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2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8/416

  98号钢材的研制,就是为了解决超高强度船板钢的瓶颈,为中国的航母以及核潜艇建造提供材料基础。不过,由于技术积累不足,加上国家的投入有限,98号钢的研制目前正处于困境之中。
  冀明初是军中的鹰派代表,对于航母和潜艇都有着极深的情结。这一回陪同首长前来参观材料展,又听取了计委方面关于材料科技的发展思路,心念一动,便把98号钢材的问题提到了秦海的面前。在他的心里,有一种隐隐的期待,那就是或许这个年轻人能够让98号钢材的研制柳暗花明。
  在这一世,因为与陈贺千的关系,秦海曾经听到过98号钢材这个名称,所以冀明初提起98号钢材时,秦海无须假装对此浑然不知的样子。他轻轻地点了点头,说道:“冀老,我听陈教授提起过98号钢材。”
  “如果我把这件事交给你去做,你能把它搞出来吗?”冀明初不愧是名军人,说话根本就不绕弯子。
  秦海转头看了看贵宾室里的众人,笑而不语。他知道,能够参加这个座谈的,除了他自己这个年轻的展会组织者之外,余下的起码是副部级以上的官员,98号钢材这个级别的机密,对他们是无须保密的。即便如此,秦海也不想当着大家的面来讨论这个话题,因为他还有一些条件要和老将军谈一谈,人多了就没说法了。
  “哈哈,我明白了。”冀明初何许人也,哪里猜不出秦海肚子里那点小算盘。在他看来,秦海愿意和他密谈,倒反而是一件好事,这说明秦海对此事既有兴趣,也有一定的把握,这比当着众人的面把胸脯拍得山响,要强得多了。
  冀明初打的这个岔就这样过去了,首长接着又对这届材料展会作出了一系列的指示,王鸿生等人自然是赶紧掏出小本子一一记下,以便未来逐项落实,并且组织本单位的人员“深入学习”。领导的讲话不一定都是真理,但这些讲话中都包含了领导对于某件事情的看法,或者期待。作为下属的,领会领导意图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做事情的时候与领导的想法相悖,做得再出色也是难以得到表扬的。
  座谈结束,首长起身离开,冀明初却留了下来。王鸿生知道他与秦海有话要说,于是便安排人把他们俩带到了一个更小一点的房间里。工作人员替他们俩倒上茶水之后,便乖巧地离开了,出门后还小心翼翼地关上了房门。
  “好了,现在没有别人了,你说说你的想法吧?”冀明初从兜里掏出一支香烟点上,美美地吸了一口,然后对秦海说道。
  秦海端端正正地坐在沙发上,做足了恭敬的姿态。对于冀明初抽独烟的行为,他不敢有任何的怨言,毕竟他的地位与冀明初相差甚远,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做出什么足够让冀明初向他敬烟的功绩。如果面前换成杨新宇、王鸿生等人,即使知道秦海不抽烟,他们也会象征性地礼让一下的。
  “冀老,我想知道,98号钢材目前的研究进展如何。”秦海说道。
  冀明初对于秦海的表现颇有几分欣赏,一个20刚出头的小年轻人,身上无职无权,在他面前能够从容淡定,说话的逻辑毫无混乱,这充分说明了这个年轻人有着很强的自信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一个人,才像是能够承担重任的人。
  “明人不说暗话,现在的进展非常缓慢。研究人员被卡在95号钢的水平上,难以前进。从95号钢研制成功到现在,已经有六七年时间了,我都担心我看不到98号钢诞生那一天了。”冀明初说道。
  “冀老不必这样说,您身体比我还结实,我看您少说也能再活二三十年呢。您放心,在您的有生之年,一定能够看到98号钢的诞生的。”秦海笑呵呵地说了一句吉祥话。老爷子今年已经80高龄了,再活二三十年怎么也算是长寿,所以这种预言应当算是祝福而不是诅咒了。
第四百五十七章
愿立军令状
  冀明初是看淡了生死的人,没兴趣纠缠于讨论自己的寿命。他摆摆手说道:“不管我还能够活多少年,我都希望早一点看到98号钢材被研制出来。你说说看,有什么办法能够让这种钢材在三年之内就问世?”
  “三年?”秦海重复了一下冀明初给出的时间要求,心里开始快速地盘算起来。
  超高强度船板钢的制造,主要涉及到了四个方面的技术:
  首先是钢材冶金化学成分的设计,也就是材料的配方。目前国外公认的下一代超高强度船板钢应当是超低碳贝氏体钢,除了将碳含量控制在万分之7以下,还涉及到锰、铌、钒、钛、铝等各种元素的配比。每种微量元素在钢材中都能够发挥特定的作用,这些作用的机理需要进行研究,才能确定出最好的配比关系。
  第二个方面就是冶炼工艺过程的控制。用什么样的铁水,用什么冶炼温度,用哪种脱氧剂,如何冷却,如何铸造,每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到钢的品质,最终决定成品的性能。
  第三是纯净度控制。因为硫、磷的含量以及硫化锰、氧化物、碳化物等杂质的存在,都会降低钢材的塑性、韧性等等。例如,由硫形成的硫化铁会使钢在热轧和焊接过程中产生热脆裂纹。保证纯净度的技术主要包括真空冶炼和炉外精炼等等,这些技术也是需要进行探索的。
  最后一个方面则是轧制技术。船板钢的厚度在20毫米至90毫米不等,用于建造航母舰桥的装甲板甚至厚达330毫米,这样厚的钢板对于轧机性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由于我国长期缺乏大幅面的厚板轧机,船板钢只能采用模铸工艺进行生产,这也是影响到我国船板钢强度的一个关键原因。
  除了轧机方面的要求之外,轧制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也是一个技术要领。关于压力加工中晶粒结构的变化,以及加工完成后变形晶体内位错、变形带、亚晶等的恢复与演变过程等等,每一项都足够写出几百篇文章来阐述。作为冶金企业的核心技术机密,这些文章从来也不曾见诸学术期刊,想借鉴都找不着来源。
  美、苏、日、法等国都是在这个领域里浸淫多年的,积累下了无数的经验。中国在船板钢研制方面起步晚,加上一直以来投入有限,基础十分薄弱。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三年之内突破98号钢材的制造瓶颈,难如登天。
  幸运的是,冀明初遇到了秦海这个逆天的穿越者,借助于秦海的金手指,这些难题的解决就变得容易了。秦海所掌握的冶金理论超前于这个时代20几年,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捅破一层又一层的窗户纸,让他们不用多走弯路。这样一来,只要投入能够得到保障,加上良好的科研管理机制,要想三年取得成效,也并非难事。
  短短一会工夫,秦海就把整件事情都想清楚了,甚至需要在哪些地方去点拨一下毫无头绪的研究人员,他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他笑了笑,对冀明初说道:“这件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要看国家能够有多大的决心了。”
  冀明初道:“国家的决心,你不用担心。我可以这样跟你说,不管你需要什么条件,国家都可以给你保障……除了钱!”
  “噗!”
  秦海差点把一口血喷到老冀的脸上。老头儿,你要脸不要脸,拿不出钱来,还声称什么条件都可以保障,这不是耍我玩吗?好吧,就算人为刀俎,我为驴肉,你能不能不要把这种话说得那么大义凛然?
  冀明初也知道自己的话太赖皮了,他难得地尴尬了几秒钟,然后说道:“你也是知道的,国家现在没钱,军队更没钱。我听科工委说,你有本事搞到钱,所以才把这件事托付到你头上。钢材是拿钱堆出来的,这一点我也知道,但凡有一点别的办法,我一把岁数的人,也不能欺负你这个小年轻,是不是?”
  “冀老,您可千万别这样说,这让我无地自容了。”秦海也不好意思了,人家好歹是革命前辈,这样低三下四向自己道歉,自己真是担当不起。其实,冀明初的回答也是在秦海的预料之中的,70X所、43A厂,都因为没钱而举步维艰,海军又能强到哪去?
  其实,军工领域人才济济,秦海如果抛掉穿越者的光环,到军工系统去还真找不着太多的优越感。人家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搞不出98号钢,说到底不还是因为经费的问题吗?没钱你说个小蔡啊。
  “冀老,这件事我答应下来了。科研这种事情,谁也不敢打包票,所以我就不给您立军令状了。但是我承诺一点,我会尽我所能,帮助海军方面在三年之内完成98号钢的研发。”秦海斩钉截铁地向冀明初说道。
  “那我就代表全军,向你表示感谢了。”冀明初郑重地说道。
  秦海抬起手,止住冀明初的话,说道:“冀老,我的话还没说完。如果我把大秦集团的家底都捐出来,帮助海军,搞出98号钢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想您也不会希望我这样做吧?”
  “这倒不必。”冀明初道,“虽然你是个资本家,但我们现在也已经过了打土豪的年代了,军队也不能占你的便宜。”
  “呃呃,好吧。”秦海讷讷地应道,作为一个资本家,坐在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面前,还真是有点战战兢兢的感觉。他说道:“刚才您说过,不管我需要什么条件,国家都可以答应,那么我能不能提出一个过分的要求?”
  “你说吧,过分不过分,由我来评价。”冀明初说道。
  秦海道:“我希望能够插手国家的稀土战略……算了,现在提战略真是抬举某些人了,简单说吧,我希望把稀土交给我来管理。”
  “稀土?”冀明初诧异地看着秦海,不知道秦海到底想说什么。
  “没错,就是稀土。”秦海说道,“您是知道的,我们大秦集团是搞材料的,我们搞的新型功能陶瓷、强磁体材料、特种钢材等等,都需要稀土作为原料。目前国内的稀土管理极其混乱,大量宝贵的稀土资源流往国外,而我们这样的国内企业反而无法得到充足的稀土供应。我斗胆向冀老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把全国的稀土都交给我来管理,您看如何?”
  冀明初退休之后,在军队装备现代化建设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于科技方面的问题倒不陌生。他不像秦海那样对稀土的流失耿耿于怀,但也知道稀土的价值所在。他沉吟了一会,说道:“据我了解,很多行业都非常需要稀土,包括咱们军队的航空发动机里使用的高温合金,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稀土元素。如果国家把稀土都交给你,那岂不是让你卡住了国家的脖子?”
  秦海苦着脸说道:“冀老,你看我像是很没觉悟的人吗?国家的需要,我怎么可能会无视。我想做的,只是规范稀土的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让这些现在被贱卖的资源恢复原有的价值。如果说我想卡谁的脖子,那也只是卡外国人的脖子而已。”
  “确实如何?”冀明初逼问道。
  秦海道:“您不用这样问我,我本事再大,也不敢跟国家为敌吧?您放心,涉及到国家利益的事情,我一定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不过,如果有人假借国家名义,骗取资源私自销往国外……”
  “那你就告诉我,我直接毙了他!”冀明初底气十足的说道。
  “呃……这是不是太暴力了?”秦海笑道,“不过,有冀老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可以预言,一旦把稀土交给我来管理,日本肯定是第一个跳出来抗议的国家,因为他们最擅长的半导体制造,是与稀土息息相关的,我一定会把他们最后的一点利润都榨出来。”
  “如果是这样,那我就坚决地支持你。”冀明初轻轻一拍桌子,“我才不信什么中日友好呢。中日之间,早晚还有一战,他们还欠着中国人民2000万条人命呢!”
  冀明初这句话,一下子把秦海心里那点愤青之火给点起来了,他腾地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冀老,就冲您这句话,我现在就给您立下军令状,三年之内如何拿不出98号钢材,我提头见您!”
  冀明初笑着说道:“哈哈,提头倒不必了。如果你能够在三年之内拿出98号钢材,我送你一箱我珍藏了40年的茅台,你看如何?”
  “我喝定了。”秦海情绪高昂地应道。
  “稀土的事情,你去写一个报告,把你打算怎么做,与国家的关系如何处理,全部写清楚,我帮你递上去。”冀明初说道。
  “没问题,我回去就写,尽快给您送去。”秦海道,“另外,有关98号钢当前的研制状况,麻烦您找人梳理一下,提供给我,以便我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
  “那咱们就一言为定了。”冀明初站起身来,向秦海伸出手去。
  “一言为定!”秦海也伸出了手,与冀明初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第四百五十八章
两个首席科学家
  秦海刚刚送走冀明初,回到展厅,陈贺千和李林广二人就迎上前来,一左一右地把他给夹在了中间。
  “听说冀老专门把你留下了,跟你说了些什么?啧啧啧,能够和冀老单独聊这么长时间,真是让人羡慕啊。”李林广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心里有什么想法,直接就说出来了。
  陈贺千也跟着说道:“是啊,冀老德高望重,一直是我们非常敬重的老将军。听说他退下之后,一直都在关心军队的装备建设,他找你,应当是和军工有关的事情吧?”
  “的确是和军工有关,不过,也和二位老师有关呢。”秦海笑呵呵地答道。
  “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陈贺千和李林广都诧异道。
  秦海道:“冀老希望我能够参与98号钢材的研发,你们说,这件事是不是和你们有关?”
  陈贺千和李林广二人都是搞金属材料的,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在钢铁方面。秦海打算插手98号钢材的研制,自然要请这两位与自己关系最为密切,同时科研水平也处于国内前列的专家来担纲。
  超高强度船板钢主要用于制造核潜艇和航母,这两样都是国之重器,其意义不亚于当年的两弹一星,陈、李二人如果能够在这项工作中崭露头角,对于提高他们俩在国内材料界的学术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有莫大的好处。这种机会,秦海岂能让与他人?
  与秦海的乐观不同,陈贺千是知道98号钢材这个坑有多深的,他皱着眉头说道:“小秦,你可是接了一件棘手的事情。你说说看,冀老希望你参与哪部分工作?说不定我和老李还能给你出点主意呢。”
  秦海道:“冀老希望我能够全盘主持这项研究,我已经立下了军令状,三年之内拿不出98号钢材的成品,提头去见他。”
  “我赶紧回去,给你弄块好钢材,造一把锋利的刀吧。”李林广半开玩笑地说道,“你立这个军令状,就是主动找死,谁也救不了你了。”
  以陈、李二人的位置,哪能不了解国内钢铁材料的水平。98号钢材的研究现状,他们不甚清楚,但从逻辑上分析,想用三年时间完成这种钢材的研究,基本上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秦海居然敢在老将军面前立下军令状,虽然说最终也不至于真的有人要他的脑袋,但他在老将军面前的信用算是毁于一旦了。
  “陈老师,李老师,你们就不能相信我一回?”秦海看着二人,轻松地说道。
  “我们信过你岂止一回啊。”李林广想当然地反驳道。
  秦海道:“那么,你们失望过吗?”
  “……”李林广这才发现自己被秦海绕进去了,他认真想了想,笑着说道:“你别说,我们还真没失望过。”
  “这就对了嘛。”秦海得意地说道,“我小秦答应过的事情,什么时候会让你们二位老师失望了?”
  陈贺千点点头,慢慢地说道:“这么说,关于这件事,你是胸有成竹了?”
  “光凭我自己,肯定不敢说是胸有成竹。不过,有你们二位老师坐阵,我就不怕了。”秦海狡黠地说道。
  “他这是赖上咱们俩了。”李林广笑着对陈贺千说道,“没准他答应冀老的时候,就是打着咱们俩的旗号。等将来完不成任务了,他肯定会拿咱们俩的老脸去交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8/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