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2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6/446

  “府尊若是说别的地方有什么事,家父当然是不感兴趣的,可府尊刚刚提到婺源……唉,实不相瞒,之前吴县尊逃过一劫的那一次,是我和内子带人亲自去的婺源,为防吴县尊回城,还有那几个杀手押回去时有什么不测,内子就带着两个人留下了,却到现在都还没回来。”
  姚辉祖登时为之瞠目结舌。尽管他也听说过,汪孚林娶的是从前的歙县令,后来的徽宁道,如今的户部员外郎叶钧耀之女,据说叶家姊妹早年间还把汪家当成自己家那样随便串门,夫妻感情很好,那是毫不奇怪的。可他没曾想汪孚林竟然连出远门去婺源的时候也还带着妻子——就算他是张居正的心腹党羽之一,可隔开这么远,张居正总不成事无巨细都告诉他,所以他当然不会知道,汪孚林连去辽东这种地方,也是小北陪着一块去的。
  这会儿,他见汪道蕴狠狠瞪了一眼汪孚林,想想自己要说的这件事虽说理应和汪孚林的妻子无关,他还是没有固执地要求汪道蕴回避。
  “婺源那些大闹县衙,殴打虞县丞和户房司吏程德焕的首恶,在吴县令进城之后,就凭着他的威望弹压安抚了下来,但首恶并没有全部抓到。其中那个程文烈就供述,和他一起的还有个生员程任卿,此人是婺源有名的讼棍,此次也是主谋之一,事败之后却逃亡得无影无踪。而就在刚刚,有自称是东厂缉事探子的人到了府衙,私底下见我时给了腰牌为证,说是看到程任卿进了余懋学的家里,让我下牌面去抓人!”
  汪孚林登时眉头紧皱。他那时候抓到意图行刺吴琯的几个杀手时,就从他们口中问出,余懋学家中附近似乎有人窥伺,他判断可能是锦衣卫又或者东厂,如今真的从姚辉祖口中听到东厂缉事探子这个名词,像之前那样当成没这事就不可能了。因为姚辉祖已经找上门来问计了!
  “那姚府尊是觉得为难?”
  “余懋学虽则革职为民,我身为知府,下牌面去他家中捕拿要犯程任卿,自然并无不可,但此事除却那个东厂缉事探子的话,再也没有其他旁证,如果搜不出这么一个人来,到时候整个婺源士林必定为之哗然!而提督东厂的不是别人,正是司礼监掌印冯公公,皇上都尚且要称呼一声大伴,那东厂缉事探子若是一再催逼,我也拖延不了。所以,我实在是为难。”
  汪道蕴本来是想探听探听姚辉祖过府找汪孚林密谈究竟是为了什么,听到东厂,听到司礼监,听到当今天子的大伴冯保,他就有些后悔自己的孟浪了。毕竟,他又不是汪孚林,文华殿上和人辩论,张居正家做过客,司礼监秉笔张宏还亲自来过家里颁赐……他实在是距离这个层级的人太远太远。意识到这事和小北没什么关系,他很想找个借口避开,可这时候再要紧急思量借口,他却根本想不出来。
  此时此刻,汪孚林却是顾不上汪道蕴的小小纠结,全副精神都集中在这个所谓东厂缉事探子身上。他仔仔细细琢磨了一下姚辉祖的话,这才若有所思地问道:“那个自称东厂的人亮的是什么腰牌?牙牌还是木牌?形制如何?他可说明同来一共有几个人?可曾亮出上命?还有,此人现在何处,可曾离开?”
  面对汪孚林连珠炮似的问题,姚辉祖毫不迟疑地答道:“他亮的是一块木牌,样子大概是这模样。”
  姚辉祖一边说一边站起身来,到书桌旁径直提笔蘸墨,在纸上画了一个大概的样子,是块四四方方印符的模样。等汪孚林看过之后,他才继续说道:“他没有说同来几人,更没有书面上的上命,只说是冯公公钧令,而且不停催促我速发牌面,我好容易才稳住了他。此人现在就在府衙,不曾离开。”
  汪孚林也没见过所谓东厂的腰牌,之所以问牙牌还是乌木牌,不过是他在京城那段时间,对宫里的事情也打听了不少,比如宫中宦官是以牙牌和乌木牌划分等级,牙牌是高品宦官的专利,至于一般的小火者和内使,则是佩戴乌木牌,一人一牌,荷叶首,上头还有编号,一旦遗失就是天大的事情。而他听说过那两样东西的形制,和此时姚辉祖所画的相差甚远,就不知道是东厂腰牌形制确实和宫中不同,还是另有玄虚。
  而姚辉祖能够拖延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他需要用最快的速度做出判断,而且不能有错。要知道,别人认为他和张家公子们交情不错,可实则他总共就见过张居正两次,冯保更是一次都没见过,京城那些顶天的大佬们,他真正比较熟稔,而且关系也亲近的,也就只有谭纶了,但谭纶毕竟既老且病。如若他判断有一丁点差池,姚辉祖吃挂落,他一样没好果子吃。
  他迅速合计了一下,这才开口说道:“姚府尊,能不能让我先见见此人?不用问话,哪怕隔着屏风或是其他什么东西,让我见他一面就行。”
  姚辉祖之所以没有直接召见汪孚林,而是跑这里问计,一是因为府衙人多嘴杂,容易风声外泄,二是因为汪孚林毕竟刚从京师回来,据说和京师那些顶天的大佬都有过照面又或者缘分,在事情很可能涉及到张居正和冯保的时候,他打算表现得谨慎一些,回头说不得汪孚林给京城写信时会带上一两句。所以面对汪孚林这提议,他踌躇片刻就点了点头。
  而汪道蕴就有些郁闷了。听到了这种非同小可的密谈,儿子又要跑去府衙,他这心里怎么就放得下?
  可就在他万分纠结的时候,书房外头的内院里突然传来了一阵说话声,紧跟着大门被人猛地一推。
  “汪孚林,婺源那边出事了!”
  虽说外头嚷嚷的是出事了,但此话一出,再看到那闯进来的人,屋子里汪家父子全都脸色一振。是小北回来了!
第六四五章
又是假的!
  满桌子状元楼送来的最上等席面,姚府尊身边的两个师爷亲自作陪,再加上一个绮年玉貌的丫头侍酒,甚至还请了容貌昳丽的一个女先儿来唱弹词,然而,被奉为上宾的那个灰衣年轻人却是殊无半点喜色,眉头自始至终紧紧拧在一起,无论别人如何殷勤劝酒,如何介绍菜肴,他却从来都只是浅尝辄止。到最后,他甚至不耐烦地径直摔了筷子。
  “姚府尊便这样托大,到现在连个回音都没有?”
  两个师爷赶紧上前你一言我一语打岔劝解,好容易给姚府尊找了一堆理由,把人复又劝了回来坐下,他们方才暗地里抹了一把汗,少不得埋怨姚辉祖把这烂摊子丢给他们俩,自己却不知道躲哪去了。好容易死活多灌了这位姚辉祖再三告诫身份极其要紧的仁兄几杯,他们又用眼神示意了那弹唱兼卖身的女先儿跟去官房伺候,其中一个师爷甚至悄悄尾随跟了过去。等到确定里头确实传来了某些不堪入耳的声音,他才松了一口大气。
  总算是又拖延了少许时间……不过府尊要是再不露面,他们可就撑不下去了!
  就在耳听得里头那声音仿佛渐渐偃旗息鼓,喘息声也逐渐平静了下来,眼看那一对鸳鸯就要出来了,那师爷正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肩膀上突然被人拍了一下,转头一看却是自己的同伴,紧跟着就是一句如蒙大赦的话入耳。
  “府尊说了,把人带去他书房。”
  有了这话,接下来两个师爷总算是有了底气,等到那位神清气爽的灰衣年轻人出来,那女先儿却不见踪影,他们心知肚明,只叫了一个丫头进去收拾,这才赔笑请人去府尊书房说话。等到目送这位进入了府尊的书房,大门掩上,两人方才面面相觑了起来。
  怎么说自家府尊也是徽州地面上最大的官了,这家伙却这般牛气,架子天大,虽说府尊没有明讲,可难道是传说中的厂卫中人?
  书房中,姚辉祖一见灰衣年轻人进来,就含笑说道:“因为衙门事务繁忙,所以只能命师爷招待,实在是多有怠慢。”
  “哪里,婺源休宁先后一乱,府衙县衙又闹出乱民围堵的事情来,姚府尊忙不过来也不奇怪。”浓眉大眼八字胡的灰衣年轻人微微一笑,继而就从容淡定地说道,“只不过,上命在身,姚府尊还请尽快发下牌票才是。如此你可以从余懋学家抓到婺源之乱的另一个罪魁祸首,而余懋学家里竟然窝藏闹事主犯,我也可以回去京师复命,这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姚府尊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话是这么说。可余懋学虽说革职为民,在婺源却是声名卓著的文人,如若有真凭实据说是他窝藏府衙通缉要犯,本府当然可以下这个牌票,但若是扑空,这就非同小可了。”说到这里,姚辉祖仿佛没注意到那灰衣年轻人一瞬间微微一变的脸色,笑容可掬地说,“不如这样,本府派出快班快手二十名给你,算是你东厂的人,由你亮出东厂的名义直接到余懋学家去搜捕,如何?”
  “姚府尊你这是什么意思!”那灰衣年轻人终于遽然色变,猛地站起身来便厉叱道,“这是冯公公之命,我东厂只负责盯人,却不管抓人,你这是想要陷冯公公于不义?要是真的能让锦衣卫和东厂去抓人,我还用得着在你这徽州府衙浪费时间?我把话撂在这里,余家你爱去不去,我已经把话传到了,这就回去见我家大人复命!”
  “站住!”几乎是在那灰衣年轻人话音刚落的一瞬间,姚辉祖也随之拍案而起,“我看你不是什么奉了冯公公之命,而是要成心诓骗了本府去余家抓人,到时候闹大了,你好趁机煽风点火!什么东厂缉事探子,你倒是知道锦衣卫毕竟出没得多,官府接待过不少,所以冒充锦衣卫容易穿帮,就把东厂这名头给安在了自己的身上,可你却不知道,东厂根本就不用这乌木腰牌,即便下头的缉事探子,用的也是鎏银铜牌。而且冯公公何等样人,东厂办事,岂会逼迫地方官府出人出力?”
  听到姚辉祖这凌厉的诘问,那灰衣年轻人已经走到了门口,去拉门的右手却已经颤抖了起来。他缓缓转过身,打量了姚辉祖一眼就冷笑道:“姚府尊还真是自作聪明,东厂是何等地方,怎有人敢假冒?”
  这冒字刚刚出口,他就冲着姚辉祖扑了上去,可就在他欣喜能够抓住这位徽州知府挟持为人质时,突然就只见其背后那宽大的黄花梨大屏风上方,一条人影敏捷地腾跃了出来。意识到有埋伏,他心中一惊,可这时候若退到外头,要面对的很可能是大堆差役,也只有在这屋子里可能有一线生机,因此他毫不犹豫继续往前冲。可就在他的双手眼看就要揪住姚辉祖的领子时,眼前却突然白茫茫一片,不知道是什么粉尘蔓延看来,一下子什么都看不见了。
  而几乎就在眼前看不清东西的同时,他只觉得脖子一凉,那种分明是利刃加颈的感觉立刻让他空前谨慎了起来,只是猛地一偏脖子,朝着那兵器的方向递出去一拳两脚。然而,带着呼呼劲风的拳脚却全都落在了空气里,一贯自负武艺的他竟是判断错了方向。这一步错的结果立刻是步步错,再加上空气中那粉尘呛入了鼻子和嘴里,他几乎本能地想到地痞恶霸们用的生石灰,登时为之大骇。
  可就在他连声咳嗽的当口,他只觉得肩关节被人迅速扭动了两下,竟在瞬息之间被人摘脱了臼!
  直到那漫天白粉终于渐渐散去,他方才注意到一个年纪比自己更小的少年从自己身侧缓缓走过,随即来到了姚辉祖的身边正对着他站定。至于自己身后依旧有人拿剑斜架在他脖子上,可因为他无法回头,别说设法看到对方容貌,连人家是男是女都不知道。他唯有死死盯着姚辉祖身边的那少年看了好一会儿,见对方不到二十,这会儿面对他的审视镇定自若,他终于苦笑了起来。
  “想当初听说歙县县衙门口的那帮人是松明山汪公子给撵走驱散的,我就该知道,这次的事情你早放风声宜缓不宜急,又隐身幕后,就是因为你早猜到我们会不服,会大闹开来,于是只等着收拾残局!”
  “程公子高看我了,我只不过是因为前些年这夏税丝绢纷争就曾经闹得沸沸扬扬,所以有些警惕,泼一盆凉水降降温而已,没想到你们这些人居然能把事情闹得这么大。我本来以为,休宁吴大江等人竟然冒陈县尊之名,打算把告急文书传遍江浙闽广,这就已经胆大包天了,可现在看来再大胆也比不过你大胆,竟然假扮东厂缉事探子,到府衙来骗姚府尊去余懋学家里抓你自己,真是好胆色!”
  姚辉祖登时只觉得眼皮子狂跳。眼前这个莫非真是上了府衙通缉榜文的程任卿!
  “成王败寇,你就算赢了也用不着如此讽刺我!”程任卿眉头一挑,正想动一动肩膀,却不想侧架在脖子上的那把剑一下子收紧了一些,他只觉得肌肤甚至能够清清楚楚地感受到那锋芒贴近的森冷。他只能僵着脖子放弃了动弹的举动,气咻咻地问道,“你真的就是凭刚刚说的那几点揭破的我?”
  “当然……不是!”汪孚林见程任卿一下子僵住了,他就笑着说道,“东厂究竟用的什么样的腰牌,我又没和东厂打过交道,我怎么知道?至于东厂平时会不会让地方官府配合行事,我也同样不知道。至于冯公公的行事风格,我就更不知道了。”
  “那你凭什么说我是假的?”程任卿几乎要气炸了肚子,偏偏这时候,身后传来了扑哧一声笑,显然竟是女子。那一瞬间,他想起之前歙县令还是叶钧耀的时候,曾经有太湖巨盗听信谣言摸进县衙挟持县令,却被汪孚林和叶家一个婢女手刃,这么一想,身后那是何人就不言而喻了。
  见程任卿咬牙切齿,汪孚林当然不会说,小北在婺源见过你,哪怕你乔装打扮,可对于一个跟踪过你,又熟悉你走路方式,说话声音的人来说,心存定见把人认出来就不成太大问题。最要紧的是,小北刚刚气急败坏赶回家里,说的本来就是余懋学家里发生的变故。
  因为小北说,有自称是锦衣卫的人直接看住余家大门,说是奉上命!既然如此,自称锦衣卫,以及府衙自称东厂的两拨人,就总有一拨是假的,要赌这位出现在府衙的东厂缉事探子是假的,总比赌那些堵了余家大门的家伙是假的,风险要低得多。
  而且,小北是在吴琯到了婺源开始安抚弹压,而后捉拿首恶的时候,不合盯上了丢开其他人自己跑路的程任卿,直到后来发现疑似锦衣卫的人,这才丢开程任卿去盯另一拨,发现锦衣卫去了婺源余家后,就赶忙去通知了吴琯一声,而后受这位婺源县令所托在余家那边盯了几天,结果发现锦衣卫堂而皇之堵了余家大门,她这才连忙紧赶慢赶回来,这自然是第一手的消息。
  所以,他狡猾地笑道:“很简单,因为我就在数日之前去过婺源,我见过你。”
  程任卿没想到汪孚林会抛出这样一个答案,哪里知道汪孚林是信口开河,只当是真的。然而,他却很不服气地说道:“若不是因为这次实在是被逼急了,我也不会对余先生这样的婺源名士有什么不敬,我想着只要府衙敢出牌票,整个婺源士林乃至于南直隶士林就会炸开锅,到时候说不定不但能为徽州一府六县的夏税丝绢纷争求一个公道,还能为余先生求个公道!置之死地而后生,现如今我既然输了,要打要杀悉听尊便,但却和余先生无关!”
  “怎么无关?”汪孚林见姚辉祖没有开口的意思,就干脆越俎代庖了,“就凭你冒称东厂,要让姚府尊派人去余懋学家里搜查,以此激变婺源乃至于东南士林,朝廷因此给余懋学加一个意图叵测的罪名,那就是再简单合理不过的!至于你,冒称东厂招摇撞骗,这不止是充军,说不定更要斩监候!可以说,你自己胡闹这一场,把余懋学还有你自己的家人全都坑了进去,这不是脑子有坑是什么?”
  小北听到汪孚林竟然直接骂程任卿脑子有坑,险些又没笑出声来。她之前赶回来告知余懋学家中被锦衣卫看住的事,倒不是为了真的同情那个倒霉的前给事中,她对锦衣卫实在是心里有根刺,可以说没有任何好感,更生怕汪孚林好不容易通过送回一个完好的县令吴琯,把婺源情势给安定下来,却又被别人帮倒忙而添乱。所以,这会儿她却不在乎程任卿是不是连累了余懋学,反而有功夫分心瞧了瞧姚辉祖的表情。
  这一看,她就发现姚辉祖压根不是如释重负的轻松,反而眉头紧紧拧成一个结,却不知道是烦恼如何处置面前这个冒充东厂的家伙,还是烦恼怎么应对余家的事件。就在这时候,她只听到汪孚林又开口问道:“而且,你知不知道,余懋学家门口真的已经被锦衣卫看住了?”
  “什么?”这下子,程任卿才是险些没跳起来,要不是脖子上还架着剑,他几乎就要激动得冲上前去。见汪孚林不像是打诳语的样子,他一下子冷静下来,仔仔细细想了一下,这才完全忘了利刃加颈的危险,一下子盘腿坐了下来。
  “我应该想到的,既然有人说过余家门口有不明身份的人窥伺,我就应该想到的!那不可能是想要让余先生出来振臂一呼,号召婺源官民奋起抗争这不公平的夏税丝绢均平方案,而是盯着他的一举一动,随时往京城禀报的人。”他突然侧头看了看那架在脖子上的剑,眼神忽的一闪。
  说时迟那时快,汪孚林立刻喝道:“小北撒手,这家伙要求死!”
  饶是小北素来和汪孚林配合默契,又反应极快,眼见人猛地自己拿脖子往她的剑上撞,她仍是吃了一惊,刹那之间手一松,剑直接掉了下去。电光火石之间,她就只见程任卿竟是伸手一抄,眼看就要把自己掉下去的那把剑给捞了在手,她连忙伸出足尖在堪堪就要落地的剑柄上重重一踢,使其一下子改变方向,登时往汪孚林和姚辉祖那边激射了过去。
  “来得好!”
  汪孚林这才吁了一口气,抬脚用了巧劲一踢,剑尖立时往上反弹,剑柄却是被反作用力向上一坠,他信手一抓将其握在手中,眼看程任卿放弃夺剑,四处东张西望找东西,一副不管不顾要自戕的架势,他就没好气地叫道:“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事有不谐就想着寻死,那和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泼妇有什么区别?有胆子的就好好活着,负起你该当的责任!”
  他并没指望一句话就能奏效,不过是自信屋子里除了墙壁桌子没什么东西能让程任卿撞的,而且小北也不至于眼睁睁看着。见程任卿恼火地站在那儿,眼神中的死志却渐渐消失,他这才看向了显然被这一幕幕闹得有些失神的姚辉祖。
  “姚府尊,接下来应当如何,还请您拿主意。”
第六四六章
息事宁人,修身养性
  请我拿主意?我恨不得之前三年任满时,求爷爷告奶奶,也先离任了再说,而不是听了张居正的嘱咐,在徽州府打响均平赋役第一炮,结果撞上这一桩桩一件件最最倒霉的事!
  姚辉祖见汪孚林用特别诚恳的眼睛看着自己,腹中虽忍不住暗自埋怨,但他知道,自己身为徽州知府,这么大的事情,确实是应该他拿主意的。而且,汪孚林和余懋学一个是歙县人,一个是婺源人,没有交情,却有恩怨,汪孚林能够戳破程任卿假扮东厂中人这桩关节,让他免去一桩大麻烦,这就已经仁至义尽了,难不成还要插手去管余懋学被锦衣卫堵门这种棘手的事?
  作为张居正的心腹,借着之前婺源人闹事的由头把余懋学一块扫进去,这就正正好好完成了张居正的暗示。可想一想这才刚扑灭却还留着火星子的火药桶,他不敢确定要是再因为程任卿这胆大包天的一出闹剧,而把这件事无限扩大化,那该是什么样的结果,当下就更心烦意乱了。
  思来想去,姚辉祖还是觉得此事棘手,可这会儿面前的程任卿实在是太过碍事碍眼,他便沉着脸道:“不管怎样,先将这胆大包天的程任卿押去大牢,来日和程文烈吴大江等煽风点火的首恶一块公审处断。”
  汪孚林闻听此言,也不劝解,直接随手一掷把剑扔向了小北,小北探手一抓接过,又持剑顶在了程任卿背心上。而这个刚刚险些寻死的年轻生员竟是既不抗争,也不说话,仿佛受了重挫,直接认命了一般。面对这一幕,汪孚林沉吟片刻,突然走上前去,绕到程任卿背后时,他出其不意伸手在其颈侧重重一击。虽说他就跟何心隐学了一段时间,但平时和戚家军老卒以及浙军老卒常常厮混,面对的又是失去反抗斗志的对手,这一下之后,程任卿顿时软倒在地,恰是昏了过去。
  姚辉祖被这一幕给吓了一跳,脱口而出问道:“世卿,你……”
  “姚府尊,程任卿假冒东厂之事太过骇人听闻,就像我说的,只要据实上奏,不是余懋学指使的,也成了余懋学指使的。再加上余家如今被锦衣卫看住,只要事情一捅出去,这位革职为民的前给事中就算完了。既然事情已经了结,请容我和内子告辞。”
  小北虽不知道汪孚林怎么就打算走人,可人前夫唱妇随是她从小跟着苏夫人学到的宗旨,当即挽了个剑花收剑,跟着汪孚林并肩站在了一块,随着他裣衽施礼告退。可就当她和汪孚林走到书房大门边上时,只听得背后传来了一个声音。
  “等等,贤伉俪为我解决了这天大的疑难,能否再稍留片刻?”
  因为汪孚林是在打昏了程任卿之后才这么说,姚辉祖几乎想都不想就开口叫住了两人,见人果然站住转身,他却快步来到了门边,从门缝往外一看,发觉院子里除却自己的两个师爷之外,尚有跟着汪孚林来的一个亲随正站在檐下守着,这是他之前特意吩咐的,如此不虞风声外泄。于是,他也顾不得自己是从四品的知府,还未出仕的汪孚林怎么也得十年八载才能追上,亲自把臂请了汪孚林到一边坐下,又含笑请了小北落座,这才道出了心头疑难。
  “世卿,经此一事,大家都不是外人,我也就直说了。若是依你前言,余懋学自然因此万劫不复,首辅大人是满意了,可我就难做了。毕竟,朝中对首辅大人先头清洗科道,其实颇有微词,甚至同情余懋学的人很不少,如果那样往上一捅,我不是陷害,也成了陷害,而且还要考虑到程任卿到时候是否会反口。刚刚实在是吓了我一跳,如果不是贤伉俪机警,只怕人就在我这血溅五步,我找谁说去?”
  “府尊的顾虑也不是没道理。”汪孚林见姚辉祖一面说一面打量自己的表情,他就笑道,“怎么,府尊是担心我和余懋学有恩怨?道不同不相为谋,我是讨厌那些科道言官含沙射影,拿着我当由头炮轰首辅大人,但在徽州府这一亩三分地上,府尊是父母官,而我身为歙人,自然也要为长治久安着想,私怨不足为道。否则,婺源和休宁不论闹成什么样子,与我何干,横竖我之前就放过风声不掺和,我往松明山一躲,还有外县人能闹到那里去?”
  姚辉祖对于汪孚林的态度非常满意,立时推心置腹地说道:“如此就最好!世卿,我虽说对程任卿的胆大包天深恶痛绝,但思来想去,还是打算将其和程文烈等人一体处置,他冒称东厂的事,就当成没发生过。毕竟,这件事太过骇人听闻,好在那块乌木牌只有我见过,就是本府身边那两个师爷,也只是有所猜测,我告诫两句,他们就知道该三缄其口。如此一来,横竖余家那边有锦衣卫出马,用不着我这个徽州知府画蛇添足。”
  汪孚林就怕姚辉祖手伸得太长,连余家那边的事情也要插一脚,到时候还要继续打自己的主意,毕竟他一丁点都不想再和锦衣卫打交道,听到姚辉祖是打算摁下程任卿冒称东厂中人这件事,却不理会堵了余懋学家的锦衣卫,他暗赞这位知府真是人精,当下就会意地点了点头。
  “府尊着实是心胸宽广,让人敬佩。既然您尚且能够如此大度,我还有什么可说的?今日之事,就当是程任卿冒称官宦子弟找府尊陈情夏税丝绢之事,而后事有不成就投案自首,府尊这么说,我也这么说。至于内子,别人自然不知道她有份参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6/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