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8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5/1332

  孙策忍俊不禁。“为什么?”
  “霸王嘛,应该是无所畏惧那种,明知对手是强大的秦军,也能破釜沉舟,一往无前。可是你不一样,你总是反复讨论,有点……”刘和吐了吐舌头,没敢再说下去。
  “胆小如鼠?”
  “嗯,倒也不能这么说,反正想得有点多。”刘和掐起指尖。“一点点,一点点。”
  孙策无声地笑了起来。他脱了战靴,抱着膝盖。刘和吸了吸鼻子,忽然说道:“夫君,要不我让人准备些水,你洗漱一下吧,看你忙了一晚上,肯定累了。”话未说完,她的脸就红了,不敢再看孙策。孙策看得心动,也没推辞,他这些天谋划与公孙度的对决,的确有些过于紧张,今天一战,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压力稍减,又遇到刘和这么一个说话不用太动脑子的,正可以放松一下。
  刘和让越舞等人取来水,孙策一边洗了脸,漱了口,又由越舞侍候着洗了脚,脱了外衣,和刘和一样盘腿坐在床上,接着刚才的话题。“有件事,你说错了。项羽之所以破釜沉舟,不是因为他无所畏惧,而是因为他无路可退。你想想,他杀了宋义,如果不立下大功,还敢回去见楚王吗?”
  刘和转着眼珠,想了片刻。“说得也对,亡命徒,亡命徒,怕死的人反而胆子最大,反正是死路一条,索性拼了,说不定反倒能杀出一条血路。”
  “你说得太对了,项羽那么做不是勇敢,而是亡命徒。他要是有别的选择,说不定反倒不敢了。”
  “你迎战徐荣也是因为无路可退?”
  “是啊,差不多如此,我这小霸王的名声就是那时得来的。”
  孙策拍拍膝盖,想起当时的窘境,感慨不已。恍惚之间,这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如今他地盘大了,部下多了,顾虑也多了,反不如当时简单。并不是他现在不如当时,而是他眼界大了,知道有很多事情不是拼命就能解决的,只能隐忍,耐心地等待。
  敢拼命不是真勇敢,能忍耐才是大智慧。无路可退时,脑子一热,懦夫都敢往前冲,何必霸王。曾几何时,他也仰慕过项羽,觉得他英雄盖世,可是细细想来,这人简直就是个莽夫,甚至可以说是懦夫。乌江自刎,他是解脱了,可是跟着他的那些将领呢?英布、钟离昧、桓楚,支持他的江东子弟,他何尝考虑过他们的将来?
  二十八骑突阵是勇敢吗?匹夫之勇罢了。说得难听点,他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何为责任,何为担当。如果真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如果真有担当,就不应该把战败的责任推卸给老天,而是反思己过,退回江东,卷土重来,击败刘邦,而不是一死了之。
  “那……”刘和咬着嘴唇,欲言又止,眼神有些躲闪,似乎不知道能不能说。
  “你想说什么就说吧。”
  刘和点点头,鼓起勇气。“那我弟弟西征,算不算是亡命之举?”
  孙策仔细地想了想。“明知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而且退一步也未尝不可,他却选择最艰难的一条路,我想不能算是亡命之举,倒是有几分大智大勇。也正因为如此,如果他有机会与我对阵,我一定尊重他。”
  “唉……”刘和一声轻叹,眼神有些迷茫。“你们男人的事,我真是看不太懂。你明明是朝廷最大的威胁,他却欣赏你,遗憾你没有成为朝廷的栋梁。他明明是你鼎立新朝最大的障碍,你却愿意将他作为对手,给他公平决战的机会。如果……”她顿了顿,咬着嘴唇想了好一会儿。“如果你们能化干戈为玉帛,那该多好。他做明君,你做贤臣……”
  孙策摇摇头,语气很温和,但态度很坚决。“有些事,我可以做得比他更好,而且我敢说这个世上没人可以做得比我更好。你这个愿望注定无法实现。如果有机会,倒是可以换一换,我做明君,他做贤臣。”
  刘和盯着孙策看了一会儿,忽然掩着嘴笑了起来,笑得花枝乱颤,敞开的衣襟仿佛打开的大门,波澜起伏。“你说这句话时倒是霸气得很。看来是我太笨,只看到了你柔的一面,没有看到你刚的一面。”
  “是啊,到目前为止,你的确只看到了我柔的一面,不过你很快就有机会看到我刚的一面。”孙策挪了挪身体,让被刘和自然流露的媚态诱得很刚,甚至刚得有些难受的部位放松一些。“唉,我问你一件事。”
  刘和连连点头,“说吧,你不嫌我愚笨,回答了我那么多问题,现在也该你问了。”
  “你离京之前,有没有人教你……闺房之道?”
  刘和愣了一下,不解其意,眼睛一瞥,忽然看到孙策衣摆下隆起一块,顿时明白了孙策的意思,有些措手不及,心跳加速,连说话都不太利索了。“呃……教了一些,我……我……”
  “既然教过,那我考考你。”孙策低下头。“这该怎么办?”
  “我……我让越舞来服侍夫君……”刘和慌乱不已,张口正准备叫喊,孙策一把抓住刘和的手臂,顺势将她拉了过来,另一只手捂住了她的嘴。“我是考你,又不是考她,不准求援,自己想。”
  刘和满脸通红,身体颤抖。“夫……夫君,我……还没干净,要不……明天?”
  孙策眼睛一扫,这才注意到刘和的裤子厚得不太正常,但他却不打算就此放过刘和,他本来也没打算和刘和圆房,只是不经意之间被刘和的呆萌诱起了兴致,想欺负一下这个笨笨的长公主,让她做一些她可能从来都没听过的羞羞的事。
  “难道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孙策眉梢轻挑,歪了歪嘴角。“我看你是许久没有温习,忘了所学吧?今天就让我帮帮你,如何?”
  刘和可怜兮兮地看着孙策,还带着几分好奇。“这……还有别的……办法?”
  孙策很无语,转念一想,又释然了。可不是么,刘和身边有二十名陪嫁宫女,足够备用,谁会想到他有这样的奇怪习惯。再说了,堂堂的长公主何必委屈求全的侍候丈夫,估计连体位都懂得不多,就算无奈之下做了妾,也不用学习那些服侍人的旁门左道。
  没办法,只好我亲自辅导了。
  “当然有,你听好了,我先教你一式李代桃僵,如果学得好,再教你一式玉人何处。”
  “玉人何处?”刘和茫然地看着孙策。“这……这是什么?”
  孙策盯着刘和,不答反问。“你知道李代桃僵?”
  刘和这才知道说漏了嘴,连忙用手捂住嘴,吱吱唔唔地说道:“我听人说过,却不知究竟,刚才夫君提起,我一时慌乱,竟没想起来。不过这玉人何处,我真没听过。”
  “听人说起?”孙策狐疑不起,心道甄宓与刘和走得很近,不会是她说的吧?这小丫头是什么心态啊,这也说?是真的好姊妹没秘密还是别有用心?以他对甄宓的了解,他很自然的舍弃了前一种可能。那小丫头精得像鬼似的,刘和却笨得像一个木头人,甄宓利用她的可能性更大。“是阿宓?”
  刘和张口结舌,过了半晌才愣愣地点了点头。
  “她还说了些什么?”
  “她……我……我忘了。”
  孙策哭笑不得,正准备说点什么,舱门被人敲响。孙策有些恼火,喝了一声:“谁?”
  “咦,夫君也在啊?”舱门被推开一条缝,露出甄宓半张小脸。她看了孙策一眼,脸上挂着天真无邪的笑容。“我来找长公主玩六博,你要不要一起玩?”
  孙策回头看了一眼刘和,歪了歪嘴,笑容满面。小丫头,在我面前还敢玩花样,这时候跑来找刘和玩六博,你骗鬼呢?分明是知道我在这儿,也知道刘和身体不方便,担心她让侍女代庖,故意来看看。
  “好啊,一起玩就一起玩。”
第1787章
动如脱兔
  孙策拾级而上,在将台上凭栏俯视战场。朝阳东升,灿烂的阳光照在战场上,照在列阵的两军将士的甲胄、武器上,寒光闪烁,杀气腾腾。江东军甲胄整齐,阵型严整,宛如刀切斧削,坚不可破,让人平添三分自信。相比之下,对面的辽东军就逊色了不少,不仅装备不如,阵型不整,精气神也有些萎顿。明明重重叠叠的都是人,布满了阵地,却看不出一点必胜的信心。
  孙策很满意,昨日一战对双方士气的影响很显著。辽东军士气不足,反被己方压制住了。
  “有什么变化?”孙策抬起手,挡住直射的阳光,眯着眼睛细看,却未能如愿。公孙度的阵地有一半隐在山影之中,看不真切。
  “阵型非常厚实。”孙尚香说道:“还挖了不少壕沟,从山下到海边,公孙度这是要固守啊。”她又抬起头,看向南侧的山岭。“岭上也有重兵。”
  孙策知道孙尚香习射练就一双好眼睛,目力无人能及,倒也不意外。他回头看了一眼,陆逊、朱然正在紧急赶制的模型上摆放标志兵力的兵俑,孙翊也在一旁帮忙,看来他们已经在孙尚香的协助下了解了战场形势。
  “你有什么破敌之策?”
  孙尚香抬起头,诧异地看了孙策一眼,一本正经地说道:“步步为营,强攻硬取,一步步碾碎对手。不仅要击破他们的阵地,还要粉碎他们的意志。公孙度的主力都在这里,此战若胜,辽东可安。”
  孙策亲昵的摸摸孙尚香的头。“是伯言的建议,还是你自己的想法?”
  “都是。”孙尚香嘎嘎笑道:“英雄所见略同。”
  孙策哑然失笑,揽着孙尚香的肩膀,回到座位上。模型已经准备好,就放在面前,低头即可俯瞰整个战场。孙策转头看了一下,右侧的山坡上,沈友正在布阵,他是接下来几天的主角,战局能否有所进展,全看他能否取得突破。
  这是一次对沈友能力的全面考验。在凌操被困城中,麾下没有成名将领,只有严白虎等人的情况下,能依靠的就是他本人的指挥能力和江东军的训练水平和战斗意志。打赢了,胜得漂亮,他这个青州刺史就可以坐稳位置,成为江东系的代表。如果不能,那他就只能退位让贤,比如徐琨、朱桓,或者董袭。
  孙策收回目光,端起案上的茶杯,浅浅的呷了一口,闭目养神。
  ……
  沈友走上山坡,看了一眼对面的辽东军,吁了一口气。
  “各部到位没有?”
  “快了。”庞统负手站在沈友身边,淡淡地说道:“使君莫急,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宁可慢一点,稳一点,也不能仓促。”
  沈友哈哈一笑,转身看看庞统。“士元此言正合我意,我们不缺时间。”
  庞统微微一笑,莫逆于心。他和沈友都清楚这一战的意义。被人眼红的不仅仅是沈友,他也一样。作为孙策最初的军谋,他年未弱冠就独立,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军谋团,军谋处有微词的人不是一个两个。上次青州战事虽然击退了颜良,但也折了张允,批评的意见就没断过,这次又被公孙度奔袭,无法解沓氏城之围,非议声更大,即使孙策也无法完全压制,这才给他们一个机会证明自己。
  孙策首日亲自上阵,强行击破公孙度的第一道防线,斩首三千余级,震慑了辽东军的士气,同时也给江东军立了一个标杆。他们不仅要胜,而且要胜得让人无话可说,才能证明他们担得起肱股这个称号,而不仅仅是亲信。
  山坡左侧传来战鼓声,严白虎已经到位。沈友和庞统不约而同地看向山坡右侧,在对面的一个高地上,一面战旗正在飘扬,显得有些孤独。可是看到这面战旗,沈友和庞统却同时舒了一口气,交换了一个眼神,露出会心的微笑。
  “准备进攻。”沈友拔出战刀,向前一指,意气风发。
  “喏。”传令兵大声应喏,用力摇动令旗,战鼓声节奏一变,变得急促起来,一曲步卒举着盾牌,冲出了阵地,向对面的山坡走去。弓弩手拉开强弓硬弩,向对面的辽东军阵地展开压制射击,为突阵的步卒提供掩护。
  辽东军也开始集射,将一阵阵箭雨抛射过来,一部分反击江东军的弓弩手,一部分射向正在接近的江东军步卒。他们占有地势,又有兵力优势,射得江东军步卒抬不起头,只能依托地形,耐心地向前移动。一部分弓弩手也下了山坡,尽可能的为步卒提供掩护,但地形和人数都没有优势,能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进攻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
  好在战前沈友对此便有清醒的认清,要求各部不要着急,耐心一点,一点点的争夺,不要奢望是一场势如破竹的战斗。此刻这些将士进攻受阻,也没有着急,曲军侯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形势,发现一道道急促的命令,指挥着麾下袍泽一步步地向前挤。弓弩手则控制着节奏,尽可能精准射杀,节省箭矢。他们远离本阵,每人携带一百枝箭,用完就只能派人再送,非常麻烦。
  双方一点点的争夺,一箭一箭的较量。慢慢的,江东军训练有素的优势显现出来,步卒抓住辽东军射击的空隙,一次次地向前挤压,建立起阵地,弓弩手随即跟进,在步卒的掩护下射击。他们使用精工制作的弓弩,射程远,精度高,命中率要比辽东军高出不少。两两对射,辽东军几乎占不到什么便宜,不断有人中箭倒下,只是兵力优势明显,暂时还没露出败相。
  南北两侧的山坡上,严白虎、李怀率领士卒,也在一步步的向上攀登。
  双方缠斗半日,沈友派出六曲士卒,成品字形向前推进,一步步吞食辽东军的阵地。江东军并不急于求胜,非常注意掩护自己,再加上甲胄精良,除了几个运气极差被对方射中要害的士卒阵亡,其他人都没遇到太大的麻烦,伤亡控制得极好,两只手数得过来。相比之下,辽东军就有些狼狈了,被射杀近百人,射伤的更是不计其数。
  眼看着江东军快要摸到面前,已方对射又占不到任何便宜,只能被对方一点点的蚕食,辽东军守将公孙安按捺不住,下令数曲步卒冲出阵,借助坡势下冲,斩杀对方那些可恶的弓弩手。对方已经远离本阵,虽然战力较强,甲胄也精,毕竟人数少,而且远离本阵,支援有限,取胜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如果能杀死他们,抢了他们的甲胄和军械,也是难得的战利品。
  辽东军将士早就憋得火大,听到出击的命令,迅速冲出阵中,高举战刀、长矛,顺着山坡飞奔而下,杀向不足百步的江东军士卒。
  听到辽东军鼓声有变,江东军将士立刻做出了反应,以曲为单位,步卒围成半圆,相互支撑,将部分弓手护在身后,弓手们举起手,专挑那些看起来最勇猛的辽东军士卒射击,三十步以内,他们几乎百发百中,辽东军将士身上甲胄不精,无法抵挡近距离的猛射,只得举着盾牌,护住面门胸腹,只是这样一来,脚下便看不清楚,下意识的放慢了脚步,冲锋的势头被打断。
  两军交锋,喊杀声混在一起。辽东军有兵力优势,将江东军四面围住,江东军凭借阵势,互相配合,力战不退。近战时弩手作用不大,也拔出战刀,协助步卒作战。
  见辽东军主动出击,沈友立刻派出更多的将士增援,发起全面进攻,鼓声一阵急似一阵,数千江东军在战鼓声的激励下,从三面合围而来,喊杀声震天。一看不妙,公孙安有些慌了,不敢怠慢,立刻下令撤退,打算将士卒撤回坡顶阵地固守。
  听到鸣金声,辽东军将士纷纷撤出战圈,返回阵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5/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