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446

  汪孚林听到接下来都是些李成梁房里的阴私,也就没了太大兴致,一抬头看见小北正若有所思托着腮帮子,他就低声问道:“在想那位夫人?”
  “嗯。要我说,那位宿夫人是不是看穿了李大帅已经富贵骄人,既有寻花问柳之意,索性就想开点,找个最漂亮的放在他面前?她自己来往广宁和铁岭卫之间,眼不见心不烦,顺带还可以招揽将士人心,又给李大帅长了面子,又给自己播了贤名,反正儿子生了五个,诰命在手,已经足够后半身不愁了。”小北说到这儿,突然自己也叹了口气,“不过也兴许夫人是熟读女诫女则的真贤惠,爱他就什么都顺着他。”
  “人家怎么想的,咱们是猜不着了。”
  汪孚林耸了耸肩,牛饮似的喝了半杯茶,等到又坐了一会儿,他才丢下几个茶钱,拉着小北离开。在大街上又转了几圈,来到一个僻静地方,他这才低声说道:“这么看来,宿夫人在辽东的话语权是很高的。只不过男女有别,虽说我是晚辈,可也不好一直往人眼前凑。幸好我带了你来,接下来就得走夫人政治的路线了。交给你一个艰巨任务,李大帅回广宁之前,你去那位夫人面前走动走动,彻底混个脸熟。”
  见小北听到这个要求满脸愕然,他便干咳一声道:“你知道,我向来不喜欢攀龙附凤,就连结识张敬修之后,也不大去那位首辅家里,更不要说李成梁这个离开京师老远的辽东总兵,毕竟我也没打算到辽东当官。但是,我这次到辽东来,其实是为了建州女真,虽说出山海关之后,我一直在不露痕迹地打听,也想学女真人的语言,但既然有近路,当然抄近路更方便。至于我呢,趁着机会,好好跟着沈先生学学骑射。等到准备妥当后,我们就去抚顺关。”
第五四四章
辽东李大帅
  李成梁凯旋回归广宁的这一日,城中不论文武,大多出城相迎,场面之大,让头一次见证这种场景的汪孚林大开眼界。
  毕竟,这年头是文官绝对压制武将,绝对领导武将。要是换成其他各边的总兵,受制于文官总督巡抚,甚至挟制于区区巡按御史都不奇怪,但蓟辽的情形却大不相同。嘉靖隆庆之交,这两镇糜烂到了极点,总兵不是战死就是被革职,又或者被处死,等谭纶上任蓟辽总督之后,戚继光和李成梁先后正位总兵,至今总督已经换到了第三个,可蓟镇和辽镇的两个总兵位子就没变动过,蓟辽两镇也空前稳定了下来。
  到了如今,在谭纶和刘应节两个前任先后入朝担任兵部尚书和南京工部尚书之后,蓟辽总督杨兆该放权则放权,仍然保持着两位前任对两位总兵的态度。辽东巡抚张学颜又深得首辅张居正器重,和李成梁的关系也相处得相当不错。而李成梁固然随着青云直上而富贵骄人,对文官却都曲意结交,整个辽镇几乎都是为他叫好的声音,很少有那些不合时宜的杂声。又或者说,那些不合时宜的人不是被排挤,就是被上峰瞅着势头不对,一个个调离了出去。
  故而这会儿迎接李大帅凯旋,全都是道喜,全都是恭维,当然更少不得颂圣以及恭维首辅张居正识人用人之明。
  站在头前的李如松回头扫视人群,发现汪孚林夫妻和沈家叔侄全都来了,只没有去和文武官员以及广宁本地的士绅富商争抢在李成梁面前露脸的机会,想起最近这些天沈有容天天缠着自己交手过招,同时也请教了不少兵法,而汪孚林则在跟着沈懋学练骑射,时不时还拉了李家家丁讨教两句女真方言,至于其妻叶氏则是常常走动于宿夫人处,闲话家常,请教些东西,他自认为看得明白沈家叔侄确实是游历,可着实不明白汪孚林这是来干嘛的。
  正因为如此,见过父亲李成梁后随同入城的时候,因为四周围人太多,他没有贸贸然提起这件事,可进了总兵府,他就少不得低声禀告。一样相随的李如柏听到长兄提到这么几个人,眉头一挑就说道:“沈家叔侄一个是举人,一个连个功名都没有,管他们干什么。至于那个汪孚林,一个小小的进士而已,不是说他今科三甲传胪,只不过是有人曲解了首辅的意思吗?父亲如今是辽东总兵,他又能怎么样?”
  “不能只看他至今尚未授官,就认为真是只有人曲解了首辅的意思。只需看看兵部侍郎汪道昆现在还在兵部干得好好的,替谭纶挑了不少担子,就知道首辅那边的心意。而且,汪孚林候选已经大半年了,可名声非但没有降低,反而连辽东都有人说起这位少年进士。”
  李如松反诘了几句,见李如柏登时有些噎住了,默不做声,他就又开口说道,“而且,进士登科之后暂时不授官,而是先四处游历游历,这种例子很少,他又不是丁忧,又或者真的身体不好。再说了,有哪个游历的进士会带着元配妻子四处晃悠,而且那叶氏的身手是我亲自见识过的。我总觉得这人有些捉摸不透,比沈懋学更甚,父亲不妨见见他。”
  李成梁还记得,上次隆万之交汪道昆巡阅蓟辽的时候,因为奸民盘踞三十六岛的事情,汪道昆还曾经和辽东巡抚张学颜起过分歧,汪道昆认为该直接派兵缉捕,张学颜却认为,应该做出派兵缉捕的架势,然后派人招抚,许诺免除差役,最终他奉张学颜之命做了个样子,不战而屈人之兵,从海上招回来四千余人,至于剩下那寥寥人口,也就不足为惧了。要是别人也许会因此衔恨张学颜,汪道昆回京之后却反而盛赞了张学颜和他一番,他对此印象深刻。
  所以,对于李如松的提议,他想了想就点点头道:“就冲着他是汪道昆的侄儿,你不说,我也要见见他。午间和晚宴不便,你夜里带人来见我。”
  李如松连忙应下,而李如柏虽说不以为然,可父亲都发了话,长兄又是他们这几个弟弟除了父母之外最怕的人,当下他只能岔开话题道:“父亲这次征王杲大胜,虽说王杲带着几个亲信逃了,但料想要抓到他也只是时间问题,更何况哈达部的王台和他一直相争不下,有这样落井下石的机会,一定不会放过。父亲之前献俘献捷的题本已经上了,此番可称得上是万历朝第一捷,其他地方打的那些小胜仗,全都被比下去了。”
  对于次子这样的恭维,李成梁哈哈大笑,确实颇为得意。前半生蹉跎潦倒,一朝越过那道天堑后,却时来运转,大展抱负,纵使那些小说话本的主人公,也不过他这般际遇。此时此刻,他在主位落座之后,又问了李如松在自己出征期间,总兵府用兵人事等等各种杂事,到最后方才低声说道:“此次报捷录功,我这带兵的自然是第一,然则蓟辽总督杨兆和巡抚张学颜之间,恐怕这功劳高下还要斟酌,旁人若问起,你们记得含糊其辞,不要落下话柄。”
  李如松和李如柏知道李成梁对蓟辽总督和辽东巡抚两边都相处得不错,这两位也颇懂军略,可想想文官动动嘴皮子就是功劳不小,将士在战阵上殊死拼杀,却还换不到多少赏赐,都忍不住撇了撇嘴。不过家教使然,他们没敢评论什么。
  等到李成梁又说了一些辽阳之事,兄弟俩本待请父亲去见母亲,突然只听李成梁开口说道:“对了,此次大胜王杲,古勒寨中军民几乎被屠灭,但也俘获了一批女真少年。他们身份尚未甄别,我意在驯服这些人,看看异日是否能派上用场,你们不妨去挑一挑,如有机敏多智的,留在总兵府看看如何,其余的放到军营服苦役,或修营地,或养马。王杲之后,女真之患估计可以暂时放一放,察罕儿的土蛮才是重中之重。但女真各部的刺头也要隔三岔五捋一捋,但不能捋得太快,若能培植一些恭顺的,以后更能派上用场。”
  李如松和李如柏作为李成梁两个最大的成年儿子,当初年未弱冠就已经上过战场,别的不说,领会父亲的意思却是最厉害的。两人齐齐答应一声,接下来李如松就提到了从铁岭卫归来的母亲。对于这个妻子,李成梁自然敬重有加,此时换了一身衣服后,就带着两人前往后院宿夫人处。
  才刚进院门,他就看到宿夫人带着几个儿媳妇和年少的儿子,以及先行悄然回来的侧室王氏一同迎了上来。夫妻俩一转眼已经是半年不见,虽不像刚成婚那样相濡以沫,彼此倚靠,但李成梁对妻子的信赖却一如既往,反倒对于儿女以及儿媳妇,他只是扫一眼,没有多说什么,甚至连多了一个人都没察觉出来。他没发觉,李如柏却已经敏锐注意到了不对劲,当即对着长兄轻声问道:“母亲身后,大嫂身边的那个是谁?”
  “就是我说的,汪孚林的妻子叶氏。看她那无奈样子,估计是原本准备走,却被母亲硬是留下来的。”
  李如松猜得确实一点都没错,小北确实没想在人家一家团聚的时候非得凑到面前去,可她刚刚和汪孚林一回来就被宿夫人请了过去,这会儿竟是比汪孚林更早地直面李成梁。
  她对于汪孚林的判断一向是信服的,哪怕汪孚林没提对于女真究竟有什么盘算,可之前既然托付了她,她当然就一心一意想要帮上忙。可是,她生性就不是那种很会讨好长辈的人,所以思来想去,干脆就没有主动往宿夫人面前凑。
  宿夫人回来,又知道她和汪孚林是夫妻,那一日责备过李如松后就另外安置了一个客院,让她和汪孚林以及碧竹过去住。虽和总兵府的家眷后院不在一处,可通过一扇小门相连,也只和沈家叔侄和其他人的院子隔一堵墙。于是,趁着连日以来汪孚林去向沈懋学讨教骑射的时候,她没去演武场,就在院子里一个人练武。她这一练,宿夫人唯一的女儿李如敏悄悄过来了几次,自然就看到了,回去一说,宿夫人少不得请了她过去询问。
  知道自己的短处,她干脆就随便说些东南旧事,反正跑得地方多,逛的地方也多,那种不一样的风情总有人感兴趣,果然一两回也就混熟了。可她万万没想到,这会儿李成梁见到她竟毫不在意,似乎这家常相处的时候多了她这个外人很是平常。
  可她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当宿夫人笑着让李如松的妻子马氏带她上前,对李成梁解说了一下她的身份之后,她就只见那位辽东总兵脸上明显僵了一下,虽说很快就露出笑容客套了两句,但显然有些猝不及防。而她就更加觉得不自在了,赶紧趁机告退开溜。可临走时,却不想李成梁突然开口说了一句:“我和汪侍郎虽只在万历元年他巡阅辽东的时候见过,但也颇慕其文采。晚间家宴之后,劳烦你带世卿贤侄移步前来一会。”
  “大帅相邀,我定然转告。”
  嘴里这么说,可小北回去给汪孚林报信之后,说起这般遭遇的时候,却忍不住苦着脸道:“我在想,李大帅是不是根本不记得自己有几个女儿和儿媳妇?”
  “公而忘私嘛,再说人一多,就只注意自己熟悉的,没发现你这个外人也不奇怪。”汪孚林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地说道,“不过,那位夫人竟然会选在这时候让你先见李大帅一面,这用意有点难猜。伯父和他只见过一面,他就对着你把我叫成贤侄了,态度倒是比我想象得更客气。说起来,多亏了沈有容和李如松打的那一场,这才能迈过总兵府的门槛。只要有单独见的机会就好,晚上交给我,你就有什么说什么,对这种经历丰富的人,说瞎话反而误事。”
  然而,汪孚林还是有些低估了李成梁的秉性。当他晚间如约带着小北,跟了带路的人踏足四周围点着火炬的演武场时,就只见一骑人风驰电掣从驰道上一掠而过,一支支箭飞速射出,竟然是在夜射。等人在他面前一跃而下,恰是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至于究竟射中几个靶子,他眼神不好,真没瞧见。
  跳下马背的李成梁站在汪孚林身前,上下端详片刻就直截了当地问道:“贤侄此来辽镇,是奉首辅大人之命,还是自己一时起意?”
第五四五章
说英雄论英雄
  饶是汪孚林事先想过李成梁会试探某些东西,可面对这样单刀直入的问题,他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嘀咕。
  难不成这位辽东总兵是个爽直到没心眼的夯货?
  答案是绝对不可能。要知道,李成梁是武将之中少有高寿以及善终的人。同样是张居正死后遭到清算,戚继光在先调广东总兵后被革职,而后潦倒病故。李成梁却舒舒服服退居京师宁远伯府,就这么优哉游哉过了十几年的安生日子,最终因为辽东糜烂的局势而七十六岁再次起复,又当了好些年总兵方才在九十岁高龄老死。这样一个能进能退,又懂得什么时候该趋附权势,什么时候该明哲保身的家伙,会如同眼下表现出来的这样没城府?
  汪孚林在心里迅速合计了一下,最终装作是大吃一惊的样子,赶紧摇摇头道:“李大帅恐怕弄错了,我此来是因为横竖在京师候选没事干,伯父汪侍郎想着让我多点历练,于是就让我走一趟蓟镇,看看京师附近的边防局势,也见证一下蓟镇的精兵强将,毕竟,他和戚大帅的交情人尽皆知。我那时候一口答应,但却提了两个条件,一是让我带着内子同行,二是我去过蓟镇还想来一趟辽东。”
  “哦,辽东比蓟镇更加苦寒,寻常人就算想要饱览九边形胜,也不会想到来辽东,你为什么要来?”
  李成梁的眼睛里仿佛闪动着好奇的光芒,但汪孚林已经学乖了,当下非常光棍地说道:“蓟镇戚大帅,辽镇李大帅,怎能见此失彼?以后我出仕了,那就是官身不自由,不趁着现在还是自由身的时候一观天下英雄,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哪怕李成梁并不相信汪孚林真的只是因为自己一时起意跑到辽东来,可天下英雄四个字着实搔到了他的痒处,他也就觉得汪孚林格外顺眼了起来。虽说就算不顺眼,以他在总兵府养着清客文人,闲来无事也要附庸风雅一番的习惯,捏着鼻子也会多多礼遇这位今科三甲传胪,可汪孚林如此奉承,他当然乐得对人更客气三分。因为刚刚没顾得上小北,他就冲着小北微微一颔首道:“出门在外却要带上妻子,你家伯父就不曾说什么?”
  “我这人执拗,伯父拿我向来是没什么办法的。”汪孚林暗自对汪道昆说了声对不起,这才一本正经地说,“更何况,真遇到险情,内子还能搭把手。就比如之前在万紫山上偶遇大公子时,便多亏了内子出手,这才化险为夷。”
  李如松今晚是陪着父亲过来的,一听汪孚林揭开这茬,他看到父亲立刻看了过来,顿时有些尴尬。之前,他那三个随从压根禁不住母亲盘问,事情经过母亲都知道了,父亲知道也只是早晚的事,所以他不得不避重就轻解释了一下。果然,当听得小北面对激射而来的佩剑,赫然应付裕如的时候,李成梁着实意外,又瞅了小北一眼便笑呵呵地说:“莫非贤侄这位贤内助是想成为如梁红玉一般的巾帼英豪?”
  话一出口,李成梁便醒悟到自己这话大有语病。梁红玉就算身故之后封国夫人,甚至被演绎成无数传奇话本,倍享民间美誉,可究其根本,终究最初只不过是出身营妓的贱妾。而小北乃是官宦千金,这要是放在一般女子身上,勃然色变深以为屈辱,那是显而易见的!他正迅速思量该如何把这句有些唐突失礼的话给设法扳过来,却没想到小北却没怎么生气,而是不以为然笑了笑。
  “当年靖康之变,多少金枝玉叶被金国人掳劫到了北边,受尽侮辱不得解脱。而梁夫人虽出身犯官之后,更流落风尘,可邂逅韩忠武公后,却能够与之并肩战阵,抗击金兵,战功赫赫,民间盛赞,这样的奇女子哪里是我能比的?我这两手三脚猫的功夫,就是随便练练,强身健体,求个自保。”
  说到这里,她顿了一顿,这才继续说道说:“我娘说过,这世上有的人以出身论英雄,有的是以功业论英雄,可出身不能选择,功业却可以靠自己,所以,当以后者为先。而对于那位梁夫人来说,世人常说的出淤泥而不染这种词,不是夸奖,而是看轻。生逢乱世,金枝玉叶尚且都会沦落得不如营妓,营妓也能够建功立业博得万人敬仰,只看人能够抓住什么样的机遇,自己又拥有什么样的才能。”
  “说起来,梁夫人若是能看到李大帅如今把那些曾经建立过金国,把宋国欺负成那样子的女真人打得落花流水,一定会倍感欣慰。”
  小北竟然非但不介意拿梁红玉去比,而且还自陈及不上,最后又这么送了一顶高帽子过来,李成梁这才明白了几分,汪孚林为何带着妻子行走蓟辽,当然更好奇的是小北那位母亲怎会把那种东西灌输给女儿。自己问出去的两个问题都得到了回答,不论那答案和他之前所想有多少差别,他这会儿的心情不错,索性就着小北刚刚的话往下说。
  “女真哪里还能和当年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时候相比,当初蒙古人把女真人几乎杀得灭族了,现在这些自称女真的,不过少许有些女真血统而已。山头林立,各部相争,谁都想当第二个完颜阿骨打!”
  这恰是汪孚林如今最关心的问题。要知道,他在后世就算颇有能力,那是业务和人际交往上的,他又不是那些无所不知的民间历史学家,满清崛起的那点事,他只能记得个大概,其中不少还来自谬误百出的影视剧,放着一个土生土长于辽东的辽东总兵李大帅不求教,那还等何时?于是,暗自庆幸小北给自己开了个最好的头,他立刻虚心愿闻其详。
  这又不是军中那点不能让外人所知的隐秘阴私,汪孚林想知道,李成梁当然也乐意说,顺带还会不动声色地夸耀一下自己的军功。他从海西女真说到建州女真,各部首领被他一个个拎出来,评点了一下优劣好坏。这其中,在此次大败奔逃的王杲身上,他当然不吝浓墨重彩,尤其是对比从前镇守辽东的那些巡抚总兵在任时,王杲的嚣张跋扈动辄劫掠,以及自己这些年压制王杲,如今更是一战破了古勒寨,与其说是点评王杲的能耐,还不如说是着重点出了自己的功劳。
  对于李成梁的这点小心思,汪孚林压根没放在心上。辽东前后换了多少总兵,直到李成梁方才完全稳住局面,故而眼前李大帅是一代名将,这是绝对不错的。他对此次注定败亡的王杲丝毫不感兴趣,当下就若有所思地说:“据说王杲此人野心勃勃,广结姻亲,是否就是大帅说的,想当下一个完颜阿骨打?”
  “此人倒是有那个雄心,也有些胆色武勇,只可惜他遇上了父亲。”这一次,忍不住插话的是李如松,见父亲不以为忤,他就嘿然笑道,“他王杲十六岁子承父业,招兵买马,也不知道在辽东杀了多少朝廷部将,可每次事后都会假模假样做个样子表示悔改,朝廷那时候在辽东没个得力大将,竟然一次次都给他蒙混过关,重开互市,赏赐钱帛,就这么养了白眼狼!这次出兵要不是父亲和巡抚张部堂商定,而后又一战而定,这家伙说不定还能继续蹦跶下去!”
  李成梁听着李如松对王杲的说明解释,又补充道:“女真和蒙古一样,都曾经建过国,虽不曾定鼎中原,可终究和倭寇以及那些西南蛮夷不同,所以,从国朝之初的策略,那就是分化,捋平拔尖的以及刺头,若有想当第二个完颜阿骨打的,全都拔掉。如建州便是分割开来,成了左右卫。但使他们各自为政,群龙无首,那就不足为患了……”
  汪孚林听着李成梁侃侃而谈,心里暗自纳罕。如果不是在他面前说说而已,那么李成梁这着眼点很清楚,又怎会造成几十年后养虎为患?他心里这么想着,又继续听李成梁开始说起和王杲齐名的海西女真哈达部首领王台。当李成梁说到王杲败亡之后,一般女真首领不肯更不敢收留,很有可能去投奔哈达部首领王台,却不知道他早已行文王台,一旦抓到王杲就立刻送来的时候,汪孚林正思量之间,突然就只见李如松侧头往某个方向看了过去。
  “父亲,似乎是有信使来了。”
  汪孚林立刻知机地说道:“既然大帅有事,我和内子就先告辞了。”
  “不用,此时此刻,绝对是好消息,而绝非是紧急军情!”
  李成梁既然很肯定地这么说,汪孚林本来就想听听,立刻不动脚了。而小北见李如松瞥了李成梁一眼,随即快步往那信使走去,她就退后一步避到了汪孚林身后。谁料李成梁正事说完,竟然又对她起了兴趣,开始问她从谁习武,三两个问题下来,她竟是忍不住有点出汗。毕竟这又不是戚继光,她总不成对谁都说实话。总算捱了片刻,李如松回来了,她这才如释重负。
  “父亲,王台果然把王杲送来了,辽东巡抚张部院收了人后,令押送广宁,而后送进京去献俘!”李如松眉飞色舞,也顾不上汪孚林和小北在场,直截了当地说道,“王杲肆虐辽东三十余年,这一次送去京师献俘,皇上和首辅大人必然为之大悦!”
  李成梁虽说猜到可能是这么一件要紧事,下头才会急急忙忙先禀报上来,可真正证实,他仍是心情大好。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汪孚林突然提出了一个让他有些意外的要求。
  “大帅,等到那王杲押来广宁之后,能否让我去瞅一眼?”
第五四六章
历史的节点
  对于汪孚林的这个要求,李如松觉得很纳闷。要说人家是来找茬的吧,可汪孚林和小北虽说出过门,偶尔也会把盯梢的人甩脱,不知道钻到哪去干什么,不过大多数时候都还是挺老实的,更何况,汪道昆这个兵部侍郎自从上任以后就没找过辽东的茬,更不要说父亲在首辅张居正面前的地位不下戚继光,今年去京师送年礼的人回来,还说首辅大人却珍物,就收了点土产,说是对大帅器重有加。可要说不是来找茬的……汪孚林好端端的要见王杲干什么?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天后,一大清早,汪孚林就又带着小北笑嘻嘻找了来,对他提出了一个让他更加瞪大眼睛的要求。
  “你要学女真人的话,想找个通晓女真话的人教你?”李如松盯着汪孚林上上下下打量了好一会儿,最后干脆直截了当地问道,“你要学女真话干什么?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虽说听起来都叫女真,但方言都不大相同,学起来得费老大的劲,你这又是何苦?”
  “这一仗打完,抚顺那边肯定会重开互市。李大公子你也知道的,松明山汪氏起自于商贾,曾经是扬州有名的盐商,可现在许家程家崛起,汪家的生意大不如从前。而我家那位伯父起复之前,松明山汪氏的很多外务,都是我打理的,虽说如今我好歹算是个进士,可积习难改,既然到了辽东,总想要了解了解互市的行情,说不定日后就往这条线做做生意。李大公子要是不信,尽可以让人去打听打听,我汪小财神的名声也算是挺出众的。”
  小北明明听到汪孚林之前口口声声对自己说,对于到辽东做生意没兴趣的,现在却看他一本正经在李如松面前说瞎话,着实又好气又好笑。这时候倒知道夸自己是财神了,从前还对人说自己是灾星呢!然而,腹诽归腹诽,作为妻子的她还是适时帮衬了一把:“李大公子,我家相公这话听着像是自卖自夸,但他这人赚钱倒还是有一手的,想当初家里能够从负债累累到现在的颇有盈余,也都是他操持。他一手炮制了一个徽州米业行会出来,至今还当着会长。”
  李如松听小北又详细解说了几句,终于哈哈大笑了起来。如今不比明初,大商人出身的文武官员非但不会受到歧视,而且早已渐渐自成体系,比如出自蒲州的王崇古张四维,不都是顶尖的晋商出身,在朝也常常为那些晋商谋利,其中尤以重开马市为最?可人家自己至少是不会亲自沾手这种铜臭的、汪孚林却反其道而行之,甭管这话究竟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可话都说到这份上,他要是还不答应这简简单单的要求,那就是真得罪人了。
  更何况,汪孚林要是真的别有用心,就今天这话传扬出去,科道言官的唾沫星子喷过来,就很难在官场立足!
  “行,我回头帮你看看可有这样的人。”答应了这么一件事,李如松心中一动,随即似笑非笑地说道,“倒是父亲这一次打破古勒寨,带回来一批女真少年,你和弟妹有没有兴趣跟我去看看?”
  打破古勒寨后俘获带回来的女真少年?那么会不会存在某种极小的可能,自己此来辽东最大的目的之一,某个日后叱咤风云的枭雄就在其中?汪孚林一下子不能淡定了,整个人都陷入了疯狂的掐指计算中,随即一千次一万次痛恨自己前世里为什么就不是一个民间历史学家。
  李如松竟然连弟妹这种称呼都直接叫出来了,小北也不知道人家是存心亲近,还是故意试探,反正她其实并不太乐意成天和李家那些儿媳妇们厮混在一起。也许是因为宿夫人极其难伺候,却对她还算不错的关系,哪怕她都已经是罗敷有夫的人了,那妯娌三个还是常常看她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倒是李成梁和宿夫人唯一的女儿李如敏和她还算合得来。
  所以,见汪孚林仿佛在发愣,她就主动答应道:“那就去看看吧,只不过我要看中了谁,李大哥可敢挑来送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