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2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8/451

  谁料想,潘才山的话一说出来,王振斌便连连摆手,说道:“潘厂长,你误会了。我们几个这次到沈阳来,可不是来看小冯的,而是来为潘厂长服务的,潘厂长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就尽管吩咐好了。”
  “什么?”
  此言一出,不单是潘才山和张越,连冯啸辰都愣住了。他看了看众同学,发现大家虽然都憋着坏笑,但并不完全是开玩笑的样子,于是试探着问道:
  “不会吧,你们几个怎么会凑到一起了呢?”
  谢克力用手指了指于蕊,说道:“这事是二姐挑的头,你先问她吧。”
  “二姐?”冯啸辰扭头看着于蕊,心里隐隐有了一些想法。
  于蕊笑道:“的确是我挑的头。这一次振兴沈阳,是整个国家的事情,我们妇联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我是在妇联分管妇女就业工作的,听说沈阳这边也有很多女工下岗,尤其是一些四十岁左右的女工,学历低,又没什么技术,在再就业方面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我们就立了一个项目,准备在沈阳开展一个促进下岗女工再就业的活动,我就是为这件事来的。”
  谢克力道:“二姐跟我打电话,说要来沈阳,问我有没有什么话要带给你。我说正好我们财政部也有一个支持沈阳振兴的项目,主要是为沈阳这边的下岗再就业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尤其是对自主创业的项目,提供的支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既然二姐要来沈阳,我可不就和她就个伴吗?”
  “原来如此。”冯啸辰听明白了,他转头对着王振斌,笑呵呵地说道:“老王,不用问了,你们计委肯定也有扶持沈阳的项目,所以你也就一起来了,是不是?”
  王振斌摇摇头道:“这个你可猜错了,我们只是有这方面的政策,但还没有具体的项目。我是来做调研的,看看在振兴沈阳方面,我们计委系统能够提供一些什么样的支持。”
  “你这个政策,比老谢他们的资金还管用呢。”冯啸辰道。
  谢克力可不干了,他假意嗔怒道:“老幺,你要这样说,我马上就走。”
  张越赶紧打圆场,道:“哈哈,谢司长别生气,冯助理就是这个毛病,喜欢乱说的。谢司长不远千里来给我们送资金送政策,这对于我们来说,可就是雪中送炭呢。”
  谢克力变脸极快,马上就换了一副笑脸,对张越说道:“张厂长客气了。其实我对小冯很了解,知道他这个毛病。你不知道吧,他在我们班上是老幺,仗着大家都让他,总是这样胡说八道的,我如果跟他计较,早就被他气死了。”
  “哈哈,原来如此。”张越陪着笑道。
  冯啸辰没有理会他们俩的私聊,又转向了丁士宽和祁瑞仓,问道:“那么你们二位专家,又怎么来了。你们一无资金,二无政策,纯粹就是会放嘴炮,对我们沈阳可真没啥用啊。”
第五百七十八章
实践出真知
  已是社科院研究员的丁士宽扶了扶近视眼镜,认真地说道:“你说错了,我这次来只带了眼睛和耳朵,没有带嘴巴,所以放不了嘴炮。中央领导对于沈阳振兴的事情非常重视,指示社科院派出专家前来调研,发现经验要加以总结,发现问题要及时揭露。我就是来搜集有关材料的,这方面,你这个振兴工作小组的副组长,可得帮我。”
  冯啸辰笑道:“我可不能帮你,你既然要调研,就该深入群众,听听群众的声音。如果让我提供信息,我说的肯定都是好的方面,这不就没意义了吗?”
  丁士宽当然知道冯啸辰是在搞怪,他也笑着说道:“我肯定是要去下岗工人家里走访的,这一次跟我一起来的,还有社科院的另外几位老师,以及十几位研究生,各个层面的人我们都要走访。你作为负责沈阳振兴工作的官员,自然也在我们的调研之列。”
  “没问题,我随时等候丁教授的传唤,保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冯啸辰应道。
  明白了丁士宽的来意,冯啸辰又向祁瑞仓问道:“老祁,你不会也是来调研的吧?我印象中,你和老丁的争论还没有一个结论呢,怎么,打算到沈阳来找点资料?”
  丁士宽和祁瑞仓是战略班硕果仅存的两个搞学术的人,而且还是观点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丁士宽是信奉政府主导经济的,而祁瑞仓则是一个坚定的自由经济论者。冯啸辰在装备工业公司任职,做的就是产业协调的工作,对此,祁瑞仓一向是持批评态度的。按祁瑞仓的观点,国家根本不应当搞什么产业政策,只要放开经济,允许企业自由竞争,各个产业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如冯啸辰他们这样,反而是束缚了企业的活力。
  冯啸辰对祁瑞仓的观点自然是很不以为然的,不过他也懒得去与祁瑞仓理论。经济上的事情,本来就不是能够争出一个结论的,最终的成与败,才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这一次的沈阳振兴行动,是又一次政府行为,显然也是有悖于祁瑞仓所坚持的自由市场原则的。丁士宽到沈阳来,可以说是来总结经验,那么祁瑞仓来,只怕就是专门找茬来的吧?
  看到冯啸辰一脸警惕的样子,祁瑞仓笑道:“老幺,你又猜错了,我可不是来找资料的,我是到沈阳来挂职的。”
  “挂职?”冯啸辰真有些愣了,“老祁,你不是在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吗,怎么会到沈阳来挂职?”
  祁瑞仓作为一名从美国回来的经济学博士,含金量是非常高的,有好几所高校和几家研究机构都向他发出了邀请。最后,他选择了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在那里当了一名研究员。照他自己的说法,他去美国留学就是为了研究中国的发展战略,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显然是一个能够让他实现抱负的所在。
  发展研究中心是国家最高级别的智囊机构之一,平日里承担着大量与国家经济管理相关的研究课题。祁瑞仓在美国呆了六年,期间还参与过一些国际性的研究项目,对国外的经济管理情况颇为了解,在好几个课题中提出了不少具有国际视野的政策建议,受到了中央领导的好评。不过,他的自由主义观点,屡屡未能得到采纳,这也是让他颇为纳闷的事情。
  前些天,中央召开了一次有关沈阳振兴问题的讨论会,祁瑞仓也被邀请参加了。在会上,孟凡泽以沈阳振兴工作小组组长的身份,介绍了一些情况,并恳请与会专家为沈阳振兴提出宝贵意见。
  祁瑞仓在发言中对沈阳的工作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论调自然还是出自于他的自由主义理论。他认为,沈阳的问题根源在于它是一个计划经济时期成长起来的工业城市,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要振兴沈阳,必须是引入市场机制,倡导自由竞争。而目前振兴工作小组的做法依然是政府主导的那一套,相当于换汤不换药,这样做是完全没有效果的。
  对于祁瑞仓的发言,与会的官员和专家褒贬不一。大多数的人认为他所分析的病症是正确的,那就是沈阳的症结在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的各种不适应,但他提出放弃政府干预,让沈阳自己脱困,这就有些想当然了。
  “为什么是想当然,市场能够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鼓励沈阳的企业家自主创业、自由竞争,那么优秀的企业家自然就能够脱颖而出,从而带动带个沈阳的经济走向全面复苏……”
  祁瑞仓在会议上这样慷慨陈词道,他还引经据典地讲了一套理论,这自然也是芝加哥学派所信奉的自由市场理论了。
  “瑞仓同志,你有没有到过沈阳?”孟凡泽发话了。
  “暂时还没有。”祁瑞仓答道。
  “那么,你有没有在地方上从事过经济管理的工作?”
  “我到社科院读研究生之前,曾经在企业里工作过几年。”
  “哦。”孟凡泽点点头,然后说道:“瑞仓同志,我有一个建议。我们总说实践出真知,你说的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不管有多高深,最终是需要用实践来检验的。既然你有这么多的想法,是不是可以到沈阳去工作一段时间,用实践来检验这些想法的正误……”
  “就这样,孟部长亲自指示安排我到沈阳来挂职,担任沈阳市招商局副局长,为期两年。”祁瑞仓笑呵呵地向冯啸辰介绍道。
  冯啸辰这才明白,他感慨道:“让你一个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到沈阳来当个招商局副局长,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祁瑞仓道:“我倒没觉得什么大材小用。其实,就算没有孟部长的安排,我也是想找个地方去做一段时间实际工作的。我回国以后,感觉国内的情况和我在国外听到的很不一样,有很多经济现象都是理论界所不曾研究过的。这些现象,必须亲身去感受一下,才能真正地理解。这次能够到沈阳来挂职,我非常高兴。”
  “哈哈,看来,咱们同学里,还是你最真心,直接就来跟我并肩作战了。”冯啸辰拍着祁瑞仓的肩膀说道。
  祁瑞仓正色道:“老幺,我可跟你说好了,你搞的是政府干预的那套,我到招商局去,是打算照着我的理念做事的,倡导自由竞争,相信市场的调节作用。咱们俩比比看,到底是谁的手段效果更好。”
  “没问题,只要能够让沈阳变得更好,什么手段我都支持。”冯啸辰说道。
  于蕊插话道:“小冯,小祁要搞他的自由市场,由他去搞。我这次来,可是带着任务来的,你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些妇女再就业的项目,我们准备在这里搞一些试点。”
  冯啸辰用手一指潘才山,说道:“于姐,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其实我和潘厂长、张厂长刚才就正在谈一个与妇女再就业相关的项目呢,我们正愁没人牵头,你们妇联来了,可就正合适了。”
  “是吗,什么项目?”于蕊欣喜地问道。
  “家政服务。”冯啸辰说道。
  接着,他便把阮福根准备招收一批工人到南方去工作,而这些工人又担心家里无人照料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说道:
  “我们分析过了,沈阳有好几十万工人,要想全部在沈阳本地安置,肯定是不可能的。下一步,我们准备联系一下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企业和劳动部门,从沈阳招收一批工人到那边去就业。如果可能的话,招收的规模应当在10万人以上。这10万人大多数都是中青年,属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群。这些人一旦离开,家里的老人、孩子就没人照顾了。所以我们考虑要建立一些家政服务公司,这样既可以解决这些家庭的家政服务需求,同时也可以容纳大量的就业。家政服务嘛,肯定是以女性为主的,这算不算你们妇联工作的范畴?”
  “当然算!”于蕊好歹也是社科院的研究生出身,头脑非常清晰,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她毫不犹豫地说道:“这件事我们接了,不单在沈阳重机,而且是在整个沈阳市,恐怕都需要这种家政服务。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和沈阳市妇联合作,创办100家家政服务公司,你们看如何?”
  “启动资金方面,我们财政部包了。”谢克力不失时机地秀了一把存在感。他算得很明白,家政公司的投入是很少的,办个食堂,买几把通下水道的皮揣子,能花几个钱?相对于财政部准备的专项资金而言,可谓是九牛一毛,但其效果却非常明显,这就叫惠而不费,他岂有不掺和进来的道理。
  “那可太好了。”张越拍掌称道,“光我们沈重就可以办上三四家,他们相互之间还可以搞搞竞争嘛,对了,祁教授不是说自由竞争才最有效率吗?”
  祁瑞仓皱着眉头,苦笑道:“国家妇联牵头,财政部提供启动资金,这还算个什么自由市场,不还是计划经济那一套吗?唉,看来要转变观念,可真是太难了。”
第五百七十九章
最大的帮助
  祁瑞仓这话,大家自然是当成耳旁风,不会在意的。开玩笑,有国家妇联撑腰,再加上财政部出钱,这样的好事谁会拒绝?祁瑞仓作为即将上任的沈阳市招商局副局长,也不能把这种白送过来的项目拒之门外。他信奉自由经济不假,但他还没到那么极端的程度,不至于为了自己的信仰而牺牲沈阳的利益。
  潘才山和张越也都很高兴。刚才他们还在苦恼的事情,于蕊和谢克力轻描淡写地就帮他们解决了。国家妇联出面来组织这100家家政公司,可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名义的问题,后续必然还会有各种有形无形的支持。沈重的那些下岗女工是一盘散沙,单靠她们是很难联合起来开办一家公司的。有妇联牵头就不同了,说不定人家能够从哪调一批干部过来,一举解决群龙无首的难题。
  认识到冯啸辰这帮同学的能量,潘才山再无犹豫,马上抄起电话让手下人安排宴席。他此前也说过要私人掏腰包款待众人的话,但那话多少有些客套的意思,连他自己都没有当真。可到这会,他不再是作伪了,而是实实在在地要好好招待这一行人,因为他知道,这些人随便哪个都是能够给沈重带来莫大好处的。
  酒宴设在原来沈重的食堂,现在已经被一家外地来的餐饮企业并购,成了一处有点档次的酒店。至于宴席的开销,自然也不会是潘才山私人承担的,接待计委的王司长、妇联的于部长等人,属于名正言顺的公事,沈重再穷,这笔招待费还是拿得出来的。
  一行人出了办公楼,说说笑笑地向酒店走去。潘才山、张越二人陪着于蕊、谢克力走在前面,讨论着有关组建家政公司的事情,并探讨其他可能的扶持项目。丁士宽和祁瑞仓走在中间,聊的话题就有些高深了,那是学者们的世界,凡人是没兴趣关注的。走在最后的,则是冯啸辰和王振斌二人。
  “小冯,弄了半天,我才是个吃白食的,你不会怪我吧。”王振斌笑呵呵地对冯啸辰说道。他的话听起来像是在道歉,但那口气却丝毫没有一点不好意思的感觉。
  冯啸辰从王振斌的语气中听出了一些不同的意思,便试探着说道:“这怎么可能呢,你是国家计委的人,随便拔根汗毛都比我们的大腿粗,我就不信王大哥你会空着手到小弟这里来。”
  冯啸辰的这个猜测是有道理的。于蕊、谢克力要么是带着项目来的,要么是带着钱来的,王振斌作为班上的老大哥,又是权力最大的国家计委的官员,如果没有带一点东西,他是肯定不好意思和其他同学一起来的。
  不过,王振斌没有当着大家的面说出自己的来意,这说明他带来的东西有些敏感,只能是先和冯啸辰在私下里沟通,这也就是冯啸辰选择与王振斌走在最后的原因了。
  果然,听到冯啸辰的话,王振斌笑了笑,说道:“也不能算是完全空着手吧,我手里有个业务,不过,这个业务的难度可不是一般地大,我担心你们能不能拿下来呢。”
  “什么样的业务?”冯啸辰问道。
  王振斌看看走在前面的人,然后压低声音说道:“你听说过国家即将启动的西气东输工程吗?”
  “听说过。”冯啸辰应道。
  西气东输最早的概念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陕甘宁盆地和川渝盆地发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经济发达的东部,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的能源战略逐渐转向外向型,西气东输的源头便由国内延伸到了中亚各国,送气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90年代前期,西气东输工程还只有一个雏形,外界讨论得并不多。不过冯啸辰作为一名穿越者,对于这件事是更为关心的,所以王振斌一提起来,他便能够说得出来。
  王振斌倒也不觉得惊奇,在他想来,冯啸辰作为装备行业的干部,对于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有较多了解,也在情理之中。他说道:“西气东输的管道长达数千公里,除了主管网之外,还有支线管网,我们初步测算,需要修建的各级压气站在一百座以上。压气站的核心设备是气体压缩机,目前咱们国家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
  “你想让沈重搞气体压缩机?”冯啸辰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王振斌跟他说这么一长串内容,显然不是为了闲聊。既然王振斌说是来给他帮忙的,这件事当然是与沈重有关的。
  “70年代后期,咱们国家从意大利引进过气体压缩机的技术,包括了设计、制造的全套专利。不过,适用于远距离天然气输送的气体压缩机,我们虽然完成了引进,却并没有投入生产和应用,这项技术基本上就是闲置下来了。”王振斌说道。
  冯啸辰问道:“当时受让这些技术的,是哪家企业?”
  王振斌用手指了指地,笑而不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8/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