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10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0/1156

  刘秀笑道:“看来,阿祐在军中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朱祐不解地问道:“何以见得?”
  刘秀说道:“没瘦。”反而还有些发福了!朱祐以前就挺胖的,现在看起来更胖。他说道:“改日,我带你去马圈逛逛,顺便选两匹健壮的高头大马!”
  朱祐喜笑颜开,说道:“多谢陛下!”道完谢,他突又觉得陛下这话不对劲,疑问道:“陛下为何要带微臣去选马?”
  “能成为阿祐的坐骑,也是蛮辛苦的,自然要多选几匹作备用。”刘秀慢条斯理地说道。
  直到这时候,朱祐才听明白,陛下和自己开玩笑呢,暗指自己太胖了。他不满地说道:“陛下,微臣在军中可从未偷过懒,与敌交锋时,微臣可向来冲在前面!”
  刘秀耸耸肩,说道:“所以,这才可怕啊!”军中生活那么艰苦,朱祐却能越来越胖,这完全有违常理。
  朱祐还要说话,刘秀话锋一转,正色道:“阿祐,你知道这次为何调你回京吗?”
  “听说,是子颜点名要我!”
  “嗯!”刘秀点点头,说道:“这次,去往代郡救援,可是一场硬仗啊!根据我方探报,卢芳军的兵马不下十万,而我方粮草不足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受粮草所限,此次增援代郡的兵马,最多不会超过五万将士。五万对阵十余万,此战凶险,阿祐需多加小心才是!”
  朱祐满不在乎地挥挥手,笑道:“和子颜一起打仗,微臣有信心!”
  吴汉能稳坐大司马的位置,和刘秀的关系好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自身的能力。
  洛阳朝廷的西征、南征、东征,吴汉都有参与,除了在南征中的表现不太光彩外(屠城新野),在东征和西征中,他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
  就功绩而言,吴汉要说他自己是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刘秀和朱祐正说着话,张昆从外面走进来,满脸笑容地说道:“陛下、大将军,阴贵人来了!”
  朱祐闻言大喜,对刘秀笑道:“陛下,微臣也好久没有见到嫂子了!”
  作为外臣,称呼天子嫔妃为嫂子,这已经不是无不无礼的问题了。但以朱祐和刘秀的关系而言,他称呼阴丽华为嫂子,没人会觉得不妥。
  朱祐本来就是刘氏宗亲的外戚(母亲是刘氏),他和刘秀是发小,两人穿开裆裤时就认识了,从小玩到大,后来一同去长安上太学,又一同在舂陵起事。
  朱祐和刘秀的关系,即便不是亲兄弟,但也胜过亲兄弟了。
  刘秀笑道:“张昆,请丽华进来!”
  “是!陛下!”
  时间不长,阴丽华走进大殿,看到朱祐,阴丽华是又喜悦又激动,抢先说道:“阿祐!”
  朱祐也是神情激动,站起身形,一躬到地,说道:“微臣拜见贵人!”
  阴丽华托住他的胳膊,说道:“阿祐快快平身。”
  朱祐直起身形,目光下移,落在阴丽华的肚子上,喜笑颜开地说道:“小嫂子又怀上了,可喜可贺啊,哈哈——”
  阴丽华被他笑得玉面通红,刘秀则是无奈地扶额,说道:“咧个大嘴,傻笑什么?丽华,过来坐!”
  朱祐感叹道:“臣在南征军里,最想念的就是小嫂子做的桂花糕!”
  刘秀白了他一眼,说道:“嫂子就嫂子,为何还小嫂子?”
  “丽华的年纪没有臣大,当然要叫小嫂子了!”
  刘秀忍不住摇头而笑。看着嘻嘻哈哈的朱祐,谈笑风生的刘秀,阴丽华突然有种错觉,仿佛时间又回到当年在新野的时候。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家庭聚会
  难得朱祐回京,刘秀和阴丽华都很高兴,后者说道:“何不把仲华也请来,大家好好聚一聚!”
  朱祐连连点头,应道:“对对对,是该把仲华找来!陛下,我们可好久没有坐在一起吃酒聊天了!”
  刘秀想了想,说道:“那就别只找仲华一人了,阿祐,你回府,把夫人、孩子都带过来,我们来一场家宴。”
  朱祐抚掌大笑,连声应好,说道:“陛下,臣这就去!”
  刘秀刚点下头,朱祐便一溜烟的跑出大殿。见状,刘秀摇头而笑,说道:“阿祐还是老样子啊!”
  中午,邓禹和朱祐结伴而来。与邓禹同来的有夫人方氏,以及长子邓震、次子邓袭、三次邓珍。与朱祐同来的是夫人张氏,以及儿子朱商。
  刘秀对邓禹那绝对是没话说,邓禹是侯爵爵位,而实际上,邓禹所得的封地,是一个小诸侯国,既高密国,还外加一个淳于县。
  高密国并不大,位于北海郡和琅琊郡之间,国内有三个县,分别是高密、昌安和夷安。
  未来邓禹的这三个儿子,便分别继承了这三个县,邓震是高密侯、邓袭是昌安侯,邓珍是夷安侯。
  不过邓禹最有出息,成就最高的,并不是这三个儿子,而是六子邓训。
  只是邓训和邓禹的关系并不好,别看邓禹是军中将领出身,但他是非常重文轻武的,偏偏邓训这个儿子和他对着干,一心习武,邓禹时常斥责邓训不孝。
  邓训虽然做官只做到护羌校尉,但他的女儿邓绥十分厉害,乃汉和帝刘肇的正宫皇后。
  当然了,现在邓训还没有出生呢,邓禹也只有邓震、邓袭、邓珍这三个儿子,而且都是小娃娃。
  朱祐的儿子朱商,和朱祐的性情颇为相似,直性子,没什么心机,就连身材也继承了父亲,如果说朱祐是圆滚滚的大肉球,那么朱商就是圆滚滚的小肉球。
  刘秀这边,和他一起的是阴丽华,另外还有他和阴丽华的孩子,刘阳。不满五岁的刘阳,和邓震、邓袭、邓珍、朱商年纪相仿。
  虽然刚开始,几个孩子相互很陌生,但时间不长就玩到了一起,在清凉殿外的院子里面,上蹿下跳,跑来跑去。
  大殿里,女眷们坐在一边,刘秀和邓禹、朱祐坐在另一边。
  看着在外面院子里疯跑打闹的小娃娃们,朱祐忍不住感叹道:“当年,仲华和我,于舂陵随陛下起兵反莽,这一晃过去这么多年,连孩子都长这么大了!”
  邓禹心有所感地点了点头,说道:“是啊,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朱祐看看刘秀,又瞧瞧邓禹,说道:“当年的太学四杰,现在可就差子陵了!”
  四位同窗好友,现在缺了一人,本来挺伤感的一件事,可从朱祐口中说出,就是让人伤感不起来。
  邓禹笑问道:“我们什么时候成太学四杰了?我看是太学四怪还差不多!”
  严光年纪最大,上太学的时候就是一散仙,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邓禹是神童,小小年纪,就上了太学,名声传遍长安;刘秀和朱祐,学习都不咋地,但很有经商头脑,一边上着太学,一边在长安做物流。
  他们这四人,在上太学时期的确都挺怪诞的。
  朱祐连连摇头,说道:“当时,我们或许算是四怪,而现在,我们还算不上四杰吗?”
  说着话,他还特意看眼刘秀,底气更足,扬起下巴,得意洋洋地问道:“现在谁敢不承认我们是四杰?”
  四位同窗好友,出了一位天子,一位右将军、高密侯,一位建议大将军、堵阳侯,迄今为止,仍是一介布衣的只有严光,但并非严光不行、没能力,而是人家志向高远,淡泊名利,刘秀想请都请不来。
  刘秀哈哈大笑,拍了拍朱祐的肩膀,说道:“阿祐说得没错!现在我们自称太学四杰,的确无人敢有微词!”
  邓禹叹了口气,说什么太学四杰,这不等于是把自己放在和天子平起平坐的位置上了吗?像这种大逆不道之言,估计也只有朱祐才敢毫无忌惮地说出来吧!
  在小娃娃中,朱商的年纪最大,邓震次之,但朱商的性子比最小的孩子还顽劣,也属他闹得最欢,反倒是邓震,很有大哥哥的样子,看着朱商、邓袭、邓珍和刘阳打闹成一团,他活像小大人一样,连连拦阻,不停地说道:“小心、小心!别伤到四皇子!”
  刘秀有注意到外面的孩子们,他向院子里指了指,对邓禹笑道:“仲华,我看震儿颇有你之风范啊!”
  邓禹摆了摆手,说道:“陛下对震儿太过奖了。”
  刘秀恍然想起一件事,问道:“对了仲华,我听说你让家中的孩子每人都学一项技艺,这是为何?”
  朱祐也颇感好奇地看向邓禹。
  他们这些老兄弟当中,邓禹的官职虽然不是最大的,但邓禹的封地绝对是最大的,他有四个县,就封地而言,邓禹其实相当于一个小诸侯王。
  邓禹淡然一笑,说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多学一门技艺,总是没有坏处的!”哪怕以后家道中落,子女们也不至于流落街头,饿肚子。
  就教育子女这方面,邓禹的确是厉害。邓禹有子女一十三人,每人都有精通一门技艺。
  要知道邓禹可是刘秀最宠信的大臣之一,而且有四个县的封地,用家财万贯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在当时,除了皇室,邓家称得上是第一大家族。
  但即便是这样,邓禹的心中依然存有危机感,依然让子女学艺傍身。虽然子女们所学的技艺都未能用得上,但从中不难看出邓禹小心谨慎和未雨绸缪等特性。
  听了邓禹的话,朱祐不以为然地挥挥手,满不在乎地说道:“仲华,你可真是杞人忧天,多此一举!有陛下在,我们还让子女学那些东西有何用?”
  邓禹淡然一笑,没有多说什么。刘秀倒是有被触动到,说道:“仲华所为,让我心有所感啊!我对太子、辅儿、康儿、阳儿的管教,似乎有些太宽松了。”
  大臣的子女都如此上进,皇家的子女,又哪有资格不努力呢?
  邓禹向刘秀摆摆手,正色说道:“陛下,太子和几位皇子、公主都被教育得很好,尤其是太子,小小年纪,宅心仁厚,甚至比陛下更加仁德!”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秀暗暗皱了皱眉,喃喃嘀咕道:“太子比我更仁德……”
  朱祐误会了刘秀的意思,他连忙打个哈哈,笑道:“陛下多虑了,太子仁德,这是件好事啊,将来必造福天下,造福汉室!”
  刘秀可不觉得自己是仁德之人,更确切的说,只有懂得把握时机的仁德,那才是一位好皇帝,而不懂得把握时机、只知一位仁德的皇帝,那就是个蠢货!
  即便懂得如何利用仁德,来为自己增加威望,刘秀还是得重用一大批的酷吏,要借用酷吏来对一些人和一些事下狠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0/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