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3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7/496

  徐乐领命。
……
  刘陵欠身施礼。“有劳徐君。请徐君回奏陛下,陛下的好意,我夫妻心领了。待拙夫回京,便嘱咐赶到甘泉宫见驾。”
  徐乐笑着点点头。他知道刘陵是个聪明人,天子这道口诏的含义,她一听就懂。他随即起身告辞。刘陵也不停他,命人奉上程仪,便将他送出了门。
  回到堂上,梁媌已经入座,一脸担心。“翁主,天子忽然派使者来,究竟是为了何事?”
  “没什么大事。”刘陵安慰道:“夫君使命达成,不日就将回京复命。天子怜他辛苦,让他先在家住几天再去甘泉宫。”
  “先在家住几天?”梁媌眉头紧锁。“天子这是不想见阿啸么?是不是又有人在天子面前说了什么?”
  刘陵想了想,说道:“阿母,你想多了,不是有人在天子面前说了什么,是天子不希望夫君说什么。山东大水,诸侯王慷慨解囊,献金助赈,天子却在此时于甘泉宫大兴土木,建了许多台阁,祭祠神明,担心夫君出言不逊,触犯了神明,这才派人来传个口信,让我提醒提醒他。”
  梁媌松了一口气了,随即又叹了一口气。“这西北的神明就算再灵验,也解不了山东的水灾。依我看,就算要祭神,也应该祭吴地的神才对,祭这西北的神有什么用呢。”
  刘陵轻声笑道:“阿母,这些话,你在家说说也就罢了,可不能传出去。等夫君回来了,你更不能在他面前提起。他从会稽回来,肯定会看到山东的灾情,说不定又会说些什么呢。”
  梁媌长吁短叹,却也没有反驳。这些事,她一向都听刘陵的安排。
  刘陵托着腮,一时出神,眼神中多了几分说不出的忧虑。
……
  梁啸放下千里眼,给枚皋递了个眼色。枚皋会意,不动声色地跟了过来。两人走到飞庐的另一侧,梁啸用力拍了拍栏杆,恼火地说道:“怎么会这样?”
  枚皋无言以对。看到岸边衣衫褴褛的灾民的那一刻,他的心情和梁啸一样糟糕。梁啸的家乡在江都,他的家乡在梁国,山东大水,梁国遭的灾比江都更要严重,看到这副情景,他岂能不着急。
  “黄河决口,不是那么好堵的。”枚皋喃喃说道:“朝廷安排的郑当时和汲黯都是侠义之辈,应该不会做出贪墨之事。”
  梁啸摆摆手,有些莫名的焦躁。他知道这次黄河决口没那么容易堵,历史上好像堵了十几年,最后还是天子亲临现场指挥,才最终完成。但这件事本身就说明官府处置有问题,天子又不是水利专家,为什么要他亲临现场才能合龙。
  难道中国的事,非要国家领导人亲自过来问才能解决?
  “我不怀疑汲黯和郑当时的品德,但是我还是觉得这里面天灾的成份比人祸的成份多。就算黄河一时堵不住,灾民总应该安置妥当吧。你看看,沿江全是灾民,这让赵婴齐看到了,他会怎么想?”
  枚皋长吁一口气,也觉得不妥。不过,他和梁啸一样,有心无力。他思索片刻,凑到梁啸身边,低声说道:“伯鸣,有件事,你可能不知道。”
  “什么事?”见枚皋神神秘秘的,梁啸一头雾水。
  “我从长安起程去会稽的时候,听说天子要在甘泉宫修通天台祭祀太一神,为山东百姓祈福。”
  梁啸的眼角抽了抽,盯着枚皋看了半天,寒声道:“当真?”
  “我能拿这样的事骗你吗?太一生水,太一神是最崇高的神明,山东大水,自然要祭太一神……”
  梁啸摆摆手,打断了枚皋。枚皋的解释太牵强了,他很清楚枚皋究竟想说什么。为什么祭神,祭什么神,其实都不重要。天子建甘泉宫不仅是为了祭神,祭神也不仅仅是为百姓祈福。他是为他自己。
  历史上,汉武帝就是一个深度迷信者,对长生不老的兴趣远远超过对百姓的关心。或者说,在他的心里,百姓就是一堆数字,就是他榨取财富的对象。让他为这些草民的福祉祭神,实在拔高他了。
  他只是想不到天子会在这个时候大修甘泉宫。
  梁啸拍打着栏杆,脸色阴沉,一声不吭。
  船桨拨动江水,哗哗作响,楼船逆水而上,沿着长江西行。
  梁啸转身,钻进了船舱。
  赵婴齐跟了进来,在梁啸对面坐下,打量着梁啸的脸色,笑了一声:“梁君侯,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中原遭灾的事?”
  梁啸瞥了他一眼,不以为然。“早就知道,这次水灾在我出使南越之前就已经发生了。”他话锋一转,不等赵婴齐说话,反问道:“你是不是觉得我在骗你?”
  赵婴齐斜睨着梁啸。“难道不是?”
  “我有必要骗你吗?就算山东水灾,我们不是一样出兵灭了闽越?我大汉休养生息七十年,区区一场水灾,还影响不了大局。”
  “既然如此,你们又何必从南越贩米?”
  梁啸沉默了片刻,轻叹一声。“就算没有这场水灾,朝廷也不可能让你们南越一直割据岭南。南越向朝廷臣服,不仅对中原有好处,对南越同样有好处。全国一盘棋,山东水灾,可以用南越的米求灾。如果哪一天南越遭了灾,朝廷同样会运中原的米救南越。”
  赵婴齐不屑一顾。
  梁啸想了想,又道:“你们以秦人后裔自居,知道秦国的征服史吗?”
  赵婴齐点点头。“略知一二。”
  “秦也好,汉也好,包括你们南越也是一样,其实都是以农为本。以农为本的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国家疆域越大,越容易生存。因为灾害是天意,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永远不受灾。但遍及整个天下的灾害毕竟有少数,大部分还是局部地区遭灾。这时候,疆域大的国家就可以互相救助,不至于一蹶不振。这个道理,你能理解吗?”
  赵婴齐眨眨眼睛,似懂非懂。
  “所以,如果抛除那些什么以德治国的套话,征服邻国,统一天下,是一种生存的必然。区别只在于是你统一我,还是我统一你。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算起,一直到现在,其实都是中原王朝统一周边诸国。南越如果有实力,你们也会想方设法统一中原。之所以现在是中原统一你们,说到底,还是你们实力不够,与是不是发生水灾,根本没关系。”
  赵婴齐挠挠发梢,歪了歪嘴。“你这一通歪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仔细想一想,好像真是这么回事。”他瞟了梁啸一眼。“如果不是这场水灾影响了你们的后勤供给,到番禺的汉军恐怕就不是你和仲卿,而是韩大夫和大行令了吧。”
  梁啸笑了。“你知道就好。殿下,在继承南越王位之前看看天下形势,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希望你不要浪费这个机会。”
第四卷
汉未央
第531章
心机
  淮南阜陵,长江岸边。
  以十三艘楼船为主的百余艘战船缓缓靠岸,将士们离船登岸。
  大军凯旋,淮南王刘安亲自到江边迎接,在岸边立起诸多帐篷,设宴款待梁啸一行。
  韩安国很谨慎,他以征战辛苦,身体不适为由,婉拒了刘安的邀请。梁啸与卫青、枚皋等人一起弃舟登岸,与淮南君臣相聚一堂,把酒言欢。
  宴后,淮南王派左吴送走卫青等人,留下梁啸。卫青等人要避嫌,梁啸避无可避,反而可以心安理得的留下来,与刘安畅谈。
  “这一趟出征,我淮南也是大开眼界。”刘安脸上泛着酒红,舌头也有点大。
  这一次能奇袭东冶和漳浦,淮南楼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说郡国兵名义上不由王国控制,但淮南一直没有严格执行,淮南楼船士大部分还以淮南国人自居,这次指挥他们的又是淮南名士伍被,水师的胜利自然也是淮南王刘安的荣耀,何况伍被也顺利完成了验证信息、探查海外的任务。
  梁啸等人出使番禺的时候,伍被在漳浦可没有闲着。他不仅探查测绘了周边的环境,还亲自去了一趟夷洲。具体的情形,他抽空和梁啸说过,对夷洲的情况非常满意。
  淮南王当然也满意。对梁啸这个建策者,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
  刘迁看在眼里,心情有些酸溜溜的。“可惜伍被未能去番禺,不然的话,连另一个大岛也顺便探查一下,就更好了。”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梁啸轻声笑道:“不管是哪个岛,都是跳出了大汉现有的疆域,是从无到有。有了这第一步,以后就可能有无数步。”他瞥了刘迁一眼,顿了顿,等刘迁消化一下他的意思,才接着说道:“殿下,你说是不是?”
  刘迁沉吟不语,略显尴尬。
  他看梁啸不顺眼,心里存了找碴的念头,言语带刺。可是听了梁啸这句话,他才意识到自己这么做实在不妥当。海外有多大,谁也不知道,但夷洲在天子的视线以外,有了这一步,淮南就可以从容布局。据伍被说,夷洲之大已经不亚于淮南,将来发现比夷洲更大的土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梁啸此策,无疑是给淮南留下了一个非常宽裕的退路,他如果再针锋相对,岂不是太没见识了。
  刘迁讪讪地笑了两声,岔开了话题。
  刘安看在眼里,暗自点头。梁啸知道刘迁想要什么,适时的抛给他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前景。
  刘迁闭了嘴,梁啸也没有穷追猛打。他不在乎刘迁,但刘迁毕竟是刘陵的兄长,他要给刘陵留点面子。他问起了水灾的事,特别是问到了黄河决口的原因。
  “你想治河?”刘安有些意外。
  “不治,难道就这么任由河水横流?”
  刘安眨了眨眼睛,抚着胡须,沉吟良久。“伯鸣,你回京之后,和陵儿商量一下,再作决定,可好?”
  梁啸不解其意。不过,从刘安躲躲闪闪的眼神中,他知道这件事可能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后面也许隐藏着其他的考虑。他迟疑了片刻,点点头,一口答应。
……
  三月中,梁啸到达长安,刘陵派人在城外相候。得知天子在甘泉宫,又让他先在家休息几天,再去甘泉宫复命,梁啸立刻知道,天子现在不想见他。
  梁啸没有多说什么,和韩安国、枚皋等人分别之后,他回家休息,韩安国等人自去甘泉宫复命。
  时隔大半年,梁啸再一次回到家中,家里的气氛大有不同。
  李蓉清生了一个儿子,乳名大虎,嫡妻刘陵也生了一个儿子,乳名小虎,都是五六个月大,正是可爱的时候。加上之前月亮所生的一子一女,梁啸刚刚二十四岁,已经有一个女儿,三个儿子。按老娘梁媌的话来说,梁啸天生就是多子之相,梁家将来必然人丁兴旺。
  梁啸回家,一家人围在一起,说说笑笑,尽享天伦之乐。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后,梁啸夫妻又陪老娘说了一顿话,这才回到自己的房间。
  侍女们已经铺好了床,保姆抱走了孩子,刘陵坐在梳妆台前,解开了发髻。乌黑的头发披撒下来,像一匹黑色的锦缎,遮住了她的身体,更显得她的身体洁白如玉。
  梁啸斜倚在榻上,打量着刘陵。刘陵从镜子里看到了他的眼神,脸上飞起两朵云霞,起身走到榻边,坐在梁啸身边,伸手轻拧梁啸的鼻子,嗔道:“看什么?”
  梁啸笑笑,将刘陵搂了过来。“我在想,也许我应该自免,请天子将我的封地徙到豫章去。我在庐山建了一个庄园,冬暖夏凉,非常舒适。一家人住在那里,不问朝堂之事,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7/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