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10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9/1156

  祭肜哽咽道:“陛下折煞微臣!”
  又向刘秀磕了个头,祭肜站起身形,退出大殿。到了大殿的外面,台阶下满已然摆放了好几口大箱子,里面装着的都是刘秀给祭肜的赏赐。
  祭肜看罢,二话不说,转回身,在大殿的外面,再次向殿内的刘秀跪地叩首谢恩。
  刘秀派祭肜到幽州任职辽东太守,这算是一记奇招。
  这些年,中原内部政权更迭频繁,混战不断,战火连天,尸殍遍野,民不聊生,这可给了高句丽可乘之机。
  高句丽人在边境蹦跶的那叫一个欢快,今日抢掠这儿,明日抢掠哪儿,边民深受其害。
  现在高句丽终于蹦跶到让刘秀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让刘秀下定决心,要给予其严惩。
  刘秀识人,向来很准。他看重祭肜,而祭肜也的确没有让刘秀失望。
  祭肜到了辽东后,对郡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治,同时征召新兵,训练兵马。他上任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在乐浪郡重创了一支两千人的高句丽兵。这是后话。
  这天,汉阳方面传来消息,公孙述派遣大将赵匡等人,率兵五万余众,增援隗纯。
  公孙述肯再次派兵增援,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蜀地和陇地,互为唇齿。无论哪一方被平灭,对于另外一方而言,都绝不是个好消息。
  隗嚣已死,隗纯刚刚继位,地位本来还没有稳固,汉军便又大举来攻,局势岌岌可危,若无外援,隗纯势力根本长久不了。
  公孙述自然也很清楚这一点,现在他如果还不肯派兵增援的话,等到隗纯被杀,陇地完全落入到汉军的手里,那么接下来,蜀地将要独自面对汉军。
  等到那时,己方真的能抗衡得了吗?
  所以,他需要有人牵制汉军,他不能让隗纯死在汉军的手里。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公孙述只能硬着头皮,再次派兵增援。即便他明知道陇地已成无底洞,无论他再派出多少兵马去救援,恐怕都已于事无补。
  以赵匡为首的五万蜀军进入汉中郡后,立刻遭遇到一支前来迎战的汉军,是以冯异为首的西征军。双方于汉阳郡和陇西郡的交界处,展开一场大战。
  这一战打下来,蜀军被冯异杀得大败,折损了一万余将士,剩余的三万多人,仓皇溃败到鄣县。西征军是得理不饶人,乘胜追击,一路追到鄣城城外。
  刘秀收到的,正是西征军传回的战报。虽然是一份己方得胜的战报,但刘秀却高兴不起来。
  他没想到,公孙述竟然还会派兵来填补陇地这个大窟窿,现在他判断不出来公孙述救援陇地的决心有多大,接下来会不会还派遣更多的兵马。
  如果公孙述真横下心来,将蜀军的主力都派遣到陇地,那么陇地的战局,将变得难以预料,己方兵马要想取胜,也会远比想象中困难得多。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坚持西征
  翌日早朝,刘秀开门见山地说道:“汉阳传回的战报,想必诸位都已经知道了。”
  吴汉说道:“公孙述给隗纯派出援军,好在西征军旗开得胜,挫败蜀军的增援,将蜀军逼退到陇西的鄣县。”
  邓禹说道:“陛下,公孙述再次派出援军到陇地,这让陇地的战局,多了不少的变数啊!”
  刘秀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他说道:“公孙述能派出第一支援军,就有可能再派出第二支、第三支援军,陇地的战事,将会比我们预想中的要困难许多。”
  吴汉垂下眼泪,说道:“战事艰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战事拖久,我军的粮食……又会成为大问题。”
  二十万石的粮食,最多也就够汉军吃上两个月的,这还得把西征军排除在外,让西征军自己吃自己的。
  可问题是,两个月的时间,能解决战事吗?现在来看,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邓禹眉头紧锁地说道:“现在,要么我方撤军,要么,朝廷至少还需再输送二十万石粮食。”
  侯霸都差点气乐了,他摇头说道:“大司空从应急粮中调出二十万石,这已经是极限,哪里还能再调出二十万石?”
  你就算把李通碾碎了,也不可能再压榨出二十万石粮食。
  现在李通已去黄河沿岸视察,人并不在洛阳。刘秀揉着下巴,沉思许久,幽幽说道:“仲华说得没错,要么撤军,要么凑粮!”
  侯霸正色说道:“陛下,库府已再提不出二十万石粮食了。”即便是应急粮,现在也只剩下十万石,去哪里能凑够二十万石?
  “臣……臣启陛下!”在朝堂的最后面,有人小声说道。
  众人回头一瞧,原来是站在最末尾的洛阳令董宣抬起笏板。刘秀向董宣看过去,摆摆手,说道:“董县令有话请讲。”
  董宣出列,向前深施一礼,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朝廷不能再撤兵了。”
  正所谓有一有二,没有再三再四。这次是朝廷第三次西征凉州,如果还是打到一半,最终被迫撤兵,不仅给了隗纯难得的喘息之机,最关键的一点是,太伤己方的士气,以后朝廷再攻打凉州,将士们估计都会有心理阴影,面对敌军时,也会束手束脚,难以发挥出全部战力。
  刘秀点点头,指了指董宣,对在场众臣说道:“董县令所言,甚合我意。我军将士,已经两次西征无果,如果第三次西征还是不能有所建树,不仅会伤军中将士的士气,也会大损朝廷的威望、百姓的民心。”
  粮草问题可以推后再议,现在必须得定下一个基调,到底是打,还是不打。刘秀的心意是,这次己方必须得坚持打下去,董宣正好帮他说出了心里想说的话。
  吴汉眼眸一闪,立刻向刘秀拱手施礼,大声说道:“陛下圣明!”
  邓禹思前想后,也向刘秀拱手说道:“陛下圣明!”
  显然,吴汉和邓禹都是支持朝廷继续打下去的。侯霸也心知肚明,这次己方若再退兵,损失会有多么的巨大。
  但粮草问题必须得解决,你不可能装作没有这回事,视而不见,不然等军中粮食耗光,十多万的京师军、十万的西征军,都得土崩瓦解,全军覆没。
  侯霸眉头紧锁地问道:“那么军中的粮食怎么办?谁来解决军粮的问题?”
  吴汉和邓禹皆垂下头,一言不发。侯霸看向刘秀,后者也是沉思不语。
  已经出列的董宣还没有退回去,他抬了抬笏板,说道:“臣启陛下!”
  刘秀摆手说道:“讲。”
  董宣低着头,小声说道:“陛下,二十万石粮食,微臣凑不到,但,让微臣凑出一两万石的粮食,还是……还是有信心的。”
  侯霸不解地问道:“董县令如何能凑出一两万石的粮食?”
  “募捐。”董宣说道:“洛阳城内的商贾、士族不在少数,他们受天子照拂,朝廷庇护,赚得家财万贯,现在朝廷有难,天子为难,捐些粮食出来,也理所应当。”
  听了董宣的这番话,许多大臣的眼睛都是一亮,募捐倒是个好主意。
  王元跨步出列,说道:“陛下,董县令言之有理!当年王莽无粮,也采取过募捐的方式,凑齐军粮。”
  刘秀看眼王元,在场的大臣们也冲着王元直翻白眼。明明是件好事,怎么让王元说出来,就那么难听呢,你拿当今和莽贼比,这合适吗?
  仔细琢磨了一番,刘秀缓缓摇头,意味深长地说道:“逼着士族大家、商贾大户捐钱、捐粮,这太损朝廷的威望,也太损民心。”
  董宣连忙说道:“陛下,募捐不能逼,要尽可能的自愿来捐,也正因为这样,微臣刚才才说,洛阳能凑出一两万石的粮食。”
  如果采用高压手段,硬逼着大户们捐出钱粮,那凑出的粮食,可远不止一两万石了。
  侯霸接话道:“问题是,即便洛阳凑出一两万石粮食,那也是杯水车薪啊。”
  董宣正色道:“如果司隶各郡,全部募捐呢?”
  太远的地方指望不上,等到募捐完了,再运到洛阳,不知得等到猴年马月。
  但司隶地区的募捐是能解决燃眉之急的,募捐所得的粮食,甚至都不用运到洛阳,直接送到长安就好。
  再者说,司隶地区除了三辅,像河南、河东、河内、弘农诸郡,都是非常富裕的,所能募捐到的钱粮,必定不在少数。
  而且把募捐的范围只限制在司隶地区,也不会让朝廷的威望遭受太大的损害。
  侯霸闻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觉得董宣的想法不错,在司隶地区募捐,或许真能解决燃眉之急。
  刘秀环视在场众人,问道:“诸君以为,董县令的主意如何?”
  侯霸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赞同,说道:“陛下,微臣附议!”
  吴汉和邓禹都是坚定不移的主战派,自然不会阻挠此事。两人一同拱手说道:“微臣附议!”
  王元若有所思地说道:“如果在司隶募捐的钱粮,不够二十万石呢?”
  他一句话,让大殿里瞬时间安静了下来。
  董宣只是个县令,他主张在司隶募捐,已经是越权了,他可不敢提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募捐,这事太大,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县令能提议的。
  就在人们沉思不语的时候,刘秀开口说道:“如果不够,那就从少府提出钱,去全国各地买粮。”
  言下之意,为了支撑西征,他这位天子,愿意掏私人的腰包,去各地买军粮。
  王元向刘秀躬了躬身,不敢再多言,退了回去。
  刘秀正色说道:“募捐之事,侯司徒主管,鲍校尉辅佐,李大夫监察,洛阳募捐之事,由董县令全权负责,诸君可还有异议?”
  “陛下圣明!”众臣一同施礼。
  西征的粮草之事,就这么被敲定下来。主管此事的是大司徒侯霸,副主管是司隶校尉鲍永,监察官是御史大夫李由。这三位,可以说都是刘秀最信得过的人。
  作为此事的提议者,又是负责洛阳募捐的主管,董宣对于此事自然是十分的尽心尽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9/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