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2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7/446

  姚辉祖只觉得和汪孚林这样知情识趣的人打交道实在是太省事了,见小北跟着汪孚林欣然点头,他就立刻笑眯眯地说道:“好好,果然不愧是首辅大人器重的俊杰之才!贤伉俪这次给我帮了这么大的忙,我也无以为谢,正好之前因缘巧合,我物色到了两方印章石,一直都不知道该刻什么是好,今日便送给贤伉俪做个纪念!”
  眼见姚辉祖起身到了书架边上,捧了个小匣子笑眯眯地过来,二话不说就往自己手里塞,汪孚林知道这会儿推辞反而显得外道,当下也不打开,直接就爽快收下了,又和小北一块起身道谢。这下子,两边算是皆大欢喜,汪孚林瞅了一眼地上躺着的程任卿,请示过姚辉祖之后,就拿着茶盏上前用已经凉透的茶把人给泼醒了。
  等到他把刚刚和姚辉祖商量出来的宗旨对程任卿一说,又给人接上了脱臼的关节,程任卿先是一愣,而后不可思议地往他和姚辉祖脸上看了好一会儿。
  这种骇人听闻的弥天大罪,别人竟然愿意一笔勾销?
  “你若不愿意,就当我没说过。”
  见汪孚林耸了耸肩后说出这么一句话,程任卿想想之前汪孚林提到自己差点坑了余懋学,做事不计后果,不怕毁誉,但骨子里却还有些豪侠仗义的他立刻也顾不得这是不是其中有诈了,把心一横答应道:“好,我就说是冒称婺源官家子弟游说府尊,见事不可为便投案自首。”
  姚辉祖登时舒了一口气,平心而论,他恨不得宰了这个害得自己提心吊胆的程任卿,可身为徽州知府,他眼下要应付的事情已经够多了,不想再给自己添一个大麻烦。于是,他立刻开门叫来两个师爷吩咐了几句,见他们听到之前款待的是府衙海捕文书上通缉的程任卿,全都大为意外,他少不得暗自提点了两句,果然响鼓不用重锤,两人全都聪明地放过了先头一茬不计较。
  可其他的可以不管,只想起那个曾经与其春风一度的女先儿,两个师爷登时就有些头疼。
  谁知道程任卿坦然出了书房时,却是淡淡地说:“之前在官房,我不过是掏钱让她演戏骗你们而已,我可没碰过那女人。”
  此话一出,两个听壁角的师爷登时脸色颇为精彩,可如此一来,收拾善后就更容易了,他们立时按照姚辉祖的吩咐,去叫了府衙刑房司吏以及快班捕头进来,把程任卿给押了下去。至于姚府尊不知道什么时候请了汪孚林来,他们当然不会傻愣愣地去问,全都当成没看见,等到之后听说姚辉祖亲自叫了一乘四人抬的轿子来停在书房门前,又吩咐把人送回了歙县城中县后街汪家,他们也是丝毫没有去打听的欲望。
  有些事情知道了还不如不知道!装傻充愣扮糊涂,在很多时候都是自保的不二法门。
  县后街的汪家宅院里,汪道蕴和吴氏夫妇今天突然从松明山杀过来,原本打算打儿子一个措手不及,结果两人却反而被之前那一系列突发事件给弄得心烦意乱。直到汪孚林和小北一同回来,焦躁地等在后院正房的老夫妻俩这才终于松了一口气。眼见儿子儿媳好端端地出现在眼前,汪道蕴一个眼神让吴氏带着儿媳到东次间里去说话,自己则是留着汪孚林在明间,气呼呼盯着人看了好一会儿,最终满腔怒火却化成了一声长叹。
  “双木,你就不能少让我这个当爹的担惊受怕一点吗?”
  这个很久没再听到的乳名叫出来,汪孚林顿时也有些百感交集。他苦笑了一下,这才无奈地说道:“爹,有些事不是说撂开手就能撂开手的。不说别的,现在歙县衙门里那位薛县尊,显然对县衙中三班六房那旧班底很不满意,又打算踩着松明山汪氏建立自己的政绩,甚至还明着打义店的主意,若是我按兵不动,任由人踩到头上来,那么当初我在徽州府得罪过的人,岂不会有样学样?至于我出去奔波,那也是为了让歙县乃至于徽州府长治久安……”
  “够了够了,我又不是那位姚府尊,不想听你这些长篇大论!”
  汪道蕴没好气地打断了汪孚林的话,可看着眼下比自己还要高的儿子,他那满肚子训诫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也只能继续叹气道:“你去年考中进士,人家都是好好的去当官,却偏偏你在辽东和京师惹出了那么多事情,而后归乡养病。可你真的安安分分修身养性一段时间也就算了,却偏偏又掺和了这么多事情。我之前问过那几个跟着你的人,也听说了你在外头的名声,灾星两个字可不好听,你说哪个上司希望下头有个灾星,哪个下属希望头顶灾星高照?”
  没想到汪道蕴竟然会把灾星两个字给拿出来说话,汪孚林顿时哑然。他当初掣出这个名号,有时候是为了增强一下自己的凶威,有时候是为了推脱去自己不喜欢的衙门当官,可细细想一想,他还真是犹如行走的灾星,到哪总得弄出点不太平的事情来。可这能怪他吗?他只是不愿意忍气吞声而已!
  “归根结底,你就是锐气有余,沉稳不足,虽说你名义上为人师,为人父,可要真正说起来,金宝也好,秋枫也好,全都不是你自己教的,那是靠的方先生和柯先生。我和你娘虽说盼着抱个嫡亲的孙子,可也不是非得催你和小北。从今天起,你给我好好呆在家里修身养性,除非姚府尊那边再派人来请,否则你就给我好好教金宝和秋枫,还有你那个小舅子!”
  面对这样变相的禁足令,汪孚林登时目瞪口呆。急中生智之下,他想起了秋枫的身世,赶紧把想要为其找家合适的同族人家过继拿出来当成出门的理由,谁知道直接就被汪道蕴给堵了回去。
  “这又不是什么难事,我去就行了。你也别以为你老爹什么都办不好,我回头拖上你舅舅一块去,他办事仔细,不会出纰漏的。”
  能用的理由都没了,汪道蕴连他的舅舅吴天保都给拖上了,汪孚林还能如何?不论怎么说,这位都是血缘上的父亲,他唯有无奈投降。然而,汪道蕴却还多添了一句:“我和你舅舅去办秋枫那件事,你娘就留在这里照应你和你媳妇。你不用担心小妹,她一个人在松明山学着打理田庄和家务,再说同族还有两个小姊妹过去给她作伴,当家作主的她别提多乐呵了。总而言之,你给我先老实几天!我可不希望回头锦衣卫又或者东厂的人出现在咱们汪家!”
第六四七章
外来的和尚也不好念经
  修身养性这四个字,汪孚林确实很少做到。他自己掐指算算,除了之前在结婚之后,乡试之前那段暗无天日的备考期间,以及考上进士等着选官,被汪道昆提溜在汪府书房,帮忙处理往来书信,以及应付那些登门求见的下级官员那段时间,其他的时候他好像都在东奔西走,惹是生非——就连之前相对太平的蓟镇之行,不是也遇到了不少小小的波折和插曲?
  所以,既然无奈答应了汪道蕴,接下来他也就只得暂且收心,认认真真地当起为人长辈的职责。然而,他这个进士其实是靠运气外加临考突击方才得来的,和扎扎实实真正堆根基的金宝和秋枫还不一样,真正说起来也就是比叶小胖的水平高点。尤其是读书资质特别好的金宝,根本用不着他督促就会勤奋努力,所以他这个师长可谓轻省得很。唯有叶小胖很不忿大老远回来徽州却还要读书,可两个伴当都如此,他也就只能嘀嘀咕咕认命。
  而外头的风波正在逐渐平息。因为程任卿的“投案自首”,婺源和休宁那一场大乱子终于渐渐收场,而余懋学家中那堵门的锦衣卫,也因为官府完全采取无视的态度,并没有惹出太大的乱子来。而在徽州知府姚辉祖的提请下,虽说赋役全书的编撰尚未得到朝廷的批复,但南京都院,也就是应天巡抚宋仪望却已经答复,准了提请宁国府和太平府派属官核查旧档,审理首恶,同时定出一个徽州府夏税丝绢折衷解决方案的提议。
  分别动身前来的,是太平府推官刘垓以及宁国府推官史元熙,但资历却截然不同。刘垓是隆庆五年的进士,也是当年就任的太平府推官,因为久任法,至今这个推官已经当了四年。而史元熙却是去年和汪孚林同科的进士,名次虽在三甲,可好歹也在前二十,他是浙江余姚人,却选了南直隶宁国府的推官,这还是在张居正抡起大棒子对这一届的进士“大开杀戒”的缘故,因此背后不免有人说,这是朝中强有力的余姚党为援的缘故。
  总之,这资历一老一新的两位推官得到南京都院的委派,来到徽州府协助处理此次夏税丝绢的纠纷,心里自然都明白,这是吃力不讨好的烫手山芋。可上头让他们来,谁都不能撂挑子,到了府城之后拜见过徽州知府姚辉祖,两人便和征调过来的几个太平府和宁国府的书吏开始翻阅旧档。然而,被徽州一府六县各方能人异士都快翻烂的旧档中,哪里可能找出什么决定性证据,他们掐指算算自己离开府衙期间,会堆积多少刑名上的事务,不禁心怀怨念。
  尽管从前并不认识,但如今同病相怜,两位推官私底下少不得交流,眼见七八天了,这事情还没个头,无论刘垓还是史元熙,全都觉得焦头烂额。好在他们带来徽州府的亲随四处打探各种风声互通有无,这一日,傍晚从府衙回来的史元熙从随从那儿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当下便立刻来找刘垓。
  由于府衙官廨总共就那么有数的几间,所以两人以及所带的书吏和随从,借住的是府城中一座商家别院,两人各占一个院子,门对门却也方便。当史元熙进门的时候,恰好听到正房那边传来了刘垓的声音:“你说什么,那时候歙县衙门被三县闹事的百姓围了,是汪孚林出面解围的?天哪,我就说呢,这么大的事情,他这个灾星怎么可能不露头!”
  听到刘垓这个太平府推官竟然好像挺熟悉汪孚林的,史元熙不禁有些好奇,连忙快步到了门边叫了一声刘兄,片刻之后,厚厚的门帘就被刘垓亲自打起,一见他就笑道:“我正要找你来呢,我身边这些人真是主次不分,竟然刚刚才打探到此次徽州府夏税丝绢纷争当中,那个汪孚林也有掺和一脚。你和汪孚林是科场同年,而且名次也隔开不远,总该熟悉他吧?”
  “恰恰相反,只闻其名,不熟其人。”史元熙故意开了个玩笑,见刘垓愣了一愣,他就一摊手道,“科场同年到底怎么回事,刘兄你是过来人,应该知道的,这得多当了几年官之后,叙同年才重要。而礼部恩荣宴那是一桌一桌按照名次来,只要不是一桌,那就基本上连打照面都未必认得出来,我和他还差着十几名呢,不是在一桌,怎么会熟悉?而且,汪孚林一向不怎么参加文会诗社,又一直在京候选,我是早早就放了宁国府推官,这就更生疏了。”
  见刘垓顿时哑然失笑,他方才饶有兴致地打探道:“不过我刚刚在外头听刘兄的话,反而好像挺熟悉我这位三甲传胪同年?”
  “不是熟悉,我在太平府毕竟当了整整四年多的推官,徽州米业行会就是从他任会长开始,这才在太平府的芜湖设了堆栈仓库。芜湖虽说不是太平府治所,可比当涂更繁华,消息传得很快,一来二去,这位汪小官人还没考上三甲传胪之前,那名声我就都听得快耳朵起老茧了。”
  刘垓将汪孚林当初在徽州在杭州,在汉口,在南京那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如数家珍似的告诉了史元熙,见其瞠目结舌,他便一摊手笑道:“就这么不到二十的年纪,折腾出那么一堆事情来,居然还能有本事考中进士,反正我是无话可说。徽州地面,尤其是那些休宁粮商,歙县盐商,全都把他当成财神,但因为他而倒霉的那些对手,则无不将他当成灾星。尤其是他走到哪都能撞上事情,这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不信你看看辽东和京师,那居然都不例外,这次他一回徽州养什么见鬼的病,居然又出事了,不是灾星是什么?”
  尽管知道刘垓后半截话主要是开玩笑,可史元熙还真的被逗乐了。他找刘垓本来就是合计一下,是不是要借着同年的名义去汪家探望一下,如今刘垓主动提到了汪孚林,他也就顺势提出了这个建议。果然,刘垓微微沉吟之后,立刻笑着说道:“也好,择日不如撞日,我一直久闻其名,不见其人,今天就去见识见识,这位大名鼎鼎的灾星汪小官人究竟是何风采!”
  说走就走的这两位推官完全忽略了他们住在府城,而汪孚林住在县城,这时候是傍晚,只要府县两城相连的德胜门一关,他们一过去就回不来了。
  之前那些天,他们大多数时候都在临时寓所和府衙两点一线地连轴转,歙县县城虽说就在府城东面,他们却还是第一次来。思忖反正没人认识自己,两个差一届的进士全都没有坐轿,而是选择了骑马,前头各是一个牵马的书童。初来乍到的他们原本还以为需要一路问过去,可进德胜门之后才问了第一个人,那位路人竟是直接非常热心地带路,直到把他们带到县后街,这才开口说道:“就是正对着县衙知县官廨后门的那座汪宅就是,随便问个人都知道。”
  仅仅从这一件事,刘垓和史元熙就真真切切地认识到,汪孚林在这歙县县城中名气有多大。
  既然有这样的提示,两人也没有再继续问路。更何况,自从汪孚林再次回来之后,门前好歹挂了块汪府的牌匾,他们除非是眼神太不好才会错过。见那门头异常朴素,刘垓和史元熙刚刚还说过汪孚林的财神名声,不禁都有些意外,再次确定了一下那汪字应该没错,年纪小两岁的史元熙方才亲自去敲门。不多时,大门就打开了一条缝,一个发型有些古怪的脑袋探出来打量了他们一眼,继而就拉大了些,整个人都闪了出来,却是一个缺了半边耳朵的少年。
  “请问几位客人找谁?”
  “这是汪孚林汪公子家吗?”
  “是,不过公子不能会客。”出来应门的正是王思明,见门外两位客人显然有些纳闷,就连后头那两个牵马的随从也仿佛很不解,他方才不好意思地说道,“之前老爷和舅老爷出去办事,公子说是好好养病的,但不合又出门了两趟,所以老爷回来之后一气之下就吩咐不许让公子会客,更不许出门,除非府县衙门那边有什么要紧事。”
  按照大户人家的规矩,王思明这绝对属于背后编排主人,可这却是汪孚林特意嘱咐王思明对访客这么说,否则他非得被汪道蕴给闷死。而刘垓和史元熙自然不知道其中这关节,闻听此言全都有些忍俊不禁。到最后还是史元熙开口说道:“那烦请你进去禀告汪老爷,就说是汪公子的同年史元熙,科场前辈刘垓来访。”
  王思明毕竟还在熟悉种种大明风土地理人情的阶段,对这两个名字觉得很陌生,但同年和科场前辈是什么意思,他还是一开始就学过的。知道那竟然是两位进士老爷,他连忙长揖行礼,拔腿就往里头跑去,连大门都忘了关。
  面对这有趣的小门房,刘垓和史元熙不禁相视而笑,不消一会儿,他们就只听到里头传来了说话声,紧跟着,黑漆大门就被人拉开,至少和汪孚林打过照面的史元熙一眼就认出了前头那二十许的年轻人正是他们之前谈论的主角。而刚刚那小门房紧随在后,更落后几步远处,是和汪孚林有几分相似的中年人,史元熙和刘垓钱都猜到,那便是小门房口中的老爷。
  果然,厮见之时,汪孚林就歉意地说道:“王思明是我从辽东带回来的,原本是生在女真的汉奴,亏了张巡抚因他在抚顺关外有功,这才遂了他的心愿,让他跟了我,还不大熟悉人情世故。之前他要是说了什么,二位兄台还请不要放在心上。”他说完就往后头看了一眼,笑着说道,“那是家父。”
  史元熙之前才听刘垓说过汪孚林那位着实“可圈可点”的父亲,见汪道蕴有些不自然地上前寒暄,两人少不得也见过这位汪老爷。直到汪道蕴很快就避开了,史元熙仗着自己是汪孚林的同年,又想拉近关系,便故意笑问道:“汪贤弟,令尊不许你见客,这到底是个什么典故?”
  “别提了,家父一向觉得我太会惹是生非。”汪孚林无奈地苦笑一声,见刘垓和史元熙那脸上表情全都很微妙,他就猜到人家恐怕在背后也这么议论过自己,他也不以为意,请了两人进门后便开口说道,“若非我早就听说二位协查夏税丝绢纷争到了徽州府,又告诉家父你们是太平府推官和宁国府推官,只怕他还要继续禁我见人。话说回来,二位这时候过来,不知道所为何事?”
  “汪贤弟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刘垓虽和汪孚林不是同年,可今天摆明了不拉近关系就没法说话,他也就自来熟了一把。当下就似笑非笑说道,“听说当初歙县衙门被人围堵,薛县令意图丢出那个帅嘉谟当替罪羊,却被你堵了回去,而后更是三下五除二就驱散了乱民。要说这夏税丝绢纷争,根子非常久远,总没有人比你这歙人更清楚缘由,我们实在摸不着头绪,这才来找你答疑解惑。”
  自打知道来的是两位推官,而不是预想中的通判,再加上打听到两人的履历,汪孚林就猜到,他们在解题无门的情况下会来找自己。现在人真的来了,他就把人往前院正厅二楼的书房带。对于这地地道道的袖珍徽式宅院,刘垓和史元熙都颇感兴趣,甚至还在二楼那围着院子的美人靠上饶有兴致逗留了片刻,这才进了书房。落座之后,他们就从汪孚林口中听到了完全版本的休宁婺源那连场变故,就连夏税丝绢纷争的起源,也比他们从文书上看的更明晰。
  最重要的是,汪孚林并没有完全偏私歙人,而是从甲辰以及乙巳两年的夏税秋粮额度变化,分析了歙县这八九千匹丝绢税可能是出于别县全都大量增加了夏税秋粮米麦税额,唯独歙县在这两项上有所减少的缘故。当然,汪孚林也指出了此事的蹊跷,徽州并不产丝绢,缘何加派的会是丝绢,而且总额比浙江布政司所有府县一整年的丝绢税还多,这显然不合理。
  可刘垓也好,史元熙也好,需要的是尽快审理完那些休宁婺源的作乱首恶,同时协助徽州府拿出一个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起因。因此,两人在对视一眼之后,史元熙就诚恳地说道:“汪贤弟,刘兄之前就说,你在徽州府大名鼎鼎,既如此,你有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当然……没有。”见两人无不大为失望,汪孚林就苦笑道,“如果有,我还会等到今日?恕我说一句实话,这件事既然已经没法和稀泥了,那么就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朝三暮四,看看下头百姓能否被糊弄过去;要么拆东墙补西墙,让朝廷适当减免一些,至少给徽州一府六县的百姓一点交待。否则,别看婺源和休宁已经安定了下来,但那是因为婺源有四不县令吴琯,休宁则是被骗子给弄怕了,否则这反弹根本不可能强压下去!”
  别说是他,就算在张居正的位置,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赋役公平!
第六四八章
入嗣这件事
  何为朝三暮四,就是不动原本独派歙县的夏税丝绢,然后把歙县的均平银拿出一部分均派到其余五县头上,这样歙县的负担就轻了,而五县不用负担额外的丝绢税。但实际上,这完全是用均平银来阴补丝绢税,所以对于五县百姓来说,这就叫做朝三暮四。
  而何为拆东墙补西墙,那就是说,把歙县原本茶税船税之类乱七八糟的小税种挪过来,然后在歙县的夏税丝绢中减掉一部分,用那些小税种收来的钱抵充这减掉的一部分。但归根结底,终究是给歙县减掉了一部分赋税。
  而刘垓以及史元熙留在汪家商量了一晚上,还想出了另外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案,那就是从徽州府的里甲军需银中拿出一部分来冲抵夏税丝绢。现如今反正有了方案,哪怕只是矮子里拔高子,别说尽善尽美,根本就是无奈的折衷之计,可不论怎么说,他们总算是有了能够向上头交待的东西。所以,哪怕发现德胜门一关没办法回府城,两人在汪家借住了一晚上,心情却是比之前好多了。
  毕竟,谁也不希望真的在徽州府拖上一个月,回去之后看到本府堆积如山的事务等待处置!哪怕有人署理,但身为进士的他们很难信得过那些出身杂途的佐贰官。
  当然,既然这两位来了,汪孚林少不得提了一嘴,建议两人可以去探望一下歙县县衙中那位正在养病的薛县尊,趁机了解一下情况。可刘垓和史元熙自打临时借调到徽州府之后,一府六县的官员都基本上见过了,唯有徽州首县歙县令薛超没见过,听说薛超竟是在这节骨眼上病着,连县令的职责都是喻县丞署理,他们心中早就给人打上了一个躲事没担当的标记。次日清早离开汪家时,虽说知县官廨后门就在眼前,可两人合计了一下,还是没去。
  反正他们是徽州知府姚辉祖上书请调来的,和薛超品级相同,又不相统属,即便人家是内阁三辅张四维和刑部尚书王崇古的同乡,可他们也犯不着去巴结这位。毕竟,之前他们的随从打探到的可是薛超最初在夏税丝绢纷争上极其热心,县衙被人一围就立马打算让别人当替罪羊,现在居然还病着,这种不地道的父母官,谁乐意与其打交道?不但如此,正愁不知道该拿谁顶缸的他们不约而同想到,要在回头上奏时好好提上一笔。
  把这两位推官送走,汪孚林嘱咐为人机警的刘勃去跟一跟,等到得知史元熙和刘垓径直通过德胜门进了府城,压根就没有去县衙看薛超,他就知道,有了徽州知府姚辉祖以及史元熙刘垓这双重保障,薛超这个县令应该不长久了。
  “只希望歙县下次不要摊上这种要捞钱刷政绩,却不肯担责任的家伙。”
  汪孚林喃喃自语,可走进厅堂时,他就只见汪道蕴已经坐在正中央的太师椅上等自己,他只能无可奈何地上前解释道:“爹,之前那两趟出门我也是没办法,斗山街许家和黄家坞程家那两位,怎么说也是我的长辈,说的又是银庄票号那点事,总不成让人家到家里见我吧?”
  汪道蕴没理会汪孚林的解释,而是直截了当地说道:“我和你舅舅访了秋枫族里的族长,他带着我们走访了几户人家,最后打算把秋枫过继给他族中一位守寡已久,品行很不错的叔祖母当嗣孙,她儿子未婚就死了,想要个孙子承嗣香火,却只要读书上进就好,不用在家守着她,我和你舅舅见过那位老人家,人品端方,很不错。虽然我和你舅舅已经说定了,但你这个老师还得亲自带着秋枫再去一趟。唯一不太理想的一点是,老人家搬回了老家,那是歙县竦川,你什么时候带人去你自己定。”
  “竦川就竦川,我又不去汪尚宁家中找茬,他能拿我如何?不论如何,这次真是多亏了爹和舅舅。”
  “你也不用那副好像怕了我的鬼样子,你天不怕地不怕,还会怕我这个爹?就连你伯父都管不了你,更何况是我?”汪道蕴狠狠瞪了儿子一眼,想到昨天晚上在书房门口听了片刻,知道汪孚林确实是在和刘垓史元熙商量夏税丝绢的事情,他想想儿子的能耐,最终也不想再说什么了,意兴阑珊地说道,“我和你娘明天就回松明山,你自己的烂摊子自己好好收拾就是。只有一条,我们知道小北武艺不错,可你也别老支使你媳妇!”
  二老既然要回乡去,而不是在这里死死盯着自己,汪孚林当然什么都答应,至于最后一句关于小北的话,他虽说嘴上答应,心里却知道就凭媳妇那比自己更加没定性的性子,他不支使她都会自己想招,所以也只能在心里对二老说了声抱歉。接下来,他当然便是找了秋枫来。
  即便离京之前因为汪道昆的话,他就对秋枫提过此事,但如今真正到了操作的最后一步,他还是有些担心这个经历曲折的少年作何抉择。要知道,这年头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强调父权族权,也难保秋枫读书读得脑子僵化,愚孝发作又反悔了,想要将卖了他还一心利用他给家里搂钱的父母给认回来。如果是那样,他也没什么好说的,大不了将来不再管闲事。
  在长久的沉默之后,秋枫突然跪了下来。磕了三个头后,他一字一句地说道:“这么多年来,若不是老师,我早就不知道铸成多少大错,能不能活着都不知道。不论这件事,还是今后其他事,我一切都听老师的。只不过,老师已经帮了我太多太多,我只希望有了祖母之后,不要再一直花老师的钱。绿野书园那边我能帮得上忙,还能读书,叶掌柜也答应给我和其他帮工一样的工钱。下次岁考之后我有自信能升增广生,等到日后成了廪生,有了廪米,我更能贴补祖母。”
  “好,好!”汪孚林这才舒了一口气。重获新生以来,他不能对人吐露自己的来历,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不遗余力寻找又或者说培养和自己价值观相近的人,如今看来,这还是卓有成效的。他伸手把人搀扶了起来,这才笑眯眯地说道,“将来的路你自己选,哪怕不能一直考到进士,有个功名在身上,做什么事情就容易多了。天下不是只有科场一条路,新安吕大侠就是最好的例子。你回去收拾一下,这两天我们就出发去竦川。”
  汪道蕴是回去了,但毕竟之前是他和吴天保一块去张罗的这件事,所以吴天保却从岩镇南山下赶了过来,负责带路去竦川。作为汪孚林的舅舅,他是个热心而又老实的人,如今看着外甥汪孚林越来越有出息,他当然再高兴不过了。可是,知道今天要去做的是一件很正经的正事,但看到汪孚林的同行阵容有秋枫,还有金宝和叶小胖,甚至小北也一块跟着去凑热闹,大冷天硬生生成就了一副全家去踏青的阵容,他就着实有些又好气又好笑了。
  只不过,他也就是心里嘀咕一下,见一大帮人嘻嘻哈哈的,当然不会说出什么煞风景的话来。
  因为隋末越国公汪华曾经占据歙州等六州,而后又投降唐朝,封宣城开国公,上柱国,六州总管府长史,而汪华前前后后生了八个儿子,这八个儿子在歙州这一带繁衍生息,于是如今别名新安郡的徽州府素来有十姓九汪之称。这其中,歙县境内比较有名,而且合族共居的汪氏就有整整十六支,早年是出了汪尚宁的竦川汪氏显赫,如今这几年却是因为汪道昆的重新起复,松明山汪氏占了上风。
  而汪孚林虽说曾经和竦川汪氏放对,可他也是这次在去竦川的路上,这才从吴天保的口中得知,其实汪氏在这附近总共有两支,一支是竦口汪氏,一支是竦川汪氏。竦口就如同这两个字一样,也常常被人称作是竦川口,其实根本就是在一个村子里。巧合的是,这两支汪氏的始祖不是最初就住在这里的,却也不是从一个地方来的,全都是移居,而且追根溯源,竟然全都是出赘。
  竦口汪氏源自黟县黄陂人汪祐出赘到歙东上里殷氏,其子汪天禄迁居竦川口,是为竦口汪氏这一支的始祖,子孙众多却谈不上显赫,有捐官的,有捐资得到冠带荣身的,族中除了缙绅,最多的就是节妇孝子。而竦川汪氏源自从休宁出赘到歙西郑村的汪元龙,汪元龙玄孙汪森迁居竦川,成为了竦川汪氏这一支的始祖。在汪尚宁之前,族中也就是出过县丞之类的小官,又或者朝廷恩封的虚衔,直到汪尚宁出仕到三品,这才发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7/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