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4/1306

  照理说,如果再有什么大规模的生物学科研的话,王良才也是应该能听到风声的。
  此时,王良才不禁有些奇怪的道:“我是做遗传学的,不是做药学的,你们是不是找错人了?”
  他耍了个小聪明,如果对方指出专业的话,他至少能缩小范围,猜到一点什么。
  来人是簿耿鑫的副手,刚从情治部门调过来的鲍温文,哪里会如此容易的让他套出话来,只道:“没有找错。”
  王良才嘟囔道:“你们找遗传学的,有什么用?”
  “我们是来找你的。”鲍温文一丝不漏,道:“请坐,我们好好谈谈。”
  “好吧。”王良才只能乖乖的坐下来。
  “这一次找你,是因为有一个国家项目,需要用到你。”
  “什么项目?”王良才的眼睛两了一下。
  鲍温文道:“国家机密。”
  “好吧。”王良才对此并不意外,想了一下,道:“总得让我知道,是让我做什么吧。”
  “国家机密。”鲍温文回答的像是外交部似的,实际上是他自己都不知道,王良才是要去做什么的。而且,对于这个问题,他也是一点都不关心的。没必要知道的事情,就不要去知道,是鲍温文在单位工作多年的经验,如今的工作强度降了下来,他的想法也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王良才有点卡壳了,愣愣的看向鲍温文。
  鲍温文也很干脆,问:“你同意吗?”
  王良才哭笑不得,道:“我同意什么啊?我啥都不知道呢。”
  鲍温文摇摇头,道:“该你知道的,你都知道了。”
  “我就知道有个项目。”
  “是国家级项目,需要你的参与。”鲍温文纠正了一下。
  “是啊,然后呢?”
  “然后,你是否同意?”鲍温文盯着王良才,很有压迫感的样子。
  王良才迟疑了片刻,道:“同意会怎么样,不同意会怎么样?”
  “不同意就不同意了,同意的话,你就向家里人道个别,然后我们前往项目所在地。”鲍温文说的轻描淡写,只是重新强调道:“这是国家级项目,你不能多做解释,只能说是有外出的出差工作,时间不定。”
  王良才总算是理解到那些军工专业的教授们的痛苦了,连说都不能给家里人说清楚,甚至连多长时间都不知道,这样的项目,正常人都得是拒绝才对吧。
  “我同意。”王良才并不是很艰难的做出了回答。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项目,不知道有多久,但长久以来的思维定式告诉王良才,现在说同意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参与项目,也许会打乱想他目前的各个项目的进度,可是想想,那说不定也是件好事呢。
  王良才手里目前有超过十个项目在运作,还有几十个项目在洽谈中,这也是高端学者经常遇到的麻烦,集聚效应让年轻的科研人接不到项目,又让老资格的学者项目过多。
  做不完的项目,就只能做老板转嫁给其他学者了,不过,这样的事做多了,对学者的学术生涯并没有什么好处,充其量只是一名学术掮客罢了。
  就王良才来说,他手里的项目再多,也没有一个项目,称得上是世界级的,世界级的项目是需要世界级的经费和支持的,国内目前的条件下,能拿到这种项目的,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而到了王良才的地位,没有世界级的项目,只做些小项目,简直可以称作是瞎胡闹了。
  更多的,其实是王良才为他人做嫁衣。
  所谓的培养年青一代什么的,总而言之,就是用自己的声望和名誉,给学校和研究所的年轻人要项目。这就像是篮球里的错位战术,身高两米一的球员打相同身高的球员太累,于是冲着身高一米八的控卫扑过去,当着你的面跳投,轻松!
  王良才并不是不愿意培养年轻人,或者说,不愿意打错位。
  但是,培养年轻人不能真的全心全意啊。全心全意的培养年轻人的学者算什么?学者公务员吗?
  归根结底,王良才还是愿意做一两个大项目的。
  眼前的大项目,或许就是一次机会。
  尽管,王良才猜测,自己十有八九并不能主持这个项目,他也不是太反对。
  鲍温文的确没有透漏出什么信息来,但是,他不愿意透漏信息此点,其实也是透漏出了信息了。
  若是主持项目的科学家,又怎么能一点信息都不获得呢?就算是组织上安排的项目,也总得有相应的考察吧。王良才想死了也不知道,自己有接受过什么考察。
  “和家里人道别一下,明天早上七点,有车接你。”鲍温文得到了满意的回答,给出的命令也就变的具体起来。
  王良才苦笑的点点头,道:“现在总能知道点东西了吧,最起码,离开多久,我得知道吧。”
  鲍温文摇摇头,道:“多久我也不知道,但是,如果时间太久的话,我们会安排你们见面的。”
  “回家见面?”
  鲍温文一副怎么可能的表情,道:“这个不用你操心,组织上会考虑的。”
  “我还有要求。”王良才知道规矩,没有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的道理,他要离家需要,自然得安排妥当了。明天早上七点就出发,肯定得请人做事。
  鲍温文亦不意外,颔首道:“你说。”
  他拿了笔记本出来记录,以示重视。
  王良才思忖片刻,道:“我女儿才上初中,成绩普通。她妈妈没办法辅导她了,平时都是我在看她的作业,我想请组织安排一到两名合格的辅导老师,费用从我的工资里扣。”
  “记下了。”鲍温文并不当场答应,这并不是他的职责,不过,两个人都知道,这样的简单要求,上面是不可能拒绝的,甚至都不会真的扣王良才的工作。
  “我母亲的身体都不好了,我离开了,需要一名保姆。”
  鲍温文“嗯”了一声,问:“你是否有兄弟姐妹?”
  “我大哥牺牲在朝鲜战场,二哥牺牲在了越南。”王良才顿了一下,道:“二哥的消息,母亲并不知道,还以为他在边境做后勤,你们不要告诉她。”
  鲍温文的手滑了一下,在本子上拉出了一条短短的线。
  类似的故事,鲍温文其实听过许许多多了,他曾经做情治的时候,有时候一天就要看几百上千的牺牲名单。
  鲍温文以为,自己应该能做到对此无动于衷了。
  然而,他还是在意料之外的地点,遇到了意料之外的回答。
  “我们会安排好的。”鲍温文口吻郑重的答应了下来,再问:“还有吗?”
  “没有了。”王良才嘴角动了动,道:“母老子幼,让您见笑了。”
  鲍温文没有回答,低下头做记录,仿佛沉浸在了笔记本的世界里。
  真希望世界,如此之单纯。
第1445章
岁月静好
  王良才背着包,提着包,手里还拖着一个行李箱,艰难的挪到了公交站,看见一辆公交车停下,赶紧开口问道:“师傅,是去大有庄的车吗?”
  中科大移到合肥很久了,王良才的口音里不自觉的戴上了徽音。
  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听到这个音调,心里就不开心,扫了王良才一眼,声音尖利的道:“上不上车?别挡着道,后面还有人呢。”
  “不是,我想问下,这车到大有庄吗?”
  “车去哪里,你不知道吗?”
  “地方不熟悉,怕坐错了。”王良才侧了个身子,让后面的人能上去,再继续问。他过来之前,朋友都是给写了路线的,可到具体的线路,就不甚清楚了。
  王良才在北京也有认识的朋友,奈何他的行程需要保密,也不好麻烦到别人。
  发函的单位没有小车接送的服务,王有才又打不起出租车,售票员的态度再恶劣,他也得受着。
  他是生物学大牛没错,但他是没钱的生物学大牛,几年前就因为在菜市场抹不下脸讲价,而被老婆淘汰出了采购者的行列。
  他这个年纪的学者大抵如此。
  年纪再大个十岁二十岁的,基本脱离了一线科研,反而可以敞开了弄钱,年纪再小个十岁二十岁的话,牛也牛不起来,更没有资格谈钱。
  正是王有才这个年纪的学者,如果跟不上节奏放弃了学术的还好,跟得上节奏的,反而不愿意花心思弄钱。
  所有的精气神都用在科研上还嫌不够,谁有精力用在其他方面。
  甚至,有时候为了维持实验室的运作,王良才们还要贴钱给手底下的学生们。
  这是80年代乃至于90年代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许多中国家庭都供养不起一名脱产大学生,更不要说是研究生了。虽然国家补贴了学费乃至于生活费,等于所有大学生都拿着全额奖学金在上学,但是,考虑到大部分家庭都有多个兄弟姐妹,父母的身体也不能“永远健康”,学生们偶尔确实是需要一些补贴的。
  不是每名学生都需要,但对教师们来说,每年都要贴钱几乎是一定的。
  钱钱钱,中国学者最不愿意谈的东西,偏偏到了用的时候,最扫人的脸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4/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