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5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0/730

  “很难回答?对美国的军事行动,无庸置疑,根本就是赤裸裸的入侵。侵略就是侵略,再好的掩饰也无法掩盖本质。”司马嘴唇一翻,毫无羞愧的打破了自己倡导的对外战争新思维。进入东南亚是解放殖民地,进入美国也是解放受压迫的90万印第安人和1300万黑人?鬼才信,正如英国人在广播中号召,在中国遭受歧视的少数民族起义,徒增笑柄而已。
  “即便在东南亚,中国扶持的民选政权尚存在精于内讧、执政能力低下的现象,以至只能依靠我国派出顾问维持政府运行。当然东南亚国家乐于接受,我们是解放者不是占领军。美国呢?在占领区选择扶持对象,不在于执政能力,而在于顺从程度及威望,执政能力不佳、镇压民众、权力争斗、内讧不断,这样的政权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肯定游击队会得到广泛支持,毕竟它进行的是全民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抗战。维安战必定带来大量平民伤亡,游击队隐于民间,对平民误伤,不可避免。积聚的仇恨会成为国防军和美国人之间无法解开的死结,最终形成镇压与反抗之间的恶性循环,会彻底摧毁好不容易收笼的一丁点人心。”
  会议室内众人边听司马感慨,边仔细审阅兵棋推演的结果,兵棋推演结果是乐观的,但损失是惊人的。
  “两年半至三年大规模战役结束前,国防军累计需要在北美投入1000万以上军队,6.75万辆坦克、装甲车、自走炮、8.46万架飞机及5.48万辆各型军用车辆。为保障部队作战,需新造2400万吨商船,战争期间,全国75%海运能力,都将用于保障漫长的太平洋航路。”
  “两年后,驻美国防军对本土后勤依赖减轻,但考虑到战争破坏、地下抵抗等诸多因素,在美国政府投降,大规模战事结束后,驻美国防军65%以上后勤保障需本土负担。大规模战役结束前,国防陆军需承受180至230万人伤亡,支付军费2700至3000亿华元,其后十年维安作战需承受100万人伤亡,与抵抗力量伤亡对比约为1比9,维安作战需军费3684亿华元,其中35%从驻在地获取。谁敢说,美国人一定会乖乖当顺民,他们绝不会顺从我们,乖乖交出枪。除非丧心病狂从西岸一个城市,一个村落一路屠杀到东岸,把1.3亿美国人全部杀死,否则就要做好大打维安战,军力陷于美国的思想准备。”
  “叭!”就在所有人为巨大损失咋舌时,会议室内突然响起拍桌声,包括隐形人一般的机要记录员都被惊的浑身一颤,笔尖在纸上留下重重印迹。
  “那么,当中国把所有精力专注于美国时,告诉我,世界上只有美国吗?”司马再次厉声质问,“不是,即便幼儿园小孩,都清楚世界上绝不只有美国。”深吸一口气,司马自顾自点着香烟,继续发表观点。
  “我们无法接受白种人统治,白种人更不可能接受‘劣等’的黄种人统治。白种人之间的占领统治,存在天然优势,无法通过政策弥补。以德国占领捷克为例,半年前,抵抗力量尚异常活跃,十数万德军疲于奔命,但捷克新任总督海德里希将捷克食品配给标准提高到德国本土水平,在捷克施行德国本土福利标准,大幅度提高捷克人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怀柔统治,成功的笼络了绝大多数捷克产业工人。海德里希的新政,几个月里就彻底瓦解捷克的抵抗意志。捷克社会各界‘发自内心地拥戴,不遗余力地歌颂他。’捷克工人的‘劳动热情无比高涨。’希特勒如是说:‘只要给捷克人双倍食物配给,不进行大规模报复、秘密逮捕抵抗成员,就可以把他们转变为帝国狂热追随者,在军火生产中投入双倍努力,当做神圣责任。’捷克可以如此改造,欧洲呢?”
  司马环视众人,国内所有人把眼睛盯住美国,根本不去看整个世界,似乎除美国外,都是中国的盟国,都是下九流国家,现在和未来对中国不构成任何威胁。
  “欧洲已被德国占领,德国的野心昭然若揭,他们可以改造捷克,就可以改造整个欧洲。当我们为了美国,用一到两年时间准备,然后再用两至三年时间解决美国的时候,一个完成统一的欧洲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当我们和美国决战时,德国正悄悄整合欧洲力量,一个不逊于美国的德欧会瞬间出现在中国身边,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
  提到德国,司马脸色非常难看,德国已成为战争中最大的变数。德皇象征、阿道夫主宰的德国远比历史上更成熟。历史上当海德里希通过改善捷克民众待遇,获取捷克人支持,通过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完全遏制地下抵抗运动时,在德国其它占领区内,盖世太保依然横行,德国没有吸取捷克的经验。
  现在,没有东线战场的牵制与消耗,德国对占领区压榨较轻,比历史上更重视占领区的整合利用。捷克成功后,海德里希在捷克的经验被推广到整个欧洲,尽管成效尚未显现,但只是时间问题,那时,集合欧洲力量的德国,将会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敌人,中美尚隔万公里太平洋天险,但中德唯一缓冲地,只有俄罗斯。
  “庆幸的是,国力为中国提供了保障。即便德国整合欧洲力量,也不敢轻易挑衅。同样,我们亦无能力进攻德国。但当德欧日益发展时,中国每年需要为占领美国投入200亿元军费,美国就像无底洞,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牵制中国发展。而为确保对德国军事优势,中国不得不投入巨额军费,累加驻美军费,国民生产总值10%~15%甚至更多要用于军费开支。一两年尚可,时间一长,军备竞赛就足以拖垮中国。”环视沉思的众人,司马再次点燃香烟,深吸一口。反对占领美国,正是基于这种担忧,以陷入泥沼的中国与整合欧洲的德国竞赛,结局不言而喻。
  “国际环境对中国凶险无比。的确,如果德苏爆发战争,我们可以抛弃盟友,通过援助苏俄消耗德国力量,但单凭苏俄可以抵挡整合欧洲的德国进攻吗?直接介入,又会造成力量分散,而且失去同德国周旋的余地,毕竟,我们已深陷美国。假如真的要全面占领美国,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
  “总理,难道我们没有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能力吗?向国民承诺做何解释?”沉思片刻,孙科不死心的提问。中华革命党是国会内最强力的反对党,向来“复兴党赞同,我们就反对”。
  蔡锷接茬回答:“同时打赢两场战争是共和14年兰芳危机时,国防军提出的口号,是指获取两个本土防御战场的胜利。前提是建立在本土防御基础上,通过大量杀伤入侵敌军,迫使敌国回到谈判桌为目的。在沿海,以海岸防御为主,在西南及突厥斯坦,则以陆路进攻为主,并不是同时与两个国家战争,并取得胜利。”
  蔡锷回答时,司马巨汗,保持理智就那么困难吗?这些人根本没有理智。
  “德美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德国陆空军战斗力不逊于国防军,如在对美作战期间,与德国爆发战争,结果不乐观,两个战场都需要国防军投入全部力量方能获得优势。假如以美国为重点,势必造成力量对美国倾斜。倾向欧洲,又势必影响美国战场。无论工业还是国力,中国尚不具备同时击败德美的能力。”
  “那美国为什么可以?”孙科简直是抬杠。
  “很简单,战前美英两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德国人根本就没有强大的海军,德国陆军不会游泳,游不过英吉利海峡。再者,美国从未以我国为优先交战对象,美国战略重点在欧洲,强大的海军和太平洋天险使美国人可以在太平洋保持守势,换取欧战胜利,但中国与德国之间没有海洋。”蒋百里回答。
  职业军人蒋百里最反感外界对军事问题指手画脚。军不干政,国防军人从来不对政务说三道四,在军队中谈论政治问题是个禁忌,甚至会导致勒令提前退役。政客可以干涉军费、通过国会对国防军实施监管,但对军事决断说三道四,就令人反感了。
  “好了,这并不在讨论范围内。大家一直在问,战略重心在什么地方?太平洋,还是亚洲、欧洲?我现在明确答复。”司马打断蒋百里的话,这是第一次将完整的战略方针,摆到内阁与所有人讨论,毕竟战略方针是需要不断完善、修正的,涉及诸多方面。
  “战略重心不是欧洲、亚洲、北美,而是利益。”战争利益引发,只有利益永恒而至上。
  “中国核心利益是什么?很多人希望占领美国,为什么?是为安全利益,因为美国是中国未来最大的威胁。反对占领美国是为什么?同样是为安全利益,因为中国的威胁不止美国。占领美国、不占领美国,都是为利益,自相矛盾的利益。”司马的话颇有哲学意味,自相矛盾的利益冲突,的确是两难的选择。
  “矛盾逼迫我们不得不选择,但无论怎么选择,都可能带来前所未来的伤害,甚至毁灭,这不是危言耸听。占领美国,与德国军备竞赛或宣战,都可能让我们遭到惨败。不占领美国,又不得不面对实力空前强大的美英。两种结果无一乐观。”会议室内鸦雀无声,众人都在认真倾听总理的分析。毕竟选择关于中国存亡。
  “问题是,应该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的打击敌人保全自己?”环视众人,司马揭开谜底。
  “当无法彻底解决敌人时,最好、唯一的办法是削弱它,赢得绝对优势。”司马其实很不甘心,15年前总参谋部推演时,出发点非常简单:解决美国这个未来威胁,但总参推演结果并不乐观,只能调整方案,毕竟技不如人,奈何奈何。
  颇具戏剧意味,当中国有能力挑战美国后,两国战争无可避免的爆发,一个又一个问题接踵而至,令中国骑虎难下。
  “太平洋战场,日本占领夏威夷八座主岛中的六座,美军龟缩瓦胡岛。日本战略目标非常明确,占领夏威夷,瓦解美国在太平洋的地理优势,为南方作战提供保护。太平洋主战场将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美军必守,失去澳大利亚,美国只能本土防御,美国人绝不会放弃澳洲。而遭受重创的美国海军需要两年方能恢复,此前,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只能采取守势,两年后,美国依靠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必然重新夺回主动。”
  司马稍顿,习惯性的摸烟盒,烟盒早空了。
  “欧洲战场,德国占领大半欧洲。即便中美宣战,美国仍然坚持德国第一。德国更容易击败,同时又更具威胁。不久,德苏之间必将爆发战争,德国胜利毫无疑问,但只要苏俄坚持两三年,实力恢复的美英两国,将在欧洲发动登陆反攻。欧洲战场比太平洋更重要,英美两国需要面对百万德国精锐,胜负难料。”
  司马滔滔不绝,中国在全力避免两线作战,而美国却避无可避。
  “太平洋,海军决定结果,日本取得的战果再辉煌,只要美国重新夺回制海权,胜利就指日可待。”司马看出众人的疑惑。
  “美国是中国的敌人,难道中国会坐视美国夺取太平洋优势?是,也不是,中国必须影响太平洋战局走向,使其符合中国利益。这看似很难,实际并不困难。”控制战局很困难,但影响战局走向,中国有这个能力。
  “根据中国与俄罗斯帝国的盟约,如德苏之间狗咬狗的战争爆发,俄罗斯帝国介入后,国防军需要配合俄罗斯帝国收复欧俄国土,苏俄灭亡毫无疑问。未来俄罗斯帝国将与德意志帝国接壤,亦等中国同德意志帝国接壤。欧洲战场美英与德国生死角逐时,中国倾向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或者说中国将直接影响欧洲战局。几十年来,中国习惯从别人的战争中,火中取栗,获得巨大利益。中国从上次欧战中崛起证明,中国的富强不是建立在对外掠夺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别国战争之基础上。既然不能解决对手,就尽量削弱它,但削弱却不能以牺牲自身发展为前提,而是让它在与我无关的战争中耗尽血液、财富。”
  另一个时空中,二战结束后,即便面对遭受重创的苏联,拥有核优势、工业优势、兵力优势的美国也未敢挑动战争。而现在中国面对的局势远比当时美国面对的时局更危险,中国不同于美国,中国没有天险保护,稍有不慎都有可能令几十年积蓄的国力毁于一旦。
  “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其实非常简单,一方面以战争为契机,建立国家战略安全体系,建立纵深不少3000至5000公里的国家安全战略圈。在这个区域,必须保证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威胁到中国安全,战略圈将成为中国的后院。另一方面,以国家安全战略为基础,调整战争倾向。愈是残酷的战争,愈有可能让我们获得火中取栗的机会,谋求利益最大化。当我们的对手在战场上流血、任由战争抽取财富与血液时,我们不需要把青年派去前线,而是要武装他们、训练他们,让他们在中低强度的战斗中成长,继续保持和尽可能增加我们的力量。当我们的对手筋疲力尽之时,就意味着中国卷入战争的时机来临,和平也将重新降临。”
  战争可以使一个国家变得强大,同样也会令一个国家衰落。在大国竞赛中,任何细微变化,都有可能导致结果的截然不同。
  “我所指的和平,是我们需要的和平。上次战争,世界各国疲惫不堪,战争结束后,受限于力量,我们所获有限。但此次战争后,我们必须加倍得到。”
  “上次战争错过了胜利者的分赃,这次,分赃?祈求赐予?不,我们要主导分赃。”占领世界,中国没那个能力,古今中外,世界各国,何曾有过这个能力?但中国可以……美国,只不过美洲国家而已。
第191章
矛盾
  白茫茫雪地中,明亮的灯火映亮夜空。铁丝网墙内的厂区,高达数十米巨型厂房间的道路上,穿冬季工作服的工人络绎不绝,不时有大型拖车拖着集装箱在厂区行驶。铁丝网边巡逻的国民警卫军背着步枪,行走在冻的结结实实的雪地上,两人一排,军大衣毛领竖起来,防寒帽护耳也放下来,尽管如此,两人在巡逻时还不时朝手心哈热气。
  “从头到脚透心凉,天气怎么着也得有零下二十来度吧!”
  “这天气,应该窝在营房里睡觉。在国内,谁他妈敢搞破坏。”
  “咱算幸运的,至少不用在前线泥壕里摸打滚爬不是。”
  “操!与其守鸟工厂,还不如上前线。”
  “你倒想去,也不瞅瞅,就你那小身板,能上前线吗?估计把你送上去,用不了几天,国防部就要给你家送阵亡通知书。”
  “去你的。”
  两人眉毛、帽绒和拉起的大衣领上结着白晃晃的霜花,言语中不无抱怨之意。很多人认为,让国民警卫队官兵负责保护国内数千家重点企业安全,根本就是浪费兵力。毕竟工厂都有武装保安,完全没有必须浪费宝贵的战争资源。在国内看守重点工厂,每个工厂一个班,全国就有几个师的兵力被浪费。
  但也有人认为,荷枪实弹的国民警卫队驻守工厂,能够起到威慑作用,一方面针对破坏分子,还可针对工会。工会同样支持战争,支持战争的同时,也支持提高工人工资及福利。企业和工会组织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企业希望利用战争时期谋取巨大利润,工会希望在战时高负荷生产下提高工人待遇。
  欧战爆发之初,中国坐山观虎斗,充当军火贩子。去年被卷入战争后,在战争需求刺激下,短短一年,国内经济力量大大膨胀,钢和钢材产量由4150万吨增加到5232万吨,煤产量由5.7亿吨增加到6.59亿吨,工业生产增长28%。不到一年,国内新厂房设备支出共85亿元,机床扩充21万台,相当战前企业设备总量的1/4,工业生产能力急速扩充。
  于氏航空也参与到近乎疯狂的工业扩充中兴建工厂,只不过这家工厂虽已建成半年,却还没有制造出一架飞机。而且与其它工厂中充斥大量新工人不同,厂内云集于氏航空最优秀的技术工人及最先进的设备,甚至包括一台15000吨模锻液压机,用于生产飞机所需轻金属模锻件的重型模锻液压机,整个中国只有五台。
  之所以耗资千万元向西北重型机械公司定购15000吨模锻液压机,一方面是满足公司生产轻金属模锻件需要,最重要是为29规范中远程轰炸机工程服务,毕竟公司需求,可以利用小型模锻液压机满足,但空军29规范中远程轰炸机所需锻件,却不是小型模锻液压机所能满足的。厂的建立,就是为29远程轰炸机规范需求,参照规范设计的轰炸机不可能在旧工厂中制造,它实在太大了。
  露天5号厂房房顶被探灯照的通亮,房顶重达百吨的钢梁上,不停闪烁电焊弧光,工人仍在顶风冒雪工作。赵家梁冻的身体麻木,但却不敢有丝毫疏忽。高级焊工赵家梁清楚,焊枪下每一点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灾难。零下20度低温中焊接钢铁非常困难,焊枪一打火,热量瞬间被钢梁吸收,焊缝容易产生裂纹,为厂房安全埋下隐患。
  在25米高空连续工作6小时,赵家梁皮大衣领上结了厚厚一层冰霜。低温焊接要求焊接工作必须一气呵成,尽管手冻的刺痛,但仍要坚持不间断作业。终于完成了一个焊点,掀开护目镜,赵家梁满意地看着由红转黑的焊点,以高级焊工赵家梁二十年焊接经验,自然知道焊点不会有任何问题。
  “师傅,已加热到了150度。”距离赵家梁米把远的位置,一个冻的鼻涕流过嘴唇的少年正在用加热器为焊点加热,少年脸蛋冻的青紫。赵家梁小心翼翼走到加热器旁,冻的几近麻木的身体渐渐恢复知觉,加热器和电焊是钢梁上唯一取暖方式。
  “阿祥,休息一会。”
  “哎!师傅。”鼻涕横流的阿祥用手帕擦擦鼻子,笑呵呵从怀中取出水壶递到师傅面前。
  “阿祥,冷不?”
  “不冷。”
  “扯,这天气呆在这么高的地方,是人都冷。”赵家梁边喝茶边看钢梁下的厂房,露天厂房内机器轰鸣,穿工作服的工人有男有女。上面冷,下面也不见得轻松多少,至少在厂房封顶前,谁也不暖和。
  “阿祥,你是否觉得,干这挺没意思?”
  “啊?”
  “你的几个师兄去了南方造船厂,你心里一定觉得,焊钢梁没意思,打仗了,应该焊飞机、坦克、军舰,才是正道,是不是?”
  “师傅,我……”少年不好意思的憨笑,自己心里的确是这么想的。
  “你看他们。”赵家梁手指厂房中正在忙碌的工人,他们正围着一个庞大机体上铆钉,身上没有厚实的羊毛大衣,只穿冬季工作服。
  “活干不好,大梁不牢固,就不能把翅膀等吊装起来,组装成一架飞机。咱爷俩虽说没去焊坦克、军舰,可直接关系到飞机能不能造出来。只要是活,就肯定对打仗有用。”赵家梁在25米高空教育徒弟时,露天厂房内,安家乐抬头望着钢梁。厂房1/4位置已安装房顶,房顶受力梁吊已接近完工。按照目前进度,飞机组装和厂房完工,会同时完成。
  安家乐注视厂房中完成一半机体的庞然大物,颇感庆幸。荒谬的是,空军之所以支持于氏方案,并不是因为于氏方案先进,而是因为于氏方案很落后。29规范提出后,研制进度就一直因为技术原因而严重滞后,但空军高层对29规范寄予厚望,国防空军始终相信,只有装备真正具有洲际续航能力的重型轰炸机,才能有效威慑和打击远在另一半球的对手,赢得战争胜利。
  于氏和中华提出各自方案,不同于拥有整个西北公司系统技术支持的中华航空,于氏设计符合29规范的轰炸机时,尽量利用现有成熟技术,子系统则利用空军技术部门提出的子系统规范研发。
  因此在结构设计上,XH-39采用全金属结构,机身为细长圆柱体,起落架为可收放前三点式,机翼采用上单翼平直结构,尾翼为悬臂式单平尾,平尾和垂尾前缘都安装有加热防冰设备。机身前部为透明机头罩,炸弹舱在机身中部,将乘员舱分为前后两段,相互之间由机身左侧的内部气密通道连接,共设置成员16名,其中包括5名替换乘员。
  采用6台上海南方动力公司设计ND-Y-6400发动机,整架飞机没有采用任何先进技术,都是成熟技术,于氏在27规范中竞争失败正是因为采用了看似先进的技术,但并未能令空军接受,此次,则吸取上次的经验教训。空军愿意投资,是因为成熟老旧技术,使公司可以在短期内制造出原型机,当然前提是完成大厂房的建造,XH-39太大了。
  大到什么地步?大到整个中国甚至连翔升航空企业的巨型飞艇厂房也无法容纳。现在这个庞然大物已初露峥嵘,数百名工人正日以继夜的生产第一架原型机。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制造出新式轰炸机,工人在极其艰难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下,争分夺秒竭尽全力。工人们明白,XH-39是人类史上第一架真正的洲际轰炸机,将会为中国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厂房主管兴奋地跑过来,“安总工,第一批ND-Y-6400到了。”
  ……
  西北火车站仓库式站台上,全副武装的官兵来回走动,仓库内外随处可见穿迷彩服全副武装的官兵,手中拿着一种短小从未被外界窥知的自动步枪。靠近车厢位置,几十名穿白色工作服的人正在指挥叉车装卸。特殊装备、特殊人群,明白无误的显示,站台上正在进行秘密行动。
  几十分钟后,这列满载士兵和装备的军列悄然驶出西北火车站,沿西库铁路向北驶去。几小时后,列车进入扎萨克省,在戈壁边缘转入一条军用专线,这里通往国防空军专用靶场,稍加留意,会发现特殊军列安全级别很高,每一个沿线站台都在之前接到警戒令。
  黎明,这趟由18节客、货和特种车箱组成的满载“DF-1”和仪器、地面设备与特种车辆、发射试验人员的专列,在空军阿尔泰靶场一座简易站台前停下来,站台附近站满负责警戒的空军官兵。
  火车停稳后,钱学森拉开窗纱,朝窗外望去,朝阳将冰封的大地染成金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0/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