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就会跑(校对)第1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485

  兰迪·亨特尔突然幽幽开口道,“我只是看到长城的景色,觉得或许跑一趟步会很不错的感觉。”
  “啊?!教练,你不是故意让我来长城跑步,感受一下不同环境下的训练心情的吗?”叶钦有些不解地转头看向兰迪·亨特尔。
  “你想多了。”兰迪·亨特尔耸耸肩,“我可没有这么想过。”
  说着,兰迪·亨特尔突然从随身携带的背包里,掏出了一张训练计划表格,“你的训练计划在这里,虽然你下午自己跑了不少距离,但你今晚的训练可不能少。”
  “教练,你不是说,今天不训练吗?”叶钦从兰迪·亨特尔手里接过他的训练计划,反问了一句,他记得兰迪·亨特尔说今天不训练,不知道怎么又冒出了今天要训练这种事情。
  “有吗?!”兰迪·亨特尔眨了眨眼睛,“嗨,叶钦,你是不是记错了,我只是让你上午可以睡懒觉,不用训练。”
  “这个训练方案?!”
  叶钦没有和兰迪·亨特尔在他说今天训不训练这个话题上深入讨论,反正对方是教练,他怎么说,自己就这么做。
  只是看着兰迪·亨特尔拿出来的训练方案之后,叶钦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是觉得和你之前训练的很不一样?!”兰迪·亨特尔似乎从叶钦的神色之中,读懂了他的内心想法。
  “很不一样。”叶钦回答道。
  训练计划的内容并没有特别让人意外的地方,常规的基础训练,肌肉的力量训练,爆发力训练,然后还起他跑跳训练和速耐等方面的训练,一眼看过去,训练计划差不多都是这样。
  不同的点在于,这个训练计划上的训练时间,还有训练强度,跟他此前训练的内容都有大不一样的地方。
  他原来的训练计划是聂方平根据他在学校的上课生活作息为基础,再次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填充的,而现在拿到手里的这份训练计划,则除了名目之外,其他各方面都有了不小的变化。
  时间上,不像是以前那样每天都有训练,一整天都被安排得满满的,现在这份训练计划里,时间安排有些凌乱,或者说随意。
  一周的时间里,上午的训练只有一天,下午的训练只有三天,其他的训练时间都放在了晚上。
  而且强度也不一样,同样的训练方式,以前可能要练个五组,现在只练一组。而以前练一组的内容,现在却需要练上三五组。
  训练内容主要集注于基础力量(包括爆发力量和身体各部位力量,采用杠铃高翻、keiser深蹲器、负重走、跳以及局部肌肉抗阻练习等)、专项力量(使用keiser站立髋部挺伸器完成挺髋动作,提升膝盖和髋部伸展的爆发力;使用keiser坐姿脚踝下压仪器提升脚踝下压刚度和爆发力等)
  这些有些叶钦练过,有些没练过。
  但加起来,叶钦感觉得到,给自己的感觉非常的新颖。
  “现在,有明白我让你早上睡懒觉,下午跑来长城吹风是什么原因了吗?”兰迪·亨特尔在叶钦看着训练计划的时候,突然开口问道。
  “让我保持运动的新鲜感?”叶钦抬头试探性地回答道。
  “对了一半。”兰迪·亨特尔笑了笑,接着说道,“我需要打破你习惯的训练模式。这是这份训练计划的核心。”
  “打破我习惯的训练模式?!”叶钦有些疑惑地问道。
  “没错。”兰迪·亨特尔点点头,“一个成熟的运动员,训练到一定程度之后,都会陷入停滞阶段,一方面是身体逐渐抵达巅峰,另外一个就是身体已经适应了训练模式和习惯,没办法给身体带来新的改变。
  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是打破训练以往的训练习惯和训练模式,对于运动员也不一定会产生特别大的效果,而且固有的身体肌肉记忆,稍微不慎,会影响身体的竞技状态,甚至产生伤病等情况。”
  说着,兰迪·亨特尔看向叶钦,认真地说道,“我看过你的资料,你训练的时间不长,身体刚刚形成固有的训练习惯,现在是最适合改变的时候。”
  “叶钦,你需要认识到这种改变的紧迫性,如果不进行改变,当你习惯了以往的训练习惯,进步就会慢下来。我今天让你早上睡懒觉的原因,其实就是想先打破一下,你的生活习惯。
  然后,接下来,我会从训练安排、手段选择、技术改进和具体要求上,完全打破你熟悉的模式和方法,给你的肌肉,神经系统等机体以新的刺激。”
  看着叶钦正在消化他这一段话的时候,兰迪·亨特尔脸上慢慢的挂起了笑意,“叶钦,不要着急,我会在后面的训练中慢慢的实行我的训练理念。
  你知道教练的任务是什么吗?
  教练的任务其实就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借助科技助力、帮助运动员确定努力目标和方向、让运动员理解并接受自己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同运动员一起研讨制订实施措施、激发他们的智慧和活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争取最好的训练效果。
  所以,小伙子,你准备好接下来面对新的挑战了吗?”
第二百二十四章
背后的讨论会
  “……近来接到了一些教练员的反馈,问题主要是反应新任田径队短跑项目教练兰迪·亨特尔先生的,我听说很多这位从美国来的教练好像到训练局还没多长时间,就很受运动员们的喜欢,很多人都在像他求教。不过,好像,我们的教练员不是这么说想的……”
  训练局一间会议室内,冯舒友面色阴沉如铁,正看着眼前十多名在雅典奥运会之后,入选国家田径队的诸多教练们,猛然伸手在桌子上拍了拍,大声吼道:
  “我们我们的一些教练员,恐怕还是一直存在小作坊的生产意识,除了把运动员视为私属、生怕别人染指外,还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替运动员包办打点一切事情,把师傅教自己的东西又原封不动传给运动员。不会寻求外界的帮助和支持,也不接受发展变革的理念和方法。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是辛苦了自己,又耽搁了孩子,最后的结局只会是两败俱伤,不欢而散。
  我们是要低头努力,但也要抬头看路,兼容并蓄,吸收其他国外的优秀经验。作为教练员,尤其是当你们手下的运动员达到一定的水平后,这样高水平的许多实践体会不会教科书上不会有,就是你们教练员自己都不会了解和理解,不要把直接的心态放得特别高,教练员和运动员是非常显著的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关系,不是你们大权独揽,在遥控着运动员去做这做那的……
  时间越来越紧迫,接下来按照总局统一要求、加强政治领导、狠抓思想教育外,还根据形势和条件的发展,在科技助力、条件改善和创新发展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给予全方位的保障。对于有能力创造更高水平的运动员,能够实现和突破田径项目运动的运动员,我们应该要组建一个全方位的工作团队,从工作流程、训练比赛规划、饮食起居、医疗恢复、科技服务及具体安排等按专业化要求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工作。
  中心和团队的工作,都体现了另一方面的正确理念和有效地工作方法,帮助有能力的运动员尽最大可能减少后顾之忧,全力以赴争取进步……”
  于伟利在桌边,听着冯舒友先是从进来田径队内,因为兰迪·亨特尔抵达之后,引起的一些变化,再到了田管中心的要求和工作方向,一番话洋洋洒洒几乎不带停顿,大概明白了冯舒友和田管中心一些领导的意见。
  兰迪·亨特尔是按照“走出去,请进来”这个大的工作方针下特约聘请的顶级名教,他来之后的工作方式,使得不少老派的教练们感觉到了不舒服。
  尤其是兰迪·亨特尔过往的成绩和特殊的身份,还有他和运动员打成一团的教学方式,使得他在田径队内十分活跃,除了叶钦的训练工作之外,也得到了其他田径选手的喜爱,这不免让原来的一些教练有所危机感。
  雅典奥运会之后,孙潮生教练带出了中国男子田径项目在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运动员,已经是让这一潭死水的男子田径项目感到了冲击,现在又来了个兰迪·亨特尔,很多人恐怕是开始觉得难过了。
  “抨击兰迪·亨特尔在训练场放音乐,要求运动员睡懒觉,还有跑长城上去训练这些东西,哼哼……”
  于伟利不由得轻笑一声,摇了摇头,他这些日子已经看懂兰迪·亨特尔这养做的意义。
  不是说什么愉快教学,训练上了强度都是辛苦的,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让运动员的身心得到调整和放松,让冰冷冷的跑道和训练场,多一点不同的东西。
  而关于叶钦的训练,则是他和孙潮生两位副总教练,以及冯舒友这位总教练,都有些耳目一新的意思。
  关于中国田径,尤其是男子田径,于伟利之前有很清晰的认识。
  在过去的一些大赛中,田径项目很多最好成绩已经达到进入奥运会或世锦赛前八名的圈子,但因为处于边缘状态,自信心不强。多数情况下全力以赴拼及格赛或第一轮次赛,虽然顺利晋级但却发挥殆尽,决赛或下一轮次赛时却不能再次表现最好成绩而名落孙山。
  参赛能力不强一直是制约在大赛中正常发挥的瓶颈。多年以来,在大赛中往往处于一种非常吃力的“有心栽花花不开”的状态。
  比如说杨耀,说陈建,这些运动员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水平很少能再往前进一步的。这里面除了运动员的心态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长久以来维持一种训练方式导致的。
  几年,甚至十几年,持续一种固有的训练方式,让身体早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如果不打破这样的行为习惯,很多训练,对于运动员就达不到刺激成长的效果。
  这种方式,之前田径队或者一些教练也有用过,但多数时候都是到了运动员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后,才会想着换点新手段来试图做突破和提升。
  但到了那个时候,身体带来的强大习惯性,对于运动员就有点带着赌博的意思。一旦弄不好,或许就会造成运动员水平的下滑,甚至是伤病……
  “……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肯定是不缺乏人才的,像刘阳宇和叶钦这样的新生代的出现,已经一再证明了我们在男子短跑短跨项目上大有可为,日本接力项目的崛起,也在告诉着我们,在集体的接下项目中,我们同样能够出成绩。接下来的工作,上级领导对于我们是抱有很大期望的……于教练……”
  桌面上一阵清脆的敲击声突然响起,打断了于伟利近期观察兰迪·亨特尔训练手段的遐想。于伟利回过神来,朝着在坐的田径队的二三十名教练点了点头。
  冯舒友清了清喉咙则接着说道,“接下来还是叶钦的训练工作,这是我们田径队冒出来的一匹黑马,十七岁的年纪能够在奥运会赛场进入前八,这放在全世界都是很难得的,你那边要抓紧时间组建起一个成熟的工作团队,让中心制定的正确理念和有效的工作方法都得以贯彻下去。尽最大可能减少后顾之忧,全力以赴争取进步。同样,也给我们新来的兰迪教练创造最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这事情我已经开始在着手安排,从人员上尽可能快的组建起一个围绕叶钦的训练工作、医疗条件和生活方面的团队。我在这里做个保证,在接下来的几年,一定能够将叶钦给培养起来,让他成为继刘阳宇之后,我们田径队的另外一张王牌!”
第二百二十五章
训练开始(上)
  夜晚。
  已经进入12月的燕京寒意愈深,虽然还未降雪,室外气温已经到了零度左右。
  此时室内训练馆却是热火朝天,除了训练馆两测排列的暖气片不停供暖之外,最让人感觉到热量的,却是此刻不断的在跑道上来回奔跑的人影。
  叶钦站在室内跑道一侧的器械力量训练区,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身上只穿着短跑服,湿漉漉的汗水不断从额头鬓角滑落,前胸后背的衣服已经是能够拧得出水来。
  刚刚用keiser深蹲器进行了深蹲训练,接着就是负重的走和跳,还有就是连续数组的杠铃高翻,以及用keiser坐姿脚踝下压仪器提升脚踝下压刚度和爆发力。
  这些针对于基础力量的训练,他此前也有练过,但还从来没有一次像现在这样大的强度。完成了固定训练额度的一瞬间,叶钦能够感觉自己的腿都有些打飘,全身上下的肌肉酸胀得厉害。
  在叶钦不远处的的几台keiser训练器械旁,兰迪·亨特尔正和几个中年人正在低声交流着什么,不时的通过叶钦的状态,还有训练器械反馈上来的数据,认真地进行着记录。
  keiser的各种训练器材是兰迪·亨特尔进入国家队之后引进的,兰迪·亨特尔从1988年与keiser展开合作,先后在自己训练的包括麦克·鲍威尔,威廉·班克都众多知名运动员都采用了keiser的器械,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国家田径队在聘请兰迪·亨特尔时,在一些条约之中就有关于keiser器械的购买和使用条款。
  keiser采用的是气动阻力式的气动机械,从1978年将气动技术引入健身行业后,逐渐受到了许多健身爱好者和运动员们的欢迎。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每台Keiser的气动器械都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均匀而平稳的传送正的或负的阻力。较强的减震性使用户在刚开始运动时,减少受伤的可能性。气动器械代替钢铁配重块,也能够给人带来更多安全感。
  其中尤其是像功能训练机和三角训练机,以及Air300短跑训练机和Keiser力量训练架系列等等,对于爆发力训练上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功效。
  “叶钦,告诉我你现在身体各个方面的感觉?”
  兰迪·亨特尔在叶钦训练完规定额度的内容之后,走到叶钦的身边,看着叶钦的眼睛很是认真的说道。
  这名额上头发稀疏的美国白人,温和,热情,爱和运动员开玩笑,但涉及到具体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效果时,神色却是十分认真,甚至有点计较的意思。每次训练完,他都要全方位的和叶钦谈一次,了解叶钦训练之后的身体反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4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