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的幸福生活(校对)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281

  当然,这样的盛会,安排的表演肯定不止这个而已,也不知是谁率先发现的,指着两艘悄然出现的高桅大船道:“快看,那里。”只见两船船桅之上,用一条碗口粗的牛筋绳索连在一起,绳索紧绷,好像还悬挂有一些奇怪的小木板。
  “我见过,那就是水秋千。”
  近段时间来,经某些人的推波助澜,对于水秋千,众人还是有耳闻的,有些人还亲身经历过其中滋味,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脑袋还有些晕眩。
  “有人爬上去了。”
  有人惊叫起来,只见两艘船慢慢移近,有三五个年轻小伙,顺着绳索攀到几个秋千内,直立地秋千板上,面带微笑挥手向众人示意,在鼓笛的伴奏声中,他们在晃悠的绳索上荡起了秋千。
  开始的时候,似乎还有些节制,但是到了后来,却越荡越快,越荡越高,一直把秋千荡到与秋千架相平,才猛地双手脱开秋千绳,纵身飞向空中,在众人的惊呼声中,瞬间,在蓝天白云间翻了数个筋斗,像一只轻灵的燕子钻进水面,漾泛了朵朵浪花,过了片刻,湖面归于平静,几个小伙的头才露出水面,脸上的笑容越发的灿烂。
  “好。”掌声雷动,响彻云霄,一阵接一阵的叫好声接连不断,近看才知道表演水秋千的惊险刺激,看着一个人飞向高高的空中,无依无助,让人身临其境,惊心不已,随之又如同飞鸟一样,在空中戏耍筋斗,又猛然扎入湖中,让人一惊一乍的,又觉其表演令人难以忘记,回味无穷。
  在阵阵欢呼声中,几个小伙在同伴的拉扯下,再次登上了甲板,又顺着绳索爬上秋千,这时让人兴奋不已的时候开始了,宋代的水秋千活动,其实还比较单调,只是将荡秋千与跳水相结合而已,但是有了楚质的指点,自然能玩出更多花样来。
  前翻、后翻、双人跳、再玩几个接力,如同在平地玩杂技一样,只要楚质说得出来,重赏之下,这些伎人就敢尝试,当然,由于练习时间较短,技艺不够纯熟,有许多复杂的动作肯定有些做不出来的。
  而且简单的技艺也有些生疏,不过对于杭州的百姓来说,还是头一回看见这样新鲜稀奇的表演,已经足够令他们赞叹不已,哪里还会在鸡蛋里找骨头。
  见到范仲淹也被湖中的表演所吸引,脸上露出淡淡笑容,楚质的心情也有几分喜气,特别是听到围观百姓的击掌叫好声,他更加觉得自己连日来的辛苦没有白费。
  “大人。”一个衙役悄悄来到楚质旁边,轻微说道:“出事了。”
  心中一沉,楚质不动声色,继续看着水秋千的演出,轻声道:“你先退下,我待会再去寻你。”
  衙役应令而退,楚质也没有着急跟去,站了片刻,察觉旁边官员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水秋千之上,才悄悄后退几步,没有惊动他人,轻步来到衙役那里,问道:“出了什么事情,是否严重?”
  安全第一,盛会没有开始之前,楚质已经吩咐衙役乘着十几条小舟,夹杂在众船之中,时刻监控周围情况,就是害怕出现什么意外,没有想到怕什么就来什么。
  “也不算严重,只是翻船了。”衙役连忙说道。
  事实也是如此,有些来迟的船只,停靠的位置落在后面,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情况,听到阵阵热闹的喝彩叫好声,可见里面的表演定然十分精彩,心情自然有些难耐,船与船之间肯定有些微的空隙。
  大船也就罢了,但是有些小舟却仗着自己船小好调头,硬是往里面挤,风平浪静还倒没有什么,挤不进去最多是卡住了,可不知哪里来的一股暗潮,一挤,没有地方可躲,一个浪涛,船就翻了。
  古人纯朴,见到有人落人,立即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将他们捞了上来,会水,人倒没事,问题在于,船却坏了,自然指责对方的不是,开始吵闹起来,听闻消息,衙役立即前来汇报。
  “人没事就好。”松了口气,楚质就要挥手让衙役将那些人遣送回岸,待盛会结束再审理他们的问题,可是转念一想,盛会可没有那么快完,还是趁早此事解决为好,也好给其他人一个警示,将可能发生的事故化解于萌芽之中。
  当下呼上几个衙役,坐上了旁边的小舟,悄无声息的朝着外面行去,这片水域的确是堵塞得厉害,可是楚质也不是笨蛋,自然留有一条专用通道,派衙役把守,非官员船只不得通行,所以小舟畅通无阻,很快就来到事发地点。
  浮板上的众人,似乎没有察觉楚质的离去,或者察觉了也没有声张,依然专注的观赏着水秋千的表演,良久之后,表演的伎人累得筋疲力尽,而且还出现了失误,这时候自然不能再继续下去,只能向四方陪礼告罪,围观百姓自然不会责怪,纷纷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自己的心情,喝彩之声久久不息。
  锣鼓声音渐息了下来,见到湖中没有了其他动静,众人纷纷扬扬的与旁边同伴谈论起刚才的水秋千表演来,而这时,两艘高桅大船的甲板上,突然出现一群衣着彩丽的女子,顺弟舷梯,纤腰款款扭动走入浮板。
  浮板有三十米长,一帮官员只占了其中半角不到的地方,还有大片的空荡,某些人还在心里暗骂这些官大人浪费,见到这个情形,也随之明白过来,原来这浮板还别有用途,居然是表演的舞台。
  “还是楚知县会办事啊。”
  一群青春靓亮,如花似玉的少女就在眼前,微风徐来,似乎还能嗅到阵阵幽香,而且清茶也已经换成佳酿,这让某些官员心中暗爽不已,就欲夸赞楚质几句,却发现找不到他的身影,还没有来得及奇怪,听却叮咚的几声,优美的弦乐飘然入耳,立时将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谁还会有心情理会楚质。
  少女翩跹而动,舞姿曼妙,杭州城就一个乐司,官员之间的宴会应酬都是请她们前去助兴的,按常理来说,对少女们的舞蹈也应该习以为常,但是今日看来,却不知为何,感觉与往日有所不同,似乎……,有了些什么,别以前多了几分韵味。
  一曲终了,与四周百姓叫好声不同,官员们应付式的掌声中,多了些真诚。
  向四方回礼后,起舞少女才慢慢退回船去,声音渐息,过了片刻,只见一个身穿绿色丫鬟装的少女抱着一架古琴,从船上盈盈来至台前,只见她年约十六、七岁,长得清秀,身材娇小,此刻她正将古琴摆放到一张矮几之上,众人还以为是由她抚琴表演时,却见她又退了回去。
  这时,真正的主角才出场,只见一个身穿素白罗裙的高雅女子,从船上轻移莲步而来,步步生姿,戴着面纱,令人看不真切她的容貌,却更有一番朦胧美,露出的一对翦水双瞳,顾盼生姿,头顶凤钗,秀发披肩,一身衣裙虽有些宽大,却依然可见她婀娜的体态。
  她浑身散发出一种难言的气质,如同一朵圣洁的白莲,出淤泥而不染,虽然看不清楚她的容貌,但是许多人完全可以确定,她肯定是一个绝色的美人,当她来至古琴前,先是盈盈一福,也不多言,优雅地坐下,伸出十根修长的纤葱玉指,轻拨几根琴弦,缓缓弹奏起来,余音袅袅,优美动听。
第二百六十二章
西湖盛会(三)
  抚弄琴弦的十指纤细秀美,轻微拂动,曲乐缓缓荡漾,音律宛转如意,极为宛转悦耳,弦乐悠悠,让人仿佛置身于风暖花香之中,令人不饮自醉,本来还有几分嘈杂的声音渐渐的静了下来。
  欣赏着这动听悦耳的琴声,众人有几分痴醉之意,寂静之中,只听又是叮咚一声脆响,清亮的琴声陡然激扬起来,热烈而奔放,如清流直泻,如雨打蕉叶,如万马奔腾,张狂激越的琴声让人心跳加速,热血贲张,激扬的琴声似乎有种奇异的魔力,让聆听的众人只觉自己身处于金戈铁马的战场之上,恨不能立即挥兵斩向敌人。
  高桅大船之上,身穿华丽衣饰的苏月香迎风而立,见到众人沉浸于美妙的琴声之中,如痴如醉,一双清丽如碧潭般的明眸不由浮现出喜悦之色来。
  过了片刻,激昂的琴声慢慢缓了下来,如同清风拂动纤细的竹子似的娑娑而响,仿佛毛茸细雨融入湖水之中,余音荡出,悠悠飘散,似乎流水汩汩远去,夜雨润物悄无声息,最终归于寂静。
  一曲了罢,白瑾瑜盈盈起身,优雅柔身行礼,随之莲步轻移,返回船上,蓦然之间,不知哪一人第一个梦醒,首先鼓起掌来,而后人人惟恐落后,争着鼓掌喝彩,很快掌声成片,呼声穿云,噼噼啪啪地响了许久,如同海啸般的浪涌而来,一波接着一波,久久不能平息。
  喝彩之余,众人也纷纷相互打听起来:“刚才抚琴的是谁,怎么以前没有见过,却不知是乐司的小姐,还是城里哪家阁楼的姑娘。”
  “那曲乐端是好听,听得我浑身直冒热气,真带劲。”
  不仅是围观百姓心情激动,就连在浮板上的安然坐着的官员也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一曲琴声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寻思着什么时候抽空找个时间,专门听上几曲。
  登台表演,当然不有会有冷场的情况发生,接下来上台的却是城里一些秦楼楚馆的女伎,她们或妖艳、或纯情、或妩媚、或端庄,粉墨登场,各有拿手绝招,风雅些的吹笛子吟诗歌,差点的就跳一曲优美的舞蹈,再不济的也能朗诵一首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只不过有珠玉在前,她们的表演在众人看来,自然有些索然无味,只赢得稍许礼貌性的掌声而已。
  这样的情况让梅大娘心里有几分喜悦,以前的某些宴会,总是让那些秦楼楚馆压乐司一头,今日总算是扬眉吐气了,当下忍不住笑语夸赞起来:“瑜儿,几年不见,你的琴艺就已经这般高妙,不亚于素卿……”似乎意识到不该提及这事,话说到一半顿时戛然而止。
  “这也是师傅教导有方。”白瑾瑜笑盈盈说道。
  见到白瑾瑜没有什么异样,心里松了口气,梅大娘随之哑然失笑,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瑜儿已经长大,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提起母亲就暗暗抹泪的小女孩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当年青涩的小女孩也到了出阁的年纪。
  “只是指点你几句入门技法而已,我可不敢居功。”梅大娘轻笑道,就算自己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也没有如此琴艺,更加不用说现在了。
  两人在船里说着体已话,而外面的百姓却觉得有些无聊起来,毕竟伎人们表演的都是些弹曲唱词的高雅艺术行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有些难以理解,不明白小姑娘在上面咿咿呀呀的是什么意思,连那些风雅的文人士子也觉得气氛有点沉闷,干脆与友人闲聊打趣,也没有了观看的心思。
  一些百姓觉得无聊,打了几个阿欠,觉得既然热闹已经看过了,而且时辰也不早,干脆回家用午膳算了,就欲催促船家调头离去,却在这时,充满碧色的西湖春波上,慢慢驶来一艘装满大旗狮豹、蛮牌棹刀、神鬼杂剧的彩船,其中震地的铎声,冲天的笙歌,鲜新的宝装锦绣,耀眼的枪剑绣旗,立时映入众人眼帘,这自然是寻常百姓最喜看的杂剧戏船,本来心存去意的百姓,见到这个情形,立即改变了主意,打算再待一会。
  高桅大船之上,梅大娘望了眼戏船,微笑说道:“月香、瑜儿,按照官衙的安排,接下来也没我们什么事情了,这船也要离去,腾出地方予人,你们是想留下来瞧热闹,还是与我一道回去?”
  “回去吧,瑜儿弹了曲弦乐,也有几分乏意。”苏月香微笑道,知道白瑾瑜喜静,如果不是梅大娘开口恳求,她们也不会答应来凑这个热闹。
  “嗯,这样也好。”招了招手,吩咐船工返航,梅大娘笑道:“今日瑜儿技压群芳,琴艺令人难忘,想必待会定有许多人前来打听,若是再见到瑜儿貌美似仙的模样,肯定少不了一番纠缠。”
  “那就要麻烦梅姨帮忙圆场了。”苏月香笑吟吟道。
  “这叫什么话,如果不是为了我些微的私心,岂能让瑜儿出来献艺。”梅大娘笑道:“不过话又说回来,今日杭州城的少年英才会聚一堂,风流才子不在少数,瑜儿一曲,不知勾走了多少才俊公子的魂,若是他们向我打听瑜儿的情况,那我干脆机借为她寻个如意郎君算了。”
  梅大娘话里有几分调笑之意,却未免没有一丝认真,如果不是动了这方面的心思,肯定不会这样说的。旁边的白瑾瑜听到这话,似乎有些羞涩,娇嗔似的瞥了梅大娘一眼,也没有接下话茬,故意走远几步,与那些乐司少女说起话来。
  见识过白瑾瑜的琴艺,乐司的少女们心中敬佩之极,而且还有几分崇拜,知道她是受梅大娘的委托前来助场帮忙的,以后未必再能见面,借着这个机会,纷纷向她请教起来,顿时之间,船舱里尽是吱吱喳喳的清脆声音,而白瑾瑜性情温和,也没有觉得厌烦,而是仔细的回答起来。
  “瑜儿这孩子,与素卿一般,心地都是那么纯真善良。”慈祥似的眼了眼白瑾瑜,梅大娘微笑感叹道:“一眨眼就十七岁了。”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苏月香也有些感触,当初伸出嫩乎乎小手向自己要抱的黄毛小女娃,如今却已经亭亭玉立。
  “月香,和我说句实话。”突然,梅大娘敛容说道:“许家大官人对瑜儿如何?”
  做为闺中密友,梅大娘自然清楚许宣与白素卿的事情,在悲叹有情人难成眷属之余,她自然十分关心许宣对于白瑾瑜这个私生女儿的态度。
  “疼爱有加,视若掌上明珠。”苏月香说道,朱唇泛出一缕笑容。
  “那我就放心了。”轻拍了下胸口,梅大娘笑道:“既然有许官人在,那不必我瞎操心了,可惜我在杭州,也见不到那日。”
  “梅姨,你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明白。”苏月香迷惑问道,蛾眉微蹙,亮丽的眼眸眨了下,修长睫毛轻颤。
  “为瑜儿找夫婿啊。”梅大娘理所当然的说道:“女大当嫁,瑜儿可不似我们,过了及笄之年,再不嫁就迟了,想来以许大官人的本事,给瑜儿寻个俊逸才子成亲,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可惜殿试已过许久,那些进士肯定都成了亲,不过也不要紧,今年的解试就要开始,状元郎不成,还有解元啊,只要才学出众,来年定能高中……”
  “梅姨,瑜儿自然是要嫁人的。”苏月香开口打断梅大娘的幻想,秀眉轻皱道:“但你可记得当年姐姐曾经说过,不希望瑜儿像她一样,爱上读书的才子。”
  “那只是戏言,你还当真了。”梅大娘惊讶说道:“那是当酒醉之言,都差不多有十多年了吧,你居然还记得。”
  “姐姐的话,我可不敢忘记。”苏月香说道,作为汴梁城有名的女伎,她常年应邀出席各种官方、私人的宴会中,深知那些风流才子是什么德性,而且有白素卿的教训在前,也自然不希望白瑾瑜再步入其后尘。
  “那照你的意思,应该为瑜儿寻个什么样的夫君才适合?”梅大娘问道。
  “那自然是……”苏月香就要回答,却突然说不下去,士农工商,率先排除士子,难道要让瑜儿嫁给商人、农户、或者低贱的工匠不成,当然,还有别的选择,例如那些靠着祖辈恩萌,整日只在吃喝玩乐的公子哥儿。
  他们也配,想到那些公子哥的行径,苏月香心里就直摇头,感觉有些茫然起来,其实这个问题她从来就没有想过,在还未懂事之时,苏月香就被卖入教坊司之中,对于自己的童年根本没有任何记忆,教坊司从来就不是一个温情脉脉的地方,她自然受了许多的苦。
  直到后来跟着随白素卿,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做温暖,在她里已经将白素卿视为自己的亲人,好景不长,白素卿的逝世让苏月香悲怆不已,她自然将自己对白素卿的感情转移到白瑾瑜身上,尝试过失去亲人的痛苦,或者连苏月香自己也没有发觉,潜意识之中,她不希望白瑾瑜离开自己的身边。
  但是随着白瑾瑜一天天长大,苏月香心里也隐约清楚,总有一日,白瑾瑜也会与白素卿一样,为了某个男人离开自己,理智告诉苏月香,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是在情感上却接受不了,所以才会不断给自己找些借口,阻止白瑾瑜跟某人来往。
  “月香,你也知道,瑜儿就如同天仙一般的人儿,一般凡夫俗子岂能配得上她。”梅大娘轻悠说道:“我不知道你是如何考虑的,但是我却知道一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天下有地位的都是读书之人,况且才子佳人本是天成,瑜儿不许才子还能许何人?”
  “小姨、师傅,你们在说什么?”这时白瑾瑜盈盈走了过来,隐隐约约听了几字,迷惑问道:“什么才子佳人的。”
  “没什么。”苏月香微笑说道:“梅姨说,事了之后,要领我们游遍杭州四处景观,听说这里可有不少秀丽景观,以及许多才子佳人的传说。”
  “好啊。”白瑾瑜也没有怀疑,小手朝船舱内的少女比划了下,小脸泛出淡淡的笑容:“听她们说,杭州城的寺庙非常灵验,我还想着去礼拜一番,好给父亲……,还有小姨和师傅求几道平安符。”
  “这些小丫头,还以为是向你请教琴艺呢,没有想到尽和你说些杂事。”梅大娘摇了摇头,带着一丝神秘的微笑说道:“瑜儿,杭州城的寺院不仅能求平安而已,最为灵验的却是签卦占卜,特别是……求姻缘。”
  且不提白瑾瑜闻言小脸泛红,却说下外面的情景,戏船开来之后,吹打弹唱的杂剧上演,寻常百姓自然是看得拍手叫好,而那些文人士子却依然兴味索然的模样,心里直嘀咕,觉得看戏还不如听俏丽女伎唱小曲舒服。
  “吩咐下去,让那些船家自觉些,没有空隙就别硬往里挤。”站在小舟前面,楚质有几分恼意说道,刚处理完翻船事件,附近又发件起因抢占位置而相互对骂的事情,差点就要大打出手,幸好给楚质及时制止,不然肯定又要闹出乱子来。
  听到楚质的训示,附近几条小舟的衙役连忙应声,随之划着橹桨向四周驶去,向附近围观看热闹的船家传达上意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2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