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1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451

  杨海帆没有注意到冯啸辰的表情,他沉浸在对这个项目的思考之中,嘴里喃喃地念叨着:“搞工程机械,的确是一个好主意。现在别说是新岭,就连东山这样的小城市,都在大兴土木,未来工程机械的需求量绝对是会大幅度增加的。搞工程机械咱们也有基础,从罗冶来的那些老师傅,过去就是搞矿山机械的,像挖掘机之类的,矿用的和建筑用的基本上是同样的道理。还有,咱们这些年搞轴承,联系的装备企业不少,咱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支持,我看应当是能搞成的。”
  “这么说,你同意这个想法了?”冯啸辰笑着问道。
  杨海帆这才回过神来,他看了看冯啸辰,笑着连连点头道:“同意,当然同意。冯处长的战略眼光,我一向是非常佩服的,你说怎么做,咱们就怎么做。”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初步这样确定下来了。”冯啸辰道,“给你几天时间,你把辰宇轴承的事情安排好,然后咱们一块出去转转。”
第三百六十二章
陈抒涵的个人问题
  定下这件事,两个人又聊了几句家常话,冯啸辰便把杨海帆送回了酒楼。春天酒楼的前身是某单位的驻新岭办事处,兼具餐饮和住宿的功能。陈抒涵接手之后,把大多数的客房改成了包间,但也还保留了一些房间,除了作为办公室之外,还有几个房间是可以住宿过夜的。杨海帆以往到新岭来办事,一般都是住在这里。
  两个人来到陈抒涵的办公室,陈抒涵和杜晓迪二人果然正在喝茶,用的还是一套在内地很罕见的工夫茶具,据陈抒涵说是杨海帆送给她的。冯啸辰调侃了两句陈抒涵和杨海帆的小资情调,又喝了几口茶,这才与杜晓迪一道告辞出了酒楼,回自己家去。
  走在路上,冯啸辰随口向杜晓迪问道:“你和陈姐刚才在聊什么呢?”
  杜晓迪笑道:“主要还不是聊你吗,陈姐跟我说了好多你在知青点的事情,说那个时候你还小,闹了不少笑话。”
  “完了完了,以后我在你面前就没有威信可言了。”冯啸辰装出懊恼的样子说道。
  “才不会呢。”杜晓迪道,“你都是想赚一个亿的人了,我以后恐怕都得仰视你了。”
  杜晓迪这话一半是玩笑,却也有另一半是认真的。她此前也知道冯啸辰能耐很大,颇有一些叱咤风云的感觉,但好歹冯啸辰做的那些事情还在她的常识范围之内,她感觉到的崇拜远多于惊愕。但今天这个会议,冯啸辰说的商业上的安排,尤其是一个亿的“小目标”,却实实在在地把杜晓迪给惊呆了。
  刚才与陈抒涵喝茶的时候,杜晓迪就不无担忧地说到了此事,还隐约透出一层意思,那就是自己与冯啸辰之间是不是有太大的差距,自己到底能不能成为冯啸辰的良配。陈抒涵不愧是个大姐姐,她似乎是不经意地和杜晓迪聊了一些往事,却让杜晓迪明白了冯啸辰的为人,让她心里逐渐踏实下来了。若非陈抒涵的这番开解,杜晓迪此时恐怕不会这样轻松地与冯啸辰开这样的玩笑。
  冯啸辰伸出手,揽住了杜晓迪的纤腰,笑着说道:“我赚一个亿或者十个亿,不都是为你赚的吗?没听人说过吗,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
  杜晓迪挣了一下,想摆脱冯啸辰的骚扰,却没有成功。她做贼心虚地左右看看,见并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俩的亲昵表现,这才淡定了一点。她向冯啸辰胸前偎了偎,娇嗔地说道:“你说什么呢?什么我负责貌美如花,我怎么没听人说过这样的话?”
  “嗯嗯,等咱们的孩子会和女朋友轧马路的时候,就有这句话了。”冯啸辰像一个合格的穿越者一样预言道。
  杜晓迪伸手掐了冯啸辰一下,以惩诫他的口无遮拦,然后说道:“啸辰,你干嘛要赚这么多钱呢?我觉得你现在赚的钱就够多了,咱们十辈子都花不完,干嘛还要赚。再这样赚下去,咱们不就成资本家了吗?”
  “咱们现在就是资本家呀。”冯啸辰哑然失笑道,“今天开会的这些人,除了你之外,我们大家都是资本家。”
  “可资本家不是坏人吗?”杜晓迪认真地看着冯啸辰问道。
  冯啸辰反问道:“你觉得你爸妈是坏人吗?通原的春天酒楼,我给了他们两成的股份,所以他们也是资本家了,你会觉得他们是坏人吗?”
  杜晓迪道:“他们当然不是坏人……咦,你这样一说,我才发现,我爸明明是个工人,怎么一转眼就变成资本家了?”
  “资本家只是一个职业,无所谓好坏。只有为富不仁的资本家,才是坏人。像你男朋友这样的资本家,就是好人。”冯啸辰用尽量简单的语言向杜晓迪解释道。
  80年代的中国,正处在新旧两种体制和两种观念的变革过程之中。许多后世的人们觉得司空见惯的事情,在这个年代里还显然那么惊世骇俗。投机倒把、资本家、剥削等等带着政治意味的概念,还残留在相当一部分人的脑子里,甚至为人所不齿。但冯啸辰知道,再过上两三年,社会上的观念就会发生激烈的变化,中国将进入“十亿人民九亿商(1)”的全民大创业时代。
  杜晓迪无疑属于思想比较保守的那一批人,她只是一个普通工人,在国企里长大,在国企里工作,受到外界商业经济的熏陶极少。冯啸辰既然把她带出来了,自然就要对她进行一些市场观念的启蒙。今天他带杜晓迪来参加这个股东会议,就是想让她亲身体验一下商场的氛围。
  “其实,说我们是资本家,也不准确。更确切地说,我们是一群企业家。”冯啸辰重新斟酌了一下用词,继续说道:“比如陈姐,她并没有多高的文化,过去也没有当过厂长经理,但却有一个企业家的天份。我最早请陈姐出来一起开饭馆,只是觉得她比较稳重,同时还有很好的手艺,却没想到她的经营才能也这么高。春天酒楼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做到了这样的规模,非常不容易。如果是在一家国有企业里,你觉得陈姐这样的人,有可能会有这样的机会吗?”
  杜晓迪摇了摇头,她自己是在国企里工作的,对于国企里的论资排辈深有体会。她很清楚,如果陈抒涵是在国企里工作,现在恐怕也就是一个普通工人而已,不会有人把这么大的一个产业交给她去打理,她的经营才能只会埋没在人群之中。
  “国营企业有国营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国企的经营要对国家负责,很多时候就会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影响,不能随着经理人的个人好恶行事。而民营资本就不同了,我信得过陈姐,就可以把酒楼交给她经营,而不需要征求其他人的意见。也许我的眼光有问题,选错了人,那么遭受损失的也就是我自己,不会影响到国家的利益。同样,国企要选择一个新的经营方向,也要非常慎重,要按照一定的决策程序去做事。而民营企业则可以凭着企业家的敏感去进行选择,虽然可能存在一些风险,但同时也不容易错过机遇。”
  冯啸辰滔滔不绝地说着。杜晓迪一开始还听得挺认真,慢慢就有些倦了。冯啸辰说的这些道理,其实都挺直白的,杜晓迪有生活阅历,并不难理解这些观念。至于更深层次的一些意义,就不是杜晓迪有兴趣关心的内容了,她本质上只是一个痴迷于技术的年轻女工而已。
  “好了,别说了,你以为是在单位做报告呢!”杜晓迪白了冯啸辰一眼,然后说道:“对了,啸辰,我其实是想跟你说另一件事情的,被你一打岔,差点忘了。”
  “什么事情?”
  “你不觉得陈姐的个人问题也该解决一下了吗?”
  “个人问题?”冯啸辰一愣,随即脸上就有了一些愁容,“这件事我也想过啊,可陈姐自己都不上心,我有什么办法?”
  杜晓迪嗔道:“你就知道自己到处追漂亮姑娘,陈姐对你那么好,你都不知道帮她物色个合适的人,亏你还好意思说陈姐就是你的亲姐姐。”
  “晓迪,咱不带这样夸自己的好不好?”冯啸辰笑着纠正着杜晓迪的话。杜晓迪也真是个实诚人,光顾着批评冯啸辰,却忘了她说的“漂亮姑娘”就是指她自己,虽然她的确在通原锅炉厂就有“厂花”的盛名,至少属于并列前几名的美女,但这种话怎么能自己说出来呢?
  杜晓迪自知失言,一下子就红了脸。不过,两个人的关系毕竟已经发展到可以说这种私房话的程度了,她压低声音说道:“你敢说你不是到处追漂亮姑娘?你以为我不知道在大营那次你非要跟我一起守车的目的……”
  “嗯嗯,我虚伪,我口是心非!”冯啸辰赶紧做着自我批评,然后又说道:“咱们还是说陈姐吧,我倒也想过给她物色合适的人,可你也知道,陈姐因为一些事情,个人问题拖到现在,有点麻烦了。她今年32岁了,要找一个合适的人,恐怕就不容易了。真给她找个半大老头,总觉得太委屈她了。”
  杜晓迪道:“谁说要给她找半大老头了,眼前不就有一个合适的吗?岁数和陈姐差不多,能力也强,长得也挺英俊的。”
  “谁啊?”冯啸辰一时有些懵,不知道杜晓迪所指。
  “就是杨总,杨海帆啊!”杜晓迪道。
  “海帆?”冯啸辰愕然了,“你怎么会想到他呢?”
  杜晓迪道:“怎么,我记得你不是说过杨总也是单身吗?有哪不合适吗?”
  冯啸辰摸着脑袋,好半天才冒出一句:“我不是说他们俩有哪不合适,而是他们俩实在是太合适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杜晓迪笑了起来,说道:“这就是我师傅经常说的,叫做灯下黑。我刚才和陈姐聊天的时候,总听她说起杨海帆,好像他们俩挺熟的样子呢。不过,估计连陈姐自己也没往那方面想,就是把杨海帆当成一个好朋友而已了。”
  “看我这个脑子!”冯啸辰拍了一下自己的头,恨恨地说道:“不行,我得马上跟海帆说,陈姐这么好的人,打着灯笼都难找,万一被别人抢了先,杨海帆就等着打一辈子光棍吧!”
注释:
(1)出自郑智化独自创作的著名歌曲《大国民》,原句为“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观望”。
相关背景: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后,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全民经商”的热潮,工、农、兵、学、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都来经商,形成了“十亿人民九亿商”的壮观局面。
第三百六十三章
遇上一个胖子
  “什么?你说谁?”
  “陈抒涵,我陈姐。”
  “等等,啸辰,你这玩笑开大了吧,小陈不是说她爱人在部队里吗?”
  “部队里?你没搞错吧,我陈姐一直都是单身呢!”
  “这怎么可能,她亲口跟我说的!”
  这是在从新岭到南方深圳市的火车上,冯啸辰向杨海帆说起要撮合他和陈抒涵的事情时,杨海帆惊得目瞪口呆,同时还说出了一个让冯啸辰同样目瞪口呆的消息。
  那天的股东大会之后,杨海帆便回了桐川,去安排辰宇轴承公司的事情。他向桐川县委正式提出了辞职申请,而没有选择时下比较流行的停薪留职的方式。杨海帆骨子里是个骄傲的人,他已经想好了,这一脚踏出去,就不会再回来。如果创业失败,他宁愿回上海去找个民营企业打工,也不想回桐川来看旧日同事们那幸灾乐祸的嘴脸。
  按照杨海帆的提名,他先前从东山市工业局挖来的副经理刘刚接替了他的中方经理职务,而从罗冶过来的退休干部范加山则被冯啸辰以德国菲洛公司的名义聘为外方经理。辰宇金属制品公司正式更名为辰宇轴承公司,一切经营活动照旧,没有什么其他的变化。杨海帆当经理期间,已经把公司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磨合得差不多了,形成了不少约定俗成的规矩,刘刚和范加山只要坚守这些规矩,就不用担心桐川县或者东山市会对公司做出什么不利的举动。
  安排好公司事务之后,杨海帆回到了新岭,准备与冯啸辰一同外出。此时,杜晓迪已经在南江呆了半个多月时间,不好意思再续假期了,一个人坐火车返回了京城。冯啸辰则与杨海帆一道,坐上火车前往深圳,准备从深圳出境到香港,然后再从香港前往欧洲。
  这一趟出行,照冯啸辰的说法是去考察一下市场,但他真实的想法却是带杨海帆到处走走,开开眼界。他自己未来是打算重新回到体制内去的,他的事业在于管理全国的装备产业体系,不能拘泥于一两家小企业。这样一来,未来要成立的工程机械公司就要由杨海帆来担纲了。趁着现在有时间,冯啸辰想培养一下杨海帆的国际商贸意识,免得将来有点什么事情还要让他这个幕后老板出来解决。
  冯啸辰记得杜晓迪的建议,坐在卧铺车厢里聊天的时候,便向杨海帆说起了陈抒涵的事情。没想到,杨海帆居然认为陈抒涵是有家的人,还说陈抒涵的爱人是在部队里的,这不能不让冯啸辰觉得惊诧莫名。
  “陈姐怎么会跟你说起这个?”冯啸辰疑惑地向杨海帆问道。
  杨海帆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每次到新岭来办事,都是住在春天酒楼,吃饭也在那里。你也知道的,小陈家里的房子小,再加上她弟弟生了孩子,占了家里的房间,所以她也搬到春天酒楼来住了。晚上酒楼打烊之后,除了两个住在楼下的保安,楼上就剩我们两个人了……”
  “呃……”冯啸辰立马想到了一些儿童不宜的场面,他倒忘了自己也是和杜晓迪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他邪邪地看着杨海帆,说道:“海帆,你不会告诉我说你们俩早就已经擦出火花了吧?”
  “没有没有!”杨海帆矢口否认道,“我一直以为她有爱人的,而且她也一直以为我有爱人……哦,我明白她为什么这样说了。”
  “我卖糕的,你们俩可真逗啊。”冯啸辰也反应过来了,不由得喊了一句西式的祈祷词。
  其实说穿了,这就是两个大龄剩男剩女顾及面子互相撒谎而导致的误会。陈抒涵以为杨海帆已经成了家,问起他夫人的情况,杨海帆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单身,于是随口瞎编了一句,说夫人在上海工作,自己是两地分居。及至他反过来问陈抒涵的时候,陈抒涵也觉得单身剩女是个尴尬的身份,便谎称爱人在部队,这就便于解释她为什么不住在家里,而是住在酒楼了。
  据杨海帆承认,他与陈抒涵颇为投缘,没事经常会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在许多事情上也都有些共同的看法。他还带着几分羞涩地承认,他一直觉得陈抒涵很有气质,虽然已经30出头,但却一点也不显得老,反而有一些成熟女子的独特魅力。
  “你怎么不早说?”冯啸辰没好气地打断了杨海帆的意淫,斥责道,“你早说你对陈姐有好感,我早就给你们撮合了,我还以为你们俩没感觉呢。幸好还是晓迪眼睛尖,看出你们俩关系不正常,这才提醒了我。”
  杨海帆讷讷道:“我和抒涵怎么会关系不正常呢?我们就是正常的同志关系,我一直把她当成妹妹的。”
  “我呸!”冯啸辰毫不客气地唾了一口,道,“老杨,你知不知道,对一位美女说自己只是把对方当成妹妹,这是禽兽不如的行为。你也是30好几的人了,泡妞这样的事情,还要我这个小老弟来教你?”
  “啸辰,我怎么觉得这件事让你说得这么不堪啊?”杨海帆不满地说道。他好歹也是一个文化人,受不了冯啸辰这种粗俗的表示。明明是花前月下的雅事,怎么就成了泡妞呢?
  冯啸辰道:“你别跟我装纯洁,我只问你一句,我把我陈姐介绍给你,你要不要?”
  “也不知道她愿意不愿意……”
  “她愿不愿意,是我的事!”冯啸辰霸道地说道,“你只说你愿意不愿意就行。”
  “我……我当然愿意,抒涵……其实就是我理想中的伴侣。”杨海帆鼓起勇气说道,他那张平素显得挺从容淡定的脸上,居然露出了几分忸怩之色。
  “呃……”冯啸辰觉得一阵恶寒,真受不了这些人的小资情调。
  愿意不愿意,这件事情也只能等他们从欧洲回来再说了。不过,自从冯啸辰告诉杨海帆说陈抒涵其实是个单身女子之后,杨海帆的情绪明显就不一样了,一路上抓耳挠腮,晚上也睡不踏实,把卧铺当成了平底锅,躺在上面翻来翻去的,像是烙大饼一般。冯啸辰心中好笑,这位仁兄算是坠入情网了,万一陈抒涵真的看不上他,或者一时不想考虑感情问题,杨海帆可怎么活呀。
  一个没事偷着乐,一个满腹纠结,二人一路无话,辗转来到了深圳。拎着行李走下长途汽车的那一瞬间,杨海帆终于从梦幻状态中恢复过来了。他是个有自制力的人,知道啥时候该保持什么样的状态,他们这一趟出来是考察市场的,他得把心里那些想入非非的念头暂时放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