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1306

  “我看过了月考的试卷,没问题。”杨锐对自己设计的月考试卷还是颇有信心的。补习老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判断考生的水平和进度。
  黄仁并不安心,低声道:“有人自己开始为预选复习了,要说一下吗?”
  “专门为预选复习?复习什么。”
  “就是把前面的试卷拿出来,按照预选的大纲复习。”
  “看预选大纲多浪费时间?”杨锐不爽道:“有这时间做点别的不好?”
  “要是预选不能通过,今年的高考就直接出局了。大家免不了担心。”黄仁很是理解,又小声问:“你觉得,成绩靠后的人也能通过预考?”
  80年代的预选难度其实并不高,若是以及格为目标的话,会考平均成绩及格也就差不多了。
  放在杨锐做补习老师的年代,重点高中的学生会考成绩基本都是A,一个年级下来,总共也就是几个人的单门功课会是C,考D的是绝无仅有。即使是普通高中,会考也从来不是问题。
  但在80年代,学生们的平均水平远没有这么强,若是将后世的会考卷子拿到现在来做,半数学生的毕业都会变的困难。
  锐学组的成绩远远超过了平均水准,但落在后面的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
  杨锐想了想,道:“正常复习,成绩靠后的人也能通过预选,我做了去年的预选试题,很简单。”
  说到此处,杨锐觉得让黄仁再传话并不好,干脆拍拍手,吸引来众人的注意,道:“我看了大家上次的月考成绩,非常不错,我认为,就算明天进行预考,也能轻松的全员通过。所以,不必要浪费时间专门为预考复习,也不要打乱复习的节奏,保持以前的进度,我们的目标是高考。”
  “一点准备都不做也不行吧?”
  “回炉班和高二好像已经开始复习预考了。”
  “县一中下周开始复习预考,咱们不复习能行吗?”
  人一多,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杨锐也不以为意,随意的解释着。冷餐会、座谈会或者茶话会的作用都是一样的,谈话也是加强联系的一种方式,杨锐自然是锐学组的核心,但这终究不是一个严密的组织,杨锐不准备也不能用层级制度来束缚它。
  锐学组成员对杨锐有着极强的信任,听了他的说明,众人也就渐渐的安心下来。至少在学习方面,杨锐是有着相当的预见的。
  不过,当锐学组不准备复习预选的消息传出去,学校的其他人却不会如此的认可杨锐的判断。
  ……
第147章
无需复习
  “我听说,鸿睿班不复习预选?”赵丹年将杨锐叫到了办公室,第一句就问这个。
  杨锐比校长还惊讶,问:“您还管这个?”
  赵丹年险些岔气了:“预选我怎么能不管!鸿睿班要是把预选搞砸了,明天就得乱套,我看那些学生复习的那么苦,到时候不能参加高考,那不是耽搁人家的前程。”
  他看着杨锐的眼神像是绵羊看饲料似的,心想:我最近不管鸿睿班的事,是不是把这小子给惯着了?
  杨锐有点看懂赵丹年的眼神,心虚的笑了两声。他对西堡中学的这位校长是太熟了。要放20年前,赵丹年肯定是事无巨细的管理者,西堡中学也是在他的常年努力下,才支撑出一个千人的规模。
  但是,赵丹年毕竟老了,西堡中学也没有什么副校长,年纪大点老师,有办法的也都调到了县里,留在此的,教学年限都不长。赵丹年也没有放权的意识。
  放任鸿睿班的发展,既可以说是赵丹年高瞻远瞩,也可以说他管不过来以后的信任。
  杨锐挺喜欢这老头儿的,没有他的默许信任,锐学组的发展肯定得慢一拍。说起来,锐学组和锐学组的成员也得感谢赵丹年的信任,否则,所有人的平均分至少要跌10分,说不定就要少二三十分,少几个大学生是肯定的。
  现在的一点点信任,能省下锐学组成员日后的无数功夫,自然也能节省锐学组的大量资源。
  杨锐立刻就装起了乖巧,笑道:“我觉得不用专门为预选而复习,以免浪费时间。咱们的目标不是高考吗?所以我考虑着,不要因为预选给打乱了复习节奏。”
  “目标当然很重要,但预选是拦路虎啊,你知道咱们学校,去年有多少人通过了预选?”赵丹年也语气放缓了。鸿睿班的蒸蒸日上他是看见了,上个月的月考,鸿睿班有一半的人过了大专线的事,他也偷偷乐了好几天。所以,赵丹年对杨锐是越看越顺眼,可也正是因为期望很高,他才着急鸿睿班不为预选复习的事。
  杨锐就是去年参加了高考的复读生,回忆片刻,道:“回炉班过了一半人,应届生过了十几个。”
  “对吧,去年还算考的好的。鸿睿班今年复习的不错,但预选和高考还是不一样,预选的考纲更细,背的东西更多,你们不准备,怎么考?”
  杨锐挺自信的说:“正常情况下,都能通过预选。”
  他当然自信了,后世做补习老师的时候,哪里见过有学生专门为会考来复习的。就是学的再糟的学生,会考得个C也是简单的,偶尔有两个D,补考一下也算是过了。
  80年代的预考一样算的是总分,鸿睿班能考300多分的学生,正常发挥的话,通过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至于还考200多分的学生,在目前的鸿睿班已经不存在了。
  80年代的学生分数低是多种因素结合的,其中之一就是老师的水平差。用高中生教高中生的现象不仅存在,而且数不胜数。毕竟,现在的中专生就能安排工作,大专生都很少回县里,除了大城市和县城的好中学,根本没有高学历的老师耐烦做老师。要来乡镇中学,到教育局混几年再出来做校长不是更舒服?
  初中生教初中生勉强可以,高中生教高中生绝不可取,除非是能考六七百的优质高中生,才能对高中的课程体系有较好的认识。高考要求的高中课程包含各种函数、动量的复杂内容,要是不够难,也不会让600分成为分水岭。
  不过,再难的课程也有基础分的存在。350分以下的高考生,属于基础分都拿不全的学生。换言之,就是某些基础知识都不知道或不熟练。
  而要补足这部分知识,一个差不离的老师并投入足够的时间,也就行了。
  80年代的大专录取线,经常还达不到350分,其实就是有大批的学生,要么在学校以外浪费了太多时间,要么就是被糟糕的教育环境所误。
  杨锐看不起预考也是理所当然的。
  经过半年时间,鸿睿班已经结束了基础补全的工作,参加这种更注重基础的考试,没有理由通不过。
  校长却不认可杨锐笃定的口气,语重心长的道:“谁都有个头疼脑热,不能正常发挥的时候。我们做老师的,不光要让学生十成十的准备好,还得多关心考题,多关心学生,要让他们心里就做好准备,把考试重视起来。复习也是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让他们活血活用的手段。在这个问题上,你不能说大话,否则,有一个学生失误,他今年没有参加高考的资格了,说不定,以后也通不过了。”
  校长说的意味深长,也点出了杨锐的重要性。
  现在,杨锐的实力已经没有人怀疑了,大家都猜得到,他明年会考上大学走人。若是考了本省的大学也就算了,若是考到外省的大学,鸿睿班和锐学组自然就没有了。
  因此,今年不能参加高考的学生,明年是不会再有目前的学习环境了,说不定分数还会掉下来。
  赵丹年自然希望学生们都能抓住机会。
  被校长捧了起来,杨锐唯有苦笑,道:“我真不是说大话。”
  “没说大话当然好。但是,思想和行动是一样重要的,你得思想上重视预考,行动上也重视预考。你看看别的班,就怕通不过预选,一个一个的都在复习,我听说你们班还在学大纲外的课程,这么下去,到了预选的时候,预选大纲的东西都要忘了。”赵丹年停了一下,见杨锐依旧是不以为然的表情,干脆下令道:“鸿睿班的成绩好,不用复习多长时间,准备一个星期就行了,一门功课一天,把预选大纲都过一遍。”
  听到“一个星期”,杨锐立刻否定,道:“要是这样做,复习的节奏就全乱了。鸿睿班的学生本来基础就不好,能坚持下来,稳步提高,是一个月一个月的复训练出来的,现在拿一个星期出来复习预选,的确能提高分数和成功率,但预选结束以后,非得再用一两个星期调整,前前后后的,等于一个月的时间都要事倍功半,现在是关键时刻,不能这么做。”
  “唉……你这小子,我是为你好,你明白不?你不让同学为预选复习,预选没有通过,他们要不要恨你一辈子?”赵丹年的想法不尽如此,却是从这方面劝说杨锐。
  岂料杨锐根本不为所当,淡然道:“复习战略战术全领先,还有我用题海喂着,要是还不能通过预考,那根本就是个废物,这种人,恨不恨你都无所谓。”
  杨锐还有心里话:要是因为预选没通过就恨自己,这种货色,最好也是别通过预选,且从锐学组里滚蛋最好。
  赵丹年这下没辙了,他也不能用校长威严硬压杨锐。在鸿睿班,人家杨锐的话比他好使。
  “你好好想想吧。”赵丹年颓然挥手,让杨锐走了。
  为了避免学生们多想,杨锐回到鸿睿班,就将不为预选而复习的原因给说明了。
  复习进度和方式不变,自然是一个好消息,学生们的种种不自信,也被杨锐轻易的给打消了下去。
  怎么说都是年轻人,正是觉得自己能叱咤风云,制霸全球的年纪,如今有了杨锐的保证,再不会有人自己去复习预选。
  距离高考的时间日近,没人能承担浪费时间的后果。
  反而是其他班的学生,风言风语的讨论着杨锐的决定。
  去年的西堡中学,应届毕业班只有少数人才通过了预选。像是杨锐和王国华他们,高考的分数虽低,终究还是选择了复读,也是因为他们作为毕业生通过了预选,那些连预选都没通过的学生,很多都不再选择复读,而是直接回家了。
  在学生们熟悉的世界里,这才是正常的。
  毕竟,全国范围内,通过预选的学生也只有三分之一。
  和高考相比,这其实具有更残酷的味道。
  高考是千军万马闯独木桥,1983年总共才录取30多万人,全国的高中生和复读生有三四百万人,适龄青年有七八百万,如此的高考失败,可以说是非战之罪。
  预考就不一样了,三分之二的人被刷掉,总归是有三分之一的人通过了,一个通过,一个没通过,本身就不一样。再者,连高考的考场都不能去,却是想拼搏都不行,对于有志于高考的学生来说,后几个月的复习自然是无比的痛苦。因为你复习了也不能参加高考,而不复习又不行,除非放弃上大学,直接回家做农民或找工作。
  距离预考还有大半个月,就有老师开始安排预考复习了。有些不自信的学生,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复习了。
  杨锐现在宣称,鸿睿班不用复习就能全员通过高考,给努力复习的学生们的感觉,简直是再糟糕不过。
  “杨锐这次,怕是要摔大跟头!”无数的学生,悄然交流着相似的观念。
  ……
第148章
出发
  杨锐继续做着他的实验,不怎么关心西堡中学里其他学生的情绪。即使是强悍的补习老师,能较为轻松照顾的学生人数也是有限的,鸿睿班扩大到50多人,杨锐就已经疲累了,又怎么顾得上西堡中学的其他学生。
  安排好了复习工作,杨锐也没落下他的论文。这东西是有时间差的,不按照顺序发表出去,以后的实验也要受到影响。
  见他每天不是在实验室里,就是来教室写论文,鸿睿班众人自然安心下来。校长不安心也得忍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