中国的新闻专业教科书上,也还在采用袁世凯暗杀黄远生的说法。
  周赫煊当然不会帮袁世凯伸冤,主使者孙中山如今是国父,指挥者林森也是国党要员,他们杀人主要出自误会。而且黄远生如果不远走美国,留在国内多半会遭袁世凯毒手,至少也要被捕下狱。
  但不可否认,黄远生的死属于标杆,犹如一座丰碑立在民国报界,激励着无数民国报人为民主自由而抗争。
  黄远生死于“袁世凯”之手,邵飘萍死于张作霖之手,史量才即将死于常凯申之手。似乎无论哪个独裁者掌握大权,都有报人要为此“献祭”,民国从不缺铁骨铮铮、敢说实话的报人。
  周赫煊说:“中国报人必须要有自己的组织。”
  “周先生有章程了吗?”史量才问道。
  周赫煊拿出一份稿件说:“史先生请看,如有疏漏之处,还能斧正。”
  史量才接过来细细阅读,只见这份策划书非常完善,上面有“中国报业协会宣言”、“中国报业公会简章”等细目。
  最让史量才感到认可的是,周赫煊还给报纸下了定义,并总结出一份“行业操守”:
  “报纸有四大属性:
  第一:政治属性。报纸是政治的工具,这是一个基本的新闻学原理。但是,不管是哪个党派的报纸,都应遵循最基本的原则,即不得卖国,不得出卖人民利益,否则即为国贼。
  第二,新闻属性。报纸是新闻传播的载体,这是报纸最根本的价值。新闻报道当以事实为主,不得歪曲报道,不得胡乱捏造,此为全体报人之职业操守。
  第三,文化属性。报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是提高国民素质、增长国民眼界的利器。报纸不应违反社会道德,不应宣扬负面低级之观点,不应鼓吹恶俗荒淫之风气。
  第四,商品属性。报纸也是商品,商品天然追逐利益。然则,报纸不应见利忘义,不应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也不应为了广告费,胡乱刊登虚假广告。
  报人之职业操守可归纳为十二字:不卖国、讲真话、守道德、义为先。”
  史量才忍不住赞叹道:“周先生高见,你归纳的报纸四大属性,概括了报纸应有的全部特征。因此而衍生出的报人职业操守,也当作为全体报人的行业准则,周先生真乃报界第一理论家。”
  周赫煊说:“我会让人联络北方地区的报纸,南方就要拜托史先生了,咱们一起携手,共襄盛举!”
  “哈哈哈,有幸参与盛会,史某荣幸之至。”史量才大笑道。
  第二天,《申报》、《新闻报》和《大公报》同时发布信息,呼吁报界同仁联合创立“中国报业协会”,并刊发了周赫煊对报纸四大属性的定义,以及报人的“十二字职业操守”。
  由于三大报纸影响力极大,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文化名人纷纷对此表示支持。《晨报》、《新天津报》、《益世报》、《东方日报》、《东北日报》、《华西日报》、《晋阳日报》等全国各地报纸,也陆续发表社论响应,大家约定在元旦期间齐聚上海,共同讨论“中国报业协会”的筹建事宜。
  行业公会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个利益集合体,一是对内维持行业秩序,二是对外保护行业利益。
  就像商人组织商会一样,有了实力才能抵抗洋人和政府,受了委屈大家抱团搞事,即便是洋人和政府也不得不低头。
  这不,一直狂怼上海总商会的陈德征,前几天刚刚被常凯申羁押软禁,这是南京政府在向上海总商会服软。
  自晚清以来,中国的报馆便常常受到政府打压,现在有人发起筹建行业公会,立即就有无数报纸想要加入,无非是想壮大自身的实力。
  周赫煊和史量才没有想到的是,国党的各大机关报纸也想来掺和一脚,甚至是想控制这个即将组建的报业公会。
  周赫煊、史量才两人讨论之后,决定设立“双总部”,分别把报业协会的两个总部设在上海和天津。即便国党想要加入,也很难把手伸到北方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