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校对)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267

  马良脸一红,他这一路走得确实比较轻松,心里只想着在腊月之前回到临烝就行,在他想来,冬天不会有什么战事的,赶那么紧也没有必要,没想到这时间用得太多了,看马谡这样子,大概诸葛亮也有些急了,只是他不好说,马谡体谅到诸葛亮的难处,抢先发作了。
  “幼常,莫要说了,快带我去见孔明兄。”马良拉着马谡就往里走,进了门看到诸葛亮手不停挥,案上堆得高高的两摞公文,旁边几个书佐忙得不停脚,惭愧不已,在诸葛亮面前深深下拜:“军师,马良书生,耽搁军师的公务了,请军师责罚。”
  诸葛亮早就听到了马谡在外面和马良说的话,他轻轻笑了一声,将手中的笔搁下,起身转过案几,弯下腰扶起马良,和声说道:“季常辛苦了,何罪之有。看你一脸风尘,也消瘦了不少,在武陵可吃了不少苦。来来来,先坐下洗把脸,然后再和我们说说武陵的情况,涪陵那一仗打得漂亮啊,沙摩柯捞了不少好处吧?”
  马良有些尴尬的笑了笑,他在路上耽搁了那么多天,只怕武陵的战报早就送到了诸葛亮的案头。他知道诸葛亮建立了一个专门收集情报的小组,虽然人员没有曹冲的手下专管情报的张松的人手精干,但也不可小视,涪陵的战况,诸葛亮了解的未必比他少多少。
  马良不敢怠慢,连忙将他到了沙摩柯寨子之后的事情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诸葛亮不住的点头,最后拿出一份公文递给马良说道:“季常离开黚阳后,在成都代理镇南将军府事务的庞士元将白虎军一分为二,由朴新守带着其中一千人赶到了涪陵,由广汉彭永年做监军,坐镇涪陵。曹仓舒还在襄阳,不过彭永年到涪陵之前,他去襄阳见过曹仓舒。”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有些感慨两方做事风格的不同。彭羕从成都赶到襄阳,再从襄阳赶到涪陵,前前后后只花了十天,而马良从黚阳赶到临烝,路途还近一点,却用了近一个月。马良还在半路上,彭羕和朴敢已经进驻涪陵了。
  马良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借着看公文的由头让开了诸葛亮的眼神。他看着公文想了想,有些不解地说道:“曹仓舒做事一向雷厉风行,这次怎么这么慢,只派一千人进驻涪陵,能起什么作用,不用说对付沙摩柯了,就是涪陵那些大族,他也摆不平啊。再者这个朴新守是个巴子,才二十出头,又没打过仗,在成固还被曹仓舒耍了一次,他能行吗,别的不说,就是徐家那个老头就能玩死他。这个彭永年,好象也不是什么才俊之士啊,以前没有听说过啊。”
  马谡的脸色好了些,他轻轻的哼了一声,接过公文收好,语气很快地说道:“正因为如此,事情才觉得可疑,不管是曹仓舒,还是庞士元,应该都能看出涪陵的情况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他们却偏偏派出两个名声不显的人来涪陵,看起来有些漫不经心,有悖常理。”
  马良犹豫了一下说道:“涪陵的大族势力很大,也许是他们投鼠忌器,生怕引起那些大族的猜忌,这才派他们两个来走个过场?”
  “那曹仓舒的镇南将军府都已经到了成都,南郡太守也换成了刘子初,他为什么还留在襄阳不回成都?”马谡摇摇头说道:“荆州水军虽然不足,但此人好冒险,现在又有了益州水军,说不定他会利用我们以为他不能跨江的错觉,实施突然袭击呢。”
  马良想了想,摇了摇头说道:“我觉得不太可能。益州虽然有水军,可是实力也不强,他们要想在我水军的攻击下护住曹军的退路,难度不小。曹仓舒虽然用兵好出奇,但却不喜欢自陷死路。至于他为什么留在襄阳,我倒是听到一些风声。”
  “哦?”诸葛亮笑了:“不知季常听到什么风声了?”
  马良笑了笑:“我听长沙、武陵的士人说,曹仓舒把荀仲豫、许文休等人请到了襄阳书院,在书院中进行辩论,开始还只讨论些学术问题,后来慢慢就扯到了政务,意见分歧很大,其中有不少悖逆之言,还有人为了邀宠,又说什么大汉火德已衰,土德当兴的话,闹得有些出格,他为了压下这股风气,准备明年三月在襄阳举办一个什么博览会,引开公众的注意力。在他的授意下搞起来的那个襄阳月报已经传到长沙、武陵了,不少读书人都要去参加这个辩论会和博览会呢。”
  马谡一愣,忽然想起了什么,立刻钻进了身后一个屋子里,不大一会取出两支竹简来,还有一份登了有关博览会消息的襄阳月报,他将这些一股脑的摊在诸葛亮面前:“孔明兄,我真是疏忽了,辩论会的消息和博览会的消息我都收到了的,却没想到这其中有这个联系,亏得兄长提醒。这么一来,曹仓舒依然滞留在襄阳就说得通了,他不是不想走,是不敢走。”
  诸葛亮眼前一亮:“你是说,曹仓舒新官上任三把火,结果这把火烧到了自己屁股底下?”
  “正是。”马家两兄弟异口同声的应道。
  “哈哈哈……”诸葛亮仰天大笑:“这才叫自作自受,到底是年轻,不知道读书人那张嘴的利害,放开让他们说,岂能不出乱子。”
  马家兄弟相视一笑,连连点头。诸葛亮笑了一阵,捻着凳下的短须沉吟了片刻,抬起头看了一眼马家兄弟:“既然如此,我们不妨送一个能言善辩之人过去,把这把火烧得再大一点,最好能把曹仓舒烧得面目全非才好。”
  马良一愣,他看着诸葛亮盯着他的闪闪眼神,连忙缩了缩脑袋,这种间谍的事还是别找他。马谡见他们的神情不对,略一思索笑道:“孔明兄,你说的这事我倒想起来一个人选,一定合适。”
  “谁?”诸葛亮见马良不愿意去襄阳,心里有些不太高兴,却不便表露,听马谡这么一说,转过头看着马谡笑道。
  “伊籍伊机伯。”马谡笑道:“伊机伯能言善辩,机锋敏捷,而且他是山阳人,和刘仲玉很熟悉,让他去襄阳,一定能得到曹仓舒的信任,圆满完成任务。而且他对刘州牧敬佩有加,这忠心是不用怀疑的。”
  诸葛亮听了,眨着眼睛想了想:“听幼常这么一说,他倒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只是他现在在桂阳主公身边,而且这件事也要向主公言明方可,还是需要一个人去一趟桂阳。”
  马良一听,连忙拱手道:“马良愿往。”
  诸葛亮犹豫了一下,点点头说道:“这样也好,季常回家休息两天,然后立刻动身,赶得快的话,还能来得及赶回临烝过节。”
  马良听了,连连点头,又说了一些闲话,起身走了。马谡看着马良出了门,回头对诸葛亮苦笑了一声:“我这兄长好象在武陵蛮人那里吃了不少苦,是实在不想再去黚阳了。涪陵那里已经有了防备,只凭沙摩柯自己只怕闹不起什么大风浪来。孔明兄可想到了其他人选?”
  诸葛亮嘿嘿一笑:“比令兄更好的人选,不就在眼前吗,何用去找。”
  马谡一愣,伸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我?”
  诸葛亮笑着点点头:“正是幼常,幼常熟读兵书,机智过人,要论用兵,令兄只怕望尘莫及,有你去武陵领着那些蛮人,涪陵岂能安生?说不定士元都会坐不住了,亲自赶到涪陵与幼常对阵。”
  马谡呵呵一笑,连连摇手:“我岂是凤雏的对手。庞士元与兄长齐名,又是曹仓舒手下首席谋士,机谋百出,岂是我一个毛头小伙子所敢对阵的,兄长还是另选他人吧。”
  “唉——”诸葛亮摇了摇头:“幼常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年轻怎么了,你还能比曹仓舒年轻吗,他才十五岁,已经是镇南将军了。不是你不如他,只是你没有他那机会罢了。你都二十多了,也该出来建功立业了。主公手下武夫居多,幼常有此大才,岂能埋没了。士元虽然高明,却不是不可战胜,你只要小心应付,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马谡心里喜滋滋的,他刚才也是谦虚一下而已,实际上他内心一直觉得自己虽然不能跟聪明过人的诸葛亮比,但和庞统等人比,那还是有机会的。庞统在曹冲帐下受到重用,但他打的仗,马谡却不以为然,总觉得不够尽善尽美,如果是自己去指挥,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现在有机会放在自己眼前了,他岂能轻易放过。武陵蛮是天生的山地战士,如果再配上他的军事才能,那赫赫战功指日可待,说不定他能带着由武陵蛮组成的精兵打到益州去,为主公打通向西的道路呢。
  到了那时候,不仅自己将成为主公帐下的名将,孔明兄也将获得一大助力,再也不用看关羽那匹夫的脸色,着意讨好他了。
  “既然如此,谡收拾一下,这就起身赶黚阳,争取早日把涪陵拿下,给主公和兄长一个开门红。”马谡兴奋得有些难以自抑,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也好,大丈夫功名为先,这年节的过不过也没有什么大关系。”诸葛亮笑着扶起马谡来:“兵凶战危,幼常虽然熟读兵书,还是小心为上,切不可立功心切而轻蹈险地,士元可不是善与的人。”
  “多谢兄长提醒。”马谡大声说道。
  ※※※
  “令弟幼常去了黚阳?”刘备手一抖,差点把手中的酒杯摔在地上。他捏着那张雪白的襄阳月报却顾不得看,眼睛盯着马良,带着一丝不敢相信的口气问道。
  马良吃了一惊,抬起头看了刘备一眼:“正是,我起身到这里来的时候,舍弟幼常也同时起身去黚阳了。”
  刘备喟然而叹,刚想说些什么,身后的赵云却咳嗽了一声。刘备将冲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只得苦笑了一声说道:“我知道了,季常先下去休息吧,我这就派人去请机伯来商议此事。”
  马良有些不解的退下去了,他觉得刘备的脸色有些不对头,却不解其中原因,他想了想,忽然出了一身冷汗,莫不是主公觉得孔明兄用荆襄的人手太多了,有结党营私之嫌?不行,我这次回去要立刻提醒孔明兄,如果主公真这么想,那事情可就麻烦了。他越想越怕,匆匆回到驿所,连行李都没解,立刻让人喂马,准备回程的干粮清水,准备等伊籍一来,立刻回临烝。
  刘备等马良走了,他对赵云苦笑道:“子龙,孔明这是怎么了,我明明跟他说过马幼常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他怎么就不听呢,让他参与政事,做个参谋也就算了,怎么还让他独当一面了?”
  赵云没有应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刘备。等刘备心情平和些了,这才说道:“主公,不管马幼常能不能独当一面,他都已经出发了,现在主公就算是命令军师去追回马幼常,恐怕也来不及了。再说如果真的让马幼常回来,只怕不仅军师和马季常面子上不好看,跟着主公过江的荆州士人也有心有怨言,他们不会说马幼常不能担负重任,而只会说主公压抑荆州人,这对主公的大业可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呀。”
  “那就看着他打败仗?”刘备摊开手有些无奈地看着赵云,想了想又说道:“输就输吧,反正都是那些蛮子,多死一些,我倒更安稳了。”
  赵云听了,欲言又止,他想了想又说道:“主公,如今步子山逼降了士威彦(士夑)兄弟,全据了交州,我们这里这吴太守联系,只怕他已经得到了风声。万一他移兵至此,我们的兵力可不占优,事情恐怕不太好办,有可能苍梧不仅拿不到,还会被他重创。”
  “这个竖子,手段倒是快,我本来以为他平定交州至少要一年半载,打成个烂仗的,没想到他跟那个曹仓舒一样,轻而易举的就搞定了士家兄弟,拿下了交州。真是老天不长眼,我征战一生,两鬓花白,才得了这四郡穷苦之地,他们倒好,一个得了天府之国益州,一个得了交州全境,立下了偌大的功劳,轻轻松松的做个一言诸侯。真是天不长眼,天不长眼。”
  刘备越想越气,越想越觉得老天不公,凭什么我这么大年纪了,还像个丧家犬似的东奔西走,弄了半个荆州,还是穷乡僻壤,与蛮夷相伴,他们却谈笑之间就拿下了这么好的地盘。早知道刘璋这么没用,我就不听孔明的什么稳妥之计,直接入了益州了,占了益州做个成都王,也舍得现在为了一个苍梧郡来坑老朋友。
  刘备骂完了老天,还得解决眼前的问题,他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让步骘不来坏他的事,只得把眼光投向了赵云,你既然能提出问题,总得还有解决问题的法子吧。
  “子龙,那你说怎么办?”
第九节
虎女
  赵云说道:“主公与孙车骑为婚姻,共抗曹操,合则两利,分则两败,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起纠纷。如今我军地少人众,虽有军师在零陵屯田,军粮依然不敷使用。吴太守又是刘景升所属官员,与前交州刺史赖恭失和,举兵逐恭。现在步子山掌交州,吴太守心存疑虑,步子山也是心知肚明的,不过怕主公引兵相助,这才没有轻举妄动。主公不妨派人去和孙车骑相商,将苍梧、合浦、郁林三郡借与主公,等主公西入益州之后再奉还。孙车骑晓明事理,必然不会因此三郡与主公隔阂。这样步子山也不用与主公兵戎相见,岂不是两全其美?”
  刘备想了想,有些不太确信地说道:“子龙,如果能不打仗,那是最好的了,可是孙仲谋会这么听话的将这三郡借给我吗?”
  赵云笑道:“主公放心。孙车骑去年江陵一战,损兵折将,程德谋(程普)战殁,周公瑾被擒,再加上先前战死的黄公覆(黄盖)、董元代(董袭)等人,他手下的名将损失过半,人手吃紧,这才着力培养吕子明、蒋公奕(蒋钦)等人,又向吴郡大族示好,连因家仇而与他格格不入的陆公纪(陆绩)都授了郁林太守,这个时候他怎么会因为三郡与主公翻脸。”
  刘备考虑了半天,也拿不定主意。两人正商量着,伊籍快步走了进来。刘备把要派他去襄阳的事情说了一下,伊籍略微想了想就应了下来,刘备又安慰了他几句,许了一堆事成之后一定不会亏待他的空头支票,这才将伊籍送到门口,安排从事廖立带着他去领一些费用,以便他早点去襄阳兴风作浪。
  廖立办完了差事,回来交令的时候,刘备还在犹豫,一见廖立进门,刘备随口问道:“公渊,伯机的事情办好了?”
  “一切都按主公的吩咐,伊伯机已经领了财物,回去收拾行装了。”廖立躬身应道:“他说后天就能起程,不在这里过年了。”
  刘备叹了口气:“这样也好,这里跟襄阳不能比,只是他不能和他的家人团圆,有些委屈他了。”
  赵云见刘备兴致不高,一副颓丧的样子,便劝道:“主公何必如此伤感,建功立业,总有些波折坎坷,孟子所谓降大任于斯人也。伊伯机忧心国事,正是我等效仿的榜样,主公应当高兴才是啊。”
  廖立附和道:“赵将军所言甚是,主公不必过于挂怀,如果能从交州借到苍梧三郡,将来就可以从南部进入益州,逐渐蚕食,益州可得,最不济也可以做滇王的。”
  刘备抬起眼皮看了看廖立,廖闭正好也在看着他,目光炯炯有神。刘备心中一动,他想起刚得了江南四郡的时候,他问诸葛亮四郡有哪些难得的人才。当时诸葛亮就说,荆州人虽然多,但算得上人才的只有那么几个,庞统庞士元,现在人在南郡作功曹,主公是请不到的,刘巴刘子初,更是早就是丞相府的要员,主公你也不要想了,不过武陵的廖立廖公渊,却是主公的囊中,不可错过。他当时就征辟廖立为从事,不过廖立跟着他一段时间以来,他并没有看出廖立有什么过人的才能,久而久之,他已经把诸葛亮对他的推崇给忘了,现在廖立这么说话,他才又回想起来。
  “公渊,你觉得孙车骑会借三郡给我?”
  “会,他不借,我们就自取,谅步子山也拦不住,所以不如做个人情。交州虽然有兵万余,但他不敢全部调来与主公作战,而孙车骑北面要防着夏侯叔权、陈元龙渡江、西面又防着文仲业,如果与主公再闹翻了,关将军从长沙直击豫章郡,他哪里还能应付得过来。”廖立笑道:“孙车骑有勾践之忍,最明形势,这种情况下,他怎么会为三个蛮荒之郡与主公翻脸。”
  刘备听了,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对啊,自己虽然难过,可孙权也未必好过啊。青徐水军可是随时能渡江的,孙权为了加强防守,已经把府治从会稽挪到了秣陵,花大力气在秣陵建了个石头城,又在京口修建了城防,这个时候他确实不能把精力投到交州来。
  想到这里,刘备信心大增,他挺起了已经有些驼的背,大声笑道:“既然如此,我就派人去借这三郡,子龙,公渊,你们看派什么人去商借比较合适?”
  ※※※
  建安十六年的春节,就在襄阳城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来了。
  曹冲窃笑着,将一截青竹偷偷的塞进熊熊燃烧的火堆里,火苗舔着青青的竹皮,烤出了一层竹汗,猛然炸响,火烬四飞。旁边正聚在一起评论着谁的衣服好看的女人吓了一跳,慌不迭的捂起了耳朵。荀文倩白了一眼诡计得逞的曹冲,一手拉着孙尚香,一手拉着蔡玑道:“走吧,我们去给大玉儿拜年,看看她家那个小东西,这里就让他一个人玩吧。”
  孙尚香和蔡玑听了,笑嘻嘻地连声应好,三个人嘻嘻哈哈的上了曹冲那辆特制的大马车,笑语盈盈的走了。曹冲有些郁闷的叹了口气,拍了拍手:“真是的,开个玩笑而已嘛,有必要吗,丢下我一个人多没趣。”
  “公子,不是还有我们吗。”大双不知道从哪儿冒了出来,手里托着一只茶杯,巧笑倩兮的走到曹冲面前。曹冲嘻嘻一笑,一手接过茶杯,一手捏着大双的手说道:“也是,就数你们俩最和公子我亲了,不象她们,合着伙的孤立我,小双呢?又去做学问了?”
  大双红着脸笑着,微微用力的抽了抽手,却又舍不得真抽出来,她期期艾艾地说道:“小双最近读书可勤了,每天都要熬到亥时,公子,我真有些担心她累坏了身子呢。”
  曹冲呵呵一笑,心想这算得了什么,当年我上学的时候,到半夜都是正常。他捏了捏大双的手,瞟了瞟大双新衣下渐渐鼓起来的小胸脯说道:“你既然担心她,就多关心关心她,晚上给她留点好吃的点心就是了。你自己也是,不要亏待了自己,免得将来……嘻嘻嘻。”
  大双听曹冲笑得怪异,抬头看到他眼神瞟着自己的胸前,不禁大羞,连忙挣脱了曹冲的手,扭头走了。曹冲看着她摇摆的身姿,日见丰腴的腰胯,暗暗捻了捻手指,正要出言叫住她,却见邓艾捧着一叠文书匆匆的走了进来。
  “公子,江南急件。”邓艾过了年十七岁了,到了变声的年龄,原先清脆的声音变得有些沙哑。
  曹冲接过急件,一眼瞟到信皮上的那道朱砂记,眉头不由得一皱,立刻抽出了文书扫了两眼,脸色一变:“孙权借苍梧和郁林给刘备了?”
  “嗯。”邓艾点点头,又取出一份文书递到曹冲手里:“这是从秣陵传回的急件,听说孙仲谋很恼火,却又没办法,只好答应了刘玄德的要求。本来刘玄德是要借三郡的,但孙权舍不得合浦,只是将苍梧和郁林借给他。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要求,要刘玄德将关云长的女儿嫁给他儿子孙登。”
  曹冲扑哧一声笑出声来:“他真想得出来,他那个儿子才几岁啊,还尿尿和泥玩呢,把关云长的女儿娶回去是当老婆啊,还是当小妈啊?”
  邓艾也笑了,他听大双说过,关羽有个女儿叫关凤,小字银屏,是跟孙尚香一样的猛女,武技超群,不过她和孙尚香不一样的是,她是文武双全,性格又温和,不象孙尚香一样外向。听说很得关羽喜爱,常说这是他关家的虎女,把她看得比长子关平、次子关兴还看重,今年应该已经十三岁了,据说有不少人上门提亲都被关羽拒绝了。而孙权的儿子孙登是建安十三年末才出生的,现在才虚四岁,实际两周多一点,还是个喝奶的娃,亏孙权想得出来,居然想去娶关凤。邓艾几乎不用想,都能猜得出来这个结果是什么。他自然也能体会到曹冲为什么会发笑了。
  “孙仲谋平白的让出了两个郡,自然要讨点便宜回来才甘心了。关云长是刘玄德手下第一大将,现在又在长沙,正对着他的豫章郡,实在是个腹心之患,如果刘玄德能投桃报李,极力促成,关云长也未必敢违拗刘玄德的意思。如果真让他们成了亲,孙仲谋就可以一心向北了,庐江郡可能要吃紧,公子,我们是不是提前通知一样夏侯太守,让他做些准备?”
  曹冲挠了挠头,他印象中孙权向关羽求亲是没成的,可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自己熟悉的情况,是不是能成自己也说不准,让夏侯称小心点总是好的。庐江郡地熟,在谢奇派过去的农学生的指导下,庐江去年大丰收,不仅满足了庐江郡的开支,还积累了不少余粮,让夏侯称笑得合不拢嘴。江对面的孙权想必也闻到了稻香,听说把年轻一辈中最杰出的将领吕蒙吕子明派到了彭泽,集中了不少人马,有过江偷袭或者再取庐江的意图。只不过他现在的兵力不足,分散在长江一线以及豫章,防备着江北的同时也在防备着西面的刘备,这才没有充分利用他水军的优势悍然渡江攻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