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1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446

  知道汪道旻这是说的自己,汪孚林便放下手中茶盏,站起身来漫不经心地拱了拱手道:“好教四老爷得知,晚辈徽州歙县松明山汪孚林,家父讳道蕴,此次正好来扬州,来不及向四老爷问安,一直拖到今天才登门拜访,实在是怠慢了。”
  这个程老爷身边如同跟班似的子侄竟然是汪孚林?是汪道蕴的儿子?这怎么可能!
  汪道旻一下子回过神来,品味出了其中那股阴谋的味道。他几乎是气急败坏地抬起手来,颤颤巍巍地指着面前那个比自己幼子还要小的少年,可却哆哆嗦嗦没能说出一个字来。还是一旁的汪道旻长子反应得快,一把搀扶了父亲的同时,又色厉内荏地喝道:“既然是汪家人,你还敢吃里扒外,帮着程家人算计本宗长辈?就不怕宗法族法吗!”
  “哦,原来这时候,四房倒是记得宗法和族法了。”汪孚林嗤笑一声,却又弹了弹衣角,仪态自如地坐了下来,“想当初看着我爹老实好欺负,就在收盐的时候给他设了一个圈套,然后让他亏空了大笔银子,甚至逼得他不得不自己承诺放弃红利,还欠下大笔债务,那时候怎么没人说族法宗法?”
  “这松明山汪氏的盐业生意本来就不是一家的,而是七房合股,各占一份,可这些年来,四老爷一个人死死攥住大权,别家不是沦为只能拿着一年奇千八百两红利的看客,就是被你当成掌柜伙计那样的使唤,哪里还有半点同宗同族的情谊,那时候怎么没人说宗法族法?”
  “想当初曾伯祖父守义公在世的时候,他被公推为两淮盐夹(加竹字头)祭酒,不止是徽商服膺,而且其他各籍的商人全都服膺,松明山汪氏隐隐为两淮盐业翘楚,可现在呢?徽商中谁不知道,吃里扒外这四个字,四老爷你想否认也洗不干净,亏你儿子倒是好意思说宗法族法!”
第四三九章
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汪孚林打嘴仗的辉煌战绩,在徽州一府六县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在这扬州,哪怕汪道贯曾经帮他免费做了一次广告,可毕竟他老爹汪道蕴那性格摆在那里,所以很多人都是将信将疑。虽说谢老安人和汪道缦与他打过一次交道,有所见识和了解,可今天真的见他火力全开,他们还是有一种叹为观止的感觉。至于被他们说动的另外两房当家,那就是惊叹之余大感解气了。
  汪道旻被讥嘲得两眼发黑,再见长子哑口无言,次子干脆就躲在人后不做声了,他简直想要破口大骂这两个没出息的儿子。可现如今敌人都逼到家门口了,他就算再气也不能表现出窝里斗的架势,因此只能咬紧牙关当成没听见汪孚林的话。
  既然撕破脸,汪道旻说话也立刻肆无忌惮了起来。他冷笑着往居中主位上一坐,轻蔑不屑地说道:“好,好,各位既然全都来了,口口声声都是我的错,想要逼我下台,可刚刚汪孚林也说了,松明山汪氏这生意总共是七房合股,你们五家想要为所欲为,那也是休想!长房的昆大哥不点头,你们想要仗着人多势众成事,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什么德行!”
  “伯父南明先生自然是同意的。”汪孚林不等汪道旻继续贬损其他人,他便似笑非笑地插嘴道,“好教四老爷得知,自从南明先生前年抚治郧阳开始,他就把在外代表松明山汪氏的权责交托给了我,这点事情,我还是可以代他做主的。”
  “狂妄,口说无凭!”
  面对汪道旻仿佛要择人而噬的目光,汪孚林却从从容容地说:“四老爷回头若是不满,自然可以找伯父和两位叔父对质,但现如今,你可以问问各房当家长辈,是否相信我可以代表伯父南明先生。”
  谢老安人自然不想今天好端端的逼宫节外生枝,当下毫不迟疑地说:“上次仲淹来扬州时,便曾经说南明对孚林这个侄儿很是看重,出仕在外期间,一直都是让其打理松明山汪氏的外务,今天他代表南明自是不错。”
  “我也相信。”汪道缦当即附和道,“谁不知道孚林是松明山汪氏这一辈中最出色的子弟?”
  有两人打头,剩下两位当家自也点头表示认可。这时候,不等汪道旻继续鬼扯找借口,汪孚林便泰然自若地说道:“所以,今天可以说是七房当家全数到齐,而且历年的账本也已经全都捋清楚了。这七八年来,七房所得分红,除却我爹自愿放弃的那一份,长房所得尚还勉强能和从前持平,其余各房全都不足最初的五分之一。虽说能者多得,四老爷打理盐业辛苦,多分一两成也算应该,可你千不该万不该把七房的产业当成自己一家的!”
  汪道旻眼见外间有几个浑身湿透的仆人搬了一口油衣包裹的箱子进来,一层一层解开之后打开箱盖,恰是满满当当的账本,他忍不住死死抓住扶手,整个人都要僵硬了。当此之际,倘若他还没意识到下头的亲信掌柜中有人背叛了自己,那他也白白在商场上打拼了这么多年!
  走上前去随手在箱子里抽出一本,转身递给了坐在上手的汪道缦,汪孚林便拍了拍手道:“所以,今天除却四老爷之外,我们六房已经达成了一致,从今往后,还请四老爷退出盐业经营,好好颐养天年。松明山汪氏这点基业,日后由七房九老爷执掌日常事宜,每年各房推一人监理,以免再有这等独断专行之事!至于这次四老爷你先勾结晋商和江右商人,又引淮北商人想要掺和淮南行销,更是在堆栈折进去了一大笔,那可对不住了。”
  他微微一顿,沉声说道:“这些年你既然吞进去了大笔红利,此次就麻烦全都吐出来!”
  “竖子,你敢!”
  汪道旻终于再也扛不住,骂出这四个字后,他顿时仰面就倒,这时候,他的长子和次子方才一下子慌了手脚,一个忙不迭扶着父亲,另一个眼露凶光,捋起袖子就想上来教训汪孚林,可看到外间呼啦啦涌进来十几个人,此人吓了一跳赶紧后退。
  此时此刻,汪孚林方才对谢老安人微微颔首,这位今天到场的唯一女性,却也是辈分最高的老妇人少不得带头站起身来。
  “四郎这么多年来只顾四房,不顾其他各房的利益,大家都是忍无可忍,此次公议如此,老婆子我自然是下定决心。现如今所有城中盐行,所有掌柜伙计,以及堆栈那边,我们都已经派人去接管了,就请四郎好好养病,其他的安安心心不要管。”
  谢老安人带头,其他人一一起身,继而在刚刚涌进大厅的那些人护持下,上了肩舆离开。走在最后的汪孚林看了一眼乱成一团的大厅,心里突然想起了为当年旧债在外一躲就是很多年的汪道蕴。虽说他现在对这位老爹也谈不上多么深厚的感情,可也忍不住很想让其看一看当初的罪魁祸首是什么下场。
  这一口憋了多年的气,终于是出了!
  出门上了马车,继而一路往蜀冈上行,积水终于从最初的没过大半个车轱辘到最后只余浅浅一些。当马车停在一座宅院门口时,先行披上蓑衣戴上斗笠下车的汪孚林把车上一个个人搀扶了下来,尤其是年纪最大的谢老安人。等到把他们送进了宅院,他摘下斗笠递给一旁伺候的丫头,又解下湿淋淋的蓑衣,这才最后一个进了厅堂。
  相比汪家那富丽堂皇的地方,这里显得有些古朴陈旧,但站在主位迎接众人的主人却是程老爷。
  而这里,便是程老爷当初的旧宅,虽说远不及那座汪孚林曾经拜访过的豪宅,却是在整个扬州城内地势最高的地方,即便在这样的大雨中依旧没有任何积水。此时此刻,他笑着请了众人一一坐下之后,这才不动声色地说道:“钞关堆栈那边,孚林提早通过盐运司打过招呼,虽说用船抢运出来的大概就是一半左右的余盐,但毕竟能减少很多损失。至于此次淮盐各大盐场那边,恐怕受灾巨大。如若各位此时趁机借钱安抚灶户,从而买断两三年的余盐,那接下来几年就能稳妥很多。”
  见汪氏各房当家登时喜形于色,慌忙谢了又谢,程老爷又继续说道:“而人人都知道我去年总共组织了二十万引余盐,却不知道为了把盐价维持在一个平民百姓负担得起,而又不至于太贱,以至于伤了我等盐商的水平,我去年还额外存了一批十万引余盐。加上此前运到大铜山的那些,今年各大盐场倘若结算不了那么多盐引,我们捏着这样一批余盐,也可以去盐运司想想别的办法,让这批余盐变成正额盐。”
  这其中的意思,在场的每一个人当然都能明白。黄河水倒灌进了运河,如今淮扬一带运河水满溢泛滥,必定会波及众多盐场,那些灶户家中的存盐很可能会遭受巨大损失,这样一来,本来官府按照上一年的生产状况核定出来的今年淮盐产量肯定会无法达成。盐引少卖了,也就意味着官府朝廷的收入大幅度减少,交到太仓的银子也会大幅度减少。而两淮解运的银子占整个天下的三分之二,这又是多大的影响?
  当此之时,想来盐运使和巡盐御史正焦头烂额,而各大盐场也遭受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把这些其实是私盐的所谓余盐洗白就很容易了。虽说要少赚一点,可是,能够得到一个朝廷的人情,异日对汪氏这摊子盐业自然助益巨大。
  汪孚林不得不为程老爷的算无遗策喝一声彩,作为两边接洽的中人,这时候他就干脆歇着了,只看汪氏那四房当家和程老爷商量如何接收汪道旻那些产业以及人手的诸多事宜。在这种外头大水尚未退去,而汪家整合还未完成的时候,他当然不会立马抛出银庄票号的问题,只是想着之前去府衙见庞府尊时,谈到提早开镰,以及预防水患那些事。尽管已经有所警觉防备,可在这样一场天灾面前,一切准备仍然显得异常苍白薄弱。
  扬州这边因为水系还算丰沛,一年一熟之外,也有些田能够一年两熟,这种夏秋之际的大水,不但将春天那一茬的收成完全泡汤,而且下一季是否能赶上还得看水退去的速度。之前打下来的谷子还没来得及晒就碰到了这大水,如果农人能根据官府的警示将稻谷贮存到地势高的地方也就算了,如若不能,就算提早开镰割稻收获,接下来粮价飙升几乎是必然的。
  “孚林。”
  被这突然一声叫唤,汪孚林才猛然回神,这才发现谢老安人等全都看着自己。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对不住,刚刚走神了。”
  汪孚林刚刚直接把汪道旻给说昏厥过去的情景还印在众人脑中,此刻见他微微尴尬惭愧的样子,每一个人都不禁觉得,这才应该是这年纪少年郎该有的样子。开口叫他的程老爷便一时莞尔,随即开口说道:“我打算去拜访一下府衙庞府尊,盐运使顾大人以及巡盐御史刘侍御,只要水势稍退,我等愿意出面说动城中盐商拿出一部分存粮来解燃眉之急,希望三位大人能够与盐商会商大计。”
  叶明月这次过来,还带来了汪道昆和许老太爷的帖子,汪孚林却至今还没拿出来过,如今程老爷既然没要求,他就更加不打算狐假虎威去干这事了。毕竟,盐商们这次的损失估计也不小,哪里会平白无故做好人?所以,他点了点头后就直截了当地问道:“程伯父是需要我做什么?”
  “此次水患最厉害的是淮扬一带,凤阳巡抚不日即至,但据说,应天巡抚张佳胤张部院人正在镇江,毕竟镇江也在运河边上,只如今受害轻微而已。我听乃轩说你和他曾经见过,希望你能过去见他一面,代表我扬州盐商从镇江买一批粮食,然后用最快的速度运过来。”
  听到是为了这个,汪孚林立刻想都不想地应道:“好,程伯父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
  这次我汪小官人也该出马去做一下善事了,免得回头灾星之名传扬更广!
第四四零章
雨中不夜渡
  扬州新旧两城,旧城街道格局纵横交错,四四方方,而新城却是包括了蜀冈上和蜀冈下,故而很多住宅里坊都是因地制宜,其中那些七拐八绕的小路就连本地人也不能尽数了解,更不要说外地人。新城因为是官府向盐商们募资修建的城墙,其中居民自然也主要是这些盐商。而为了抢占运河地利,甚至于修建靠近运河的私人码头,不少盐商都把宅子安在了运河附近。所以此次运河水满溢,不少人家自然是水漫金山。
  当汪孚林从蜀冈上程家老宅下来时,看到的便是家家户户正在拦水自救的场面。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那些家资雄厚,于是一整座宅子中,重要建筑全都建在夯土台子上,在水患之中还能勉强维持的。但大多数人家也就只能靠沙土袋子拦水。好在新城中的住宅修建至今也就是二三十年,扬州城内的运河水位也不像高邮宝应那样高出城池一大截,故而尽管已经处处看海,却还到底尚未变成水乡泽国。
  带着水火无情的感触,汪孚林先赶往了盐运司。自从叶明月带着小北搬到了这里,他只靠严妈妈两头联系,再也没有见过姊妹俩,可现如今毕竟大水当前,他又要急着往镇江走一趟,严妈妈又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轻轻松松溜出来,所以他不得不亲自过来。此刻他身穿蓑衣斗笠,身后跟着之前那四人,刚骑马来到运司街,就发现这里积了约摸两尺深的水,雨势虽不是瓢泼大雨,可也不算小,可就在这样的恶劣天气里,盐运司门前却停着一溜十几辆马车。
  这就苦了车夫以及随车的那些随从,在这外头躲没法躲,只能泡在水里等候主人。
  汪孚林今天既然已经在汪道旻面前正式挑明了身份来意,这会儿就直截了当地策马到了盐运司门前,心里的打算是掣出汪道昆的名帖,然后狐假虎威地求见一下盐运使顾廷贞。他此来并不仅仅是为了知会叶家姊妹俩自己的去向,而是考虑到此次水患非同小可,关于盐业的那点事也基本上收尾了,因此打算开口劝她们回去。可就在他要开口说话的时候,却突然瞥见里头一个和自己一色装扮的中年人从大堂那边施施然走了出来。
  “吕叔叔!”
  汪孚林吃了一惊,也忘了拿出帖子来的事,连忙叫了一声。而吕光午也自然看见了汪孚林,当下加快了脚步。等到出了盐运司,他就微笑颔首道:“我还打算去程家找你,没想到正好碰上了。我已经和她们说好,立刻护送她们离开扬州。毕竟,这场大水何时能退还说不准,接下来很可能又是青黄不接的灾荒,纵使扬州城昔日富庶繁华,这次也会元气大伤,说不定还会乱上几个月。更何况顾大人自顾尚且不暇,还是不要继续搅扰的好。”
  “那倒是省了我跑一趟。”汪孚林如释重负,也就不准备再动用汪道昆的人情去见人了,毕竟到时候被人问东问西却也麻烦,“何时启程?”
  “今天。”见汪孚林一下子瞠目结舌,吕光午便似笑非笑地说道,“择日不如撞日,再说了,难道程兄没有请你出马去镇江府买粮食?”
  “……”
  汪孚林瞪大了眼睛看着吕光午,这才第一次意识到,这位看似洒脱不管俗务的新昌吕公子,竟然和程老爷是认识的,而且看样子还挺熟!
  “否则你以为我怎么说动那两个丫头?叶家大小姐还好,那是能听劝的性子,小北就不一样了,要是你不和她们一块离开扬州,她肯定死都不肯走。昨天我就已经来过敲定了此事,这会儿她们已经整理好了行装,你就和我在这等着她们,到时候直接就出城南下。我之前出城探过,扬州往南到长江那一段官道情形还算好,水不过膝。不过这一次扬州城里也本来就不算是灾情最重的地方,反倒是淮安府以及高邮和宝应已经是一片泽国。”
  该说的话全都让吕光午给说去了,汪孚林还能说啥?他只能乖乖点头表示同意。当然,看到外头那一溜盐商马车,他少不得又探问了一下吕光午,果然悉数如他所料,尽管之前一直都有今年夏秋之际闹水患的传闻,可因为消息和程老爷沾边,很多盐商都不信,哪怕并不是所有人的盐货都存在钞关东边的堆栈,可很多都是在地势低洼的地方,而且因为动辄几万斤几十万斤,哪里是轻易能够搬动的。
  而由于这次水患乃是一夜之间突然袭来,所以,用损失惨重四个字来形容这些盐商,半点不为过。
  约摸两刻钟之后,汪孚林就看到两辆马车从运司街另一头过来,因为下雨天视线不好,车前都挂着琉璃灯,灯上赫然是一个叶字,显然是马车从盐运司后门出来,再绕到前门和他们会合。当两辆车一前一后到了近前时,他就看到窗帘被人拉开了一小条缝,随即就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吕叔叔不是说回头到程家接了你一块走吗?怎么你也在这?”
  “别问我,我这只小狐狸这次算是被两只老狐狸支使得团团转。”汪孚林一摊手,随即提醒道,“雨不小,记得路上把窗户封好,免得回头车厢进水就麻烦大了。这次是雨中行路,不比上次天气好,如若车厢里头有什么状况,尽早说一声。”
  “知道知道,真啰嗦。”嘴里这么说,小北还是回过头来问叶明月道,“姐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的?”
  叶明月却是长话短说道:“天色不早,先赶路吧。”
  既然如此,汪孚林也懒得在雨中唠叨什么,当下便吩咐跟着的两个镖师把油衣包裹的行李先送到后一辆马车里,随即就立刻启程了。吕光午的两个伴当早已等候在了南边城门口,众人会合之后立刻循官道出城。一路上,起初水还满过了小半个车轱辘,也就是大半截马腿,行进速度很慢,可走了约摸一个半时辰之后,水势便渐渐小多了,一行人走得总算快了起来。即便如此,等众人赶到渡口,却也已经到了傍晚。
  在如今这种时节,自然很少有船敢于夜渡长江,就算人家敢,汪孚林也绝对不敢冒这样的风险。于是,他带人跟着吕光午投宿了一家旅舍。有常常出门在外的吕公子带路,当然不会再次倒霉地住到了黑店。可当宿下之后,汪孚林找到叶明月和小北一说打算,就立刻招来了激烈的反应。
  “让我们先坐船回去?为什么!吕叔叔不是说等你到镇江买好了粮食,就一块回徽州?”
  “首先,你来的时候是骑马,而不是坐车,长江上头那些渡船载两匹马还没什么问题,却不可能容纳得下你们这两辆马车,到时候你们过了长江之后,还要在雨里再去雇车,而且临时是否能雇到干净的马车,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见小北顿时哑然,汪孚林就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第二,我去见应天巡抚张佳胤,不是让他救助粮食,而是拿着钱去买粮食,这一点有扬州城中汪程两大盐商联名的亲笔信,但毕竟不可能带现银,我和吕叔叔的行囊里头加在一起就只有一百两黄金而已,到时候我只怕还要重新回一趟扬州结清粮款。难不成你们还要跟着我再跑一趟?第三,高阁老下台,邵芳也算是失势了,你不用担心他又对我怎么样。说到底,他已经在我手里栽过三次了,事不过三。”
  听到汪孚林有条有理拿出了这三条理由,叶明月再看看小北,见她虽说老大不高兴,可眼睛却滴溜溜直转,她便索性代其问道:“你就放心让我们这样回去?”
  “虽说夫人又派了不少人手跟来,但我会把我这边两个镖师,还有闵福和吴六一两位老卒借给你们,我这边有吕叔叔就够了。”汪孚林早已想好了,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算,最后抬起头道,“顶多十天到十五天,我和程乃轩肯定回徽州。我要再不回去,柯先生回头得唠叨我一百遍,他就快提着鞭子耳提面命了。”
  “真的顶多半个月就回去?”小北盯着汪孚林,见其很干脆地点头,她突然站起身去打开了一个装行李的藤箱,在里头翻翻找找好一会儿,竟是把文房四宝给拿了出来,随即在桌子上不轻不重一放。
  见汪孚林看到这一幕瞪大了眼睛,显然有什么猜测,她方才嘴角一挑笑道:“你以为我是让你立字为据省得耍赖?呸,你这家伙说一套做一套,白纸黑字也未必管用。我是让你给你爹娘,大姐二娘小妹,还有金宝和秋枫都写封信,我和姐给你捎回去!”
  汪孚林刚刚还真的差点会错了意,听到小北这么说,他方才觉得很不自在。不论如何,哪怕之前有口信捎回去,见到程老爷和程乃轩之后,也一度写过一封信寄回去,可毕竟出来这么久了,家里那一堆老老小小指不定记挂成什么样子,金宝还因为这个考砸了道试。眼看小北似笑非笑磨墨铺纸,他提着重若千钧的笔杆子,哪怕他如今的文采写起八股文都头头是道,这封信该怎么起头却着实犯难。
  到最后,他不得不干脆多费了许多功夫,从汪道蕴吴氏这对父母,汪元莞和汪二娘汪小妹这三姊妹,再加上金宝秋枫,乃至于叶县尊和苏夫人,总共写了四封信,洋洋洒洒用了一沓小笺纸,手都写酸了。好在都是平实的白话,倒也不用字斟句酌。可当叶明月找了一堆信封过来,让吹干墨迹的小北帮忙装的时候,汪孚林却注意到信封还多了一个,不由得纳闷地看着这位叶大小姐。
  “你这个米业行会的撒手大掌柜就不给那些粮商写封信,顺带也安抚一下你那个受惊过度的小伙计?”
第四四一章
隐伏杀机为哪般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