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3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6/702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十多个东北籍的学生,突然全部停下脚步,愣愣地望着那个发声的路边广播。
  端木蕻良的胸膛仿佛被利剑斩开,抑聚多时的满腔悲愤,都被那哀怨的歌声给引出来。
  端木蕻良只是个笔名,他本姓曹,出生在辽宁一个富农家庭。曾祖父在科尔沁草原购置了100多亩土地,父亲崇尚教育,毅然卖掉80亩土地,把端木蕻良和二哥送到天津读书。
  如今,二哥已经成为大学老师,端木蕻良自己也就读于清华。但他们在辽宁的老家,却早已家道中落,端木蕻良已经三年多没见到父母了。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端木蕻良突然间泪流满面,因为那首歌唱出了他的心声,触动了灵魂深处最柔弱的地方。
  他身边的东北学生们,一个个眼睛都变红了,太多的悲惨遭遇,此刻都与那歌声产生共鸣,听得人心如刀绞。
  过往的许多路人,亦纷纷驻足聆听,感受着歌声里的肝肠寸断。
  “呜呜呜呜!娘啊,你死得好惨啊!呜呜呜……”
  街道上,一个东北汉子嚎啕大哭,就像个无助的孩童。哭罢,他突然站起来嘶吼道:“老子要参军,老子要跟小日本拼了!”
  端木蕻良看了看那东北汉子,偷偷抹掉眼泪,拍拍身边高天琦的肩膀说:“兄弟,咱们迟早有报仇的那天!”
  高天琦眼睛发酸,哽咽道:“是啊,要报仇,要杀回东北去。”
  《松花江上》的歌声,在天津和北平的天空反复飘荡,无数东北流亡群众哀声痛哭。那歌声带着剧烈的伤痛,很快传向大江南北,唤醒着无数国人的民族之魂。
  端木蕻良经过多方打听,终于知道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周赫煊。他带着崇敬之情,以及自己第一部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的部分手稿,乘着火车前往天津向周先生请教。
  端木蕻良觉得,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跟小日本拼命,而是要唤醒国人的反抗精神。就像那首《松花江上》,就像他如今正在创作的小说,歌曲和文学,有时候更胜过刀枪。
第532章【二十九军】
  “号外,号外!”
  “喜峰口大捷!”
  “我军砍杀日军数千人,炸毁大炮18门,威震长城内外!”
  报童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挥舞着报纸满街高喊,迅速吸引来众多路人的注目。
  正坐在黄包车上的端木蕻良,连忙喊道:“快停车,快停车,我要买报纸!”
  “好嘞!”
  车夫立马掉头跑回去,凑到报童身边,迫不及待地问道:“咱真打赢了?”
  “赢了,赢了!”报童忙不迭回答。
  旁边有人问道:“是哪个将军打的胜仗?”
  已经买到报纸的路人,迅速浏览文章,激动地念道:“是29军的大刀队,四个团的兵力向日军发动夜袭,战士们每人身背一把闪亮大刀。赵登禹、佟泽光两位旅长身先士卒,冲入敌军阵地,砍死砍伤日寇数千,缴获坦克11辆、装甲车6辆、大炮18门、机枪36挺、飞机1架,还有日军御赐军旗、地图和摄影机等等!”
  “好!”
  “杀得好!”
  街道上传来轰然喝彩声,报童手里的报纸早被抢光了,许多人飞快奔跑着到别处去买报纸。
  端木蕻良好不容易买到一份,他把新闻报道读了又读,全身都激动地发抖,双眼含泪地笑道:“打得好,两位旅长打得真好!若是我军人人如此英勇,何愁不能把日寇赶出中国?”
  “这位先生说得是,咱中国的军人也不全是孬种!”一个中年男人附和道。
  又有人问:“那两位浴血杀敌的旅长,究竟是什么来头?”
  “当然是西北军,”立即有懂行的人来做解释,“这报纸上说是29军将士,29军以前就是西北军啊。中原大战冯玉祥战败,29军就被张学良收编了。这两位立了大功的旅长,多半就是西北军出身。”
  “还是西北军厉害,当初把中央军打得哭爹叫娘。”
  “狗日的小日本儿这下咬到硬骨头了!”
  “要我看啦,两位旅长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应该升他们做将军!”
  “……”
  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铺天盖地的溃败战报当中,夹杂着一篇惊天捷报,足以振奋人心了。
  端木蕻良小心地折好报纸,贴身放在胸口的衣兜里,全身的热血似乎都要沸腾起来。
  此时此刻,无论天津、北平、上海、南京、武汉……只要是收到捷报的城市,到处都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社会各界纷纷组成慰问团,带着募捐来的钱物北上劳军,各报的记者蜂拥而至,只想拍到一张抗日英雄的照片。随军拍摄的新闻电影,很快也在全国影院播放,电影中只要出现宋哲元(29军领袖)的镜头,全体观众都自发的起立鼓掌。
  29军的大刀队从此名扬天下,作曲家麦新为此创作《大刀进行曲》,这首歌迅速在全国传唱开来,就连小孩子都能吼上几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兄弟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这次的喜峰口大捷,无疑是给中国人打了一阵兴奋剂。
  自甲午中日战争以来,中国总是战败的那方。以至于到了现在,即便是高喊抗战口号的爱国人士,心里也非常不自信,认为中国不可能打赢日本。
  现在,29军的大刀队终于让国人扬眉吐气——咱们,还是能打胜仗的!
  天津《益世报》把29军的喜峰口抗战,跟去年19路军的淞沪抗战并称,在新闻中写道:“十九路军淞沪一战,二十九军喜峰口一战,使我们中国人还可以做人。”
  上海《时报》甚至高喊口号:“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
  北平《世界日报》的社评说:“中国陆军之战斗力,中国民族之自卫力,于十九路军之后,又得到新的有力证明。此非大刀梭镖足以摧毁敌之机枪大炮,乃国民精神道德的力之最高表现也。”
  就连日本《朝日新闻》也有相关报道评论:“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
  喜峰口大捷,不管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引起了剧烈的反响。
  ……
  三乐堂。
  下野后的张学良,正带着夫人于凤至,在周赫煊家里戒除鸦片。他已经被中央党部安排去欧洲访问,为了不被洋人耻笑为“东亚病夫”,张学良特意跑来找周赫煊帮他戒烟。(前面被删除的几章有描述,这里不想多说了,反正张学良正待在周赫煊家里。)
  “大捷,果真是大捷啊!”张学良拿着报纸,哭中带笑。
  周赫煊也是拿着报纸看了又看,笑道:“恭喜六帅。”
  张学良无奈地摆手说:“都是将士们打出来的,跟我没什么关系。”
  说实话,29军这次能获得喜峰口大捷,还真跟张学良有很大的关系。
  张学良刚刚收编29军的时候,只给了50万元安置费就撒手不管了,29军驻扎在山西寄人篱下,军费无着,穷困潦倒,士兵们形同乞丐。
  直到去年,张学良为了防备关东军的进攻,主动把29军调到察哈尔,才让这些无家可归的西北军有了自己的地盘。29军在移防察哈尔的时候,甚至不得不夜间行军,因为他们装备和军容太烂,怕被人白天看到了当成土匪。
  谁又能想到,就是这一群穿得犹如土匪的乞丐军,居然在长城取得如此大的胜利。
  周赫煊心中也不禁感叹,西北军真是能打啊。当初中原大战的时候,若非阎锡山故意拖后腿,估计中央军早就被西北军打残了,老蒋能不能顺利统治中国都难说。
  只可惜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6/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