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8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3/1332

  “通知甘宁,做好突击的准备。”孙策发出命令。机不可失,战机出现就要抓住。虽说再射一通鼓优势会更明显,却也可能给公孙度留出补充弓弩手的时间。战机稍纵即逝,出现了就要紧紧的抓住。
  孙翊发出命令,前阵的甘宁很快便做出了响应。这都是战前做好的预案,不需要太多的沟通。甘宁就在阵前,箭矢从他头顶飞过,即使孙策不下令,他也会向孙策请示。鼓声一变,所有的战士都做好了准备,握紧武器,调整呼吸,做好冲锋的准备。
  步卒冲锋时无法像立阵时互相掩护,难免会出现破绽,中箭受伤的机率更高。训练有素可以帮他们在快速前进时保持阵型,减少伤亡,轻而坚固的甲胄纵使不能让他们一点不受伤,也可以减轻伤势,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生存,让更多的将士活着冲到对手面前。
  甘宁盯着对面的阵地,眼神如鹰。他要在冲锋开始前找到对方的薄弱点,对症下药的部署兵力,以期尽快撕开对方的阵地。时间很短,一通鼓也就是二三十息的时间,这非常考验将领的直觉。
  对做了十几年江贼的甘宁来说,这无疑是他强悍的武艺之外的又一优势。眼神一扫,对方阵势的破绽便尽收眼底,随即决定突阵的人选,将命令传递到相应的曲,他麾下的曲军侯大多是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有一大半人还经过讲武堂的进修,看一眼对方的阵势心里就有了准备,收到命令,立刻传达到队率,再由队率做好相应的准备。
  命令迅速而准确的传达到位,第二通鼓也接近尾声,就在辽东军将士以为可以暂时缓口气,弓箭手垂下了弓箭,用力甩动因连续拉弓而酸痛的手臂时,或者准备更换弓弦,补充箭矢的时候,江东军发出了冲锋的命令。
  原本该停息的战鼓声突然炸响,敲出几个最强音,紧接着便如狂风骤雨般响成一片。应和着鼓声,两曲步卒率先冲出阵势,在奔跑中变阵,由横阵变成突击的矢形阵,几个手持大盾,身披重甲的勇士冲锋在前,其他士卒在他身后依次展开,像一支离弦之箭,射向对方阵地的薄弱点。
  没有什么眩目离奇的战法,只是更加迅速,更加坚决,没有犹豫,没有拖泥带水,力争一击必中。
  不过三五息,江东军将士就完成了变阵,冲在最前面的突击勇士和辽东军接战。
  肩膀抵着盾牌,借着冲击的速度,顶着对方刺出的长矛向前猛突,长刀贴着盾牌,在对方阵势被撞开一道缝隙的时候劈入,躲在盾牌后的辽东军士卒被撞得立足不稳,手中的长刀还没来得及刺出,江东军将士手中的雪亮长刀已经抢先一步砍中他们的脖子,刺入他们的胸膛。
  生死只在一瞬间,双方将士搅在一起,一方猛攻,一方固守,刀矛交加,血花四溅,近身肉搏,江东军的优势更加明显,仅仅数息,付出寥寥数人的伤亡,他们便成功的撕开了对方的阵地,更多的士卒蜂拥而入,将优势扩大,迅速突到刀盾手、长矛手身后,展开对弓弩手的攻击。
  弓弩手刚刚完成一通鼓的急射,手臂酸软无力,虽然身上佩有战刀,面对这些如狼似虎的江东军士卒时却无一战之力,伤亡惨重。
  甘宁很满意,他命令弓弩手上前列阵,准备下一次打击。鼓声响起,令旗摇动,弓弩手在各级军侯、都伯的指挥下,整体向前移动,同时迅速活动手臂,调整箭囊,准备下一波射击。
  甘宁带着亲卫营冲了上去,向辽东军发起了猛烈的冲击。阵势被对方击破,身后弓弩手的惨叫声此起彼伏,这些辽东军刀盾手、长矛手已经慌了神,面对凶神恶煞的甘宁,他们肝胆俱裂,勉强坚持了片刻,被甘宁手起刀落,砍翻数人,防线便摇摇欲坠。
  负责指挥的校尉刚刚树起求援的双兔大旗,敲响求援的战鼓,甘宁便杀到了他跟前,狞笑着挥起战刀,一口气连杀数名上前阻击的亲卫,接着一刀砍断校尉拔刀的手腕,再一刀割断了他的脖子,身后的亲卫拥上前去,迅速杀死掌旗兵,砍倒了战旗。
  战旗哗啦啦的倒下,士气崩溃,幸存的将士无心再战,纷纷撤退。
  甘宁举起战刀,摇动战旗,重新列阵完毕的弓弩手接到命令,开始齐射,时机、射程都掌握得刚刚好,箭矢越过江东军将士的头顶,射向逃跑的辽东军将士,辽东军将士背对弓弩手,虽然极力将盾牌挡住身后,还是护不周全,被射倒一片。
  箭阵刚刚停息,甘宁便再次率部上前,对倒地的辽东军士卒进行补刀,确保他们没有起身的可能,同时重新列阵,准备迎接第二次战斗。
  远处列阵的辽东军士卒看得真切,一个个胆战心惊,头皮发麻。
  ……
  公孙度脸色阴沉,愤怒的甩了一下袖子。
  第一战败得太快,败得太惨,超出了他的预期。
  江东军的攻击流畅得让人叹为观止,数千将士进退有致,宛若一人,守如磐石,坚不可摧,攻如泄洪,无孔不入,公孙度自认做不到,即使是他麾下最精锐的亲卫营也无法实现如此流畅的攻击。
  如果甘宁部就有这样的战力,那孙策的亲卫营又将有什么样的战力?
  他冷着脸,强忍着喝问许攸的冲动。他觉得许攸没有对他说实话,但他却不想让许攸看出他的不安。事到如今,责问许攸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何扳回一局,重整士气才是关键。如果坐视不管,任凭士气受挫,形势对他更加不利。
  “传令,骑兵做好突击准备,亲卫营上前接战。”
第1783章
稳扎稳打
  “且慢!”许攸出声阻止。
  公孙度转身,眼神严厉,怒意隐而不发。许攸报以冷笑。“怎么,是不是有些意外,以为我有所隐瞒?”
  公孙度不吭声,但他的神情却带着几分嘲讽。
  “升济,我对你说过的话都是事实,但我无法告诉你我不了解的事。和你一样,我也是第一次亲眼见识孙策的步卒。”他顿了顿,又道:“这也许是好事,至少我没有低估孙策,给你一个不切实际的预期。”
  公孙度神色稍缓,承认许攸说得有理。许攸虽然确信他有机会战胜孙策,但他从来没有说可以轻易战胜孙策,一直强调孙策练兵有方,这将是一场恶战。反倒是他自己一直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没有预料形势会严峻到如此地步。
  “子远有何妙计?”
  “升济,虽说用兵当随机应变,但不可轻变,尤其是在没有搞清对手真正实力的时候。这才是试探,你没有尽全力,孙策也没有尽全力,你现在就派上最精锐的亲卫骑营,如果不能取胜,又待如何?”
  公孙度若有所思,轻轻叹了一口气。
  “我们之前就说过,孙策的优势在士卒精练,你的优势在兵力雄厚,同等兵力下,你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尤其是在前半程。”许攸挥了挥手。“这些人都是要死的,我们不能指望他们能战胜孙策,只能指望他们能消耗孙策的锐气,磨损他的战刀,耗尽他的箭矢。”他又指向两侧高地上的骑兵。“那些骑兵也不是为了现在出击而准备的,他们只是一种存在,提醒孙策他还没有胜利,让他紧张,然后麻木、松懈,直到筋疲力尽,现在孙策初战得胜,士气正锐,你就让骑兵出击,若不能胜,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办,亲自上阵么?”
  许攸冷笑一声:“孙策就等着你如此呢。”
  公孙度眉头紧蹙,沉吟不语。传令兵看着他,想问又不敢问。公孙度咬咬牙,抬起手臂挥了挥。
  “按预定部署,继续。”
  传令兵如释重负,挥动手中令旗,将命令传了出去。战鼓声响起,第二道防线的将士准备厮杀。
  ……
  孙策坐在高台之上,静静地看着远处的高坡。他只能看到公孙度与许攸的身影,看不到他们的面容,更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从传出的命令来看,甘宁的取胜并没有扰动公孙度的心境,他保持着平静。
  不管是公孙度自己的决定还是许攸的建议,这个组合都不是能轻取的对手,任何疏忽都有可能致命。
  孙策打起精神,听取报告。甘宁取胜之后,在粗略的估计伤亡并不超过预期,对战力影响不大的前提下,各曲正在统计伤亡,补充箭矢,准备再战。这些数据迅速汇总到中军,由军谋处做精确的评估,随时准备对计划进行微调。
  与此同时,辎重营的将士上前收拾战场,并清理出通道,以便增援的将士可以顺利通过,不用踩着对手或者袍泽的尸体和血污,影响速度和心情。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回收可用的武器,尤其是箭矢。两军交战,箭矢的消耗量很大,能用的尽可能回收,经过简单的修整,或者更换配件,留待备用。
  千里远征,粮食还可以取食于敌,军械却很难,尤其是对于用惯了精制军械的江东军来说。辽东军捡到江东军的军械是捡宝,江东军捡到辽东军的军械却必须想办法变废为宝。
  这些事都有专人负责,毋须孙策操心,他只要根据最后的统计数据判断形势就行。时间紧张,每个人都在以最快的速度处理自己的任务,以便尽快让孙策得到结果。孙策也趁着这个机会调整一下心情,喝口水,吃点东西。
  不管身边有多少人在忙碌,他必须如磐石般保持镇定。
  孙策刚刚伸手准备去取案上的茶杯,徐节立刻起身趋前。“节为君侯奉茶。”
  孙策点点头,收回了取杯的手。徐节从一旁的案上抱起茶壶,先为孙策斟了一杯。孙策指了指郭嘉等人,徐节会意,依次为郭嘉、诸葛亮等人奉茶,趁机看一眼他们手中正在处理的事务。她只是看,不说话,也没有耽误手上的事,众人甚至没留意她,各自忙自己的事。
  孙尚香挪到孙策身边,轻声说道:“大兄,为什么不趁胜进攻?耽误这么多时间,岂不是让对手有喘息的机会?”
  孙策微侧着脸,打量着孙尚香。“你觉得我们能在一两个回合以内就击败公孙度吗?”
  孙尚香眨眨眼睛,咬着手指头想了片刻。“我明白了。公孙度兵力雄厚,就像一头蛮牛,就算射中一两箭,哪怕是捅了他两刀,他也不会倒下,逼得紧了,说不定还会被他伤了,所以不能急,要稳扎稳扎,逮着机会就射他一箭,扎他一刀,让他慢慢流血。对吧?”
  “说得太对了。”孙策捏捏孙尚香的鼻子。“两军交战就像高手相搏,在没有把握一击毙命之前,最重要的是守紧门户,不要露出破绽,以免为敌所趁,而不是锐意进攻,只想着速战速决,耐心有时候比勇气更重要。”
  孙尚香摸着鼻子,咯咯笑道:“我明白了,陈王师傅也这么说过,他说狩猎猛兽时一定要与猎物保持距离,先保证自己的安全。哪怕是射不中猎物的要害也没关系,多射几箭,猎物总会倒的。大兄,你说天子西征,陈王师傅会跟着去吗?”
  孙策眉心微蹙,摇了摇头。他还没收到天子西征的消息,不过按时间推算,应该也快了。
  “主公,结果出来了。”诸葛亮快步走了过来,将一份墨迹未干的统计数据放在孙策的面前。孙策放下茶杯,仔细阅读。这是一份表格,预估数据和实际数据并列,对比分明。各项数据都不错,比预期的要好一些,伤亡也远远低于之前的估计。
  孙策皱皱眉。“奉孝,这些辽东军是不是太弱了?这会不会是个陷阱?”
  郭嘉摇摇羽扇。“主公所言甚是,这些辽东军恐怕是许攸送来磨刀的,真正的精锐并没有派出来。粮道被我军截断,他当然要有所舍弃,正好送来消耗我军体力。”他看着远处公孙度的中军。“不过他注定要失望,我们正好借这个机会热热身。主公,从数据来看,我军步卒的优势很明显,可以酌情减少箭矢的消耗,免得到时候无箭可用。”
  孙策又看了一眼数据,接受了郭嘉的看法。各项数据中,情况最好的就是步卒突击时的伤亡,说明在近战上优势更大,应该予以适当的发挥,而不是一意减少伤亡不顾箭矢消耗。优势要均衡才行,否则会得不偿失。一旦箭矢消耗过多,步卒的损失也会迅速上升。
  郭嘉话音刚落,军谋处也传来类似的建议。孙策欣然同意,签署了相关命令,通知前军,让甘宁有所准备。
  一顿饭的休息后,战鼓声再起,甘宁发起了第二波攻击。
  ……
  半个时辰后,甘宁顺利击破了公孙度的第二个方阵,取得了开局两连胜。虽然伤亡没有超过事先制定的标准,孙策还是将甘宁换到侧翼休整,由亲卫营继续主攻,耐心而坚决的向前推进。
  一日之内,孙策进攻五次,将战前向前推进了五百步余,公孙度的第一道防线基本被残,只剩下两侧坡地上的骑兵完好无损,平地立阵的一万步卒伤亡过半,再无斗志,公孙度不得提前撤退,放弃了第一道防线。
  公孙度有些沉不住气,后悔没能及时派出骑兵,以致伤亡惨重,士气低落。最让他担心的是付出了代价,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孙策非常克制,派各部轮番作战,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士气和体力。公孙度不清楚孙策的伤亡情况,但从形势来看,应该非常有限,肯定没有达到他期望的目标。
  公孙度向许攸请计。许攸也有些挠头。孙策的反应不在他的计划之中,没有露出任何破绽,而江东军的战斗力又超出了他的想象,照这个趋势打下去,只怕孙策攻到沓氏城下,公孙度也未必能等到反击的机会。真到了那一步,公孙度的形势就艰难了。
  许攸强自镇定,在地图前沉吟了很久。“升济莫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今天交战虽然不利,但我们却已经知道了孙策究竟有多强,心里便有底了,明日再战,便是反击之时。”许攸点了点两侧的山坡。“我军有地势之利,可以居高临下,孙策为免劣势,必然要先取此地。我们可以增派弓弩手,以补训练不足,迫使孙策与我死战,等两军疲惫之际,再派骑兵冲击。如果运气好,也许可以直突中军。”
  公孙度抚着胡须,反复斟酌了良久,接受了许攸的建议,调整了兵力部署,将撤回的残兵安排到第三道防线,从第三道防线抽出一万步卒被充到原本并不厚实的第二道防线,特别加强了两侧山坡上的弓弩手数量,准备以兵力优势来弥补训练和军械的不足,借助地利阻击孙策,至少要形成对峙,消磨孙策的士气,挡住孙策前进的脚步,将战局拖进他希望的消耗战。
第1784章
渐变
  中军大帐人头攒动,诸将随意而坐。人实在太多,一天的战斗结束,将领们甲胄都没来得及脱就赶来开会,情绪还没有完全平复,身上的汗臭味、血腥味混在一起,不习惯的人甚至会有呕吐的感觉。但孙策早就习惯了,毫无感觉。
  军谋处正在整理数据,最终结果还没出来,但那只是程度差异,这是一场大胜已经确凿无疑。作为首发阵容,又连胜两阵,甘宁有些兴奋,声音响亮得有些刺耳。曾与他争先的沈友及严白虎等人看在眼里,颇有些不以为然,凑在一起嘀嘀咕咕,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拿着几枚纸走了进来,穿过人群,直到孙策面前。孙策接过看了一下,点点头,示意诸葛亮宣读。诸葛亮转过身,目光一扫,诸将立刻闭上嘴巴,凝神静听,就连甘宁都不说话了,瞪着一双大眼,目不转睛地看着诸葛亮。
  诸葛亮清了清嗓子。“今天午时开战,戍时停战,凡五战,破五阵,共斩杀公孙度军三千七百五十一人,俘虏两千五百四十三人,我军阵亡三百七十一人,伤一千八百六十五人……”
  诸葛亮报出一串数据,诸将凝神细听,有的掐着指头默算,神色各异。等诸葛亮说完,沈友看了一眼甘宁,嘴角微挑。“贺喜兴霸,斩首过半。”
  甘宁眼睛一翻,连脸上的兴奋都淡了很多。他两次突阵,斩首很多,超过总斩首数的一半,几乎将对手的两个千人阵斩杀一净,俘虏可以忽略不计。但他的伤亡也是最多的,阵亡的三百多人几乎都是他的部下,受伤的将士也有一半。尤其是第二阵,对方看到他杀俘,拼死抵抗,给他造成了不少麻烦。在此之前,他不清楚亲卫营的损失比,还挺开心的,现在得知伤亡主要来自于自己的部下,不免有些臊得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3/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