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249

  “真的假的?”吕媭有些不以为然:“他虽然武艺好,可是未必用兵就高明。我看他说话客客气气的,一副老好人的模样,会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吗?”
  “老好人?”共尉忍俊不禁的白了吕媭一眼,心道,你们只是看到了他的一面,没有看到他的另一面,要是你听说过破釜沉舟故事,恐怕你就不会这么说了。他笑了笑,“你很快就能知道他能不能打仗了。”
  “项羽身为项梁最器重的子侄,能被项梁派出去别领一军,军事上的造诣大概不会差的。”白媚站起身来,叉着腰走了两步,又不解的看着共尉:“既然你说项羽比项梁更可怕,为什么还要帮助项羽?难道你想和他站在一起?”
  她后面的话没有说,要想和项羽站在一起,那就是以项羽为尊了,这和共尉心里的那份渴望肯定是不一样的。照理说,共尉既然觉得项羽更可怕,就应该抑制项羽的发展才对,为什么还要全力帮助项羽出头?共尉迎着她不解的眼神,咧着嘴笑了:“这话就要分了,从短期看呢,项羽更可怕,但是从长期看呢,我又宁愿以项羽做对手。如果让项梁一直活着,我们恐怕机会就更少了。”
  “难道你有什么办法让项梁死?”吕媭压低了声音,兴奋的说道。
  “我?”共尉摇了摇头:“我没有办法,可是,别人有办法。”
  “别人?谁啊?”吕媭眨巴着眼睛盯着共尉,忽然又笑了:“我知道了,项梁现在是武信君,又带着大军去援魏,他比以前的陈王还威风,章邯肯定不会放过他。我说呢,你怎么会这么爽快的就同意让他做武信君呢,原来就是让他引起秦军的注意啊。”
  “武信君有那么好做吗?”共尉的声音变得十分阴沉:“武臣好象也做过武信君来着,不过,他现在连骨头都找不到了。”一说到武臣,他又想起了小寡妇武嫖,心中一痛,脸色顿时黯淡下来。
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二十四节
宝刀之歌
  韩信大步冲出了府门,一看到陆贾,远远的就拱起了手,朗声笑道:“陆大人,一路辛苦了。”
  陆贾哈哈大笑,抚着障泥(马车挡在车轮上的板状物)一跃就下了车,躬身一拜:“陆贾拜见将军,贺喜将军。”
  韩信眉开眼笑,他早就估计到自己要升官了。他在共尉手下的地位仅次于白公,现在白公已经升为柱国,他这个次将再升一级,做更高级别的将军是意料之中的事。
  “听说君侯受伤了,现在可好些了没有?”韩信一边关心的询问共尉的身体,一边将陆贾往府中让。陆贾看着府前门表情严肃,一丝不苟的侍卫,暗自点头,难怪君侯看重这个出身低微的韩信,早早的就让他别领一军,从这些侍卫就可以看出,韩信将兵确实有一套。
  “君侯的身体没有大碍,再休息几日,也就好了。”陆贾和韩信来到堂上,按照规矩站好,读了楚王的诏书,奉上绶带和印信,看着韩信喜滋滋的佩好,这才笑道:“贺喜将军。”
  韩信仰面大笑:“陆先生,来,我请你吃点新鲜东西,陈逍遥刚送来的大鱼,据说是海里才有的,当年还差点掀翻了暴君御舟的大鱼,现在是我们的盘中佳肴,别一番风味。”
  陆贾眼前一亮:“已经送到淮阴了?”
  “也是刚到。”韩信十分满意,自顾自在主席坐好,又小心的理顺了绶带,将装着将军印的印囊挪了挪位置,这才招呼人上酒上菜。不大一会儿,几盆菜送了上来,其中就有一碟白白的鱼片,几乎半透明,看起来就很肥。陆贾用筷子夹起一块,发现特别硬,放在嘴里刚要咬,韩信笑了:“这可咬不动,陆先生,放在镬中煮上片刻,滋味就出来了。”
  陆贾闻言大笑,按照韩信的指点,等镬中的水烧开了,将鱼片夹到里面等了片刻,然后再夹出来,就着案上的一个酱碟蘸了些酱,然后送到嘴里咬了一口,果然肥美。他连着吃下两块,满意的点点头:“味道不错,就是咸了些。”
  “咸点好啊,咸点放的时间才长,而且啊,省得带盐囊了。”韩信大笑着,他连着吃了几块,这才放下筷子,抹了抹嘴,端起酒杯:“来,陆先生,请。”
  陆贾端起酒杯,两人一饮而尽。韩信感慨的说道:“先生想必知道,大军远征,最难解决的就是军粮问题。路途越远,需要的民夫越多,到最后粮食消耗了不少,却几乎全被民夫吃了。”
  陆贾连连点头:“谁说不是呢,蒙恬三十万人防备匈奴,可是为他们运粮的,却不下五百万人,到最后连妇女老弱都要征发,唉,天下为之疲困啊。”
  “何尝不是呢。”韩信笑了笑,指了指手中的鱼片:“有了这个东西,就好多了。普通士卒要是吃粟米的话,一般一天需要六升,吃这个,这么两大块足矣。重量不到粟米的两成,用起来也方便,只要把水烧开了,稍微一煮就可以用了,连盐都是加好现成的。要是实在困难,不用煮都可以吃,就是味道要差许多了。”
  陆贾很吃惊,他看着筷子上的鱼片十分高兴:“照这么说,大军岂不是能打得更远了?”
  “那当然。”韩信眉开眼笑:“如果全带这个,每人带上半个月的粮长途奔袭不成问题啊。”
  “哦——”陆贾惊喜异常,连忙又涮了几块鱼片,吃得津津有味:“嗯,不错,不错,怪不得君侯要将陈逍遥赶到海边去的,原来就是为了这事啊。”
  “何止这事,随同鱼片来的,还有一船盐。”韩信一边吃着喝着,一边兴高采烈的说道:“陈逍遥辛苦了两个月,第一批盐已经出来了,这次送了些到我军中尝鲜,更多的很快就能送到君侯的手中,以后我们的军粮和盐压力就要小多了。”
  陆贾看着兴致很高的韩信,微微一笑,君侯说得不错,这个韩信就是天生一个打仗的命,一谈到打仗,他就浑身来劲,看他这个样子,只怕已经开始筹画着怎么充分利用这鱼干轻便易携的作用了。想到共尉现在的情形,他慢慢的放下筷子,轻声笑道:“不错,再多一点时间,让陈逍遥多储备一些这样的军粮,到时候就算是打到塞北去都有可能。”
  “那当然。”韩信应声答道,随即又觉得有些不对,他抬起头不解的看着陆贾:“打塞北?君侯现在怎么会打塞北?”
  陆贾意味深长的看着韩信:“韩将军,这就是你我和君侯之间的差别,你我看到的,只是眼前的战况,而君侯想到的,却是天下平定之后,如何安定四夷的大问题。就比这鱼片,我只觉得味道还不错,而将军却能想到当作军粮,可以让大军走得更远,而君侯想到的却是远征漠北,马踏匈奴。”
  韩信脸上的笑容渐渐的淡了,他从陆贾的话里听出了其他的意味:“怎么,君侯最近没有作战计划?不打算出兵与秦人决战?”
  “当然有作战计划,只是不是眼前,君侯身体一复原,就会出兵西进。”陆贾从怀中掏出那片竹简递了上去。“至于将军,君侯另有安排,暂时确定没有作战的计划。”
  韩信的满腔兴奋顿时被泼了一盆冷水。他以为陆贾来是传共尉的将令,让他带兵西进的。共尉让他退守淮阴,他虽然知道不是因为烧了项佗军粮的事,但是也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他自觉是共尉手下最能用兵的人,共尉对他又是如此的器重,眼下正是抢战功,与项梁争权夺利的时候,他这个重将当然要到第一线去发挥作用,没想到陆贾带来的却是短期内没有作战任务的消息,难道我还要在这里看淮水?再去钓鱼?
  韩信缓缓的直起了身子,浓眉紧锁,看着手上的竹简半天没有动弹。他不理解共尉的这个打算,更想不通共尉这个里面究竟写了些什么。他有些担心,不敢轻易打开。
  “这么说,我还要在这里呆着了?”一想到西面打得热火朝天,自己却闲在这里,韩信的心里五味杂陈,十分的不爽。
  “嘿嘿嘿……”陆贾笑了:“将军何不打开一看,君侯的军令都在其中写着呢。”
  韩信看了陆贾片刻,伸手拿起竹简,敲掉封泥,割断了绳索,展开竹简细细的读了一遍,半天没有说话。共尉的军令很简单,让他继续驻扎在淮阴,守护淮水一线的安全,另外防止项梁的人马渡淮。这个他听到陆贾的话就估计到了,但是后面附的一支竹简上写了几句诗,他看不懂。
  “我有宝刀兮藏匣中,斩巨犀兮屠蛟龙。三年不鸣兮人不识,一鸣惊人兮动苍穹。三年不飞兮人不知,一飞冲天兮天下雄。”
  倒不是说意思看不懂,而是看不懂这诗背后,共尉究竟在说些什么。他瞟了陆贾一眼,想问又不好意思问,只得抬手叫过都尉高宝龙:“去请王先生来。”
  高宝龙身材高大,一脸的横肉,模样长得很凶悍。他原本是淮阴肉市里的一个屠夫,当年欺负韩信,让韩信从他胯下爬过的家伙就是他。韩信做了将军,带着大军回到淮阴,把他吓得半死,本来想逃的,可是家业全在淮阴,逃得了一个,逃不了一家,只得硬得头皮去向韩信请罪。出乎他意料的是,韩信不仅没有杀他,还当着众人的面说他是个勇士,让他做了身边的都尉。高宝龙死里逃生,对韩信是感激得五体投地,忠心耿耿。
  刚才看到韩信拿着竹简发愁,高宝龙比自己遇到了难题还难受,可是他识字有限,韩信都皱眉头了,他更是白给,正在想办法呢,听到韩信让他去请军谋王晟,顿时恍然大悟,飞也似的跑了。没多长时间,就把王晟从书房里拽了出来,一路飞奔,回到席中。
  “元兴(王晟的字),你看看君侯的将令。”韩信将竹简递给王晟,王晟被高宝龙拉着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接过竹简看了一眼,立刻明白了。韩信不是看不懂将令,将令写得很明暸,他是看不懂后面的诗背后的意思。他笑了,双手一拱:“贺喜将军。”
  韩信不以为然的笑了笑,等着王晟说下面的意思。王晟却微微一笑,转身冲着陆贾行了一礼:“请陆先生回报君侯,韩将军一定不负君侯重托。”
  陆贾哈哈一笑,微微点头,起身告辞。韩信坐在那里,却没有动弹,王晟见他发呆,连忙让高宝龙送陆贾出去,自己转过身来,埋怨道:“将军,陆先生现在是君侯府的府丞,是君侯身边最信得过的人,以后肯定是朝中重臣,你怎么能对他无礼呢?”
  韩信没心思听这些,他点了点那首诗:“这是什么意思?”
  “这个意思还不明白吗?”王晟一急,也有些口不择言了:“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那是谁说的话?楚庄王!谁想做庄王?当然是君侯了。那么谁又是这宝刀?除了将军,还能有谁?君侯这是告诉将军,你这柄能斩巨犀、屠蛟龙的宝刀,他要暂时藏起来,密不示人,等待最合适的机会再用,不用则已,一用就要惊动苍穹,天下称雄!”
  王晟圆睁双目,用力握紧了拳头,意气风发,慷慨激昂。
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二十五节
恐怖组织
  韩信有些领悟了,他摩挲着下巴的胡须,想了片刻:“你是说,君侯暂时不会出兵?”
  王晟笑了,笑得很得意,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打仗这方面,他这个军谋就是个摆设,几乎出不了什么主意,韩信打仗太厉害了,天生就是用兵的料,方方面面的想得很周全。但是在权谋这方面,韩信就显得太弱智了,居然连这个问题都看不出来,正好给他露脸的机会。
  王晟忽然想起陆贾走的时候冲他看的那一眼,他心中一惊,随即又是一喜,这不会是君侯考验我吧?当初王晟劝韩信别娶白媚的时候,共尉曾经专门找他去谈过话,对他的才能十分欣赏,但是让王晟奇怪的是,共尉没有将王晟招到自己身边,而是让他继续跟着韩信。王晟曾经很失望,可是突然之间,他明白了共尉的用意。
  原来君侯早就安排好了我的作用。王晟恍然大悟,心情一下子大好。
  “将军。”王晟心情好了,兴致高了,语气也缓和下来了,他挥挥手示意高宝龙出去警戒。高宝龙愣了一下,顿时勃然大怒,老子是将军的亲信护卫,你怎么能指挥我?可是他看看韩信的脸色,又没敢吱声,乖乖的出去安排人守卫。王晟见高宝龙出去了,这才向前凑了凑,轻声问道:“将军,你以为君侯现在能和项家翻脸吗?”
  韩信木然的看着他,想了好一会儿,摇摇头说:“不能,项家的实力比君侯强多了。再者,这个时候如果内讧,就算赢了,实力也会大伤,只能让秦军捡个便宜。”
  “对啊。”王晟一拍大腿,提高了些音量:“君侯既然不能和项家翻脸,让秦人捡了便宜,那么他这个时候出手,战功是项梁的,吃亏却是自己的,他又何苦来哉?君侯现在的按兵不动,让项梁去和秦军作战,损耗实力,而他自己休养生息,暗中积聚力量。秦军很强,项梁要想打赢秦军,希望很渺茫,就算他能打,损失也不会小。他的损失大了,而君侯却没有损失,那双方的力量就衡了,君侯才有机会翻身。如果项梁惨败,那就更不用说了,他从此只能俯首听命于君侯。”
  “哦。”韩信如梦初醒,笑了:“原来是示弱啊,我明白了。君侯让我按兵不动,就是不想让人看出我们的实力,故意让项梁轻视我们。对了,君侯不让我再和项佗交手,是不是也就是这个意思?”
  “将军说得太对了。”王晟哈哈大笑,“以将军的实力,收拾项佗算什么?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但是收拾了项佗,除了引起项梁的警惕之外,还能有什么作用?与其如此,不如把实力隐藏起来。将军这口宝刀太犀利了,用来对付项佗那是割鸡用牛刀,不,用宝刀啊。在君侯的心里,将军这口宝刀,是用来割天下这块肉的,而不是对付项佗这样不值一提的人物。”
  韩信被王晟的话说得心花怒放。马屁人人爱听,对于韩信这样急需要别人认可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既然共尉要夺天下,而他又是共尉手中最犀利的宝刀,那还愁什么荣华富贵呢?三年就三年吧,为了能一飞冲天,蜇伏三年又有何妨,自己都穷困潦倒了那么多年了,再等三年也没关系。
  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惊动苍穹,天下称雄。韩信想着这些气势雄浑的词句,不由得醉了。好啊,等君侯成了天下共主,自己说不定能象白起那样手握百万雄兵,纵横天下,威震四海。大丈夫在世,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值得追求的呢?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先藏于匣中吧。”韩信将那枚写了宝刀歌的竹简拿过来,看了又看,欣喜不已,然后小心的掖入怀中,这才笑容满面的对王晟说:“刚才对陆先生失礼了,我现在就去向他赔罪,还请元兴相陪。”
  王晟连连点头:“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
  共尉有些丧气的将长剑扔给敦武,接过布擦了擦汗,嘿嘿笑道:“不打了,不打了,算你利害,剑术不是你的对手,明天还得用吴钩才行。”
  虞期擦了擦额头的汗,苦笑一声:“君侯,你用吴钩,还有谁敢跟你对阵?又有多少剑要毁在你的手上?”
  共尉大笑,他的吴钩锋利异常,对付青铜剑以及现在常用的铁剑,那就是来一个砍一个,来两个斩一双,上次与董翳对阵,他连着砍断了几柄长剑,最后就是靠着吴钩发威的。一想到这个,他不由得想起海边的陈乐,回头叫过陆贾:“陆先生,逍遥那里还没有找到铁矿?”
  陆贾笑着摇摇头:“君侯,就为了这海盐和鱼干的事情,陈逍遥已经忙得四脚朝天了,哪里还有时间去找铁矿。这件事急不来的,我已经准备好了一批铁,等他运盐的船到,就给他一起带回去。多了不敢说,造君侯要的样品还是够用的。”
  “嗯,不要省不得钱,做试验开销大,多送点生铁给他。”共尉特地又关照了一句。他让陈乐到涨边去晒盐、打鱼,同时还有个重要任务。几次大战下来,长剑的折损率高得惊人,辎重营叫苦连天,共尉也十分肉疼。他经过研究之后发现,长剑利于击刺,但是劈砍时就容易折断,而且对新兵来说,剑法的训练难度比较大。这个时候他想起了大刀片子,比起长剑来,刀更利于劈砍,而且也容易掌握。这个时候已经有刀了,但是却没有当作主战兵器的,大部分还是随身佩带的小饰物,或者是削竹简的削刀而已。他既然要造,当然就要造刀、炼钢一步到位,打造出上等的钢刀。办法都写给陈乐了,可是没想到东海地广人稀,根本找不到铁,还得他这里运生铁去。暂时做试验造几把样刀没问题,想要大批量换装,只能等到以后再说了。
  说到炼铁,共尉就想到了大梁,大梁是著名的炼铁之所,铁匠多,原料也多,正是理想的炼刀基地,可惜现在还在秦军手里,他只能流口水而已。
  什么时候把大梁占到手里就好了。共尉一边打着算盘,一边让虞期进屋说话。虞期被敦武打了个半死,共尉本来准备让敦武装作疏忽,给他创造逃走的机会,然后顺藤摸瓜,把仓海君这个恐怖组织一网打尽的,没想到虞期却视而不见,根本没有一丝逃走的意思,相反,他倒主动投入共尉门下了。共尉看他武艺确实不错,又考虑到要牵制虞姬,也就把他留下了。但是他对虞期的举动一直很不解,总想找个机会问明白。
  “坐。”共尉大大咧咧的坐下,示意虞姬坐在他对面,然后让人上了酒食,一边吃一边说:“练了一上午,饿了吧,先吃点。这里没有外人,不用太拘束。”
  “谢君侯。”虞期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端起水喝了一口,含在口中停了片刻,才慢慢的咽下去,拿起一块肉,细细的嚼了半天,才吞下去,接着咬第二口。共尉看着他这副细嚼慢咽的模样,忍不住笑了:“你们在岛上很艰苦吗?”
  “师傅是墨家子弟,一向奉行墨子的门规,我们这些弟子也必须如此。”虞期平静而恭敬的回答道。“衣才蔽体,食才裹腹,行不着履,卧不安床,除了苦修之外,就没有其他事了。”
  “那岂不是很无聊?”共尉叹息了一声:“能有几个人吃得了这种苦?”
  虞期淡淡的一笑,显然特别的落寞:“君侯说的是,所以墨家子弟现在越来越少了,真正能行墨子遗规的就更少了,岛上也因此一年不如一年。”
  “你们岛上还有多少人?”共尉忽然问道:“你们任务失败,你又替我做事,就不怕有其他人来追杀你们?”
  虞期沉默了好一会,才轻声说道:“没有其他人了。自从小师弟私自逃出去之后,师傅就病倒了,再也没有收过新弟子。这十多年下来,岛上的入室弟子就剩下我们兄妹二人,要不然也不会把我妹妹派出来。她这个病,本来就不适合执行任务的。”
  共尉嘿然,见血就晕还想当刺客,确实有点不靠谱。仓海君看来真是不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