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0/1332

  号角声再起,拓跋垂率领亲卫开始冲锋,准备给鹿破风最后一击。
  看到拓跋垂的战旗快速逼近,鹿破风来不及多想,厉声呼喝,重整战阵,准备迎接拓跋垂的攻击。他很清楚,生死就在眼前,如果援军还不到,他就死定了。
  这些汉人,究竟不可信啊。鹿破风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扔掉已经缺了口的战刀,捡起一柄长矛,抢到阵前,直面越来越近的拓跋垂。几个亲卫冲了上来,有的护住鹿破风的两翼,有的举起鹿破风的战旗。看到鹿破风身先士卒,汉胡战士士气大振,再次结阵。
  鲜卑人同样很兴奋,怪叫着冲了上来。
  鹿破风举起掌中的长矛,转了两个圈。准备已久的骑士收到命令,开始加速。他们在山坡上列阵,借着坡度加速,迅速发起冲锋,向鲜卑人的侧面发起进攻,为鹿破风减轻压力。
  拓跋垂早有准备,命令一队骑士上前迎战,自己依旧冲向鹿破风。
  双方骑士各自射出一阵箭雨后,举起长矛、战刀,搅杀在一起。战马相撞,刀矛相交,鲜卑人、乌桓人像生死仇敌一样舍命厮杀。惨叫声起,鲜血飞溅,一个又一个战士受伤落马,随即被纷飞的马蹄踩中。
  鹿破风迎上了拓跋垂,他闪身避开了战马的冲撞,挺矛猛刺拓跋垂的胸口。拓跋垂用盾牌挡开他的长矛,挥起战刀猛劈。鹿破风弃矛,左手抓住拓跋垂的右腕,右手揪住了拓跋垂的腰带,硬生生将他从马背上拽了下来,自己也被战马的冲力带倒在地。两人滚在一起,互相撕打。
  双方主将缠在一起,鲜卑人不敢靠得太近,生怕马蹄踩伤了拓跋垂,只能避开一些,冲击乌桓人的阵地。拓跋垂的亲卫策马绕圈,竭力将鹿破风的亲卫撞开,有几个人跳下马,打算过去帮拓跋垂,却被鹿破风的亲卫拦住去路。草原上的人都知道,鹿破风武艺高强,单打独斗,拓跋垂没有优势。如果鹿破风能凭个人武艺杀掉拓跋垂,或许还能再坚持一会儿。
  双方数十人互不相让,杀在一起。
第2375章
马超出击
  在鹿破风北侧不远的山坡上,马超手提长矛,挽缰而立,梁习也穿着盔甲,勒住坐骑,静静地站在马超身边。一万多骑士以千人为单位,分散在山坡后,骑士下马,战马低着头,啃食地上的草。
  他们已经在此等候了很久,也听到了鹿破风求援的号角声,却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这是梁习的建议。他很欣赏鹿破风,也正因为如此,他认为鹿破风很难驯服,至少无法像楼麓一样服膺中原的衣冠文明。留着鹿破风会对楼麓产生不好的影响,不如趁此机会,借鲜卑人的刀杀死他。
  难楼老了,他希望他的儿子楼麓继位,最有威胁的就是提脱和鹿破风两人。提脱勾结鲜卑人,必死无疑。鹿破风如果再死了,就没有人能和楼麓竞争,既能满足难楼的愿望,也符合大吴的利益。
  马超觉得惋惜,他很喜欢鹿破风这个人,但他也清楚梁习说得对,鹿破风不可能轻易低头,借刀杀人是最简捷的处理办法。可是他隐隐又觉得这不是吴王的做事风格。梁习很聪明,但他没有吴王的气度,如果吴王在此,也许不会用这样的手段。
  听说梁习外放是因为卷入汝颍人的利益之争,看来传言不虚。
  马超虽然不太同意梁习的意见,但他什么也没说。既然申请了参军,他就要尊重参军的意见。鹿破风与他非亲非故,他大可不必因为鹿破风而与梁习发生冲突。他的任务是全歼拓跋锋部,鹿破风的死活与他无关。
  看着鹿破风的战旗与拓跋垂的战旗搅在一起,双方将士在河谷中反复争夺,鲜血染红了河水,号角声一阵接着一阵,一阵弱似一阵,梁习点了点头。
  “将军,可以出击了。”
  “好。”马超点点头。“我率部冲击,参军留守此处,注意安全。”
  梁习淡淡地嗯了一声,对马超的示好不作回应。马超也没说什么,举起手中的长矛摇了摇,发出出击的命令。旗手摇动战旗,号角兵吹响号角,奉命出击的三个千人队翻身上马,跟着马超杀向拓跋锋的阵地。
  拓跋锋听到了号角声,惊讶的转过头。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如此之近的地方,怎么可能有伏兵?他派斥候打探过附近的地形,方圆十里之内都不应该有问题。
  这是怎么回事?
  拓跋锋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考虑这个问题,他看到了马超的战旗。这面战旗似曾相识,上面有一匹白马,似乎是当年公孙瓒的战旗,可是草原上的人都知道,公孙瓒死了好几年了,这面白马战旗被他的儿子公孙续继承了。公孙续在太史慈的麾下,难道太史慈来了?听说阎柔和太史慈交情很好,或许难楼请阎柔出面,请来了太史慈也有可能。
  想到这里,拓跋锋便有些心慌。太史慈在草原上的赫赫威名绝非沈友可比,他是用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走到今天的,他的脚下踩着东部鲜卑十几位部落大人的尸骨。
  这是一个陷阱!拓跋锋立刻做出了判断,下令吹号迎战,同时调整阵型,准备撤离。不管太史慈有没有亲至,他都不能恋战,否则整个部落都有可能葬送在这里。
  但拓跋锋的调整空间有限,他的前面是缠在一起的鹿破风和拓跋垂,右侧是桑乾水,对手从他左侧的山坡上杀来,向西狂奔,分明是要切断他的后路。仓促之间,他来不及加速,更来不及撤离,只有硬着头皮迎战,为主力争取调整阵型的时间和空间。
  号角声响起,鲜卑人有些乱,但他们还是立刻做出了反应,一千精骑脱离主阵,向马超迎了过去。
  马超面沉如水,拉开了硬弓,连续射击。
  一枝又一枝羽箭离弦而去,飞跃一百余步,将几个冲在最前面的鲜卑骑士射倒,露出他们身后的鲜卑小帅。马超哼了一声,再次扣上一枝破甲箭,稍稍一瞄,便松开了弓弦,然后抛下弓,挺起一丈八尺长的精钢长矛,策马飞奔。
  鲜卑小帅看到眼前一空,几个亲卫接连落马,知道不好,对方阵中有神箭手,连忙举起骑盾,护住面门和胸腹。他的反应很快,盾牌刚刚举起来,马超的箭就到了,“笃”的一声闷响,射穿了他的皮盾,木屑飞散。
  小帅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片刻之后,等他睁开眼睛,马超已经到了他的面前,长矛破风而至,正中小帅手中的皮盾,“噗”的一声轻响,皮盾被洞穿,小帅的胸甲也被刺穿,连人带盾被马超挑了起来,飞出几步远,撞倒一个鲜卑骑士,一起滚落在地。
  在落地之前,他看到马超长矛飞舞,连杀两人,包括他的掌旗兵。
  掌旗兵落马,战旗倾倒,马超杀入阵中,长矛舞成了圈,将一柄柄刺来的长矛、劈来的战刀磕开,又毫不犹豫的刺入一个个身体。他的招法简捷利落,不管对方如何躲避,如何反击,出手必中,非死即伤,没人能挡住他的一合。
  三千吴骑以马超为锋,与鲜卑人交错而过,留下了一地的鲜血和尸体。在身披精甲、手持精钢长矛的吴骑面前,这些鲜卑骑士伤亡惨重,至少损失了三分之一,而吴骑的损失却屈指可数。
  拓跋锋看得目瞪口呆。可是更让他紧张的还在后面,马超杀透了鲜卑人的阻击之后,直接向拓跋锋本人冲了过来。与此同时,后阵传来报警的号角声,一声急似一声。
  拓跋锋的视线被马超的阵型挡住,只知道后阵有麻烦,却看不清后阵的情况。后阵是牛羊粮草所在,如果有失,就算没有敌人追击,他的损失也将非常惊人。拓跋锋不敢怠慢,顾不上撤退,立刻组织反击。
  在他发布命令的时候,马超策马杀到,如法炮制,百步外用箭射,逼到跟前再挺矛冲杀。
  拓跋锋的亲卫营厚实得多,亲卫的装备也要好得多,马超没能像刚才那样轻易杀到拓跋锋的面前,击杀数人后,从拓跋锋面前十几步的地方飞驰而过,像一口快刀,削下了拓跋锋的一大块肉。
  拓跋锋与马超四目相对,他从马超眼中看到了决绝的杀意,那是一种猛兽盯着猎物的感觉。虽然只是一眼,却让拓跋锋遍体生凉,一股寒意从后背升起,直涌后脑。
  一个个骑士飞驰而过,闪着寒光的长矛挑落了一个又一个鲜卑骑士。鲜卑人既擅骑射,也能持矛冲击,战斗力不弱,可是面对这些吴军骑士,他们却被压着打。他们手中的长矛和战刀不论是长度还是锋利程度,都不如吴骑手中的精钢长矛。除了极少数武艺高强的骑士能够避开吴骑的攻击,刺中吴骑的身体,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即使是侥幸命中,也很难对吴骑造成致命的伤害。
  这不是势均力敌的战斗,而是一面倒的屠杀。拓跋锋虽然有近万骑,却被马超压制在桑乾水边,无法展开,更无法加速。拓跋锋连续下次冲锋,冲出去的骑士就像遇到了高速旋转的磨盘,被毫不留情的碾碎。
  马超冲杀出千余步后,拨转马头,向梁习所在的山头奔去。他一边奔驰,一边发出命令,又有三千骑从山坡上奔驰而下,跟在他身后,之前的三千骑则放慢速度,在山坡前重新列阵。
  “将军,换马!”一名亲卫牵着一匹空鞍的西凉战马奔了过来,大声叫道。
  马超纵身跃起,跳上战马,用长矛拍了拍之前坐骑的马鞍。“去!”战马转身,脱离了队伍,向山坡奔去,自有人迎上,牵回阵地,喂水喂料,准备再战。
  第一批出击的三千骑士刚刚过去,马超又带着三千生力军杀来,拓跋锋心急如焚,一次又一次的发起反击,却无济于事。马超牢牢的掌控着主动权,六千将士分成两组,轮流出击,周而复始,像沉重的磨盘,又像飞旋的环刀,不断碾压、切割着鲜卑人的阵伍,不给拓跋锋任何喘息的机会。
  连续三个环击后,拓跋锋绝望了。他知道自己遇上了真正的骑战高手,这个银甲白袍的汉人将军不管是不是太史慈,总之都不是他能匹敌的,如果再不当机立断,他会被吞得连骨头渣都不剩。
  他无路可走,只能向前,踏过鹿破风的阵地。
  鹿破风的阵地上还在厮杀,但号角声已黯,想来已经分出了胜负,只是不知道谁胜谁负。拓跋锋也顾不上太多,下令向东突围。
  号角声一响,已经被吴骑杀得心惊胆战的鲜卑骑士立刻加速,向白鹿部落的阵地冲了过去。
  听到雷鸣般的马蹄声越来越近,鹿破风手提战刀,一动不动,拓跋垂倒在他的脚下,脖子被割开,鲜血汩汩而流。泪水和着汗水,冲开了鹿破风脸上的鲜血。他明白了,马超不仅要杀拓跋锋,也要杀他,汉人要收回这片土地,不降者只能死。
  夺路而逃的鲜卑人冲了过来,将挡在面前的所有人撞倒、杀死,不管他们是鲜卑人还是乌桓人、汉人。一匹战马撞飞了鹿破风,撞倒了白鹿战旗,随即又有无数马蹄踩了过来,转眼间将鹿破风踩成肉泥。
  梁习在山坡上看得分明,下令追击。
第2376章
不急陆逊
  塞内不比塞外草原,四面都可以逃,拓跋锋突破了白鹿部落的阵地,沿着桑乾河谷向前奔逃,也不过是多喘几口气。马超率部猛追,最终还是砍下了拓跋锋的首级,大获全胜。
  等他返回战场,梁习已经清理战场完毕,除了跪满一地的俘虏,大批牛羊、粮草,还有鹿破风的遗体和受到重创的白鹿部落。
  鹿破风斩杀了拓跋垂,原本还可以维持阵地,但拓跋锋被马超驱赶着夺路而逃,强行突破了白鹿部落的阵地,白鹿部落的精锐战士几乎伤亡殆尽,鹿破风和他的亲卫全部阵亡。这些人也不傻,看出了马超、梁习的心思,默默的收敛阵亡将士的尸体,没人主动与马超等人搭话,连汉人也不例外。
  马超心里很不是滋味,却也无可奈何。
  很快,沈友派人送来消息,要求马超取胜后率领一部分人马出塞追击,扩大战果,务必打疼打怕鲜卑人,让他们短期内不敢靠近边塞。
  马超领命,将后续事务交给梁习,率领一千之前就挑选好的精锐,一人三马,带够箭矢、粮食,火速出塞,追击鲜卑人的残部。
  两天后,梁习带着俘虏和战利品返回桑乾城,并亲自赶到马城,向沈友、庞统汇报战事经过。得知鹿破风战死,沈友和庞统却松了一口气,随即转告难楼,请他节哀顺变。
  难楼心情很复杂,却无可奈何,只得面对现实。
  接下来的几天捷报频传,先是公孙度、阎柔等人追击鲜卑人的溃兵得手,各斩杀数千人不等,俘虏的妇孺老弱近十万口,牛羊几十万头,中部鲜卑的主力几乎被全部摧毁。然后又陆续收到消息,负责长途追击的精锐收获满满,斩杀了各部大帅十余人,小帅数十人,有名的部落头领有大半被杀。
  这其中,楼麓的战果最为丰厚。他熟悉地形,黑翎卫又吃苦耐劳,一人三马,连续奔出一千余里,然后以逸待劳,等着那些溃逃的鲜卑人。鲜卑人连续奔跑了五六百里,好容易逃出吴军的追击,以为能松口气了,放松了警惕,结果被楼麓偷袭得手,先后杀死大帅三人,小帅十七人。
  其中就包括檀石槐的孙子步度根。
  经此一役,中部鲜卑元气大伤,没有七八年时间很难恢复。
  沈友收到重要的消息都会让庞统通报难楼,尤其是与楼麓有关的。难楼没有亲历战场,见吴军的战果如此丰厚,震撼不已。如果不是楼麓不断有消息传来,证实沈友所言不虚,他几乎要怀疑沈友虚张声势,夸大其辞。
  他意识到楼麓说得对,与吴军为敌绝不是什么明智之举,称臣不可避免,与其晚,不如早。鹿破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就是太有能力,不愿意低头,结果被汉人借刀杀人,死在了战场上。如果他再不识相,惹恼了沈友,难保沈友不会撕破脸皮,连借刀都免了,亲自动手。
  难楼与其他小部落的大人商量之后,决定称臣,尽量争取一个有利的条件。
  沈友松了一口气,一边命庞统与难楼等人谈判,了解双方的需求,一边写成军报,向吴王汇报,请求指示。涉及到乌桓人归化,有辽东的先鉴在前,他不敢自作主张。
  ……
  九月初,孙策接到了沈友的捷报,心情大好。
  重创了鲜卑人的主力,塞外的威胁暂时解决,又逼降了乌桓人,沈友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准备并州的战事,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更让他满意的是沈友、马超成熟了,能够独当一面。
  新生代成长起来,吴国的栋梁越来越多,根基也越发稳固了。
  孙策将沈友的军报转发张纮、虞翻等人,命他们合议乌桓人归化的事。辽东的事处理得欠妥当,这次要考虑周全一些,不能再出类似的事。辽东乱也就罢了,不会波及中原腹地,上谷、代郡乱却可能影响并州的战事,甚至可能扰动冀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0/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