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3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9/460

  会场里一下子躁动起来,大家都是干机械这行的,对于科研、技术革新之类的,都不陌生。中国的机床行业说大也不大,尤其是像汉南机床公司这种老牌企业,技术水平如何,大家心里也都是有数的,虽然不像林振华了解得那么清楚,但也差不太远。以汉华机床公司目前的水平,三年一共投入1500万,要想使技术达到脱胎换骨的水平,实在是有点痴人说梦的味道了。
  其实,众人也明白,汉南机床公司的这种做法,在行业内并不稀奇。先画一个大饼,然后向国家狮子大张口地要钱,到时候东西没搞出来,随便编个理由也就应付过去了。国家的钱投入到国有企业里去,也算是肉烂在锅里,还能追着要回来不成?
  可是,这个林振华就是一个异端了,他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这让众人情何以堪?
  最下不来台的,自然就是毛水洪了。他也顾不上什么矜持了,直接拍着桌子,横眉立目地质问道:“林董事长,我想知道你是什么意思!我知道你们汉华机床公司成绩不错,可我们汉南机床公司也不是废物。大家都是同行,你这样风言风语,有意思吗!”
  李默梓不得不起来打圆场了:“毛经理,你不要激动。林经理这边,我想也只是一个探讨的意思吧。我们这个会,本身就是一个研讨会嘛,允许自由争论,理不辩不明嘛。林经理,你既然对毛经理的观点有一些不同意见,是不是也可以到台上来,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好不好?”
  “哼,那好吧,我且听听林大董事长有什么高见。”毛水洪气乎乎地把面前的麦克风往旁边一放,让出了发言权。不过,他并没有起身下台返回自己位置的意思,因为如果他下台了,就意味着他真的被林振华给逼倒了。他必须坐在台上,等着挑林振华的几点错,扳回一点面子。
  林振华知道这时候也不是客气的时候了,他刚刚搅了毛水洪的局,如果再推辞不上台说自己的观点,那就属于捣乱了,大家也会看不惯他的。他大踏步地顺着主席台边的台阶走了上去,来到嘉宾发言的位置。当着众人的面,他先向毛水洪点了点头,说道:“毛经理,对不起,我刚才打断了你的发言。”
  “哼,没什么,李司长不是说了吗,理不辩不明。我就在这里等着听林经理的高见了。”毛水洪冷冷地说道。
  林振华拿过毛水洪刚刚挪开的麦克风,对着众人说道:“好吧,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我就简单地陈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吧。我这个人,可能在座的许多同行都认识了,我叫林振华,是江南省中国汉华重型工业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汉华机床公司是我们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所以,我也算是机床行业的从业者之一。
  刚才,我贸然打断了毛经理的讲话,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我在此谨向毛经理表示道歉。不过,我觉得,在这个会议上,我们说的冠冕堂皇的话实在是太多了,毛经理的发言,也不过是把这些话又重复了一遍而已,所以我不愿意再听下去了。
  我想对大家说的是,我们没有时间去说这些花里忽哨的话了,中国的机床工业面临着群狼环伺的境地。狼已经来了,如果我们还在这里搞这种花架子,最终我们大家都会被吃得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的!”
第491章
技术转让
  全场的听众一时间都静了下来,林振华说的话,听起来像是耸人听闻,但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严峻的现实。狼已经来了,每一个企业领导人都深深地感觉到了这一点。
  前些年,中国刚刚打开国门的时候,国内的机床工业已经受到了外国同行的冲击,但这种冲击的程度并不大。进口机床由于价位较高,市场占有率非常有限,主要是占领了一些高端市场,低端机床的市场仍然掌握在中国企业的手里。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国内对机床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大多数国内机床企业的日子其实还是过得不错的。
  这三四年间,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先是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机床企业纷纷到中国大陆来投资建厂,大幅度降低机床成本,从而对内地市场形成蚕食之势。随后,韩国、台湾的廉价机床蜂拥而入,直接威胁着内地机床企业的生存。
  韩、台的机床价位与内地机床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差距,但性能方面则比内地机床高出了一截,其中尤其是在数控技术方面,更是远远地把内地机床甩在了后面。
  凭心而论,国内对于内地机床企业多少还是有一些保护政策的,此外,机床产品种类多样,境外机床企业尚无法覆盖整个产品线,所以内地的企业多少还能有一些喘息之机。但这种光景不会维持太久,新的境外机床企业正在源源不断地涌进来,如果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扭转当前的局面,中国内地机床产业全线崩溃并非危言耸听。
  “林经理,你说得对。正因为我们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形势,所以唐副总理才做出了要机床行业加强自主创新,参与国际竞争的指示。大家现在讨论的,不都是如何贯彻落实这个指示的精神吗?”李默梓在一旁说道。
  林振华道:“唐副总理的指示是没有错的,但我们在执行这个指示的时候,也需要根据各企业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我认为,对于我们中间的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说,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如何参与国际竞争,而是如何在国内竞争中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被别人把自己的地盘抢走了。”
  “你能具体说说吗?”李默梓问道。
  林振华指了指身边的毛水洪,说道:“我就以毛经理的汉南机床公司为例来说说吧,刚才毛经理说,他们打算在未来6年的,每两年一个台阶,到本世纪末进入全球机床工业前100名。事实上,这个目标是根本没有可操作性的,如果汉南机床公司真的按这个目标去奋斗,恐怕等不到世纪末来临,你们就已经破产了。”
  毛水洪的脸憋得铁青,林振华这话一点也没说错,但相对于毛水洪刚才的豪言壮语来说,那就是赤裸裸的打脸了。他不敢站起来反驳,因为他知道,自己如果要反驳,林振华拿出数据,拿出详细的技术指标来说事,那必然是把他的脸打得更响。他沉默了片刻,才用低沉的声音问道:“那么,以林经理的高见,我们应当如何做呢?”
  林振华道:“如果我是汉南机床公司的领导人,我会选择一个更为切实可行的目标。汉南机床公司的立卧式铣床有近40年的生产经验,技术非常成熟,在质量控制方面做得并不比国外企业差。我认为,你们可以把目标定位于生产达到国外80年代初水平的数控铣床产品,精度达到20微米的要求就足够了。市场上对于高速、高精度铣床的需求,远远不如对传统中等精度铣床的需求大,如果汉南机床公司能够把这一精度水平的铣床市场全部占领,让国外机床在这个层次的市场上无法立足,那么就是对我国机床工业最大的贡献。”
  毛水洪冷笑道:“林经理,据我所知,精度20微米的铣床,也是你们汉华机床公司正在做的产品。做铣床,你们用的是鲁中机床厂的技术,在过去,他们是搞大型落地铣床的,我们是搞中小型铣床的,论技术,鲁中厂不如我们。可是,现在你们和国营858厂合作,在数控技术上占了领先优势,我们汉南公司在数控方面没有积累,要真刀真枪地拼,我们恐怕不是你们的对手了。”
  林振华道:“毛经理,如果我们愿意向你们转让数控技术,你们愿意接受吗?”
  “什么,你说什么!”毛水洪只觉得一激灵,眼睛瞪得滚圆地看着林振华,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林振华道:“我们有意放弃中小型数控铣床的生产,把我们前期所掌握的技术,尤其是数控系统方面的技术,全部转让给你们汉南机床公司,你们是否愿意接受?”
  “这这这……这怎么可能!”毛水洪脱口而出。
  这样好的事情,他怎么可能不愿意接受呢?这两年,汉南机床公司的市场不断地受到韩资和台资企业的挤压,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数控技术方面不给力。毛水洪也不是没有在数控方面投入力量,但无奈资金有限,加上前期积累不足,仓促之间根本无法取得突破。
  公司的技术人员也曾向他提出过,是否可以考虑与汉华公司合作,因为汉华是目前国内在做数控技术方面实力最强的,如果能够得到汉华的支持,汉南公司的产品研发将会取得长足的进展。
  对于这个设想,毛水洪仅仅是在脑子里琢磨了一下就否决了,在他看来,汉华公司目前也在做这个产品,和自己是竞争关系,怎么可能向自己提供技术支持呢?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林振华居然会在这样一个场合,主动地提出来要向他转移技术,这简直就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不科学啊!
  事为反常必为妖,毛水洪知道这样一条古训,他冷静了一下,然后问道:“林经理,我能不能问一下,汉华向我们转移数控铣床方面的技术,有没有什么附加的条件?”
  林振华微微一笑,说道:“当然有条件,在商言商,完全没有回报的事情,汉华是不肯做的。”
  “那么,具体是什么条件呢?”
  “在汉华向汉南机床公司转让了数控技术之后,在未来五年内,汉南公司所销售的所有数控机床,每台需要向汉华交纳相当于出厂价5%的技术转让费。五年之后,这一条款取消,汉南公司可以自由使用这些技术。”
  “这……”毛水洪迟疑了。
  他们俩的对话,完全没有回避众人的意思,尤其是林振华面前正放着麦克风,他向毛水洪开出的条件,通过大喇叭传遍了整个会场,会场里的人们一下子都议论纷纷起来。
  “汉华太黑心了,转让一项技术,就要收人家五年的转让费,这不成了周扒皮了?”
  “是啊,老毛这下成了林振华的长工了,辛辛苦苦造一台机床出来,5%的销售收入就让汉华白白拿走了。”
  “也不能这样说吧,汉华目前在数控技术方面,可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够从汉华拿到技术,老毛他们公司肯定能打一个翻身仗的。”
  “汉华再牛,能比外国公司牛?反正要交钱的,我还不如去搞合资呢。”
  “嗤,合资?老外可是直接要你的控股权的,一合资,整个企业都成人家的了。”
  “我倒觉得,林振华开出的这个条件,还真不算黑,换成我是老毛,我就愿意接受。”
  “哎,你说,林振华这个条件,是单对汉南公司的吗?他会不会也愿意向咱们转让相关技术啊?”
  “……”
  这时,坐在下面的一位老先生站起来了,他用宏亮的声音对林振华说道:“振华同志,你们汉华公司愿意向兄弟企业转让技术,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的。但这个5%的技术转让费,就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了。唐副总理刚才在讲话中,还特别提出,要提倡行业内的相互学习,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你们这种做法,是有待商榷的。”
  林振华不认识此人,李默梓在一旁小声地告诉他,这是原机械部的一位副部长,姓王,已经退休多年了,如今是机床工业协会的名誉会长。老爷子性情耿直,对机床事业非常热心。
  听完李默梓的介绍,林振华微微点了点头,对老爷子笑着说道:“王部长,您说得很对,我们的确是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但是,我们汉华的技术,也是付出了很多的资金投入才形成的,如果无偿地提供出来,未来还有谁愿意在技术开发上进行投入呢?”
  “这个说法也对,谁出钱,谁受益嘛。”王部长倒是不糊涂,对于林振华说的理由,也是完全能够接受的,他接着问道:“那么,振华同志,我想了解一下,你这个转让技术的政策,是仅仅对毛经理他们汉南机床公司呢,还是对其他企业也同样适用?”
  “对其他企业也同样适用。”林振华说道,“不过,不同企业的情况不太一样。汉南机床公司这边,我们可以完整地转让数控铣床的技术,毛经理只要拿到技术,马上就可以生产,而且可以与进口机床进行竞争。其他的企业,有些我们只能在数控技术,或者在一些机床设计理念上进行合作,这样我们所收取的技术转让费用,也会有所减少。”
第492章
高端与低端
  “林经理,我有一个问题。”毛水洪愣了半天,开始逐渐回过味来了,他说道:“我刚才计算了一下,如果你们真的把中小型数控铣床的技术转让给我们,而且自愿放弃这一市场的话,我们估计起码能够占领国内一半的市场。这样一来,向你们支付5%的技术转让费,倒也不算是太高。我不明白的是,你也知道中小型数控铣床的市场非常不错,那么,你们自己为什么不做呢?”
  说这些话的时候,毛水洪的态度已经变得十分客气了。不管此前林振华如何挤兑过他,仅仅凭着刚刚抛出来的这个条件,毛水洪也没有理由再记恨林振华了。正如他自己说过的那样,他认真地计算了一下得失,发现如果自己能够得到汉华转让的技术,那么凭着在传统产品上积累下来的生产经验,以及低廉的成本,他完全能够在与韩、台机床企业的竞争中扭转劣势。
  其实,林振华说得对,中国市场上对于高精度机床的需求真的不大,中低精度的机床才是最大的市场。对于生产一般的工业品来说,普通精度的机床已经够用,没有谁会愿意多花钱去买高精度机床。能够占领中低精度机床市场,汉南机床公司就已经可以吃香喝辣了。
  正因为想透了这一点,毛水洪才更加觉得奇怪。这样好的一个市场,汉华为什么要让出去呢?收5%的技术转让费,远不如自己生产的利润更大啊。
  林振华坦率地回答道:“毛经理,实不相瞒,我们是顾不过来了。”
  “顾不过来,什么意思?”毛水洪问道。
  林振华道:“中小型数控铣床,目前国内已经有七八家外资企业在做。我相信,如果你们汉南机床公司能够在数控技术上取得突破,然后全力以赴地提高质量、降低价格,战胜这些外资企业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对于我们汉华机床公司来说,把力量都投入到这个产品上,就有些不值得了。”
  “那么,你们打算干什么呢?”毛水洪下意识地问道。
  林振华呵呵一笑,指指会场上的一处标语,说道:“响应唐副总理的号召,自主创新,参与国际竞争,争取进入全球机床工业的前30强。”
  这些话,正是毛水洪刚刚说过的,差别只在于毛水洪提出的目标是前100强,而林振华更牛,居然声称要进入前30强。毛水洪说自己要进入100强,招来的是林振华的批驳,说他是冠冕堂皇、花里忽哨。可是同样还是这些话,出自于林振华之口,难道就不是花里忽哨了?
  “林经理,我能不能这样理解,你认为我们汉南机床公司搞不了创新,只能拣你们淘汰的技术。而你们汉华却可以不断搞新技术,参与国际竞争?”毛水洪郁闷地问道,虽然他承认林振华有资格说这样的话,但你也未免太旁若无人了吧?
  林振华笑道:“毛经理这样理解也可以吧,我没有意见。”
  “你们太自以为是了吧!”毛水洪不满地说道,“我承认,你们汉华的技术的确在国内领先一步,但你们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吧?别说你们现在还不是世界30强,就算是已经进入世界30强了,你们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对我们这些企业指手划脚,让我们甘愿做低端,看着你们做高端?”
  林振华道:“毛经理,你误会了,我不是要对你们指手划脚,而是出于同行的感情,给你们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我认为,以汉南机床公司目前的状况,仓促地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走高端路线,是非常不现实的。你们的资金实力根本就支撑不起这样高水平的研究。所以,我才建议你们先占领中低端市场,逐渐积累资金,培养人才。等到你们达到一定的实力之后,就算我们汉华要阻拦你们进入高端,恐怕也阻拦不住了吧?
  当然,我刚才的提议,如果你认为不能接受的话,我们是万万不敢勉强的。在座的搞铣床的企业也有好几家,我想……”
  说到这,林振华有意拖了个长腔,同时用眼睛看着会场上的人们。对于自己扔出去的这个馅饼,他有着充分的自信,知道绝不会没有人来接的。
  果然,一位机床厂的厂长迅速地站了起来,大声地喊道:“林经理,如果毛经理不感兴趣的话,我们厂有兴趣。技术转让费用方面,你尽管开口,我们绝无二话。”
  “老方你给我住口!”毛水洪恼了,对下面那位企图“劫胡”的厂长骂道,他们都是同一个行业的,平日里多少有些交道,相互都是认识的。毛水洪说道:“你们厂的规模能够和我们比吗?我们生产铣床的时候,你们厂还在生产锄头呢,如果不是我们支援你们,能有你们厂的今天吗?你自己说说看,你们厂里那十几个挑大梁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是谁给你们培养出来的?”
  这也是一个中国特色了,在计划经济年代里,国家要新建一家企业,往往是从老企业中抽调人才和设备过去,以帮助新企业迅速地形成生产力。方厂长的那家企业,正是当年汉南机床公司援建的企业之一。
  当年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促进技术的交流,缺点则在于无法调动起企业搞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容易产生鞭打快牛的效果。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一家企业辛辛苦苦开发技术,然后国家一纸公文就让你把技术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以后还有谁愿意去做这种傻事呢?
  在五六十年代,人们的思想单纯,多少带着一些创造新世界的冲动,上述那种平调人才与技术的做法是没有问题的。从70年代开始,国人的自利意识逐渐增加了,继续维持原来的制度,就必然会导致效率的低下,这也就是国家不得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制度要与时俱进,这可不光是一句口号而已。
  听到毛水洪的抗议,台下那位方厂长悻悻地笑着,说道:“老毛,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们公司有其他的想法,不想和林经理合作,我们倒是有点兴趣,我可没有和你们争市场的想法哦。”
  经方厂长这样一打岔,毛水洪也顾不得去和林振华争什么长短,他探过头去,小声地对林振华说道:“林经理,这件事,咱们就先这样说定了,具体的细节,我们回头找机会再谈。”
  林振华点点头道:“没问题,我会安排我们战略合作部的经理和你们洽谈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9/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