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2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8/730

  尽管吕仁非常狂热,但是绝不意味着狂热的失去了理智。吞并俄罗斯?以现在中国的实力,即便是列强们同意,恐怕中国最后也会被活活撑死!现在中国绝对没有这个实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打下俄罗斯之后,我们得到的并不比现在我们得到的更多。而且,英国、法国、美国佬那些没安好心的列强还指望我们履行协约国义务。我们已经向欧洲派出三十多万劳工,可是那些列强还不满足,他们希望我们派出军队。在突厥斯坦,他们甚至用重建安西都护府作诱饵,现在他们看到我们打到欧洲,所以就希望我们打下整个俄罗斯。月前英国政府归还伊尔库茨克方面前沙皇尼古拉二世运往英国的财产,英美等国解冻俄国财产并将其归还给伊尔库茨克方面,就是这一切的前奏,他们将会在不久之后承认伊尔库茨克政权,当我们打到莫斯科、彼得格勒之后,俄罗斯帝国依然存在,到那时即便是没有英美法三国施压,我们也要和德国打仗,即便是我们不打,德国人也会打过来!”
  “中仁,告诉我,到那时我们会死多少人?我们打到最后不是为了我们的利益,而是成了列强手中的工具,最终我们那点实力,会在这场战争中耗尽。中仁,我们有没有那个本钱,把我们的国力用耗于这场狗咬狗的战争之中!”
  随着司马声音在车厢内响起,吕仁陷入了沉默。吕仁和很多国人一样,都曾寄希望于中国能够直接参与欧战,取得战胜国地位,进而提升国家地位。同时借机以参战为条件修改旧约,废除各国在华特权。但是吕仁却从没想过一点,参加欧战或许可以带来国家地位的提升,但是却会耗尽好不容易聚集的元气。
  “先生,如果我们不参战的话,那些列强恐怕很难答应我们提出修改新约的条件,如果不能修改新约,我们就必须要接受次等国的外交待遇、大城市的租界地、外国人的治外法权,甚至于还有京城一带各国驻兵权。先生,我们承诺过要给国人展现一个强国气象!”
  在内心里吕仁也并不愿意让中国军队成为列强手中的工具,但是想到未来的重签新约,吕仁仍然有自己的担心,毕竟中国手中的筹码并不多,参战或许是唯一一个强有力的筹码!甚至就连同日本亦将参战作为筹码同英美法三国谈判,以争取更多来自三国的物资订单,用于缓解国内的经济危机,而现在主任却要放弃这个仅存的筹码。
  “中仁!战!我们一定会参!只不过战场和时间会由我们来选择,那些洋鬼子永远也别想指望我们会把军队交给他们指挥,然后为了他们耗尽我们民族的血液,记住我们的原则是唯利是从。这里有一份文件,边防军制定所有作战方案都是基于这个文件,你现在看一下。”看着犹豫的吕仁,司马说道。之所以会和吕仁谈到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因为司马准备让吕仁担任未来特使,在时机成熟时与莫斯科方面展开秘密和谈,在此之前当然要和他通个气,文件是分割俄罗斯的计划全本。
  接过文件后吕仁仔细翻看着,当看到文件制定时间是共和六年元月后,吕仁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时俄国尚未发生革命,而西北就已经作好了一切准备,这……吕仁很好奇这份计划究竟是由谁制定的,竟然可以达到未卜先知的地步。
  过了半个小时在吕仁合上文件后,司马才提到让吕仁来此的目的。
  “中仁,这次秘密和谈,不会交由外交部门负责,甚至在西北,亦也只有少数人知道,所以我希望在不久之后,由你负责签定秘约。当然,我希望你知道一点,如果秘约外泄,无论我还是其它任何人都会否认秘约的存在!”
  秘约外泄后否认秘约的存在是为了自保,同时防止与俄国甚至英法美等国之间产生矛盾,同样也就意味着如果一旦秘约外泄的话,吕仁无疑就会成为一个替罪羊,等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吕仁都等于在头上套了一个紧箍咒。
  “先生,我想知道秘密媾和是我们首先提出,还是俄国人先提出的!”吕仁并没有直接回答先生,而是反问了一句。在吕仁看来是谁先提出媾和非常重要,甚至重要到自己是否值得承担这个替罪羊的风险。
  “中仁,你应该知道尽管我们和突厥斯坦属于半敌对阵营,但是突厥斯坦一直是我们重要的贸易通道,一直以来西北的‘走私’商人,都通过突厥斯坦向红俄出口诸如药品、医用器材、汽车之类的各种物资。这条走私通道尽管是由几个大‘走私商’控制,但其一直处于调查部控制之中。上个月其中一个‘走私商’的货船被捷尔任斯基的契卡特工以走私罪名义逮捕,所有船员包括货头都被关押在卢比扬卡广场的契卡总部,随后货头在三天被放了出来,带回了一封乌米扬诺夫写来的亲笔信,他们提出了希望与我们单方面媾和的请求,这里有乌米扬诺夫的亲笔信的译文。”
  吕仁的提问让司马明白他一定会去当这个“替罪羊”,于是便解释了一下。同时在办公桌内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那份亲笔信译文。信内容非常简单,开头不过是一翻有些肉麻的恭维,诸如短短几年实现了国家富强之类,其后自然追溯了一下中国人为打倒鞑靼皇帝奴役而发动的辛亥革命,并最终建立共和国,然后称辛亥革命和八月革命都是为了打倒专制建立共和国,当然最重要还是他们提到的媾和条件。
  “……战场全线停止军事行动,中国军队应撤退到乌拉尔山地区,建议按照乌拉尔山延伸线确定苏联与帝俄边界。苏联愿意对外宣布中俄两国间的和平、指责以英美两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列强为支持沙皇复辟而挑起战火,并愿意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注:如果中国政府拒绝回应苏俄为两国间永久和平提出的和平建议,那么中国侵略者和沙皇政权将被歼灭,中国也将作为一个国家将从地图上消失,……”
  “这样的媾和条件是讹诈,不过却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俄国人撑不下去了!先生,我想我们可以在谈判桌上取得更为丰厚的回报!”吕仁面带笑容,在信中苏俄开出的媾和条件宽松超出吕仁想象,这不是去谈判,而是去索要!
第195章
媾和的前提
  1917年七月革命期间,莫斯科紧随彼得格勒之后,也举行了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了摆脱欧洲战争以便把精力用于国内,1917年9月23日,苏俄与德国及其盟国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开始缔结和约谈判,在德军兵临首都彼得格勒威胁下以及乌米扬诺夫耐心工作下,全俄委员会通过了立即签订和约的决议。
  1917年10月15日,《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签字,规定苏俄放弃对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部分白俄罗斯地区的管辖权,承认乌克兰和芬兰为独立国家,高加索地区的喀斯、阿尔达罕、巴统、巴库等地割让给土耳其等等。《布列斯特和约》签订使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赢得积聚力量的宝贵时间。但也使苏俄丧失了大片领土,特别是波罗的海沿岸领土被割让,使首都彼得格勒失去了安全屏障,苏维埃政府和全俄中央委员会于1917年10月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莫斯科是一座历史悠久和具有光荣传统的城市,始建于12世纪中期,古有“第三个罗马”之称。莫斯科市名来源于莫斯科河,15世纪中期莫斯科已成为统一的俄罗斯国家都城,一直到18世纪初,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仍发挥着俄国第二都城的作用。1812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占领莫斯科后,这座城市在大火中焚毁,但很快又重新建设起来。
  红场原名是“托尔格”,意为“集市”,它的前身是15世纪末伊拉凡三世在城东开拓的“城外工商区”,1517年,广场发生大火灾,广场曾被称为“火灾广场”,1662年改称“红场”,在俄语中,“红色的”含有“美丽”之意,“红场”意思就是“美丽的广场”。
  红场大规模扩建是在1812年以后,那时,拿破仑的军队纵火焚烧了莫斯科,莫斯科人民重建家园时,拓宽了红场,广场用赭红色方石块铺成,油光瓦亮,广场两边呈斜坡状,整个红场似乎有点微微隆起,在广场南面,向莫斯科河微倾的斜坡上。
  在这个时代红场并不像后世一般有着举世闻名的国际知名度,更没有那句“当红军的脚步声在红场上踏响之时,整个世界都为之颤抖”的话语,甚至于在这个时代,红场不过仅仅只是一个稍大的集市而已,现在红场面积并不大,直到数年后与邻近瓦西列夫斯基广场合二为一后,才成为那个人们所熟知的“红场”,这里曾经被称为“世界革命的心脏”。
  当冷峰的座车驶入红场的时候,入眼第一座建筑便是基督救世大教堂,这座教堂是整个莫斯科最宏伟的教堂,庄严而高雅,位于莫斯科河河畔,距离此行的目的地克里姆林宫并不远,这座教堂是在1812年为纪念打败拿破仑而建造,前后历时50年才建成。
  “这是一座很雄伟的教堂!”望着教堂金顶冷峰忍不住赞叹道,只不过冷峰并不知道这座雄伟的教堂在几十年后,会在反对宗教的狂热中被炸毁,当然这只是官方的一个说法而已,实际上是因为在莫斯科,唯一一座“大、高、神圣”的标志性建筑物,但他却不是无产阶级的,而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丰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它处于莫斯科中心地段,对面就是克里姆林宫,当那位伟大而神圣的领导人从红色宫墙里推窗而望,首先见到的却是这一建筑物……。
  在苏俄缔造者乌米扬诺夫去世后,就有人建议在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的地盘上建造一座有高耸其塑像的宏伟纪念大厦——苏维埃宫,为了给莫斯科一个无与伦比的大厦,给这个伟大的红色首都一座可见的建筑丰碑,当苏维埃宫还在进行设计竞赛时,1931年12月5日,俄国人终于把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炸毁了!只不过,从始至终,那座大、高、神圣、有特色的苏维埃宫最终直到苏俄成为历史名词时还是没能建起来,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苏俄解体后,俄国人在原址上重建了基督救世大教堂。
  对于未来将要发生的这一切,冷峰并不知道,不过克里姆林宫周围红场和教堂广场等一组规模宏大、设计精美巧妙的建筑群,仍然吸引着冷峰的视线,冷峰不禁后悔为什么当初自己在俄罗斯时,没想起来到莫斯科这座俄罗斯旧都参观一下,而现在,自己仅不过是一名过客而已。
  朝车内的那三名契卡特工扫了一眼,借助汽车后视镜,冷峰看到后面同样跟随着一辆中国制造0A-30系列轿车,能够在俄罗斯发现国产汽车并不出乎冷峰的意料,只要有黄金红俄可以买到他们需要的一切,哪怕就是在这里发现国产飞机亦不足为奇。
  “他们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份!”想到在阿斯特拉罕下船后,这一路上那些契卡的特工甚至连自己方便时亦跟在一旁,谨慎过了头。冷峰隐隐感觉对方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份,他们之所以如此谨慎、小心,是害怕自己和潜伏在俄国的情报网产生联系。
  克里姆林宫曾是历代沙皇的宫殿、莫斯科最古老的建筑群。在革命后成为苏俄党政机关所在地,克里姆林宫便是冷峰这次来俄的目的地,很快汽车便驶入了戒备森严的克里姆林宫,和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篡权者一般,在克里姆林宫内外随处可见穿着便衣的契卡特工,尽管并不能确切了解知,但是仍可以凭直觉认定他们的身份。
  克里姆林宫1号楼,历史上曾是俄枢密院大厦,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由著名建筑设计师马特维·卡扎科夫设计建成,沙俄时期,很少有沙皇在1号楼内办公,乌米扬诺夫办公室就在1号楼三楼,面积只有50平米,不过,电话交换室、图书馆以及人民委员会会议厅都设在同一楼层,乌米扬诺夫及其家属也住在这里,乌米扬诺夫办公及家用房间面积为560平方米,这些房间从1917年10月后就归乌米扬诺夫支配使用。
  进入乌米扬诺夫的办公室,他的办公室一大显著特色是书多,办公室的两侧都摆有书柜,书柜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冷峰扫视了一眼那些书籍,同时尽可能记下这些书籍的名称,以供调查部分析人员据此分析乌米扬诺夫的性格,在这些书籍中,冷峰甚至在其中发现了几部俄文版的中国著作。
  对于坐在面前的乌米扬诺夫冷峰反而无视了其的存在,至少在其先开口之前,冷峰会一直看下去,这一次来莫斯科,冷峰不是来求和,而是赐予俄国人和平!
  对于面前这个年轻人乌米扬诺夫并不陌生,革命前自己在芬兰湾避难时曾经得到过他的资助,但是和他之间合作亦在革命成功后结束,这个年轻人是中国人在俄国的情报总监,如果逮捕他的话,或许可以把其在彼得格勒等地发展的情报网来个一网打尽。
  当得知冷峰作为中国政府派出的中间人,重返俄罗斯后,捷尔任斯基几乎在第一时间要求逮捕这个中国人,以挖出中国人在俄国的情报网,尽管中国人的情报网至今仍然没有暴露,但是作为契卡负责人捷尔任斯基有充分理由相信,在俄罗斯中国人有一个异常严密的情报网,甚至于一些苏维埃官员都有可能是中国人情报人员。
  看着没有一丝担忧之色,反而若无其事打量自己办公室的冷峰,乌米扬诺夫用他那副招牌式和蔼可亲的面容笑问道:“冷先生,你不担心自己的安全吗?在俄罗斯有很多人非常希望能够得到你掌握的一些事情,譬如你曾在彼得格勒策划的一些事情。”
  “安全?乌米扬诺夫主席,我想您会保证我的安全不是吗?再则我想贵国应该不至于以牺牲自己外交信誉为代价,以伤害一个微不足道的普通商人!而且这个小商人是带着我国政府对贵方提出的媾和请求而来。”冷峰自信满满的回答道。
  只要这些俄国人还希望结束和中国之间的战争,自己的安全就不会有任何问题。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这些俄国人比任何时候都渴望结束和中国之间的战争,他们或许可以撑下去,但是他们绝不愿意把全部力量葬送在喀山。
  否则他们绝不会提出媾和,甚至于建议中俄两国签定一个新《布列斯特和约》,结束两国之间的战争,甚至于还承诺将会承认帝俄政权的存在和独立!换句话来说,他们已经决定再一次以“牺牲”领土以换取国家的存在。
  “我们当然会保护合法的外交官,但是冷先生您是一名普通商人吗?”乌米扬诺夫兴奋盎然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上一次会谈这个年轻人给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他们的帮助至少让革命提前两个月获得了成功,严格说来,其甚至于有功于俄罗斯。但是为什么在表现出了最初的友好之后,他们反而会对苏维埃政权表现出强烈的敌意?
  为了弄清楚他们对苏维埃的敌意,乌米扬诺夫甚至于特意研究了所有关于复兴党以及西北的各种资料,最后除了用“阶级上的天然敌意”来解释之外,乌米扬诺夫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贵方在革命后没收了华商在俄滞留财产,当然我个人亦有大量财产被贵方没收,我这里有一份商会提供的财产清单,乌米扬诺夫先生可以据清单调查,作为中华商会的委托代表,来时我得到命令,此次会谈第一前提是贵方必须无条件赔偿在俄华商全部财产损失,我想对此先生应该不会有任何异议,毕竟那些财产是被你们没收的!”
  冷峰取出了一份厚厚的文件递了过去。之所以这么做原因非常简单,如果乌米扬诺夫等人愿意支付巨额华商财产赔偿,那么就可以证明一点,俄国人远比情报中更渴望停战,到那时才有可能在谈判桌上取得更多的利益,就像《布列斯特和约》一样,有时候在谈判桌上会得到比战场上更多利益。
  “这是讹诈!苏维埃绝不会接受帝国主义列强的讹诈!”没想到其一开口就是敲诈,乌米扬诺夫按耐住心中怒意开口说道。语气中不见那种在冷峰看来如“撒旦般的伪善”式的和蔼可亲。
  “帝国主义列强?我们中国什么时候成为了一个帝国主义列强?好像在几年前你们俄罗斯不还入侵着我们吗?如果谈到帝国主义列强的话恐怕你们俄罗斯更配得上这个名字。我们要回属于我们的东西,这些房产、商品都是我们中国商人的血汗钱,你们一句公有就没收了,和土匪、强盗有什么区别?如果说到帝国主义强盗,恐怕你们更适合这名字不是吗?你们没收他国公民财产已经违反了国际约法,我想现在我们索回这一切,自然是合情合理!”
  当眼前这个秃顶俄罗斯人显露出怒意时,冷峰在心中冷笑了一下。在来俄国之前,冷峰就得到指示,尽量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模样,要让他们明白一点,我们对于这场和谈抱的是可有可无的态度。
  眼前这位乌米扬诺夫有四分之一犹太血统,他的血液里有犹太人的血,善于向现实妥协、为了利益不惜与魔鬼合作是犹太人最大特点,或许正是血统导致了其不惜代价向德国妥协,以换取所谓“苏维埃的生存”。
  对于社工党高层那些所谓领袖们不惜以割让领土换取生存的行为,冷峰和大多数国人异常不耻,当这么一群人为了所谓“苏维埃政权”的存在,而出卖国家领土的时候,任何理由都是牵强的,永远无法改变他们出卖国家的事实。不过作为他们的邻国,冷峰个人却喜欢这种在伊尔库茨克报界被称为“卖国贼”政权存在。
  “乌米扬诺夫主席,至于赔偿我们除了可以接受黄金或白银贵金属之外,美元、英镑、法郎之类的外汇亦可接受,当然诸如珠宝、古董之类物品同样可以接受!”冷峰面带微笑说道。对于乌米扬诺夫越显难看的脸色几乎视而不见,无论是黄金或是白银或外汇、珠宝、古董这些东西没有一样属于眼前的乌米扬诺夫或是社工党,这些不过是强盗从他人家中掠夺的财物而已。
  通过那些流亡到西北的俄罗斯富人或贵族对报界的描述,社工党和强盗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们会掠走私人家中任何值钱的物品,甚至会在抢劫时强奸夫人或小姐,如果说和强盗有什么区别的话,恐怕就是他们是合法抢劫。
  “对于是否赔偿华商损失一事,待中央委员会协商之后,会给冷先生答复,我想冷先生不远千里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这里,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索要那些财产,而是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乌米扬诺夫冷声说道。
  在中央委员会提出媾和的正是乌米扬诺夫本人,尽管现在中俄联军被牢牢牵制在喀山,但却不意味着中俄联军不可能突破红军防线,乌米扬诺夫曾经询问过那些旧军官,他们大都异口同声的回答,只要中国人愿意,他们在乌拉尔山以东的精锐军团就随时可以突破红军防线,红军不可能在其它地区再打一场喀山保卫战,一旦中国精锐军团突破伏尔加河,即可对喀山形成合围,并长驱直入攻进莫斯科,而红军大半力量都在喀山。
  只有趁着现在红军尚未完全处于劣势时谋求停战,以争取更多利益,否则当局势处于劣势时,恐怕连媾和都无法提出。
  在乌米扬诺夫看来,中国人之所以止步不前,根本原因是为利益!这是一年来通过对战事分析乌米扬诺夫得出的结论,中国人希望趁着俄罗斯内战得到尽可能多的好处,但同样亦不愿意在战场上付出太多,他们现在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帝俄政权已经归还了他们的领土、甚至于还补偿了一部分,废除了全部在华特权,现在他们不过是履行盟国义务而已,否则他们精锐军团恐怕早已西进,绝不会在喀山出现两军僵持的局面。
  “西北边防公署对于主席同志提出的两国永久和平建议持以欢迎态度,作为公署代表,我带来公署非官方回应。当然公署回应需要在贵方表现出诚意,偿还我国商人损失后交由贵方,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诚意,和平的诚意!而并不仅仅只是缓兵之计,这一点希望主席同志能够理解!”冷峰并没有回答来乌米扬诺夫的问题,仍然坚持既定方针,要求展开谈判前必须要得到全部赔偿,国商财产绝不能白白损失,尤其任意没收。
  ……
  “……俄罗斯革命命运系于喀山决战,苏维埃和俄罗斯人民没有退路,除非退到伏尔加河里去,英雄的喀山和在喀山战斗的英雄们,已经成为整个俄罗斯的象征,俄罗斯人民在看着你们……”
  暮色降临之后,伏尔加河宽敞的河道便被雾气笼罩,河道迷雾茫茫,看不清河岸也看不清河道。这时在白天隐蔽在小河之中的几艘小鱼雷艇缓缓驶出支流的河道,向数十公里外的喀山驶去。这几艘鱼雷艇是经历了很多困难才从连接伏尔加河和波罗的海的人工运河马林水系运来伏尔加河的,有几艘汽船此时已经装备了火炮和机枪,同时搭载了上千名精锐老兵,这是红军新建的内河舰队,今天第一次投入战斗,他们将在白军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发起一场奇袭。
  在拉斯柯尔尼科夫率领下,小规模舰队趁着暮色和雾气掩护来到喀山,路上要经过设有几个白军炮台的很高的陡岸,河在陡岸后面转个弯,河面立刻就宽阔了,整个伏尔加河都属于红军,白卫军根本就没有任何舰队。在东岸喀山城不时闪着爆炸的火团和响彻云霄的枪炮声,夜晚的战斗甚至比白天更为激烈,红军反攻大都是在夜间进行。
  按照计划鱼雷艇队趁黑夜和雾气偷偷驶过陡岸,摧毁白卫军在卡赞卡河左岸的工事以及岸上炮台,然后炮轰左岸白卫军,为大部队反攻提供掩护。
  舰队熄了灯,成单行前进,像黑夜中的强盗一样,两个年长的伏尔加河领航员站在指挥官拉斯柯尔尼科夫身旁,这两名领航员都长着稀疏暗淡的络腮胡子,他们都是被迫来的,害怕得要命,他们打心眼里恨这些红军,不时在心中诅咒着自己的命运,浑身像筛糠般颤抖。
  因为一切都仰仗他们了,穿着黑色水兵大衣的拉斯柯尔尼科夫不时提醒这两个“资产阶级的走狗”:“如果你们让船搁浅,你们两人就地枪决,家人也是同样!”
  小舰队驶过耸立在黑暗中的陡岸旁时,或许是听到了河内动静,岸上一阵机枪射击像鞭子一般横扫入河面,随后山上响起隆隆炮声。
  舰队还是悄悄的前进,在鱼雷艇后的几艘汽船开始还击,不断有子弹打在舰桥上齐腰高的防护铁甲上,打得铁屑纷飞。拉斯柯尔尼科夫连忙蹲了下来,同时不断的大声叫喊着:“还击!炸碎那群狗娘养的白匪!”
  鱼雷艇上的波罗的海舰队水兵们开始行动了,他们在黑暗中搜寻目标,并压低声音与拉斯柯尔尼科夫交换意见,驶过陡岸后,舰队立即进入广阔的深水域,对岸的喀山城守军听到河道中有动静后立即开火。
  而河道中的舰队也是上下火力齐发,交织成一道密集的火力网,在舰队右边一百多米远和地方,在高高的河岸掩护下连绵的防线黑糊糊的一片,拉斯柯尔尼科夫命令向左岸的工事开火,鱼雷艇金属船身在自己火炮初次发射下铿锵作响。
  河道内小艇窜动前进,钢铁的肚子像分娩一样痛苦的咯咯作响,发出一颗颗炮弹,突然,熊熊烈火照亮了夜幕,一发炮弹击中左岸一辆油罐车,鱼雷艇上的水兵们兴奋的吼叫着,非常壮观的火团在左岸燃烧。
  整个左岸被照得通明,为鱼雷艇上水兵提供了良好的视线,水兵们嚎叫着操作火炮和机枪朝着左岸工事射击,在火团照耀下水兵们甚至清清楚楚见到岸上惊慌失措的白卫军,一些白卫军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甚至立即丢下的武器逃散开来。
  一直跟在鱼雷艇队身后的驳船,随即开始抢靠码头,刚一靠岸,驳船上的士兵纷纷跳入冰冷的卡赞卡河中,朝着岸边拼命奔跑,以抢在白卫军反应过来之前占领左岸阵地。
  就在第一波红军攻上岸的同时,如同雨点一般的炮弹便落在了卡赞卡河道中央,密集的炮弹瞬间笼罩了内河舰队其余船只的前进道路,百吨左右的鱼雷艇在炮弹掀起的惊涛骇浪中颠簸,空中不断打出照明弹把原本漆黑一团的河道照成了白昼,鱼雷艇和内河驳船此时就像苍蝇落在光洁的盘子上一般显眼。
  新组建的内河舰队正处在码头与陡岸之间的炮火交叉射击射程之内,密集的弹雨随即从河道两侧朝着内河船队倾倒,但是此时一切都已经晚了,登上卡赞卡河左岸的红军已经冲到左岸近卫军背后,与此同时,位于伏尔加河西岸的要塞炮群发出的重型炮弹笼罩着整个卡赞卡河左岸近卫军阵地。
  几个小时后,原本左岸猛烈的炮击已经完全停止,但密集的枪声不断在左岸城区中响起。拉斯柯尔尼科夫并不知道自己率领的舰队突然袭击所造成的破坏和恐慌,也不愿意评估战果,此时拉斯柯尔尼科夫只想尽快从照明弹下光照中逃离开,以免遭到新一轮炮击。左岸虽然被红军占领了,但是右岸还有数不清的敌军。
  几十分钟后,当拉斯柯尔尼科夫带领舰队驶入伏尔加河,鱼雷艇上才再次出现纸烟的亮光,包括拉斯柯尔尼科夫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到仿佛又一次降生到人间,吸着烟的拉斯柯尔尼科夫知道,明天自己的名字或许将会出现在俄罗斯所有的报纸上,自己将会成为新的喀山英雄!在未来的舰队之中甚至会有一艘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军舰也不一定。
  以瓦采季斯为首的东方方面军司令部军事专家们制定的奇袭成功了,左岸腹背受敌的数万近卫军很难在这种攻势下支撑下来。
第196章
历史的启示
  看着面前葛里伯·波多金,司马很好奇这位俄罗斯皇室内务大臣为什么会单独找自己,而且貌似没有什么大事,仅仅只是闲聊而已。司马并不认为自己或者葛里伯·波多金有那么多的空闲时间用在两人之间的闲聊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8/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