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9/702

  玛莎比划道:“一个五英尺高的阿里巴巴式的大坛子,摆在地上用来收集宝贵的大便。”
  “收集大便做什么?”海明威有些不解。
  玛莎感慨道:“中国是如此贫穷落后,老百姓的生活如此艰难节俭。他们连大便都舍不得浪费,要好好收集起来做肥料,我很同情他们。”
  海明威劝慰说:“世界总是这样的,有富裕就有贫穷。”
  玛莎接着又笑着说:“你知道吗?我在上厕所的时候,天上突然来了一架日本人的飞机。村里的人都跑了,连猪都赶走了,只剩我蹲在厕所里不上不下,左右为难,幸好日本人的飞机只是经过而已。”
  海明威哈哈大笑:“噢,可怜的玛莎,如果你刚才被炸死,那是多么光荣啊。勇敢的战地记者玛莎在执行公务时以身殉职,你一定会成为英雄。不过,国际新闻界肯定会问我,她在什么地方死的,是怎么死的?我只能说,当时玛莎在厕所里……”
  “滚!”玛莎拍桌子大怒。
  这两口子逗乐的时候,周赫煊和马珏已经躺床上睡觉了。作为中国人,即便很有钱,他们对这种条件恶劣的旅馆也习以为常,想要挑剔也没用。
  到达韶关的隔天,余汉谋亲自设宴殷勤款待,饭桌上的菜品很丰富,甚至还有粤式名菜“炒禾花雀”。
  余汉谋笑着介绍道:“柯里先生,周先生,海明威先生、盖尔霍恩女士,你们来的正是时候。若再迟半个月,禾花雀就要飞去北方了,这等美味可不是一年四季都能尝到的。”
  “想不到余司令也是老饕,对美食有着如此研究。”周赫煊笑嘻嘻地说,话里暗带着一股讽刺意味。
  余汉谋只当没听出来,感慨道:“如今国事艰难,也没什么好招待的,只能打一点不要钱的野味,还请诸位朋友不要觉得寒酸。”
  柯里说:“请余将军尽快安排火车,我们明天就要前往桂林。”
  余汉谋巴不得把这几个赶快送走,但还是热情留客道:“韶关地方虽小,但美景却多,几位可以多留一段时间,我派人带你们到处去转转。”
  “不了,我有职责在身。”柯里道。
  海明威则说:“余将军,你这里离前线远吗?”
  余汉谋指着北边说:“五里地外就是日军的阵地。”
  海明威喜道:“那我想在韶关多留几天,在前线近距离采访中国战事。”
  余汉谋顿时头疼无比,他生怕美国人在自己的战区出意外,敷衍道:“没什么好采访的,广东已经半年多没打仗了。”
  玛莎立即抓住重点,确认道:“中日双方的阵地只有2.5公里远,却已经半年多没打仗了?”
  余汉谋自知失言,连忙补救:“大仗没有,小仗不断,没什么好采访的。”
  海明威道:“既然在打仗,那我们就该去采访,这是一个战地记者必须做的事情。”
  “哈哈,采访的事情先不说,咱们喝酒,哈哈,喝酒。”余汉谋开始打太极拳。
  一顿饭吃完,余汉谋悄悄找到了周赫煊,问道:“周先生,这两个美国记者到底想干什么?他们不是要去重庆吗?”
  周赫煊点醒道:“罗斯福这次派来的人分两拨,柯里负责接触官员,那对记者夫妇负责考察战场和民间情况。美国估计是要制定规模更大的援华计划,所以想要先摸清中国的实际状况。”
  “原来是这样啊。”余汉谋颇为烦躁。若是那两个美国记者在广东出问题,他肯定是担不起责任的,至少也会被老蒋停薪降军衔——毕竟那是罗斯福派来的钦差。
  周赫煊没有跟着海明威夫妇瞎折腾,第二天就与柯里一起坐火车去广西,然后坐飞机直奔重庆。
  至于韶关这边,余汉谋各种敷衍拖时间,派人带着海明威夫妇游览名胜古迹。足足耽搁了三天,海明威的暴脾气终于发作了,强逼着余汉谋送他们去前线指挥部,开始了他们历经数省的战地作死之旅。
第970章【顾问】
  余汉谋所在的粤北战场,之所以半年多时间没打仗,是因为日本华南方面军改变了进攻目标。
  日寇在去年夏天进攻广九地区,秋天直接跑去打越南,现在又准备进攻雷州半岛和福州——无非是想打通南方海岸线,并占领东南亚,对中国进行彻底的海上封锁。
  正因如此,广东的正面战场反而变得安静下来,国军甚至有闲心跑去围剿共党游击队。去年,国军186师纠集3000余地方武装,对东江地区游击队展开围攻,东江的两支游击队在突围后只剩下100余人。
  虽然说中日战争早就进入相持阶段,但1941年初再次变得激烈起来。
  这是由于德国在欧洲战场的节节胜利,刺激和鼓舞了日本政府。1940年底,日军开始调整对华作战方针,做出“必须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决定,试图在1941年秋天结束中国战事,并把精力全部转向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元旦过后,第五战区率先爆发战役。
  日本华北方面军以11军为主力,出动5万多兵力进攻豫南,中国方面由李宗仁指挥打响豫南会战。
  抗战打到这个时候,稍微有点脑子的指挥官都已经调整了思路。李宗仁这次就打得很好,采取诱敌深入、正面防御和侧翼奔袭相结合的战法,成功把日军的进攻变成一次武装大游行。
  不过很快日军就要进攻中条山,唉,中条山战役打得惨不忍睹,从老蒋到前线将领简直集体失智。
  卫立煌还在玩那套古板的兵团防御战,甚至把中条山防线称为“东方马奇诺”,他也是不嫌晦气。这些都不说了,双方即将交手的时候,老蒋居然抽调部队去剿共,被誉为“中条山铁柱子”的第四集团军几乎被全部调离战场。
  国军内部矛盾重重且不提,采取消极防御态势也不论,卫立煌口中的“东方马奇诺防线”居然连渡口工事都不加强,让日军轻轻松松过河。最搞笑的是,作为防御方的中国部队,被围以后居然断粮了,士兵们饿得枪都举不起来。
  连粮食都准备不足,还敢自称“东方马奇诺”?
  这一仗打下来,中国方面直接阵亡六个将军——共计一个上将,两个中将,三个少将。
  唉,这事儿提起来就糟心,咱们还是来说点有趣的话题吧。
  1月2日,日本陆军部公报宣称:中日开战以来,中国军队伤亡350万,日军伤亡10万。
  国民政府对此很不服气,于1月4日发布公报反击:抗战以来,日寇死伤近180万。
  这两组数据真是……
  周赫煊和柯里飞抵重庆的时候,已经是2月6日了。老蒋决定在2月8日接见柯里,并在7日这天悄悄把周赫煊喊去云岫楼。
  “明诚,辛苦你了!”常凯申颇为亲热的拉着周赫煊的手坐下。
  周赫煊微笑道:“微末贡献,不足挂齿。”
  常凯申说的辛苦,自然是去年重开滇缅公路之事,他因此对周赫煊愈发器重。
  常凯申感慨道:“(居)亦侨已向我禀明了你们出使英国的经过,想不到明诚还会驾驶飞机,真乃文武全才。”
  “勉强会开而已,”周赫煊问,“不知总裁召见所为何事?”
  常凯申道:“明诚刚从美国回来,罗斯福到底是什么态度?胡适在电报里语焉不详,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周赫煊说:“美国肯定是愿意帮助中国的,但他们的视线首先放在欧洲,暂时还不可能跟日本撕破脸。”
  “那3亿美元贷款有没有可能拿到?”常凯申问。
  “恐怕不行。”周赫煊只能报以苦笑,同时也对老蒋的狮子大开口彻底无语。
  常凯申真的是异想天开啊,他去年就在和英国讨论结盟事宜。英国一直打太极拳,推说只要美国愿意结盟,那么英国也愿意和中国结盟。
  于是常凯申各种联系美国商谈结盟之事,并把结盟以后的要求都想好了,大家且听听——
  第一,英美向中国提供贷款,帮助中国维持外汇和法币,这笔贷款的总额至少要2亿美元到3亿美元。
  第二,美国以信贷方式,每年售给中国500到1000架战机,并在1940年底以前交给中国200到300架战机。此外,英美应向中国提供其他武器装备,装备规格和数量协商解决。
  第三,英美向中国派遣军事、经济和交通使团,帮助中国建立远东合作机构,使团成员应由中国聘请为顾问。
  这简直是活在梦里,老蒋还对此极为乐观,认为英美必将对华提供大规模援助。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此(中英美三国远东合作方案)为吾国外交史上极重要文献之一。”
  常凯申兴致勃勃的把这份方案拿给宋子文看,宋子文硬着头皮泼冷水,认为2亿或3亿美元借款太多,一时之间恐怕难以达成。应向英美要求小额借款,同时请美国派遣财政专家考察我国法币情况,会同国内专家商讨救济办法。中国和英美的远东合作策略,应该一步步执行,不能急于一时。
  这就是柯里1941年访华的背景,柯里不仅是罗斯福的行政助理,还是罗斯福的高级经济顾问,他此行的首要职责是考察中国法币情况。
  常凯申问:“那你觉得现在该怎么和美国谈判?”
  周赫煊说:“美国国会正在讨论《租借法案》,看情况肯定能得到通过,我们不如在这上面想办法。”
  “《租借法案》是什么?”常凯申显然还没收到消息。
  周赫煊解释道:“英国已经财政崩溃了,没钱购买美国的军火。于是罗斯福就在推动《租借法案》,美国以租借、贷款、交换等方式向他国提供军事物资。”
  常凯申顿时一喜:“这个法案好!”
  当然好啦,中国没钱只能赊账,反正把军火弄来再说。
  周赫煊道:“《租借法案》提供的军事物资,原则上美国不负责运输,这需要我们在美国租一些轮船。”
  “那都是小事。”常凯申摆手说。
  周赫煊道:“至于借款方面,我认为还是可行的,但数额不能超过1.5亿美元。”
  常凯申点头道:“我知道了,这次谈判,就围绕着《租借法案》和借款来谈。”
第971章【过渡】
  在美国特使柯里考察中国法币情况,并四处会见中国各党派要人的时候,周公馆突然连续半个月有人来拜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9/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