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5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9/730

  “老师,受苦了。”
  “我是修士,清苦简朴的修行是我会信条。”71岁的陆徵祥腰背微驼,削瘦的身躯根本撑不起宽大的修士袍。半闭眼睛的陆徵祥没有一丝情感波动,似乎来者根本不是自己最喜爱的后辈,一手提携的学生。
  “老师,此次来比利时,给你带来总理的信。”孙云勤拿出上书:比德修士亲启的信,递给陆徵祥。
  “我是修士,早已不问外事,请您转告总理……”陆徵祥刚要拒绝,话被孙云勤不礼貌的打断。从德国来比利时前,国务院发来密电,要求务必把总理亲笔信交给老师,绝不能出差错。
  “老师,请您看过信后再做决定。”
  老师虽说不问外事已久,但中国对美、英宣战后,仍主编《益世报海外通讯》,向欧洲人介绍中国对英美宣战的目的,呼吁世界人民支持中国解放亚洲列强殖民地的“自由战争”。
  “中国为亚洲民族生存而战,为保存亚洲文化和文明而战,为全世界公义和自由而战,而非谋求领土扩张而战。”老师在修道院避世,但心中对祖国的热爱始终如一,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根。
  中国官员离开后,南文院长进入比德修士的小寝室。南文对比德兄弟非常感激,布鲁塞尔其它修道院被德军征用,修士流落街头,圣安德修道院仍保持一方净土,全赖其功。
  “比德兄弟,什么让你心境难安?”南文敏锐觉察到陆徵祥的焦虑。
  “中国!”陆徵祥简短说道。自中国向美、英宣战,陆徵祥便再也无法做到心如止水。之所以成为修士,除妻子逝世和当年枪击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遵循恩师许景澄的遗训,“欧洲力量不在于武力,亦不在于科学,而在于宗教。有朝一日,找机会进入教会,掌握其中奥秘,为中国服务。”
  陆徵祥一直铭记恩师教诲,从未忘记祖国。当祖国对英美宣战,远在欧洲的陆徵祥以木兰为笔名,向欧洲人介绍中国进行战争的正义性。
  “中国占去你一半的心。”南文明白比德兄弟永远无法放下对中国的怀念和热爱。
  陆徵祥并没有说话,伸出三根手指。
  南文主教明白,“中国占去你四分之三的心。”
  陆徵祥点点头,闭上眼睛。当年离开中国遁入空门,除去对亡妻的思念、遵从师导外,遭受爱国青年枪击是最主要诱因。枪击事件,舆论哗然,甚至法学界都呼吁从轻处理,社会舆论一致对爱国青年表达同情,对汉奸陆徵祥切齿痛恨,谓其卖国媚敌死有余辜。
  学生被判15年徒刑,但中国在政府尤其是总理推动下,国内民族主义浪潮风起云涌,总理用民族复兴、复仇团结国家。但也导致民族狂热躁动,对日战争、兰芳危机、贸易争端、美英逼迫,使国家上下陷入集体受害幻想,认为全世界和中国对着干,中国处处吃闷亏,尤其美英亡我之心不死。
  战争起因看似英美逼迫,实际上却是中国处心积虑,国内狂热民众,发现纤细的胳膊上稍有肌肉,就飘飘然然争取亚洲霸主,唯一需要理由而已,而英美给了中国一个最好理由。
  总理被民族狂热捆绑,充其量只是战争机器上的螺丝钉,机器的发动机,不是某个人,而是整个民族,燃料就是狂热。螺丝钉操纵不了机器,民族狂热操纵着战争。二十年来,中国倾其所有发展工业,国力快速增长,拥有不逊于美国的经济力量,但相比美英等老牌列强,中国国力仍显薄弱,稍有不慎数十年苦心经营可能毁于一旦。
  中国拥有不逊于美国的经济、工业,有了和美国、英国叫板的力量,但中国需要的不是占领世界,中国不同于欧洲国家需要外部市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内部市场,经济危机时,中国经济完全被内部市场拯救,内部市场膨胀使中国迅速成为不逊于美国的经济强国。中国的需要外部资源,但资源可以用金钱解决,根本没必要压上国家做赌注。
  中国最重要的不是生存空间扩张,而是不断巩固成果,中美战争对中国有百害而无一利。击败英美谈何容易,即便胜也是惨胜。败,则全盘结输,数十年努力毁于一旦。胜负均是代价惨重。陆徵祥想到信中内容,当整个民族都陷入空前狂热时,至少还有一人保持清醒,或许他从不断宣扬民族主义开始,就已经意识到问题症结。
  “他可以看到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后。”陆徵祥不得不承认,世界真有先知,至少他的选择向来对中国最有利。战争因狂热引发,而他本人亦被捆绑,但却竭尽全力降低战争损害,力求使中国走出当前两难的困局,他非常清楚中国未来走向。
  瑞士景色秀丽的日内瓦莱蒙湖畔,坐落一幢白色两层别墅,别墅主人声名赫赫,亨利·卢斯,美国《时代》杂志创办人。一直视中国为第二祖国的亨利·卢斯,创办的《时代》杂志具有鲜明的亲华色彩,1918年亨利·卢斯返回美国,利用中国的资金资助,与同学布里顿·哈登创办《时代》杂志。
  在司马主持的共和政府抓紧时机发展实业的同时,开始在全世界展开全方位外交,打造新中国形象,亨利·卢斯积极参与。长期积弱,使中国人在美、英尤其美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并不乐观,而形象又在美国对华政策中起着微妙的作用。卢斯深知良好的,受美国公众欢迎的中国形象,对共和中国政府巨大效益,也知道树立积极形象的艰巨性和困难。
  中美两国距离遥远,文化迥异,美国公众对中国的认识只能依靠新闻,而美国媒体对中国一向不重视,尤其欧战期间,战事新闻一枝独秀,来自中国的新闻微乎其微。尽管美国报道很多中国制造、中国工业奇迹的新闻,但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和评价,这给了卢斯一个机遇。
  时代公司精心策划的全方位报道中国行动明显优于零散介绍,《时代》成为公众了解中国的主要渠道和权威,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时代公司灌输的中国新形象。卢斯一方面利用新颖的中国商品和中国实业奇迹满足公众猎奇心,另一方面煞费苦心全方位包装司马,将其偶像化。
  二十年代中期,成为时代杂志封面人物是诸多名人争相追逐的荣耀,也成为卢斯最有力的武器。1918年4月司马首次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到1924年,司马已累计18次成为杂志封面人物。除此之外,卢斯还利用新闻报纸、人物特写、人物采访及评论等各种方式使司马在时代名下三大杂志频繁亮相。
  三十年代末,时代公司名下杂志拥有超过2500万读者,时代公司对美国公众影响力不言而喻。同时具有东方传统美德,在中国推广民主,心怀人民的中国领导人形象深入人心,使公众对中国关心上升到空前程度。即便中美宣战,时代公司树立的中国形象,仍然影响美国人,很多美国人认为战争是:错误的理由导致与错误的国家进行的错误战争。
  明显亲华立场的《时代》杂志,在两国宣战后虽并未被查封,但亨利·卢斯却不得不在三个月前,离开美国到瑞士政治避难,毕竟美国政府和公众都无法接受亲华的卢斯在美国继续亲华宣传。
  “我出生在中国,但也是美国人,当两个祖国宣战时,我只能离开我热爱的国家。我最大愿望,就是看到两个祖国恢复友好与和平,我向上帝祈祷这一天的到来。”
  “夏威夷!”当亨利·卢斯听到这个名词,眼中充斥难抑的愤怒,但同样知道,这是中美和平的契机,可以结束该死、错误的战争,中美两国原本应该是天然盟友。
  “美国完全被战争狂人操纵,无视千百万美国青年流血。政客完全不理解中国人对最后通牒的敏感,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理解,因为不具备惨痛的历史。比德院长,这点你应该明白。”
  “当然,美国曾是中国的朋友,中美两国曾经建立异常深厚的友谊,战争局面,我们都不愿意看到,亦是总理不愿意看到的。可中美战争却极大影响到两国的友谊。”陆徵祥用修士特有的慢腔慢调回答。
  卢斯点点头,25年前第一次专访司马,卢斯就坚信,司马热爱和平。商人、诗人、曲作家、慈善家诸多职业中,政客是他最不愿意选择的职业,但历史和中国却选择了他。如果说他对美国充满敌意、对世界充满野心,卢斯绝不相信。
  尽管中国多次卷入战争,但中国更习惯在战争中火中取栗,获取利益。这是商人柄性决定的,中国虽然狂热、民族主义盛行,但是商人思维一直影响中国政策,总是力求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是中国的根本政策。卢斯深知,中国清楚美国的力量,两国都不可能轻易打倒对方,无节制消耗战是两国战争的唯一方式,而消耗战将拖垮两个国家。
  “比德修士,美国正在发生变化。日本对美宣战,尤其一星期前,入侵夏威夷,占领夏威夷四岛后,美国就陷入空前惶恐与愤怒中,一方面海军无法保卫西岸,另一方面,对日本趁人之危怒不可遏。美国报纸舆论界,最大敌人中国,已退居其次。美国上下群情激愤要粉碎日本鬼子。”卢斯甚至幸灾乐祸。
  自己曾无数次警告美国,美国真正威胁不是信奉“民主自由”的共和中国,而是日本,旧日本帝国还是红色日本,本质相同,是美国真正的威胁。日本对夏威夷的占领,印证自己的看法。
  “日本入侵夏威夷,出人意料。尽管我们并不愿意看到,但却不得不承认,它有利于中美结束错误的战争。”
  “司马总理也这么看吗?”卢斯最关心司马的看法。
  “相信我,总理更愿意中美和平。”陆徵祥斩钉截铁的回答。来到这里,就是为了与卢斯勾通,通过卢斯这位拥有中美两国国籍而且在美国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美国人,向美国传递和平信号。
  卢斯的幕僚知道应该怎么做,只不过陆徵祥很难理解,总理为什么会选择卢斯,而不是像过去,由中美两国大使在瑞士秘密会晤。话说回来,总理真是个和平主义者吗?陆徵祥明白,是才见鬼了,总理心中唯有利益。
第189章
为什么
  2月21日,大年初七,往年这个时候漫长的春节长假不过刚刚开始,但宣战后,政府机关、企业都根据动员令要求,取消包括春节长假在内的所有节假日,假日是奢侈品,至少对政府职员和企业工人而言的确如此。国务院大厦位于西北市中心繁华地段,之所以建成大厦,是因为受制经费,无法购得更多土地,出于节约用地才会建成大厦。
  象征中国最高立法和行政机构的国会和国务院大厦最吸引国人的地方,不是因为它象征的权力,而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清晨,国务院大厦一楼门堂大门尚未敞开,十几名小摊贩就一如既往的抢占了国务院楼前小广场边角,摆出摊位给游客拍照留念,广场上有很多从外地赶来,等待进入国务院参观的各地游客。
  “人民财产,人民自然有权参观。”基于这一理念,京城总统府或国务院大厦、国会大厦,常年免费向公众开放参观。每星期二至星期六早晨8:30至中午11:30,游客可以免费参观。尽管天气寒冷,正值战时,但仍有游客踏雪而来,8点30分,国务院大厦一楼入口处,一个警察满面笑容的向排队等候的游客打招呼,核对证件,随后游客在国务院工作人员引导下参观国务院。
  国务院一楼一直是绝大多数游客最喜欢的地方,尽管受面积限制,国务院没有多余土地建立花园,但设计师却出人意料的将国务院一楼设计成一座室内花园,一楼至五楼中空处,种植很多高大的观赏乔木,点缀在钢筋混凝土之间。
  一名带小孩的游客留意到电梯处和通道处挂起绳子,绳旁则站有神情严肃的特勤局特工。过去一楼至六楼都是向游客开放的,今天怎么了?于是便冲介绍国务院大厦的工作人员伸出手指,“先生,今天一楼以上不开放吗?”
  “非常抱歉,因为工作原因,一楼以上暂时封闭。”工作人员微笑着回答。随后继续介绍国务院大厦。
  与时同时,在游客头顶数十米一间会议室内,正在进行内阁特别会议。
  “和平?”司马戏谑地说:“你们明白,我从来不是和平主义者,也不是扩张主义者,如果非要给我定性,我信奉利益。假如战争对我们有益,我们就选择战争,假如和平对我们有益,我们就选择和平。”会议室内众人露出笑容。众所周知的,总理永远利字当头。
  “大家看过报纸,说我少年时在美国游历,造成我对美国既恐惧又亲近。矛盾情绪,导致国务院在对美战争中决策失误。”司马第一次被点名批评,心中五味杂陈。
  “一些人,或者说很大一部分人。”提到很多一部分人,司马加重语气强调。
  无论这个时代或另一时空,都存在愤青这个特定人群,只不过与后世相比,这个时代愤青更疯狂,爱国热情高涨后奋不顾身。后世愤青叫喊灭日屠美,共和中国同样很多人叫喊灭美屠英,两者理由非常相似,一是历史仇恨,一是潜在威胁。而愤青正是自己造就,几十年来,为团结国民,大肆宣扬民族主义、复仇主义,副作用就是国民浮躁和迫害狂。
  中美战争原因复杂,表面上,源于英美逼迫。但深层次,战争却是国内需要,青年妄想解放亚洲,企业家需要市场,军人需要荣誉,政客需要刺激国内经济,缓解国内矛盾和压力。面对民众彻底击败甚至占领美英的臆想,司马只能小心翼翼掌舵,谋求利益最大化,代价最小化。在狂热的大潮流里,保持理智不容易,理智作出决策,更加困难。
  “他们高喊灭美屠英,理由非常简单,英国曾用大炮轰开中国国门,将耻辱加诸我身。美国更是中国最强大的敌人,中美在军事、经济、工业、政治上并驾齐驱,美国令中国如芒刺在背,所以必须不计代价彻底灭亡美国,确保中国未来安全。”会议室中有几人颇为尴尬,他们也是这一观点的拥趸。
  “为国家民族,的确可以承受千百万伤亡,国民也愿意用生命承担责任和使命。但有必要用最优秀青年的生命,去换取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安全梦想吗?”司马厉声怒喝。会议室气氛凝重,内阁成员轻轻避开总理的目光。
  “即便不计代价占领美国,从旧金山打到迈阿密,从西雅图打到华盛顿、纽约。把黑人、印第安人聚居起来按照州与州分裂美国,把美国变成中国粮仓。安全了,几百万青年牺牲生命铸就了中国百年安全,祖国会牢记他们的牺牲和贡献,一年六次或者更多盛大祭典,人民会怀念英雄。一切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会议室内有几人点点头,的确值得,一代人的牺牲换取国家强大和安全,当然值得。
  “十五年前国防军参谋部开始针对美国进行机密兵棋推演,十五年来,每隔三年,国防军参谋部都会进行相同的兵棋推演,第一、二次推演,我国必败;第三次推演,我国胜数五成;第四次,五成五,目前,是七成五至八成机会,这是国力发展使然。根据国防军参谋部去年推演结果,中国有能力占领美国。战争爆发后,深蓝公司根据两国工业、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对中美战局做出分析预测,肯定中国有能力击败占领美国。”
  司马在会议室来回走动,提到击败占领美国,也不禁心潮澎湃。1894年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整整一个多世纪,没有任何国家,敢言击败美国。即便疯狂如德国日本都未曾抱有如此幻想。后世两霸之一的苏联,也只是想扼制美国全球战略,但这个时空的共和中国却拥有占领美国的实力,达成这一切只用了27年。
  司马冲蒋百里挥手示意,蒋百里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印有国防军参谋部徽章的文件夹,放到众人的面前。
  “这是一份兵棋推演资料,大家传看一下,根据兵棋推演结果,我们有能力在三年内,迫使美国政府媾和或全面投降。”
  司马见诸人惊讶不已,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兵棋推演所指:对多座城市实施毁灭性轰炸,指的是原子弹打击。去年总参谋部推演时,拟定对美国特定城市、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实施原子弹攻击,兵棋推演结果全胜,正基于此。
  “对美作战初期,需投入不少于263万军队,其中86万军队直接参与登陆作战。需要15艘‘大帝’级航母为核心的护航舰队和864万吨登陆舰只,2150万吨商船以保障物资及后继部队运输。尽管远程轰炸机对西岸打击,使得我军占有优势,但登陆作战仍存在风险。”
  参与兵棋推演的司马当然知道,西岸登陆的风险,为掩护部队登陆,空军远程轰炸机及海军舰载机将投下36枚5000吨至30000吨原子弹,攻击美军空军基地、陆军要塞、交通枢纽、重点城市等,确保登陆成功。原子弹是战争胜利保障,总参不惜耗尽全部原子弹储备。
  28年12月24日“小玩意”试爆成功,至今国防军仅制造出39枚原子弹,数量不多,品种齐全,两年前服役的原子弹重达4.5吨,3.2万吨当量。今年刚完成原子弹小型化,重量600公斤,当量5800吨战术核武器即将服役。小型原子弹,可用轰炸机投放,中国拥有越洋核攻击能力。
  为谋求战争胜利,总参谋部从来不吝采用任何先进武器,而且方案也得到总理同意,战争就是战争,容不得心慈手软,可以心怀愧疚,但良心不能阻止核按钮的启动。
  “进入第二阶段,国防军在美部队需增至580万人,进攻目标以密西西比河为界。其中375万用于占领区维安。一期、二期作战中,均以维安,收缴民间武器、清除地下反抗力量为战役重点,将牵制绝大部分力量。即便完成第三期作战目标,维安作战仍将是持续不断,几年甚至几十年。重炮、坦克、飞机作用降至最低,重点是是巷战与游击战。”
  参谋部兵棋推演时,美国数亿件民间武器及桀骜不驯的美国民兵,让参演参谋觉得头皮发麻。通过核打击,击败政府很容易。但美国平民绝不会交出武器、放弃抵抗。
  与报纸上,美国个人主义至上一盘散砂,经商过日子还行,玩命打仗是菜鸟。即使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兵依然怕死,当面对全副武装训练有素国防军战士,只有尿裤子逃命的份,之类论调不同,参谋部绝不相信这种痴心妄想。把胜利希望,建立在敌方民众个人主义、胆怯散漫上,愚蠢可笑。
  “战后,需要在美国保持400万驻军,确保有效占领。中国80%以上军队将用于占领区维安战,即使如此,一名士兵仍需负责维持2平方公里以上区域安全。敌人,是无处不在的民间枪手、游击队员。”
  “总理,扶持愧儡政权可以减轻负担,东南亚不正是如此吗?可以在东南亚获得广泛支持,并建立愧儡政权,为什么在美国就不行?”孙科反驳道。
第190章
未来
  出席特别会议者不仅有内阁成员,也有国会各党领袖代表,此次会议是内阁与国会之间的协调会,协调国会与内阁对战争问题的争论。尽管复兴党是国会第一大党,但国会与内阁分歧永远都会存在。共和9年开始,中国政客迅速学会议会政治本质和游戏规则,当民族主义成为主流,为讨好民众,议员变成最坚定的民族主义信仰者。
  国会在共和九年、十年、十五年,先后通过有违共和精神的法案,取消特定民族选举权被选举权。甚至有议员提议将其定义为“国内依附民族”,取消其中国公民身份,也不具备外国公民身份。政客为了买好选民,甚至闹出笑话,如要求“六”念“路”不念“六”,理由为这是异族奴役产物。还有全面修改历史纪元,将清代纪元改“伪”,等诸如此类。
  孙科为了获得选民支持,打扮成极端民族主义者。其更以考古研究为名,提议对满清皇陵进行挖掘,提案大快人心,皇陵变成公园,陪葬品甚至遗体都被送入博物馆。形成鲜明对比,国会多次通过法案对明皇陵加以保护,以环境为名禁止考古研究。政客没有立场唯有利益,国会和内阁分歧,根本就是极端民族主义和国际协调主义的分歧。
  “的确,中国在东南亚有成功的例子,但我们是以解放者身份进入东南亚,在东南亚扶持的是经东南亚各国民众选举的政府。即便泰国,同样是以恢复泰国民选政权为理由,由泰国人选举合法政府,但美国呢?”司马反问让众人哑口无言。
  国内政界一直存在双重标准,就是A国对B国采取军事行动,绝对是侵略,但中国对B国采取军事行动,就绝不能用侵略形容。国务院和国会总会用文字游戏和华丽辞藻粉饰。当然,中国确实没有侵略过任何一个国家,即便泰国,也是为“恢复泰国的民主与自由”。但要说出兵美国是“恢复美国的民主与自由”,恐怕连自己都不会相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9/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