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2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8/446

  阿哈一下子呆在了那儿,见汪孚林抱手而立,他登时有些犹犹豫豫地往小齐望去,见对方那眼眸中闪动着狰狞恐怖的光芒,他登时打了个寒噤。他还记得,这兄弟俩随同祖父父亲来到古勒寨后不久,因为他们的母亲也就是王杲长女都死了,王杲又很重视他们的祖父,再加上他们的继母是哈达贝勒王台的族女,因此对他们在家里受人欺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一来,下头的阿哈们自然也免不了有所怠慢。
  那时候王杲身边有一个颇为受宠的阿哈瞧不起寄人篱下的他们,于是在兄弟俩面前说过几句不好听的话,可速儿哈赤却在第一次用小弓学习弓箭的时候,就把那个阿哈一箭射死!事后,王杲只不过是哈哈大笑,完全没放在心上。
  如果他眼下敢下手,日后速儿哈赤一定会狠狠报复他的!那两兄弟一个有脑子,一个有武力,哪怕在辽东沦为俘虏,也一定比他能够出人头地,他们不会放过他的!可如果打了,他的境遇是不是会好一点?
  可是,眼见汪孚林和小北全都回屋子去了,那个之前看着自己二人的婢女哂然一笑跟着进了屋子,阿哈整个人都陷入了彷徨中。偏偏在这时候,他听到速儿哈赤嗤笑一声,用女真语又急又快地道:“他不是辽东人,很快就要离开辽东的。你要敢做什么,我发誓他日必定斩你的头,取你的心脏喂海东青!”
第五五一章
虏中少年不可小觑
  王杲从嘉靖中期崛起辽东,彻底站稳脚跟之后,几乎年年劫掠,岁岁犯边,被劫掠到建州的辽东军民,这么多年陆陆续续早已超过了一千人。再加上从前那几十年上百年掳掠到的辽东人口繁衍生息,光是先前苏克素护河部拥有的奴隶,也就是阿哈中,其中就约摸有数千都带着辽东军民的血统,至于其他的,则主要是征战各部得胜的时候掳掠来的战俘,反而真正属于本族,世世代代都为阿哈的佷少。
  部族征战就是为了掳掠财富和奴隶,这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特征。而一朝被劫掠为奴,从小就生活在朝打暮骂,温饱甚至生死都得不到保证的环境中,那种根深蒂固的奴性就深深刻印在了骨髓之中,别说消磨,很多人就这样认命了。
  汪孚林还记得,唐朝有奴婢贱人,律比畜产的法律。而到了宋朝,奴婢这个阶层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已经被雇佣制的仆人所代替。而到了明朝,朱元璋和朱棣在建国之初先后把某些反对者贬为贱民,此外就是极少数赐给勋贵高官的官奴婢,民间收奴仆则是采取婚书这种变通的模式,说是有世仆,但官府原则上是不承认的。
  可到了清朝,那真的是遍地都能听到奴才这个自称。尤其只要在旗,一朝生下来,定了主奴名分,又或者汉人民户投身于王公门下,你就算当多大官,也很难摆脱最初出身的那道沟坎,偏偏还有无数人以当旗人为荣!雍正倒是下诏给贱民以及世仆等等良民的身份,但满人的主奴制度是根本,再有魄力的皇帝都不可能去动。于是,所谓主子奴才这种变态的奴隶制,则是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这才和整个封建制一块灭亡。
  然而,要汪孚林去深入思考什么制度,什么文明,什么进步落后之类的,那就太难为凡事求实用的汪小官人了。他在意的不是阿哈去不去打那一巴掌是不是奴性作祟,而是他隐约记得努尔哈赤兄弟俩因为继母的关系,在家里不受待见,在王杲那也一样是寄人篱下,可就是这样的处境,王杲的奴仆竟然还会对舒尔哈齐如此忌惮畏惧?奴性这种东西是很难说的,既然刁奴欺主这种事都会有,那么在离开古勒寨这个环境之后,阿哈没有理由再怕那两兄弟。
  除非这两兄弟本身就具有让人畏服的特质。而今天在营地中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的表现,已经证明他的猜测很可能是真的。
  “汪孚林,要不给他改一个名字,就叫厄真?”
  晚饭摆上来的时候,听到小北这样一个建议,汪孚林顿时笑了:“如果现在连那点勇气都没有,你别说给他改名叫主子,改名叫皇帝都没用。”
  小北一想到阿哈那悲惨的身世,一想到阿哈的母亲好端端的被掳掠到古勒寨,被异族人凌辱,生下的儿子又沦为奴隶,如今她的儿子已经长大了,又机缘巧合重新回到了母亲的故土,却别说勇气,连脊梁骨都是弯的,完完全全是奴颜婢膝的性格,就觉得整个人憋得慌。
  一顿饭吃得毫无滋味,她让碧竹出去瞅一眼,就听说阿哈虽没跪着,却是呆呆盘腿坐在院子里,而小齐也已经熬不住坐在了地上,可在后者的目光瞪视下,前者愣生生半点勇气都生不出来,别说打人,就连靠上前去也不敢,她不由得怒气冲冲地说道:“真的气死我了!他就不能有点出息?”
  她气咻咻地看了汪孚林一眼,见其没有出声,仿佛在那想心事,她忍不住问道:“难不成就真的把两个人扔在外面挨饿受冻一晚上?你毕竟对李大哥说不会把人带走,他才给你的,真要有个好歹来……”
  “他们虽说年纪小,可终究男女有别,我一会儿把人丢给李二龙和钟南风他们,顺便对沈先生和士弘打个招呼。”
  汪孚林安抚了一下有点炸毛的小北,随即笑呵呵地说:“你也不用太生气,那个小齐能够驯服成年人都没办法的烈马,哪怕只是拼命一搏而赌赢了,那也说明他的能耐。而一个在古勒寨中被所有人踩在脚底下的奴隶,他只要想一想后果,不敢随便动手也在情理之中。不过之前那样一试探,阿哈的身份已经确凿无疑,否则他不至于这么怕小齐。这样一来,只要是他说出来的建州女真那些情况,至少能有七分可信,就算回头李如松把小齐要回去我也不吃亏。”
  小北没想到汪孚林竟然对外头那个胆小鬼如此看重,心里有些犯嘀咕。可她更知道,汪孚林这个人认准的事情多半有道理,所以也只是狐疑地挑了挑眉。等到汪孚林出去吩咐了碧竹,叫了那两个小家伙起来,带了他们到沈家叔侄以及那几个浙军老卒和钟南风他们暂居的那个客院去,她本打算跟过去,可眼珠子一转,就决定去宿夫人那儿抱怨两句,看看能不能有什么意外收获,比方说遇到李如松时,还能顺带问问小齐那个哥哥究竟什么情形。
  汪孚林下午在演武场跟着沈有容学习骑射的时候,就开玩笑似的对他们提过早上那段奇闻,此刻把两个小子提溜过去,他直接把阿哈甩给李二龙这些人,把舒尔哈齐则是塞给了沈家叔侄暂时代管几日。如果是那个更有心机的兄长,他还担心沈家叔侄被人忽悠,到时候说不定成了其借机学习读写,了解汉文化的老师,可十岁的舒尔哈齐一身死脾气又臭又硬,自从他要过来之后就没说过一句话,到了沈家人这边也一样咬紧牙关不吭声,他倒是觉得省事了。
  至少暂时放个几天,那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即便如此,沈有容送他出来的时候,汪孚林还是提醒道:“士弘,你别看我丢给你们的小齐只是个十岁孩子,这两兄弟着实有些不同寻常的特质。”
  沈有容从宣城到京师,从京师到蓟镇到辽东,如此见识了一番后,哪怕他冲动的个性还在,可整个人已经有了不小的蜕变。哪怕没亲眼看见,可这会儿他细细一想,心里就生出了一个念头来。因为之前那汪叔叔和婶子这称呼在路上被打趣得很惨,他如今终于把称呼给换了过来,和沈懋学各论各的,当下他就直说道:“汪兄的意思是,他们之前一搭一档,奋力一搏,不是为了给古勒寨中那些十岁以下的孩子求情,而是为了能够脱颖而出?”
  “尽管冒的风险很大,但只要李大公子真的赏识人才,他们脱身那是必然的,而且还可以顺带给那些幸存的同胞卖个人情。虽说如今都是差不多阶下囚的身份,但也许日后有得见天日的那一天呢?最重要的是,当弟弟的去驯服那匹野马,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丢掉性命,又或者伤残,他却甘心因为哥哥的吩咐去冒险。而且在被内子擒拿了之后,为了不连累哥哥主动求死。至于当哥哥的,反而在当弟弟的被我扣下之后一言不发,足可见心性。对人家狠,对兄弟狠,对自己虽狠,关键时刻却终究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
  沈有容生长在大户人家,尽管宣城沈氏的家教很好,可别的人家那些兄弟相争狗皮倒灶的事情却也听说过不少,此刻听汪孚林把话说到这份上,他登时紧紧皱起了眉头。而汪孚林一看沈有容那样子,就知道他听进去了。随着此时已经走到了院门口,门外是一条夹道,这会儿灯光昏暗,看不见外头什么光景,汪孚林心念一转,又说起了小北因为阿哈的奴颜婢膝而大发雷霆的事。
  “积威之下,纵使那小齐只有十岁,阿哈被瞪了一眼后,却连对他挥掌相向都不敢,哪怕他的母亲当初受过多少凌辱,他自己又挨过多少打骂。我呢,其实也不是因为阿哈死了的母亲是辽东人氏,所以动了恻隐之心,只是想着在李大帅之前,辽东这边年年败仗,岁岁死人的时候,还有多少人沦落到这样的遭遇?古勒寨被破之后,能够回归辽东故土的军民乃至于后裔毕竟是少数,毕竟回归也已经无家可归了,反而会被人视作为女真人。”
  沈有容最初看到小齐被带过来的时候还捆着双手,心里有些不以为然,此时此刻,他终于为之动容,立刻重重点头道:“我不是三岁孩子,没那么天真,叔父更不是那些腐儒。我们在辽东总兵府住了这么些天,我也了解了不少。这么多年来,单单王杲就不知道掳劫了多少辽东军民,杀了多少将士。而从前辽东兵马也不知道破了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多少寨子。就算是封贡称臣的俺答汗,早年间还不是肆虐北面二十多年,也就是这几年方才消停下来的?”
  汪孚林很想冲着沈有容竖起大拇指,赞一声真是接得刚刚好,当下就顺着这话继续往下说道:“对,就是这道理。要说士弘你也知道的,我这样的徽州人嘛,就是爱赚钱,所以古勒寨一破,我寻思着抚顺关那边的互市又要重开,所以也想代家里人去那边看看是否能有机会,可今天的事情实在是给了我不小的刺激。哪怕如今的女真和当年占了宋国半壁河山的兴许未必同源,可同样是散居白山黑水,让人真有点感慨。”
  “虽虏中少年不可小觑,汪兄的意思我懂了,回头也会告诉叔父。你放心,我会让人轮流看着他。”
  汪孚林和沈有容说这话的时候,院门外夹道处,有一个如同黑猫似的人影静静地隐伏着。直到汪孚林从里头出来,仿佛丝毫没有察觉似的进了隔壁自己那座院子的院门,又渐渐没了声息,那人影方才悄然转身,轻盈而又快速地往李如松书房赶去。
第五五二章
养寇自重
  在辽东的一亩三分地上,也许有事情能够瞒得过李家人,但在辽东总兵府中,但使李成梁父子想要知道的事情,那就绝对不可能被蒙在鼓里。至少,在李家人自己看来,这是最合理不过的。因为总兵府便是他们的家,谁还能在家里被外人蒙骗?所以,尽管这总兵府是朝廷的,断然不会有铜管地听之类很离谱的东西,可如果想要,眼线自可密布每一处。
  于是,汪孚林和沈有容这段谈话内容,不过一小会儿就送到了李如松那儿。毕竟,汪沈两家人是他招惹回来的,沈家叔侄也就罢了,南直隶望族,亲友不少,可在朝中还没有太深的根基,可汪孚林却不同,尤其是今天还从自己手里讨了两个女真少年过去。
  等到母亲那边又有人透信过来,说是小北因为白天的事情,再加上两个女真少年之间那点事,在宿夫人面前多有抱怨,他就更加确信,汪孚林做生意固然是一码事,可今天在营地遇到那档子事之后,要是真的什么都不想,那汪孚林这三甲传胪也就是个功名,本身不过一书呆子而已。想到下人告知汪孚林对于奴儿哈赤和速儿哈赤兄弟俩的评价,对比自己的印象和判断,他不得不承认,到底是在首辅面前都能兜得转的少年看人确实颇有见地。
  李成梁本来听说汪孚林那夫妻俩跟着李如松去看一群俘虏过来的女真少年,心下还有些存疑,等长子李如松前来禀报之后,确定真的是一时兴起,哪怕事后因此有些想法,他也就放下了心思。只不过,李如松问出的两兄弟底细,他才是更关注的。
  “女真人中,首鼠两端的人多了,那对兄弟的祖父,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苏克素护河部的觉昌安,不就是奸猾无比,两头下注?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王杲的儿子阿台,又让自己的儿子娶了王杲的长女,自己却迟迟不肯归附,直到苏克素护河部的其他人几乎都归附于王杲帐下,他才不得不率众归附。后来,他一面随王杲寇边,也不知道杀了多少辽东军民,一面却又时不时向我辽东总兵府悄悄传送各式各样的消息,这次能够大破古勒寨,就有他通风报信的关系,所以,你之前告诉我,觉昌安的两个孙子居然没来得及带走,就在古勒寨中,倒真的有些令人意外。”
  李如松对于父亲李成梁对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觉昌安的评价并不意外,但听到最后这意外两个字,他少不得多解释了两句。
  “我问过奴儿哈赤,他说因为他是王杲的外孙,但他的母亲也就是王杲的长女已经去世了,而他的祖父觉昌安和王杲的关系,是利用和提防,所以在家里举步维艰。所以觉昌安给他的父亲塔克世续娶的是哈达部首领王台的养女,而这个继母因为觉昌安父子的纵容,没事就找机会苛待他们,对他们很刻薄。至于觉昌安,儿子多孙子更多,对于这两个已经长大的王杲外孙当然不会有多少重视。所以,我觉得这兄弟俩其实栽培栽培,将来可以作为楔入苏克素护河部的钉子,至少比觉昌安这个见风使舵首鼠两端的老货更顶用,那对兄弟如果能耐,取代他祖父和父亲也不是难事。”
  “不止,也许他们还可以是楔入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钉子。”李成梁微微点头,浑然没有把李如松刚刚转述汪孚林的话放在心上。辽东这一亩三分地上,他早已习惯了乾纲独断,不容有任何外人插手。而他很清楚,就凭这一次的战功,哪怕汪孚林因为那对兄弟而有什么别样心思,万历皇帝和首辅张居正也全都不会在意这点小事。毕竟,王杲自从崛起之后,寇边劫掠无数,朝廷恨之入骨,只要这么一个人往京师一送,辽东所有不同的声音全都会压下去。
  纵使两个再有心计的少年又怎样?不说女真,由于他崛起太过速度,辽东曾经有多少兵将不服?如今调走的调走,顺服的顺服,至于冥顽不灵的刺头,早就成了坟茔里的一堆枯骨!这一个十五岁一个十岁的女真少年,还不是任他揉搓!
  说完这个,李成梁用手指轻轻叩击着扶手,又开口问道:“把王杲押去京师这件事,你去还是你二弟去?”
  “二弟去吧,这次打古勒寨,父亲也带了他,战功本来就有他一份。”李如松想都不想,就把机会让了出去,“我一来考了个武进士,二来又有父亲的恩荫,三来之前战功也不少了,让二弟去京师,兴许皇上又或者首辅大人一时大悦,对他有所赏赐,他这军职也就能再往上挪一挪。如今少主权臣,让二弟在京师再留一阵子,观观风色,也好过我们在辽东只能凭着臆测判断国事。”
  “那就这么定了。”
  李成梁对于长子素来颇为器重,此次令其留守广宁,不过是因为事先打探到朵颜部蠢蠢欲动,只是那攻势果然还是冲着蓟镇,广宁这边安然无恙,反而让李如松少了建功升职的机会,不免有些得不偿失。当下他又命人叫了李如柏来商议进京献俘的种种细节,而李如松既然不进京,则先走一步。
  等到了自己的院子,一个亲随上来禀报,道是之前带回来的奴儿哈赤一直安分守己,一步没多走,一句没多问,他沉吟片刻就问道:“他连自己那个弟弟也没问过?”
  “没问,但提过,希望能够向汪公子磕头赔罪,换回自己的弟弟。”
  “他还不知道要了他弟弟的人是谁吧?”
  “回禀大公子,没人敢告诉他。”
  “那就好。”
  随口吐出三个字,李如松意味不明笑了一声,把亲随打发之后,他却没有立刻回房,而是抱手在院子里站了一站。
  戚继光自从调到蓟镇之后,主要功夫都放在修筑墩台敌楼,以及修缮两千余里边墙上,除却这一次和前一次,很少率军出击,显然也深知对倭寇和对虏寇的战法大不相同,所以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轻易不交战,战则求必胜,这也是朝中文武对他的要求,毕竟戚继光在南边抗倭的战功已经够多了,要是在北边还这样不知收敛,一个劲只求出击得胜,偏又在京师左近,也不知道多少人要夜不能寐。
  但父亲李成梁却不同,须知从嘉靖后期,尤其是从隆庆年间开始,朝廷的宗旨就是辽人守辽。
  李家作为辽东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不像戚继光崛起于东南抗倭,曾在胡宗宪部下,父亲李成梁袭封世职的时候,严党早就烟消云散了,却是从徐阶手上开始,历经高拱和张居正,一直都颇受重用。但是,在人看来是骤贵,根基浅薄,不多打点胜仗,让朝中大佬看看没用错人怎么行?战功越多越好,辽东这块地方现如今是天下九边最不太平的地方,和守别处大不相同。
  李家人一贯深知打女真人的要旨。分化拉拢,逐一各个击破,但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全都打没了以后战功哪里来?当然,女真无力打,还有察罕儿的土蛮和泰宁部的速八亥。养寇自重这四个字虽说不好听,但多少领军将领不是暗自放在心上?
  “来人!”
  等一个仆人应声而入,李如松就吩咐道:“去一趟客院,如果汪公子还没睡,就告诉他,王杲不日就要押送进京,他既然想见见这个人,我明天就带他去。顺便让他带上那个小齐,让他们祖孙也见一见。”
  他到时候再带上那个乳名叫做小罕的奴儿哈赤,也就可以瞧一瞧,王杲和这对外孙到底有多深的情分,日后有些事情也就好筹谋了。
第五五三章
囚笼中的枭雄
  整个辽东不设布政司和按察司,民政和刑名说是由山东布政司和山东按察司带管,但所有文武之中,哪怕连李成梁这个总兵,却还是受节制于辽东巡抚张学颜。所以,在大多数时候,如果真的有反了各项律法的犯人,都是在各级文官衙门看押,唯有战俘例外。由于辽东一面是女真,一面是蒙古,常常处在两面交战的情况,战俘往往都出自这两族,悍不畏死,故而广宁的辽东总兵府监房直接于地下开挖地窖,整个防守可以说是密不透风也不为过。
  当汪孚林跟着前头的李如松,被四个家丁牢牢看在当中的那两兄弟,自己落在最后,沿着石头砌成的台阶一步一步往下走时,他就发现,这里并没有其他监牢中那种阴暗潮湿外加让人掩鼻的味道。他也是有过好几次探监经历的人,但不管从前哪一次,和眼下这一次都没办法相提并论。且不说名将种子李如松带路,探视的是女真一代枭雄王杲,就拿前头那兄弟俩来说,那就真的可以用风云际会四个字来形容。
  地牢总共两层,守备森严,军纪肃然,压根没有牢子饮酒作乐掷骰子赌博,嬉笑怒骂浑然不把职司当成一回事,沿途所见全都是五步十步一个,垂手而立的军卒,当他们经过的时候整齐划一地行按刀礼,却谁也没吭声。这里的大多数的牢房全都空着,显然这座专用来关重要战俘的地牢不接待普通的犯人,而此次哈达部的王台让人送来的,也仅仅只有一个王杲,并没有别人。只有当经过一间有犯人的牢房时,李如松头也不回说了一声。
  “这里头关着的,是格保和咬当哈,和之前死在古勒寨的来力红齐名,都是王杲的亲信部将。”
  汪孚林对于王杲身边的人只了解个大概,毕竟,兵部的册子上,主要记录的是女真比较有名的族酋名字,像来力红这样杀过明将的当然榜上有名,其他的就没了。而且,大多数将领全都是些乱七八糟的译名,他着实没本事把这些拗口的名字记下来。所以此刻听到李如松着重点出,他少不得就着昏暗的灯火往里头瞧了瞧,却只能隐约看见两个被重重镣铐锁住的黑影,别的就再也看不清楚了。
  可是,当他转头过来时,却看见前头被人一左一右挟持住的那两兄弟中,努尔哈赤的反应很平静,而舒尔哈齐却死死咬住了嘴唇,显然心情波动很大。他故意拖后半步,仍然落在最后,眼看那座乌漆墨黑的牢房就快过去的时候,他的耳朵敏锐地捕捉到了身后的牢房中飘来了几个字眼。
  “玛法……它斯哈……哈哈济……罕……勃极烈……”
  尽管汪孚林勉强根据发音,分辨清楚了几个词语,比如玛法指的是老爷又或者爷爷,勃极烈指的是大首领,罕要么是认出了努尔哈赤,要么就是汗王的意思,但大多数都是有听没有懂,其余的就完全一抹黑了。他唯有在心里暗叹,在辽东这地方,语言不通就等同于聋子。他快走几步追上前头的人,发现这些人不知道是没听见后头的动静,又或者听见也没当一回事,他想了想,干脆就硬挤到了舒尔哈齐身后半步远处。
  果然,只有这个十岁少年没有那么深的城府,此时此刻眼睛里满是泪水,却强行忍着没掉下眼泪来。
  很快,他就看到前头的李如松停了下来,原来已经是到了最后一道铁门。进去之后他就发现,一墙一门之隔的这里赫然是第二层地牢的尽头,木栅栏对面墙上的高处是七八盏油灯,虽然只能够照亮眼前这一丁点地方,但比之前那昏暗已经好得多了。从他的位置,能够看到里头盘腿坐着一个头戴重枷,脚上锁着镣铐的汉子。人很消瘦,灰白头发和胡子乱糟糟的,正往后靠在墙壁上闭目养神,仿佛对外间的动静毫不在意,更没有抬头看他们这一行八个人。
  此时此刻,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兄弟被人两两架起胳膊提溜到了木栅栏前,因此完全能够看清楚里头那名囚犯的样子。
  舒尔哈齐打心眼里不肯相信之前就已经传来的王杲被擒的消息。尽管这个外祖父对他们说不上很看顾,但也任由他和大哥跟着那些教习其儿孙的勇士学过武艺,让他和大哥学会了说明人的话,而且在建州女真人当中一向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如今沦落成这样子,无疑对他的憧憬来说是莫大的幻灭。
  而努尔哈赤的心情就要复杂多了,一方面痛惜外祖父竟然被哈达贝勒王台出卖,一方面却也意识到这是自己的部族趁势崛起的大好机会。可丢下自己兄弟俩的祖父和父亲,还把他们当成自己部族的人吗?
  然而,他对李如松供述的话却保留了一部分,觉昌安等人固然是先得到消息匆忙离开的古勒寨,但王杲也事先为了保存实力,让长子阿台悄悄带着一部分心腹部众悄然离开,而后自己留在古勒寨以观风色,发现明军竟然动了真格,这才虚怀纳谏听了来力红的规劝又带了一部分人马撤退,而断后的来力红则是带领剩下的人死战,只这一仗就战死了千余人,他也因此被俘。至于王杲逃出古勒寨后,又是如何被王台出卖送到了广宁,他就真的不大知情了。
  “玛法……”
  舒尔哈齐终究还小,忍了又忍之后,终究还是开腔叫了一声。靠墙而坐的王杲一下子睁开了眼睛,等看清楚那两个几乎被人把脑袋按在木栅栏上的人影,他登时瞳孔猛地一收缩。因为光线的关系,他不但看清楚了正好在油灯光芒照射下的两个外孙,也看清楚了他们左右紧紧抓住其胳膊的亲兵,但更后头的李如松和汪孚林,他只影影绰绰能够看到两个身影,看不清是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8/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