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730

  听着教官的话。秦少峰显然有些惊骇于教官的决定,在西北军校之中。像这样的课时重上。更多的是一种惩罚。明天……不!今天下午。恐怕整个军校都会传着步科三十二班战术课重上的新闻,对三十二班的每一个人而言。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尽管听到教官的决定后,尽管三十二班的四十名学生都觉得有一种蒙羞的感觉。但是在纪律严酷到极致的西北军校之中,在绝对的制度之下,纪律就是纪律。教官已经决定的。学生们不能提出任何抗辩。
  在西北军校之中,教官和学生之间。永远都是处在这种微妙的对抗之中,这种对抗实际上是刻意营造的。目的就在于为学生们寻找一个“敌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所以寻找“借口”找茬,就成为了教官的一个职责。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学生们抗辩又有什么意义?
  西北军校的教学主楼是一座主楼高七层两翼副楼高为五层的石质建筑,外形近似于古代堡垒的形式。这座石质地堡垒式主楼和楼前的那座身着以45度端持着步枪作冲锋姿势的士兵青铜雕像,一起构成了西北军校的象征。
  “荣誉、责任、国家、奉献。”
  看着青铜士兵雕像的大理石基座上的铜质铭牌上的词语。蒋方震的心里难免有些唏嘘。这些天来,蒋百里在军校的几千名学员里,精心挑选着那些将要在少尉的正式军衔。中尉或上尉的临时军衔结业的军官生们。尽管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是蒋方震还是把按照民团总部的命令,挑选出了足够的军官生,虽然是在他们并不知道的前提下。
  “百里,你拿走了三百多个学生!是我最好的三百多个学生!”一脸怒气的柯森看着站在青铜雕像前的蒋方震开口说道,今天作为炮兵科主任的柯森,今天接到了学校给的名单,柯森没想到蒋方震抽走了竟然是自己炮兵科中最优秀的三百多名学员,这个结果让柯森怎么也无法接受。原本按照柯森的想法。既然总团来了命令,那么就给他三百多个一般学员了事就行,结果柯森万万没想到的是。按照校长办公室给自己的名单,自己最优秀的学生。竟然被这样调走了。
  “益木。你要知道炮兵军官不同于步兵军官,我们不能拿西北军校的声誉玩玩笑,炮兵军官我们只能派出最优秀的军官生。才能担此重任。即便是守备团。也是西北民团,我们不能让炮兵打出的炮弹,落在自己的头上!”对于眼前的自己的这位既是老乡又是同期校友的老友地愤怒。蒋方震当然可以理解。但是从炮兵科抽出最优秀的学生提前毕业。却是蒋方震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决定。
  在西北民团之中火炮的重要性远超过外界的想象。实际上西北民团的步兵战术之中。有大半都是建立在以火炮为核心前提。用自己的那位老同学的话说,西北军的战斗力地强大的根源是炮兵。同样最大的弱点也是炮兵。
  正因为炮兵的地位西北民团的中的重要性,以及西北的步兵战术对于火力的高度依赖。才使得蒋方震并没像抽调步兵科、辎重科、骑兵科、机动科那般投选少部分有发展前途的优等生配以大量因专业素质过硬被推荐至军校的军官生,用这种高低搭配的方式,来搭建三个特别区十一个地方守备步兵团的中基层军官团队。而一次从军校之中抽调接近三分之一两千余名军官生,这无疑等于在蒋百里的心里狠狠的挖了一刀。
  正因为如此。蒋方震才会理解炮兵科主任柯森的怒火。虽然和柯森并不是同科同学。但是在日本留学时。虽然柯森所学为炮兵科。但是因为两人是浙江老乡的原因。倒也经常在一起聚会,因此比较熟悉,柯森如果不是愤怒至极点。相信也不会像现在这般失态。
  “益木。二千三名学生。等于抽去了军校三分之一的血液。我比任何人都更要痛心,但是现在我们只能如此!等下个月。就会有一批中学生补充到军校。到时我一定把最优秀的人才都分到炮兵科去,行吗?”看着柯森。蒋方震只是希望自己的话可以开导一下眼前有些激动的他。同时作出一些承诺。
  “这西北是要打仗吗?现在有了四个旅了。为什么还要扩军!”知道事无挽回的余地后的柯森看着眼前的青铜雕像自语到,此时的柯森甚至于感觉有些造化弄人的感觉,自己因为不想打内战,所以脱掉了军装,但是现在自己所教育的、寄以厚望的学生,却是为了给这个战争游戏输入新鲜的血液,以使这场战争变得更加的职业化。
  “我们期待和平,但是为了和平。我们却不得不拿起武器!我们尊重生命,但是为了保卫生命,却不得不夺去一些人的生命。”此时的柯森开始知道为什么司马会说出这样的话,有时候世事总是这般的弄人,总是逼着你走你并不愿意走的道路。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无论武器如何优秀,都不能保证会战的成功;数量上与装备上的优势都无法弥补战术上的错误。虽然俄军在整个战区里面甚至每场战斗中都可以集中较多的火炮。但是在每个决胜点上。日军优异的指挥都能够及时集中较多的火炮……在没有无线电连络工具的年代。日本军官心中积极主动去完成共同目标的精神。才是让大炮兵连能够真正运作的原因。”卫尔·兰克斯在向自己的学生们讲述着日俄战争。双方的炮兵运用情况,同时适时的对其进行一些点评,以期望自己的学生们可以从中受益。
  多年前作为一名德军炮兵见习少尉的卫尔·兰克斯,曾作为观察员全程参与了日俄战争。对于日本的炮兵运用可谓是非常了解,因此在青岛战役时,卫尔·兰克斯的建议给日军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正因为如此。卫尔在久留米收留所里的时候。可没少被日本看守折磨。当初被日本看守下了药装进裹尸袋中的卫尔,最初还以为日本人想借故杀了自己。
  当得知白己被救恢复自由,再也不用忍受那如同地狱一般的东方式的惩罚之后。激动的难以自抑的卫尔·兰克斯,当时只差没有亲吻那些中国人的脚面了。对于为中国人工作到中国的军校里出任教官。卫尔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你们必须要牢记一点原则,炮兵与步兵的关系不是从属而是合作。炮兵不但有较大的自由空间。也被要求要主动去寻找、掌握战机。”
  看着眼前的这些学生,卫尔用自己并不流利的中国话说道,在中国服役了十年的卫尔,一口地道山东话。虽说并不算得上流利。但是相比于自己的不少从战俘营里被中国人救出的同事而言。卫尔自认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在上课的时候不需翻译。就可以直接和中国人勾通。正是因为卫尔这一口相对流利带着点隆腔的山东话,使得卫尔成为西北军校德籍教官团的联络员。使得军衔不过是上尉的卫尔。在德籍教官团之中享受了特殊的地位。
  虽说西北军校这支德籍教官团中军衔最高的不过只是前青岛德军司令部中少校参谋官而已,但是对于西北军校而言,这些参谋军官反而更适合现在的西北。就像那些在军校里做教员的德军士官一样。
  “……日军在龙口登陆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仅在平度一地,就逼当地人民5天内交猪、羊各1000头。鸡2000只,粮食500万斤。小推车500辆,并公布惩斩令:(一)妨碍日军一切行动者斩;(二)切断电线和倾损者斩;(三)知罪不举。窝藏匪徒。从重治罪;(四)村中一人触犯,全村之人尽处斩刑。青岛附近的200多个渔村被日军焚烧,死尸枕藉10余里,……”
  看着手中的由军校德籍教官团写的《德日青岛之战》,坐在学校走廊里的孙国邦,不禁感觉有些好笑,作为学校的教学翻译。孙国邦自然担起了把这本《德日青岛之战》给译成中文。这本《德日青岛之战》小册子,虽说这本算得上是战术教材的册子,对于学校的教学有一定的助益,但是孙国邦还是能从中感觉到那些德国军官的敌日情绪,甚至于这些德国军官还用一些事例来挑动军官生们的敌日情绪。
  “需要这么挑动吗?”译出一段文字之后,孙国邦自言说道。作为龙口人的孙国邦不用这么挑动。都有强烈的敌日情绪,毕竟孙国邦的家就是毁于日本军队之手,有这么多仇恨在里面,还需要挑动吗?孙国邦知道自己的那些从胶东来的老乡里。只要提到日本人,没有几个不咬牙切齿的。就是现在全中国。又有多少对日本有好感的,日本灭亡中国的心从二十一条里头就看出来了。那里还需要他们德国人在其中添油加火。更何况在孙国邦看来,就是这些德国人。恐怕也没有安什么好心。
  “非常感谢你们。蒋百里将军,蔡谔将军以及贵院教职员们。尊贵的客人们,自豪的学员家属们。以及毕业学员们,感谢你们的欢迎。我为能够到这里为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颁受毕业证,而倍感荣幸!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西北’二字都令人羡慕崇敬的地方。勤劳的人们在这里创造着工业史上的奇迹以及难以计数的财富。勤劳的人们因此而得已在此安居乐业,这里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场所,西北民团军事学校是西北价值观的卫士。这些价值观造成了无畏的西北军人,这些军人即将造就未来世上最璀璨的历史。”
  ……
  “作为西北民团军事学校的第一批毕业军官,历史也向你们这一代人发出了号召。西北在此之前受到了狡诈的敌人地攻击。你们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从这一学校毕业,而加入强大、光荣的西北军队。我们的战争只是刚刚开始。我为那些执行我的命令而战斗的将士们感到骄傲。西北深深感激所有为西北的事业服役的将士们。以及所有为捍卫自由而献出了生命的人,西北和人民尊敬和信任我们的军队。我们相信你们总会赢得胜利。也许我们的未来之路会充满着波折和不可预料的风险。然而我确信,不论我们在哪里进行任何一场战争,用鲜血和钢铁以自由的心铸就的铁血旗都会是既代表力量。也代表自由。更代表正义!”
  ……
  “我们决心要在这场艰巨关系国家民族复兴的斗争胜利之前,让我们的旗帜在全中国都被承认为自由的象征。同时也是战无不胜的力量的象征,以国家未来安危所系。我们现在也像以往一样,是为公正和平而战。为维护我们自由的和平而战,我们要保卫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野心家们的威胁。我们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最终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一个的自由、正义的社会。”
  “建立这么样的一个正义、自由的社会,是西北的机会。也是西北的责任。从今天起,这也是你们要迎接的挑战。我们将一起迎接这一挑战。你们穿的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的国家的军装。中国不再是那一个老旧的帝国。而是一个全民追求自由和正义的新兴的亚洲第一共和国。我们希望和追求的仅只是让我们的同胞们能在和平的空气下享有自由和正义,以及对更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但仅仅只是这么一个最简单的要求。却让我们必须要付出鲜血和牺牲才能得到,帝国主义者和野心家人,是不会容忍我们追求自由与正义梦想!他们会想方设法的阻止我们的脚步,但是他们可以阻止吗?”
  “不!绝不!这就是你们的职责和你们的使命。用你们的刺刀去告诉那些无耻的帝国主义和丧权辱国的野心家们。我们绝不会停止我们的脚步!所有侵略别国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会最终付出代价。我们绝不会让自己祖国再一次蒙受屈辱。再让自己的国家任由暴君和野心家们的摆布。我们要让我国摆脱现在的这种耻辱的、任人欺凌的境况。”
  ……
  “在正义和邪恶之间,清白与罪恶之间,是不可能有中间立场的,请记住我们有信条。在这场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国家民族的复兴之路上。不是我们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敌人。”
  ……
  “在你们离开这里时,是带着这座学府的性格,怀有我们最崇高的理想的时候。我希望你们时刻铭记西北民团四棱方正星的含义以及军校的校训——荣誉、责任、国家、奉献。”
  ……
  “在祖国和民族的复兴之路上。能与你们这些勇士同行。是我的光荣和荣幸!愿你们永远无愧于忠烈祠中供奉着的英灵。现在我代表西北祝贺你们当中的每一位得到了你们应有的授衔。祝贺你们为西北带来的荣誉,国家感谢你们!”
  站在西北民团军官学校的训练场上面对着由二千三百名即将毕业的军官生组成的方队,以及坐在后方的他们的家人,司马对着扬声器说道。也许是受其气氛影响。虽然司马尽可能的舒缓自己的心情,但是还是难免会有些激动。以至于到中间时,颇为激动的用力地挥着双臂。不时地握胸抱拳的激动地发表着演讲。
  中间的一段甚至于是脱稿的即兴演讲。以至于中间长达数分钟上的演讲内容。实际上是充满着民族主义和带着煽动情绪的词语的内容,虽说用词有些不当,但是这种通篇白话异常直白的演讲,恐怕还是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尤其是那些在收音机前的人们。
  借助于西北电台的广播,司马在训练场上对这二千三百名毕业军官的讲话随着电波传到了中国的每一个省份,通过那些省份的茶馆、酒楼、私人家中的收音机。全国有数百万人同时收听到司马这次充满着情绪的演讲。当演讲结束的时候。面对着如同浪涌一般的掌声。虽然司马有些飘然的感觉,毕竟在后世,司马恐怕一生都不可能得到这么多的掌声。
  但是在内心深入,司马却开始有些后悔起来。尤其是想到自己所说的那些话。一直以来。司马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革命者。或者有什么其它的信条,更多的时候,司马所信奉的是实用主义,这个后世人一般的通病。尽管在中华民族复兴党的党纲中充满着民族主义的字调,但不过是司马想利用这个时代国内的思潮罢了,毕竟在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就是民族主义。但是司马可从来没想过利用广播电台。把自己的那种反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立场给来个彻底的暴露,这对于奉行实用主义的司马来说。这么做根本不符合自己的利益。而且是现在的西北也不适合出这个风头。
  “哎!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随便吧!好像自己是反侵略吧!现在的英法俄美不都是在反侵略嘛!”尽管有些后悔,但是司马知道现在恐怕就是后悔也已经晚了。毕竟自己的声音已经通过广播电台传遍了全国。虽然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听到自己的演讲,但是司马知道现在估计全中国包括那些个驻华公使们。都会对自己的这演讲感觉有些惊骇,所以就在心里自我安慰到,同时开始在脑子里构思着怎么样去应对各界。
  “下次绝对不能再这么冲动了!”在如同浪涌一般的掌声之,司马在心里自说道。尽管心里有些后悔,但是脸上还是保持着笑容。毕竟接下来还要亲自给这两千三百名军官生中的第一名颁发毕业证,同时还要为其受衔。现在根本不是后悔的时候。至少在这一关过去之前。
第216章
  张家口城的那个原来的察哈尔都统府。也就是现在的察哈尔临管会地现在的西北第二个心脏。在这个院内的数百名工作人员,负责着察哈尔全区的政务以及协调着绥远、热河的大部分政务,这里就是察哈尔、绥远、热河三区的最高的政务机关所在地。虽然在名义上这里还不是。
  “……我要求阁下立即做出解释。阁下在此次演讲中充满着敌意,对于阁下这种激进的态度。以及对日本帝国持有的敌意。是日本帝国绝对不会接受,我奉命转告贵方,日本帝国已经向贵国中央政府提出了严重抗议,如果阁下不想使用事态进一步恶化。请阁下发布通电澄清此次演讲,并为阁下几日来的行为向日本帝国道歉,否则日本帝国将保持进一步行动的权力!”
  在原都统办公室内,日本帝国驻张家口领事馆的小村南一领事,几乎是用命令的口吻对眼前的这个察哈尔临管会主任说道,看着他一副不温不火的样子,小村南一几乎有种想砍人的冲动。
  几天来,小村南一每天都数次上门求见。结果全部吃了闭门羹。而英国、法国、美国以及俄国驻张家口领事。却很轻松的得以见面。并且是面带笑意的被司马亲自送到监管会门外。而因为自己一直无法面见司马。以至于在京城的帝国驻华日置益公使曾多次来电训斥。以至于小村南一后来在得知俄国领事去了临管会之后,就立即带着随员,跑到了临管会,想在大门外堵着司马。这样他总没有理由再拒绝与自己见了吧!
  但是事情的结果完全出乎了小村南一的意料,当司马亲自将面带着笑意的将鲍斯亚夫斯基这个俄国驻张家口领事送出大门之后。在司马亲自把鲍斯亚夫斯基送上马车之前。小村南一不顾面子跑过来的亲自求见。原本小村南一以为。自己把姿态放低。那样的话这个司马应该没什么意见了吧,但是直到现在小村南一都记得当时自己的遭遇。那个司马竟然只用一句“鄙人公务繁忙。请小村阁下按照外交规则办事。”然后就笑着和那个鲍斯亚夫斯基道着别。
  而那个鲍斯亚夫斯基甚至于有些幸灾乐祸地看着自己。当时小村南一还准备再说些什么的时候。临管会门前的宪兵就把自己阻拦在一边时。而那个鲍斯亚夫斯基看到这一幕之后,甚至哈哈大笑起来,临车上前还对司马来了一个俄国式的拥抱。
  两者之间天地般的反差。让一直在中国享受着他人尊崇的小村南一除了愤怒之外。几乎找不到其它的情绪,看着司马的那个样子。小村南一终于确信了一个事实,就是这个司马属于绝对的敌日派。看着司马在送走鲍斯亚夫斯基之后。连看都不看自己一眼,就走上台阶走进了临管会院内。
  未曾受过这种侮辱的小村南一。虽然过去一直自诩是冷静理智的外交官,可是这时也只有一种想杀人的冲动,幸好理智战胜了冲动,小村选择了离开。当天一回到公使馆之后。小村南一就把自己的遭遇通过加密电报发给了日置益公使。同时还有冷静下来之后,小村南一对司马性格的分析,其中最为肯定的一点就是司马是一个绝对不可能妥协的敌日派。甚至于可以用仇日派来形容。
  甚至于到了他绝对不掩饰一丝敌日情绪的地步。在电报的最后小村南一还建议。对其继续实行由前驻华情报参赞中村池制定的第略,从根本上解决其可能对日本造成的损害。但是最后小村南一等到还是一份让其与司马面谈接触。要就司马对一周前的演讲做出解释的训令。至于其它,帝国高层自然会做出合适的应对策略。
  虽说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是小村南一还是来到临管会求见,让小村南一吃惊的是。司马答应见他。不过让小村南一没想到的是。眼前的司马随后让自己在临管会的候客室内。等了足足六个小时。从上午十点一直等到下午四点。每一次的询问的结果都是“主任公务繁忙。已经交待过请领事阁下静候,主任忙完手头公务。一定会与阁下会面。”
  本身早晨就没吃多少早餐的小村南一。在这六个小时中几乎快被饿晕。而派人出去买午餐时,那些宪兵竟然说什么“临管会禁止携带餐点进入。如果想就餐可以到临管会食堂用餐。”没办法那名去买饭的随员极愤之中。只好到把买来的午餐扔了出去,然后结果门外的宪兵当时就开了一张罚单,理由是随地乱扔垃圾!让其三日内到金城银行交纳罚款。当收到罚单的随员当着宪兵的面,笑着把罚单撕碎扔在地上时,那名宪兵几乎是面带笑容的开出另一张罚单“乱扔垃圾”加“藐视政府权威”而罚款的金额增加到了三十元。
  结下的事情自然很简单。一个撕罚单,一个开罚单。如果不是小村南一让人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要不然买个饭怎么用那么长时间,恐怕事情会那么一直僵持下去,而当小村南一为了避免事态扩大,让人收下罚单的时候。那张罚单的金额已经高达六千五百元!当小村南一看着眼前这个可以称得上是天文数字的罚单的时候。
  只有一种想吐血的冲动,但最终还是面色如常的把罚单装入了口袋之中。回到领事馆,还有必要支付这笔罚金吗?这么一折腾。小村南一原本的饿意也就消了不了。更多的是在心里盘算着。这个司马。为什么要这上面给自己一个下马成。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小村领事,请记住一点,这里是中国。不是日本。我说什么这是中国的内政。与贵国无关,如果需要道歉的话,我想贵国更需要向道歉!”看着眼前稍带着怒气的小村南一。司马面色严肃地开口说道,之所以会对日本如此张狂。是司马深思熟虑之后,在听从了身边其他人的建议后决定的。
  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激怒日本,而是要让向日本传递一个态度,那就是自己的敌日情绪,如果说自己像对待英、法、美、俄领事那般用保证、商业承诺等等来换取其理解的话,以使其相信之所以发表如此激进的演讲。不过是为了吸引民众罢了。而一直以来西北和英法俄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最终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但是对于这些日本人却不能这样,那些日本人不是不知道自己在田中玉那里搜出了不少文件,这些文件可以证明对田中玉对西北的动作都是得到日本人的授意。至少那次暗杀。就是不用脑子想都知道是日本人干的,如果司马还像对付英法俄那般。
  更多的是让日本人对自己提高警惕。而这却不是司马想要的。正因为如此,司马才会从这些小地方给日本人难看。以让其相信。自己虽然没办法报复他们。但是却选择在小地方给日本人添些堵,找点麻烦,实际上就是为了让日本放松对自己的警惕。
  “另外。我希望领事阁下解释一下在张家口南城仓库里的那些走私武器的一事。这些三月前运抵的张家口的武器弹药,并没有陆军部下发的批文。不知道领事阁下对此做何解释。”看着眼前的虽然保持着职业笑容。但是还隐藏着一丝怒气的小村南一,司马开口说道,之所以提到这批军火,实际上就是要让日本人知道自己敌日的根本原因。
  “这个……这些军火是洋行的个体行为,与日本政府无关,这一点我可以向贵方保证,但是根据中日之间的各种条约,这批军火贵方只能暂时扣留。我方会督促贵国陆军部下发进口凭证。”
  听到司马提到了那批军火。小村南一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眼前的司马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现出敌日的态度,根本原因是因为上次的刺杀,而田中玉针对西北的背后更是有日本参与其中的影子,而现在司马这种恶意以向的态度。自然也就有了出处。
  看着眼前的司马。此时的小村心中感觉到更多的是一丝庆幸。至少虽然他控制着全中国目标前最强大的工业力量拥有中国最强的军队,但是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这个致命的弱点,从根本上限制他未来的发展。
  ……
  祥林纸业公司的前身是西北造纸厂,造纸厂最初的创立是为了解决中华卷烟公司在生产卷烟时所需要卷烟用盘纸。后来随着工业区的发展其生产范围便扩大到文档、图书用纸以及新闻用纸。虽西北造纸厂一直以来都为西北公司创造着不菲的利润。但是因为造纸业并非是公司制定的核心发展工业。
  当穆藕初在制定出售部分非核心企业的时候。赢利甚丰的西北造纸厂也被列入出售的行列。当然所出售的不过是部分股权罢了。最后来自南方的多家财东通过合作的方式。购下了总资产达百万之多的西北造纸厂70%的股份。从那之后西北造纸厂便被改名成祥林纸业公司。经过接近一年的发展。祥林纸业已经成为全中国最大的纸业的公司,同样也是技术实力最为雄厚的纸业公司。
  半年前由纸业研究室开发出的印钞专用的麻棉混合专用纸,更是成为现在京城财政部印刷局印钞专用纸,这种用四分之一的亚麻和四分之二的棉以及四分之一植物纤维制成的印钞专用纸,原本是为金城银行发行银元券而特别研制。受限于技术。金城银行发行的银元券是按惯例。委托财政部印刷局印刷。在财政部印刷局经过长期的使用对比后。祥林纸业便成为了其的供纸商。而且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以制印钞专用纸的生产企业。
  在祥林纸业公司占地接近四平方公里工厂内,过去只有生产特种纸厂内外有着严密的安保防护,严密的安保体系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印钞用纸外流。而现在在纸业研究室的通往地下室的通道处,也建立了严密的安保检察体系。那些在地下室的楼梯内外,检察每一个进出者的人并没有穿着军装。
  在西北除了那些军装的人之外。只有另外一群特殊的群体,西北调查部的特工。自从两月前西北调查部拿着授权。征用了纸业研究室一直闲置着的,面积庞大的地下室之后,就利用纸业研究室的现成设施和技术人员,在其中建立了一个保密级别属于A十的试验室。至于其中在做着什么,除了被借用的十几名纸业研究室中最优秀的技术人员之外,外界对其中是一无所知,甚至于在这里被征用的同时,调查部另外从纸业公司抽调的一批技术精湛技工。
  至于他们会到什么地方。公司根本无从得知。那些几十名被抽走的工人只是知道,自己将会到一个保密级别很多的工厂里工作。至于他们会在那里做什么工作。这些工人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造纸,只不过是什么纸会这么兴师动众。
  “三桠树树皮全纤维含量高,不亚于亚麻。木质素比一般木材低,约在15%左右,……”在地下室内作着试验的沈从勇用钢笔在试验记录本上,记录着每一次的试验内容。最近的几个月沈从勇等人一直在进行着在几种植物纸浆之中混合三桠树树皮桨的试验,虽然试验取得成功。但是每一批纸被制造出来之后,没过几天调查部派来的主管就会要求重新研制。
  “杂质含量高?这些人总是能挑出各种理由。”检查了一下泡在池中的三桠树皮的沈从勇皱着眉头想着几日前主管要求主新研制的理由。三桠树皮浆的杂质含量稍高,要求降低杂质含量。这倒也不算复杂质。早期时注意一下就行了。
  “真不知为什么要在纸浆中混上这种暗棕色的皮浆。还必须是这种按古法制作的皮浆。皮浆不准漂白,要求的条件可真够多的,不知道按照新工艺制作的皮浆能不能满足他们要求。”
  想到月前最开始参照南北各地和新疆的桑皮纸的制造工艺,弄得这种皮浆的制作工艺,沈从勇就不禁摇摇头,沈从勇并不知道为什么调查部会在这种纸上面投入如此之多的精力。不过调查部的事情。沈从勇并不愿意所涉太深,毕竟谁知道这里头是不是涉及到什么机密。
  “这些三桠树皮,应该是从家乡弄来的吧!”看着池中的树皮。沈从勇不禁有些亲近感,老家在安微岳西的沈从勇的家乡种的到处都是这种三桠树,只不过在当地叫这种树皮为莲皮。还利用它制药造纸,那边还有“家有千棵莲,不愁油和盐”之说。而沈从勇的老家的山地上就种有数百亩三桠树。
  在数公里外的一处挂着平安造纸厂招牌的一个小型工厂里的车间里,计明之看着技术人员在那里仔细的检查着已经生产出的来纸张,对于这种泛着呈暗棕色的纸张,计明之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种纸张的用途。毕竟整个计划都是由计明之提出的。自从上次司马被刺杀之后。虽然调查部开展了行动对涉及其中的一部分人进行了报复,但是在面对涉及其中的日本公使等人的时候。
  调查部却不能直接开展报复。毕竟到时会此起什么样的后果。不是调查部可以预料之中。但是既然大老板要报复日本。那么就绝对不能停手,而作为调查员的计明之就向老板提出的印制日元假币干扰日本经济的报复手段。理由很简单。目前要国内的大中城市之中,日元基本上属于流通货币,甚至于在面对国内银行发行的银元券币值不稳定的时候,很多人都乐意把纸币换成币值稳定、流通范围广的日元。
  按照财政部作出的调查结果。到共和五年年底,在中国南北各省市面上流通的日元超过两亿日元。而日人更是使用日元套购国内的各种物资,而不是关金。对国内的实业发展影响甚大。按照计明之的设想,印制假日元。可以重创日元在国内的坚挺地位。大量的假日元的出现可以造成国内民众拒用日元。从而重创达到日元进而重创日本经济的目的。大量的日元现金回流日本后,对日本的经济必然会造成影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