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3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6/451

  包成明道:“冯总,你也知道的,这些当掮客的人,向来都是有奶的就是娘。我们只要给钱,他们什么事情都愿意做,但如果别人给的钱更多,他们就会马上改换门庭,翻脸跟我们作对也不意外。不过,这些人总的来说还是很守职业道德的,不会轻易泄露客户的秘密。做掮客这一行,靠的就是信用,如果信用不好,他们也就干不成了。”
  “嗯。”冯啸辰点了点头,包成明说的这些掮客的事情,听起来有点矛盾,但却是实情。掮客这个群体,一方面非常讲究守口如瓶,另一方面又是唯利是图,只要出价足够高,他们不介意出卖节操。冯啸辰需要的倒也不是绝对的死士,只要这些人轻易不会乱说话就足够了,绝对忠诚这样的概念只适合于先烈,用在这些掮客身上实在是太侮辱这个词了。
  “老包,你跟你在欧洲的那些代理人联系一下,让他们这几天到慕尼黑来一趟,我要见见他们。”冯啸辰道。
  “是让他们统一见你吗?”包成明问。
  冯啸辰道:“不是,是分别见,最好不要让他们互相知道别人与我见过面的事情。另外,这些人对哪个行业比较熟悉,有些什么人脉关系,你提前整理一下交给我。”
  “我明白了!”包成明郑重地应道。他虽然还不知道冯啸辰见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但冯啸辰要求他让这些人分别去会见,而且还不能让其他人知道,显然就是要做一些秘密的安排了。辰宇信息公司的业务里原来就有商业情报这一项,包成明也算是游走在黑白之间的人,对于这样的事情岂能不懂。
  包成明找的这些代理人,分布在欧洲的各个国家里,相互之间原本也是不认识的,或者虽然认识,却相互不知道对方也在为包成明做事,这也是职业掮客的道德要求了。包成明给代理人们分别打了电话,通知他们前往慕尼黑,又安排他们分住在不同的酒店,这样就避免了这些人互相碰上的可能性。
  掮客们的响应非常迅速,包成明的电话打过去的当天,就已经有人赶到了,还有一些人表示手头正有着急的事情在做,要第二天才能赶过来,对此包成明也表示了理解与宽容。第一批人到位之后,包成明给他们安排了一下接见顺序,然后便亲自呆在宾馆,给冯啸辰当起了秘书,负责给他引见这些欧洲代理人。
第六百三十二章
收购股权
  “这位是霍特比,目前居住在英国伯明翰,自由职业者,和公司合作已经五年了。霍特比先生,这位是我们集团公司的总裁冯啸辰先生,他是率团到慕尼黑来参加国际工程机械展的,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见你。”
  慕尼黑彩虹宾馆的一个商务套间里,包成明在给冯啸辰和一位掮客做着相互介绍。那位掮客长得颇为高大英俊,文质彬彬,走出去自称是个世界五百强的希什么欧估计也不会有人怀疑。不过,他的底细包成明早就向冯啸辰介绍过,此人的确教育背景不俗,是一名半导体专业的硕士,但却时运不济,服务过的几家电子公司都先后破产了,他也就成了一名所谓的“自由职业者”,其实也就是无业游民的雅称了。在最穷的时候,霍特比曾经不得不去干苦力赚钱,什么搬运工、清洁工、收银员之类的都曾做过。
  因为他懂一些技术,又曾在几家半导体企业工作过,对电子行业颇有一些了解,所以便被包成明相中,成了辰宇信息公司在欧洲的一名代理人。包成明给霍特比支付佣金,让他去搜集欧洲电子产业的信息,能够公开的信息刊登在辰宇公司编辑的电子商情上,一些隐秘的信息则进了辰宇公司的内部数据库,成为公司编制专业研究报告时候的参考资料。
  成为辰宇公司的代理人之后,霍特比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搜集信息这种事情,其实并不需要占用霍特比太多的时间,他同时还能在当地干一份其他的工作,两份收入加到一块,让他终于又回到了中产阶级的行列。也正因为此,霍特比对包成明恭敬有加,包成明一给他打完电话,他就订了最早一班的机票,飞到了慕尼黑。
  听说冯啸辰是集团公司的总裁,又见包成明在冯啸辰面前也是一副跟班的模样,霍特比连忙露出一个谄媚的笑容,紧走两步上前,把腰弯成45度,伸出手去与冯啸辰握手。冯啸辰见到此状,心中感慨,但脸上却未表现出来,他与霍特比握了握手,用领导的口气说了几句“辛苦”、“不错”之类的话,让霍特比觉得心花怒放。
  相互寒暄过后,宾主分别落座。冯啸辰当仁不让地坐了大沙发,霍特比则坐在一侧的小沙发上的,包成明坐了另一侧的小沙发,同时掏出笔记本,做好了记录的准备。
  “霍特比先生,听包总说,你对整个欧洲的电子行业都非常熟悉,你能介绍一下你在这个行业中的人际关系吗?”冯啸辰道。
  “非常乐意。”霍特比应道,“我是剑桥物理系毕业的,毕业之后进了风神电子公司,担任工艺工程师。后来,如您所知,风神公司因为在几款音频解码芯片的开发上犯了战略性的错误,负债累累,最终破产了。不过,我在风神公司的同事们却被欧洲的多家半导体公司聘用,这让我在这些公司里都拥有了朋友,有几位朋友甚至在公司里当上了高管,他们能够给我提供很多内部信息。”
  霍特比添油加醋地说着,他受辰宇信息公司雇佣,干的就是情报搜集的事情,所以他认为冯啸辰关心的也是这方面的事情。冯啸辰倒是没有纠正他的这种错觉,而是顺着他的话头东一鳞西一爪地问着各家公司的情况,以及霍特比对这些公司的了解。霍特比果然是个很敬业的掮客,在雇主面前知无不言。当然,他也的确知道不少关于这些公司的情况,说出来的事情并非虚构,冯啸辰听得连连点头。
  “你刚才说,林顿公司最近资金比较紧张,有意引入战略投资者?”
  在听完霍特比的一番讲述之后,冯啸辰突然抛出了一个问题。
  “是的,我的一个朋友在那家公司工作,上个月他还打电话给我,问我是否了解一些投资商,说他们公司有意拿出5%的股权,来筹措一笔用于开发新技术的资金。”霍特比道。
  冯啸辰问道:“他们希望用5%的股权交换多少资金?”
  “大约是100万美元吧。”
  “林顿公司的净值恐怕不到1000万吧?100万美元相当于10%的股权了。”
  “这个……或许是这样吧。”
  “如果我给你100万美元,你有办法从林顿公司拿到10%的股权吗?”
  冯啸辰此言一出,霍特比便呆住了,眼睛瞪得滚圆。他还偷眼看了包成明一眼,想从包成明那里得到一些启发,包成明却只是笑而不语,并不向他解释什么。
  其实,非但是霍特比,就连包成明刚听到冯啸辰的打算时,也是被雷得外焦里嫩。冯啸辰跟包成明说要接见那些联系人,包成明猜到了很多种可能性,不过主要也是围绕着打探消息或者推广产品这些想法,谁知道冯啸辰居然是要这些人帮他去收购一批欧洲企业的股权,这在90年代的中国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关于收购欧洲企业股权的事情,冯啸辰事先没有向包成明透过风,但具体的运作却早在1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包成明曾经照冯啸辰的安排,在国外的几个离岸注册中心注册过十几家企业,都是那种注册资本仅10美元的小公司。包成明一直不知道冯啸辰注册这些公司的目的何在,因为这些公司在注册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做过什么业务,偶尔帮着其他企业倒腾几笔货款,倒更像是为了证明这些公司的存在而做的操作,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这一回,冯啸辰向包成明透了底,冯啸辰才知道,非但辰宇信息公司在海外投资过这种小型皮包公司,菲洛轴承、春天酒楼等也都干过同样的事情,冯啸辰旗下的这种幽灵公司已经积累到了五六十家之多,而且注册时间和业务类型各异,让人根本无法识别出这些公司之间的联系。
  包成明把他在欧洲的代理人召集过来之后,冯啸辰开始与各位代理人进行分别会谈,包成明也全程参与了这些会谈。冯啸辰与每一位代理人谈话的程序都是相似的,那就是先漫无边际地了解这位代理人所熟悉的领域,不露声色地打听代理人与某几家公司的关系。待到确定代理人的人品可靠,同时与冯啸辰心目中的某家公司也有一定联系的时候,冯啸辰便抛出类似的这样一个问题,让这位代理人出面去收购这家公司的股权,而真实的购买方,却是冯啸辰旗下的幽灵公司之一。
  “冯总,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都很一般啊,咱们买进它们的股权干什么?”
  最初知道冯啸辰的安排时,包成明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诧异地向冯啸辰问道。
  冯啸辰嘻嘻笑道:“如果不是因为它们经营状况一般,咱们怎么能买得起它们的股权呢?这些公司也都是在欧洲颇有一些渊源的公司,如果不是因为欧洲的经济每况愈下,哪轮得到咱们来买它们的股权?”
  “可是,这些公司恐怕很难会有盈利的,咱们买下这些股权,明显是亏本的生意啊。有这些外汇,就算是在欧洲或者美国的股市上买一些好的股票,收益也不止这些吧?”包成明道。
  这些年,辰宇集团旗下的轴承公司、工程机械公司等都开展了一些外贸业务,包括包成明的辰宇信息公司也做过一些海外的咨询项目,收到了不少外汇。这些外汇有些按照国家规定上缴了,还有一些则通过各种手段留在了辰宇的海外公司手里。这种作法严格来说是违规的,但时下但凡做外贸业务的民营企业都会这样做,因为民营企业要申请外汇额度非常难,不想办法自己留点外汇在手上,万一涉及到从国外进口设备之类的事情就抓瞎了。
  集团到底存下了多少外汇,包成明并不清楚。不过,看冯啸辰的意思,似乎是可以一下子拿出几千万来的样子,因为他想收购的企业是如此之多,有的企业准备投入百把万,有的企业投入几十万,加总起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这些花几十万就能够入股的企业,都不算什么大企业,一时也看不出什么投资价值,真不知道冯啸辰心里是怎么想的。还有,就算要入股这些企业,冯啸辰也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公开去做,为什么要如此藏头缩尾,先是在诸如百慕大之类的离岸注册中心注册一家幽灵企业,又找欧洲的掮客出面去进行收购。此外,冯啸辰还要求这些掮客互相不能见面,也就是不能让他们知道各自所做的事情都与辰宇公司有关,用心缜密到这个程度,实在令人费解。
  冯啸辰没有向包成明做详细的解释,而是叮嘱道:“老包,有些事情,现在说出来你也理解不了,还是等到以后再说吧。我们入股这些企业,牵涉面非常广,我也顾不过来,以后就交给你打理了。你记住一点,千万不能泄露这些企业的情况,即便有人发现某家企业有我们中国人的股份在内,也不能让他们察觉到所有这些企业的股份是有关联的,明白吗?”
  包成明闻言,赶紧挺着胸脯保证道:“明白,冯总,你就放心吧,这件事我亲自负责,公司里任何人都不会知道详情的。”
第六百三十三章
未雨绸缪
  冯啸辰所图谋的事情,也的确没法向包成明解释,因为一旦他解释了,包成明非但不会相信,恐怕还会觉得他脑子有问题,最起码也是吃饱了撑的,尽想一些不着调的事情。站在1995年的时间节点上来看冯啸辰的安排,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想法。
  冯啸辰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为了日后大规模收购欧洲知名企业做铺垫。他让霍特比等人去收购的这些企业,只是用来掩人耳目的,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一双白手套。
  冯啸辰清楚地记得,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经济一路向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而欧洲则陷入了长时间的欧债危机,许多时下赫赫有名的企业都深陷亏损的泥潭,等待着被人收购的命运。在新世纪的前20年,中国企业大量收购欧洲老牌企业,获得了它们积累多年的技术和品牌,使中国在许多技术领域迅速跻身世界前列。
  而随着中企收购欧洲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些对中国心存敌意的国家和组织开始鼓噪各种版本的“威胁论”,给中资收购欧企制造各种障碍。许多意向中的收购案都因为各种莫须有的理由被叫停,一些欧洲企业在出售的时候被要求分离出最核心的技术部门,只允许中国收购那些鸡肋一般的普通业务。
  冯啸辰是知道这段历史的,他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在为日后的收购埋下伏笔。他注册一大批幽灵公司,再用这些幽灵公司到欧洲的一些中小企业去参股,这样就不至于引起他人的关注。他目前手头掌握的资金有限,还不能把这些中小企业完全收购下来,只能先作为一个普通股东在这些企业里占个位置。
  在未来若干年内,他将寻找机会,逐渐向这些企业增效,最终获得这些企业的控股权。然后,他再通过利润转移的方法,帮助这些企业做大。等到欧债危机开始,他就可以利用手上控制的这些企业去收购意向中的欧洲老牌企业,甚至是一些美国、日本的企业。
  因为他手上的企业至少在名义上还是欧洲企业,这种收购想必是不会引起那些国际组织警惕的。而等到把意向中的老牌企业收购到手,那么无论是把产权全部转售给中国企业也好,或者是悄悄地把内部技术转移走也好,别人都很难限制了。
  要想让这一系列的收购案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就必须要抹掉其中的“中国”痕迹,或者至少让人觉得这并不是一个有计划的行为,充其量是个别中国富翁的偶然行为而已。冯啸辰要求包成明不能让这些欧洲代理人互相知情,就是要让他们自己都看不出冯啸辰的计划,即便是有个别代理人泄露了秘密,别人也不会想到这居然是一个如此宏大的计划。
  冯啸辰在10年前就开始注册幽灵企业,现在又开始参股欧洲的中小企业,目的是把整个过程拉长,让人感觉不到阴谋的存在。这种作法,在围棋上叫做布一些“闲子”,也许这些闲子最终并没有用处,但只要有几颗闲子发挥作用,就能够改变整个棋局。
  冯啸辰并没有狂妄到认为20年后他可以凭借辰宇公司的力量去完成对一干欧洲老牌企业的收购,这是需要集全国之力去做的。他今天布的闲子,其实是为人作嫁,真正去完成这些收购的,或许是某家大型国企,也可能是某家民营企业,再不就是后世才出现的各种基金。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件事由国家出面来做或许更合适,比如由装备工业公司来做,那才是名正言顺的。但冯啸辰也有自己的苦衷,那就是他没法说服国家对这种事情进行投资,如果他去向各级“有关部门”说出这个设想,恐怕人家的反应会与包成明一样,觉得惊愕不已,甚至怀疑冯啸辰有什么别的想法。
  此外,他这一次让人收购欧洲这些中小企业,其中也是有风险的。有些企业也许撑不到派上用场的时候就已经破产了,那么前期投入的资金就会打了水漂。这种投资有些类似于风险投资,投10个能成1个都算是胜利。但如果让国家出钱去做,一旦失败,他这个经办人就说不清楚了。尤其是在国家外汇如此紧张的时候,花大量外汇去做一件高风险而又看不到眼前收益的事情,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考虑到这种种麻烦,冯啸辰决定只能是自己去做了,反正是他自己赚来的钱,怎么用都无所谓,不需要对谁负责。他现在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当初搞一块“自留地”是如何英明,体制内权力很大,但掣肘也很厉害。自己手上有一些资源,做事就能游刃有余了。
  霍特比接受了任务,兴冲冲地离开了慕尼黑。冯啸辰让他在英国注册一家企业,由他担任法人代表,但大股东却是辰宇公司的一家海外幽灵公司。这家企业注册完成后,霍特比将以这家企业的名义去收购林顿电子公司10%的股权,然后便把股权攥在手上,既不变现,也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只是偶尔去参加一下股东会,刷刷存在感就行了。
  霍特比来慕尼黑的时候还是一个“自由职业者”,而回去之后不久就能够真正成为一家公司的CEO,尽管这家公司仅仅是一个皮包,那也足够霍特比得瑟的了。霍特比知道,这位自己老板的老板绝对不会是钱得多没事才要购买林顿公司的股权,他肯定还会有进一步的动作。这个动作是什么,对霍特比来说是不需要考虑的,他只知道,这意味着自己在未来若干年内的饭碗是能够得到保障的。在这个世道,还有什么是比一个有保障的饭碗更重要的呢?
  “老包,未来一段时间,集团的利润可能都要投入到这件事情里去,大家的分红也许要减少一些了,实在是抱歉啊。”
  好不容易给几十名代理人都分配完了任务,冯啸辰一边伸着懒腰,舒展着筋骨,一边对包成明说道。他是集团的大股东,集团的一切决策他可以乾坤独断,但毕竟还是要考虑一下这些合伙人的情绪的。
  包成明连连摆手,道:“冯总,瞧你说的。我虽然现在还看不出冯总的用意,但凭着我老包四十多年的经验,也能知道这绝对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安排。冯总现在投进去一块钱,日后如果不能收回一百块,我老包把眼珠子抠出来。”
  “哈哈,我投资看走了眼,怎么会抠你老包的眼珠子呢?”
  “那也是因为我看错了人啊。不过,我相信绝对不会有这一天的,从我跟着冯总开始创业到现在,冯总什么时候做错过决策了?我和老姚喝酒的时候,总是跟他说,只要冯总开始思考,咱们就可以让脑子休息休息了,因为冯总是绝对不会出错的。”
  冯啸辰无语了,这句话好像是一位高级干部评论某位伟人的时候说的,在民间流传甚广,包成明居然用在他冯啸辰的身上,这算不算是僭越呢?他想了想,说道:
  “老包,从现在开始,你的脑子不能休息了,你得盯着这些企业,尽量不能让它们破产倒闭。这些年,中国市场肯定会高速发展,你可以介绍这些企业到中国去开拓业务,用中国市场来把它们逐渐养大。别忘了,咱们在这些企业都是有股份的,它们盈利了,咱们就能够有分红,这也算是以战养战了。”
  “明白明白。”包成明点头不迭,随即又说道,“冯总,我觉得吧,咱们先不着急把它们养肥,而是让它们再烂一点,让所有的股东都对它失望,这样咱们就可以把其他股东手里的股权逐渐买进来。等咱们的股份占到七成、八成的时候,再来养肥它,岂不是更妙。”
  “我倒是把这事给忘了。”冯啸辰哑然失笑,其实包成明说的方案,也恰恰是他想过的,只是说的时候说岔了,还是包成明精明过人,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并且做出了修正。冯啸辰选择包成明来做这件事,其实也正是看中了他的精明,即便包成明不知道冯啸辰未来的打算,他也会下意识地选择最优的方案。
  “老包,你就放手去做吧,未来我还会再调配一批资金过来归你使用。你放心,我们今天投进去的钱,未来肯定会有大收益的。咱们做的是千年大计,这件事如果做成,不仅咱们自己能够得利,还能够利国利民,届时你老包的名字也会被载入史册的。”
  “没问题,我老包自从跟随冯总之后,也赚到了几百万的身家,在上海买了房子,在温州老家盖了四层的小洋楼,未来几辈子的钱都够花了。现在我缺的,就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机会,冯总能够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老包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包成明一脸大义凛然之色。他这些话倒也不完全是虚的,人在没钱的时候想着赚钱,一旦赚了一些钱,就开始有其他的想法了。包成明好歹也是在机关里呆过的,多少有一些追求功名的念头,能够名垂青史,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目标。
第六百三十四章
智商欠费的年轻人
  抛开冯啸辰的欧洲攻略不提,在京城的国家核电公司三代堆型设计室里,两眼通红的冯林涛松开手里的鼠标,望着面前的电脑屏幕,嘿嘿地笑了起来。
  “林涛,这……应当是成功了吧?”一个面庞俏丽的女孩在他身边略带着几分紧张地问道。
  冯林涛转过头,看着准女友王杉杉,笑着点了点头,道:“理论计算结果和我的推测完全一样,按照这个设计,反应堆的安全性能比现在最先进的堆型高四个数量级以上。”
  “太好了!”王杉杉蹦了起来,抡着小粉拳轻快地冯林涛的肩膀上捶打着,同时兴奋地说道:“林涛,我就知道你行的!梁总工、陆主任他们都支持你的方案,现在看起来你的确是不负众望。这个模型成功了,三代堆的总师肯定是你的了,你说呢?天啊,31岁的总师,这得让多少人羡慕死啊。”
  “嘘!”冯林涛赶紧竖起一个手指头搁在嘴上,示意王杉杉不要乱说。由于冯林涛在三代堆设计上表现出来的天才设想以及扎实功底,公司里的一些技术大牛,诸如副总工梁岳千、设计室主任陆铭等对他都十分看重,并有风声传出来称未来的三代堆型总师有可能会着落在他这个小年轻的头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6/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