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2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249

  共尉长叹一声:“兄长,你是贵族出身,虽然在外流亡了不少看,算是知道些民间疾苦,可是,你了解到的,只是看到的,听到的,而我不一样,我自己就是个黔首出身,百姓的苦楚,我知道得一清二楚,这古往今来从来没有过的大秦帝国为什么转眼之间就崩溃了?如果不让百姓活下去,那么百姓也不会让我这个王安安稳稳的当下去的。”
  “这是什么话?”项羽不赞同的摇了摇头:“尊卑有序,贵贱天成,黔首劳作以养君子,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施仁政,那是你的仁德,可是却不应该是因为怕他们造反。如果他们胆敢犯上,那自有尺一律、三尺剑在,又焉能容他们胡作非为?”
  共尉笑了笑:“那你我起兵反秦,又是什么?”
  项羽哼了一声:“那是秦失其德,天自灭之。我们趁势而起,是替天行道,可不是悖逆犯上。兄弟你连这点天命都不知道,难怪你这王当得辛苦了。”
  共尉还是不生气,他需要的就是把项羽绕到这些圈子里来的,现在项羽主动跳进来了,他正中下怀。他连连摇头,一副对项羽的话很不以为然的样子,摆手打断了项羽:“这么说,我们都只是在遵照天命行事,所有的这一切,上天早就安排好了?”
  “那当然。”项羽不假思索的应道。
  共尉露出了狡猾的笑容:“兄长以为,天命究竟是在你,还是在我?”
  项羽一下子噎住了。他瞪着共尉,这才发现自己不经意之间就被共尉绕进了埋伏圈。天命在谁,这不是很清楚吗,可是他应该怎么办才是遵从天意?刚刚还很流利的嘴一下子结巴起来,他想来想去,好象也找不出一个自圆其说的说法,只得撇了撇嘴,摆出一副不屑回答的样子,闷头喝酒。
  “其实呢,依我看,你确实也不是当王的命。”共尉不依不饶,又跟着刺了项羽一句。
  项羽本想反驳他,可是一想,自己都这样了,还争个什么故事啊,不是就不是吧。一想到此,他也不回答,继续大杯大杯的喝着酒。
  共尉恍若未见,他转着手里的酒杯,慢条斯理的继续说道:“你当了五年东楚王,东楚的百姓没有一天能过上安稳日子,男子被征发来打仗,战死沙场,女子在家养老育少,还要种地,辛苦劳作的一点粮食,也要被你手下的那些官吏强收来供给你的大军。如果不是你从敖仓弄了不少军粮走,恐怕你连今天都支撑不到。不用我来,你治下的百姓,也会再次揭竿而起,再行当初我等在大泽乡做的那些事。”
  “哼!”项羽歪了歪嘴,不屑一顾,可是心思却不由得跟着共尉的话走了。他反思自己称王的这段时间以来所做过的所有事情,好象除了打仗,确实没有为改善民生做过任何事情。共尉的话虽然很尖刻,但基本上是实情,东楚一直保持着三十万大军的规模,再加上大量征发的民夫,可以说家家有人当兵也不为过,女子在家担当劳动主力也是事实。
  不想则已,一细想,项羽真的惊出了一身汗。自己的东楚和暴秦有什么区别?秦始皇也是驱使天下人征战四方,他也是驱使治下的百姓年年打仗。相比起来,秦始皇还南征北越,北驱匈奴,而自己呢?不过五年时间,就要沦为阶下囚了。
  难道自己真的不是做王的材料?项羽冷汗涔涔,却不肯服输,他给自己打气说,自己是王,不需要那么精通政务,只要他平定了天下,自然会有臣子帮他打理政务。这个念头刚刚冒出来,又被他自己否定了,自己帐下有能管理政务的吗?全是冲锋陷阵的武夫,能管理民政的,却找不出几个,象西楚的陆贾、吴巨、萧何那样的臣子,他的手下更是半个都没有。
  五年了,怎么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项羽想来想去,最后只能悲哀的接受了共尉的观点,他没有做王的天命,他不会是有一个好的王,他连赢政那个暴君都不如,“彼可取而代之”这句话,只是一句无知的疯话。他不是没有机会,机会送到了他的面前,可是他却没有能力抓住它,只能又眼睁睁的看着机会溜走了。
  天命不在他。
  季父看错了,亚父也看错了。
  项羽忽然之间万念俱灰,心底那一丝残存的侥幸不经意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共尉一直注意着项羽的脸色变化,见项羽的脸色越来越沮丧,越来越阴沉,他知道项羽的信心在一点点的崩溃,而他的气势也随着信心的崩溃而渐趋变弱。
  “我承认,治国我不如你。”项羽抬起头看着共尉,一字一句的说道:“所以东楚败给了西楚。”
  “东楚败给了西楚?”共尉一笑,斜着眼睛看着项羽,仔细玩味着这句话。他从项羽的话里听出了另外的意味。
  “是的,如果我东楚也有和你西楚一样的贤臣,最后的胜负恐怕就是另外一副模样了。”项羽冷笑了一声,刚刚弱了些气势忽然又报复性的反弹上来,变得更加强悍。
  “你说的是陆贾他们几个?”共尉嘴角挂着一丝笑,项羽的反弹正在他的意料之中,如果这么简单就治服的项羽,那项羽就不是项羽了。
  “当然。”项羽既像是在自责,又像是在憧憬的说道:“如果我朝中也有几位这样善于治民的臣子,以我东楚的领地,又何弱于你西楚?”
  “嗯,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东楚也兵精粮足,百姓富庶,你就能打赢我了?”
  “难道不是吗?”项羽反问道。
  “不见得。”共尉直截了当的给了项羽一个否定的答复。项羽眼中怒气陡生,刚要发火,却又想起眼下自己的处境,败已经败了,说那些没用的干什么,只能给人当笑料罢了。现在能做的,就是看看共尉又有什么歪理。
  “不见得。”共尉又重复了一下刚才的结论。迎着项羽冷峻的目光,他竖起了一根手指头:“我们说过了治民,再来说说治军。想来兄长的意思一定是说,你虽然输在治民上,可是治军,你还是很在行的,是不是?”
  项羽昂起了头,挺起了胸,虽然没有说话,但是那副神情却明白无误的表明了他的回答。
  “那好。”共尉又竖起了第二根手指头:“兄长说说看,你手下有哪些人是能带兵的。”
  项羽微微一笑,撇了撇嘴:“那太多了,桓楚,龙且,周殷,周兰,项佗……”
  共尉面带微笑,一声不吭的看着项羽,一直等到他说完了,这才慢声细语的说道:“桓楚一败于济北,二败于胡陵,算不得能将。”他的话刚说完,坐在台边的桓楚脸就黑了。
  “龙且,被臧衍和陈余割了脑袋,不行。”共尉又摇摇头。
  “第一次丢了南郡的,就是周殷吧?他们兄弟,好象没有什么战绩值得夸耀,也不行。”
  “项佗……”一说到项佗,共尉忍不住的笑了起来,似乎觉得把项佗算作能将最可笑似的。“项佗先后在韩信和周叔手下吃过苦头,现在是周叔的手下败将,这样的人在东楚也算是能将吗?兄长,不要拿这些人来说事,你再想想,能不能挑出一两个和韩信、周叔、张良相提并论的。”
  项羽哑口无言,这三个人正带着大军围城呢,他要挑得出来一个,至于这么憋屈吗?
  “真要说会打仗的,东楚只有一个还勉强。”共尉左手握成拳,然后伸出一根指头,指了指项羽:“你!东楚也就是你,勉强算是会打仗了。”
  项羽被共尉这句话刺激得一下子面色胀红。会打仗,还是勉强算是会打仗,与其说是共尉在夸他,不如说共尉在骂他。项羽再也忍不住了,腾的一下子站了起来,拔剑出鞘,指着共尉喝道:“依我看,西楚最能打的,不是什么韩信、周叔,而是大王。项籍不才,愿意向大王请教一二。”
  台边坐着的几个人一看,都站了起来,不由自主的按着腰间剑柄。桓楚刚才被共尉损了,更是恼火,直接把剑拔了出来,作势就要扑上去。虞子期横跨半步,挡在了他的面前,季布刚要动,李昶也嘿嘿一声冷笑,身体微躬,如同一只作势的豹子,只要季布再向前半步,他会就毫不留情的冲上来,将他撕成碎片。台下的萧公角和丁固一看,立刻扬剑出鞘,放声大呼。三百亲卫营齐声大喝,就要往台上冲。虎贲营毫不示弱,亮出了手弩,手指搭上了悬刀。
  远处的陷阵营和虎豹骑、羽林骑一见这边要动手了,立刻鼓声大起。羽林骑左右司马李必、骆甲扬声大喝,一千羽林郎跟在后面急驰,一边将长戟和硬弓抄在手中,一边绕着项羽的三百亲卫飞驰,只等一声令下,就要冲进来急射。
  所有人都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只有共尉稳若泰山的坐在案前,看着横眉冷目的项羽,皱了皱眉头:“你怎么还是那么性急,话还没听懂就要动刀动剑的。”
  “大王的话还不够明白吗?”项羽冷笑一声,一振手腕,手中的长剑发出一声清吟:“既然大王认为我东楚没有一个能打,那我就向大王讨教一二,看看什么才叫能打。”
  “打打打,你就知道打。”共尉没好气的骂道:“我说打仗,你说打架,是一回事吗?”
  “怎么不是一回事?”项羽一下子愣住了。
  “归你项家还是世代为将的。”共尉气极反笑,翻了翻眼睛,反问项羽:“打仗和打架是一回事吗?看来我说你勉强还会打仗都是高估你了。你就是个好勇斗狠的匹夫,只知道上阵搏杀,却不知道排兵布阵,运筹帷幄,怎么可能是一个好将军?”
  项羽这才明白自己搞混了,他站在那里,进也不似,退也不似,尴尬的看着共尉,又看看手中的剑。桓楚等人就等他动手呢,可是等了半天,羽林骑和陷阵营都将亲卫营围上了,项羽还是站在那里没有行动,他们都愣住了,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再说了,就算要打架,你难道就准备用这口剑来杀我吗?”共尉趁着项羽进退两难的时候,站起身,沉下了脸,阴森森的对项羽说道。
  项羽低头一看,顿时面红耳赤,羞愧难当。他手里握的这口剑正是共尉送的,上面还有共尉刻的铭文。可是,现在他却打算用这口剑要来杀他。
  项羽手像是被烫着了一般,不由自主的松开了剑。长剑落地,颤了两颤,似乎不胜哀痛。
  共尉缓步走上前去,低下头,捡起剑来,右手轻轻的从剑身上抚过,仰天长叹,反手从自己的腰间拔出另一口剑,用一种悲伤的眼神看着这两口剑,声音如清冷的清风一样掠过项羽的心头。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没想到,今天要断的,却是我的心。如此不祥之物,留他何用?”他喃喃的呓了两声,慢慢的抬起头,冲着失魂落魄的项羽一声怒吼:“留他何用?”
  话音未落,他举起长剑,猛力互击,两口剑发出一声响亮的哀鸣,齐齐断为两截。断剑落在项羽脚下,两口剑上一模一样的铭文象是针一样刺痛了项羽的眼睛,更是刺痛了他的心。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三节
赤子之心
  项羽不知所措。从今天出门起,他就一直觉得不安。站在那个与虞姬初见的十字路口,他想到的虽然有虞姬,但更多的却是自己还欠共尉一个人情。来到萧山,共尉待他一如既往的热情,让他不可抑制的想起了当初在彭城的美好时光。恍惚之间,他好象忘记了他们现在是敌对的关系——或者,从他决定出城来见共尉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有坚定的认清这个立场,他下意识的又把共尉当成了他意气相投的好兄弟。共尉和他说做王的使命,他虽然嘴上不承认,可是有共尉这个王在面前做参照,他多多少少也接受了共尉的结论:他项羽不是一个合格的王,至少在共尉面前,他不能称为一个明君。共尉说他不会打仗,不是一个合格的将军,他不服气,他要和共尉比试一番,以证明自己的失败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有用兵能力。在他看来,这似乎顺理成章,他们当初在彭城的时候,一边喝酒,一边谈论武艺,一旦有不同的看法,常常要起来比试一番以事实说话的。虽然共尉说他把打仗和打架混为一谈有些让他没面子,可是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只是有些不好意思而已。
  项羽心底里还有一个没有说出来的理由,他虽然自负在军事上有所心得,面对其他的将领,他总觉得那些人是猪脑袋,就算读了些兵书,也是泥古不化,只知道死搬硬套,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包括现在围城的三员西楚大将,他也不怎么看在眼里,韩信也好,周叔也好,张良也罢,他们如果不是仗着西楚雄厚的实力,他们能把他围在彭城吗?他完全可以象攻击陈余他们那样,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将他们击败。张良在南郡,不就没占到他一点便宜?
  项羽放眼天下,在军事上可以说没有敌手,如果说一定要找一个能和他一较高下的,也许只有眼前这个共尉。共尉出道以来打的那些仗,项羽都比较清楚,他对共尉的用兵能力也是首肯的,或者说,共尉用兵的方式和他有相近的地方,都喜欢打硬仗,都喜欢用骑兵,都喜欢出奇不意的攻击对方的要害。
  正因为如此,项羽才特别想和共尉一较高下。证明自己会打仗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他要让共尉知道,他这个兄长并不仅仅是大几岁而已,至少在军事上,他还有做共尉兄长的资格的。
  然而他没有想到,自己拔出来的剑却让共尉如此伤心,他只是想和共尉比试比试,并不是想杀共尉,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杀共尉。他曾经想过,如果自己得了天下,共尉做了他的臣子,他一定让共尉做大司马,兄弟俩并肩战斗,纵横天下。就算他们已经撕破了脸,他也没有想过要取共尉的性命,现在他都已经放弃了反抗,只想和共尉一战,然后就向共尉托孤,又怎么会要杀共尉呢?他知道,天下大局已定,就算自己杀了共尉,也于事无补了,更何况他虽然希望能击败共尉,却没有把握击杀共尉。
  共尉误会了。一怒之下,击断了两口长剑。这两口剑,项羽认得清楚,他这一口,是共尉仿他的那口巨剑制的,而共尉那一口,却是仿那口湛卢所制,那两口剑,正是他们当初在巨鹿城上击败三十万秦军、力挽狂澜的功臣,这不仅是两口剑,更是他们并肩杀敌、血一般情义的象征。也正因为如此,共尉才会在上面刻上同样的铭文:“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和以前任何一口剑上的铭文都不一样,这其中的深意,项羽一清二楚。
  看着共尉悲愤莫名,项羽更是伤心欲绝。
  共尉将两口剑扔在地上,如同一头发狂的狮子向台边紧张的桓楚和季布大步走了过去,须发贲张,威猛之极,他走到桓楚面前,怒视着他,挥了挥手,示意虞子期退到一旁,招了招手,以一种极其轻蔑的态度对桓楚说:“要打架?来!”
  桓楚虽然很想冲上去,一剑杀死共尉或者挟持住他,就象曹沫挟持齐桓公一样,可是他却不敢,偷眼看了一眼项羽,希望能得到一点暗示,可是项羽站在那里如木偶一般,根本没有注意到他的眼色,桓楚无奈,只得讷讷的退到了一边。
  “哼!”共尉哼了一声,大步走下高台,虞子期、李昶扔下桓楚、季布,一左一右的护着共尉,亦步亦趋。桓楚等人不明所以,也不敢下令攻击,再加上有虎贲营在一旁,项羽带来的亲卫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共尉下台去了。
  共尉一离开,田锦江指挥着一万陷阵营将高台团团围住,剑拔弩张,只等着一声令下,就将项羽等人射死在乱箭之下。桓楚和季布见了,心如死灰,本来想抓住共尉做人质的,现在共尉已经安然无恙的走了,他们这三百人被一万陷阵营围在中间,哪里还有活路?
  “大王?”桓楚和季布将项羽围住,焦急的叫道。
  项羽抬起头,茫然的看着桓楚和季布,双目之中全是后悔和哀伤。
  “他走了?”
  “嗯。他走了,可是,我们却走不了了。”桓楚低下头,沮丧的说道。季布一声不吭,可是从他的眼神里,也看不出有一点希望。两人只是看着项羽,这时候项羽就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大王……”萧公角和丁固冲上台来,一下子拥到项羽面前。丁固脸色发白,满脸是汗,手却冷得发抖,他停在台边,注视着下面重重迭迭的西楚军,心神不宁。萧公角却冲到高台的那一面,看了一眼,然后紧张的对项羽说:“大王,台南冲不出去了,北面正在部署,应该还有点可能,我等在南面厮杀,吸引西楚军的注意力,请大王从北面下台,以大王的战力……”
  他的话还没说完,项羽就打断了他的话:“我是临阵脱逃的人吗?”
  萧公角一愣,把后面的话全咽回了肚子里。项羽确实不是临阵脱逃的人,可是凭他们这三百人,就算项羽勇猛也不行啊,陷阵营是共尉手下最强悍的步卒,从成军的那一天起,就没有打过败仗。一万对三百,如果还让他们跑了,那还是陷阵营吗?更何况旁边还有虎豹骑呢。共尉把他手下最精锐的人马全安排在这里,显然没安好心。
  项羽不退,桓楚等人只得鼓起余勇,准备拼死一战。他们扔掉了没用的东西,重新收拾了一下自己身上的装备,方便接下来的血战。可是等他们都收拾好了,却发现项羽还没有动弹,一手握着一口断剑,神情凄凉。
  “大王,我们快走吧。”桓楚有些不耐烦的催促道:“再不走,等西楚军全部准备好了,我们就更走不了了。”
  项羽依然一声不吭。
  桓楚等人面面相觑,站在台边一直注意西楚军动向的丁固急了,赶到项羽面前,大声叫道:“大王,西楚军已经将高台围住了,我们走不脱了。”
  “走?”项羽总算抬起了头,看着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的丁固,反问了一句。
  “大王不走吗?”丁固傻了,也反问了一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