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5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8/702

  可能人们会觉得这玩意儿没啥用,因为它已经融入到人的基本思维模式当中。但在逻辑学刚刚创立之初,它却对任何科学有着指导意义。
  一个学生突然举手道:“先森,为森么压定要提粗零类慨恋,又怎么驱定某过四物压定似零类。边如索‘鬼’就似零类,但水能赠明鬼罢存在咧?”
  金岳霖似乎被这个问题考住了,他想了想说:“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
perpendicular
to
the
blackboard,这是什么意思?”
  “呃……”那个叫林国达的广东籍学生顿时无语。
  这师生俩的对话非常有意思,林国达质疑零类概念提出的正确性,又用鬼来举例子,怀疑是否存在真正的零类概念。而金岳霖则反问:林国达同学垂直于黑板,这是什么意思?
  林国达自然不能垂直于黑板,这就类似于零类概念,但从语法和逻辑上讲,这句话又是没有错误的,学生垂直于黑板也是没有办法证伪的,就像不能证明鬼一定不存在或存在一样。
  周赫煊差点笑出声来,他居然见证了著名的“林国达垂直于黑板”事件。
  可周赫煊又笑不出来,因为林国达很快就要游泳淹死。
  这个林国达同学非常喜欢提问,而且总是使用拗口的粤普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常把班上的同学逗得哄堂大笑。
  金岳霖显然是非常喜欢林国达的,直到某天,他上课时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
  不知不觉就下课了,周赫煊走到林国达面前,告诫道:“林同学,不要下河游泳,那种行为非常危险。”
  林国达一脸懵逼,下意识地答应道:“啊……好的。”
  就在此时,外边突然传来嘶声力竭的猪叫。让本来想找周赫煊交流的同学们,纷纷跑出去看热闹,周先生可没有大肥猪有吸引力。
  “啪啪啪!”
  周赫煊拍手笑道:“同学们,今天我买了十头大肥猪,晚上跟老师们一起吃猪肉!大家敞开肚子吃,米饭也管够!”
  学生们愣了愣,集体咽口水,随即欢呼道:“周先生万岁!大肥猪万岁!”
  金岳霖非常严肃地指出:“你们说这话逻辑有问题,周先生万岁,大肥猪也万岁,那么周先生就有可能是大肥猪。”
  “哈哈哈哈……”学生们大笑。
  十头大肥猪被孙永振买来学校,顿时引起全校轰动,至少有近百位未来的院士跑来看杀猪。
  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好些教授搬着小板凳过来,听着杀猪声专心致志的做研究。
  孙永振不仅带回来了十头肥猪,还买了好几大箱的香烟回来。只看着那些香烟包装盒,断粮数月的烟鬼们眼睛都绿了,幻想着一边吃猪肉一边抽烟的神仙日子。
  “杀猪了,杀猪了!”
  老师家的小孩儿们满地疯跑,成群结队地欢笑打闹,还有的孩子跑去问家长:“妈妈,今天过年吗?”
  周赫煊也在笑个不停,眼前的场面让他很高兴,因为众人的喜悦是那么真实而纯粹。
  老师们指导学生把课桌椅全搬到空地上,快天黑的时候,一些男生抬着木桶出现。桶里只有一道菜,芸豆烧猪肉,剩下的猪血、猪大肠、猪心肺什么的,将会送给老师们带回家改善伙食。
  由于电费很贵,而且时常断电,空地里燃起了一个个火把,时隐时现的火光中尽是笑脸。
  梅贻琦首先出来讲话道:“老师们,同学们,今天周先生请大家吃肉。吃饱了肉,不要忘记学习,不要忘记报效祖国。来,让我们一起唱西南联大的校歌,我来起头……”
  师生们一边瞅着木桶里的烧猪肉,一边齐声唱道: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祯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除倭虏复神京,还燕碣!”
第889章【回忆】
  在抗战前,中国的大学招生考试,都是由各校自行招生的。
  从1938年开始,中华民国教育部进行统一招生。全国被划为15个招生区,主要考区都在西部,毕竟东边大部分国土已经沦陷。各省考试机关可保送优秀高中毕业生,这些人不用参加考试,但保送生人数不得超过录取总人数的10%。
  每年六月底发准考证,七月初开考,八月份就能拿到录取通知书。
  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最后一个京派文学家”的汪曾祺,今年为了考西南联大,不得不从上海坐船到香港,再从香港坐船去越南,再从越南走陆路来到昆明。
  为了保证准时考试,汪曾祺提前大半个月就来到昆明。他混进学生宿舍住了好几天,每天跟着大学生们一起上课吃食堂,居然从头到尾都没被发现异常。
  今天,汪曾祺适逢其会,遇到了周赫煊出钱请大家吃猪肉。四十年后,他在一篇名为《周明诚和西南联大》的文章里写道:
  “西南联大有文、理、法、工、师范五个学院,其中文学院、法学院和理学院在昆明的西北角,工学院和师范学院分别在借居于昆明城内和城西。我来到西南联大的第五天,便遇到后来被校友们津津乐道的盛会——周明诚杀猪宴。”
  “当时,工学院的师生接到消息,穿过大半个昆明城前来赴宴。临近天黑的时候,人人打起火把穿街过巷,让昆明的警察如临大敌,以为学生们要搞运动了。师范学院离校本部要近一些,他们唱着《大刀进行曲》,但把歌词改成了‘大刀向肥猪们的头上砍去’,颇有些‘壮志饥餐胡虏肉’的慷慨热血。”
  “我不远千里报考西南联大的原因,主要是那里有闻一多先生、朱自清先生,还有沈从文先生。让我喜出望外的是,我还没参加入学考试,就见到了名扬四海的周赫煊先生。他这次带来的不是小说或史学著作,而是十头大肥猪,以及一箱又一箱的香烟。”
  “香烟属于战时管控物资,买几包只要有钱即可,但大量购买且是上等好烟,那就比较困难了。后来我听人说,周先生让保镖拿着他的亲笔信,去找了龙绳曾(龙云的三儿子),那些肥猪和香烟都是龙三公子紧急调拨的。”
  “这些香烟背后有故事。周先生刚到昆明的时候找人问路,正好遇见物理化学家黄子卿教授。黄教授自己掏钱给学生做实验,穷得连烟都买不起,在售烟小贩身边徘徊许久,才忍痛买了两根烟当场大口大口吸个痛快。”
  “据说周先生当时感动得掉泪了,在跑警报的时候又听说许多教授都断了烟,于是就让保镖把好烟买来。当时抽烟最狠的不是黄子卿先生,而是华罗庚先生,他一边吃肉一边抽烟,肉没吃完结果抽烟抽醉了,倒在地上呼呼大睡。”
  “那天晚上,校舍旁的空地燃起堆堆篝火,师生们吃了猪肉很兴奋,围着火堆开始唱歌跳舞。由于乐器难寻,哲学系主任汤用彤先生以盆做鼓,吴大猷教授和妻子阮冠世先生敲碗伴奏,周先生在师生们的怂恿下唱起了歌曲《鸿雁》。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具有音乐美,但他本人唱歌真的很难听,歌声总是不在调子上……”
  “周先生举办的这次杀猪宴,让全校师生情绪振奋,他要在昆明开设科学养鸡场的消息也迅速传播。师生们对此极为期待,工学院的教授带着学生自发前往帮忙建设厂房,其他学院的师生也帮着挖掘蚯蚓。养鸡场还没建起来,蚯蚓就已经养了好几池子,学生们个个都是养蚯蚓的能手。”
  “周先生的养鸡场确实为师生们带来实惠,学生食堂每周就有两顿可见炒鸡蛋,每顿都有清澈见底的鸡蛋汤,我们把这些鸡蛋称为‘明诚蛋’。鸡蛋还是学校发给老师们的补贴物资,每位老师按家中人口计算,每人每周可领到五枚鸡蛋改善伙食。”
  “这种情况到了1943年急转直下,由于学校经费紧张,物价高涨,老师们领到的鸡蛋都拿去菜市场换钱了。”
  “没人舍得吃掉,因为生活太艰难了。有一次,胡定邦同学在早市上看到吴晗教授提着菜篮子四处转悠,还以为他是在精挑细选好菜,走近了才知道他满市场找便宜菜。”
  “由于吃不饱饭,金岳霖、朱自清等几位先生组成种菜小组,推举植物学家李继侗教授担任种菜组组长,生物系讲师沈同先生担任种菜助理,所有教授一起浇水施肥,丰收时节一起分享。”
  “朱自清教授由于饥一顿饿一顿,患上了严重胃病。有次他得了痢疾还坚持连夜批改作业,书桌旁边放着马桶,整整改了一夜作文,拉了30多次,第二天都虚脱了相,脸也没洗就照常去上课。”
  “相比起文科教授,理工科教授们绝招更多,他们可以利用粗糙的机械和原料,自制肥皂、墨水、酒精等物出售。我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个时候还真是这样的。”
  “我们学生的日子也不好过,民国时候能读大学的,基本上都出生于殷实家庭。过去许多富家子弟,女生带老妈子上课,男生让门房跑腿。可到了云南,必须事事躬亲,自己洗衣服,自己缝缝补补,自己动手把破衬衣改成背心。当时学生们最流行穿红十字会等福利机构送来的旧衣服,联大学生穿着这些衣服上街,就跟要饭的一样,连抢劫犯都懒得看一眼。”
  “不过相比起老师们,我们学生至少不用为钱发愁。学费、伙食费和宿舍费是全免的,每月还能领8元钱的贷金,可以用这些钱置办学习和生活用品。直到某一天,我们发现八元钱不够买一瓶墨水——从1937年到1943年物价涨了200倍,到1944年已涨到2000多倍。老师们的薪水哪里够养家?不得不把周先生的蛋换成钱买粗粮吃。”
  “我记得是1943年底,周先生从重庆运来3500套棉鞋衣裤,又在昆明采购了十几大车的物资。那年冬天,师生们人人穿上了新衣,过年也有了肉吃。听说不仅是西南联大,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内迁学校,周先生都有赠送大量物资,难以计算耗费的金钱,我们平时都戏称周先生是‘衣食父母’。还有些爱开玩笑的同学,每次见到送物资的卡车,都大声嚷嚷:咱爹又送吃穿的来了……”
第890章【宿舍夜谈】
  杀猪宴最后开成了联欢晚会,宴会结束后,许多老师邀请周赫煊去他们家里住。周赫煊都委婉拒绝了,因为老师们家里还不如学生宿舍,往往七八口人挤在十多平米的小房子里,住起来很不方便的。
  周赫煊带着两个保镖去了学生宿舍,每间宿舍可睡四十多人,轻轻松松就能找到空床。
  宿舍里没有通电,所以晚上也不可能看书学习,一个个围着周赫煊聊天。
  “谁有蜡烛?”
  “我还有半截!”
  “这儿呢,我有一根没用过的。”
  “……”
  隔壁宿舍的学生也纷纷前来,大通铺上很快点燃十多支蜡烛,周赫煊让孙永振取来两把手电筒。这手电筒是在张学良那儿顺来的,此时正好用上,分别绑于两边墙壁可做电灯。
  周赫煊坐在通铺中央,被200多个学生团团围住,整个宿舍都要被挤爆了。
  最先发问的是那个垂直于黑板的林国达,他说:“邹先森……”
  “我姓周,”周赫煊好笑道,“你还是直接说粤语吧,我能听懂。”
  林国达也不觉得尴尬,笑嘻嘻道:“我听说你有十多个老婆,能不能教我怎么追女孩子?”
  “谁跟你说我有十多个老婆?胡说八道!”周赫煊大怒,他没想到学生问出的第一个问题居然是这个,简直凭空污人清白啊。
  “哈哈哈哈……”
  同学们大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8/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