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1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451

  在以往,国家重点项目耽误工期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一个项目拖上好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是奇怪的事情。只要你能够找出客观理由来解释,那么就不会有人去追究这种延误带来的经济损失,充其量就是建设方和业主方坐在一起,罚酒三杯,事情也就过去了。
  这一次,北化机闹了个乌龙,导致项目工期耽误了两个月,秋间会社要求北化机赔偿,依据也是因为业主方会要求总承包商赔偿。换句话说,北化机赔偿的钱,是支付给业主方的,而这个项目的业主方是青东省,这就相当于自己人赔自己人的钱,肉烂在锅里。如果青东省能够放弃索赔,或者降低索赔的金额,秋间会社也就会减少向北化机的索赔,这就是孟凡泽认为赔偿金额不需要这么高的理由。
  冯啸辰道:“正如您所说,北化机的厂长程元定已经去找过青东省经委了,要求青东省经委放弃工期损失的索赔,允许秋间会社把设备交付期推迟两个月,等待北化机重新做一座分馏塔出来。”
  “青东省同意了?”
  “据说程元定当着青东省经委主任的面,干了一瓶青东大曲,然后青东省就没办法了,只能答应。”冯啸辰用讥讽的口吻说道。
  “罚酒三杯”的说法,还真不是段子手们编出来的,在很多时候,国家的重大经济损失,就是用几杯酒可以摆平的。程元定做出这个举动,就是把公事当成了私事去办,而对方见到这种架式,也就不能再以公事公办的态度来对待了,否则就会得罪了程元定,进而结下私怨。
  一天20万的利润损失,是国家财政的损失,与私人无关。更何况这种损失还只是机会成本,没有体现在财政的账户上,那就更不值一提了。程元定是一家特大型国企的领导人,正局级干部,拥有庞大的人脉关系网,得罪了程元定,就相当于在江湖上多了一个冤家,谁也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
  于是,青东省经委的领导只能妥协了,答应不追究秋间公司的责任,其实也就是不追究北化机的责任了。不过,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程元定需要再去摆平重装办,让重装办认可这件事。青东省的理由也是很正当的,他们这样与程元定私相授受,万一重装办不同意,把事情捅到上面去,青东省的领导也是要担责任的。
  得到青东省的承诺,程元定马上前往京城,找到罗翔飞。在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自我检讨之后,程元定向罗翔飞提出要求,说自己已经与青东省谈妥了,希望重装办不要再揪着这件事情不放。
  “你们罗主任是什么态度?”孟凡泽笑吟吟地问道。他知道罗翔飞是一个认真的人,遇到这种事情,想必是会非常纠结的。答应程元定的要求,意味着违反了罗翔飞自己的做事原则,同时也开了一个坏头,以后众企业与重装办签的保证书就成为一纸空文了。可如果不答应,且不说方方面面的关系无法平衡,就是这1500万的赔偿压到北化机的身上,让北化机破产,这个责任也不是罗翔飞能够承担得起的。
  果然,冯啸辰面露无奈之色,说道:“罗主任并没有直接答应。不过,为这事他已经好几天没睡好觉了,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程元定撂了一句话,说北化机能不能活下去,就取决于罗主任的一念之差,弄得罗主任就更不敢轻易下决心了。”
  “程元定这个人我知道,当了20多年的企业领导,有些狂妄。这一次,他估计也是认准了这件事情太大,重装办不好操作,所以才敢这样叫板。”孟凡泽评论道。
  “这就是我们老师前几天讲过的,政企职责不分。政府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孩子,舍不得打,惯得孩子越来越任性,最终反而成了家里的负担,这就是所谓父爱主义。”冯啸辰道,“北化机这一次是给青东省做设备,耽误的工期,可以通过政府关系让青东省放弃索赔。如果未来是给国外客商生产设备呢,难道也要这样赖账?如果我们的企业不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怎么可能走向国际市场?”
  “听你的意思,应当严惩北化机?”孟凡泽试探着问道。
  冯啸辰道:“这怎么可能呢?刚才连您都说这是不可能的,国家怎么可能让北化机这样的特大型企业破产?”
  孟凡泽一摊手:“那还能怎么样?”
  冯啸辰道:“重装办打算派出一个调查组,前往北化机,调查这起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明确责任人,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
  “遇到这样的事情,派出调查组是必要的。”孟凡泽道,他又看了看冯啸辰,问道:“怎么,你想参加这个调查组?”
  冯啸辰道:“我看罗主任的意思,好像是希望我能够参加的。这倒不是说其他的同志无法完成这个任务,而是我处理问题的方法比较对罗主任的脾气,其他有些同志容易和稀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不了了之。如果换成我去,就算国家不能坐视北化机破产,我想办法让程元定破产,还是能够做到的吧?现在的障碍是,我已经不是重装办的人了,再以重装办的名义去工作,不太合适。”
  “呵呵,所以你就来找我了?”孟凡泽到这个时候才明白了冯啸辰的来意,不禁佯装嗔怒地说道:“如果没这件事,你是不是都忘了我这个老头子了?”
  “哪能啊。”冯啸辰乖巧地说道,“其实我来看您,主要原因是晓迪煮了些茶叶蛋,非让我给您带几个来尝尝鲜。这不,我就带来了。”
  孟凡泽看了一眼冯啸辰进门时候放在他办公桌上的小铝饭盒,笑了笑,也不去戳穿冯啸辰的瞎话,而是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小冯,且不说你以什么名目参加这个调查组,这件事可又是一桩得罪人的事情,你如果参加了,而且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意见,恐怕又要惹事上身了。张主任和罗主任送你去社科院读书,就是想让你避避风头,现在怎么又把你推到风口浪尖上去了?”
  “不是他们要推我,是我自己过意不去。”冯啸辰解释道,“当年让北化机签保证书的事情,是我发起的,现在在保证书的事情上出了问题,自然也应当由我去处理。因为我不是重装办的人,再以重装办的名义出面不太合适,我想是不是可以让重装办向社科院发一个函,以借调的方式,让我参加,这也就算是名正言顺了。”
  “重装办直接发函借一个研究生去参加调查组,还是太明显了。如果是借一位研究员……咦,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呢?”孟凡泽脸上露出了一些喜色,说道:“让重装办请沈教授出面,你作为沈教授的弟子跟着一起去,不就合情合理了吗?”
第三百九十四章
原来是临时工惹的祸
  山北省奎固市。
  北方化工机械厂的厂部会议室里,阴云密布。十几位厂领导以及一些重要处室的一把手围坐在会议桌旁,正在听副厂长边广连介绍这一次分馏塔质量事故的情况以及善后处理方案。厂长程元定坐在中间位置,脸色铁青,一根接一根地抽着香烟。他吸烟的力气很大,几乎每吸一口就能够让香烟燃掉一半,似乎是这香烟得罪了他,让他恨不得食之而后快。
  “青东省那边,程厂长带着我们几个去了一趟,基本上已经说好了,对方答应不会追究工期延误的事情,愿意与秋间会社就建设工期问题签一个补充协议,放弃相应的赔偿权利。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国家重装办方面咬住不放。从日本引进大化肥成套设备,是由国家装备进出口公司负责的,如果重装办不松口,装备进出口公司方面也不会松口,届时就算青东省经委同意放弃赔偿要求,进出口公司方面也是不会同意的。”边广连说道。
  “这个重装办有什么权力找咱们的麻烦?”党委书记萧金生不满地嘀咕道,“他们只是业务指导部门,跟咱们根本就没有上下级关系,狗拿耗子,他们管得着吗?”
  副书记卓惠珍道:“当初咱们厂和重装办是签过一个质量保证书的,现在他们就是拿着这个保证书来刁难咱们。依我说,当初就不该签这个东西,人家就是设好了圈套,等着咱们往里跳呢。”
  听卓惠珍说起保证书的事情,一干领导们都偷眼去看程元定,想看看他如何反应。保证书是程元定去签的,当时厂子里对此也有一些争议,无奈程元定在厂里说一不二,大家也不敢公然反对,所以最终就签下来了。当然,在这一次的事件之前,大家对于这个保证书也并没有特别放在心上,总觉得就是一个形式而已。谁料想重装办居然还把它当真了,非要北化机照着保证书上的条款承担责任不可。
  程元定从场上的气氛就知道大家都在偷窥他,也知道卓惠珍说那番话是在给他拉仇恨。他和卓惠珍素有矛盾,只是因为双方级别差不多,卓惠珍管的是工会、妇联这些群众团体,与他这个厂长的交集不多,所以二人一直保持着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现在生产这方面出了问题,卓惠珍当然会乐于出来踩几脚的,即使不能把程元定给踩死,至少也能恶心恶心他吧。
  娘的,等到这件事过去,看老子不收拾收拾你。
  程元定在心里暗暗骂着。现在正是他走背字的事情,他还分不出精力来对付卓惠珍,所以也只能先给对方记笔小账了。
  “保证书这个事情,当时也是没办法。”边广连替程元定解释道,“重装办提出来,如果不签保证书,就不能承担设备分包任务。这一次的设备分包,是带着技术转让的,对于提高咱们厂的技术水平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才不得不签了这个保证书,谁知道会出这样的事情呢?”
  “既然签了保证书,那就应当严格执行嘛,怎么会出这么大的娄子呢?”卓惠珍可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她看着边广连说道:“老边,我是搞政工的,不管你们生产那一摊。这一次的质量问题,是因为咱们厂的技术实力不够呢,还是因为某些领导不重视产品质量,导致出现了严重问题呢?我想,这个问题是需要搞清楚的,谁的责任就由谁来负责嘛,大家说是不是?”
  “这件事,生产处和质检处已经调查清楚了,是仓库保管员华菊仙工作态度不认真,把43号焊丝错放到了75号焊丝的箱子里,然后当成75号焊丝发给了车间。电焊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43号焊丝,造成了这起事故。”边广连说道。
  此言一出,场上顿时出现了一段很诡异的沉默,一些人的脸上显出轻微的愕然,另外一些人则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能够有资格参加这个会议的,可都是人精,哪能品不出这其中的味道。
  “华菊仙,就是那个临时工?呵呵……”卓惠珍看看众人,重重地冷笑了两声,可惜没有获得回应,她看着边广连,说道:“老边,这就是你们调查的结果?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让一个临时工来担了所有的责任,这样的事情,你也相信?”
  “老卓,这个时候就别再纠缠细节了。”萧金生开口了。事情是怎么回事,他当然是很清楚的,让华菊仙这个临时工来顶缸,也是厂子里处理同类事情的惯例。临时工的好处,在于随时都可以开除,只要私底下给一些补偿,让他们担再大的责任也无妨。如果换成一个正式工,事情就麻烦了,人家端得好好的铁饭碗,凭什么要替你背黑锅?什么样的经济补偿能够抵得上一个国企的编制呢?
  卓惠珍想利用这件事来恶心程元定,萧金生当然也是知道的。换成其他时候,他会乐于看到卓惠珍和程元定斗起来,他再在旁边打打圆场,显示一下存在。但这一回的事情有点大,外敌当前,再这样内斗就不合适了。
  “让华菊仙来承担这个责任,还是比较合适的。群众对她也早有反映,说她工作不够认真,经常在上班时候打毛衣,发材料经常发错。这一次犯下这么大的错误,应当直接予以开除,以严肃纪律。”萧金生沉声说道。
  “开除华菊仙是肯定的。”管人事的副厂长蒋新乐道,“不过,刚才卓书记说得也对,这么大的事情,光处理一个临时工肯定交代不过去的。其他相关人员也应当处理几个,尤其是需要有一两个中层干部,这样也显得我们的态度比较认真嘛。”
  萧金生道:“生产处、质检处、材料科、容器车间,这几个单位都要对这件事情负责任。处理的力度可以稍微大一点。要向被处理的同志做好解释工作,告诉他们这是为厂里分忧,等到过一段时间,厂里还可以恢复他们的职务。”
  边广连点头道:“萧书记放心吧,我已经安排好了,生产处的老张,质检处的老李,容器车间的老刘,他们都同意接受处理。我跟他们说了,这一次的事情比较大,如果认真地查下去,他们的责任也是跑不掉的。主动出来承担责任,和等着厂里查出来再处理,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哈,原来你们还没有认真查下去呢?”卓惠珍又逮着了边广连话里的漏洞,讥讽地说道。
  边广连白了卓惠珍一眼,却也不敢和她缠斗。这一回的事情,完全是生产上的事,就算是上头派人下来查个天翻地覆,也碍不着卓惠珍什么事。这厮完全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自己和她计较下去,那是包输不赢的。
  “除了中层干部这边,厂领导也应当有个态度。”边广连自顾自地说道,“我考虑过了,我是管生产的副厂长,出了质量问题,我责无旁贷。我准备向上级做认真的检讨,必要的时候,我可以引咎辞职。”
  “这倒不至于。”萧金生道,“说破大天去,也就是用错了一箱子焊丝的事情,还能追究到厂领导这个层次上?你做个检讨是应该的,也算是表示了一个态度嘛。但引咎辞职之类的,就不必提了。这样一提,倒显得咱们像是有多理亏似的。我跟大家说,上头那些人,也是会挑软柿子捏的,咱们显得太软了,人家就欺负到咱们头上来了。就像那个保证书,当初咱们如果坚持不签,其实他们也奈何我们不得,难道国家能全靠一群农民去搞大化肥?”
  最后一句话,就有些诛心了,相当于又借机黑了程元定一次。萧金生顾全大局不假,但不利用这个机会黑一黑程元定,也对不起他这么多年的阅历了。
  听到边广连已经说完了处理方案,萧金生也表示了赞同,程元定把手里的烟蒂狠狠地按在烟灰缸里,抬起头来,看着众人,阴恻恻地说道:
  “这件事情,就照边厂长说的方案办。在这件事里受了委屈的同志,未来厂里一定会给予补偿的。我说一句,国家重装办有些人一直想跟咱们过不去,这一次机会他们肯定是不会放过的。但只要咱们团结一心,统一口径,他们就奈何我们不得,我就不相信他们有胆量让北化机真的破产。我知道有些人心里有其他的想法,想看我老程倒霉。等到事情过去,大家愿意怎么说,哪怕是站在厂部楼下骂我祖宗八代,我都不管。但这一次,如果有谁敢出卖厂子的利益,做出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他就是与全厂4000多职工为敌,我程元定绝对不会轻饶他!”
  说到这里,他用鹰隼一般的目光环视了会议室一周,所有被他的目光扫中的人,都赶紧挤出一个人畜无害的微笑,以示自己是大大的良民。只有卓惠珍把头偏向了一边,却也不敢再说什么风凉话了。
第三百九十五章
关键在于重装办的态度
  “这件事是我们放松了自我要求,工作上出现了疏忽,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我们已经做出了认真的反省……”
  “起因虽然是仓库临时工发错了材料,但我们没有进行严格复核,也是有一定责任的,我这个当组长的愿意接受处分……”
  “我这个副处长是分管这方面工作的,负有领导责任……”
  “我该打,辜负了党和国家对我多年的培养……”
  “……”
  重装办工作组进驻北化机三天,每天听到的都是这种痛心疾首的自我检讨。当事人的态度不可谓不真诚,厂方的接待不可谓不热情,所有与质量事故相关的调查材料和自查材料完美得让人叹服,上面对于这次质量问题的结论完全相同:这是一起由于临时工工作态度不认真,各环节把关不严而造成的事件。
  而所有这些结论的背后,又隐含着一个观点:这件事与厂里的管理并没有太大关系,尤其是厂长程元定,在这件事里是没有任何责任的。
  “怎么能说我没有责任呢?”
  在担任调查组组长的重装办协作处处长徐晓娟面前,程元定用沉痛的语气说道:“我身为一厂之长,厂子里出的所有事情,都与我有关。我平时对干部职工的要求不够严格,导致了这次严重的质量事件,我当然是要负领导责任的。”
  “在把存在问题的分馏塔送交日方进行检验之前,你们厂就没有任何人对这个问题提出过质疑吗?”徐晓娟冷着脸问道。
  “这倒没有。”副矿长边广连道,“我们做的出厂检验项目里,并没有焊丝成分检验这一项,因为以往并没有出过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忽略了这方面的要求,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我们一定会认真汲取的。”
  “可是,你们一个深刻的教训,就造成了上千万元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这个责任应当由谁来负呢?”调查组副组长王根基没好气地斥道。
  “我们已经开除了那名玩忽职守的临时工,还有相应的一批中层干部、一线操作工也都受到了撤职、降职和扣罚奖金的处分。”边广连答道。
  “然后呢?”王根基继续问道。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边广连满脸不解之色,尼玛,我们都已经做出检讨了,你们还要怎么样?
  王根基直接就被噎得想吐血了,以他过去的暴脾气,恨不得就得和对方干上一仗了。他扭头去看躲在社科院研究员沈荣儒身后的冯啸辰,等着冯啸辰出来给他出气。却见冯啸辰一脸漠然的样子,像极了一个在老师面前扮乖巧的小研究生。王根基吭吭了两句,想说点啥,最终还是把话给咽回去了。
  重装办派出的这个调查组,除了重装办的徐晓娟、王根基等人之外,还有化工部、国家装备进出口公司的人员,另外就是来自于社科院的两名研究员以及几名研究生。这两名研究员分别是沈荣儒和一位名叫艾存祥的老师,研究生则包括了冯啸辰、祁瑞仓和丁士宽。研究生就是带有研究任务的学生,跟随导师外出做调研是本份。
  在调查组刚到北化机的时候,程元定与调查组见面,觉得冯啸辰似乎有些眼熟,但也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程元定与重装办打过交道,但哪里会去记像冯啸辰这样一个小年轻。他只是把冯啸辰当成了一个来刷阅历的普通研究生,没把他放在心上。
  与北化机的厂领导会谈完,调查组一干人回到招待所开项目分析会,徐晓娟揉着有些生疼的额头,对沈荣儒和艾存祥说道:“沈教授,艾教授,这几天的调查,你们也都全程参与了,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请社科院专家参与项目调查,是孟凡泽向经委张主任提起的,张主任欣然允诺,随即就向社科院发了函,指名道姓请沈荣儒带队前往。沈荣儒此时正在负责国家交付的一个关于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项目,也正需要这样活生生的案例,这才邀请了同事艾存祥,又带上了几名研究生来到北化机。在这些天的工作中,徐晓娟一直都很尊重沈荣儒他们,凡事都要请他们先发表意见。
  听到徐晓娟发问,艾存祥先开口了,他今年40来岁,算是战略所的“少壮派”,思想比较尖锐。当着程元定他们的面,艾存祥没有说什么难听的话,此时用不着顾忌,便直言不讳地说道:
  “北化机的整个班子,都已经烂透了。他们目前的这种态度,表面上看显得很谦恭,其实却是满不在乎。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不深刻反省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责任推给了一个临时工。说不好听点,这就是把咱们都当成了傻子,想蒙混过关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