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2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1306

  涂宪看看周围来往的人,不由笑了,说:“我是外地来的,不过,您怎么知道我要去西堡中学?”
  “你这样的知识分子,老有去我们西堡镇的。”老汉说着得意一笑,说:“你现在坐的班车,就是新开的,知道不?”
  涂宪讶然,坐起来道:“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咱们镇的西堡肉联厂,和外国人合建了一个新厂子,知道不?好多人来考察,咱们西堡镇是出人才的地方呢……”
  “和外国人合建的工厂?”涂宪平日里的信息获取渠道就是广播和报纸了,身在北京,很难知道河东省发生了什么事,他倒是知道捷利康在天津的建厂计划,对西堡肉联厂却是一点了解都无。
  老汉也说不出所以然来,点头说是,又问:“你是做什么的?”
  “我是大学里的教师。”
  “刚那人呢?”
  “南湖科委的,我不认识路,请他们介绍一下。”
  “是怕去乡镇出事吧?”
  涂宪颇有尴尬的笑笑。
  老汉也笑,说:“没啥,现在的车匪路霸确实多,我上次去亲戚家,坐的也是大班车,路上直接让人抢了,说起来丢人,一车的人都看着,让人家把售票员的钱都拿走了。”
  “没抢乘客的钱?”
  “他们敢!”老汉瞪起了眼:“要乘客的钱,那不是让人拼命吗?”
  涂宪笑着称“是”。
  老汉得意了,说:“你们大城市里来的不知道,有些地方乱的呀……不对,你知道嘛,咱怎么说着说着说拧了。”
  接着,老汉就念叨起来了:“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看你是怕的嘛。”
  “是,肯定要怕。”
  “你怕了能找市委,咱们小老百姓就不行喽。”
  “是市科委,不是市委。再说了,我也是小老百姓。”
  “你是干部,不一样。”老汉挪了挪屁股,又道:“我孙子今年上中学了,就报西堡中学,以后也做干部。”
  涂宪本来不准备聊天了,听他说到西堡中学,不由继续打问起来。
  老汉再次露出得意的笑容,从腰里抓起旱烟杆,搓上烟叶子,一边抽,一边念叨了起来。
  对镇里的居民来说,今年的西堡中学,委实有不少能念叨的东西。
  中巴车一摇三晃的,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西堡镇,但这也比以前快多了。就在两个月前,从西堡镇到南湖市,还得先到溪县,再从溪县往南湖市去,现如今,路虽然没变,中间换车的等待却省下了,要是算平均时间的话,能缩减两个小时都不止。
  涂宪在车上就问好了去西堡中学的路,稍微休息了一下,就奔着西面的小山而去。
  不多久,就见写着“西堡中学”的大门了。
  涂宪给门房出示了自己的工作证,得以进入,转过拐角,就见一大片空地被围了起来,一辆解放卡车正在十几名学生的注目礼下,缓慢的行驶。
  “这就是学校买来学车的卡车?”涂宪问路边的学生。
  学生撇撇嘴:“学校?人家杨锐用稿费买的,白给大家开。”
  “杨锐?哎,杨锐在哪里?”涂宪再顾不得其他了。
  学生指了指空地,道:“站那里,穿运动服的就是。”
  涂宪看了半天,表情怪异的道:“那个是学生吧?”
  “是呀。”
  “我问的不是这个杨锐,我问的是杨锐教授,或者是个副教授,总之,应该是大学和研究所里工作的。”涂宪此时回忆起来,自己竟然没有认真的问过杨锐工作单位,也是两人的来往信件太严肃,以至于他都没有时间聊些私事,他现在倒是准备来谈些私事,可总得先找到人吧。
  学生摇摇头,说:“那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杨锐是有个研究室的。”
  “研究室?什么样的研究室?”
  “就是好多仪器,烧瓶什么的实验室,你要叫研究室就是研究室了,反正比我们的学生实验室复杂的多。”
  “好吧,我知道了。”涂宪决定先找这个学生杨锐谈一谈,同名同姓同在一个学校,想来应该会知道对方是个什么人吧。
  涂宪报着此等想法,进入尘土飞扬的练习场,和杨锐打了个招呼,道:“你好,我是北京钢铁学院的涂宪……”
  “呀,我刚收到信,你就到了?你好你好,我是杨锐,第一次见面,没想到毒出心裁的涂老师长的很大众呐。”杨锐和涂宪亲切握手,一点都不因为自己年轻而有所迟疑,倒是多了些见“信友”的兴奋。
  涂宪呆若木鸡。
  毒出心裁出自独出心裁,是杨锐给他取的绰号,由于涂宪选定的多个植物,都是著名的有毒植物,包括了水仙、马蹄莲、郁金香、紫荆花等等。
  涂宪当时是欣然接受,能被杨教授称作独出心裁,他心里是非常高兴的,说明自己入了他的眼帘。
  然而,当杨教授变成了杨同学的时候,涂宪的感觉实在怪异。
  一个中学生!这怎么请到钢铁学院任教?
  杨锐笑眯眯的,继续和涂宪握手。
  涂宪的确入了他的眼帘。
  对科研工作者来说,重要的不是给出了什么答案,重要的是他会提出什么问题。
  在杨锐看来,涂宪写信问的问题,是非常好的问题,如果解决了,就等于说是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更难得的是,涂宪身在北京,方便杨锐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杨锐因此而积极回答涂宪的问题,至于涂宪目前的发傻,杨锐不怎么关心。
  19岁的天才科学家多了去了,比如拉格朗日在19岁的时候,就与欧拉通信讨论“等周问题”,进而为变分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年,拉格朗日成为都灵皇家炮兵学校的教授,20岁,拉格朗日在欧拉的推荐下,被任命为普鲁士科学院通讯院士,无论是同时代的欧洲学者,还是所有在200年后读理工科,被拉格朗日定理虐的死去活来的学生,面对19岁的拉格朗日,都得乖乖的献出膝盖。
  杨锐掌握着超出时代的技术知识,他的年纪和身份,就已经被知识所覆盖了。
  不管涂宪愿意还是不愿意,他总得自己拐弯。
  ……
第215章
实验室在哪
  “杨锐,来练车了。”牛安从驾驶室里探出头来,大喊了一声。
  牛安同样是卧推组的出身,喜欢运动多过学习,预考时,他的成绩是320分,有很大的希望上大中专,不过,相比这个,牛安显然更中意当司机。
  这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社会上,大中专的价值比不上小中专,而且热门专业的分数并不低,若是想进供电局当个电工,总得有三百三四十分,外加不错的运气或家底才行。
  相比之下,司机比做电工要好的多,首先是更自由,工作环境更好,其次是收入更高,第三是更受丈母娘的待见。
  如果拿到了驾驶证,再有一个高中文凭,想进供电局的难度,比大中专的学生还要简单。
  所以,牛安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学驾驶。
  过去一个月,许多成绩与之相仿的鸿睿班学生都和他一样报名学驾驶,经过一个月的理论学习,最近一个星期,大家才陆陆续续的上车练习。
  杨锐没有学习上的压力,也加入了进来。
  司机和解放车一样,都是市运输公司的。
  老解放用了快20年,早就破烂不堪,但保养的还算得力,就此也花了杨锐3200块。
  更令杨锐吃惊的是它的油耗,标称是百公里耗油29升,实际上空车都要35升不止,也就是跑三公里妥妥的一升油,而三公里还不够一名学生每天练手的距离。
  也怪不得现在学车的人少,能当司机的人更少。
  随便算算,若是按照半年的学习程序来做,一名学生光是消耗的柴油就不是个小数目。
  而且,现在的柴油还不好买,虽然不至于用外汇,但那实际上是因为国家补贴,而国家把补贴买来的原油,又分给了各个单位。
  每个单位每月都有固定数量的油票到固定的地方去加油,厉害点的单位,还为此自建加油站,或者自建储油设备。
  作为私人,想加油就必须走后门,用公家分配的油料,全社会就没有给私人提供加油服务的地方。
  杨锐还好有许多的亲戚在不同的单位,今天从大舅家弄两张油票,明天从二舅家弄两张油票,才能把这个小小的“驾驶站”给支撑下来。
  也是他有关系,才能从市运输公司弄来挂靠,以后方便学生们考取驾照。
  这一系列的工作弄下来,说难不难,但绝对不能说是简单了。
  换其他人来做,多半是坚持不下来的,无论是人情还是花钱,都得有些分量才行。最难的是不赚钱。
  因为平摊到每个人头的成本很高,总得大几百块,而就现在人的收入来说,肯自己拿出大几百块学车的,实在是太少太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