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7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4/1306

  “看过!”
  或许是补选的原因,大家都认真了起来,前面十几页是飞快的卷了过去。
  蒋同化面露欣喜,这里许多方法,他也都是见过的。
  他的实验室本来就是做医药相关研究的,药效学的各种实验方法,不说是烂熟于心,起码都是要知道的,尤其是年纪稍大一点的研究员,早些年条件不具备,都只能做理论研究,什么是理论研究?无非就是看书和写书罢了,纸张和墨水毕竟是便宜的,因此,他们认得的实验方法是非常多的,许多常见的甚至不用查书,自己都能背下来。
  事实上,到85年中,做理论研究依然是研究所的主流,在人均研究经费不到1000美元的年代里,研究所也只能集中力量办小事,分配不到小事的,就只能看书熬岁月。
  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就将岁月熬干在了各种研究所里。如果有充足的经费,像是欧洲或者美国那样,这些学者不一定会成名成家,甚至不一定能做出令人记忆深刻的工作,但他们的人生,一定会色彩斑斓,他们的成果,也一定是有所价值的。
  总不至于,默默的,默默的消失在历史的小溪中,连一朵水花都没有。
  沙沙的翻书声,渐渐的慢了下来。
  总共400页的书籍,翻到一多半以后,还能确定无疑的说“见过”的学者就少了。
  好在常用药效学方法,真的是常用药效学方法,几个人挤在一个屋子里,热出了一身汗,总算是将这部分看过去了。
  “第三部分,最新药效学方法了。”蒋同化笑了笑,鼓励众人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原创方法,咱们再接再厉,全部看过去,也可以写一篇文章评论一下嘛。”
  房间里的人都笑了出声。
  做实验写论文是文章,对论文和书籍的评论也是文章,根据级别和重要性的不同,《自然》和《科学》上面也是有此类文章的。
  蒋同化心想,要是能这样露头一番,也是不错。
  当然,这得杨锐配合才行。
  蒋同化这么想,心中不免满怀期待,如果真是一个原创法都没有的《实验方法》,用来攻击杨锐可是方便了。
  就是有原创方法,数量少也可以用来攻击。
  甚至,直接攻击原创方法的质量也不错。
  蒋同化有些开心的翻页,等了一会,才低头阅读。
  “看过。”
  “看过。”
  “看过!”
  前面几页,比之前还迅速的翻了过去。
  蒋同化嘴角都忍不住溢出了笑容,等了一会,手都忍不住要翻页了,才下意识的去看旁边写着编号的本子。
  咦,没人打钩?
第900章
张扬
  蒋同化又等了两分钟,仍然没有人在本子上自信打钩。
  蒋同化不由扭动一下,将挨着自己的脑袋挤开,直起腰来,问:“没人看过这个46项?”
  “查一下吧。”他的实验室副手张泽宇就是研究药物反应的,此事小声道:“我印象里应该是看过的,但是得查一下才能确定。”
  “其他人呢?”蒋同化向四周看看。
  药效学实验方法在他的实验室里是常用的实验方法,虽然说一个人掌握所有不太可能,但大家集合起来看过绝大多数实验方法,还是非常现实的要求,否则,实验方法都不能完全掌握,做实验不是扯淡?
  然而,并没有人回答蒋同化的问题。
  “把老黄和张广路叫过来。”蒋同化喊到的两个人,都是研究所里有名的智多星,以博闻强记而闻名。
  北京的研究所里,博闻强记的学者多如牛毛,张广路比较有名的事迹是将圆周率背到了5000位。五千个数字读一遍都要半个钟头,他背一遍用的时间更短。尽管距离世界纪录还远的很,但在学术界,有这么一项出众的业余爱好的人还是很厉害的。
  张广路和老黄一会儿就过来了,仔细的看了蒋同化手里的书,张广路立即表示见过。
  蒋同化有点不放心,在本子上打了个问号,道:“张泽宇去查了,小张你去帮帮忙。”
  张广路立即答应了一声,跑了出去。
  没多长时间,张泽宇和张广路就带着一本期刊返回。
  张泽宇笑道:“还好有广路帮我,幸不辱命。是今年新出的一篇论文里的,英国牛津大学的班森教授写的。”
  “我看看。”蒋同化将期刊拿过来浏览了一遍,高兴的道:“广路记性好,泽宇记性也好,难得看的书也比较多。好,这条我就划掉了。”
  蒋同化将本子上的问号改掉,振奋的道:“泽宇,广路,一起来,咱们继续看,看完了,好好写篇文章,一起署名。”
  “好。”张泽宇笑呵呵的。如果能用杨锐踩脚,高度可就厉害了。
  张广路不爱说话,只将脑袋塞进了桌子上空。
  杨锐的《药效学实验方法》的上空,比希斯罗机场的空中还要拥堵。
  臭汗味在空中弥漫,但大家似乎都不怎么在乎。
  有了张广路的加入,看书的进度又加快了。
  蒋同化一连翻过七八页书,都没再遇到问好,心情大好。
  一群人不顾房内的闷热,积极的进入了接下来的阅读状态。
  这里除了老黄和张广路,其他人本来就在阅读杨锐的论文,这也算是正事了。
  而在张广路的帮助下,阅读的更加顺利。
  蒋同化一路翻到了只剩薄薄一点的地方,才第一次遇到张广路摇头的情况。
  “记不清了?”蒋同化问。
  “我应该没看过。”张广路道。
  “其他人也都没看过?老黄?”
  老黄也是摇头,道:“没看过。DFMO通过抑制ODC的活性和多胺的生物合成,影响IEC细胞的增值分化和移行,这个题目很具体哦,如果看过的话,我一定记得。”
  张广路也道:“这个问题国内基本没有研究的,国外好像也是初始阶段。”
  “那就放一放,看下一个。”蒋同化犹豫了一下,还是打了问号。
  这个问号,却像是吹响了问号的号角似的。
  下一个,再下一个,下下一个,一个接一个的被蒋同化打了问号。
  问号一口气打了六个,等蒋同化反应过来的时候,第七个问号也打了下去。
  “这个,里面会不会又有今年新出的论文?”蒋同化迟疑了。
  “咱们所里的资料,肯定没有。”张广路回答的斩钉截铁。
  蒋同化想了想,道:“这样,老黄,麻烦你跑一趟,拿这七个去趟情报所,看有没有重复的。”
  “好。”老黄将实验方法的几个关键点抄下来,又自看了一遍才离开。
  蒋同化又继续往下翻,只是有些心不在焉。
  一会儿,本子上又是四个问号打了出来。
  “没有见过的?”蒋同化忍不住问。
  “恐怕是原创的。”张广路用考究的语气道:“你看它的注释,就参数上来说,灵敏性和稳定性都非常高,不止比国内目前采用的实验技术方法高,比国际上目前通用的几种实验技术方法也要高,这个不止是原创了,应该是具有相当实用价值的新技术了,很值得推广……按道理说,这样的技术方法,我们既然不知道,那就一定是新的……”
  张广路说话的时间,就见对面人拼命的给自己打眼色。
  张广路之前并没有参加到蒋同化的“找茬组”里,但还是约略的知道杨锐和蒋同化不对付,这时候被人提醒,才有些明白自己说多了,想了想,又加了一句:“我是从逻辑上分析,实际情况也可能不同。”
  蒋同化神色稍霁,道:“实际情况当然可能不同,杨锐在国外的关系网比较广,提前得到一些新的实验技术方法也是很正常的。”
  “蒋所长说的对,我看这样,广路再跑一趟情报所,看能不能找到相同或者相似的,剩下的同事,咱们做一些深入阅读怎么样?”实验室的副手张泽宇转移了蒋同化的注意力。
  “行,张广路去情报所吧。”蒋同化眼不见心不烦。
  张广路也怕得罪所长,赶紧走了。
  少了两个人,蒋同化又叫嚷着让人将实验室的窗户打开了,才觉得轻松一些。
  “咱们继续看。”蒋同化像是摸奖似的打开《药效学实验方法》的下一页。
  又是开始的几个人,大家头碰着头肩碰着肩,大汗淋漓,不动如山。
  如果《药效学实验方法》突然睁开眼睛,一定会被十多只圆瞪的,坚持的,锐利的,深邃的,勇敢的,刚毅的,不屈的,具有穿透力的眼神震慑,要过很久才能理解,它们并没有什么卵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4/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