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10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2/1156

  汉军并不怕匈奴人,只不过汉军将士都已经被饿得两腿发软,两眼昏花,在与匈奴人的交战中,汉军的作战并不顺利。
  但即便如此,汉军最终仍将匈奴人击退,把匈奴人逼到了高柳。
  匈奴人在高柳和卢芳军汇合,这倒是让卢芳军的士气稍微提升了一些,总兵力也由六万多变成了八万余人。
  反观汉军,经过与匈奴人的一场交战后,再无力做出推进,也无力再与敌军做正面交锋。
  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的汉军,于高柳边界驻扎下来,暂做休息。
  吴汉向洛阳紧急传书,内容就两个字,求粮。倘若再没有粮食运送过来,都不用与敌交战,己方自己就先败了。
  刘秀倒是也想给吴汉送粮,但刘秀现在根本拿不出粮食。北方的吴汉要用粮,西方的耿弇、盖延等部,也需要用粮,为了粮食之事,刘秀已经焦头烂额。
  可祸不单行,这日,刘秀收到了最令他担心的消息,弘农郡的洛水泛滥,河水决堤,弘农的宜阳、卢氏等地受灾,灾民多达数十万人。
  这个灾情来得可太要命了,在朝廷最最缺粮的时候,偏偏出现这么一场天灾,而且还发生在弘农郡。
  如果发生在别的州郡,或许州府、郡府还能想办法自己解决,可弘农现在完全没能力自己解决。
  为了支持西征,司隶地区才刚刚募捐过粮食,弘农更是捐粮的大郡,全郡的余粮,都已运送到西征战场上。
  眼下弘农郡受灾,郡府哪里还有粮食可用来赈灾?弘农郡府只能紧急上报朝廷,请朝廷出粮赈灾。
  消息传到洛阳,刘秀看罢,一筹莫展。
  北方的战事,到了关键时刻,急需用粮,现在弘农又受灾,也急需用粮,但眼下洛阳能拿出的粮食,就只是十万石的应急粮,这根本不够用的。
  翌日早朝,整个朝堂都是愁云密布。刘秀环视在场的大臣们,问道:“目前,朝廷的困局,诸君也都心知肚明,诸君谁有应对之良策?”
  太中大夫韩浩出列,拱手说道:“陛下,大司马于代郡连战连捷,若因粮食短缺而被迫撤军,功败垂成,未免太可惜了!另,弘农宜城、卢氏等地受灾,灾民多达二、三十万之众,朝廷必须得及时赈灾,否则,这许多的灾民跑进河南、洛阳,京城将要大乱!”
  刘秀皱着眉头,沉声说道:“问题有多严重,我心里很清楚,我现在要知道的是,如何应对!”
  韩浩沉吟片刻,抬起头来,正色说道:“陛下,于全国……加征赋税吧!”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深藏不露
  一提增加税赋,大殿里的群臣身子同是一震,纷纷偷瞄刘秀。以前也有大臣主张过增加税赋,不过每次提到这件事,总是惹得天子大怒。
  这次刘秀倒是没有动怒,他面无表情地看着韩浩,久久都是一言未发。韩浩被刘秀盯得浑身发毛,下意识地屈膝跪地,向前叩首,颤声说道:“陛下,以目前之税赋,既难以维持对敌之征战,更难以维持全国随时可能发生之灾情,还望陛下三思!”
  太中大夫阎杨出列,向刘秀拱手说道:“陛下,韩大夫言之有理,微臣以为,以当前之时局,加增税赋,势在必行!”
  阎杨原本只是个县令,是受到侯霸的举荐才升迁上来,不过刘秀对阎杨的印象并不好。在很多政见上,阎杨都与他相左。
  还没等刘秀回话,同任太中大夫的郑兴,抬了抬笏板,说道:“臣启陛下!”
  刘秀目光一转,看向郑兴,抬了抬手,说道:“郑大夫有话请讲!”
  郑兴是隗嚣的旧臣,后来才投靠到刘秀这边,虽然任太中大夫之职,但平时于朝堂上不太发表意见,这次难得郑兴要说话,刘秀还是很重视的。
  他深吸口气,正色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增加税赋,如饮鸩止渴,此举不可为!”
  韩浩和阎杨不约而同地皱了皱眉头,阎杨说道:“郑大夫此言差矣,以当前之税赋,朝廷要钱无钱,要粮无粮,而对敌征战,又最耗钱粮,若不增加税赋,朝廷的钱粮又从哪里来?”
  刘秀登基以来,一直推崇西汉制度,在建武六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三十年,刘秀施行三十税一政策。
  也就是说,农民一年的收成,其中的三十分之一用来交税,这样的税率,即便是在盛世,都属最低程度,何况现在还是乱世。
  说刘秀是个好皇帝,不是谁头脑一热,拍拍脑门,就随便下的定义。
  刘秀创建东汉的时候,全国人口,十有二存,原本十个人里,才仅仅活下来两个人。天下之混乱,社会之动荡,当真是到了民不聊生,尸殍遍野的地步。
  可是到了刘秀执政的晚期,全国人口竟然增加了两千多万,比刘秀刚刚建立东汉的时候,全国人口翻了一倍还要多。
  得是什么样的皇帝能把国家治理成这样?什么样的人能在接手这么一个大烂摊子后,在数十年间,让国家发生了质变?
  汉室能在刘秀手中再次兴起,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刘秀长时间的施行低税赋,让百姓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郑兴说道:“陛下施行三十税一,朝廷是穷,但百姓们都富裕了!”
  说到这里,郑兴激动起来,眼圈湿红,声音哽咽着说道:“自莽贼篡汉以来,百姓的日子过得太苦了,朝廷暴政,义军做乱,各州百姓,哪里还有活路?”
  “陛下光复汉室,登顶九五,乃汉室之福,更是天下百姓之福,也正是因为有陛下,百姓们才得以安居乐业,能活得下去了。”
  “可百姓们才刚刚过上几年的好日子,朝廷便要增加税赋,这是让天下百姓再次流离失所,再次让天下民不聊生啊!”
  “直到现在,各州的义军也没有完全平息,还时不时的兴风作浪,倘若朝廷增加税赋,义军必定会趁机蛊惑各地百姓,这是在动摇汉室之根基!”
  说到这里,郑兴向刘秀叩首,颤声说道:“臣启陛下,万万不能加赠赋税!”
  郑兴一把年岁了,说到动情之处,老泪纵横,任谁看了都不由得为之动容。
  韩浩暗叹口气,他主张增加赋税,可他又何尝不知天下百姓之苦难,何尝不知加增赋税之后果,但现在没办法啊,朝廷要钱没钱,要粮没粮,仗要怎么打?受灾的百姓要如何安置?
  阎杨倒是心中不满,冷冷瞥了郑兴一眼,质问道:“郑大夫口口声声说不能增加税赋,那么,郑大夫现在可能拿出数十万石粮食去赈灾?”
  郑兴身子一震,向刘秀叩首,哽咽着说道:“陛下,微臣无能!但微臣知道,不能加增税赋!”
  刘秀站起身形,走下御座,来到郑兴近前,伸手搀扶,说道:“郑大夫快快请起!”
  郑兴起身时,泪流满面,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
  刘秀不是贵族出身,起事之前,他没过了富裕的日子,恰恰相反,他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之所以没挨饿,只因为他农业技术掌握得好,地种得好,收成好。
  他深知这些年百姓所受的苦难,他也是这么过来的。
  他环视在场大臣,说道:“莽贼篡汉十五年,刘玄在位三年,我汉室平贼八年,这二十余年间,百姓们又过过几天安生的日子?朝廷税赋,多如牛毛,贼军四处流窜,烧杀抢掠,汉室江山,千疮百孔,百废待兴,诸位认为,这天下百姓,真的还能受得起重税吗?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王莽让百姓们活不下去,绿林、赤眉灭之,绿林让百姓们生活不下去,赤眉灭之,赤眉让百姓们生活不下去,我刘秀灭之,现,若我刘秀让百姓们活不下去,谁来灭之?”
  阎杨身子一哆嗦,急忙叩首,说道:“陛下,微臣……微臣……”
  刘秀没有理会阎杨,他在大殿里来回踱步,说道:“郑大夫的话,我深以为然,哪怕朝廷去砸锅卖铁,也不能增加税赋!”
  朝廷无法赈灾,闹起来的也就是那几十万受灾的弘农百姓,可朝廷一旦增加了税赋,那么闹起来的将会是全国各地的百姓。
  是让一郡的百姓闹,还是让一国的百姓闹,其中的利弊很容易就能分得清楚。
  大殿里鸦雀无声。说来说去,但根本问题还是没能得到解决,吴汉所在的代郡战场怎么办?弘农受灾的百姓怎么办?
  李通突然跨步出列,大声说道:“陛下圣明!”
  人们目光怪异地看着李通,现在可不是你这位大司空奉承天子的时候!
  王元快步出列,沉声说道:“陛下,大司空私自调用救济粮,导致朝廷无力赈灾,这皆为大司空之过,还望陛下严惩大司空之过失!”
  其实,王元倒不是要害李通,而是现在朝廷无力赈灾,必须得有个人站出来,代天子受过,再没有谁比李通更合适的了。
  大司空是宗正、少府、司农的顶级上司,粮食这一块,大司空是最高主管,现在粮食出了问题,他不代天子受过,谁代天子受过?
  刘秀皱着眉头说道:“当初大司空调动应急粮,朕也是同意的,现在又怎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大司空一人身上?”
  王元眉头紧锁地说道:“陛下之责,远不如大司空之责,还请陛下严明法度!”
  刘秀肺子都快气炸了,但王元惹他生气,和阎杨还不一样。
  阎杨是鼠目寸光,自私自利,只懂得盯着眼前的这点利益,没有长远考虑,而王元则是死脑筋,不懂变通,即便生他的气,都让人发泄不出来,憋得人心里难受。
  刘秀说道:“朕会颁布罪己诏,所有过错,由朕一人承担!”
  听闻这话,王元立刻屈膝跪地,在场的大臣们也都纷纷跪地。
  现场唯一没有下跪只有李通。邓禹向李通那边连连使眼色,就算陛下庇护你,你也不能这样啊,太过分了!
  李通当然有看到邓禹飘来的眼神,他还向邓禹笑了笑。后者气得直磨后槽牙。李通向刘秀拱手说道:“臣启陛下!”
  刘秀转身,莫名其妙地看向李通,以眼神示意,你想要说啥?
  你可别和我抢着认罪!我是天子,我有过错,颁布一份罪己诏也就过去了,你若是想承担这次的过错,罢官都是最轻的惩处。
  李通向刘秀微微点下头,眼神也很是坚定。
  刘秀蹙了蹙眉,沉吟片刻,还是挥手说道:“讲!”
  “陛下,微臣可调用二十万石粮食,加上现有的十万石应急粮,可凑出三十万石粮食,足够救济灾民之用!”
  一听这话,刘秀傻了,在场的大臣们也都傻了,人们纷纷抬起头来,像看一个疯子似的看着李通。
  大司空是被急疯了吧?他去哪弄二十万石粮食?凭空变出来吗?
  阎杨下意识地问道:“大司空的意思是,在全国范围内,强行征粮?”
  李通正色说道:“阎大夫,陛下刚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百姓现在的生活,依旧困苦,不宜再增加税赋!”
  阎杨问道:“如果不在全国强行征粮,那……大司空又去哪能弄到二十万石粮食?”只凭你红口白牙一句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2/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