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4/446

  汪孚林听懂了,赵三麻子在陈阿田的解说下也听明白了怎么回事,少不得也是眼神古怪地偷看凃渊。凃渊那两个随从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可自家老爷就是那脾气,他们谁也不敢多提半个字,只能闷头苦吃。
  就在汪孚林打算拿着刚刚那桩喊冤的事情打趣凃渊几句的时候,突然就只见跑堂的伙计满脸歉意领着两个年轻人过来,却是因为满店这么多食客,就只他们两人一桌,还有空位,正好这新来的也只有两位客人,因此想要拼个桌子。然而,两个年轻人看到汪孚林和凃渊只不过一老一少两个人,桌子上却琳琅满目摆满了碗碟,三道烧味,三道菜蔬,四个点心,摆锝满满当当,他们就算坐下点菜,只怕桌子上也摆不下,顿时有些尴尬。
  其中年少的那个就拽了拽年长那个的袖子,低声说道:“哥,不如今天还是算了吧?吃这一顿也挺贵的。”
  “书院难得放假,说好请你到广州城中打打牙祭解馋,再到外头等一会儿就是了。就算之后怎么样不好说,节省的那点钱吃这顿饭却还够了。”
  在整个店堂那么多人中,汪孚林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熟悉的官话。他原本并不打算答话,反正凃渊说什么就是什么,眼下听了兄弟俩这谈话,他不由心中一动,却笑着也用官话说道:“萍水相逢也是有缘,二位要是不嫌弃已经动过筷子,不妨坐下来一块享用美食如何?”
  凃渊没想到汪孚林借着自己请客做人情,顿时又好气又好笑,可他也听到了刚刚他们的交谈,此时见两人中那个年方十六七的弟弟流露出又惊又喜的表情,年长的那人则面露犹豫,他就笑着点头道:“你们是濂溪书院的吧?既然我这侄儿开口相邀了,你们不妨就坐下,不过添两双筷子的事。”
  见人家叔侄俩热情相邀,再加上刚刚看到水牌上的那些菜价并不算便宜,弟弟便又拉了拉哥哥,兄弟俩最终连声道谢,还是一块坐了下来。至于伙计仿佛也对这种事司空见惯,笑着去添了两副碗筷来,随即就继续去忙活了。汪孚林饶有兴致地边吃边问,一如既往地巧妙从兄弟俩口中套着话。
  虽说众人都是初识,凃渊这个老牌子进士早就丢了八股这块敲门砖,但毕竟学识资历还在,汪孚林又是走南闯北见识广阔,而且都是读书人兄弟俩很快就丢掉了在陌生人面前的局促。当然,这其中也有汪孚林殷勤劝酒,哄骗他们灌下了好几碗后劲颇足米酒的缘故。
  原来,两人确实不是广东人,而是来自湖广武昌,哥哥叫陈洪昌,弟弟叫陈炳昌。兄弟俩大老远到广东濂溪书院求学,至今已经有两年了。别看兄弟俩大的那个二十岁,小的这个十七岁,却都是秀才,也算是少年才俊。
  凃渊一听到两个年轻人都是秀才,当下便长辈意识发作,立刻问道:“濂溪书院可是广州排名第一的书院,你们今年可准备回乡参加乡试?”
  “今年我和大哥没赶上科考,赶回去参加录遗又或者大收都恐怕来不及,而且湖广人多,虽比不得南直隶和浙江江西,可遗才试的人还是太多,要很侥幸才能拿到一个名额,就不打算回去了。其实,我们到濂溪书院已经两年了,过了七月就要搬出号舍,每月的月米也要减半。”说到这里,陈炳昌有些心情低落,随即喝了一口米酒,这才低声说道,“我和大哥说,不如我在广州城里找点事情做,或者去各隅社学帮忙,或去哪家店里写写算算,这样他在濂溪书院也能多读两年……”
  “要去找事情做,那也是我这个大哥该去做的。爹娘都不在了,你就给我好好读书!”
  “哥,那怎么行,从前在武昌参加岁考的时候,你可比我成绩好,差一点儿就能进廪生了!”
  从兄弟俩渐生醉意后的争执中,汪孚林得知,原来,这年头那些私家书院固然也会和县学府学对生员提供廪米一样,对学生提供每个月一定的生活补助,但毕竟慕名想要进书院的人太多,尤其是濂溪书院这样的著名书院,所以不可能容留太多人长久呆着,号舍也不够住。两年之后,除非特别优异的学生可以多留两年,其他旧人的号舍就要腾出来给新人,而提供的粮米补助也会减半。
  于是,这两兄弟因为期限已满,担心生活,所以相争不下,谁都想要退出之后全力保证另一个人的学业。
  对此,凃渊也颇为感慨。可是,别看他是三品按察使,但家境平平,俸禄也只够开销,更要赡养在家乡的妻儿以及老母亲,要资助这兄弟俩读书着实有些吃力——就连他自己的随从,也是靠的是官府补贴的工食银,而且还在按察司后院开辟了两畦菜田种菜补贴家用。今天请汪孚林打牙祭,这顿饭开销了之后,他大概这个月都甭想再出来解馋了。
  所以,这会儿他忍不住看向了汪孚林,却不想汪孚林正用手摩挲着下巴,似乎在打什么主意。这下子,他猛地想到汪孚林在杭州把为祸一方的打行给整合成了做正经事的镖局,顿时放下心来。
  就连那些家伙,汪孚林都肯出手帮忙,这两个读书人,汪孚林总会帮点忙才是。
  然而,一顿饭从头吃到尾,最终所有酒菜一扫而光,汪孚林却没提半个字,只是和陈家兄弟约好,来日去濂溪书院回访,这不禁让凃渊有些不大满意。而汪孚林当然看得出凃渊的想法,跟着这位按察使绕远路回按察司时,他就解释道;“不是我不愿意做好事,是眼下我初来乍到,立足未稳,先头这广州地面大小官衙对我这般态度,天知道濂溪书院那些师生也会不会对我心存误解?反正他们兄弟还没到搬出来的最后期限,世伯你爱才,我又何尝不是?”
  见凃渊脸色稍霁,汪孚林就笑着岔开话题道:“倒是世伯真真厉害,居然能把那家小饭馆给变成给人主持公道的地方。不过,您这老客成日里光顾,应该早就被人认了出来才对。”
  “我是花了三个月磨练了一口广府话之后,这才去那儿的,再说又不是一开始就遇到这种事,当然没人怀疑我。再说了,我这身打扮也就顶多是个老夫子,如今的广州和苏杭都是一样的奢侈习气,官员富商不穿纻丝和纱罗之类的衣裳你都不好意思出门,丝绢则要次一等,寻常人家看衣裳认人,我又没钱天天去,谁能认得我?”
  凃渊丝毫不在意地道明自己的清贫,见汪孚林满脸不好意思,他方才哂然笑道:“今天请你吃这一顿,我这一个月都没钱去了。”
  “世伯您还真是……”汪孚林对凃渊这做派实在是无可奈何,等到两人绕了一个大圈子到了按察司后门,他便笑着拱拱手道,“下次我回请世伯就是。时候不早,再晚就要宵禁了,我先行告辞。”
  按察司后门是按察使的官廨,凃渊清贫没几个仆人,这里也少有摊贩,两人之间这称呼一时半会还不至于传开,但新任巡按御史上任之后先去拜访按察使这个消息,仍然是如同一块石头投入了如同一片死水一般的广州官场,除了水花之外还激起了不小的涟漪。然而,按察司毕竟和布政司是平行的衙门,不相统属,用不着管布政司传的话,可广州知府和南海番禺两位县令那就进退两难了。还不等他们下定决心到底去不去拜见,却得到了另外一个消息。
  新任广东巡按汪孚林已经不在广州城中那座察院了。
  汪孚林拜访过凃渊这位当年在杭州结识的忘年交,他就懒得再呆在广州,应付其他大小官员,而是直接去了肇庆府的两广总督府,毕竟,汪道昆说过,他此来广东最大的职责,那就是因为瑶民之乱。说起来,如果他早一年来上任,那么这座总督府的主人便是殷正茂,他的同乡兼老前辈,也是汪道昆的同年。而如今殷正茂已经调任南京户部尚书,据说调入京师接现任户部尚书王国光班的可能性很大,他上次去南京时还见过。
  而如今的两广总督说来也巧,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凌云翼,一样是张居正和殷正茂汪道昆的同年。但据汪道昆那封信的大意来看,他这位伯父和某位凌总督却谈不上很大的交情,而且特意提醒凌云翼性子骄纵自负,不好相与。再者,巡按御史虽说位卑权重,与其他广东官员不可相提并论,说得不客气一点,朝中都是有人的,但行事若过分,得罪了督抚太深,一任过后随便拿个分守道分巡道安置了你,却是终生再没有进京为官的希望了。
  然而,毕竟汪孚林不是广东官场上那些要看凌云翼脸色的下属,因此他到总督府大门口一递上拜帖,卫士立刻通报进去,不消一会儿,便有人迎了出来。广东巡抚早就被裁撤了,凌云翼这个两广总督当然是广东广西地面上最大的封疆大吏,官职的全名是,钦差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道,带管盐法,兼巡抚广东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实际上也就是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实际上的职权无人能比。
  其实单单从表示品级的右副都御史这个职衔来看,凌云翼的品级和大多数巡抚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仅仅是正三品。要知道汪道昆那时候巡抚湖广的时候,也同样从右佥都御史进为右副都御史。可在职权上,之前对付倭寇,现在对付瑶民叛乱的两广总督,却远远胜过湖广巡抚。
  而此时此刻,出迎汪孚林的,是凌云翼身边一个幕僚,引路的时候却犹如闷嘴葫芦,一句多余的话没有,直到一座五楹重檐歇山顶的大堂外,他才躬身说道:“这是总督府的二堂,制台就在里头,大人请入内。”
  汪孚林谢了一声,这才整理了一下衣冠径直进门。说是二堂,这座建筑已经可以当得上寻常五品官家中的正堂了。偌大的地方并未隔断,正中央摆着黄花梨八仙过海大屏风,前头是一张太师椅,上头坐着一个五十开外的老者,人并不富态,而是有些干瘦,眼神中闪动着挑剔。太师椅左右却只有零零落落八张交椅,不设脚踏,而屋子东西两侧则是分头摆着满满当当的书架,正中央的墙壁上还挂着一把宝剑,乍一看去,颇有一种显摆文治武功的感觉。
  虽说不知道这是殷正茂当初遗留下来的格局,还是凌云翼这新主人的设计,但汪孚林只瞅了一眼便收回了目光,随即趋前行礼道:“下官拜见制台。”
  到这时候,他对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巡按御史已经不那么排斥了。毕竟,就算是号称正二品的总兵,在总督面前,一样要屈膝!除了巡按御史这样一个位卑权重的官职,整个广东还有谁能够面见两广总督时免去这一跪,不用当磕头虫?
第六六二章
督按合流
  天下各省,巡按御史总共是二十一人,其中南直隶三人,北直隶两人,宣大、辽东、甘肃各一人,其余十三布政司各一人,一般的情况是一年一轮换,但偶尔也会出现雷稽古这样先后两次巡按湖广的个别现象。而大多数巡按御史因为所怀使命,都是带着找茬挑刺的心理来的,故而和当地督抚乃至于地方官的关系都不会那么融洽。当然,朝廷也一直都在防止这种融洽,否则岂不是意味着整个省的官员上上下下沆瀣一气?
  所以,就如同辽东巡抚张学颜和之前的辽东巡按御史刘台之间非常不合,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一样,两广总督凌云翼和前任广东巡按御史之间,也一样是极其合不来。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凌云翼觉得对方是个乳臭未干不到三十的毛头小子,可现如今一个调回去了,刚调来的一个竟然是更年轻的!
  即便如此,这会儿凌云翼面对汪孚林的行礼,却还不得不干笑了一声:“免礼免礼,我和南明贤弟当年同科及第,没想到如今又要和他的侄儿同地为官,这缘分着实有些巧妙。贤侄你竟是初任官就是巡按御史,着实雏凤清于老凤声,前途不可限量!”
  嘴里说着这话,凌云翼自己却知道,他释放的这点善意根本不是冲着汪道昆,甚至不是冲着汪道昆至交好友的谭纶,而是完完全全冲着当朝首辅张居正去的。他就不相信,如果不是张居正首肯,这么离谱的任命怎么可能通过!当然,相比之前那位履新之后都迟迟没来拜见过自己,又臭又硬的前任巡按御史,汪孚林毕竟是在上任之初就赶到肇庆见他来了,至少从表面上看比他的前任要知情识趣得多。
  人家客气,汪孚林当然也投桃报李,落座之后少不得微笑着谦逊了一下:“制台威名赫赫,我从前也听伯父提过,不过始终缘悭一面,却没想到这次能够有缘在制台麾下为官,实在是荣幸之至……”他张口就来,接下来更是一口气奉承连连,给凌云翼送上了一堆高帽子。当然,这位两广总督的任官经历,他全都是从汪道昆的那封信上得知的,可在他的巧妙演绎下,变得仿佛是他真的对凌云翼仰慕万分似的。
  即便是远在两广的凌云翼,也听说过汪孚林的某些光辉事迹,当然那些小事他不大了然,可在辽东引发的震荡,以及在京师作为导火索引燃了都察院大清洗这火药桶,他却还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汪孚林不像那些初出茅庐的愣头青,一上来就横冲直撞,而是回应了他释放的善意,而且对他曲意奉承,他自然很满意。当这次没营养,纯粹是彼此试探的初步接触结束之后,他在心里对汪孚林就有了一个定位。
  应该是大佬们曾经操持在手中的刀子而已。一个刚刚二十岁的年轻人,能够有多大能耐?之前肯定是根据汪道昆这位伯父的交待去做事。像他自己这么大的时候,还没考中举人,哪里懂得什么世事险恶,汪孚林理应只是科场运气比较好而已!
  如果汪孚林知道,就因为刚刚这些打太极的试探,凌云翼便用当初同样年纪的自己来衡量他,他绝对不会有什么想法。毕竟,巡按御史和督抚大多数时候都是对着干的,能够降低一下自己在对手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和威胁程度,他当然乐见其成。至于在凌云翼面前要放低一点身段,那又算什么?反正只要不用当磕头虫,说几句和软甚至谄媚一点的话,他完全没心理负担。
  尽管殷正茂担任两广总督期间,也曾一直在用兵,但殷正茂最初的重任主要是在广西扑灭韦银豹等僮族,也就是后世称之为壮族的叛乱,以及对付从福建逃到广东的倭寇余孽,对泷水县罗旁山那些叛乱瑶民却只是小敲小打。毕竟这些地处两广边境的瑶民动不动就躲入深山,所谓官有万兵,我有万山,兵来我去,兵去我来,让官兵头疼到极点。
  因而,直到完全抽出手来,从万历二年开始,殷正茂方才开始制定围剿罗旁山的计划,然而他和张居正关系密切,因为南京户部尚书出缺,立刻被调去填补这个空位,两广总督和扑灭罗旁山瑶乱这担子就落在了继任者凌云翼头上。
  正因为如此,上任还没到一年的凌云翼先是整顿两广兵马,将客兵一一削减,同时调兵遣将,准备彻彻底底地围剿罗旁山。须知罗旁山瑶乱由来已久,不逊于赫赫有名的大藤峡瑶乱。终大明一世,瑶乱从来都是两广最大的军务之一。当年孝宗年间阁老丘濬就曾经用短短数字形容瑶乱之凶猛——广东十府残破者六!最夸张的时候,两广守臣全都因为瑶乱迟迟未平而待罪。所以,尽管凌云翼为人自负,却不会对这场从前任延续到自己的瑶乱等闲视之。
  要知道,正因为粤西瑶乱越来越频繁,泷水县的汉民甚至纷纷出逃,瑶民趁机大占地盘,为了应付这种态势,嘉靖年间,原本位于广西梧州的两广总督府,如今也迁移到了毗邻泷水县的肇庆府。毕竟,肇庆府治所在的高要县距离广州城约摸只有一百五十里,距离泷水县也只有不到两百里,而泷水县再往西就是广西地界,正是控御两广的中心位置。而广东总兵驻扎在潮州府,更多时候负责的是海防,而不是防范内部叛乱。
  和汪孚林初步接触之后,凌云翼便起身来到书房中的地图前,不厌其烦地对这位新任广东巡按御史一一解说自己的战略部署。对于这种自己专业之外的事情,汪孚林当然不会指手画脚,而是认认真真地听,同时也记在心里——这位两广总督会对他如此大费唇舌,不消说,那绝对不是因为他这个广东巡按御史位卑权重,而是因为指望他把这些禀报给张居正,禀报给兵部的关系,谁让兵部正副堂官全都算是他的长辈?
  不得不说,嘉靖二十六年这一科的进士,实在是阵容颇为强大!
  从凌云翼透露的军事部署中,汪孚林得知这位两广总督打算等到彻底剿灭叛乱瑶民之后,在泷水县加派防范兵力,同时将此地升格为直隶州的意图,他挑了挑眉,意识到这一点需要在给朝廷的奏报中着重点明,想了想就附和道:“泷水县升为直隶州,这确实是剿灭成功之后防微杜渐的最好方式。只不过,有道是恩威并济,如果我没猜错,制台一定也已经想好了如何施恩?”
  凌云翼仿佛被搔到了痒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不错,瑶民穷困,从前又有贪官污吏横征暴敛,正好被其中某些人当成了一呼百应的借口。我拟上书撤销原本设在泷水县的税关,让瑶民能够直接从山中经水路运木材出来到肇庆府出卖,然后在端州城的江边再设立一个抽税的税关。就在这肇庆府,我两广总督的眼皮子底下,料想某些贪得无厌的人也不敢太猖狂!对了,我打算届时让惠州知府宋尧武协理军务,毕竟,之前他在南雄府通判任上就曾经办过舟船粮饷兵甲等,非常稳妥。”
  汪孚林刚刚上任就来见凌云翼,对于广东这些官员也就是了解一个名字,哪知道宋尧武是何方神圣?但是,从凌云翼的话里,他还是获得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凌云翼上任至今这才多久?能够在其上任之初只不过是区区南雄府通判,而现在却已经是惠州知府的,不消说宋尧武必定是凌云翼赏识推荐的人。
  “制台慧眼识珠人尽皆知,至于这施恩瑶民之举,更是绝妙。”汪孚林最希望的就是凌云翼把万事都设想周全,这协理军务的人选也用自己人,正好让这位十分信赖的惠州知府宋尧武去征派军饷,这样他就可以两手一摊,啥都不用管,正好省心省力。然而,就在他这样想得正美的时候,却没想到凌云翼突然开口说道:“贤侄可知道,之前两广的客兵,是从哪里来的?”
  所谓客兵,指的就是从他处调来,非本籍的兵马。对于两广总督下辖的客兵,汪孚林微微一沉吟,就若有所思地说道:“当年俞总兵曾经镇守广东,莫非是浙军?”
  “不错。戚继光带出来的义乌兵善战,朝廷便从南到北,什么地方都用义乌兵,我承认义乌兵确实骁勇善战,然则客兵远来,粮饷耗费更多于本地土兵,再加上家眷不在,瑶乱又不是打倭寇,对他们来说谈不上保家卫国,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未免就有些懈怠。这些年客兵耗费军饷不计其数,所以我早已上疏朝廷加以裁撤。”
  说到这里,凌云翼突然词锋一转道,“即便如此,单单肇庆府一地,每年为养兵支出的军费,便达到额外加派两万两。此次用兵,恐怕还要再加倍征派,小小一个肇庆府难以承受。我听说你年纪轻轻却有财神之名,这军饷征派一事,你可要多多担待。此次用兵在年末,朝廷固然有分拨一部分,但更多的还是要广东本地筹集。我预计这场仗至少要打三四个月,八月末夏税完征之时,加派的军费和粮草也要到位,此事你可有把握?”
  狗屁的把握,我这个十府巡按本来就是被赶鸭子上架的!汪道昆竟然在私信上也提及军费之事,看来真是躲都躲不掉!
  汪孚林腹中暗骂朝中大佬只要动动嘴皮子,自己却要跑断腿,一点都没有大包大揽的意思,很没有诚意地说:“我尽力。”
  凌云翼也知道此事非比寻常,不好催逼过紧,正打算说届时会差遣惠州知府宋尧武一同办理,却不想汪孚林竟是把话题一下子岔开老远。
  “凌制台可知道香山县内的濠镜?”
  尽管对汪孚林的东拉西扯有些不满,但看在张居正和汪道昆的面子上,凌云翼还是没有发怒,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此乃粤东第一要害。”可下一刻,他却听到了一句让他有些难以置信的话。
  “筹饷之事,如果我可以在濠镜用点小手段,不知道制台可能接受?”
  凌云翼上任以来,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罗旁山的瑶乱上,但对于小小的濠镜关注仍然非同小可,毕竟,广东绝大部分官员的俸禄便来自于此。因此,他不由得眉头紧皱道:“年轻人不要只想着一鸣惊人,濠镜一地牵涉极广,岂是可以轻易触动的?”
  “如果我在不使得濠镜生变的情况下,用一些小手段呢?”
  尽管汪孚林笑得很从容,但凌云翼毕竟为官多年,却不会大意,当下直截了当地问道:“你想怎么做?”
  “我知道凌制台这里,存有广东众多衙门,包括濠镜在内的文书典籍,不知可否容我查阅五天?五天之后,我再将心头谋划禀告制台。”汪孚林见凌云翼紧皱的眉头没有丝毫舒展开来的迹象,他便很随便地拱了拱手说,“毕竟我是突如其来接到任命,匆匆来到广东的,对于上上下下全然不熟悉。若要担负制台给予的重任,不得不先知己知彼,还请制台成全。”
  想到今天汪孚林给自己的第一印象颇为不错,言谈举止都比之前那个又臭又硬的巡按御史要让人舒服得多,再加上那背后的强硬后台,凌云翼踌躇良久,最终还是决定点头。毕竟,这在他眼中不是什么值得拒绝的大事,只不过,对于汪孚林刚刚突然抛出的那句话,他还是免不了有些好奇。
  于是,接下来的五天里,汪孚林便是自始至终逗留在两广总督府。当这样一个消息传回广州城的时候,顿时在各大衙门引发了轩然大波,尤其是布政司压力最大。谁不知道,一旦总督和巡按御史沆瀣一气,这便意味着广东境内的所有大小官员全都必须俯首帖耳,否则,督宪合力的结果,铁板钉钉便是那位官员落马。因为想要打探汪孚林究竟是在总督府中做什么,肇庆府治所在的高要县前往广州城的官道上始终奔马信使不断。
  当广州城中的人终于得知,汪孚林是泡在文书库里时,这一日,汪孚林终于是再度出现在了凌云翼的书房中,至于究竟谈了什么,却只有两个当事者本人知道,旁人再无一人知情。只不过,汪孚林眉飞色舞离开总督府的表情,却给了外人无限遐思。
第六六三章
广州第一学府
  尽管高要县毗邻瑶乱的泷水县,但汪孚林眼下只带了十几个人,当然不会贸贸然深入虎穴,而是径直离开高要县城,甚至没有在四会县城中停留,而是悄然在周边乡镇转了转,打探了一下当地官场民情后,就立时回返了广州城。因为他动作非常快,甚至根本没有惊动当地县城主司。
  这一来一去总共只耗费了不到八天,对于他来说不过是完成了上任之后的第一轮程序——拜见名义上的上司,同时初步了解自己的辖区情况——可对于别人来说,那就不是这种含义了。别人只看到一个在布政司表露出疏淡之意后,立刻不管不顾撇开布政司,而后单独和按察使以及总督接触的巡按,消息灵通人士甚至知道,按察使凃渊叫了人去小馆子吃饭,而总督凌云翼则是容留人在总督府呆了整整五天!
  如此一来,除却如今地位越来越尴尬,职权几乎被总兵侵夺殆尽的都司,布政司可谓是一下子就被孤立了起来。两位布政使还扛得住,可下头的府县就不一样了。在他们看来,哪怕汪孚林这位巡按御史空前年轻,但职权却是货真价实的,而且在其先后去见过按察使和总督之后,他们要是还稳坐钓鱼台,会不会回头在人家的参劾表章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还不等他们在布政司和巡按御史之间做出抉择,布政司那边就悄悄捎了信过去。
  于是,汪孚林刚回到察院的当天,就迎来了南海县令赵海涛的来访,紧跟着就是番禺县令于成辉。这两位分别治理了一半广州城以及各自管辖范围内庞大子民,除了表达出之前没来及时拜见的歉意,剩下的主旨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哭穷!
  而在他们之后,广州知府庞府尊来访之后竟然也同样连声哭穷,汪孚林就着实就觉得莫名其妙了。不说别的,单单他两次进出广州城的感受来看,穷这个字距离广州实在是很遥远。否则珠江上成千条船哪来的?
  “汪巡按,实不相瞒,这广州府的家,真的不好当。外人都说广州府是广东第一府,所以夏税秋粮也好,坐派和岁办也好,全都是整个广东头一份,下头百姓早就叫苦连天了。听说你所在的徽州府,也才刚闹过夏税丝绢纠纷?这类似的事情广州府一样是一大把,成天闹得我头都疼了!而且,你想来一进广东就发现了,这语言不通就是到广东来上任的官员最大的问题……”
  从庞府尊絮絮叨叨的话语中,汪孚林要是再不明白这哭穷缘何而来,那他就是猪脑子了。归根结底,那是怕今年和夏税秋粮一块征收的摊派军费收不齐,考评会落到下等!要知道,地方官的考评固然和京察不一样,上一级负责下一级的考评,但巡按御史要参劾的人,等闲却是逃不过这一劫的。但如果能够有巡按御史说说情,某些责难虽不至于就此完全减轻,可也至少会容易过关一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4/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