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2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7/1395

  蒋云山有些迟疑:“那楚儿呢?”
  安毅笑着道:“她会代替我出席在孟买举行的联盟国家货币会议。我们将帮助扶持成立的国家组建自己的中央银行,并发行各自国家的货币。由于这些国家一穷二白,没有黄金储备,而我们的华元则可以兑换黄金,所以他们的货币将会直接与华元挂钩,相互之间的贸易也通过华元来结算,这样就将形成一个华元贸易区。”
  蒋云山眼前一亮:“如此一来,这些国家的利益就和我们牢牢地捆绑在一起了!”
  安毅笑着起身,与蒋云山并肩而行:“去家里一起吃午饭吧?估计马大婶已经把饭菜做好了,咱们稍微喝一点,顺便聊聊工作。”
  蒋云山连连摇头:“我就不去凑热闹了,凤英的四哥趁着部队在锡兰岛休整,请了一周的探亲假。要不了多久他们部队要出征马达加斯加,前途未卜,我几个女儿也特意从夫家回来,我不回去不好。”
  蒋云山的独子蒋宸睿于三九年下半年从印度方面军,转到海军陆战部队,到现在已经是陆战第三师主力营长,在进攻锡兰岛的战事中,除了抢滩登陆该部遭遇一定危险外,在锡兰并未经受真正的考验。
  安毅考虑到蒋云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曾征询蒋云山的意见,是否将蒋宸睿转入后勤和政治部门,但被蒋云山和蒋宸睿自己给拒绝了。
  虽然从多个途径反馈的情报,均证明日军在马达加斯加的兵力已经一再削弱,但战场上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安毅能够体谅蒋云山的心情,在他的手臂上安慰地拍了拍。
  ……
  次大陆南部的迈索尔城,由于这里比长安晚两个时区,许多晚睡的权贵,这个时候尚在酣梦中。
  一位肤色黝黑,头裹缠巾的仆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推开房门。
  房间十分宽敞,地上铺着色彩绚烂的蒙古地毯,仆人赤着双脚,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手里捧着精致的陶瓷托盘。
  陶瓷托盘是去年夏俭在印度南部视察时,专门赠送给各土邦国王候选人一套完整茶具中的组成部分,托盘中间放着的紫砂茶壶,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茶香,茶叶是闻名遐迩的临川省北部(前阿萨姆)茶园采摘的明前新茶,再加上清新淡雅的茉莉花,让人嗅之心旷神怡,神智自清。
  房间里极为昏暗,墙壁上装饰着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古董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古董花瓶。
  要知道以前这里的四壁可是西洋画的天下,屋角摆放着装饰黄金、白银的玻璃柜,里面有着制作成标本的猛兽头颅和金银收藏品,不过随着中国人成为这块大陆新的主人,大家的品味都跟着中国人变化,谁也不愿意被指责为落后于潮流。
  对于立志更进一步的国王候选人而言,更是必须把“中国化”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仆人恭敬地把托盘放到床头,然后俯身放低声音,轻轻呼唤:“老爷,十点了,该起床了!”
  沉睡的人睁开眼睛,打了个哈欠,伸伸懒腰坐起来。
  第二个仆人赶忙拉开卧室的窗帘,让阳光透进来,第三个仆人则疾步上前,殷勤地给主人披上一件来自中国的针织品。
  印度迈索尔王国国王的有力竞争者、今年三十八岁的沃德亚三世,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几百年来,在英国人统治下的印度,有着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一个是以新德里为中心、由十一个省组成的印度,另一个则是由五百多个土邦组成的印度。印度土邦之所以会延续至战前,在于大多数土邦王都积极支持英国人的殖民政策,为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勇作战,忠心耿耿,英王特许保留这些土邦首领的地位。
  各土邦君主和英国分别签订有协定,各土邦王公愿意接受英国国王兼印度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意由英王控制其外交和国防大权,作为交换条件,英国保证各王公享有内部事务自治的权利。
  这些王公权势不一,克什米尔的摩河罗闺,还有海得拉巴的尼查姆,他们统治的领土和人口几乎与德国、法国不相上下,而位于阿拉伯海之滨的卡提阿瓦土邦的王公,管辖的地盘不过是一个乡村罢了,绝大多数的土邦面积不超过三十平方公里。土邦王公中间既有财宝无数的巨富,也有家境贫寒甚至低于普通人的存在。
  沃德亚三世任由仆人给自己擦脸,净手,脸上浮现一丝隐隐的担忧……他只是中国政府筹备中的迈索尔王国国王的候选人之一,在迈索尔城,还有三位候选人。
  三九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瘟疫,使得迈索尔土邦的人口锐减了五分之四,包括国王、王后和三位王子、两位公主都死于非命,反倒是住在迈索尔城东南方山上的王族旁支沃德亚三世和家人,由于喝的是山泉水,加上平日与外界接触得不多,侥幸生存下来。
  随后日本军队便源源不断地开了过来,不仅上演打砸抢烧的好戏,把王室的黄金和珠宝搜刮一空,并且还打破传统,私自任命官员,规定征收的粮食份额,并挥舞屠刀镇压了反抗者的暴动,整个迈索尔陷入了最黑暗的岁月。
  一直到四一年安家军赶跑日军,成为这片大地新的主人,沃德亚三世和家人都躲在山上,不敢向外表露身份。新主人毫不留情地镇压了与日本人合作的贵族和奸细,并贴出文告,宣布公开寻找迈索尔土邦王公的合法继承人,所有得到确认的人,均有机会成为新成立的迈索尔王国的国王。
  沃德亚三世原本一直在观望,谁知短短的半年时间里,迈索尔及周边地区已经有三人得到了安家军派驻官员的确认,并且还分得了原本属于王室的部分家产和土地,于是沃德亚三世也心动了,赶忙带着家人下山表露身份。
  安家军派驻机构确认了沃德亚三世的身份,他不仅得到了迈索尔城周边部分原属于王室的土地,还分得了一块王室的产业,成为国王的竞争者之一。值得庆幸的是,虽然迈索尔王室旁支极多,但基本上都在大瘟疫和日军的大屠杀中死光,倒也没有新的人选出来争夺王位。
  对于次大陆的土邦王公贵族来说,对征服者的忠诚是确保自己财富和权力的根本,这是祖辈通过血泪换来的经验教训,只有忠诚者才能继续存续下去,沃德亚三世也和其他竞选者一样,对中国派驻官员毕恭毕敬,但这些并不足以保证他登上王位。
  因此,沃德亚三世越发地勤奋努力,不仅请来专门的中国老师教授汉文化,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历史,还在许多时候以婆罗门的身份,召集印度教教徒,告诫他们必须与中国人保持友好,否则将遭到天谴,这获得了中国派驻官员的极大肯定。
  “主人,上国派人来了……”
  一声汇报打破了沃德亚三世的沉思,他连忙下床,在仆人的帮助下穿了一身红色的唐装,然后在仆人的引导下,来到别墅后面的凉亭,此时本地驻军的代表已经陪伴着一位西装革履的东方人等候在那里。
  东方人年约三十多岁,身上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质,沃德亚三世远远看到就意识到来者身份不凡。
  看到沃德亚三世的穿着,来者非常满意:“看来沃德亚先生对于中国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就连日常生活中的服饰都深受影响……”
  “不敢,不敢,我做得还很不够!”
  沃德亚三世一边谦虚,一边恭敬地鞠了一躬,这时候才听驻军代表介绍来者的身份:“沃德亚先生,这是我们外交部缅印司司长刘昌宏先生,他这次到迈索尔,是为即将成立的新王国做最后的准备。在四位候选人中,刘司长第一个接见沃德亚先生,足见对先生的器重,先生要好好把握机会啊!”
  沃德亚三世继续用熟练的普通话,热情地说:“幸会,幸会,刘司长光临舍下,蓬荜生辉啊!来来来,我们坐下聊。”
  随后,沃德亚三世邀请两位贵客在亭子里具有中国明清风格的红木椅子上坐下,等仆人送上茶水和瓜果,伸手示意周围的仆人退出去。
  刘昌宏微微一笑:“沃德亚先生汉学造诣很深,而且对于我国的历史以及两国的渊源有着独到的见解,主动配合我们政府和军队的派驻机构开展工作,在我们的内部评议中,沃德亚先生名列迈索尔国王候选人的第一位。”
  “现在,我正式代表中华外交部询问,如果先生当选国王后,会如何处理与我们的关系?两国之间如何保持长久的友谊?”
  沃德亚三世精神大振,娓娓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第2075章
再创奇迹
  三月五日至十一日,在安家军海军印度洋特混舰队的掩护下,在布莱尔港登陆的海军陆战队第四师、第五师,用一周时间控制了布莱尔半岛以及南安达曼岛全境,保证了机场以及日本人在岛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修建的雷达基站的安全。
  南安达曼岛和南边的拉特兰岛、北边的中安达曼岛之间,间隔的海峡都很小,最窄处不过一公里。
  在如此狭窄的水域,安家军特混舰队不敢贸然开进海峡对日军的岸防工事进行炮击。
  要知道在如此近的距离下,舰炮和岸炮对轰,那是非常吃亏的,特别是日军沿袭自英国人的封闭式全防护炮台,更是不可轻视。
  舰炮虽然有很大的优势,比如口径大、射速快、火力密集、可以自由移动等优点,但是和永备工事炮台比起来,自身目标还是显得太大了,又太过脆弱,而陆地上的炮台目标却很小,水泥防护层又厚,一般不直接打进射击孔里,很难形成有效杀伤。战舰却动辄上百米长,数十米高,无论击中任何部位,都会带来实实在在的损伤,得不偿失。
  在南方和北方之间,夏俭选择先拿南方的拉特兰岛开刀。
  拉特兰岛位于扼十度海峡的小安达曼岛北部,与小安达曼岛隔着麦克弗森海峡相望。一般来说,从马六甲海峡和安然运河出来的舰队,如果不想绕远路的话,直接穿过十度海峡和麦克弗森海峡是最近的。
  因此,在夏俭攻略印度洋诸岛的一系列作战计划中,拉特兰岛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必须优先拿下。
  目前,印度洋舰队各个分舰队,已经开始在布莱尔港集结,包括“凯旋”号(前“黎塞留”号战列舰)、“西海”号(前“普罗旺斯”号超无畏舰)、“东海”号(前“洛林”号超无畏舰)、“中海”号(前“孤拔”号无畏舰)等四艘战列舰,“泰山”号(前法国“霞飞”号航空母舰)、“华山”号(前法国“让·巴尔”号航空母舰)、“恒山”号(前法国“贝亚恩”号航空母舰)等三艘“五岳”级舰队航空母舰,以及由“青城”级更名为“小山”级的八艘护航航空母舰,还有八艘重巡洋舰、二十艘轻巡洋舰和六十八艘驱逐舰,全部抵达预定海域,对日军联合联队兰印支队进行威慑,策应将于十九日在内南华湾举行的阅舰式。
  拉特兰岛北部的凯夫山上,有两座永固炮台,一座是西北部的霍尔夫炮台,海拔二百四十多米,装备有356mm加农炮四门,扼东北方的孟加拉湾以及海峡西部,一座是凯夫山东北端的雷奥炮台,海拔三百一十米,有305毫米加农炮六门,对着海峡东部和外围的安达曼海。两座炮台东西间距三公里左右。
  三月十二日清晨七点,安家军海军印度洋舰队航母特混编队按照原定计划,分成两部,一部绕道麦克弗森海峡,往拉特兰岛西部海域机动,在海峡西北口的外海等待,一部直接驶入东部海湾,在五到十公里距离上各自占据射击阵位。
  根据计划,由舰群在海面摧毁雷奥炮台,一旦这颗钉子被拔除,舰队立刻开进海峡,轰击凯夫山上的其他防御工事,为突击部队抢滩扫清障碍。
  与此同时,安家军从日军手里完好夺取的南安达曼岛南部的海峡西炮台,也开始向对岸的霍尔夫炮台发射炮弹,进行试射,大战随即拉开序幕。
  隆隆的炮声中,西边海峡的炮台战率先鸣锣,而东边的开阔海湾,军舰对炮台的打击也在五分钟后正式开始。
  南安达曼岛南部的海峡西炮台,主炮是退役的305毫米舰炮,但数量多达六门,与南方霍尔夫炮台的四门356mm加农炮相比,单位时间内射出的炮弹更多,射速更快,因此一时间斗得旗鼓相当。
  两座炮台都是三八年到三九年为应对日军在西太平洋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而特意修建,防护都差不多,现在就要看运气和其他助力了。
  按照计划,在炮台和海面舰只炮击发起后半小时,空军将出动对两座炮台进行密集轰炸,随后视打击程度,两百多架直升机运载一个团的陆战队官兵,在东西方任选一处进行索降,一举控制日军的炮台,然后工兵部队根据情况铺设浮桥,让大军直接渡过海峡。
  “轰轰……”
  两座炮台隔着近五公里的距离,相互发射炮弹,开始对轰起来。由于两座炮台都是采用英国人退役的战列舰舰炮作为主炮,双方都是由传送机进行装填,虽然是在陌生的环境里,但是由于安家军海军陆战队的炮兵平时经受了极为严格的训练,此番实战,炮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可谓天衣无缝。
  海峡对面日军要塞炮的炮弹,凄厉地叫嚣着扑面过来,凶狠地砸落在西炮台前后左右的山石上,炮台内部剧烈震动,顶部灰尘“哗哗”地往下掉,炮台里的灯光也被震得忽明忽暗。
  不过,安家军海军陆战队的炮兵展现出了最娴熟的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丝毫也没有受到外部打击的影响,输送弹药、填装、瞄准、发射、退弹……每一个动作都十分的精准,就像是现在中国各大工厂生产线上那些配合默契的熟练工人,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负责的工序就行了。
  而日军所在的拉特兰岛霍尔夫炮台里的情况却大不一样,谁也不知道,这里驻守的军队,只有督战队的官兵才是日本人,其他都是被日军从次大陆带走的印度士兵,与安家军炮兵相比,素质差了一大截。
  这样一来,同样是不停的巨响和震动,随着要塞里大把大把的灰尘往下掉,灯泡明灭不断,缺少训练的印度兵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大多数人吓得全身软绵无力,面对着海峡那边比自己几乎快一倍的射速,倾听着不断飞过来的炮弹发出的破空呼啸声,黑黝黝的脸庞吓得焦黄焦黄的。
  “哐当……叮叮当当……”
  一颗356毫米的巨型炮弹,因为强烈的震动,从传送台上掉落出来,在地上不停地翻滚,“当”的一下抵在了墙根处。
  整座炮台里的人呼吸几乎都停止了,所有的目光都紧紧盯着这枚356毫米的巨型重型炮弹,一个个面如土色。有许多人腿脚发软,加上精神极度紧张,跌坐到了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由于弹药输送台设计得不甚合理,这已经是第二次掉落炮弹了,值得庆幸的是,两次都没炸响,但问题是这样的幸运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吗?
  “巴嘎!”
  由日本人充当的炮兵指挥官,气得从腰间拔出长刀,大声道:“你们这些猪猡,小心点儿,如果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全部死啦死啦地!大日本帝国不要废物,想想你们在澳洲大陆的家人,想想失败后的可怕下场,全部给我老老实实地,一定要把支那军队的嚣张气焰压制下去!”
  所有的印度炮兵全都低下头,然后继续忙活起来,只听“哐当”一声,又一枚要塞炮弹飞了出去,谁也没想到,这一枚炮弹竟然偏离目标足足有四五百米远,离谱地射到了西北方的海面上,溅起冲天的浪花。
  日军炮兵指挥官透过炮瞄镜看到这一幕,勃然大怒,正想教训胡乱开炮的印度主炮手,说时迟那时快,一枚305毫米口径的炮弹,从北方的天空飞了过来,由远及近,带着巨大的啸叫声,竟然准确无比地从射击窗里钻了进来,然后忽然爆炸开。
  “轰……”
  炙热的高温和狂暴的冲击波,迅速吞没了长长的射击室,四门火炮和四个炮组,连同荷枪实弹的日军督战队官兵,眨眼间就粉身碎骨。
  虽然离弹药库很远,但是四门火炮的旁边,都有三四枚已经从传送带上传过来的356毫米重型炮弹,在炙热的高温下,这时候也跟着一起殉爆。
  几乎是眨眼间,十多枚356毫米的炮弹相继殉爆,烈火和浓烟在狂暴的冲击波席卷下,推着四门要塞炮,还有迸裂开来的大块大块的混凝土,以及日军和印度炮兵的残肢断臂,冲出了射击窗,几乎是跳跃着滚下山,掉进了前面海峡的海水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7/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