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4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2/1395


第890章
破茧振翅图霸业(一)
  一九三三年五月三十一日,中日停战协定由熊斌及冈村宁次在塘沽签字。
  协议四大条款是:第一、中国军队撤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县、香河、宝坻、林亭镇、宁河、芦台以西以南地区,不得有挑战扰乱之举动;第二、日本军可用飞机或其他方法视察中国军撤退情形;第三、日本军撤至长城之北,不越过延庆芦台线进击,并自动归还至长城线;第四、长城线及延庆芦台线之间,由中国警察机关维持治安。
  停战协定的顺利签署及其内容于次日公诸于众,在国内引起预料中的轩然大波。
  政务院长汪兆铭向中外发表谈话,毫无廉耻地表示“塘沽协定的签署仅限于军事,不涉及政治,乃局部缓和,无碍领土主权”,故意漠视了日军仍然占领山海关、秦皇岛、热河地区以及东北全境的惨痛事实。
  汪精卫的张嘴说瞎话,立刻引发全国各界的强烈抨击和愤怒,北平、上海、武汉、广州、南宁、杭州、石家庄等十七个城市发生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活动。
  早有准备的南京政府迅速发动全国新闻管制的同时,利用资本家、买办甚至汉奸等亲日派和妥协派把持的报纸杂志,展开声势浩大的舆论攻势,以“和平发展、维护稳定”等等堂而皇之的借口,巧言令色颠倒黑白,粉饰太平高唱赞歌,各省市警察宪兵倾巢出动,对所有的游行展开坚决镇压,无数爱国人士和爱国青年遭到逮捕关押,“危害社会稳定、散布谣言攻击政府、诽谤中央领导、非法组织不明真相之民众冲击政府机关、妄图颠覆国家政权”的一切罪名,再次被扣到了共产党头上。
  值此关键时刻,手握重兵的华北各部将领万福麟、于学忠、宋哲元、商震等,联名向全国发表通电,否认华北各军反对塘沽协定的签署,认为在现在的情况下,这已经是能争取到的最好的缔约条件。
  汪精卫随即代表南京国民政府发表通电,陈述塘沽谈判的“事实经过”,表示和平共处是国民政府根本方策,不会受到任何反对势力的影响。《中央日报》、《民国日报》率先发表了“恢复民生、发展经济”、“稳定高于一切”的长篇社论,无数彷徨的爱国青年迷失在混沌一片的政治迷雾中。
  仅仅两天时间,波及全国的游行示威活动,在高压政策和主流舆论的“引导下”,迅速偃旗息鼓。
  六月三日,本以为局势获得有效控制的国民党南京政府喘息未停,一场波及全军、震动中外的危机突然爆发。
  早在塘沽协定签署的次日,华北东线战场的中央军二十四军三个师、湘军四十四军两个主力师,就奉战区最高司令长官何应钦上将之命,尽数撤离东线战场,开赴廊坊、保定休整待命。
  六月三日上午八点,在中央军委和蒋委员长签署“调集二十四军三个主力师赶赴江西南昌、抚州、赣州剿匪战场”命令的前一日,二十四军十六师师长谢驰、三十九师师长夏俭、四十四师师长顾长风三大将领,突然向外界宣布了一个令全国上下无比惊讶的重要决定:由于长时间征战、以及各师伤病、超期服役和军需补给困难等原因,各师借此休整之机,同意三个师共两万六千名在保家卫国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军官退役,从即日起发放军饷和退役抚恤金,欢送战友们离开军营,返回家乡。
  消息传出后,全国舆论一片哗然,所有军民都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决定,都不愿意这支功勋卓著、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尊严和自豪感的英雄部队大规模退役。《大公报》、《申报》、《时报》等十数家主要新闻机构迅速反应过来,无比沉痛地报道分析之余,大声呼吁尹继南、顾长风、夏俭、谢驰诸位将军,慎重考虑当前时局,考虑国民感情和安家军身上承载的无限希望,收回就地遣散退伍官兵的仓促决定。
  军中元老朱培德、李济深、蒋光鼎、张弘栾、贺耀祖等人纷纷发表公开意见,对安家军的中流砥柱二十四军三个精锐师将士大规模的就地退伍决定,深表痛心,呼吁蒋委员长立刻与安毅、尹继南两位将军进行协商,避免革命军中最具战斗力和纪律性的功勋部队“自毁武功”。
  广西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随之发表通电,对二十四军三个主力师的这一决定“深感震惊和遗憾”,第一次郑重地呼吁“安毅将军”再次做出慎重而妥善的考虑。
  六月三日下午四点五十分,庐山委员长官邸。
  脸色铁青的蒋介石将手中杯子用力摔到地上,冲着一干吓得脸色苍白的文武心腹大声呵斥:“没用的东西!都没用……一整天时间你们都干了些什么?不但不能阻止二十四军那三个混蛋的行动,反而处处落人口实,让我陷入无比被动的政治局面!还有,还有何应钦和那个尹继南,不是说已经飞到保定,全力制止了吗?为什么仍然让两万多身经百战的官兵从容离开?啊?说啊!你们哑了……”
  杨永泰、陈立夫等心腹和邓文仪、王世和等十几名心腹将校惶惶不安,垂头而立,谁也不敢在蒋介石盛怒之下上前一步。
  此刻的杨永泰,已经顾不得自己的政学系与政敌陈立夫的CC系之间格格不入的明争暗斗,悄悄伸手捅了捅陈立夫的腰背。
  陈立夫微微叹息,沉思片刻,只能硬着头皮上前一步:“委座,此事属下等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华北战区司令部也要承担责任,但属下依旧认为,这一突发事件的关键不在尹继南、顾长风、夏俭和谢驰等人,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安毅身上。”
  不等蒋介石开口,杨永泰急忙上前一步:“委座,祖燕兄说得是,此事的关键还在安毅,如果职下分析不错的话,安将军肯定很快向全国表态,而且肯定要把前线二十四军三个主力师的就地退伍决定,说成是安家军大规模裁军的一部分,而且职下预测,只要安将军出面解释,全国军民都会理解他,甚至带着无比的不舍和遗憾赞美他,赞美数年来在一次次统一国家和抵抗外辱战斗中功勋卓著的安家军。”
  “这次安家军三个精锐师将士大规模的就地退伍决定,损失的是中央军、中央政府以及委座的剿匪大业,职下深信,这是一起有预谋的事件,其中包含的各种意思非常复杂,因此职下恳请委座息怒,尽快对此做出妥善的应对,否则,极有可能引发巨大的危机。”
  蒋介石突然心如寒冰,愤怒的脸瞬间变得无比凝重,背着手走到窗前,遥望满山林涛。
  蒋介石不是看不到已经出现的深重危机,更清楚此事要是一个处理不好,将会被全国各路枭雄趁虚而入,掀起一浪接一浪的政治风暴,进而出现波及全国的军事冲突,引发难以熄灭的遍地战火。
  而这一切,都不会让始作俑者安毅受到任何的道义责难,全国人民只会盲目地相信给他们带来一个个胜利和希望的安家军,何况安毅的十二万大裁军已经获得了全军各界特别是西南民众的高度赞扬,获得了知识界和工商界的理解和支持,也获得了中央军委包括蒋介石在内的诸多高级将领的赞誉和支持,安毅绝对会把前线二十四军的大规模裁撤,说成是总体裁军的最后一个部分,谁也不能责怪他,抨击他,因为中日停战协定已经签署,战力强悍的二十四军三个师已经撤到华北后方,不用再打仗的军队进行整顿裁撤,完全说得过去。
  何况二十四军虽然名义上属于中央军,属于蒋介石为之自豪的黄埔嫡系部队,但该军自成军以来的绝大部分军备和军饷开支,都是安毅自掏腰包支撑的。特别是这半年以来,中央军委没有一分钱发给二十四军,反而从安毅手上借走了几千万,安毅还自掏腰包两千万用于抗战,因此二十四军将士只知道效忠于安毅,只知道为自己是安家军一份子而感到骄傲。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军委和蒋介石要越过安毅向二十四军发号施令,肯定是处处碰壁,毫无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何应钦和尹继南飞赴保定大营都无法制止的原因,如果强行制止,只会自讨没趣,二十四军三个主力师那些骄傲不逊的猛将要是横起来,恐怕又要酿成更大的危机。
  ……这一切危机的根源,都源自自己的得意门生安毅,而原来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头号大将安毅,如今实力剧增,雄霸一方,似乎已经离心离德了……
  蒋介石抬起头,长长叹息一声,向后挥挥手,示意麾下心腹退下:“此事到此为止,不要再弄得鸡飞狗跳的了,你们下去善后吧……畅卿、祖燕留下。”
  待其余人等依次退出,陈立夫默默上前,从一旁柜子里取出个杯子,倒上大半杯白开水,小心送到蒋介石的书桌上。
  杨永泰看了地上闪烁的碎玻璃一眼,默默走到书桌前面,稳稳站立,两手交叉置于腹前,闭上眼一动不动,脑子里却在飞速转动起来。
  已经冷静下来的蒋介石转回来缓缓坐下,端起杯子滋润一下干涸的喉咙,抿抿嘴面无表情地问道:“说吧,你们打算如何应对?”
  陈立夫望了杨永泰一眼,转过头静静注视着平滑的桌面,没有说话,这次他要让杨永泰出头,总不能什么棘手的、需要担负重大责任的事情,都得由他陈氏兄弟来面对吧?
  杨永泰微微一叹:“请委座高调发表谈话,支持二十四军的裁军决定,再对离开军队的将士们给予口头上的高度赞扬,最后下令把战功赫赫的二十四军调回原驻防地,休养生息……”
  蒋介石脸部痛苦地抽动一下,仰天一叹,大声说道:“准了,畅卿去办吧,我累了,休息一下……”
第891章
破茧振翅图霸业(二)
  一九三三年六月四日,川南的“裁军与退伍军人安置工作会议”圆满结束。绥靖公署代理主任杨斌、川南人民议会副议长兼民政局长祁老先生、二十四军副军长叶成、警备司令部副司令邓斌代表参加会议的一百二十五名各界代表,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宣布裁军工作顺利完成,最后宣读了“仍在病中”的安毅给会议送来的贺信。
  贺信果然与蒋介石和杨永泰等人预测的一模一样,全面回顾了川南所属各军光荣的历史,高度赞扬各军在淞沪一二八抗战和长城抗战中取得的功绩,沉痛哀悼并深切怀念为国家民族奋勇捐躯的将士,陈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响应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的号召、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和发展民生领域的重要性”,号召全军退伍官兵,在新的岗位上振奋精神,以百倍的努力和忘我的工作热情,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建设祖国的工作中,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安毅在贺信的最后,以川湘滇黔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的身份,对中央政府、中央军委、蒋委员长的支持与指导深表谢意,再一次重申了川湘滇黔各军、各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服从中央领导、听从中央召唤的坚定立场。
  这封一千二百余字的贺信,写得冠冕堂皇,却又充满睿智,包含了许多重要信息,一经宣布,立即被全国各大报纸所转载。
  据说阎锡山和李宗仁看完这封信之后,都发出同样的感慨:老蒋的忍耐和妥协,再一次化解了中央军走向分裂的巨大危机,已经完全成熟起来的安毅,获得了最大的利益,既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声望,又迫使蒋介石不能把安家军调入江西内战的前沿,不但讨好了方方面面的反对势力,还为安家军迎来一个发展壮大的宝贵调整期,安毅本人看似主动辞去了中央的一切显要的军政职务,但在这封贺信中,巧妙地表明了他仍然是“川湘滇黔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这一合法职务。四面树敌、举步维艰的蒋介石绝对不敢在这个时候撤掉安毅的职务,安毅也就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川湘滇黔边区包括川南、湘西、黔西、黔北及云南昭通等地区在内合计二十一个县的最高军政长官。
  六月五日下午,二十四军两个野战医院的所有器材,悄然运抵保定清苑机场,随同第十一、第十二航空大队及其联合司令部一起返回湘西和叙府,位于保定兵站内的野战医院随即被胡家林独立师、鲁逸轩十七师野战医院接管。
  当天晚上十一点,原本已经退伍即将解散的一万六千优秀官兵,分别换上了独立师和十七师标识的军装,在独立师和十七师派来的将校领导下,组成两个徒手“新兵旅”,悄悄开拔。十七师“新兵旅”开往廊坊兵站驻扎,独立师“新兵旅”开赴保定清苑机场驻扎。
  深夜两点,独立师军需后勤科、直属教导团、新一旅两个团将士奉命到来,全面接管保定兵站,并开始正式担负保定兵站和野战医院的安全保卫工作。
  凌晨四点,在夜色的遮掩下,安家军六十五辆军卡组成的运输车队由南向北,开到西北军宋哲元部后勤兵站所在的霸州大营,早已等候的西北军一千五百官兵飞快卸下所有车后牵引的火炮及车上全部的轻重机枪、步枪和各类弹药。
  车队于晨曦初起之时,悄悄离开了戒备森严的霸州,返回保定机场。休息半日,车队加油补充完毕,在航空司令部留守警备营五百弟兄的配合下,装上所有飞机维修设备、各种配件和更换下来的七台发动机,在守备营弟兄的护送下,直接南下。
  六月六日上午九点,二十四军最后一批兵站留守官兵登上了南下的专列,在绵绵小雨中开赴汉口,再转水路返回川南驻地。
  至此,二十四军将士悉数撤离华北全线,踏上了茫茫归途。
  这天下午四点三十分,沈阳,关东军陆军医院。
  宽阔的院子一派肃穆,医院卫兵、军医、护士整齐地站在通道两旁,迎接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大将的到来。
  武藤信义在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的陪同下,迈着军人豪迈的步伐,掠过肃立敬礼的日军官兵身旁,穿过治疗大楼,直接进入了后院的病房区,在一排两层欧式楼房前停下脚步,颇为感慨地扫视一圈,跟随毕恭毕敬的院长进入东面向阳的宽敞病房。
  仍然躺在病床上的石川浩一正在女护士的服侍下服药,看到院长领来的武藤信义和冈村宁次,非常激动,武藤信义连忙上前两步,关心地按住想要坐起的石川浩一,示意院长把椅子拿走。
  冈村宁次微微一笑,上前“啪”的一声立正,打开手中的文件,开始宣读大日本帝国陆军部的嘉奖令和委任书。
  成功晋升为日本陆军少将的石川浩一没有武藤信义和冈村宁次想看到的激动之色,他仍然虚弱的身体从苍白消瘦的脸上表现无遗,除了低声致谢之外,没有太多的表示,更没有军中将佐晋升时的骄傲与自豪。
  武藤信义摇头叹息,示意部下搬来椅子,挥退所有医务人员和随从,和冈村宁次一起坐在了石川浩一的病床前。
  “石川君,明天你就要与自己光荣的旅团一起,返回日本国内休养生息了,直到今天我才抽出时间来探望你,尚请见谅。”
  武藤信义礼貌地站起来鞠了个躬,冈村宁次同时站起,深深鞠躬,代表关东军将士向石川浩一表示衷心的感谢。
  仍然插着排尿管、腹部伤口尚未拆线的石川浩一连忙摆手,用嘴回礼,由于情不自禁地抬头转身,牵动了身上大面积的伤口,痛得他牙关紧咬,冷汗直冒。
  武藤信义连忙坐下,轻轻握住石川浩一的手好一阵安慰。完了似乎犹豫了一下,但他还是和气地说道:“按照目前石川君的身体情况,我本不应该让石川君增加痛苦和麻烦,但是事关帝国利益,事关我关东军的未来,所以还是要麻烦石川君了。停战协定签署之前,我军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诸战役的总结,这几日我仔细研究了参谋科提交的相关报告,突然意识到从最初的辽西战役,到其后的长城作战,再到最后的滦河战役,关东军并没有占据原以为自己一直拥有的主动权,而造成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是支那中央军安毅所部及其后赶到的第十七军的坚决抵抗所致,特别是安家军出乎意料的系列主动出击果断反抗,似乎我军总是在每一个战役的关键点上,不知不觉地陷入攻坚和对峙的麻烦中,导致战前制定的指导思想无法有效贯彻。考虑到石川君对支那军队的深入了解,我和岗村君借着授勋和送行的机会,来与石川君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希望石川君不要有何顾虑。”
  “总结?!”石川浩一颇为惊讶,眼球转动几下,看到好友冈村宁次鼓励的目光和武藤信义的殷殷期盼之情,微微点头回答:“属下遵命,只是担心见识浅薄,辜负了将军的期望。”
  武藤信义宽厚地一笑,冈村宁次以开玩笑的形式说道:“要是石川君都见识浅薄,那整个关东军就没有几个博学的将领了,哈哈!明天石川君就要回国了,将来是否返回我关东军,还是未知之数,冈村肯请石川君不吝赐教啊!”
  石川浩一微微一笑,不再客气:“这段时间静养,属下想到很多问题,除了支那的年轻名将安毅之外,还想到支那军队中另一个博学睿智的将军杨杰。杨杰毕业于我国陆军士官学校第十期,此后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我国陆军大学第十五期,被称为支那军队中最优秀的军事理论家。”
  “在属下眼里,杨杰并不比中外闻名的蒋百里将军逊色,属下甚至怀疑,安毅的许多作战计划,很可能获得了这位军事理论家的补充和丰富。”
  “属下建议,在战役总结的时候,多留意并了解一下杨杰此人,我军和外界、甚至中国军队内部,都认为安毅和杨杰感情非常一般,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不是这样,在我还担任南京政府的中央军校教官期间,就发现杨杰和安毅在教学和军事理论研究方面,有一种难以理解的默契,因此,属下怀疑两人的私交并非泛泛,而是很深厚,否则,杨杰就不会多次推举安毅进入支那的陆军大学担任研究院副院长,最后之所以没有如愿,完全是安毅不愿意承担的结果。”
  武藤信义和冈村宁次相视一眼,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
  在武藤信义信任的目光中,石川浩一缓缓吸了口气:“属下知道,咱们关东军中大多数将佐,对年纪轻轻的安毅并不服气,而且还有一种很不得体的误解和傲慢,认为安毅此人没有接受过高等专业教育,只是在战术领域拥有一些才华。这段时间属下反省很多,觉得这也是为什么我第六、第七、第八和第十二师团及其他独立旅团,面对凶悍的、装备也许比我们更加先进的安家军时,一败再败的根本原因。”
  冈村宁次默默点了点头,看到石川浩一在吃力地喘气,便说出自己的观点:“其实这一点我也有所体会,特别是打到后期,我们对手的战斗力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有逐渐增强的迹象,在激烈的战斗过后,仍有胆气成功偷袭第六师团指挥部,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石川浩一非常欣慰地一笑,觉得自己的老朋友能有这样的见解,非常可喜:“是的,安家军的训练方式,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先进,否则不可能拥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哦?石川君请详细说明。”
  武藤信义对石川浩一用假设性语气做出的肯定判断,颇为惊讶。
  石川浩一闭上眼睛,表示肯定,张开眼接着深入解释:“将军不妨回顾一下安毅的成长道路,他黄埔军校毕业之后,从一个小小的工兵连长做起,率先倡导了工兵训练的改良,并因此而崭露头角。接下来在北伐战争中不断立功,从全军唯一的模范营营长晋升到独立团长,通过长达一年多的千里征战,又从团长晋升到独立师长,再到后来中原大战晋升为军团司令,安毅从来没有担任过军级以下的副职。这意味着什么呢?我帝国军队中也有过这样的先例,如今仍在领导我们军队的屈指可数的几位前辈,正是和安毅的成长过程一样的啊!”
  石川浩一吃力地咽了咽喉咙:“大家都看不起从底层步步升上来的安毅,认为他没有接受过高等专业教育,却不知道安毅所编写的五本军事教材,如今已成为支那军事院校的教材,其中的两本关于新式作战的探索性书籍,已经被德国军队翻译过去,成了德国陆军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这一件事,我们还能认为安毅没有专业理论知识吗?”
  “我再说一个和南京军方将领笑谈中听到的笑话,北伐战争打下上海之后,安毅的部队曾在昆山做短暂休整,当时驻扎安毅独立团附近的一个团,团长是安毅的黄埔学长,看到安毅在训练场上和麾下一个连长讲解训练要领,最后说负重十五公斤围着军营跑五公里,优秀者不应该超过二十分钟。那个团长嗤之以鼻,当即拿出一千元来赌安毅跑不了,安毅接过钱交给副官,然后领着正在训练的一个连一起准备,负重二十公斤跑,结果只用了十九分钟,一百三十五名官兵全部完成。那个团长很惊讶,问怎么训练才可以这么优秀?安毅回答说,你回去试着跑上三个月,每跑一次都记录下每五分钟的完成里程,三个月后你也行。结果这个团长回去就干,接连跑了七天终于受不了,不再跑了。”
  武藤信义频频点头:“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安毅和他的军官们,每一项训练都会亲自体验,而且持之以恒地总结,最后得出最佳的训练方法,是吗?”
  “是的,安家军每一个主力团的各级主官都是这样升上来的,所以这些指挥官拥有很高的威信,作战时,士兵们坚决服从,也对自己的指挥官有信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2/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