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730

  外国正在秘密研制的试验飞机的技术资料。最后设计室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整合出了眼前的这架可能执行一定轰炸任务的F/H-1战斗机。尽管这架战斗机的格斗性能,仅只能用良好来形容。但得益于其高速性和较强的结构强度以及较为强大的火力。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包括秦国镛等人在的每一个人都相信。目前的欧洲战场上没有任何一种战机可以躲避F/H-1的猎杀。
  而司马本人对这种源自后世的技术的飞机更是充满的期待,像发动机更是西北动力公司按照司马提供的,二十年代中期的480马力九缸星型航空发动机的图纸直接生产,但是受限于技术力量。早期生产的不过只能提供320马力,即便是在现在也不过只能提供360马力罢了。当然随着动力公司技术水平的提高,相信不久之后应该就可以制造出“合格”的发动机。
  尽管参考了三十年代的一些飞机的技术资料和部分资料图纸,但是这架F/H-1战斗机仍旧保持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半封闭式的坐仓、无整流罩式的硬性简易起落架。不过不论怎么说,最起码对于西北而言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哦!那边怎么停那么多鹰-1?F/H-1那么先进。为什么我们还要生产这种飞机?”尽管对于眼前这架隆模怪样的F/H-1战斗机很是好奇。但是现在不过只是一个外行的安家乐而言,根本无法理解师子明之前所说的那些数据的意义,反而对一边停放着的几十架没有涂装的鹰一1产生了兴趣。
  “啊!你是说那些?这些并不是鹰-1,而是是鹰-1甲,就是升级改进后的鹰-1。不过大家都还是习惯叫他鹰-1,相比过去的鹰-1。现在的鹰-1甲的发动机功率更大了,飞行性能更加稳定。速度自然也更多快。这些飞机都是内地的一些省份定购的,他们选派的飞行员现在都在航空俱乐部里学习飞行,F/H-1战斗机是保密产品,只装备西北航空队,飞机一出厂就会直飞航空队的新机场,像鹰-1甲才是咱们飞机制造厂的主打产品,咱们厂现在的能扩建,可都是内地十几个省定的几百架鹰-1甲的功劳。这可是将近千万的单子!”
  听到安家乐的疑问,师子明开口解释道。对于最近两个来月来自内地的庞大的飞机订单。每个人都知道原因。无非是因为看到西北对张家口北兵营的轰炸之后。内地的那些督军们都动了建立航空队的心思。
  他们当然不会拒绝价格不高,但是威力如此之大的武器。当然他们在定购的时候。都是以建立航空俱乐部的名义定购。不过对于他们的定购原因。并不是公司所在意的,只要他们愿意买,公司就肯定会卖。
  而所谓的鹰-1甲实际上是用120马力小型星型发动机取代了旧式的转缸发动机的产物,一直以来采用转缸发动机的鹰-1在飞行时。都因为转缸发动机产生的巨大的转动惯量给飞行带来不少麻烦。尤其是转缸发动机的陀螺效应,给航空队带来了不少意外事故。
  因此当星型发动机一被生产出来之后。小功率的星型发动机就立即被设计制造了出来,用于改进鹰-1。采用重量较轻、功率稍大的星型发动机后,鹰-1的性能自然提高不少,就这样现在的鹰-1甲式战斗机。就成了目前飞机制造唯一的“出口”商品。
  站在司马面前的石磊看着眼前年龄比自己小上几岁的司马。现在的石磊对于眼前司马有着多种复杂的感觉,此时的石磊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看待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是石家的恩人。还是自己的老板。或是……
  “老板。这是今天的情报简讯。”石磊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亲自来送这份情报简讯,过去一直都有专员来交递每天的情报咨文,现在石磊不禁有些后悔自己为什么会用这么笨拙的借口来老板这里了,这时的石磊才知道什么是关心则乱。
  “四石。放心吧!”看着眼前的四石,对于他为什么会自己亲自送这份简讯过来。司马当然知道原因。于是司马看着眼前的石磊面带着一丝愧色地说道,但是尽管如此,司马知道自己不能给做出什么承诺,毕竟现在很多事情,都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思。
  “老板。我明白,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四石先告退了。”虽然司马并没有说什么。但是石磊还是听出了老板的意思心下觉得一丝安慰的石磊便开口说道,这时的石磊至少放下了心里的一块石头,不会再像前几天那般思来想去了。
第214章
军校
  放下手中的情报咨文之后。司马便转身看了看背后的地图。看着地图上的热河、察哈尔、绥远三地。尤其是热河边的那处起自锦州以山海关为尾的狭长的走廊,这才是司马需要热河的真正的目的。
  热河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省份罢了,论其矿产、经济等诸多并不能吸引司马的目光,在司马看来。热河根本就是自己的所需要的一条通道,一条夺取出海口的通道,没有出海口。对于依赖出口的工业区而言,所有的一切都会受制取人。只有夺得出海口,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松坡,现在热河局势有些不稳。我们收取热河没有动用武力。所以才会遗留下这些问题,由米振标和张殿如掌控的毅军左右翼的存在。对热河而言。始终就是一个定时炸弹,这个近在心头的炸弹不取下来,着实让人难安啊!”
  司马一边看着地图一边开口对蔡锷说道。地图起自张家口终点位于葫芦岛的一条铁路虚线。这条铁路将会在月后全面开工。这条总长达数百公里的铁路,将会是西北兴建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铁路。为了加快工程进度,这条铁路将会分成三十余个施工段,未来将有数万名从内地各省招募的工人在那些工段同时开工。
  只要第一批工人一抵达张家口,这条铁路便会着手动工。修建这条铁路的所需的资本是司马是向俄军出售军衣所挣取的数千万利润中支出,这条耗费巨资的铁路兴建在一处局势不稳的地区显然不符合西北的利益,至少要在这条铁路开工之前。必须要把热河的不稳定因素消除。
  “米振标和张殿如二人虽各有野心。但因受实力所限都属墙头草,只要西北势强就会安稳下来。但毕竟持有野心,如果想解决此二人,倒也非常简单,一直以来毅军如淮军一般上下亲疏分明,各级官长大都任用唯亲。因而一直以来毅军各部大都被其官长视为禁锢。正因为如此,也就给我们机会。想要解决毅军,就要首先找到借口。毕竟按照我们和热河都统之间的协议。没有一个适当的借口,我们动起手来难免在道义上有亏。”
  看了放下手中的咨文后,蔡锷开口说道,蔡锷并不反对解散像毅军这种白天为兵,晚上为贼的军队,这种军队留着也是后患无穷。
  “那简单。没借口我们就制造借口,没理由我们就制造理由。松坡,这些人不是视军队为禁锢吗?我们偏偏要进去。用整编和扩编的方式掺沙子,想办法逼反他们,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毅军。这支源自淮军的老朽的军队。根本没有必在存在了。”
  听到松坡的话后,司马便开口说道,这种调理杂牌军的方式。司马是学自后世的十年后的南方的那个人,现在只不过是照本宣科罢了,但是和十年后的那个人不同。在司马看来。既然要整编杂牌军。仅仅只靠掺沙子显然不行,这只是治标罢了。想要治本,就必须要把原本的根给清除掉,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和这个时代的国人不同。虽然司马一直认为自己比较宽容的人,但是也许是耳濡目染和多年来受到的教育的原因,司马在潜意识之中始终相信一个道理,就是敌我两个极端。不是敌死就是我亡。
  正因为如此,司马才会信奉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既是敌人就要彻底消灭。这种信条也许有些病态,但是不可否认。正是这种信条给了司马足够的理由和借口去做很多事情,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司马也显得从容了许多,只要认为正确就行了。
  “松坡。咱们把毅军各部去老弱留精锐,改编成五个守备独立团。需要三百名军官以及一千多士官,士官可以从其他部队调进。至于军官。看看从百里那里挑一些人。我们还要在绥远和察哈尔的组建十一个守备团,半年后这十六个团可以整编成八个旅。加上现在的四个旅一共十二个旅。我们就会拥有全中国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
  司马向松坡说道,半年?不!也许并没有半年,但是至少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这几个月足够西北民把这新组建的十一个地方守备团训练成一支精兵,到时一切都会改变。在这个时代手中掌控的实力,才是第一发言权。
  “到那时你准备怎么做?”看着眼前有些显露出野心的司马,蔡锷开口问道。尽管司马便多的时候是用使命来称呼,但是更多的时候蔡锷是将司马的这种使命视为野心。
  “怎么做?当然是做正确的事情。国家再也没有时间可以耽误。否则你我都是在犯罪。现在的中国需要的是高效、快捷的施政方式。所以军国民化是我们唯一可走之路!在这条路上。我需要您的支持。”
  听到松坡的话。司马目光真诚看着眼前的蔡锷开口说道,对于蔡锷司马除了尊敬之外,蔡锷在国内所享有的声名同样是司马所需要的,当然司马更多需要的是蔡锷没有野心。正因为如此司马才会选择蔡锷作为自己的伙伴。
  在西北工业区以北数十公里处,这里才是真正意义的口内、口外的分界,越过连绵起伏的山地就会进入真正意义的大草原,山上数百年前无数的汉族工匠用片石、青砖、黄土构建的长城,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侵蚀、战争的损害早已是破败不堪,但即便如此这些长城仍旧屹立在这里。好像仍然在守护着长城背后的土地。因为这里地处偏远,地质条件较差不适合耕种、放牧,所以几百年来。这里一直都是一块无主之地。几无固定居民居住在这一带。
  正因为如此。司马才会把占地规模庞大的综合训练中心设在这里。同时还有一些西北民团的其它的机构。而成立于两月前的西北民团军官校,就位于这片山区的山脚下的一处平地之上,高耸的围墙把军官学校和周围的一片野莽之地区分开来,院中的那座气不凡中式风格浓重的主体建筑,就是军官学校的教学楼。
  而院内十数排耸立着的红砖、红瓦的兵营式建筑,就是学校的学兵宿舍。这里就是西北民团的未来所系。自从蒋百里和蔡锷来到西北并在西北定居后。司马便开始着手在军官教育队以及士官教导队的基础上。构建了西北民团军官学校。而校长就是蒋百里。这位民国军事教育第一人。建立军官学校是司马在建立民团之初就产生的一个想法。
  和国内任何一支军队相比,西北民团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技术装备上,和军官团体年轻好战、冲劲十足。但是西北民团最大的弱点就是军官团体异常的虚弱。现在的西北民团拥有四个旅近六万军队,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还拥有2300多名校尉军官,但是这些校尉军官之中,除了一百六十多名被保定军校开除的未能毕业的军官生和西北中学成立后培养的600多名预备军官生之外。民团内的其它的近1600多名军官,大都未曾接受过系统的军官教育。
  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于在过去大都是文盲。仅仅只是在护厂队接受过简单的军事教育,而教他们的则是司马这个照本宣科的半调子老师。尽管后来他们大都在军官教育队、士官教导队接受过六个月的军事理论以及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是相比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所担任的职务而言。这些初等教育无疑显得有些不足。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太称职。
  面对这种情况。司马只能通过加大参谋部建设。利用民团所掌跨时代的通信设备。以参谋部的时时指挥来补偿这一不足。但这不过是应急罢了。所以除了到处在口内聘请军事教员充实军官教育队以及士官教导队之外,建立军官学校培训西北的军官体系。就成了民团建设的第一要务。
  早在蒋百里培同蔡锷来西北之前,司马就已经着手在工业区以前的长城脚下建立军官学校的校舍。毕竟按照司马的想法,想引进凤凰。自然需要把巢建好。在建立军官学校的同时。为了解决军官学校所需要的师资力量,除了想方设法在内地各省寻找那些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但是在归国后受到排挤散落在民间的军官之外。为了充实未来的军官学校的教员力量,司马还想到另外一群军人。在司马看来如果放着这么一个宝藏。而不加以利用的话那可就是一种大天的罪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攻占了德国在远东的根据地。中国的山东的青岛,这也使青岛成为一战中唯一的亚洲战场,青岛的五千守军在日英联合军三万人的围攻下大败。四千七百人被俘被带到了日本。由于日军在青岛战役时死伤惨重。日军本想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些战俘处死。但是畏于国际法的束缚,只得将他们关到位于日本各地的十二个收容所之中。
  一年之后,为了方便管而,这将收容所合并成了六个。在这些战俘收容所中。这些德国的军人们可谓是体会到了什么是地狱一般的生活,也尝试尽了东方式的对战俘地折磨,对于司马而言。这些大战前经过严格的德国军官教育培养出来的军官,无疑就像是一散发着肉香的肥肉一般吸引着饥饿不堪的司马。
  德国是个极重视教育的国家,具体到军事上也是如此。其军队的正规化。专业化,精英化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在一战前高级军官的贵族比例非常高,非贵族的也基本为军事世家。
  他们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从出生起就受到比较良好的文化教育。早则八九岁,晚则十二三岁就进入少年军校,然后入高级军校。服役后经选拔到军事大学深造;最后还要经过总参谋部的培训。合格后会担任一系列中级参谋职务。逐步提升。认为有培养前途的提拔到高级军职,然后经过锻炼观察认为确实符合标准的将正式担任重要职务。整个培养程序是非常严格的,尤其总参谋部的培训是重中之重。所以德国军队的军官的整体素质相当之高。完全可以满足西北民团军官学校早期教育之用。
  为了得到这些德国军人。司马可谓是费劲心机。当然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钱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最终通过贿赂等各种各样的办法。司马如愿以偿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人。通过贿赂的方式派到日本的调查员得已从各个战俘营之中,精心挑选了32名德国军官和97名德军技术士官。在花费了百万日元之后,这些受尽折磨的德国军官和士官们便被麻醉后。装入了死尸袋之中带出了战俘营。而他们的名字便被写进了死亡名单,而死因很简单——病死。
  当这些德国军人再次看到阳光的时候,他们已经坐上了从日本开到中国的货船。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那么自然而然,在如同地狱一般的日本战俘营和到中国的西北出任军事教员之间。他们自然选择了后者。
  在蒋百里到达西北之前,经过几个月的建设。当时的西北民团的军官教育队、士官教导队已经拥有了由四百二十一名由德国军人和毕业于日本陆士的中国军官组成的军官教育团队。而蒋百里的适时加入,不外是司马为军校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校长,一个没有野心的校长。
  一辆黑色的奔驰轿车在柏油路上行驶着。柏油路上正要觅食的小鸟被轿车的行驶时产生的嗓音惊飞,这辆奔驰汽车的车头处。挂着一面红底两颗黄色四角棱星的中将标识旗,红底黄星的将星旗在此时显得是如此耀眼。任何一个了解西北的人看到这个车牌的时候。都会了知道这辆汽车的主人是谁,整个西北只有一人犹如此之高的军衔,那就是现任民团总指挥——蔡锷。
  在蔡锷和蒋百里来到西北之前,作为西北民团总团长的司马,却根本没有军衔。在西北民团之中最高军衔只不过是上校而已。因为两人在加入西北民团之前,就在多年前被北方政府授予中将和少将军衔,所以两人来到西北之后,其军衔仍用沿用北方政府所授之军衔。只不过军衔变成了西北式军衔。
  “希望我的选择是正确的!”端座在车后身着中将制服的蔡锷看着距离军官学校越近的时候。想到几天前在司马的书房里和司马之间的那次谈话,于是在心底自语到。
  这几天蔡锷一直在犹豫着自己的选择的正确性,虽然蔡锷本人并不赞同联邦制。但是却也不愿意看到一个独裁者出现在中国,就像几年前一样。但是在看到西北和内地的差别的时候,本身就崇尚军国民化的蔡锷开始犹豫起来,正是因为如此,此时的蔡锷才会如此的举棋不定。在集权高效的军国民制和现行的松散、混乱联邦制之间,蔡锷知道自己的选择。但是同样为自己的选择而感觉到一丝犹豫。
  作为一名军人。更多的时候蔡锷希望自己做做一个纯粹军人,尽可能的排斥在政治之外。但是很多时候蔡锷总是发现自己身不由己的搅入其中,就像现在一样。军人不干涉政治,一直以来这是蔡锷的基本信条,之所以如此。更多是因为蔡锷本人意识到持有武力的军人任意干涉政治地危机。
  如果说政见不同,就以武力为后盾的话。很有可能会破坏本就脆弱和和平。毕竟军队推倒内阁太容易了。正是因为出于这方面和忧心。蔡锷才会提出军人不党论。倡导军人不入党。并反对军人结社,并一直格守至今,而自出任西北民团总指挥的那天起。蔡锷就尝试着把自己的军人不党的理念灌输到西北。
  “荣誉、责任、国家、奉献。”
  当进入西北军官学校之后,看到立于学校教学楼之前的那个身着军装、绑腿、军靴。手握步枪,身背背包,俯身跨步,果敢、刚毅、决绝的目光注视前方做欲出征冲锋状的军人铜像。在铜像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上的铜质铭牌上的四角棱星,以及上面的由八个字组成的四个词语。
  这是西北民团军官学校的校训,国家一词意在唤想一种为国家利益和民族理想服务的献身精神。责任、荣誉和奉献则是军人职业伦理的核心。荣誉、责任、国家、奉献是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地。一个想有荣誉的人必须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担负责任就是对我们国家负责任。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脑子里必须有国家和责任的概念,而无私的奉献的献身精神。则是完成这一切的根本要求。
  “希望你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出自你手的校训!”看着基座铭牌上的这四个词,蔡锷轻声念到心中隐隐有些期许,这个简单明了的校训是出自司马手笔。是司马参考西点军校的校训作出地,只不过是多了一个奉献,这个校训简洁明了,具有金刚石的质地和永不过时的意义。
  甚至于在西北民团所使用的方形四棱星军衔标识也在其中得以引伸,四棱星所代表的就是荣誉、责任、国家、奉献。四者缺一不可。同时方形的四棱星。还象征着为人方正、品格高尚之意。
  “一、二、一”在军官学校地里传出响亮的口令声,学兵队排着方队喝着口令在军官学校内的柏油路上机械而整齐的跨步走过,看着眼前的这些年轻的军官生,蔡锷知道这里就是西北民团的未来。不!应该是说西北陆军的未来。
  “希望百里不会怪我现在就来要人吧!”看了看眼前的这个作冲锋出征状的军人雕像。蔡锷便开口自语到。对于百里的性格蔡锷再了解不过,也知道恐怕自己真的要好好规劝他一番了。要不然以百里的性格。即便是放人恐怕在心里也是多少会有些意见。
  “3864名中学生、3453名民团中的优秀士官。现在的西北军官学校有7317名在校学兵。以及521名军事教员和282名文化教员构成的教育团队。现在的西北民团军官学校。无论是从其规模、还是师资力量、技术装备,都是目前全国最好的军官学校。一年后。西北军校第一期生就会毕业。松坡,有朝一日这里将会成为全世界第一流的军校!”
  望着走在路边的走过的军官生们,蒋方震面带着喜色的对身边的蔡锷说道。一心放在军事教育上的蒋方震,第一次发现自己距离自己的梦想是那么之近,此时向蔡锷作出介绍的时候。忍不住也带着一丝得色。在西北军官学校。蒋方震得到了充足的经费保障、优秀的教育团队,更重要的一点是拥有眼前这些朝气十足、满怀着理想的学生,正因为如此蒋方震才有了那份信心。
  “百里,我想问一下,这些军官生里,现在有多少合格的军官?”听着蒋方震地介绍,蔡锷便开口问道,直到现在蔡锷还是没有挑明自己的来意,只是说自己来学校参观一下罢了。
  “松坡,你不知道这7317名一期生。虽说都是拿着民团各级官长的推荐信来的。但是却明显的分成两类,那些上过中学的军官生接受理论较快,但是如果论其军事素质,还是要数那些基层士官的。如果从眼下看来。这些士官现在做个连排长还是很称职的。但是受限于他们的知识水平。他们的未来发展恐怕会不及那些上过中学的同学。”
  虽然开学不过两个月,但是通过这两个月的教学以及对学员的摸底,蒋方震清楚的知道现在军官学校的里的学生走着两个极端,就像他们被推荐来上军校原因一样。那些士官出身的军官生们大都是因为其过硬的军事素质。被主官选中推荐。而那些不过是在两个多月前报着保卫西北的梦想入伍中学生,则是因为他们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正是这两点不同。造成现在军校中的军官生们分成两个极端,一方军事素质过硬,一方军事理论知识掌握速度快。
  “百里。这两个星期你看看准备一份名单。二千三百名军官生的名单。他们所适合担任的职务由你推荐。”看着在训练场上的那些在学校内只有编号,只有四个标准答案的军官生们,蔡锷开口说道,口气中稍带了一些歉意。
  “松坡。你一到学校。我知道你是来要人的。前些天到总部时就已经听说在组建守备独立团的事情。我会把名单准备好。但是松坡,你要明白一点,这些军官生现在还没有接受系统化的军事教育。如果现在把他们抽走。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会有影响!”听着蔡锷的话,蒋方震并没有说什么,其实早在蔡锷一到的时候,蒋方震就知道了他来的意思了。因为早有心理准备。所以并没有抵触。
  “百里。这点总部已经考虑过了,等将来这些抽走的军官。还会分批分次返校受训练,每次半年,谢谢你!”对于百里的提醒,蔡锷当然知道。但是此时相比于大局而言,未来返校受训则是自己唯一能做的。军人总是需要奉献、牺牲,现在所选择牺牲掉是二千三百多名军官生的未来。这是任何一个校长和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
第215章
毕业
  “……在进攻敌人支撑点时。指挥员应迅速确定前敌情况,主力必须使用于侧面,采取包围迂回战法,以部分兵力钳制敌正面及一翼,主力隐蔽迅速插入敌支撑点的侧面。以火力、爆破、突击相结合的方法,迅速坚决的歼灭敌人……”看着眼前穿着军装认真听讲的这些学生。孙国英一边按照战术教材上的资料讲述,一边用粉笔在自己课前绘制的简单的地图上画出进攻示意图,那种在面对着自己的学生的倾尽全心的认真劲,着实难得。
  作为日本陆士第六期步兵科的优等生,从共和后没多长时间。倾向于革命的孙国英便因裁军离开了军队。从那之后的几年。孙国英试过经商从事实业,可是每到夜时,孙国英总是会怀念起穿着军装的岁月。半年前一些人的联系下。孙国英得到了西北民团的邀请。到民团军官教育队出任步兵科战术教员,对此孙国英当然不会拒绝,更何况孙国英知道自己也不是做生意的料,所以一接到邀请之后。就带着老婆孩子来到了西北。
  而眼前的这些学生着实没让自己失望。对于现在的这份工作,孙国英过去从来未曾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重新穿上军装,更没想到像现在这样在军校的课堂上挥鞭施教,正因为如此孙国英才会倍加珍惜这个工作机会。也就更加努力。
  一边认真地听着教官的讲课。左申一边认真的坐着笔记,同时不时地抬头看着教官在黑板上的用几种颜色的粉笔描绘示意图。尽管此时左申书写得非常急促,但是仍然在保持着标准的坐姿。作为一名军人必须要时时注意自己的仪容。而作为军人表帅的军官更是如此。当然这一切都是源自西北民团严格的条令要求,在民团之中没有任何人愿意以身试法。所以能做到的就是严格按遵守军事法的各种规定。
  “我们的荣誉是忠诚!”“力量源自忠诚!”“荣誉源自忠诚,忠诚通向荣誉之路!”“忠诚是胜利的唯一保证!”
  虽然保持着端正的坐姿,但是秦少峰的右手不时地在指尖转动着手中的钢笔,秦少峰并没有注意听上课的内容,只是不时地打量着教室墙上的标语。正如在黑板的那句标语一般。
  教室内的标语大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那就是忠诚。无论是在西北民团,还是在现在的军校。忠诚永远是这里的核心。忠诚是军人的至高荣誉,在部队时无孔不入价值观教育中,秦少峰就早已体会,在秦少峰看来。这里和民团最大的不同是民团注重的是军人价值观教育。而在军校。更多的却是忠诚以及奉献教育,至少学校在努力营造这个氛围。
  “如果你们想在这所学校里取得成功。那么只有一个途径和目标。那就是努力学习。如果你们把精力分散到其它地方。不论对我还是对你们未来的军旅生涯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我希望你们能在掌握好军事理论的过程中了解这一点。你们应该学会将这些重要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未来的战争之中,但你们中的一些人显然并未能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不得不决定明天在此重上这堂课。逐字逐句的。”
  看着自己的几个学生走了神,孙国英便正色开口说道。出于对自己职业的尊重。在孙国英看来,此时如果自己容忍了他的走神。那么未来也许就有很多青年因为自己的一时纵容,而陨命疆场。对于这一点孙国英是绝对不会容忍的,正因为如此,孙国英才会正色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不顾学生们的有些错诧的脸色,说出之前的那般话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