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心(精校)第2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357


  叶韬的两个儿子的诞生,牵动着不知多少人的心。而谈玮然也终于没有了向叶韬炫耀自己的孩子的机会。谈玮然和戴曦的孩子谈兆临,充分继承了父母双方相貌上的优点,粉妆玉琢,非常可爱,虽然现在只有一岁,但已经很显得聪明了。还有鲁丹和黄婉的女儿鲁艺心,戈兰的两岁的孙女雅丹和一岁半的小女儿颖儿……还有叶韬身边众多的伙伴们,由于都比较年轻,有孩子的,快有孩子的数量众多。叶韬的两个孩子摆在中间,一堆小孩子围在外面的合影,显得极为生动活泼。这张照片被放大到三尺见方,前后翻印了大概有一百来张。而这些人都非常明白,叶韬的确有其神奇之处,但他绝不是摄魂的巫师。照相技术,首先就紧紧抓住了这个儿童摄影的市场需要,每个身为父母的人都想一路记录下孩子的成长。由于叶韬将摄影技术发展到比较可靠才发布出来,虽然相机和底片的价格一点都不平民,但至少这个比较高端的人群都是消费得起,而且一点都不视为负担。而这些人都住在宁远周边,叶韬也就暂时只在宁远建立了一个照相社,进行冲印、放大等工作,并间歇性地进行摄影技术指导,也承接一些自己没有购买相机的人的摄影需要。倒不是叶韬小气,只肯弄这么一个网点,而是因为现在照相技术还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要是网点多了,一代代更新技术实在是太大的消耗。
  但在叶韬两个儿子的满月酒上,大家又搞出了一个问题。在云州,由于环境和气氛和东平原有领土的差别比较大。哪怕是谈玮然和戴曦,都只是弄了个小小的院落,身边只有有限的仆人。由于云州已经开始允许女性在经略府各级机构中任职,活跃如戴曦,已经在谈玮然的支持下出任扩大了的北疆经略府行政人事处处正。而鲁丹不太放心让黄婉跟去镇州,让黄婉留在云州随便做什么,于是,黄婉这个才女也进入了经略府文书处。一方面是希望这些亲密的亲人和朋众的孩子们能够从小在一起,成为最好的朋友,说不定将来其中还能有不少亲上加亲的机会,另外,也是因为大家的确都有些不放心让仆人带孩子,还得加上一些希望所有这些孩子都能够接受很有名的戴家模式的家教,大家提出了一个想法,就是把这些孩子们集中起来照顾、教养。而大家最放心的场所,莫过于叶韬在宁远城外精心经营构建,已经形成完整建筑群的山庄了。而且,这里有完善的通信和交通设施,非常方便大家往来……而叶韬,耸了耸肩就批准建设云州中心幼儿园。
  他也很明白,这些消息灵通人士看上的就是叶韬从知道两个妻子怀孕之后就在山庄一角搭起来的活动区域。那里有色彩鲜艳的滑梯、攀爬架、秋千、木马等等玩具,整个地面都铺设了混合了深橘红色的橡胶颗粒压制的地板块。哪怕是碰上天气不好也不妨事,整个活动区域上有一个可以活动的顶棚,随时随地可以撑开,弧形的衍架让孩子们可以在里面肆意游玩,没有柱子阻碍他们。顶棚以一层经过喷胶处理的细帆布覆盖,帆布和衍架之间还有些小小的设计,将整个帆布绷紧、突起,既让整个顶棚看起来有几何美感,也让雨水无法在顶棚上有片刻停留,保证这薄薄一层有充分透光效果的顶棚能够有效防雨。整个活动区域外种植了一圈冬青类植物,绿油油的极是好看,其间夹杂的几棵松树,则被修剪出动物的造型。在活动区域外面,以后还会有一个小小的动物园,现在里面已经养了几对免子,好几只猫和狗,还有一对鹿。齐镇涛曾写信来说,回头会给叶韬弄几对鹦鹉养着玩;春南赠送给叶韬的孔雀,现在倒是已经上路了;戈兰送给叶韬的獒犬、猎鹰等等比较凶猛的动物倒是没有搬家过来;算上叶韬那藏品丰富的马厩,山庄里动物的种类很是丰富。这样还不够,为了孩子考虑,叶韬硬生生把整个山庄所有地方进行了一遍整改,将所有有安全隐患的地方一概处理掉了:所有的道路两侧都有护墙和扶手,所有和山体相接的地方都修建了护墙,比较长的楼梯都重新处理,分成几段,一段段地缓冲。哪怕孩子在整个山庄里再乱跑,也出不了什么大乱子。叶韬还在计划给整个山庄的所有道路进行防滑处理,每条道路中间都会有一条两尺多宽的橡胶颗粒的防滑道。谁都没觉得有这个必要,因为叶韬的孩子必然会受到大家的关注,而山庄里到处是侍卫、仆役、侍女和来往的云州各级官吏……
  还有勉强准时完工,刚刚投入使用的山庄新翼。那就是给叶韬的孩子们准备的,只是大得有点离谱,容纳几十个孩子不在话下。新翼顶端有一条通道,直接和叶韬、谈玮馨、戴云作为办公室使用的山庄主楼顶层相连,新翼的底部则直接通向那个色彩丰富的活动区和动物园。一共高四层的新翼,每一层都有绝对充足的活动空间。顶层是现在作为婴儿室使用的新的日光室。整个日光室内部,看不到一点漆水的痕迹,完全是纯天然、经过高温高压处理的木料。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哪怕是这种木料的处理,都成本高昂到家。日光室和外面大得惊人的景观阳台连接在一起,只是里面和外面地板采用的材料不同。两种地板的连接处,则是黑曜石制作的沟槽,下雨的时候将雨水导入下水道。为了视觉效果的统一,连下水道的井盖都是黑曜石制作的。三楼是将来的图书馆,现在里面一排排的书架还都空着。二楼是卧室、起居室、教室和室内游戏室,而一楼除了出入口之外,设置了餐厅、厨房、更衣室和丰富的储物空间。
  很多人在成为父亲之前都会有这样的情况,他们想准备好一切,准备好自己能够准备的最好的东西,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理想的环境。但恐怕谁都没有办法做到叶韬这样,光是看那些细致灵巧的儿童家具,就能想到叶韬是多么期待自己的孩子,多么喜欢和了解孩子。而那些各种各样的分成不同年龄,从几个月到十几岁成系列的玩具,以及在几个房间里堆积如山的各种大小的长毛绒玩具,是连所有的大人都忍不住想去尝试一下,去揉揉捏捏。几乎每个带着孩子来的家长,最后总得顺点什么,才能艰难地将自己的孩子从这个对孩子有莫大吸引力的地方拖走。没有人想得到叶韬居然对孩子的需要那么了解。而叶韬,的确是乐在其中的。他当年,可是设计玩具和家具的高手呢。
  没有人敢去计算叶韬在这几个月里,到底为了准备自己两个孩子的出生花了多少钱。其实,也算不出来,叶氏工坊的很多东西,在内部看来或许只是很简单的一些加工,但在外人眼里,都是没办法估价的独家技术。这一次弄出来的这些橡胶颗粒地板,还有那些滑梯爬架外面包裹的橡胶皮,大家都觉得很有用,但谁都知道,天下只有叶韬舍得这么用。既然如此,那何妨就把孩子送来这里呢?
  在叶韬进行如此丰富的准备工作的时候,戴云和谈玮莳那是非常感动的,而谈玮馨则是经常一面忍着笑一面拾遗补缺地丰富一些细节,做一些改进,也压根没有去计算过开销的问题。叶氏的麻烦是钱太多花不掉而不是没钱。有谈家一直以来和谐自由的氛围,有戴家那已经成为经典的家教,还有叶韬那种奔放恣肆的创意和渊博的知识,大家都很看好两个孩子的将来。而且,叶家可是不存在将来的家主继承的问题的。
  长子叶问玄得扛起叶氏工坊整个体系持续发展的重任,次子叶问机因为同时还入了谈氏的宗谱,很有可能将来会继承现在的叶韬在朝廷方面的各种事务,或者是被作为宗室子弟来任用,但这还得看两个孩子将来的能力和自己的意愿,这是叶韬一再强调的。但无论如何,让孩子们从小能够有一些贴心的朋友,没什么不好。
  
第三百三十九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
  云州中心托儿所的所长,自然是现在已经统揽叶府全部内务的谈玮莳。而教师阵容之豪华,则让人瞠目结舌,撇去教授经史子集课程的丰恣不算,地理课由霜狼军统帅,池雷手下的第一号地理鬼唐炜将军担任,健身与格斗课程由毕小青担纲,社会与经济由谈玮馨亲自授课,还有诸多其他课程,延请的都是一方人物,阵容豪华无比。由于现在孩子们都小,暂时这些艰深的课程是不会开始的,但谈玮莳却不是一时兴起,她可是认真考虑怎么将这些孩子教好。就目前来说,恐怕是只要让孩子们玩得开心就好,但现在谈玮莳说要请谁谁谁,谁谁谁是断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固然,谈玮莳作为叶韬的妻子和作为东平的公主的身份摆在那里,怎么都有很强的号召力了。而现在的谈玮莳更是一个要给孩子哺乳的母亲,又有什么人能忍下心拒绝这样一个希望孩子们能茁壮成长的母亲呢?
  谈玮莳对这个事情感兴趣,倒是让大家松了口气。谈玮莳的身份实在是比较特殊,她不仅是公主,是叶韬的妻子,是谈玮馨的妹妹,更是现在不少进入云州任职,以前自称“绣苑门客”的人的精神领袖。“绣苑门客”为数众多,在云州宽松的环境下,他们是公开结社议政,并且不断将自己的成果提交给叶韬参考的。而这批人互相结社议政,并且不断交换治理经验教训,在不同官职上表现都相当不错。而且,这批人重视荣誉、重视清廉官声那是出了名的,要是其中有人贪污腐败,只要消息一核实,不等民政三处的陈楷介入,这些人自己就开始清理门户了。谈玮莳对这批人也有着莫大的影响力,要是谈玮莳再耐不住寂寞进入经略府任职,这个云州的治理体系就越发迷糊了。
  在东平的其他疆界里,绣苑门客这帮人有越来越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力那没什么,毕竟这些人不会团结在谈玮莳的身边,形成一个强大的派别。绣苑门客互相之间的合作仅限于提高业务水平和廉洁程度,最多也就是在朋友有不得不做却又一个人办不成正经事的时候出手拉一把,或者是经济比较宽裕的人给那些穷得揭不开锅的朋友一点资助,或者代为从现在绣苑基金里申请一份不太多,但却非常温暖的补注。而在云州可就不同了,绣苑门客的团结性和对谈玮莳的忠诚大家已经约略见识到了。
  在谈玮莳诞下一子之后,在满月酒上,大部分是穷得叮当响的绣苑门客们居然送出一份豪礼。他们居然从春南的尚宝堂买了一面紫水晶屏风。虽然其中有不少熟人托熟人,以及和叶韬早年就有过交情的尚宝堂卖面子的成分,给了不小的折扣,但这笔花费还是让全体绣苑门客从自己日常的花销和其中不少才子卖画、代笔稿件等等的收入里硬生生地抠出来的。据说,全体绣苑门客省吃俭用半年之久才凑齐了这笔巨款。而代表绣苑门客来满月酒的申丹,穿着的是北疆经略府的文官袍服,却是神色昂扬,极为自豪地将这个事情当堂说给大家听,一点都不为绣苑门客是如此草根的一个阶层而感到不好意思。一个有钱人拿出点钱来买这东西是一回事,但几百个贫寒士子倾其所有买这面紫水晶屏风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这也是叶韬和谈玮莳收到的全部礼物里,唯一被摆在山庄顶楼书房里的东西。不得不说,谈玮莳和叶韬是很承绣苑门客的这份情的。
  谈玮莳不进入经略府任职,也是因为本来她的心就不在那里。对她来说,成为叶韬的妻子就是最了不得的事情。而现在,远超过了这个目标,已经和叶韬有了孩子,还该管着整个叶府的庞杂事务。谈家在全天下,虽然不算是规矩很森严的家族,甚至可以说对规矩非常荒疏,但地位使然,也没人敢说什么。可毕竟,谈玮莳知道一个普通的家庭要成为能够枝繁叶茂的世家需要什么,一个能全心经营家族内部事务的负责人是肯定不能少的。但叶劳耿没有成为世家的野心,甚至没有意识到叶氏在天下的地位,偶尔还闹出给低级官员行礼结果把人家吓得跪下来这种乌龙事情;叶韬呢,手里事情太多,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有些匪夷所思的方面,比如照相技术和飞行技术等等,压根就是个甩手掌柜;谈玮馨精力有限,对于这类繁杂的事情向来没什么兴趣,也没什么精神,她的精力和时间还是留给发展经济这种事情吧;而戴云,虽然一定能胜任这样的工作,但是她却为了避嫌,避免让人觉得戴家的影响力深入到了叶韬家族内,凌驾于两位公主之上而绝不肯管起那摊子事情。
  要为叶韬管家,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叶韬名下的那些房产,尤其是叶氏现在祖孙三代和叶韬的师兄弟们的住所,永远用的是最新的技术来武装。山庄就已经开始架设电线,建立发电站和输配电设备,树起一串串的路灯了。每种技术的应用都意味着相关联的各种成本的变化,没个好脑子还真的不行。而现在为叶府服务的人里倒有一半以上是来自内府,还有其他各种来源的人,这些人的薪酬管理,保密管理等等,也的确是管理过绣苑用来扶助贫寒士子的资金的谈玮莳来花上不少时间和精力的。
  其实,需要不断面对技术变革的还有许许多多其他方面。尤其是叶氏工坊,不管是哪边的叶氏工坊,都得不断准备好推翻原来的设计重来,技术的变革实在是太快了,尤其是这一次搞出电学工坊以及相关的若干个生产部门,除了生产电线的部门现在是全勤开工,生产粗细不同一共六种电线和三种漆包线之外,其余所有相关工坊都没下决心开工。而一边研制改进一边等订单,没有明确的要求绝不开工,就是害怕生产计划刚出来就得取消,因为新的产品已经出来了。由于电学的理论起点很高,这种情况在短短一段时间里就发生了好几次了。于是,痛定思痛,工匠们终于搞出来了一套充分考虑升级潜力的东西:模块化。从电线的接头一直到每个设备箱的大小,都制定出了标准,这样就算将来设备更换,也不用完全一套套重新来了。比如一个厂房的配电箱,要换新产品或者是进行维修,只要很方便地拆掉旧的换上新的就好了。想明白了这个系统,叶氏工坊的技师们终于觉得可以做点事情了,而过了一阵,一份非常正规,也非常严肃的报告被送到了叶韬的案头。
  “……你是说,工坊那里已经拿出了全厂区的输配电和综合照明工程的计划来了?”面对刚刚送到,足足有两尺厚的图纸和方案说明,叶韬头都大了。
  自从孩子诞生,叶韬去工坊就不是那么勤快了,绝不会在那里一呆就是十几二十天,而是解决完了那些问题就走。由于通信和交通的发展,叶韬现在掌握工坊的最新进展一点都不困难。可工坊的那些技师们显然是想要给叶韬一个惊喜,这整个方案送到叶韬手里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
  可叶韬很明白,现在的电学发展必须要有大规模的应用为根基,才能促进技术的大发展,没有大规模的应用,一些需求永远挖掘不出来。仔细看工坊提交的计划,叶韬不由得连连点头,目前的这种思路距离非常系统的模块化还有相当距离,但是思路却是正确的。而这种思路,必须快速地形成计划,整合到刚铎城的建设中去。不然,就该轮到刚铎有不少地方需要返工,要计划赶不上变化了。
  “很好,我明天去工坊召开会议。”花了整整一个时辰大致读完了整个报告,叶韬手边的笔记已经记录下了一堆各种各样的内容和想法。
  “大人,明天?”丰恣翻了翻白眼,很不礼貌地问道。
  “呃……”经过这么一提醒,叶韬也明白了过来,明天应该是云州农牧局春播情况的总结会议。在各部的会议里,大概只有这个是叶韬必然会参加的。制造局的会议大半是叶氏工坊的内部会议,统帅部的会议一般都是召集各军统帅到山庄或者雷霆崖进行,商贸局的会议,则是谈玮馨主持,叶韬反正也听不懂,也就索性不参加了。
  “那这样,三天后,刚铎工地现场会议。”叶韬下了决心,“再不把这事情做掉,回头麻烦就大了。”
  一听叶韬这么说,丰恣笑了笑,说:“那,大人,还有另一个组你也得召集一下吧。”
  叶韬一愣,但看着丰恣的手指在桌上点着的地方,他立刻就明白了:“都快忘记他们了。”
  “唉,大人,他们听你这么说,会哭的……”丰恣调侃道。
  
第三百四十章
管道邮件
  被叶韬点头忘记的那个小组的确在重要性上没办法和电学或者建筑方面的小组相提并论,可要说他们的成果,实用价值可是相当大的。这个小组在折腾的东西,叫做管道邮件。
  管道邮件是中小范围里传输文件和物品的极为有用的系统,一直到二十一世纪还在使用,尤其是在一些大医院里,送药品或者检验样本,那是很好用的。当然,二十一世纪的管道邮件和现在叶氏工坊能弄出来的东西那是天差地远。在二十一世纪,管道邮件已经采用了许许多多匪夷所思的先进技术,比如用在迫击炮引信上的那种线圈信息传递之类的技术,也能够依靠电脑控制来做到比较长距离的邮件传输的自己中继。可叶氏工坊现在搞出来的管道邮件,才刚刚解决了怎么让一个个邮件舱在管道里转弯的问题,也刚测试完毕到底怎么样才能充分保护装在邮件舱里的东西,不被碰坏。
  最早一个版本的管道邮件,使用的是低压蒸汽锅炉。通过加压处理之后压力倒是足够了,但是每个邮件节点都要准备个锅炉,似乎不太现实,还好迅速出台了高压气罐技术,一下子就解决了这个大问题。在叶韬看来,现在最多也就算是中压气罐,不管是压力还是使用寿命都并不尽如人意,但至少性价比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而管道邮件系统的研发,实际上还有个意义,就是研究钢管技术。虽然看起来管道邮件的研发小组是配属了强大的材料工坊的团队,但这个团队实际上是直接向叶韬汇报情况的。叶韬了解这个材料小组的进度远多于管道邮件小组。现在的管道邮件系统,已经安装在了叶氏工坊的几个车间里,实际使用的评价很不错,因为主要是点对点发送,比如木器工坊或者重器械工坊问精工车间拿几个零件,不必专门派人过去跑一圈,而是来回发个邮件就得。但管道邮件小组在做的事情更复杂一些,他们正在想方设法建立一个简便的,而且是能够进行中长距离中继发送的邮件系统。这样一个系统会更适合于在城市内使用,通过管道邮件系统将在不同地点办公的不同部门联系在一起,大大减轻了中低层官吏的劳动强度,提高行政效率,长期而言,也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云州现在已经初步显露这个问题了,由于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和问责制度,还由于相对比较高的薪酬,各个部门有时候想要多请几个人,就得从其他方面把预算裁出来。而跑腿的这种事情既占用人员成本,又很没成就感,向来是各个部门主官们所不喜欢的。而一套管道邮件系统,加上内部的物流部门,或许可以整体解决这个问题。
  而要做到在城市里部署管道邮件,的确,和其他方面的协调必不可少。叶韬在部署电力系统前要大家去现场开会,也是因为牵涉到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太多了。现在刚铎已经全部完成了整地工作,城市周边的水利系统基本完工,城市内部的下水道系统正在建立中,刚铎城的中央绿地已经建设完成,最为引人注目的堡垒顶端的凌烟阁已经完工,至于城墙和城区建设,则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部署电力系统的时候,必然要考虑到整个城市布局的方方面面才行,尤其是习惯了二十一世纪一切电线从地下走,叶韬还真得考虑,到底现在的输配电管线是怎么样弄比较好。
  在纸面上看到工程的进展和实际上在凌烟阁前的那片挑出的崖角上看整个城市那么庞大的工地的感觉完全不同。现在已经约略能看出整个城市的雏形了,关海山半开玩笑地说,他其实是得同时造两个半的城市,山体上那一圈圈叠合上去的是一个,地面上的生活区域和行政区域又是一个,还有半个城市指的是刚铎的功能丰富而强大的下水道系统。不过,关海山也就是说说而已,随着工程的进展,随着这座城市的面目越来越清晰,他这个总工程师心中的自豪那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个世界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一座那么雄壮又那么美的城市。从工程技术上,关海山并不觉得有多挑战,在山体上建造城市虽然有些难,但更主要却是个体力活,时间和精力扔下去就好。让关海山觉得最难的还是如何让这个城市能在尽量缩短工期的同时,做到细节上的完美。这是个城市,和他以前经手的任何建筑作品都不同,那些建筑他可以一个个地去从细节上给予重视,挑剔所有的问题,然后进行改进。但在刚铎,这却行不通,作为总工程师,关海山主要的精力都花费在了工程管理上,他手下随时有十五到二十万的民夫在工作,其中只有不到一万人是经过叶氏工坊所属叶氏营建行的基本培训,可以完全不担心的专业的建筑工人,其他的多数都是会一些基本的泥工、石工、木工或者仅仅只是能卖一把子力气的人。到农闲时节,加上赶来打零工的人,工地上的民夫最高能有二十万人。现在,工地上已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情况,大大小小的意外几乎随时发生。所幸的是,由于关海山对于工程安全的严厉到蛮不讲理的作风,重大安全事故还没出现过,但也仅仅是这样,个把工人受点伤已经不算什么事情了,现在工地上的六个医疗队,处理各种外伤的经验已经丰富到完全不用动脑子,最让人头疼的还是食物中毒之类的问题,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多数这种问题都不是工地的后勤部门出了毛病,而是因为工头和民夫们经常要搞点什么东西打打牙祭。这里毕竟是工地,不可能对这些需求进行严厉的管制,但经常出现几十号人一下子躺倒的事情,是很让人头疼的。
  林林总总的问题,让关海山现在还没有能亲自走过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工地。他总是对工程质量问题有些惴惴不安,但即使忙碌如此,他也保证了没有任何一份阶段进度报告和安全验收是走过场的。关海山的那几个学生要说能力,现在也都完全能独挡一面了,安全验收很多都是他们来进行,每一个签字都代表着责任,这是关海山一直以来教授给他们的。建筑师有很多种,他们不必每个人都创意十足,能够造精美华丽的房舍、园林和高塔,但他们每个人都需要对他们的作品,对自己的每一个签名负责。正是因为关海山有这种理念,也因为他自己就是个基础的手艺无一不精的大建筑师,他的这些学生们现在才能为老师盯着这些工程质量验收问题。
  这一次叶韬的到来,让关海山很是高兴,虽然关海山现在基本上就是吃住在工地,但电学的丰富作用他也是第一批知道的,使用电灯为道路进行照明,将大大拓展城市的功能,延长城市的活跃时间。付出的成本或许是高昂的,但获得的利益同样可观。而且,这样一来,就让城市变得更加完美了。
  不过,叶韬所顾忌的将来的发展问题,的确也够让人挠头。仔细考虑了一下,关海山看了看电学工坊和管道邮件两个小组的负责人,又看了看叶韬,说:“都从地下走,绝对不可能!”
  叶韬耸了耸肩,这结果他早就想到了。他问道:“我说要走地下,主要就是因为电线杆子杵在地面,实在是太难看了。”
  关海山撇了撇嘴,说:“全走地下成本太高了。现在我们没办法保证所有电线都从管道里走,主要是没有合适的材料,也没办法彻底解决防水的问题。那一碰到下雨,基本上电路就得出事故,要不出事故,光是这种开销就受不了。电线杆子难看的问题,倒不是问题,至少可以保证城市里的主要干道地面两侧没有电线杆,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桥接的方式来解决,这部分成本的提高可以承受。现在,实际上整个刚铎进度比计划快,但花钱比计划慢,在下水道工程和凌烟阁工程上,我们就节省下将近六十万两银子。主要是当初估计难度估计得很足,但实际操作起来还好……另外,管道邮件的确是很好用,但是我不建议布置整个城市那么夸张,想想那些钢管的成本……也没有这种必要。不是准备建立城内的快递系统吗?在丹阳,顺丰快递就干得很好嘛。我的建议是,我们调整原先的建设计划,原来我们是让行政机构靠近实际管理地点,我们在几个办公场所集中的地点设置邮件管理处,每个区域内部进行管道邮件的传送,几个地点之间靠城内快递。管道邮件现在刚刚出现,是不是好用,有多好用,是不是好用到了需要全城市进行普及,管理和使用中又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们都不知道。”
  关海山的说法很中肯,大家都点头应承了下来。虽然管道邮件的影响力被大大削弱,但却也没什么意见。关海山这些话都说在了点子上,无法反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