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451

  建立一个基金来促进装备科研发展的想法,是冯啸辰从日本考察大化肥设备回来之后就形成的。根据他了解到的情况,中国在大化肥装备制造方面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不足。实践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引进技术,再加上足够多的项目支撑,来逐步弥补。而在理论研究上的不足,就需要有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吸引大量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人员集体攻关,才能会有突破。
  80年代前叶,中国可谓是百业待举,各个领域都在大干快上,而国家的实力还非常弱,财政资金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因于许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项目都需要投资,故此大化肥项目以及其他一些装备领域的科研项目虽然也是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植范围的,但每年能够分配到的科研经费却非常有限,用这些人来支付科研人员的人头费尚嫌不足,哪里谈得上开展高水平的科研活动。
  面对着这种情况,冯啸辰灵机一动,提出了发行大化肥债券的想法,准备用债券融资这种方法,筹集几千万乃至上亿的资金,用于大化肥的科研。至于这些债券的偿还,则要依靠所研发出来的技术所产生的回报。冯啸辰有十足的把握,相信这些钱投入进行会有丰厚的回报,届时不仅可以偿还所有的债券本息,还能够有大量的节余,用于后续的进一步研发。
  考虑到国内百姓手里没有什么余钱,更不可能接受需要五年乃至十年才能获得回报的债券,冯啸辰提出可以把债券的发行范围转移到国外,利用国外的闲散资金来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
  这个想法得到了罗翔飞以及经委领导的认同,但具体到这种债券如何发行,大家就没有经验了。冯啸辰自己也不太清楚这方面的程序,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一份报告,邮寄给了远在德国的晏乐琴、冯华和冯舒怡,请他们帮忙论证。
  晏乐琴是对这件事情最为积极的,她原本就是带着实业报国的理想出国去学习的,这些年远在海外,空有一身知识却无法报效国家,让她颇为难过。在与冯啸辰相认之后,她就一直想着如何能够为国家做一些事情,尤其是工业科研方面的事情。冯啸辰的这个提案,让她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帮助国内科研发展的好思路,而她自己也可以在这件事里发挥一些作用。
  见母亲对此事极为重视,冯华和冯舒怡夫妻俩也开始认真地分析起来。冯舒怡是做专利事务的,对于技术的价值有很深的认识。她认为,中国是一个技术落后的国家,技术上的改进余地很大,科研资金的投入能够产生出比在西方更大的回报。冯华则是从一个银行家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的,他不但看到了技术的价值,还看到了中国市场的价值。他认为,在这样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将能够为银行带来长久的收益。
  带着这样的想法,冯华把冯啸辰的方案进行修改之后,提交到了明堡银行的董事会上,并就此议案做了一个长篇的说明。也不知道是冯华的演说打动了各位董事,还是这件事本身让银行家们嗅出了商机,董事会通过了一个决议,授权冯华与中国政府洽谈,成立一个由明堡银行和中国政府双方持股的装备科研基金,专门在欧洲市场上吸纳资金,用于支持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科研。
  这个决议的内容,远远超过了冯啸辰最初的设想。冯啸辰原本只是从大化肥入手,希望筹集一些资金用于大化肥的科研。而明堡银行的决议却是把资助的范围扩展到了整个重大装备制造领域,或者说就是冯啸辰所在的重装办目前所管辖的这些领域。如果这个基金能够建成,那么不仅仅是大化肥的科研能够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冶金、电力、采矿、交通等方面的装备制造也能获得好处。
  建立这样一个基金,对于明堡银行来说是有充分好处的。首先,董事会接受了冯啸辰的观点,同时也是冯华、冯舒怡的观点,即认为中国作为一个技术落后的国家,技术研发能够带来的价值增量是非常可观的。其次,董事会还意识到这是一个与中国的装备制造主管部门建立良好联系的机会,而这种联系本身就有极大的价值。可以这样说,即便是基金的投入无法收回,仅凭着能够形成强大的人脉关系这一点,明堡银行就值得花费这些财力和人力。
  冯华这次回国来,有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代表明堡银行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确定建立基金的事宜。明堡银行方面给出的条件非常优厚,他们表示将提供5000万马克作为原始投入,在基金里只占20%的股份,而把余下的80%股权留给了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在这个基金中不需要支付现金作为投入,只需要为基金背书,承诺通过基金筹集到的经费将全部用于装备研发,而未来这些研发成果不论用于中国国内,还是全球其他市场,都要按专利授权的规则收取使用费,用于偿还贷款,多余部分则作为基金的红利。
  晏乐琴、冯华他们如此努力地推动这件事,除了有爱国的成分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冯舒怡说的,希望能够给冯啸辰提供一些助力。以冯啸辰的年龄和资历,当然不可能在这个基金中担任什么要职,但晏乐琴他们要让中国政府知道,这个基金得以建立,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冯啸辰的推动,希望上级部门不要忘记冯啸辰的贡献。
  冯啸辰今年才22岁,有着广阔的前途。晏乐琴、冯华他们觉得,为冯啸辰送上这样一份政绩,将能够帮助冯啸辰更快地获得提升。他们虽然并不是很清楚中国的官员级别,但看到自己的晚辈能够走到更高位置上,他们还是十分欣慰的。
  “婶子,你觉得,这个基金能够在欧洲吸收到投资吗?”冯啸辰好奇地问道。这个主意虽然是他出的,但他对于国外的情况还真不是太了解,生怕自己异想天开,最后闹出一个灰溜溜的下场。
  冯舒怡笑道:“能不能吸收到投资,取决于债券发行商的实力以及宣传力度。明堡银行在德国是很有影响力的银行,由明堡银行出面来筹集资金,效果会远远地好于中国政府直接去欧洲市场融资。另外,你奶奶也打算利用她的影响力帮着进行宣传,她是著名的冶金装备专家,在工业界有不小的名气,她如果亲自出面宣传,也会让更多人相信的。”
  “这可真是太感谢奶奶和叔叔、婶子了。”冯啸辰由衷地说道。
  冯舒怡伸出一个手指头在冯啸辰的脑门上戳了一下,嗔怪地说道:“都是一家人,我们是你的长辈,帮你做点事情还不是应该的吗?能够帮助中国发展现代化,也是我们的心愿呢。”
  “啸辰,你和你婶子在聊什么呢?”冯立注意到了这边的谈话,隔着桌子好奇地问道。
  “他们应该是在谈基金的事情吧。”晏乐琴替冯啸辰回答了。
  冯立有些错愕:“什么基金的事情?”
  晏乐琴笑道:“你这个当爸爸的,可很不合格啊。啸辰做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你一点都不知道吗?”
  “是吗?什么事情?”冯立问道。
  “让小华给你说吧。”晏乐琴指着冯华说道。
  冯华把基金的事情向冯立和冯飞二人说了一遍,两个人听罢,都有些目瞪口呆。在他们的心目中,冯啸辰也就是有些机缘巧合,才能够到重装办来工作,却不知道冯啸辰居然能够提出这样的点子。他们不懂得融资、债券之类的概念,但听冯华的意思,似乎这是一件非常高大上的事情。尤其是冯华所披露的融资规模,更是让冯立和冯飞感到震惊,动辄上亿马克的资金,这居然就是冯啸辰打算要做的事情。
  “小华,这事靠谱不靠谱?你可不能为了惯着啸辰,就拿这么大的一笔资金去开玩笑啊。”冯立惴惴地说道。
  冯华笑道:“大哥,你可太小看啸辰了。他提交给我们的方案,有理有据,对于资金筹集和资金运用的思路非常严谨,让我们董事会里那些金融圈子里的老人都叹为观止。再说,这件事是明堡银行和中国政府双方的事情,我们这次来,还要让啸辰给我们引见中国政府的高官,这些人总是有不会随便乱来的吧?”
  “我真是怕这孩子心太大了……”冯立说道。
  冯飞则咂舌道:“真看不出来。上次我来京城,和啸辰见了一面,当时就觉得啸辰长大了不少,变得成熟了,能力也强了。可我还是没有想到,他居然有这样大的魄力,敢策划一个几亿元的基金,唉,这一点上,我估计我家林涛是永远都赶不上他了。”
  晏乐琴道:“小飞,林涛到我那里去,我会好好教他一些东西的,他将来肯定也会有很大的出息。不过,我觉得啸辰是个有想法的孩子,人很聪明,做事也很踏实,我已经跟小华和舒怡说过了,我们会全力支持他的事业。”
  “妈,我明白你的意思。”冯飞在这个问题上可不笨,他当即表态道:“啸辰是我的侄子,我自然也会全力支持他的。”
  “没错。你们三兄弟分离了这么久,现在总算是联系上了。你们这一代人已经定型了,也不必多说。下一代这四个孩子,你们要不分彼此,不管哪个孩子的事情,做叔叔、做伯伯的都要全心全意地支持,让他们能够成才。”晏乐琴叮嘱道。
第二百七十四章
起一个掌舵的作用
  晏乐琴、冯华一行与国家经委的会谈被安排在他们抵达中国后的第三天。经委方面参加会谈的有主任张克艰,还有几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包括重装办副主任罗翔飞。冯啸辰也参加了这次会谈,他的身份极为特殊,是作为谈判双方的联络人,虽然坐在最末端的座位上,却被谈判双方频频谈起。
  这场会谈,真正的主题是有关中德合作建立装备科技基金的事情,但名义上却是国家经委领导欢迎晏乐琴教授一行回国探亲,这也符合中国官场上公事当成私事办的传统。晏乐琴在这次会谈中有两个身份,一是作为一名在海外小有成就的爱国科学家,二则是老科学家冯维仁的遗孀,这两个身份都是值得国家一个部委的官员亲自出面迎接的。
  会谈开始,张克艰首先与晏乐琴谈起了冯维仁回国之后的贡献,以及晏乐琴在过去这些年里在德国从事的一些爱国活动,从而把这次合作的基调定在了海外华人为国效力的高度上。对于这个定位,晏乐琴是非常高兴的,眉宇之间甚至带上了几分激动与自豪。
  接下来,会谈进入了正题。冯华向张克艰介绍了明堡银行对于建立中国装备工业科技基金的整体设想,这个设想虽然是由明堡银行方面提出的,但因为有冯啸辰的参与,所以非常切合国家经委方面的考虑,与会的经委官员们认真地分析之后,发现竟然没有太多需要修改或者调整的余地,完全就是一个有利于中方的方案。
  “好啊,冯先生,太感谢您和明堡银行了。你们这个方案,完全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是为我们雪中送炭啊。”张克艰由衷地对冯华说道。
  冯华笑道:“张主任说哪里话,我也是炎黄子孙,我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已经为国家做了这么多年的贡献,我还什么都没有做,能够办好这件事情,也算是我这个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在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了。”
  “哈哈,说得好,说得好啊,不愧是冯老的后代。”张克艰笑着赞道,接着又转头向罗翔飞问道:“翔飞,刚才冯先生说起的他的两个哥哥,是不是有一位就是小冯的父亲啊?”
  罗翔飞此前是做了准备的,他赶紧回答道:“是的。冯老的长子冯立同志,在南江省工作,是南江省新岭市二中的老师,多年获得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他正是小冯的父亲。冯老的次子冯飞同志,在青东省东翔机械厂工作,是厂里的工程师,也是劳动模范。小冯您就很熟悉了,现在是我们重装办的骨干了。”
  “小冯同志可不仅是你们重装办的骨干,也是我们经委的骨干啊。”张克艰毫不吝惜溢美之辞。冯啸辰的才华和贡献,在经委是有目共睹的,张克艰这样评价并不为过。此外,在与晏乐琴、冯华的交谈中,他已经感觉到,这家人对于冯啸辰这个家族第三代是颇为看重的,当着他们的面夸奖一番冯啸辰,能够强化他们做好基金这件事的决心。
  “晏老,您不但有三个好儿子,孙辈也很优秀啊。”张克艰转头对晏乐琴说道。
  “这都是领导栽培的结果,我听啸辰说过,经委的领导对他非常关心,也非常器重,我代表我们全家感谢张主任和各位领导了。”晏乐琴说着场面话,心里则有着压抑不住的欢喜。
  在此前,她曾听冯啸辰说起他自己在国内所做的那些成绩。冯舒怡上次来中国,在冯啸辰的陪同下见过孟凡泽,回国之后告诉晏乐琴,说冯啸辰在部长面前也颇为得宠。对于所有这些听来的消息,晏乐琴都有些半信半疑,总担心是冯啸辰和冯舒怡有所夸大,把普通的一些领导关怀夸成格外的青睐。
  这一回,晏乐琴亲眼看到了冯啸辰在一干经委官员面前所受到的宠爱和信任,许多官员在发言的时候都会提到冯啸辰,张克艰、罗翔飞他们还会不时向冯啸辰提出一两个问题,让他帮着回答。而冯啸辰在这些领导面前的表现,极为从容,显示出他并不是第一次与这些领导对话,而是平常就经常经历这样的场面,而且还是作为一个有发言权的下属出现。
  看到这一切,晏乐琴的心忍不住就变得火热了。她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自己的荣辱已经无足轻重,能够看到子孙辈辉煌腾达,那是最为欣慰的事情。而如果她能够为子孙的事业发展出一份力,那就更是高兴了。
  “张主任,当年我和啸辰的爷爷一道去德国留学,就是为了实业报国的理想。因为阴差阳错的原因,我和华儿没能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回到国内,和啸辰的爷爷一起为国出力,这是让我抱憾终生的事情。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我愿意倾尽我所有的力量。张主任有什么吩咐,我定当义不容辞。”晏乐琴说道。
  “晏老的爱国热情,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啊。”张克艰先给晏乐琴又戴了一顶高帽子,然后说道:“听晏老这样一说,我倒有个想法,也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晏乐琴道:“张主任请讲,只要我能做到。”
  张克艰道:“冯先生代表明堡银行提出的这个方案,非常符合我们国家发展的需要。我们国家要搞现代化建设,科技必须先行,而要搞科技,就必须要有资金支持。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资金十分短缺。如果能够把这个装备科技基金建立起来,对于促进我们国家的装备工业发展,将起到关键的作用。经委会马上召开会议讨论这个问题,并听取计委、科委、教委、机械部、化工部等各部委的意见,尽快拿出一个我们这方面的实施方案来。我有个不情之请,想请晏老担任这个基金的理事长,您看如何?”
  “请我当理事长?”晏乐琴一怔。虽然在这次会谈中,她是坐在主宾位置上的,但她一直觉得自己在这件事情里只是一个牵线的人,是作为冯华的母亲以及冯啸辰的奶奶出现的,这件事本身与她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谁曾想,张克艰居然提出让她担任基金的理事长,虽然她也知道自己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负责人,但依然感觉到了一种尊重以及责任。
  “这怎么行呢,我只是一个退休的教师罢了,而且还是海外华侨,担不起这样的重任啊。”晏乐琴忐忑地推辞道。
  张克艰笑道:“晏老,我想来想去,您是最合适的人选。您看,您是知名的冶金装备专家,懂得工业科研的规律,负责这个基金的运作是最为合适的。其次,您在德国从事了多年的教学工作,桃李满天下,在欧洲甚至美国都有着很强的号召力,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您虽然身处海外,但这颗爱国心始终是滚烫的,要论对祖国的忠诚这一点,谁也比不上您啊。”
  这么高的一个评价,一下子就把晏乐琴给砸昏头了。她说到底也就是一个知识分子,没有多少官场经验,哪能经得起官员的这种吹捧。她嘴里说着谦虚的话,脸上却笑开了花,连声说道:“张主任这样夸奖我,我可担当不起。这样吧,如果国家确实有这个需要,我这个老太太没什么说的,理应发挥出这点余热。我可以暂时把这个理事长的位置接下来,等国家找到更合适的人选,我再让贤。不过,我现在年纪大了,光是挂个名没什么问题,实际的工作恐怕做不了多少。毕竟我身在国外,国内的事情很不熟悉啊。”
  张克艰道:“晏老放心,您主要就是起一个掌舵的作用,具体的事情,我们会安排得力的干部来负责的,您的宝贝孙子不还坐在那里吗,他可就是我们经委最年轻最得力的处级干部呢。”
  “哎呀,啸辰可不行,他还太年轻了,不够稳重。”晏乐琴言不由衷地说道。
  张克艰道:“您放心,我们会尽力培养他的。至于晏老刚才说的身在海外,我是这样想的,一来呢,您在海外是一个优势,能够帮助我们在海外进行宣传,发挥我们无法发挥的作用。二来,我们也欢迎晏老经常回国来走走、看看,指导一下国内的建设。小郝,我交给你们工交司预算处一个任务,在这几天时间内,在京城找一个闲置的小四合院,以后就作为晏老在京城的住处。至于平时嘛,就让小冯住在那里看家,也方便小冯谈恋爱搞对象嘛。”
  最后一句话就是玩笑了,这也体现出了张克艰的谈话艺术。众人一下子都笑了起来,身为工交司预算处长的郝亚威更是笑着连连点头,大声应道:“张主任,您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
  他此时正坐在冯啸辰的身边,说完上面那些话,他转过头,对着冯啸辰低声说道:“小冯,你真好福气啊,主任亲自给你批一个小四合院用来谈恋爱,你知道现在年轻人结婚找房子有多难。哎,这样吧,我有个远房侄女,长得非常漂亮,就便宜你小子了……”
第二百七十五章
董岩出事了
  这次会谈过后,晏乐琴带着冯华一家,在冯立、冯飞两家人的陪同下,返回了南江,在新岭的公墓祭拜了冯维仁,又回老家祭拜了先人,然后便是与亲朋故旧见面。
  冯家的上一辈人已经都不在了,晏乐琴自己的父母也早已故去,倒是还有一些在世的堂亲表亲,以及他们各自的子孙等等。听说有海外亲戚回来,冯家和晏家的后人都纷纷赶来看望,有叙旧的,有指望着拿到点什么外国礼品的,也有想搭上关系以便送孩子出国留学的。
  冯立、何雪珍都是懂得这些人情世故的,少不得替晏乐琴当参谋,教她如何应对。冯啸辰在此前就已经借着菲洛公司的名义从德国买回来一批衣物、化妆品、文具之类的小商品,供晏乐琴赠送给上门来的亲友们。大家各自得了一些在时下颇为稀罕的外国礼品,都心满意足,说了一些很暖心的话,让晏乐琴的这次探亲之旅显得颇为圆满。
  南江省、东山市以及桐川县的各级领导也都露面了,话里话外都有希望晏乐琴或者冯华回乡来投资的意思。晏乐琴许了不少空洞的诺言,宾主其乐融融,会谈场面极其和谐。
  一行人中最开心的莫过于冯文茹了。她一直生活在西方世界,从来没有见过第三世界是什么样子。虽然偶尔也会因为住房的破旧,尤其是厕所的肮脏感到不适,但更多的时候她都是欢天喜地的,在路上看到一堆牛粪都要兴奋地围着端详半天。
  家乡的各种美食更是让她觉得新鲜,几乎到了舍不得回德国去的地步。传统的南江菜口味偏重,往往要放很多的辣椒和酱油、豆豉之类用以调味。冯啸辰知道冯华一家三口都不太能吃辣,晏乐琴在海外多年,吃辣椒的能力也已经下降,因此专门让陈抒涵安排了一个二级厨师跟着他们,专门做一些较为清淡的菜肴,满足他们的口味。
  在新岭的时候,陈抒涵也亲自下了一回厨,给一家人整治了一桌好菜。冯文茹吃得满嘴流油之际,与这位比自己大将近20岁的大姐姐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老家过完春节,晏乐琴一行回到京城,经委与其他各部委的磋商也已经有了成果。综合各部委的意见,经委与冯华代表的明堡银行草签了合作协议,决定联合成立“中国装备工业科技基金”,在欧美市场发行中国装备科技债券。
  债券由中国政府和明堡银行联合担保,分为五年期和十年期等不同种类。所筹集的资金将用于中国的装备技术研发,由国家重装办负责分配给各个研发项目,并以这些项目的回报来偿还本息。中国装备科技债券除了具备一般政府债券的良好信用和较高回报率之外,还随带着另外一些优惠条款,例如债券的持有者将优先获得与中国工业部门、科技部门合作的机会,债券还可以作为与中方开展经贸合作时的抵押品。
  按照张克艰主任的提议,基金会将聘请晏乐琴担任理事长,经委和明堡银行方面各安排一些人员担任副理事长、理事等职务,其中罗翔飞担任常务副理事长,负责日常事务。郝亚威被安排担任基金的财务负责人,重装办综合处处长谢皓亚担任项目分配负责人。
  此外,冯舒怡被聘请为基金会的法律顾问,冯啸辰则被委派了一个理事长助理的职务,主要任务是作为晏乐琴的助手,做一些上传下达的工作。冯啸辰在基金会中的这个身份可大可小,说它大,是因为他可以代表晏乐琴对基金会的工作发表意见,说它小,则是指他本人并没有什么直接的权力,这也与他在经委的职务和资历相匹配,不至于让人感觉到一步登天。
  洽谈完这些事情,晏乐琴一行便离开中国,返回了西德。他们来的时候是4个人,回去的时候则变成了6个人,增加的两个正是冯凌宇和冯林涛兄弟俩。在时下,出国留学还是比较稀罕的事情,能够由一位在国外小有名气的教授奶奶作为担保去留学,就更是难得。经委的一干官员都在私下里嘀咕,说冯家的第三代除了冯啸辰之外,另外两个男孩子未来的前途恐怕也是难以限量的,可谓是“一门三进士”,值得大家关注了。
  在整个春节期间,冯啸辰又要管工作上的事情,又要管生活接待上的事,忙得七窍生烟。好不容易把奶奶一家送上飞机,没等他缓过气来,一个不速之客又出现在了他的办公室里。
  “阮厂长,你怎么来了?怎么,到京城来联系什么业务吗?”
  看着风尘仆仆站在自己面前的全福机械厂厂长阮福根,冯啸辰笑呵呵地问候着。
  阮福根却没有一点轻松的表情,他一张嘴就带着哭腔:“冯处长,出事了,出大事了,你可千万要救救董岩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