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446

  汪孚林不禁看了一眼叶明月和小北,想到当初她们也邀自己去水西十寺游玩,而后还遇到了一场风波,说起来自己和佛寺的缘分真的不怎么好。可要说他经历了人生中最诡异的一遭,对于神佛那倒是不敢不信不敢全信,既然来都来了,算算时间也无所谓,他就看向了柯先生和方先生。
  果然,天下为家的这两位那是完全无所谓到哪去,至于金宝和秋枫,平生第一次出门就走这么远,兴奋还来不及,哪会反对?就连叶小胖也对他拼命点头,仿佛在撺掇他赶紧对叶老太太答应下来。
  “既然这么说,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四五月间正是最适合游览普陀山的时节。太晚就有台风,太早则是天气太冷。而开往普陀山的船,当然和之前内河水路的那种画舫截然不同,讲究的不是精致好看,而是扛得起海上风浪。毕竟,海上天气多变,若遇到万一,一艘好船是保住船上人性命的不二法宝。当汪孚林看到那条六桅木船的时候,听人说起载重量过千石,又炫耀说是什么根据当初永乐年间大明宝船的设计图造的,诸如此类云云,他不禁想起叶明月提到的叶家祖上遗愿。
  宁波到了后世也是被列强枪炮逼着通商的开埠地之一,从古至今都是很优良的港口,到了大明朝也曾经是朝贡贸易的小窗口之一,现在却让给了小小一个月港,实在是暴殄天物,可惜啊!这年头欧洲那些小国的一条条船队正在海上耀武扬威,可这边的海军却无限等于零,后世人常常说这年头的文人是腐儒,他到了这年头,接触到的人还不算很多,但总体而言,其中开明的并不少,而在海禁这一点上却始终无法放开,实在让人嗟叹。
  坐海船的滋味,开航不到一个时辰,海面上从风平浪静到稍有风浪,立刻就让起头兴高采烈的一群人吃到了苦头。
  小北暂且不说,那是坐内陆航船也要受不了的主;汪二娘也恹了,倒是汪小妹照样趴在船舷边上看无边无际的大海,竟然还不嫌烦;金宝秋枫和叶小胖竟然在船舱无聊对对子打发时间,叶明月稍好些,正在照顾少许有些头晕的叶老太太;苏夫人没事人似的,吩咐仆妇们守着最上层的出入口。至于下头那些护卫随从镖师,即便不少都是浙江人,但去普陀山却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因为这个年代,普通人也许终其一世,步子都不可能离开一府一县,甚至自己的乡村。
  汪孚林还记得后世从上海去普陀山,坐车和坐快艇都只要几个小时,坐船则是要夕发朝至,至于如今这年头,尽管定海到普陀山的距离要近得多,风向也正好有利,却仍然花费了一个白天,傍晚时分方才堪堪抵达码头。这里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因此哪怕从前禁海,普陀山却还是不禁的,只是倭寇肆虐的时候,因为一大帮海商纠集的海盗占据了双屿,除非是和这些海盗往来极其密切的大户,寻常小民再难登上海天佛国一步。
  但如今就不同了,码头上停着十几条各式各样的海船,有如同他们这一行一样坚实的六桅大船,也有那些简陋的小船,小北只看一眼就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一个劲质疑这样仿佛一个浪头就能打翻的船,怎么可能横渡刚刚那样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要知道之前那一一整个白天的航行,就连起初看到海鸟跟随就兴奋大叫的汪小妹,也早就没了一点劲头,只一个劲问什么时候才能到。在她们看来,这片海实在是太大了。
  叶老太太由苏夫人搀扶着,却是笑着说道:“你们也别惊讶,他们说,如果一片诚心来拜观音,一路就会乘风破浪平安抵达。再说,大船要多少开销,这样的小舢板才要多少开销?你们都太小,这些年我也不大耐烦走动了,我当年年轻的时候来普陀山,也不知道见过多少下了船就沿着石梯三步一拜,直接拜到山顶的,为的大约都是求家人平安。所以说,心诚则灵。”
  苏夫人笑着给了众人一个眼神,见小北吐了吐舌头,立刻和叶明月上前,接替了自己搀扶叶老太太,她便招手叫来人去雇车。这普陀山孤悬海外,靠的就是山上的泉水和下雨储水,从而维持整个岛上的日常运转,而香客的开销以及捐献,则是岛民生活的重要来源,更胜过打鱼,所以经营客栈旅舍的很不少,车马行更是做惯了大户人家的生意。苏夫人当年未嫁之前,嫁人之后,先后来过三次普陀山,对这些门道都很精熟。
  因此,一行人从下船到上车来到落脚的客栈,前后不到半个时辰。然而,搬行李的人刚进去,汪孚林才跳下车伸了个懒腰,他就看到客栈里头几个人出来,头前第一个人正和其他人言笑盈盈,等注意到有人入住看过来时,正好和汪孚林的目光对上。这一对眼,两人全都呆了一呆。
  怎么就这么巧,不是冤家不聚头,你来普陀山我也来普陀山?
第三二二章
潮音洞遇洋鬼子
  张泰徵一点都不想见汪孚林,尤其是自己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在普陀山这座海天佛国见到汪孚林!
  之前第一次在西湖之上照面,他认为自己是有心人碰到无心人,不说试探一下对方根底,在心理上占据上风那是一定的,可谁能想到,汪孚林竟然只凭着张泰徵这三个字,就知道他是蒲州张氏,知道他父亲是张四维,更在他做东请客的地方摆了他一道!他还以为自己和许二老爷抽身后退,接下来那位杭州地头蛇陈老爷的凌厉反击,一定会让汪孚林这条不算很强的过江龙吃足苦头,结果呢?
  汪孚林在西湖水里泡了一下,陈老爷付出的则是一个浮香坊头牌,五百两银子。紧跟着那些往日作为陈老爷座上宾的秀才们到刚改名的楼外楼闹事,别说在吟诗作赋上头被汪孚林弄了个灰头土脸,而且还踢上了浙江巡抚邬琏的铁板。据说汪孚林从杭州启程出发来宁波之前,陈老爷还请了歙县斗山街许老太爷作为中人,在杭州最大的酒楼烟雨楼摆下宴席给汪孚林赔礼道歉,须知汪孚林从始至终都没把汪道昆的招牌拿出来招摇过市。
  更不要说,在万松书院的时候,他竟然还被汪孚林的一个养子,一个伴读给挤兑了一番,险些大丢脸面。如果以丢脸就是结仇这种角度来衡量,那就显然是一来二去,仇结得大发了。哪怕他从小被父亲张四维耳提面命,戒急用忍这四个字出神入化,眼下也难以避免地流露出了不自然的表情。
  但张泰徵在这个年纪的年轻人中,绝对属于城府不错的,甚至远胜过许二老爷这样的富家子弟。因此,在一愣神过后,他便主动笑着迎上前来:“汪贤弟,没想到会这么巧在这儿遇上你,不是说你去宁波了?”
  “张兄安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再说实际上是他主动算计了人家,人家却对自己没什么危害,因此汪孚林也同样笑容可掬地拱了拱手,“我送了叶县尊家的公子和两位千金回了宁波,顺道带着家人在宁波游玩了一圈,如今应叶家老太太之请,大家一块到普陀山来拜观音,可巧就遇上张兄了。我们是从定海过来的,朝发夕至,张兄应该是从杭州来的吧,路上走了几天?”
  张泰徵纯粹客气,可汪孚林这样亲切热络地打招呼,解释,又问自己此行经过,他就不得不定了定神答道:“路上遇到了点风浪,所以在龙山所避了一天的风,路上总共走了五天。”见周围其他几个人用征询的目光看着自己,他便笑着替众人引荐了起来。
  “这位是歙县松明山汪孚林汪贤弟,郧阳巡抚汪部院的侄儿。”他当然不会用族侄这种太过于表示亲疏远近的说法,以免加大矛盾,见其他人有的恍然大悟,有的面露好奇,有的则是眼神闪烁,但都少不得和汪孚林一一见过,他就接着介绍起了众人。这一趟和他一块来普陀山的,没有一个是杭州本地的士子,其中有松江人,有苏州人,有绍兴人,但无一例外,全都是万松书院的学生,身上也无不拥有秀才的功名。
  毕竟,一旦考到举人,也就很少会有人继续在书院深造了,那时候至少都能赚到个夫子的名分,又或者谋个一官半职。
  汪孚林察觉到其中那些跃跃欲试的目光,就知道说不定下一刻就会有人约战。幸好他刚刚选择主动打招呼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一车人当中,自己是最先下来的,接下来还有两位压得住场子的人物。于是,他笑着一一打过招呼后,随即装作是才想起来似的,赶紧让开一步,笑着对身后下车的人说:“方先生,柯先生,之前你们不是带金宝他们去过万松书院,这会儿却又在普陀山遇故知了。”
  别说其他那几个万松书院拥有秀才功名的学生,就连张泰徵,一看到方先生和柯先生,也恨不得有多远躲多远。这两位自从出现在万松书院,那就犹如挑事的一般,使得那座浙江第一书院多了好几条规章制度,而且每一条都有理有据,却偏偏让人难受十分。而他们两人在书院当中却偏偏有不少好友,就连山长也和他们俩交好,学生们只能在背地里骂黑风双煞,甚至还听到过山长热情延请两人留下当夫子的传言,差点没把很多学生吓个半死。
  “哎呀,真巧啊!”柯先生笑眯眯地向众人招了招手,很有长辈的派头,“我这正想着普陀山在海上,这要上制艺时文课的时候,没有伴当,各位若是有兴趣,回头去普济禅寺的时候,一块边走边切磋如何?别看我这三个学生小,根底却是不错的。”
  张泰徵等人到普陀山那是为了游玩散心,吟诗作赋只是附带,谁高兴在这里还要被人揪着做时文?于是,挑战又或者说挑衅汪孚林的这码事,每个人都丢到了九霄云外,张泰徵立马用自己最强大的话术技巧把这个话题岔开,继而以还有邀约为由,带着一群友人赶紧开溜。等到他们都走得远远的,柯先生还在那一个劲遗憾着,直到耳边传来了方先生冷冰冰的声音。
  “别装了,人都给你吓走了!”
  “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没有进取心,时文就是要时时研修,这才能够上进。”
  “那是你在万松书院的时候太没有为人师表的自觉了,这才让人畏如蛇蝎。”
  “喂,老方你别蹬鼻子上脸啊!我可告诉你,咱们俩的梁子还没完,要不我们再比一场?”
  汪孚林对于这两位师长的这种小口角,那是司空见惯,因此撂下两人不理会,径直去笑着请叶老太太等人赶紧进客栈。而老人家显然不知道儿子身边这两位温文有礼的门馆先生竟然还会有这样的冲突,担心得不得了,直到小北也在旁边小声揭短,说道柯先生和方先生往日的种种“对立”,她才放下心来,却又追问汪孚林之前和张泰徵等人是怎么认识的。这一来二去,一路坐船坐车的疲劳很快就消解了下来。
  等到安顿好用晚饭的时候,汪孚林看到满桌子的各式新鲜海鲜,差点儿眉飞色舞,叶小胖却再次险些没哭出来。
  “全是鱼虾贝壳,没有肉!”
  普陀山有名的地方很多,比如潮音洞中的不肯去观音,比如四大寺,比如说一百多座庵堂,据说整座岛上,僧侣比居民更多,当然,这些僧侣当中,不少都是身体力行亲自种菜维持生计的,并不是人们印象中那种只知道念经参禅不务生产的僧人。尽管在这里附近,后世称之为舟山的大岛上,还有两个百户所的存在,普陀山上却并没有驻军。所以,当这天汪孚林看到了两个身穿明人服饰,却金发碧眼的欧洲人时,着实吃了一惊!
  苏夫人和叶明月陪着叶老太太去普济禅寺了,同行的还有汪二娘她们,汪孚林看到那些沿着山路一步一拜上去的虔诚香客,有些发怵,找了个借口在半道上就下山了,打算换个时间再上去拜佛,谁知道竟然发现了这大明朝的普陀山上竟然有外国人。
  据他所知,明朝这时候虽说在福建漳州府月港开海,可外国人是严禁登上中国土地的。而且这里是普陀山,是赫赫有名的海天佛国,这年头的欧洲人几乎都信仰天主教,到普陀山来干什么?天主教徒来拜佛,怎么可能!
  众多香客仿佛也同样是初次看到这样高鼻深目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但除却少许人尾随观望,大多数人也就是远远看一眼,随即窃窃私语议论一番,然后避如蛇蝎。汪孚林一看这光景,便故作好奇地朝旁边人问道:“这是哪国人?居然也信普陀山上的观音菩萨?”
  寻常百姓哪知道这是哪国人,有的说是异邦,有的说是南洋西洋来的,甚至还有的干脆说那是妖怪。话里话外都流露出,东南之地出现这种形貌迥异的外国人很奇怪,非常奇怪。最后,还是他身后传来了一个清亮的声音:“那还用说么,当然是佛郎机人。”
  汪孚林讶异地回头一看,这才发现今天借口还有些晕船留在客栈的小北不知道什么时候换了一身男装,竟然溜出来了!
  见周围人显然都被外国人吸引了目光,没注意自己,他也懒得问这小丫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当即继续追问道:“你怎么知道?”
  “肯定没错,听说佛郎机人高鼻深目,金发碧眼,和西洋南洋那些国家的人长得不一样。嘉靖初年的时候,他们还占过双屿呢,后来给朱纨朱部院给打跑了。”
  也许是提到昔年旧事,小北不知不觉就引用了当年胡宗宪的话:“父亲从前说过,朱部院这个人可惜了。他厉行海禁,打击豪商,把佛郎机人以及那些海盗给打败之后,甚至将双屿港都给填了,闽浙豪商无不对他恨之入骨,到后来反攻倒算的时候,他饮鸩自杀,沿海局面反而比之前更糟糕,后来倭寇泛滥,也是因为他打压太过强烈的关系。而且他好大喜功,不分首从抓了就杀,所以被人弹劾滥杀倒并不无辜。”
  朱纨的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汪孚林不想评述。而听到佛郎机三个字,他倒若有所思,放在这年头,佛郎机三个字应该特指的就是葡萄牙人吧?
  汪孚林心里明白了,不过他不通葡萄牙语,也无意去和这两个洋鬼子主动接触。然而,他不去找人,人却来找他,当他在潮音洞和小北相继参拜了不肯去观音,继而打算回程和叶老太太等人会合的时候,却听到身后传来了一个有些生硬的声音:“这位公子,能不能问一个问题?”
  诧异地回头一瞧,汪孚林才发现,那两个金发碧眼人士并不是在问自己,而是正盯着小北——准确地说,是盯着小北身上的衣裳。
  “请问这样的丝绸,是不是最新的花样?”
第三二三章
佛郎机人和张公子
  要是别的大家闺秀,当然不会女扮男装私自溜出来,就算真的如此不守规矩,突然被两个洋鬼子给缠上了,不说魂飞魄散,吓一跳那是肯定的。然而,小北还记得当年很小的时候,就曾经在父亲膝头见过那些画着这种金发碧眼男男女女的各种小器具,再加上她胆子一向贼大,这时候只是皱了皱眉。
  紧跟着,她竟是直截了当地叱道:“在你们佛郎机,盯着人家的衣服看,总不会是一种礼貌的行为吧?”
  两个佛郎机人顿时有些讪讪然,其中一个年纪大的连忙解释道:“公子,对不起,我的同伴有些心急。我们来到普陀山,只是为了了解这里人信奉的佛。无意中看到公子穿的丝绸和别人的不一样,所以冒昧询问,绝对没有其他的意思。”
  尽管汪孚林和小北虽说衣衫看上去并不华丽,但他们在澳门看惯了各色中国织锦绸缎布料,对于料子好坏很能够分别,因此一下子发现这种看似普通的青缎,隐隐之中还夹杂了奇特的花纹,尤其是滚边的那一层。奈何刚刚问得太过于直白,他们俩这一趟上普陀山,是偷偷从海上过来的,若万一被那些百户所千户所之类的军队发现,又是一场轩然大波,因此,两人道歉之后,赶紧就要走。
  就在这时候,汪孚林突然开口问道:“你们是不是澳门那边的传教士?”
  见两个佛郎机人有些疑惑,汪孚林想到澳门在葡萄牙人口中的称呼,又改口问道:“我是问你们,是不是Macau的传教士?”
  整个澳门岛上,倒是有传教士,问题是传教士也好,普通人也好,等闲不能上岸到中国国土,否则惊动地方官府事小,闹到军队介入事大。而整个澳门岛上,能够说汉语的人数绝对不会超过两个巴掌,也就是十人,他们两人便是其中之一。所以,听到面前的这个少年直接用葡人的习惯提到Macau,又说起传教士,两人没有他乡遇故知的惊喜,反而感觉被人揭穿了身份。好在他们在澳门呆了不是一两天了,立刻小心翼翼地赔笑。
  “这位公子,我们是来自Macau,但并不是传教士。用你们的话来说,我们是佛郎机人,从前也是名门出身。”见汪孚林的态度很平和,想到这次来普陀山的目的,年长者便决定冒个险试一试,继而相当恭敬地说道,“我们这次来普陀山,一来是为了瞻仰一下这座美丽小岛的风光,二来是为了完成主教大人的心愿。主教大人希望了解一下佛教的教义,希望能够从普陀山请一位佛法精深的僧人回去。”
  其实是让他们不论用什么办法,哄一个或者拐一个佛教僧人回去!自从传教士来到东方之后,在印度也好,在日本也好,总算能够打开一下局面,可唯有在中国那是根本连进都进不来,所以刚刚被任命为主教没几年的贾耐劳,想了解一下当初佛教在中国是怎么传播的,这才给了他们这样一个任务。但他们是商人,对于传教可没有那样的热衷,所以之前才会先问丝绸,这会儿方才拿出了真正的目的。
  从刚刚的一番对话中,汪孚林感觉到,两个人的语调稍稍有些奇怪,但行文却没有太多语法问题。他可不知道澳门岛上就那么一点点人懂得中文,暗想这要是一岛上的洋鬼子全都能说中文,那可非同小可。所以,他对于这两个人声称什么要带佛法精深的僧人回去并不在意,对于佛教之事闭口不谈,接下来笑容可掬地询问这些人澳门地理人情等等种种,最后甚至问他们可有来自佛郎机的书籍,可等到对方真的二话不说赠送了一本时,他就傻了眼。
  好像……似乎……大概是拉丁文?他怎么就忘了,这年头英语绝非统治地位,欧洲更加通行的是法语,拉丁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估计都比只有区区一个岛国的英语更流行些!看这厚厚一本小册子的架势,是圣经的可能性非常大!
  当然,这一番谈话从表面上看来,还是很投机的。而小北却觉得汪孚林表现得仿佛是一个好奇宝宝,而那两个佛郎机人则是一个劲鼓吹汪孚林问的Macau如何如何好,仿佛在极力诱骗人去岛上看一看。直到两个佛郎机人告辞离开,小北方才忍不住问道:“你和他们啰嗦这么多干嘛,难不成想打佛郎机人的主意?我记得这些佛郎机人似乎租了你说的那个什么什么岛,听说就和普陀山差不多大小,是块不毛之地,产出很少,所以那时候才会许租,有什么好看的?”
  “那里就是我之前说的澳门,Macau只是这帮葡萄牙人自己给澳门起的名字而已。”
  汪孚林见小北听到葡萄牙三个字,异常惊讶,他就笑着耸了耸肩,然后瞎掰说自己闲书看得多,给她说道了一下欧洲大陆上那一个个国家,什么英吉利,什么法兰西,什么意大利,又挑了几个欧洲国家乱七八糟的宫廷故事给小丫头讲了讲。得知统称为佛郎机的那帮子金发碧眼人还分成那么多国家,小北只觉得这个世界实在是太神奇了。于是,她自然而然就淡忘了刚刚汪孚林为何与这些葡萄牙人啰啰嗦嗦这么多,又到底是打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主意。
  等到重新回到客栈,对于汪孚林半道尿遁之后,就再也不见人的行为,苏夫人只是说了两句,叶老太太却很是提醒了一番既然到了普陀山,就一定要敬佛礼佛,等汪孚林解释说去普济禅寺的山道上人多,他没上去,于是去潮音洞参拜过了不肯去观音,老太太才笑了起来,不再纠缠这拜佛的事。谁也没有注意到,汪孚林悄悄把杨文才和三个镖师给委派了出去,打听那两个葡萄牙人的动态。只凭那金发碧眼实在突出的形貌,消息须臾就来了。
  “他们没有住客栈,而是直接住在船上?”
  汪孚林顿时有些为难。别看他之前对这两人面上客气,心里可没打好注意,一度打算把人绑了直接往自家船舱里一塞带回定海去,然后细细询问盘踞在澳门岛上那些葡萄牙人的情况。要知道,自从五十年前葡萄牙人开始把手伸向了东方之后,沿海各地仗就没少打过,从双屿、屯门到其他小冲突,就算这帮家伙如今合法地租借澳门,可因为租金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问题,可是还有过不少冲突。这次抓到人偷上普陀山,正好名正言顺地拿人下狱。
  但他的目的不是为了把葡萄牙人扫出去,而是为了打探一下葡萄牙人的贸易情况。如果他没记错,小小的澳门岛上,交易金额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因为中国的瓷器丝绸一旦运送到葡萄牙以及欧洲其他各地,赚的钱比国人通过海船去日本以及南洋西洋要翻几倍都不止,当然,路上风险也高几倍不止!
  “小官人,这两个佛郎机人是坐了张公子他们那条船来的。”
  这样一句话,算是彻底粉碎了汪孚林的绑人设想。开什么玩笑,他随便给张泰徵使点小绊子,那叫无伤大雅,总不至于把背后的张四维给惊动出来,可他要是放出消息说张四维的长公子夹带佛郎机人上普陀山,这就叫直接去坑张四维,能否坑得成功还未必可知。而且,今天这两个人算得上是正大光明出现在岛上,若和张泰徵有关,背后肯定早就疏通了各层关系。要不要去试探试探那位张公子呢?总要知道对方在想什么,那才好应手。
  “哥,你想什么呢?”
  吩咐了几位辛苦至极的镖师去休息,汪孚林就开始沉思。此刻回过神来,见汪小妹正用手在自己眼前拼命地晃,他便若无其事地敷衍道:“随便发点呆。怎么了,这么晚还不回房去?”
  “哥,我和二姐想爹和娘了。”汪小妹看了汪二娘一眼,随即就在汪孚林身边蹲了下来,“哥,娘一去都一年了,就来过那么一封信,我们回头去汉口看他们好不好?”
  看到汪二娘却没吭声,眼睛却骨碌碌直转,汪孚林顿时觉得好笑。从前在家的时候倒也老实,这次一出门,就把两个小丫头的心思给带野了。不过,他之前敢带人出门,那是因为他在杭州打通了关节,好几个熟人能够罩着,这次到宁波也是,叶家总归是地头蛇,就算正闹内乱,也可以借助内力和外力快刀斩乱麻解决。可是,汉口就不一样了,湖广那一亩三分地,尤其汉口作为淮盐北下的要地,据说各种争斗,乱七八糟的事多,他怎么可能带妹妹去?
  “知道了,回头等宁波回去,我就去一趟汉口,你们给我老实呆在家里。”汪孚林不等两个妹妹噘嘴,就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要是你们听话,回头我还带你们去别的地方玩,否则以后就给我呆在家里哪都不许去!”
  汪二娘正想要最后争取一下,却不想外间有人轻轻敲了敲门,却是阿衡的声音:“小官人,那位张公子来了,说是找你喝酒赏月。”
  汪二娘和汪小妹顿时傻眼了。喝酒?还赏月?哥什么时候和那个张泰徵什么时候有这么好关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