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校对)第9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4/1306

  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也一跃上升到了863计划的重点实验室行列,竟是比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还要气派的感觉。
  对朱院士来说,有了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的加入,他的资源调配更加容易了,没有那么纠结了。对杨锐来说,遗传工程实验室依旧受其掌控,经费依旧受他调配,研究员依旧受他的剥削,除了头顶多了一个863计划的牌子之外,也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整个流程中,唯一受到损失的就是区委了。
  区属实验室挂上了别人家的牌子,海量的经费只能看不能摸,难受是实在有些难受的。
  然而,行政官员们怎么想,杨锐根本不在乎。
  他更多的,还沉浸在自己影响了国家战略的牛掰行为中,并未春节联欢晚会的几句台词,三番五次的参与排练。
第1120章
鹅蛋脸的世界
  1986年2月8日。
  除夕。
  杨锐和爷爷杨山同志,清早就来到了演播厅里。
  自从去年在体育场办春晚,落得一身骂名之后,今年的导演组就回归小舞台了。
  以杨锐的眼光来看,今年春晚的舞台也的确是小,满打满算就能安排二十个人跳舞的样子,要是间距弄大一点的话,就得有人掉台底下去了。
  这么小的地方,对观众来说是有些不过瘾——86年的观众虽然好糊弄,也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再者说,人家去年也见识过体育场办的春晚了,不能不知道舞台大的好处。
  但是,对演职人员来说,小舞台就轻松多了。
  最起码,通讯起来方便简单,不用像去年那样,说个什么话,还得派人专程跑一趟——无线对讲机是稀罕货,85年的春晚导演组就没准备,有线对讲机经常掉线,且数量有限,也只能发挥固定电话的作用,整个晚会效果更是凄惨,以至于都不能满足85年人民群众的需求。
  不过,86年的春晚,多少有些矫枉过正了。
  舞台狭小只是前台的问题,演播厅的后台同样不宽敞,甚至观众席,除了正中间的几个圆桌稍微好一点之外,其他圆桌竟是一个挨着一个的,旁边两桌的人,若是不小心点的话,甚至会脊背挨着脊背。
  而在圆桌之后的台阶上,是一连几排椅子,拥挤的好似学生们开会一样。
  更令杨锐惊诧的是,春晚导演组是准备将此原封不动的搬上荧幕的。
  杨锐敢说,30年后的小领导嫁女儿,都比今年的晚会观众席风光。
  然而,该坐依旧得坐,脊背挨着脊背的时间,就把椅子向前挪一下。
  好在周围人都是喜笑颜开的模样,杨锐渐渐的也就放松了。
  权当是在参加乡镇婚礼好了。
  说不好,后世的乡镇婚礼是学那一届婚礼的,但就桌椅摆放的方式来说,大约就是学86届的吧。
  相比杨锐的放松,杨山阁下就显的尤为郑重,双唇紧闭,腰杆挺的笔直。
  “咱们要到晚会中段才出现呢,您现在太紧张了,一会反而发挥不出来了,不如先靠着休息一会。”杨锐小声的对爷爷说话。
  他们因为要参加串场的缘故,是有圆桌可坐的,就是耳语起来不那么方便了。
  杨山同志一身军装,胸前别着多枚勋章,道:“我不是紧张。”
  “不是?”
  “我穿着军装,不能让人看着我瘫在椅子上。”
  “摄像机前期不会拍我们的。”
  “万一拍了呢。”
  “就算拍到了,也没什么关系啊,就是现役军人,也不是说就不能靠椅子背吧。”
  “谁管他们怎么样,我得给我们南湖干休所做个好榜样。”杨山同志说着活动了一下领口部分,坐的更加笔直了。
  杨锐顿时无言以对。
  回头再看前乡党委书记杨山同志,怎么看怎么觉得有明星气质。
  装的太像了。
  “大家请注意,我们的节目马上就开始了,到时候,大家就像是平常一样看节目就行了,我们的编导会调整的,摄像机转过来也不用怕,虽然是一直在拍摄的,但不一定是放出来的,另外,大家请尽量不要看摄像机的镜头……”现场的导演站出来说了一堆东西,看的出来,他比观众们更紧张。
  杨锐则是调整了一下姿势,稳稳的坐好了。
  从他的角度来说,参加春晚就是一次成功了,还真没有必要紧张。
  有什么好怕的呢,他又不是专职演员或者明星,就算是串场失误了,又能有什么大不了的,说不定还因此出名呢。
  哪怕是出点傻名,也可以被看做是憨厚嘛。
  杨锐做了一番心理建设,就显得越发镇定了。
  尤其是与观众席四周的编导们对比,区别就更大了。
  不过,摄像机镜头,却并没有将杨锐拍摄进去,这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太早的暴露串场者的形象,制造突然感,另一方面,也是杨锐显的太特殊了,不仅是表情镇定,长的还格外帅,导演很不愿意他喧宾夺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杨锐察觉到摄像机没有向着自己,笑的越发随意了。
  86年的冯巩,还是个年轻人,尖嘴猴腮的模样,长的像是卖药品的销售,他给杨锐不认识的某相声演员捧哏,说的话不多,但精气神倒是没什么变化。
  后来因为演和珅而出名的王刚,如今却已登上了春晚的舞台,乃是光荣的主持人一名,语气还是那个语气,笑声都是那个笑声,就是年轻的不像话,完全不符合杨锐的记忆。
  舞台妆和服饰则显的乏善可陈,特别是男士服装,以暗色调的中山装为多,不管是棕色涂色还是黑色,既不够喜庆,也不够成熟。
  若是引用后世的标准的话,最令人不适应的其实是演员们的脸型,清一色的圆脸大脸鹅蛋脸,让原本有些适应了尖下巴网红脸的杨锐措手不及。
  走在86年的街头,其实反而没有那么多的圆脸大脸和鹅蛋脸,毕竟,以现在的标准来说,此等美女总归是少见的,就像是走在30年后的街头,也不会见到那么多的锥子脸。
  可春晚是什么场合?春晚是中国演艺界人才聚集之处,导演明知道人民群众喜欢圆脸大脸和鹅蛋脸,当然要可劲的上圆脸大脸和鹅蛋脸了,就连串场的魔术师,都是统一标准的。
  杨锐的脑中,不禁浮现出一个短句:中国地大物博……
  好在语言类节目数量众多,质量也都不错,一会儿来上一个,并不会让人觉得无聊。
  “到你们串场,还有三分钟。”编导弯着腰流窜到了杨锐和杨山的桌前,提醒了一句,又弯着腰溜走了。
  杨山同志活动了一下脖子,面露神秘微笑,看向前方。
  三分钟后,以动物世界而出名的主持人,用朗诵非洲大草原的欢快语调,道:“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位青年科学家,杨锐同志……杨锐同志虽然年仅22岁,但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强盛,他毅然投身科学,并且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杨锐目视前方,浑身热乎乎的,像是数亿信仰之力,集中了起来似的。
第1121章
乡里乡亲
  春晚结束,牛年的1985年才算是彻底结束。
  杨锐和爷爷,在大年初一的鞭炮声中,踏上了回城的旅程。
  比起昨日的熙熙攘攘,12个小时后的火车站,清静寂静,城市空旷而遍布笑颜,像是战争后的景象似的。
  杨锐很喜欢鞭炮点燃后的味道,他贪婪的吸上两口,同时扶着爷爷,尽可能走的慢一些。
  “您得把注意力放到脚下,摔倒了不得了。”杨锐见爷爷左顾右盼的,不禁提醒了一句。
  “不用怕。我都不怕,你怕什么。”爷爷哈哈笑两声,在清澈的空气中,传的老远。
  “应该等两天的,或者让家里人来接一下。”杨锐尤不放心的嘟囔两句。
  杨山同志看看杨锐,脚下放慢一些,却满是要回家的兴奋,手掌紧握着杨锐的手掌:“富贵不回乡,如锦衣夜行。咱们要趁着昨晚在电视上露面的机会,赶紧回去。你爸他们,也不能来,他们得留在家里,要不然,谁帮咱们吹这个。”
  杨锐哭笑不得:“有一个人在家里帮您吹就行了,还得全家都在家里吹啊。”
  “那当然,你爸要在开发区的单位里组织职工学习,就得你妈在邻里跟前说,要不然,咱们回去,一个两个都不知道咱们上了春晚,还以为我就在北京玩了一圈回去了,那么能行。”
  “那就让我姑姑和姑父来先呀。”
  “你二姑夫在西堡镇当派出所所长,三教九流的都认识一些,不能少了他。”
  “那我姑姑呢?”杨锐已经进入纯好奇阶段了。
  杨山同志哼哼一声,道:“你姑姑和你堂兄,就得兼顾西堡镇的街坊们啊。”
  杨锐听的无言以对,敢情您是全安排好了。
  转头来,杨山又道:“你可不要看不起街坊邻居,乡里乡亲的,早些年,咱们家是怎么过来的,还不是乡里乡亲,街坊邻居的帮衬?闹的最凶的几年,不是把大家组织起来,你以为光发武器能行?没有威望,你光发武器就等于投降,把自己交到了其他人手里。”
  杨山对此感触颇深,说的也很是认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4/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