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校对)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522

  郝昭感激不尽。
  时间过得飞快,眨眼间已经进入腊月,刘修见晋阳学堂的事正在进行,一时半会不会有什么结果,便决定到边疆走一趟,一方面实地看看北疆的形势,另一方面也慰问一下守边的将士,特别是要到匈奴人的驻牧地去看一看。王允觉得非常有道理,决定陪刘修走一趟。
  于是刘修带着袁绍和韩遂两司马,加上新征招的三百多人,踏上了北行之路。董卓说话算数,一到河东就让人送来了铁锭,再加上晋阳郡武库里的存货,刘修手头总算凑齐了五千人的盔甲用铁,只是要想打造完毕还需要一段时间,现在勉强能把现有的人员装备齐。
  进入雁门境内,雁门太守王泽赶来迎接,他和王允算是同宗,大概是先前得到了王允的通知,知道这个新来的刺史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所以他的态度非常好,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五百楼烦人,这些人装备齐全,刘修一问才知道,这是王允吩咐的,有一大部分钱还是王允筹来的。
  刘修暗自叹了一声,这王家的实力真是强悍啊,在太原招的三百多人就有一半是王允的面子招来的,现在又一下子送来五百楼烦骑士,而且是装备齐全。这是北军还是王家军啊?
  由雁门西行,在君子津渡过黄河,便到了西河郡,离南匈奴的驻牧地美稷不远了,这里已经是内蒙古高原的南界,美稷的地点相当于后世的准格尔旗,这是一片水草丰茂的河谷地,作为汉朝收容匈奴人的收容所已经上百年了。
  使匈奴中郎将田宴派来了安集掾史张修迎接刘修,同行的还有南匈奴单于派来的左贤王呼征,呼征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手下二百骑也是膘肥体壮,威风凛凛。相比之下,张修和他手下的五十个汉军就有些寒酸了,不仅衣甲陈旧,连胯下的战马都瘦弱不堪,没什么精神,和匈奴人走在一起简直像叫花子。
  刘修早就听王允说过北疆的情况不容乐观,可是没想到居然会这么惨。匈奴人是到汉地来避难的,现在倒好,主人家过得比客人还惨,难怪后来匈奴人会起轻视之心。
  王允冷眼旁观,刘表却皱了皱眉,有些不安。刘修这次以长水校尉的身份只带着长水营出征,天子没有给他专门派一个监军,他就兼领了监军的身份。一路上,他一直保持着中立,既不和袁绍走得太近,也不帮着刘修应付袁绍,王允出现在刘修身边以后,他也同样处理。
  但是现在看到汉军和匈奴人境况的悬殊这么大,他不免有些担心起来。匈奴人如今遍布北疆,大汉强大的时候,他们是大汉的看门狗,大汉衰弱了,他们会不会变成吃人的狼?
  对王允表现出来的态度,刘表很不赞同,他第一次觉得王允作为并州名士,世家子弟,在这件事上缺乏应有的眼光和见识。
  到了美稷之后,田晏和南匈奴屠特若尸逐就单于出迎,单于是个近六十的匈奴汉子,长得非常壮实,上马下马的动作很利落,看得出来身体很好。他穿着厚厚的毛皮,却敞着怀,露出结实的胸膛,笑起来声音非常响亮。
  “大人远来辛苦,请里面坐!”单于行了礼之后,热情的走上前来,准备要挽刘修的手。刘修抬起手臂挡在嘴前轻咳了一声,不动声色的让开了单于的手,刘表上前一步,拦在单于面前,沉声道:“陛下有诏。”
  单于一愣,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不自然。田晏却心知肚明,立刻撩起衣甲,毫不犹豫的跪了下去,双手分开,伏在地上。如今是寒冬腊月,美稷早就下过好几场雪,地上被纷乱的马蹄踩成了雪泥,又脏又冷。单于穿着漂亮的皮袄皮裤,有些舍不得弄脏,可是一看刘表手中的节,再看看刘修面无表情的脸,他迟疑了一下,还是撩起衣摆跪了下去。
  刘表松了一口气,将天子嘉奖单于的诏书读了一遍,勉励他配合刘修行动,反击鲜卑人,同时又赐了一些御用物品。
  单于大喜,这时也不介意衣服脏不脏了,换了一副笑脸,很主动的说道:“大皇帝真是太客气了,我们匈奴人承蒙汉朝大皇帝的恩赐,能在美稷住着,大皇帝每年还要赏那么多钱财礼物,我们应该为大皇帝分忧啊。大人,我儿子本来已经要起程赶往京城拜见大皇帝,就是因为听说大人来了,他一定要见见大人,这才耽搁了时间。”
  大汉有惯例,匈奴人每年岁末都要派一个侍子,由使匈奴中郎将派一个从事护送入朝朝奉,这个侍子要在洛阳呆一年,直到下一年由另一个侍子换回来,实际上就是人质。今年即将入朝的侍子就是呼征,呼征是单于的长子,很可能是下一任的单于。
  “惭愧惭愧。”刘修一路上还真对呼征没太注意,只觉得这家伙蛮壮实的,但是也很骄傲,没想到他马上就要入朝了,只是因为影仰自己才拖延了时间。至于这里面有几分是真,有几分是假,他也不太敢肯定。
  单于哈哈大笑,重新上前请刘修入营,这次刘修没有拒绝,和单于互挽着手臂进了大帐。单于设宴为刘修接风。他在席中说,自从入塞居住以来,我们一直就是汉人的好朋友,无数次一起出塞攻击鲜卑人,我儿子呼征和槐纵交过手,对槐纵非常佩服,听说大人生擒了槐纵,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刘修这才明白,他哈哈大笑,把楼麓拉到跟前对呼征说,我是生擒过槐纵,可是真正杀了槐纵的英雄却是这位来自白山的英雄,你应该景仰他才是。他是上谷乌桓大人难楼的儿子,现在是我的亲卫骑司马。
  楼麓既骄傲,又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连连谦虚。呼征大惊失色,楼麓是上谷乌桓大人的儿子,居然给刘修做亲卫骑司马?单于也有些吃惊不已,不敢相信刘修的话,直到楼麓把头上的头盔摘掉,露出髡头,他们才将信将疑。
  楼麓有些小激动,把当日宁城一战说了一遍,对刘修大夸特夸,匈奴人听得一愣一愣的,特别是对刘修临阵斩杀窦归一事,他们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窦归的祖父窦统做过雁门太守,和单于并肩作战过,单于对窦统的印象非常深,一直以为世家子弟是高高在上,不可战胜的,没想到居然被刘修打处落花流水。
  匈奴人看向刘修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敬畏。
  宴后,刘修请田晏喝茶,问起了美稷的情况。田晏连连摇头:“太难了,我都快撑不住了。”
  刘修示意他详细说说。
  田晏说,今天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本来呢,匈奴人是来逃难的客人,我们才是这里的主人,可是现在呢,主人穷得没饭吃了,来逃难的客人却越养越肥。你知道并州有多少人吗?并州总共不到六七十万人口,而且几乎都集中在上党、太原、雁门三郡。美稷属西河,西河一郡才两万人,而仅是在美稷的匈奴人就有五万多,他们驻在五原、朔方各郡的人总共加起来近五十万,比汉人只多不少,你说这几个郡究竟谁是主人?我现在之所以还能凭着这千把兵镇住匈奴人,一方面是有曼柏的度辽将军营,和西河派来协助的西河长史所领的两千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匈奴人摸不清我们大汉的底细,如果让他们知道大汉已经衰弱到这个地步,他们迟早会生变的。
  根据我从安集掾史张修那儿得来的消息,单于的儿子呼征好象听到了什么风声,对张修他们很不客气,如果让他到洛阳走一圈,等他了解了洛阳的实际情况,到时候他还会把我们放在眼里吗?
  田晏忧心冲冲,唉声叹气。
  刘修摸着下巴沉思不语。到了美稷,他不过走了半个并州,可是情况已经让他很惊心了。他从上党、太原、雁门一路走过来,还没有感觉到匈奴人有那么多,可是到了西河,再听田晏这么一说,他知道情况非常严峻。说得难听点,由此向北,与其说那几个郡还是大汉的地盘,不如说是匈奴人的地盘,匈奴人已经实际控制了那些地方。
  “你们有什么看法,都说说。”刘修对王允和刘表、袁绍、韩遂等人说道。这四个人都是读过书的,相对来说见识要高明一些,也许能有什么启发也说不定。
  王允不吭声,平静的喝着茶。刘表也不说话,但是脸色相对来说比较沉重一些。他本来就有所担心,现在听了田晏这么一说,担忧更深一层。袁绍和韩遂低着头,各想各的心思。
  刘修的目光转了一圈,最后落在了王允的脸上,心里非常不高兴。王允已经做了好几年的州别驾从事,他对这些情况不可能不熟悉,先前不提醒,现在不出声,说明他一直在考验自己,甚至可以说,他一直在看他的笑话。至于刘表,他虽然是个主记,只管些文书来往,其实他还是个监军,不方便发表言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袁绍和韩遂大概也有着自己的心思,袁绍的想法应该和王允差不多,而韩遂是凉州人,他应该有所想法,只是在这么多人面前不想说。
  “看来大家还没有成熟的意见,那就先考虑一下,什么时候想和我说再来吧。”刘修没有勉强他们,挥挥手,示意他们散了。
  王允有些意外,有些诧异的看了刘修一眼,正好迎上了刘修冷峻的目光,他下意识的闪了一下,又示威似的看了回去,嘴角还有意无意的挑了挑,然后拱手施了一礼,转身出了门。
  袁绍和刘表先后出了门,韩遂留在最后,他想了想:“大人,我有些愚见,但尚未思虑周全,请容我思量几天,届时再献与大人。”
  “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看来一点没错。”刘修浅笑着拍了拍韩遂的肩膀,示意他不要担心。韩遂心中一热,连忙再拜,又向田晏施了一礼,转身出去了。
  “你这几个司马,各怀鬼胎啊。”田晏呷着茶,戏谑的对刘修说道:“读书人就是心眼儿太多,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不像我们手下那些粗汉,只要一顿拳脚,全都老实了。”
  刘修笑笑没说话,心道你那是简单,可是你没想想段颎在军中那么威风,到了朝堂上却差点被人玩死,刀当然不能放,拳头也要硬,可是光有拳头和刀是成不了事的。
  “我要征兵,你看怎么合适?”刘修直截了当的说道。
  “征兵,你养得活吗?”田晏反问道。
  “我既然敢来,当然有我的把握。”刘修不动声色的说道:“但是,我不想再像雁门和太原那样征兵,那些人最后能不能听我的,我都搞不清。”
  田晏也笑了,刘修手下有八百新征的兵,只是在他看来,这些人大概听王允的更多于听他刘修的。他揪着颌下乱糟糟的胡须,轻描淡写的说道:“这还不简单,到五原、朔方那边去征,那里没什么大的家族,不会有人和你夺权。”
  “那边人口那么少,能征到兵吗?”
  “哈哈哈……”田晏忍不住放声大笑,他拍着刘修的肩膀说:“那边呢,种地的百姓是不多,可是马贼多,你要是能把这些马贼给收编了,别说是五千人,就是一万人都没问题。这些马贼常年在草原上打劫,不仅劫过路的商旅,就是落单的鲜卑人他们都敢劫,骑术、武技都是没话说的,地形也熟悉,只要你能制得住他们,养得起,这些人都是好兵。”
  刘修想起了阎柔,心道这的确倒是个法子。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钱粮,天子是给了一百万石米,又让曹操做运输大队长了,可是全靠外地转运终究也不是个事,如何才能做到本地解决才是正理。看来这次到北边不光要看看边境的形势,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合适的屯田地点。
  一想到屯田,有件事他还是很欣慰的。在他的印象中,山西是黄土高原,遍地黄土,满眼沟壑,可是到目前为止,他看到景像却与记忆中的相差甚远。并州虽然山多、丘陵多,真正适合耕种的土地有限,但是水土流失还远没有那么严重,到处是青山绿水,沙漠非常少,只有零零星星的一点,不少地方很适合放牧,是个养马的好地方。
  可惜的是,这么好的地方,现在却大部分成了匈奴人的牧马场。
  山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左控河北,右控河西、关中,背靠蒙古高原,面临黄河天险,易守难攻,此前晋国雄起,楚人不敢北向,三家分晋,魏赵也一直是秦人的心腹大患,后世李渊就是从太原起家,建立了大唐帝国。中原掌握了山西,就是扼住了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南下的咽喉,游牧民族一旦攻占了山西,取洛阳就易如反掌。
  怎么才能把这么好的土地控制在自己手里,对刘修来说,这不仅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后世子孙的战略问题。
  “把曹洪叫来。”刘修对郝昭说道。
  郝昭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时间不长,他又急匆匆的跑回来了:“大人,曹大人和匈奴人吵起来了。”
  刘修一愣,曹洪这个人向来是求财不求气,虽然小气,但很少和人发生争吵。怎么一到美稷,他倒先和匈奴人发生了冲突?
第233章
小题大作
  刘修这次到边境来,有一项任务就是代天子巡边,慰问守边的将士,既然是慰问,当然不能只是口头上的,总得来点实际的甜头。刘修一到美稷,看到将士们这么寒酸,就吩咐曹洪立刻把这些赏赐发放了下去。安集掾史张修和他手下的五十个汉军士卒当然也在其列,他们平时苦怕了,没少受那些匈奴人的白眼,现在有了赏赐,漂亮的新衣服当然要立刻穿戴起来显摆显摆,美酒当然要拿在手上让人闻闻,嘴里免不了还要得瑟几句:看见没,这就是我们汉家的美酒,比你们那酸不拉哪的玩艺儿好多了。
  张修的任务就是随近保护单于,说是保护,其实就是监视,张修的脾气又有些燥,看到不顺眼的就要说,有时候还要破口大骂。单于年纪大了,年轻的时候也见识多了汉人的嚣张,从心底里有些怕汉人,所以也不敢多说什么。呼征则不同,在他的记忆里,汉人根本就没什么可怕的。二十年前,汉人的北中郎将张奂觉得当时的单于没用,就立了右谷蠡王为单于,结果汉人的皇帝又否定了他的决定,认为他不该干涉匈奴人的内务。再后来,张奂做使匈奴中郎将,匈奴人烧了度辽将军的营门,张奂也没敢把他们怎么样。
  呼征听说那个张奂就是现在汉人的太尉,呼征觉得这样的一个人都能做太尉,那大汉人还有什么好怕的?所以他对张修的嚣张非常不满,经常明里暗里的发生冲突。张修一直落了下风,这次突然威风起来了,呼征心里非常不舒服。
  呼征开始倒也没有想到太多,后来听手下人的说,汉人的军市有和张修他们得到的赏赐一模一样的东西卖。呼征一下子上心了,他决定去军市上买一些来臊臊张修。
  他到了军市,果然看到了与张修等人身上穿的一模一样的新衣,也有一样醇香的美酒,大喜过望,掏出一大把钱准备多买一些,没曾想碰了个钉子。
  做生意的军吏说:不卖给匈奴人。
  呼征一下火了,刀一拔,甩了脸子,怎么着,你歧视我们匈奴人?
  那军吏也火了,怎么着,就不卖给你,你奈我何?
  两句一吵,结果就干上了,军吏吃了些苦头。不过呼征也没跑掉,军市令曹洪带着人赶来了,一看有人闹事,一声吆喝,就把呼征给围上了。那些士卒一开始看到衣裳光鲜的呼征时就很不舒服,逮着机会当然不肯放过,不少人乘机下了黑手,很是踹了呼征几脚,把他身上的衣服也扯坏了。
  呼征是单于的儿子,是未来的单于,怎么咽得下这口气,立刻让人叫来了亲卫营,反过来把曹洪等人围住了。双方一触即发。
  就在这个时候,刘修和田晏赶到了,一看这个架势,刘修沉下了脸,田晏也火了,径直走到呼征面前,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想造反?”
  呼征虽然不怕汉人,可是看到田晏多少还有些发怵,再看看脸阴得要下雪的刘修,他也不敢再嚣张了,连忙把情况说了一遍,说军令上的人欺负他们,有好东西卖给汉人,不卖给他们匈奴人,对他们匈奴人有偏见。
  田晏虽然脸上凶恶,可是心里紧张得要死。这里足足有两万多匈奴人,一旦处置不当,单于真的要反,随时可以招集起上万的骑兵,而他和刘修加起来不过两千人,来助屯的西河长史和度辽将军营都不在跟前,想通知都来不及。更重要的是,如果因此逼反了匈奴人,打乱了天子的部署,这个责任他田晏可背不起。
  “德然,你看……”田晏把目光投向了刘修,意思是说这是你的人惹出来的事,你要负责解决,要不然出了事我可不认。
  刘修瞟了一眼曹洪,曹洪心虚的低下了头。这些货物都是赏赐给边军的,没有出售的计划,曹洪这肯定又是雁过拔毛,从中克扣了不少用来卖了。
  不过,这个是内务,现在不是处罚曹洪的时候,呼征这么嚣张,不给他点颜色看看怎么行。
  刘修缓和了脸色,分开人群走到呼征面前,拍拍他的肩膀,又拨了一下他身上被撕破的衣服,和颜悦色的说道:“一点误会,左贤王大人大量,就不要介意了。我赔你一件新衣,如何?”
  呼征见刘修说话和气,胆气又壮了,梗着脖子说道:“大人,这不是一件新衣的事情,我请求你把那个看不起我们匈奴人的东西交给我。我们匈奴人是你们汉人的朋友,帮你们打仗,助你们守边,你们的大皇帝每年都要谢我们许多好东西。他不把这些东西送给我也就罢了,我来买他居然还不卖,轻视我们匈奴人,这是破坏我们匈奴人和我们汉人之间友谊。如果传到你们大皇帝的耳中,恐怕就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了。”
  刘修皱皱眉:“你要杀他?”
  呼征嘴一撇,没有回答,如果不是刘修还是他看得起的人,他都不屑跟他说话。
  刘修转过头看了那个军吏一眼。军吏的脸色有些发白,咬着嘴唇想了想,走到刘修面前,脚一软,刚准备跪下求饶,刘修脚一抬,顶住了他正准备跪下去的腿。
  “有事说事,不要动不动就跪。”
  那军吏诧异的看了刘修一眼,眼中露出希望的光芒,他舔了舔嘴唇,吭吭哧哧的解释了两句,刘修摆摆手,转过头对呼征说:“这跟他没关系,不卖给匈奴人,是我下的命令。”
  呼征顿时愣住了,脱口而出:“为什么?”
  “这些东西本来就不是为你们准备的。”刘修很和气的解释说,“皇帝陛下给你们匈奴人的赏赐,会有专门的使者送来,我这次带来的赏赐,该给你们匈奴人的,也全交给了你们的大单于,这军市上的所有东西,都要拿钱来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5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