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4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7/451

  “你们的计算不会有什么差错吧?”冷飞云忍不住问道。
  许广明笑道:“冷部长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法回答。我们精算部的精算师专业水平还是非常不错的,但具体到这个新险种上,我也不敢给他们打包票,说他们的计算没有差错。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做精算,需要有大量的数据支撑。比如说海上运输险,我们可以根据各条航线上以往的事故数据,还计算运输风险,这个精度就是比较高的。但你们的首台套风险,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资料,每一台设备和其他设备都不一样,谁也不知道哪台设备的风险大、哪台的风险小。我们是综合了多方面的信息,取了一个勉强能够接受的结果。不瞒各位说,就是照我刚才说的这个比例,我们公司也是要冒极大风险的,万一出现一个大事故,我们进行全额赔偿,能把我们半个公司的家底都折进去。”
  “这倒不至于。”冯啸辰说,“如果是有这么大风险的事情,我们在立项的时候就会特别注意的,产品设计也会进行多方论证,不可能把存在重大风险的设备投入运行。”
  话归这样说,但冯啸辰也知道,许广明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些重大装备一旦出事故,损失的确是不可估量的。比如说核电,不出事故则已,一出事故就是巨大灾难。这样大的风险,让保险公司去承担,人家肯定是有压力的。
  “照这样说,这件事就没有办法了?”王振斌是做惯了宏观协调的,对于这种棘手的事情倒也不觉得新奇,他知道,各单位都有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所以强调困难,不过是借此来谈条件而已。
  果然,听到王振斌的问话,许广明脸上露出一些为难之色,说道:“办法也不是完全没有,这个就要看国家的决心有多大了。”
  “这个我倒是可以回答你,你希望国家的决心有多大,国家的决心就能够有多大。”冯啸辰淡定地回答道。
  这个回答倒是让许广明觉得有些意外,他看了看王振斌,问道:“王司长,冯总这话,能代表发改委的意思吗?”
  王振斌点点头,说:“啸辰说的没错,关于装备制造业,国家是会倾全力支持的。没有了装备制造业,咱们国家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你问国家扶持装备制造业的决心有多大,啸辰刚才的话就代表了发改委的意思,你希望国家的决心有多大,国家的决心就能够有多大。”
  “如果是这样……”许广明沉吟了片刻,说道:“那倒也不是没有办法。”
  “愿闻其详。”王振斌说。
  许广明说:“我们希望国家能够给我们一个政策,由财政给我们托底。我们划定一个风险界限,在这个界限之内出现的风险,由我们公司承担。超出这个界限的风险,则国家财政来承担。如果能够把超出界限的风险剥离出去,保费就能够大幅度地降低。不过,我们也是丑话说在前面,就算是降低了,保费的平均水平估计也在10%以上,这个是很难再降的。”
  “这个风险界限,你们能划出来吗?”王振斌向冯啸辰问道。
  冯啸辰说:“这个倒是可以。涉及到存在重大风险的项目,原本也不是我们能够决策的,需要中央拍板。这类项目如果出了问题,靠财险公司来赔偿肯定是不够的,只能是由国家来负担。”
  “如果是这样,那我觉得这个思路可行。”王振斌说,“啸辰,许总,下来之后,咱们三家分别写一个报告,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一下这件事情,再由发改委提交给上级领导。如果上级领导能够接受这个方案,咱们就干起来。”
第八百二十五章
否认三连
  三家单位联合提交的报告迅速得到了上层的批复,国家在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方面果然有着巨大的决心,非但答应了重大风险由国家财政负担的要求,还拨出款项用于补贴首台套保险业务。按照财险公司的测算,制造企业需要为首台套设备支付的保险费平均相当于设备成交价的10%,国家从财政拨出了专款,补贴保险费的80%,这样一来,制造企业需要支付的保费就下降到了只占成交价的2%,这个额度是各企业都能够接受的。
  首台套保险政策一经出台,发改委马上发布了配套政策,要求国内企业在进行设备招标时,必须优先考虑国产设备,除非国外设备具有国产设备所不具备的关键优势,否则国内企业不得以“没有应用经验”为名,拒绝采纳国产设备。
  这个政策一出,罗冶等一干制造企业欢天喜地,而一些用户企业则怨声载道。没办法,上百年时间形成的对进口设备的迷信,不是三五年时间能够改变的,事实上,国产设备也只有在广泛的应用中表现出自己的品质,才能够赢得用户的信任。在此前,用户企业可以拿风险作为理由,来拒绝国产设备,但现在国家推出了首台套保险,因为使用国产设备的首台套而造成的损失,有保险公司提供全额赔付,你还能找出什么理由来呢?
  实践表明,理由这种东西,只要想找,总是能够找到的。这天,冯啸辰刚刚下班回到家,就发现辰宇工程机械公司总经理杨海帆和弟弟冯凌宇二人正坐在他家的院子里等着他,他们想向冯啸辰反映的,正是一件与首台套设备相关的事情。
  “霍源地铁招标,我们公司的盾构机落标了。”杨海帆向冯啸辰说道。
  盾构机是用于盾构法施工的主要设备。盾构法是指在进行隧道挖掘作业时,用一个可移动的盾壳保护作业面,在盾壳下进行开挖、土渣排出、衬砌拼装等工作。在完成一个作业段的操作后,盾壳可以向前推进,继续进行下一个作业段的操作。这种施工方法安全、高效,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隧道作业。据资料显示,盾构法最早起源于欧洲,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上世纪30年代之后逐渐成熟,在时下已经是隧道施工中首选的技术。
  盾构机就是进行盾构作业的机械,包括盾构壳体、刀盘、推进系统、刀盘驱动装置、渣土输送装置、管片拼装装置等部分,全长可达100多米,相当于六七列火车车厢的长度,是一个庞然大物。
  我国开展盾构法施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初,但盾构机的使用则是始于90年代,应用范围也较为狭窄。进入新世纪后,各地纷纷开展地铁建设,为了避免破坏城市中原有的地面建筑物,盾构法施工被普遍采用,盾构机也因此而受到了广泛重视。
  在此前,国内地铁施工使用的盾构机全部来自于国外,国内有几家工程机械企业进行过盾构机的研发,但尚未推出整机产品。辰宇工程机械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盾构机的技术研发,而该项目的总工程师便是冯凌宇。
  冯凌宇在德国读研究生时的专业就是机械制造,回国之后,他被冯啸辰安排进了辰宇公司担任技术员。在车间里磨砺了几年之后,杨海帆把冯凌宇调回技术部,让他牵头做一个研发项目。冯凌宇选中了盾构机这样一个难度极大的项目,从那里一直做到现在,终于捧出了丰硕的成果。
  冯凌宇的研究能够超前于几家大型国企,得益于辰宇公司在盾构机项目上不惜工本的投入,这一方面是因为冯凌宇本人就是公司股东,甚至是内定的接班人,另一方面则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冯啸辰对盾构机这个项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指示杨海帆要大力支持这个项目。
  作为一名穿越者,冯啸辰知道时下国内的基建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几年后基建规模将会扩大十倍以上,以至于会获得一个“基建狂魔”的美誉。在21世纪的20年代,全国会有上百个城市同时开展地铁建设,而盾构机则是地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这个市场的规模会达到上万亿元,辰宇公司提前10年进行盾构机的技术储备,是绝对没错的。
  冯凌宇没有哥哥冯啸辰那样的管理能力,但在科研上却颇有一些钻劲和韧性。他在德国学习的时候,就系统地研究过盾构机的原理与关键技术,此时有了公司在人财物方面的全力保障,成果自然是如井喷般涌现出来。
  辰宇工程机械公司在挖掘机、混凝土泵车等产品上获得了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企业规模急剧扩大,目前已然是一家资产过百亿的大型企业,并且建立起了范围广泛的协作关系。冯凌宇研制盾构机的过程中,得到了大批协作企业的帮助,诸如注浆系统、液压系统、自动导向系统、构件密封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在这些协作企业的帮助下都迎刃而解。如今,辰宇工程机械公司已经掌握了盾构机的全部关键技术,只差一个实践的机会了。
  杨海帆盯上了正在进行前期准备的河阳省霍源市地铁建设工程,带着冯凌宇上门推销辰宇盾构机。谁料想,人家刚听完他们的来意,就黑下了脸,声称自己已经选定了德国普迈公司生产的盾构机,国产盾构机这种东西,人家表示没听说过、不知道、别再提了……
  听到如此坚决的否定三连,冯凌宇当即就想跟人家急眼。杨海帆眼明手快地把他拽住了,然后以谦恭的态度与对方商量,希望对方能够给自己一个机会。杨海帆还特别提到了国家刚刚推出的首台套政策,声称辰宇盾构机对于国产盾构机来说也属于首台套,辰宇公司可以申请国家的保险支持,对方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是能够获得保险理赔的。
  “这不是保险的问题。”河阳地铁工程公司的项目经理蒋忠在酒桌上推心置腹地对杨海帆说道,“使用普迈的盾构机,是我们总经理发的话,你说我们这些下面办事的人,敢不照着办吗?”
  “你们总经理为什么就认准了普迈的盾构机呢?”杨海帆诧异地问,“我们的盾构机恰好就是以普迈的盾构机为标准设计的,各项性能都不低于普迈的水平,有一些地方还有创新之处,比普迈更胜一筹。”
  蒋忠笑着摇头道:“你们的资料,我也看过了,的确和普迈的设备差异不大,而价钱上便宜了40%。说心里话,如果我能够说了算,我也愿意试一试你们的设备,说不定能有一些惊喜呢。但上头发了话,我们哪怕违抗,你要想让我们采用你们的盾构机,还是去走走上层路线吧。”
  杨海帆并非商场菜鸟,对于走上层路线这种事情也并不陌生。但是,当杨海帆联系地铁工程公司办公室,请求会见总经理韩南彬的时候,却吃了闭门羹,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杨海帆,说韩总一身正气,从来不接受什么登门说情,辰宇公司的产品想获得地铁工程公司的认可,应当参加公开竞标,任何私下里的拜访都是多余的。
  杨海帆带着无奈的心情,参加了设备招标,结果在成本具有极大优势的情况下,毫无悬念地落标了。
  “是什么原因呢?”冯啸辰问。
  辰宇盾构机参加霍源地铁工程招标的事情,冯啸辰事先是知道的,对于辰宇盾构机的性能、价格等情况,他也非常了解。以他原来的想法,辰宇盾构机参加竞标,有很大的把握中标,因为进口盾构机的价格畸高,服务也不及时。在国内没有同类装备可以替代的情况下,进口装备自然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但在国内已经开发出同类产品的情况下,进口盾构机的市场竞争力就要打个问号了。
  当然,听杨海帆说辰宇落标,冯啸辰也没觉得特别意外,国产装备在应用中受到歧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装备公司的日常工作中间就有一项是帮着国内装备企业去用户那里讨说法。
  杨海帆说:“他们拒绝的理由很多。比如说,他们提出希望顶进控制系统的额定顶力要超过8万千牛,而我们的设备是7.5万,这一条就不合格了。”
  “普迈是多少?”冯啸辰问。
  冯凌宇冷笑道:“8.1万。”
  “难怪,这不就是为普迈设计的条款吗?”冯啸辰笑道。
  冯凌宇道:“可不就是吗?他们的很多条款都是照着普迈的设备定的,普迈比我们高的,他们就定得高一点,普迈比我们低的,他们就要求低一点,完全没有逻辑。”
  “没有逻辑的背后,就是丰富的逻辑。说穿了,他们就是不打算用国产装备,所以才会想方设法地制造门槛。这样的事情,我们见得实在是太多了。”冯啸辰感慨道。
第八百二十六章
回避原则
  “哥,你去把那个姓韩的给收拾了吧。”
  冯凌宇气呼呼地要求道。别看他现在已经是40岁的人了,在哥哥冯啸辰面前,依然是当年的小孩子心性。当弟弟的被人欺负了,当然要回来找哥哥帮忙。
  “你瞎说什么呢,你把你哥当成什么人了?”恰好过来给大家续茶水的母亲何雪珍没好气地训了冯凌宇一句。
  “我哥不就是干这个的吗?”冯凌宇不愤地说,“过去他总向我吹牛,说他又收拾了哪个搞名堂的官员,把人家整得服服帖帖的。现在我们碰上的这个姓韩的,就是在搞名堂,这一点谁都看得出。我们做的盾构机也是重大装备,正好归我哥管,他去收拾收拾姓韩的,有什么不对的?”
  杨海帆皱着眉头,对冯啸辰说:“啸辰,我觉得这事有点不妥。”
  “有什么不妥?”冯啸辰问。
  杨海帆说:“辰宇公司和你的关系,有心人一打听就能知道。如果换成其他公司遇到这种事情,你出面去协调,人家无话可说。但这次的事情事关辰宇公司,你如果出面,只怕人家会说闲话吧?”
  冯啸辰点点头,说:“我考虑的也是这个。凌宇说我过去收拾过很多搞名堂的官员,但这一回的确不太一样,我还是需要考虑一下瓜田李下的忌讳。”
  何雪珍在一旁附和道:“是啊,我刚才骂凌宇,也是这个意思。凌宇是啸辰的亲弟弟,啸辰为了亲弟弟的事情去和人家谈,人家对他会有看法的。”
  冯凌宇说:“妈,哥,杨哥,你们也太虚伪了吧?古人不是说过吗,举贤不避亲,我又没有让我哥去做违法的事情,这完全就是他分内的工作嘛。我们的盾构机性能不比普迈的差,价格比他们低得多,今后的服务也比普迈强,河阳地铁工程公司有什么理由拒绝我们的产品?”
  杨海帆劝道:“凌宇,体制里的事情,你不懂,不要给你哥添乱。你哥现在的身份很敏感,咱们宁可拿不下这个工程,也不能让你哥受到影响。他的事情,比咱们的事情更重要。”
  “哥,你就这样看着人家欺负到你头上?”冯凌宇哼哼唧唧地对冯啸辰说。他也不是缺心眼的人,何雪珍和杨海帆的话,他自然是能够听懂的,只是心里还不服气。辰宇盾构机花费了他近十年的心血,他满心希望能够尽快得到应用。如果是因为技不如人而被淘汰,他也没话可说。现在河铁公司是用阴谋把他的盾构机排除在外,他就无法接受了。
  冯啸辰没有理会弟弟的话,他转头向杨海帆问道:“海帆,对这件事,你是怎么考虑的?”
  杨海帆说:“我没有特别想好。我的考虑是,首先,这件事不能对你有影响,这是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宁可不要这个项目,也不能让你受到牵连。”
  “嗯,姑且这样想吧。”冯啸辰说。
  杨海帆继续说:“在这个前提下,我还是想和你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能够促使河铁公司考虑我们的产品。刚才凌宇说得对,我们的产品相比普迈,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只要河铁公司不是特别拉偏手,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我们肯定是不会输给普迈的。”
  冯啸辰想了想,说:“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试一试吧。不考虑辰宇公司和我的关系,就霍源地铁项目招标这件事情来说,河铁公司的确是做得不对的,我们不能惯着他们的毛病。这样吧,这件事我不便直接出面,我让冷飞云去办。明天你们到装备公司去,先向冷飞云报告这件事,由他把这件事接过去,这样在程序上就没有什么漏洞了。别人想说长道短,我们也好应付。”
  杨海帆还是有些不踏实,他问道:“啸辰,话归这样说,可是人家如果深究下去,你和辰宇公司的关系还是脱不干净的,这样会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呢?”
  杨海帆早年是当过秘书的,对于体制内的事情比较了解。冯啸辰如果只是一个普通干部,这种事情自然可以不用顾忌。但他现在已经身居高位,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他就不得不考虑避嫌的问题了。
  冯啸辰淡淡一笑,说:“我做事光明磊落,别人想怎么说,是他们的事情。辰宇公司的事,过去孟部长和罗主任都是知道的,现在发改委的领导也知道。我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辰宇公司谋过好处,反而是经常让辰宇公司为国家分担压力,这一点领导都很清楚。这霍源地铁招标的事情,你们没有任何问题,我也没有给你们特殊照顾。别人想说什么风凉话,是不会有效果的。”
  “嗯,那好吧,我听你的。”杨海帆点头应允道。
  第二天,杨海帆带着冯凌宇来到装备公司,果然是规规矩矩地按程序办事,先在前台做了登记,然后声称要向项目管理部的领导汇报情况。冷飞云就是项目管理部的部长,听说杨海帆和冯凌宇来找自己,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不知道这二位明明和冯啸辰更熟,为什么遇到事情却要来找自己。待听完杨海帆的叙述,冷飞云才明白过来,这分明就是冯啸辰出于避嫌的考虑,让杨海帆从他这里走一个程序,以免授人以柄。
  想通了这一点,冷飞云也就公事公办,叫来项目管理部的工作人员,让他们详细记录了杨海帆和冯凌宇报告的事项,然后自己拿着记录下来的文件,来到了冯啸辰的办公室。
  “啸辰,你这是搞的什么鬼,海帆和凌宇他们的事情,你直接跟我说就行了,怎么还让他们跑一趟?”冷飞云一边把文件递给冯啸辰过目,一边用抱怨的口吻说道。
  冯啸辰笑呵呵地说:“我这也是考虑到回避原则嘛。凌宇是我的亲弟弟,辰宇公司有我父母的股份,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我都是需要回避的。”
  “我明白,我明白。”冷飞云点着头,然后说道:“这件事,就交给我办吧,实在需要领导出面的时候,我找王总去就是了。不过,具体该怎么办,你可得给我一个指示,我不敢随意行事。”
  “我都要回避了,还能给你什么指示?”冯啸辰笑着说。
  冷飞云说:“你回避是因为你是装备公司的总经理,我让你给我指示,是因为你是我老冷的良师诤友。我遇到困难的工作,向老师请教,这总是可以的吧?”
  “请教我可不敢当。如果是说同事之间探讨工作,我倒是可以说点自己的看法,供你参考。”冯啸辰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7/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