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446

  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两兄弟落在辽东人手上,别人又把他们押来看自己,究竟想要干什么?
  王杲深深吸了一口气,随即用娴熟的汉语开口说道:“如果谁有话要对我说,不妨直接来,不要揪着两个孩子!”
  看到背靠墙壁的李如松瞅了自己一眼,汪孚林就摇了摇头,低声说道:“我只是来看看,一直骚扰得辽东不安宁,也不知道杀了多少辽东将领的王杲是不是有三头六臂,顺带看看祖孙最后一面是个什么情景,并没有什么话要问他,李兄请便,不用理会我。”
  要是没有之前汪孚林和沈有容那段私谈被人听见了,李如松对汪孚林这番话必定将信将疑,此刻却是信了八分。他微微一笑,这才站直身子缓步上前。而抓着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兄弟的四个亲兵,则是立刻拽着人后退了。这时候,木栅栏就只剩下了这位辽东总兵的长公子抱手而立。
  “王杲,你和哈达部的王台、栋鄂部的王兀堂并称为女真三英雄,但终究比不上王台。王台把你送来了,但你其他的妻儿家小却都被他扣下了,听说你的妻妾女儿有的被他收为姬妾,有的被他分赏给下头的将领,至于儿孙,大约以后也就是寄人篱下而已。我知道你在我辽东兵马兵围古勒寨的时候,很聪明地把长子阿台和一部分兵马给分了出去,现如今就只有这个儿子还不知所踪。如果你能够招抚他,那么,大帅可以想点办法,上书朝廷留你一条性命,让王台把你的家眷送来。”
  这样复杂的用汉语表述的话,还夹杂着成语,舒尔哈齐勉强听懂其中一小半,努尔哈赤能听懂一大半,精通汉语的王杲却能完全理解。他摇摇晃晃费力地站起身来,挪动着被镣铐牢牢锁住的双脚,一步一步挪上前。沉重的木枷压在他的脖子上,却没有压弯他的脊梁。直到距离木栅栏只有寥寥几步,他才停住了脚步,一字一句地说道:“别人怎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喜塔喇氏只有战死的勇士,没有为了求生就搭上儿孙的猪狗。”
  汪孚林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当王杲迸出这句话后,舒尔哈齐脸上流露出的激动之色,而努尔哈赤的反应却非常克制,只是深深低下了头垂下了眼睑,让人难以看清楚他的表情和眼神。而偏偏在这时候,抓着努尔哈赤右臂的一个亲兵突然开口斥道:“放肆!就凭你从前寇边掳掠,杀人无数,送到京师必定是寸磔之后,悬首示众!知道什么是寸磔吗?便是用刀子一寸一寸割下你的肉!识相的话,便领了大公子的好意……”
  那亲兵正说得声色俱厉,突然察觉到一旁目光有异,却是发现汪孚林正用看傻子似的目光看自己。对于这么个来自京师的进士小白脸,他着实瞧不起,此刻顿时又羞又恼,可下一刻,他就看见李如松回过头来,眼神中赫然流露出深深的怒意。那一刻,他赶紧闭上嘴,心里终于意识到自己多事了。
  “寸磔?我学了这么多年明国的语言,明国的文字,杀了你们那么多人,死的时候再受一番你们明国的刑罚,那也值了!”王杲突然脚下用力地往前迈上一步,一只手突然往木栅栏外的李如松抓去,见人只是微微一侧脑袋就错过了自己那用力一捞,王杲也没在意,只是突然张开嘴露出了一口锋利的牙齿,“我不是什么英雄,将来会有更多更厉害的英雄,把你们这些自以为天朝上国的家伙打醒,会有那一天的,我会在天上等着那一天!”
  除了最初,王杲的目光就没有在两个外孙身上停留一刻,仿佛那完完全全是陌生人。直到李如松打了个手势让亲兵把努尔哈赤兄弟押出去,自己也一言不发转身跟上,他才跌坐了下来,下一刻,他突然发现一道黑影遮住了视线,抬头看时,却发现是之前和李如松一样隐藏在黑影中,自己始终没看清头脸的那个人。只见其不过比努尔哈赤大三四岁的光景,嘴角含笑,仿佛不像是军人。
  “你刚刚这么说,是不是希望你那两个外孙成为这样的英雄?”
第五五四章
辽东双雄
  王杲看着那个低声问出这句话后,转身就跟上了前头那一行人的弱冠少年,情知对方只是随口问一句,并不期待他的回答。即便如此,他仍是突然狂笑了起来,那犹如夜枭一般的笑声在这一间犹如密室一般的地牢之中回荡,随即就传来了他那诅咒一般的声音。
  “亡明者,必女真!”
  李如松听到这样赤裸裸的诅咒,终于为之勃然色变。他没有转过头去,而是在出了这一间地牢之后,对在外看守的两个军士吩咐道:“张巡抚约摸就是这两日回广宁,届时会和大帅商议,派人押送王杲上京。在启程之前,好好把人养着,饮食挑好的喂下去,否则如果熬不过辽东回京这数千里路途,有个什么闪失,你们自己知道后果。”
  努尔哈赤之前就注意到汪孚林上前对王杲说了什么,王杲方才有那极其突然的笑声以及诅咒,极力抑制方才忍住没有回头去看。此时此刻,听到李如松没有吩咐割掉王杲的舌头,又或者是用其他残酷手段折磨他这位外祖父,反而吩咐好好给饮食,他不由得如释重负,但紧跟着就想起先前李如松说的寸磔之刑,脸色一下子苍白了起来。等到出了地牢重见天日,尽管这一天的阳光异常暖和,可他却仍旧冻得牙齿都有些打颤。
  那可是千刀万剐之刑!
  相形之下,舒尔哈齐此刻则是表现得有些亢奋。那个阿哈没胆子来打他,这是他事先就完全料到的,没料到的是汪孚林没有像他猜测的那样报复。他没有挨上一顿激烈的鞭子,没有被丢到马厩里去睡上一夜,也没有不给吃饭,只是昨天晚上被绑了手脚,还有人轮流看守,一晚上睡得不大好,仅此而已。刚刚进地牢时那种强烈的失落感,已经被王杲那番话而引起的激奋给冲得一干二净,他这会儿满脑子都是故老相传那些女真英雄的故事。
  仿佛是因为此时此刻不在牢里,四个亲兵放松了挟持,任由他们兄弟靠在一起说话。知道辽东人中,很多都通晓建州女真的语言,努尔哈赤只能长话短说询问了一下弟弟昨天被汪孚林带回去之后的情况,得知没有吃什么大苦头,他松了一口大气,迅速瞥了正在说话的汪孚林和李如松一眼,这才又急又快地说道:“不要硬顶,现在我们不是在古勒寨,是在广宁,是他们的俘虏。你要顺服……听明白了吗?要顺服,忍!”
  最后一个字,努尔哈赤几乎是用最轻的声音说的,随即又用尽全力捏了捏舒尔哈齐的手,见弟弟先是一愣,随即眼神黯然,却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他这才放心了下来。趁着四个亲兵注意力分了不少在那边说话的两人身上,他又用蚊子似的声音说道:“这次被带到广宁,是难得的机会。这里是辽东兵马最多的地方,多看多听少说,摸清楚明人打仗做事的思路,最重要的是,练好武艺!”
  觉察到李如松突然往这边看了过来,他立刻改口说道:“记住,玛法和阿玛都已经不要我们了,我们只能靠自己!”
  可下一刻,他突然听见了李如松用很惊诧的口气问出的一句话:“世卿是说,你想去抚顺关?”
  努尔哈赤只觉得一颗心怦怦直跳。这个他到现在还没弄清楚是谁的人要去抚顺关?抚顺关乃是明人在建州女真西面最重要的要塞,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互市交易之地,其中最大宗的货品就是马匹。而他的祖父觉昌安,就是通过抚顺马市积累了资金,从而拉起了一批人马,甚至得到了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的官职。然而,因为外祖父王杲崛起,获封建州右卫都指挥使,而后更收拢人心,在抚顺东面建古勒城,自称都督,俨然成为了建州左右卫女真的领袖。
  可以说,到了抚顺,他就距离家园只有一步之遥!汪孚林此行会带舒尔哈齐吗?如果带的话,他是不是要争取一同去?尽管窥视辽东军情人事很重要,而且祖父和父亲显然是把他们兄弟当成了弃子,但在广宁城内他除了舒尔哈齐别无依靠,可在建州却总有人同情他们兄弟的遭遇,至不济,他可以像外祖父和祖父那样白手起家,步步崛起!
  不行,不能仅仅是逃走,只看外祖父王杲何等英雄人物,辽东一声令下,哈达部也不得不绑了人送来,如果他贸贸然和舒尔哈齐一道逃回去,那么说不定把他们兄弟俩押送回去的,就是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在实力不足的时候,表现出足够的隐忍顺服,然后再表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才能够争取到更多的东西,否则凭他们两个失去父祖庇佑的毛头小子,又能够干什么?
  尽管因为王杲之前杀明将裴承祖,和建州女真互市的抚顺马市一度关闭,但随着古勒寨被打破,在辽东巡抚张学颜的主持下,马市已经重新开启。所以,李如松对汪孚林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不觉得奇怪。毕竟,大老远来到辽东,既为游历,也为求财,那么总不可能到过广宁就打道回府。他见那边厢两个小家伙全都往这边看了过来,心中不由得一动。
  有父亲李成梁坐镇广宁,而且朵颜部被戚继光刚狠狠打过一次,据说直接到喜峰口去服软了,而女真那边也应该能消停一阵子,察罕儿的土蛮应该也不至于在这时候进犯,他又不去京师献俘,何妨也去一趟抚顺?就连觉昌安的这两个孙子……
  汪孚林正在那等待着李如松的反应,就只听外间传来了一个声音:“大公子,张部院从辽东回来了。”
  除却十岁的舒尔哈齐,每一个人都明白张部院这三个字代表什么。看到就连李如松也换了一副肃然正色,汪孚林对于汪道昆提过的张铁面倒是平生好奇。可自己如今不是秀才举人,而是进士了,但差着张学颜还有十万八千里,再加上汪道昆提醒过无数次此人不好对付,又不像李家父子这样的武将对文人总多几分客气,因此李如松立刻连努尔哈赤兄弟都丢给了亲兵看管匆匆走人,他压根没有要跟过去凑个热闹的意思。
  须知当年张居正固然用尽阴谋诡计赶了高拱下台,但用人上从目前看还是颇为大度。尤其是各地的巡抚,只要有能力就长长久久地任用,不会因为什么缘故轻易撤换,不管那是不是高拱提拔的。比如说之前的应天巡抚张佳胤,又比如说现在的辽东巡抚张学颜。
  作为辽东官场上层级最高的一文一武,李成梁是隆庆四年火线提拔上来的,至今当了快五年的总兵,张学颜则是隆庆五年走马上任的巡抚,也已经在任将近四年。李成梁胜在军功,用富贵荣华激励了一大批部将拼死力战,带出了一支和戚继光截然不同的家丁大军。而张学颜则胜在深得朝中高拱张居正两任首辅信赖,而且除却边事,在盐法、屯田、互市、岛民等一应众多事务上,全都很有见地。
  正是张学颜在走马上任不多时之后,以文官大刀阔斧管武事,把赏罚落实到每一个军官,甚至细化到了虏寇杀几个人,掠夺几个人口,各层级的军官要受到怎样的处罚,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责成将领律,因为这一条,就连李成梁都从不敢怠慢张学颜的差遣。
  而本来就归辽东巡抚管辖的分守辽海东宁道、分巡辽海东宁道、开原兵备道、宁前兵备道、辽东苑马寺、辽东行太仆寺这六道监司,因为之前战胜没有军功,战败也不受惩罚,所以观望情绪浓厚,以至于文武之间常有龃龉,因而张学颜又提出地方有功,六道与地方酌量同叙,地方失事,则一体同参。一时间文武全都绑在了一辆马车上,积极性不可同日而语。
  这次能够一举攻破古勒寨,同时又让王台送出王杲,辽东巡抚张学颜运筹帷幄之功,仅次于李成梁。然而李成梁之前班师,他却没有跟着回来,而是暂时留在了辽阳,并提醒各大关口防其狗急跳墙。果然王杲先前虽带了很少人从古勒寨逃脱,却又不甘心地卷土重来,正好一头撞在刚刚保举荣升的副总兵曹簋手上,又是靠部将阿纳哈穿了他的衣服舍身相救这才得以幸免,最终还是在投靠王台之后,被王台反而出卖送到了辽阳,而后又送到了广宁。
  可以说,首先经手王杲这个俘虏的,不是李成梁,而是张学颜。
  所以,张学颜归来的消息,在广宁各大文武衙门都刮起了一阵不小的旋风,李成梁带着长子李如松次子李如柏立刻前往察院拜见——这拜见两个字分毫不夸张,换成并非九边,又并非出自勋贵的总兵,见到巡抚总督这样的高阶文官,有时候甚至不得不要屈下一条腿,也只有李成梁戚继光这样战功显赫的,在巡抚面前可以分庭抗礼,但颇会做人的李成梁仍旧口口声声部院,就王杲解送进京一事与张学颜进行了好一番磋商。
  最终,李如柏只是捞到一个随行的名头,至于主要负责押送的人,则是张学颜点了千总柯万,对此李成梁见张学颜心意已决,也就没继续争,毕竟儿子要立功有的是机会。这一文一武共事了将近四年,彼此虽说也有相持不下的时候,但大多数时候都处得不错。所以在公事完结之后,少不得又说些题外话。当李如松恭维张学颜在此役大获全胜后,定然能加兵部侍郎的时候,张学颜只是置之一笑,反而看了李如松一眼。
  “子茂这一次没能随行建功,可有遗憾?”
  李如松在张学颜面前可不敢拿出大大咧咧的一面,赶紧谦逊了一下,谁知下一刻,他就只听张学颜开口问道:“听说,今科三甲传胪汪孚林,是你带回辽东总兵府的,还带他去看过俘获的女真奴军?”
  尽管张学颜算得上是张居正信赖备至的外官,但这话问出来,李如松还是不得不谨慎,当下老老实实把此中情由全数倒了出来,又试探道:“汪世卿声称要前往抚顺,我尚未回复于他。若是张部院认为他一介书生在辽东闲逛不好,我提醒他就是。”
  “那倒不必了。读书人就应该多多历练,这是好事不是坏事。如今抚顺马市将开,建州女真有的欣喜若狂,也有的蠢蠢欲动,也许正是子茂你建功立业的机会。”
  当张学颜送了李成梁父子出大堂之后,却有些微微出神。汪道昆是比他早两届登科的进士,和张居正同年,若非当过福建巡抚、郧阳巡抚和湖广巡抚,哪怕有谭纶力荐,也没那么快进一步为兵部侍郎。汪道昆之前巡阅蓟辽时,曾经对他开玩笑说,两人年岁相当,又都颇通兵事,也算是棋逢敌手。这次汪道昆却让侄儿又来辽东,难道是意在蓟辽总督?当然,若是兵部右侍郎这个位子腾出来,他这个辽东巡抚看似是最有希望的。
  但他的抱负和本事又岂在区区一个兵部?又岂在区区侍郎?只要把辽东这一亩三分地经营好,他这个辽东巡抚的位子不动,加衔却会接踵而来,又岂会逊色于当初在两广平蛮的殷正茂?既然汪孚林不急着选官,却跑到辽东这一亩三分地晃悠,那就别怪他给这个年纪轻轻的三甲传胪找点事情做。谁让他是汪道昆的侄儿,是骡子是马,既然拉出来了,岂不能溜溜?
  “来人,拿本部院的帖子,邀汪孚林和沈懋学沈有容叔侄明日清早前来,请李大帅长公子相陪。再捎句话,明天去外受降所,不妨也带上他们那几个女真少年。”
第五五五章
又被汪道昆坑了!
  张学颜的下帖相邀让沈懋学有些受宠若惊。虽说是东南名士,但他毕竟还只是举人,沈家固然算一方缙绅,书香门第,这些年在官场上却还没有非常腾达的人物,所以他怎么也不会认为出身北直隶的张学颜会是因为慕名而邀他的。至于沈有容,初出茅庐的小子就更加不可能有这面子了。所以,想了又想,他就把此事归结到了汪孚林的身上。
  沈懋学压根不知道,汪孚林拿着张学颜的帖子看过之后,丢了给小北就深深叹了一口气:“我一个三甲传胪,那也就是放在去年登科的时候闹出点小风波来,张学颜一个辽东巡抚认得我是哪根葱?肯定又是给伯父当年遗留的首尾。我早该想到的,伯父上任之后没多久就巡阅蓟辽,一路上题本不断,从明面上看,那是帮蓟辽两地的巡抚总兵上奏解决了不少难题,可从另一方面看,当初很多事情肯定也曾经争得面红耳赤。你算算,这几年我被伯父坑几回了?”
  小北见汪孚林那郁闷的样子,心里哪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知道知道,当初你那功名险些被革了,接下来公公又差点被派粮长,说来说去,还不是因为关系到徽州夏税丝绢的歙县乡宦话语权之争,人家忌惮的是伯父,试探的却是你这个小秀才。接下来是汉口镇那一次,伯父新任湖广巡抚不久,徽帮却和洞庭商帮来了场大械斗,还死了人,背后主谋的邵芳也打过显然是张居正一党的伯父那主意,却被你摆平了。再接着是南直隶乡试,主考官耿定向因为担心他与伯父有点交情,不一样是本来打算黜落你?”
  见汪孚林一脸的唏嘘,她故意打趣道:“如果这次你没猜错,张学颜还是冲着伯父,那你可真够背运的。”
  “算了算了,要没有伯父,我又算哪根葱,什么十八岁的进士,想都别想!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希望那位张部院别闹出什么幺蛾子。”
  说归说,汪孚林想想如今辽东武将嗷嗷直叫跟着李成梁刷战功,文官在张学颜那抽鞭子似的督导下,也没有懒散人存在的余地,可以说眼下是辽东在整个大明朝中最好的年代,论理张学颜也就应该只是见一见他这个人,仅此而已。于是,他嘱咐小北明日趁着自己和沈家叔侄出门,去宿夫人那儿刷一下好感度,请她推荐个精通建州女真方言的人——谁让李如松一面答应一面却忘了——哪怕能多学几个建州女真的词语,也有利于接下来的抚顺之行。
  不止汪孚林和沈家叔侄对于张学颜的邀约非常重视,当努尔哈赤听到一个家丁给他带话,说是明日要随行李如松,跟着辽东张巡抚前往外受降所的时候,他同样吃惊不小,隐隐之中甚至多有警惕。
  张学颜固然是文官,不像李成梁这辽东总兵一样,常常父子上阵冲杀在前,可禁不住张学颜手段高明。外祖父王杲纵横辽东二十载,最初从无敌手,就是自从张学颜上任之后,和李成梁一文一武一搭一档,宽甸六堡逐渐筑成,而后腾挪之地丧失,最可恶的是,张学颜对于海西女真有明显的偏向!
  这样一个人如果对他和舒尔哈齐有什么想法,甚至只要一个眼色,他们就会人头落地!而且,外受降所是什么地方,他完全一无所知,也从来没有听到王杲又或者觉昌安,甚至部族中的其他人提到过。或者他们是讳莫如深,又或者是根本就不知道,总之这对他来说是个陌生的地方。
  汪孚林只听说过唐代那赫赫有名的三座受降城,从前丝毫不知道如今的辽东也有个外受降所,这还是到了广宁之后,东走走西逛逛,了解了不少周边信息,也没怎么听过这个名字。于是,他当天晚上下了好一番功夫,找人深刻了解了一下这座外受降所的历史。可是,次日一大清早,当他如约与沈家叔侄带着舒尔哈齐以及阿哈和李如松会合,接下来在广宁城西面拱镇门和张学颜会合,没说两句话便一路疾驰到了地头的时候,他就生出了不小的失望。
  怪不得叫做外受降所,而不是外受降城,这连个石头又或者夯土堡寨都算不上,就是个木质结构的简陋寨子,围栏很低,没有多少防御性,依稀有不少低矮房子,内中走动的全都是前半个脑袋完全剃光,后半个脑袋垂着一条辫子的女真人。在外活动的大约有几十人,其中少有老弱病残,都是正当年纪的壮年男女。看到有二百余人马过来,尤其是其中大多数清一色的褐色衣衫,分明是声震辽东的李家铁骑,最初几个按上刀柄的男子也全都慌忙退避道旁。
  “这外受降所,是隆庆六年张部院上奏朝廷,专门用来安置女真降人的地方。”
  尽管李如松知道汪孚林和沈家叔侄一定打听过这些,但他有意说给后头那三个女真少年听听,因此不吝多说一遍:“广宁距离女真之地遥远,安置在此的人就算怀有异心,也不能呼应同伙,潜为向导内应。而且,总兵府专设千总管理进出和操练,若对察罕儿的土蛮又或者兀良哈三卫用兵,则会征调外受降所这些女真降人,如有战功,一体赏赐。当然,若是单身来投,没有家眷,在辽东也没有亲人,照例则发往两广烟瘴之地,不得在辽东居住。”
  很明显,这是为了提防那种单身来投的死间!这种招降思路在如今这个时代算是比较先进了,汪孚林知道就连在最喜欢用蕃兵蕃将的唐朝,也难以避免降而复叛这种迹象,因此当然能理解这样的做法。哪怕他不大明白张学颜带他们来这外受降所的原因,这会儿瞧见一个大概是千总的军官带着亲兵吹响竹哨,聚拢兵丁,他少不得附和了李如松的口气,好好称赞了一番这种措置和管理方式。
  沈懋学已经在心里给自己又布置了一篇回去要写的杂记,至于体悟,一时半会却还说不上来。性急的沈有容则是忍不住问道:“这里总共多少人?”
  张学颜虽说距离沈有容至少还隔着四五骑人,耳朵却很灵敏,此刻便侧过头来淡淡地说道:“不到三百人。”
  听到这个数字,努尔哈赤悄悄舒了一口气,暗想建州女真八部彼此打仗的时候,哪一战的死伤再加上掠夺到的阿哈数量会少于这数目?这外受降所只安置了区区不到三百名女真人,由此可见甘心投靠明国的女真人显然很少。而且,望了一眼那简陋的屋舍,聚拢的人穿着的粗陋衣衫,他又在心里发出了一声嗤笑。辽东总兵府中的情景他虽说只看了一个大概,但富贵奢华自不必说,可女真降人却过成这样,还要驱赶人去打仗,谁肯卖命?
  他生怕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异状,小心翼翼地掩藏着心里的情绪,可当发现根本没人朝后看两人同骑的自己和舒尔哈齐时,他又生出了几分被人视作为无足轻重的失落。为了振作,他低声吩咐舒尔哈齐注意四周的动静,自己则是竖起耳朵听前面那些重要人物说话。
  舒尔哈齐到底还小,此刻只自顾自拽着缰绳,却在思量出其不意逃跑的可能性。而阿哈则是老老实实低着头,一眼都不敢多看,唯恐召来斥骂。
  张学颜把汪孚林和沈家叔侄的反应尽收眼底,见汪孚林一副好奇宝宝东张西望的样子,沈懋学若有所思,沈有容则难掩失望,他笑了笑就反问道:“是不是觉得有点少?”
  这一次,沈家叔侄没有回答,汪孚林本来也根本没想回答,可没想到张学颜死死盯着自己,他寻思着只能含含糊糊恭维一下:“外受降所毕竟是隆庆六年才设立的,至今才三年不到,再者女真人就算彼此之间有内斗,不得不逃亡,最好的选择也是投靠女真邻近部落中的有权势者,就如同建州女真的王杲甚至会去投奔海西女真的王台一样,所以轻易不会内附。所以说,广宁外受降城能有这样的规模,已经很不错了。”
  就算他不是张学颜和李成梁的下属,好话又不要钱,多吹两句又不掉块肉!
  “外受降城安置的,只是从我隆庆五年上任以来,新近投附的女真人。也就是从隆庆五年开始,新附女真全都不留在边疆,而是解送广宁,分投安置,一年后更是设立了外受降所集中编管训练。”
  让汪孚林意想不到的是,说到这里,张学颜顿了一顿,竟然又开口问道:“你觉得,如果我一年之中要这外受降所增至女真降人上千,是否有可能?”
  这一次,汪孚林货真价实有些为难。说不可能吧,天知道张学颜和李成梁是怎么想的,到时候说不定会觉得他小看了他们;可要是附和着张学颜的口气说可能……会不会在后头等着他的是什么圈套?这不能怪他想得太多,实在是因为碰到的事情很不少,一次一次给吓怕了。于是,眼珠子一转,他就用很不正经的口气说道:“张部院说可能便是可能,说不可能便是不可能。”
  听到这话,汪孚林身侧的李如松简直有一种不忍直视的感觉。张学颜这个辽东巡抚为人苛刻刚正,文武上下就没有不怕他的,就连父亲也多有几分忌惮,汪孚林这就算自忖不属于他管,干嘛要回答如此轻佻,这不是让张学颜看轻吗?
  然而,张学颜却并未动怒,甚至连眼皮子都没有眨动一下,而是自顾自地说道:“外受降城虽说是我上奏于隆庆五年建立的,但万历元年,兵部汪少司马巡阅辽东之后,不止是这里,又在辽阳设里受降所,安置蒙古降人,两年来已经也安置了三百余人。那时候少司马就说过,希望日后两大受降所能够如唐时受降城一样,控降人数万,以夷制夷。没想到少司马尚未再次巡阅蓟辽,他的侄儿新科三甲传胪却已经到了辽东。”
  听到这里,汪孚林不禁有一种很不妥当的感觉。果然,张学颜竟是冲着他打了个手势。虽说心里没底,但汪孚林还是策马上前,谁知道张学颜竟是一抖缰绳离开了大队人马十几步远,等他跟上之后,方才说出了低低的几句话。
  “王杲将不日解送京师,然则其长子阿台当初却带走了不少部众。如若置之不理,古勒寨不出一两年便会重新东山再起。先前破古勒寨时,辽东大军得回王杲所有的敕书三十道,其余的应该是被王杲及其子侄带走。海西女真哈达部王台送来了王杲,却没送来敕书。我给你敕书十五道,条件是你招纳女真降人一千。此外,我给你抚顺马市以及开原马市许可文书十道,如若事成,不管徽商愿意到辽东来讨生活,还是其他籍贯的商人,全都可以通融。”
  此时此刻,汪孚林第一个念头便是——又被汪道昆坑了!他完全忘了,这辽东是他自己要来,并非汪道昆要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