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校对)第3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8/496

  “住在庐山就能不问朝堂之事?”刘陵轻笑一声,偎依在梁啸怀中。“你想得太简单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要真想逃,庐江还不够远。再说了,京城看似危险,其实却不是最危险的地方。离开京城,才是任人鱼肉。你忘了绛武侯周勃了吗?”
  梁啸微微一笑。他当然不可能不知道周勃的下场。文帝登基之后,把周勃赶离朝堂,让他回到封地。没有了权力的周勃彻底没有了在朝的风光,惶惶不可终日,最后还是难免下狱。刘陵的意思很明白,离开朝堂,放弃权力,并不是安全之选,只会沦为被宰割的对象。
  “不过,如果作为以退为进的策略而言,引退自免,倒不失为一选择。”
  梁啸静静地听着。在这些具体的策略上,他一向尊重刘陵的意见。
  “天子不想见你,是因为他在甘泉宫大兴土木,担心你出言不逊,让他无法下台。处罚你,则伤君臣之情,不处罚你,又会让某些人误以为进谏的机会来了,大放厥词,无所顾忌。在这个时候大修甘泉宫,名义上是为山东祈祷,其实更多的是天子私心,借机修筑避暑之地,还有求长生之意。对此不满的人为数不少,只是不敢出头罢了,就等你这样的人先开口呢。”
  “那你的意思是说,我应该明哲保身,沉默是金?”
  “如果你能做得到,那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可是你做不到。”刘陵转过身来,面对梁啸,伸出纤纤玉指,点了点梁啸的胸口。“你的志向太大,岂能坐视天子走上歧路。”
  梁啸眨眨眼睛,哈哈一笑。刘陵知道他的心思,他也无须隐瞒。他翻了个身,平躺在榻上,看着帐底出神。刘陵伏在他胸口,将他的脸拨了过来,笑道:“被我说中了?”
  “夫人聪慧,无所不中。那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等一等。待时机到了,再做计较。”刘陵胸有成竹。
  “什么时机?”
  “治水的时机。”
  梁啸想起刘安的话,心中一动,便对刘陵说了。刘陵听了,抿着嘴笑了起来。“你知道么,大河决口,对山东普通百姓来说当然是灾难,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
  “什么意思?”
  “大河决口,受灾最严重的是豫兖青徐四州,但周边郡国却是受益的。一是受灾的百姓外逃,周边郡国有了大量的流民。这些人要吃饭,粮价会上涨。这些人要挣钱,佣价会下跌。那些连饭都吃不起的人,只能卖儿卖女,甚至把自己卖了,所以奴价也会下跌……”
  梁啸听了刘陵的解释,后脖颈的汗毛根根竖起。他没有下船,只是远远地看到了岸边捕鱼解饥的流民,已经觉得事态严重,听了刘陵的分析,这才知道这不仅是天灾,更是人祸。
  除了那些受灾地区的百姓,根本没有人愿意治水,因为他们是这场洪灾的受益者。他记得历史上记载田蚡不主张治水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封在河北。现在看来,把责任推给田蚡一个人未免有失公允,实际上,这场洪水之所以流毒十余年,是因为有无数人不希望洪水结束。
  “治水之时,要用到很多物资,能够提供这些物资的人,都能从中获益。朝廷拨付的大量赋税究竟有多少被用到治河上,又有多少被人私分了,谁也说不准。就说洪水过后,那一层厚厚的淤泥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笔财富,不知道多少人等着瓜分呢。”
  梁啸斜睨着刘陵。“你父王也等着发这笔财?”
  刘陵白了梁啸一眼。“我父王现在有大笔的生意在手,日进斗金,哪里还会在乎这点小钱。他不是不肯说,而是怕你按捺不住一腔热血,半途中就上书天子,或者夸下海口。治水,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做禹的人很多,但绝大多数人最后都成了鲧。”
  梁啸汗颜。的确,治水不仅是一件技术活,更是一件苦差使。他又不懂治水,如果激于一腔义愤,主动请缨,不仅要吃很多苦,最后下场也不会乐观。
  “所以说,你暂时引退也不错,一来可以钻研一下治水之道,二来也好让情绪发酵一段时间。虽说从中得利的人不少,但绝对不包括天子。时间越长,他受到的压力越大。除非那些神明真的能帮他,否则他迟早会因此事受到谴责。”
  刘陵说着,咯咯地笑了起来。“特别是那些捐了钱的世家,现在可都憋得一肚子火呢。”
  “他们又怎么了?后悔了?”
  “肯定后悔了。”刘陵抬手撩起腮边的一缕乱发,抿嘴轻笑。“他们图省事,直接把钱献给了朝廷,由朝廷统一调度。现在这些钱是用来赈灾了,还是用来修甘泉宫,谁也说不清楚。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受灾的灾民肯定不知道他们捐了大笔的款项,所以也没人感激他们。只有我家……”
  刘陵得意的笑了起来。“我家的捐助是最实际的,那些牛羊毛皮都送到了冠军侯国和青云里的百姓手中,肉可以充饥,皮毛可以御寒。他们得了利,我家得了名,没让那些蠹虫得到一点好处。”
  梁啸愣了片刻,不由得连连点头。刘陵这个做法看似费事,但却是最好的。就像后世的慈善捐款一样,如果不能直达受捐人的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不可知的事。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都有可能从中谋利,把百姓当草民的封建社会官员更不会手软。
  “你辛苦了。”梁啸抱着刘陵,感慨不已。那时正是刘陵生产前后,还要操心这么多事,不知道多费神呢。“我替冠军侯国的百姓和青云里的乡亲谢谢你。”
  “没什么。”刘陵淡淡一笑。“这其实也是我的计划之一。众怒难犯,那些捐了钱的人非富即贵,他们如果闹起来,就连天子也要斟酌斟酌。田蚡身为丞相,带头反对治水,我看他最后如何收场。呵呵,还有王太后。她不坏了名声,陈家如何能出头?”
  梁啸愕然。他瞪着刘陵看了半晌,刘陵看着他,笑道:“是不是觉得我心机太深了?”
  梁啸点点头。“是的,我没想到这件事还能牵扯到王家和陈家两代外戚。”
  “那是因为你心里装着经天纬地的大事,这些勾心斗角的小事,只好由我来做了。”刘陵伏在梁啸胸口,倾听着梁啸的心跳声,幽幽地说道:“平阳公主最近刚送了几个美人入宫,其中一个王美人就深得天子宠爱。如果不及时准备,谁知道最后谁是太子?陈氏姊妹毕竟不是皇后,万一这王美人成了皇后,我们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就像山东的百姓一样。”
  梁啸没有说话。刘陵的心机虽然深了些,手段却算不上阴狠。这只是正常的反应罢了。不过,如果要发动世家与天子抗衡,风险极大。以天子的性格,一旦发现刘陵在背后兴风作浪、推波助澜,绝不会一笑而过,枪打出头鸟,杀一儆百才是最可能的选择。
  “这么说,我要先策反董仲舒才行。”梁啸忽然说道:“就算不能策反他,也要让他先闭上嘴巴,不要再给天子灌输什么君权神授,天命所归之类的屁话。”
  刘陵笑出声来。“没错,现在正是堵他嘴的时候。夫君,你知道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吗?”
第532章
师弟
  梁啸和刘陵商量了半宿,第二天一大早,他起身晨练,刘陵则临窗而坐,以梁啸的口吻拟了一封奏疏,自称身体不适,旧疾发作,请求免官养病。又以山东大水为由,请求将封地转到豫章庐山,和建山在庐山的庄园合在一处。
  早餐后,梁啸看了一遍,一字未改,便安排人送往甘泉宫。他能读古文,但是写不了古文,在这方面,刘陵要比他强无数倍。虽然以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刘陵的手笔,但他们夫妻一体,谁执笔并不重要,反倒可以说明他们意见一致。
  收拾停当之后,梁啸就命人备马,准备出门,去会会董仲舒。刘陵说,董仲舒在京做了个下大夫,有职无权。天子也不怎么待见他,这次去甘泉宫也没带上他,他就在长安赋闲。书生一枚,俸禄有限,他只好收徒讲学,补贴家用,偶尔到某个沙龙上开开荤,祭祭五脏神,日子过得不咸不淡。
  梁啸虽然对董仲舒的学说嗤之以鼻,但是对董仲舒这个人却没有太多的恶感,得知他过得这么郁闷,便让他带了一些礼物。这次从南越回来,他带了不少好东西。赵婴齐输给他一斛海珠不说,鲁象也送了一批象牙犀角之类的好东西,仅从经济利益来说,是狠赚了一笔。
  准备好礼物,梁啸出了门,正准备翻身上马,旁边突然窜出一人,一把拽住了梁啸的手臂,快得连荼牛儿都没来得及反应。梁啸也来不及多想,本能的手臂一翻,将那人推开,右拳就击了出去。
  “呯!”一声闷响,那人应声跌出,一屁股坐在地上。
  荼牛儿恼羞成怒,冲了过去,拔刀就准备砍。刀拔出一半,他认出了来人。“霍去病?”
  霍去病呲牙咧嘴,这一跤跌得不轻。“师兄,是我啊。”
  梁啸哭笑不得,上前拦开荼牛儿,伸手将霍去病拉起来。“你这是干什么,想做刺客?”
  “做什么刺客啊。”霍去病捂着屁股,苦笑道:“师傅呢,在不在家?”
  “师傅没回来,还在豫章呢。”梁啸说了一半,忽然觉得不对。“咦,你师傅师傅的叫得这么欢,难道是练成了?”
  “那当然。”霍去病扬起脸,得意洋洋地说道:“我只用了五十天就悟了弓意,后来又用五十天巩固,如今已经做到了手中无弓,心中有弓。行走坐卧,身不离弓。”
  梁啸将信将疑。霍去病见状,也不废话,张开双臂,虚握并不存在的弓,做了一个开弓的姿势。梁啸一看,顿时眼前一亮。没错,霍去病不仅除掉了耸肩的常见病,而且劲力流畅,的确完成了筑基。
  梁啸连连点头。这小子果然悟性过人,仅仅是桓远点拨了两句,他自己就真的练成了。
  “怎么样,没错吧?”
  “没错。”梁啸连连点头。“我觉得你比我当初还要快一点,师傅看到了,肯定会很高兴的。”
  “当真?”霍去病又惊又喜。他固然自信,甚至有些自负,但还没自负到觉得自己可以超过梁啸的地步。现在梁啸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这句话,无疑是对他的莫大肯定,让他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骗你干什么。”梁啸哈哈大笑。“好了,我自作主张,就代师傅收下你了。师傅不在长安,你先跟着我吧。从今天开始,我教你射艺。等看到师傅之后,再由他亲自指点你。”
  “好啊,好啊。”霍去病欢喜不禁,连连拍手,露出少年神态。梁啸见了,也很是欢喜,返身带他进门,径直来到中庭,拿出当年桓远送给他的竹弓,交给霍去病。“这是师傅当年送给我的竹弓,你从现在开始,就用这张弓练习射箭。”
  霍去病看看那竹弓,有些诧异。“这么软?”
  “没错。用软弓,就和空手练习一样,是避免用蛮力。”梁啸想了想,又说:“小子,你特别要留意。习射之初,不要太执着于中的,你的心神重点应当在内不在外。等你真正能做到人弓合一、劲力无碍的时候,再追求百发百中就容易了。”
  “好,我听师兄的。”霍去病应了一声,将弓收了起来,郑重其事的挂在弓囊里。
  梁啸又让人牵来一匹小马驹,当作礼物送给霍去病。霍去病也不客气,一一收了。正当梁啸准备重新出门的时候,他起身道:“师兄请稍候,待我去拜见一下令堂和翁主。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同门师兄弟了,不能失礼。当初能得师傅应允,还是令堂帮忙说合呢。”
  梁啸哑然失笑,也没有拦着,引他先去拜见了老娘梁媌,又去见了刘陵。得知霍去病完成了筑基,与梁啸成了真正的师兄弟,梁媌非常高兴,送了两匹锦做见面礼。刘陵也不小气,送了一枚象牙箭玦,还特地告诉霍去病,这只箭玦和梁啸自己用的箭玦是同一只象牙上割下来的。
  霍去病大喜,立刻将象牙箭玦套在右手的拇指上。
  忙碌了一番之后,梁啸带着霍去病出了门,直奔董仲舒家。梁啸住在未央宫北的甲第,位于城西中部,董仲舒家却住在长安城的东北部。那里地势比较低,离未央宫也太远,是一些财力有限,却不又不愿意住在城外的人首选之地。
  梁啸等人虽然骑着马,长安城里的路也宽,但是人来车往,不便驱驰,等找到董仲舒家的时候,已经是晌午时分。偏偏董仲舒还不在家,只有他老妻一人在家。大概是董仲舒的客人以儒生居多,看到梁啸一行人背弓挎刀,老妇人不免有些紧张,一口原本就不甚清楚的方言说得更是含糊不清。
  梁啸问了几句,见一问三不知,只得作罢。命人放下礼物,就走了。
  走了大老远的路,却扑了个空,梁啸难免有些失落。他没有原路返回,从洛城门出了城,准备绕城半周,顺便散散心。霍去病说道:“师兄,既然没事,不如去我家坐坐吧。”
  “你家?”梁啸很意外。“你家也在附近?”
  “就在南边。”霍去病一指。“曲逆侯府旁边不远。”
  梁啸这才想起来,霍去病的老妈卫少儿嫁给了陈掌。陈掌是陈平之后,但他不是长子,他的兄长陈何是第四代曲逆侯,陈掌成年之后,只能析家自立,就在曲逆侯府旁边。在他印象中,这一步地方以后将建为明光宫,想不到曲逆侯府也在这里,最后大概也随着拆迁烟消云散了。
  “走吧,走了半天,人困马乏,去讨口水喝。”
  陈家在千秋里,虽然和曲逆侯府相邻,开门却不在一边。从外观上看,只是一个平常小院,根本看不出和旁边的曲逆侯府有什么关系。这嫡庶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难怪陈掌会娶卫少儿为妻。私通是一回事,娶为正妻又是另一回事。陈掌大概是看中了卫子夫得宠,想借着卫家往上爬,现在卫子夫失宠了,他不知道会怎么想。
  梁啸在门前下了马,霍去病上前叫门。门开了一半,露出一张苍白的瘦脸。冰冷的眼神从霍去病的脸上扫过,又看到了梁啸等一行人,不禁吃了一惊。
  “你们是谁?”
  “他是我的师兄,来家里坐坐,喝口水。”
  “你师兄?”那仆人冷笑一声,眼中的敬畏之色顿去。他伸手推开霍去病,冷笑道:“你还真当自己是陈家的少主人了,带着一帮游侠儿就敢登门……”
  梁啸一听就愣住了。他想到了卫子夫的失宠可能对卫少儿母子不利,但是没想到情况已经恶化到了这个样子,连陈家的一个仆人都可以对霍去病无礼。这势利眼翻得也太快了些。见那仆人伸手来推霍去病,他给庞硕使了个眼色。
  庞硕会意,上前一步,一掌推在半开的大门上。“轰!”一声巨响,半片大门飞了出去,那个苍白脸色的青衣仆人也跟着飞了出去,又被大门压住,痛得失声惨叫。
  刹那间,陈家就热闹起来,十几个健奴拿着武器冲了出去,将梁啸等人围住。梁啸虽然只带了几个人,却哪里会将这些狗腿子看放在眼里。他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按在霍去病肩上,轻笑道:“怕不怕?”
  霍去病翻了个白眼。“有什么好怕的,不过是打一架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8/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