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的幸福生活(校对)第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281

  过了片刻,小舟停靠在浮板上,楚质轻步走了上去,悄无声息的返回座位,却听到几个官吏在聊什么绝妙琴技,其身段多姿定然是美人无疑之类的话,心中有几分好好奇,就要询问几句之时,却见一个书吏走近,俯身说道:“楚大人,太守有令,可以开始了。”
  楚质微微点头,端起茶盏饮了口茶汤,悠悠站了起来,只是轻轻朝几个方向比划了几个手势,也没有其他动作,就安然坐下。
  虽然没有官员名士那么好的待遇,但文人士子名义上是今日的主角,也不好亏待他们,在官吏们的统一安排下,将他们安置在离浮板最近的十艘大船上,不仅能就近观看热闹,最重要的是传考开始,可以方便召集他们,不然湖上舟船杂多,也不好传唤。
  传考生童,又叫观风试,凡名在县学的学生都得参加,出题一般都与本地民风、吏治、学风等有关,就任官员可以借此获取了解情况及评品学生才学优劣等多方面成效,要知道除了会试及殿试在京城举行之外,士子想获取秀才举子的资格,还需要在地方考取。
  虽然按制度,州县官学都有教授、教谕一类学官负责,但州县正官也要时时关心的职责,科举出身的官员,应该常去学校里和秀才们讨论经书,此外,定期出题目考试学生,也是州县正堂的日常工作。
  要知道科举规矩,分好几个等级,但是童子试与解试却是由州县官员任主考官和阅卷官,换句话讲,天下秀才举子,都从州县官员那枝笔下讨出身的,所以听闻太守传考,士子们不仅是冲着范仲淹的名望的,还有借机让其了解自身才华的意思,最好是得其赏识,以后的科考说不定就可以轻松过关,那些学子自然不认真对待。
  所以当见到楚质示意的衙役,通知传考就要开始时,学子们再也不觉得无聊,连忙提起神来,心情或兴奋或彷徨的等待起来,官学士子人数太多,当然不可能一一传唤,而是由范仲淹对着花名册随机点名。
  到底也有几分运气的成分在,似乎有些不公平,而且有许多士子并不是在官学就读的,花名册也没有他们的名字,还好范仲淹也考虑到这点,邀请不少教谕大儒作陪,意思非常明确,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举荐啊。
  名士大儒,平时里就算没有收下弟子,但总会有几个门生故旧吧,就算真的没有,也应该知道地方上有没有杰出的才俊,为国举才可不能避嫌,该出手时就出手,或许过了这村,就没那个店了,一时之间,范仲淹立即了解到杭州城才子们的详细情况。
  当然,能让教谕名士荐举的,肯定有几分才学,不然待会上来表现不佳,丢脸的不仅是他们而已。
  “浮台那边,似乎有什么动静。”不远去,一艘大船之上,沈瑶娇艳的樱唇浮现一抹动人的笑容,盈盈如水的明眸悄然转了几圈,笑道:“瞧那些学子的模样,应该是准备开始传考了,五弟,你是否想参加?”
  手里执着柄最新款式的折扇,轻轻摇动了几下,衣发飘飘,俊逸之气跃然而现,许汉卿摇头笑道:“我又不是官学士子,而且对杭州的民风不甚熟悉,参加又有何用。”
  许汉卿也明白,只要自己表示想要参加,沈瑶肯定会让自己如愿以偿的,如果是之前,他可能还有几分心思,借这机会与范仲淹面对面聊下,但是见到白瑾瑜出场之后,许汉卿立时有些心不在焉起来,在惊于妹妹的琴艺居然如此精妙绝伦之余,听到附近某些自命风流的公子才俊的秽语声,他心里就感觉十分的不高兴,如果不是还有几分理智,克制住不满的情绪,他恐怕会忍不住去将某些人打得满地找牙。
  怪不得父亲时常想将瑜儿接回家住,可惜她却不同意,许汉卿暗暗寻思,觉得自己应该找个时间与白瑾瑜谈谈心,就算不能说服她回心转意,起码以后不要再抛头露面。
  “五弟,你在想些什么?”沈瑶轻声问道,明眸闪动,嘴唇笑意有些浓郁。
  “没什么。”定了下神,许汉卿微笑说道:“只是热闹过后,突然感觉有些无索然而已。”
  敏锐察觉许汉卿话里有些言不由衷,沈瑶微微一笑,也没有说话,莲步轻移,船舶边沿,迎风而立,纤美双手轻搭在栏杆,仪态极美,美丽的面庞雪白莹润,在明媚的阳光下似乎闪耀着光泽,清风徐徐,衣袂飘飘,越加突现出她那盈盈一握的纤腰,酥胸高耸,性感诱人,充满着强烈的女性魅力,忽然见到一位成熟美丽的女子,爱美本是天性,附近之人自然是时常朝这边看来。
  这个时候,经过传唤,已有几个学子来到浮台上,见到众官员,脸上呈现激动、兴奋、心虚的复杂情绪,在范仲淹和颜悦色的安抚下,表面上他们才恢复正常,当然,灵通机变之人已经变得坦然自若,语言流畅的回答范仲淹的提问。
  楚质特意坐在末尾处,虽然没有看到范仲淹的表情,但是见他时而点头的动作,想必也有些满意这个学子的应对,反正这事也不用自己管,楚质自然没有仔细聆听,大部分的心思都集中在安全保卫工作上面。
  还好午时已到,有部分船只离去,堆挤的情况有所缓解,摸了下肚子,楚质盘算着是否应该叫手下取些糕点来慰劳下自己,目光随意而视,却发现坐在旁边的张元善,脸色好像有点不正常。
  眼睛圆瞪,似乎是在怒目而视,双手握紧拳头,难道是准备打谁,楚质好奇顺着张元善观望的方向看去,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再仔细打量,终于看出了点端倪,在不远处的一艘船上,有对男女并排而立。
  男的,楚质眼光微凝,不得不承认,确实是个俊逸青年,女的,也是个艳美佳人,举手抬足间,予人雍容大度的气质,应该是个女强人,楚质很奇怪自己为什么有这种感觉,眨了下眼睛,发现两人面带微笑,语笑吟吟,关系似乎很亲密,目光顺着两人再朝船上看去,船桅飘扬着几面彩旗,几个斗大的沈字映入眼帘。
  “沈家的船,难道那女的是……”楚质喃声说道,又瞄了几眼,没有发现沈辽的身影,感觉有些奇怪,前两日还听刘仁之说,沈辽要参加这次传考,怎么没见到他。
  或者是在船舱里了吧,楚质暗暗想到,见到张元善依然一脸深仇大恨的盯向那个男青年,心中也有几分奇怪,不过看他的模样,楚质觉得自己还是少招惹为妙,正了正身体,目光转向其他地方,却见旁边还有个人的情况与张元善一模一样,好像更加严重,面色铁青,握拳的手紧绷着青筋,一副要吃人的表情。
第二百六十三章
进香
  其实人家的表情也没有那么不堪,只不过是阴沉着个脸,眼睛露出阵阵寒光,再加上一点点皱眉,落入楚质眼中,自然成了要吃人的模样。
  好奇的在张元善与李明达两人身上回来打量,凭着直觉,楚质可以肯定,其中肯定有很大的八卦,趁着现在无事,楚质只觉八卦之魂熊熊燃烧起来,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悄悄地扯了扯旁边刘仁之的衣袖,微声道:“刘主簿,那船上的,可是睿达的姐姐?”
  正仔细关注场中学子问答情形的刘仁之闻言,偏过身体,顺着楚质所指方向看去,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忽然发现沈瑶身边的许汉卿,目光也露出惊讶之意来。
  再扯了下刘仁之,隐秘的指着张元善与李明达,楚质笑容有些诡异:“他们好像有些不对劲哦。”凭着多年观看肥皂剧得来的经验,楚质自然能轻易判断出来,两人是在吃醋。
  眼睛余光瞄了两人一眼,刘仁之满面肃容,轻轻靠近楚质,口中说道:“大人明察秋毫,实在是让下官佩服不已,看来他们两人待会就要坐不往了。”如果不是嘴角微微上挑,绽放出一缕笑容,听了前半句,楚质还以为他在和自己说些正经事呢。
  “什么状况?”楚质悄声问道,意思是想了解这是怎么回事,不过经验毕竟没有刘仁之经验老道,唇角的浮现出浓郁的笑意。
  张元善与李明达爱慕沈家大娘子的事情,在杭州城固然不是人尽皆知,但也不是什么秘闻,刘仁之以为楚质也有耳闻,以为他是在询问自己沈瑶旁边的许汉卿是什么人物,当下微微摇头道:“那人我不认识,以前从来没有见过,应该不是本地人,不过瞧模样,可能与大娘子有些……关系。”
  “看情形就知道了。”好奇心起,就没有那么容易熄灭,楚质刚要对此事进行深入的剖析了解时,却见沈辽从浮台另外一侧轻步走了过来。
  凭心而论,沈遘的光芒再闪耀,也不能将沈辽全部掩盖过去,可见其才学在杭州文人士子心中是公认的,就算不提他的家境,也会有名士大儒向范仲淹潜荐举的,所以见到他上来,楚质也没有觉得奇怪。
  “钱塘士子沈辽,见过太守,及各位大人。”漫步而来,神态自若,沈辽不亢不卑的行礼说道,一阵清风掠过,将其身上白袍拂动,飘逸儒雅之意尽显无疑。
  常言道,不能以貌取人,但是说句实在话,相貌堂堂的人,总是比较令人看得顺眼的,观其风度,心中就先喜了几分,况且在坐官员,也有了解沈辽底细的,知其家境才学,不管出于对哪方面的考虑,自然要露出个好脸色,性子热情的,笑脸相向,性情淡漠的,也友好的点了个头,连还在台上的几个学子,见到沈辽前来,也非常自觉的退几步,站到其身后。
  “钱塘沈辽。”范仲淹微笑了下,和声说道:“榜眼沈遘的胞弟?”
  “这里没有榜眼的胞弟,只有士子沈辽。”沈辽拱手说道,语气似乎平淡,却有一股自信的傲意,如果换个心胸狭窄的人,肯定会觉得沈辽态度狂傲,不识抬举,心里自然不悦,底下几个与沈家交好的官员也有这个担心,然而如果范仲淹的胸怀如此狭隘的话,也不会得到那么多人的敬重。
  要知道范仲淹生平最厌恶的就是仗着祖辈恩荫,不思进取的士子,不然也不会在主持新政时,限制官员的恩荫特权,防止他们的子弟充任朝廷官职,沈辽这样说,反而更加对他的脾气,见到范仲淹淡然微笑的模样,不少人心中松了口气,毕竟人是他们举荐的,若是惹得上官生气,也怕受到牵连。
  见到辽辽出场,楚质也没有了刚才的八卦心思,而是留意他的表现来,心中却没有担忧之意,以沈辽的才学,区区传考而已,应付这个小场面,自然不在话下。
  事实也是如此,面对范仲淹的提问,沈辽对答如流,在阐明自身的对于学问的理解时,似乎与前人经籍的观点不同,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让楚质听得有几分入神,北宋前期的儒学,在继承前人学问之时,一些名家大儒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不少的拥护者,慢慢形成了众多的学术流派。
  这个时期学术风气比较宽松,门户之见还没有后来那么强,对于不同流派的观念并不排斥,正是由于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天下的文人士子们也更加认真研究学问,希望有朝一日,自己所立之言,得到世人的承认,成为朝儒大家。
  所以听到沈辽的见解有异于先贤典籍,在场的官员名士不仅不斥喝,反而认真聆听,而且还不时针对沈辽某个观点加以驳问,而沈辽也不畏惧,从容回答,一时之间,传考的场面渐渐变成学术交流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众多官员的问驳,沈辽也没有了刚才的从容不迫,回答时也要迟疑片刻,显然是在思考,就当楚质认真聆听他们辩论之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衣袖被人扯了下,偏头而视,却见刘仁之使了个眼色,伸手微微指了下,手腕立刻缩回袖里,轻声说道:“大人,看那……”
  楚质眨了下眼睛,发现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张元善悄悄地的离开座位,上了条小舟,慢慢向沈家大船行驶而去,心里不由有几分愕然,下意识的向李明达看去,却见他紧绷着脸,面无表情,好像对这事视若无睹。
  “大人,应该不会闹出什么事情来吧。”刘仁之说道,语气带着几分忧虑。
  本来楚质还以为是刘仁之与张元善有些交情,所以担心他一时冲动,在众目睽睽之下,惹出事端来,还想宽慰几句,却瞄见其唇角含笑,目光掠过期待之意,顿时了解刘仁之也是腹黑之辈,恐怕心里巴不得有热闹可看呢。
  小舟很快就靠近大船,见到张元善前来,大船上的船工连忙向沈瑶汇报,她立即与一旁的许汉卿说了几句话,可惜相隔太远,楚质自然听不到,忍不住遗憾似的叹息了声,心里突然泛起一股很是邪恶的念头,居然想看见张元善被人拒绝登船是什么样的反应。
  天不从人愿,注定要让楚质失望,大船舷梯快快降了下去,张元善悠悠上了船,而且沈瑶与许汉卿迎接的,又是作揖又是说话的,距离不近,三人的面部表情有些模湖,不过从举止来判断,矛盾应该还没有激化。
  “也不知道他们在聊些什么。”楚质轻声说道。
  “大人想知道,也可以去凑下热闹啊。”刘仁之含笑道,有几分鼓动之意,显然心里也十分好奇。
  “冒昧前去拜访,也不知人家欢不欢迎。”楚质说道,似乎真有些意动,见刘仁之呆滞了下,随之轻微笑了起来:“说笑而已,要知道情敌相见,分外眼红,若是闹腾起来,我可不想做那被殃及的池鱼。”
  “没有那么严重吧,我倒觉得他们好像相谈甚欢的模样。”刘仁之悄声道。
  “假象,肯定是假象,所谓口蜜腹剑,那是为了让敌人麻痹大意。”楚质装模作样的叹气道:“没有想到张知县平日里一身的君子风范,私底下居然也……”
  “大人言之有理。”刘仁之连连点头。
  “什么有理,你们两个窃窃私语的在聊些什么,莫非是在密谋不可对人言之事。”一个清和的声音传来,楚质连忙直了直身体,两眼正视前方,满面肃容,目光却寻声看去,发现说话的却是沈辽。
  “睿达。”楚质有些惊异,还有些微的心虚,瞄了眼场内,见到范仲淹还在向其他的士子提问,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其他的学子,回答完毕时,都非常自觉的退回来处,免得失礼,而沈辽似乎不想那么快离开,神态自若的走到楚质旁边,某些官员见状,就欲开口,想了下,却没有发出声音来,既然别人都不出声,自己何必当这个恶人。
  “怎么,莫非真给我猜对了。”沈辽眉毛微扬,坦然在楚质旁边寻了个空位坐下。
  尴尬微笑了下,楚质说道:“我们在说张知县呢。”
  “张知县?”迷惑在附近巡视了下,沈辽问道:“仁和县的张大人?”
  “是啊,这段时间来张知县真是辛苦了。”楚质颇为感叹说道:“连日在各地奔波探查旱情,身子好像也消瘦了几分。”
  “大人言之有理。”刘仁之连忙附和道。
  “怕你是身有同感吧。”沈辽说道,不经意朝自家大船看了眼,瞄见许汉卿,脸色立时有些沉了下来,刚才之所以没有在那船上,就是因为听说许汉卿也在,沈辽害怕自己到时耐不住火气,在这重要场合失礼,干脆眼不见为净,另找船只而来。
  “那是自然,这几日忙碌之极,连习字作画的时间都没有。”楚质抱怨了几句,借机说道:“如果有人能为我分担下……,不,应该是帮下忙,……”留意到沈辽目光的方向,楚质立即识趣的闭口不言。
  沉默了片刻,沈辽突然开口说道:“楚大人,如果你能帮我一个忙,我可以答应做你的幕僚。”
  眼睛眨了好几下,楚质确定自己没有听错,立即应声道:“没有问题,睿达兄有什么事情尽管直言。”
  “将那人打一顿。”指着许汉卿,沈辽冷声说道。
  这语气,似乎不像是在开玩笑,楚质有些呆楞起来,满头的雾水,摸不着头脑,难道说那人不仅与沈家没有任何关系,反而是仇家不成,不过看情形也不像啊,沈辽姐姐还不时巧笑嫣然的,莫非是在虚与委蛇。
  旁听的刘仁之愕然之极,好端端的怎么说到要打人了,当下立时目视前方,仿佛全然没有听见两人的对话。
  “说笑而已,不必当真。”淡笑了下,沈辽悠悠起身,微微拱手,转身离去。
  楚质也不好出声叫止,心里却暗暗嘀咕起来,自己可没有拒绝,不过这种事情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啊,你真有这个心思,私下找自己就好,打人而已,也未必用亲自动手,找几人敲个闷棍还不简单。
  “怪不得张知县还能克制得住,原来那人是沈家的对头。”刘仁之喃喃自语道,无礼刘仁之的马后炮,楚质心里盘算起来,到底要不要跟上沈辽,再商量下刚才的事情,却听旁边传来范仲淹的声音:“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到此为止,楚质反应过来,连忙起身上前,不仅是他,其他官员也纷纷站了起来,围在范仲淹左右,在楚质的示意下,一艘官船慢慢行来,依靠在浮台边缘,舷梯放下。
  “辛苦你了。”走到楚质旁边,范仲淹微笑说道,随之领着一帮官员上了官船,说实话,西湖盛会到了现在,也根本没有什么热闹可看了,如果不是还要传考生员,官员们早就已经坐不下去,毕竟天上骄阳似火,就算身处湖中,但也不如在家取凉惬意啊,如今可以名正言顺的离开,脸上笑容满面,走过楚质身旁时,也没有吝啬赞赏之词。
  目送官船渐渐离去,楚质俊逸的脸庞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好话谁不喜欢听,自我陶醉了片刻,发现丁行周几人的到来,楚质立时敛了下容,微笑说道:“丁东主、陈东主……,这几日真是辛苦你们了,刚才太守与各位大人离去之时,对你们深明大义的行为可是赞赏有加啊。”反正他们也不敢去求证,楚质不介意多说几句讨巧之言。
  “不敢,能为各位大人及百姓尽些微薄之力,是我等的荣幸。”丁行周几人口中谦虚不已,脸上却笑容可掬,仿佛要乐开花来。
  “你们能有此心,本官心中甚慰。”楚质说道,语气有些老气横秋,与年龄相貌不相匹配,不过丁行周几人却没有感觉到不妥,谦虚之余,将功劳全部将到楚质头上,表示他们取得的些微成绩,都是在知县大人的带领、指点、帮助下,才得以完成的,以后一定要以知县大人为榜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2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