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3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6/446

  汪孚林生怕小北想起胡宗宪昔年旧事,尽量把话题岔开。然而,凃渊说的是留小北住几日,他说明日就得去南澳,所以留着远道而来的妻子住下,也就是说,他并不确定自己多久能回来,也许等不到喜脉确诊的那一天,他不由得心生歉意。可还没等他把话说出口,就被小北用手堵住了嘴。
  “不用说啦,我本来就是自己心甘情愿跟你到广州来的,再说你又不是去玩。”小北说着顿了一顿,随即展颜笑道,“仓促之下,能有这样的法子遮掩我们的事,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只不过,如果是真的诊出了喜脉,你打算让我回徽州去,还是……”
  “坐车不安稳,风险太大,你又晕船,海船可比内河航船更危险,你还是先留下,等到确诊坐稳胎之后再说。”汪孚林不假思索地说出这句话,见小北满脸欢喜,他就没好气地哼了一声,“都知道还明知故问,耍我吗?我明天走后,你就做出个姿态搬出去,最好用个金蝉脱壳之计,免得有人盯死你的行踪……”
  汪孚林惦记着自己很可能就是真正要当父亲的人了,再加上明日就要离开,一番唠唠叨叨的嘱咐后,夫妻俩竟都是后半宿方才堪堪睡着。等到次日清晨起床时,看到睡在床上里侧的小北还未醒来,他也没有去惊动她,下床更衣洗漱用过早饭进屋,看到人竟然还在沉睡当中,他想到昨夜那不是缠绵胜似缠绵的情景,嘴角忍不住翘了翘,最后便轻手轻脚来到书桌旁边,随手留下了几行字。
  当小北一觉醒来的时候,日上三竿,枕边早已空空如也,唯有那熟悉的气味仍在。意识到汪孚林很可能已经走了,她急忙支撑着坐起身叫道:“碧竹!”
  闻声进来的碧竹一看到小姐那慌张中带着几分气恼的表情,当即快步上前,又低声说道:“是姑爷特意嘱咐过的,昨夜闹得太晚,他又是一大早就要走,所以不让我叫醒小姐。再者,姑爷说了,小姐也许是双身子的人,给他送行要紧,还是自己保养身体要紧?”
  “可人人都知道我是昨天才到的,今天他走我却连面都不露,那些盯着察院门口的人会怎么说?”
  见小北满脸懊恼,碧竹顿时抿嘴一笑,但很快就在小北那气呼呼的瞪视下,换了一脸正经的表情:“这有什么,姑爷早就吩咐了门上的王思明,说是任凭哪里的访客都得挡驾,不要打扰了您休息,如此一来,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你还说!”小北差点气得把枕头扔出去了。这不是明摆着要对外头说两人小别胜新婚,以至于她被折腾得汪孚林启程也没法去送,这不是给汪孚林招惹一个好色不节制的名声吗?可就在她火冒三丈的时候,碧竹却已经提了鞋子过来,先服侍她穿了,这才说出了另一番话。
  “小姐,按理说当初您嫁到了汪家之后,跟过来的我就应该改口的,可姑爷却一直都没让,而且特别是在家里,一定让我这么称呼,您说是为什么?姑爷私底下对我说过,小姐您小时候那段经历实在太过惨痛,后来有夫人教导,大小姐护着,哪怕在很多人看来,终究是曾经当成丫头养的叶家庶女,可您一定会觉得那段日子,是出嫁前除了在胡部堂身边之外最幸福的。既如此,他又不在乎称呼之类的问题,让您一辈子都是千金小姐,那又有何不可?”
  小北差点没被碧竹说得掉下泪来,好容易止住了伤感,她正想说话,却没想到又被碧竹抢在了前头:“姑爷还说,这次他到广州,风头出尽,功劳也不小,既然布政司那边屡屡挑错却碰到铁板,送上这么一桩口实让人去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好色不节制有什么,又不是眠花宿柳,而且一夜之后,他就匆匆离开去忙公务正事了,他到时候也不置辩,直接认下就行了,还能赚点同情分。要知道,这年头地方官员荒淫糊涂的多了!”
  “都是强词夺理!”
  嘴上这么说,但小北心里却滚烫滚烫的。虽说早已不是新婚,而是老夫老妻了,碧竹也不是外人,可她在下床之后,还是忍不住轻哼道:“以后这些话,我一定要听他亲口说,还有你,下次再听到不许瞒着我。你是我的丫头,又不是他的狗腿子,再犯我就立刻把你许配给于文!”
  这次换成碧竹脸色泛红了,眼睛一瞟就岔开话题道:“对了,姑爷说,还在书桌上留了字条。”
  这一次,小北没有半点犹疑,立刻趿拉着鞋子来到书桌边。当她看清楚那字条上寥寥几行字内容之后,顿时皱了皱鼻子轻哼了一声。
  大约是昨天晚上关于养身的那些话已经唠叨够多了,字条上并没有那些她已经听得耳朵起老茧的叮咛,而是嘱咐她再去一趟濂溪书院见王畿,尽快把适合进圣保禄修院的人选定出来,同时,给广州知府庞宪祖找点功劳政绩,酬谢一下这位因他到来而频频担惊受怕,政绩受损的王学门人。
  “算你识相,没觉得我现在这样子就什么都做不了,城里走走还是没问题的!”
  而肚子里装着这么一桩事情的汪孚林,这一路同样是心不在焉。幸好他这一次带的人多,和前一次轻车简从不可同日而语,除却戚良等老卒之外,还有护卫十二人,挎刀骑马,呼啸而行,夹在当中的他就算走神,也不至于把马骑到沟里去。当他再一次来到潮州府时,也和上一次轻车简从,只悄悄见了冯师爷一面的情况大不相同,一下子惊动了潮州府官场的方方面面。
  因为早一步得到了他来的消息,再加上南澳岛上俘获以及招降了海盗数百人,二十多条船的消息已经传来,潮州知府直接派了府衙同知通判,再加上海阳县令以及下头属官出城迎接,到最后,这位知府似乎还担心汪孚林嫌他太过轻慢,干脆自己亲自过来了。
  远远看到这样夹道欢迎的场面,汪孚林虽说并不感到意外和吃惊,但还是早早地在距离城门几十步远处就下了马,随即撇下了坐骑,就这么步行上前。
  “怎敢有劳诸位大人出城来迎,实在是惶恐。”
  见汪孚林没有凭借自己是广东巡按御史,又挟之前那一桩莫大的功劳,直接居高临下地骑马过来,而是特意多步行了一段路,潮州知府郭亥阳的脸色就好看了许多。毕竟,他是正四品的知府,原本是不必来的,可潮州府在整个广东富庶只下于广州府,可历年来此地出的海盗之多,也同样是广东之最,和相邻的福建漳州府不相上下,所以面对汪孚林,身为知府却从来都拿海盗没办法的他未免有些没底气。
  “汪巡按之前来时,我等就全然不知,也没能帮得上忙,今日我等略备薄酒,为汪巡按接风宴,不知道是否太晚了?”
  说这话的是海阳县令贺子岳,不消说,又是汪孚林的同年——万历二年的这一批进士因为当时张居正因为长子落榜,心里不痛快,汪孚林的名次问题又被有心人闹得沸沸扬扬,到最后,张居正不但不选庶吉士,天南地北的县令推官倒选了一大批,所以贺子岳是除却广州府衙齐推官之外,汪孚林在广东遇到的第二个同年了。只不过和齐推官的心态平和相比,已经上任两年多的他看着汪孚林,心里却非常不痛快。
  他也是三甲同进士,名次只比汪孚林低几名,被派到地处天南的潮州府海阳县担任县令,这就已经够憋屈了,更没想到的是汪孚林老神在在候选两年之后,竟一下子就被派了巡按御史,这简直不合规矩!所以,此刻他忍不住就话里带刺,可说出口后就有些后悔了。
  汪孚林却对付惯了别人这种话里藏锋的讽刺,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还冲着贺子岳笑了笑,这才开口说道:“上一次是事出机密,我只在潮州府停留了一夜,就经柘林招募了一批勇士去了南澳,自然不敢通告官府。而今日更没有想到诸位如此兴师动众,我实在是心中不安。不若就由我做东,在潮州府城有名的潮味楼给诸位赔罪如何?”
  说到这里,他也没在意贺子岳一下子变得非常难看的脸色,笑吟吟地说道:“我已经提早让人打前站订好了包厢,还请诸位大人务必赏光才行!”
第七四一章
继续演戏
  什么叫做反客为主?
  郭亥阳终于体会到了,因此,对于贺子岳自作聪明却反被聪明误的那一番话,他不可谓不气恼,却又不好在汪孚林这个外人面前显露出来。而其他的官员有的惊讶,有的不明所以,也有的暗自幸灾乐祸,可面对汪孚林如此厉害的词锋,谁也不敢接茬。到最后,还是郭亥阳这个知府不得不硬着头皮出来转圜,以大家已经备好接风宴为名想要劝说一二,可汪孚林只是笑呵呵地问了一句,敢问各位定的是何处,他就一下子哑然了。
  他吩咐人去定的,自然也同样是潮州府最最有名的潮味楼!要是放在别的地方宴请这位如今炙手可热的巡按御史,传出去岂不是会让人觉得不够恭敬?
  而汪孚林从郭亥阳的表情上,已经看出了端倪,当即笑着说道:“接风宴也好,赔罪宴也好,都是个名头而已。既然都在一个地方,又是大家相识一场,那就不要计较这么多了。我还是第二次来潮州府,请诸位大人带路如何?这一直堵在城门要道,对别人却是太不便了。”
  既然明白汪孚林是个眼睛里不揉沙子的厉害角色,郭亥阳思量再三,终究还是不得不应下。而贺子岳一句话出错,一场好好的接风宴有可能变成汪孚林所谓的赔罪宴,他就再也不敢乱说话了,当下不得不收敛起心头那羡慕嫉妒恨,陪在了后头。
  这么多头戴乌纱帽,身穿团领衫的潮州府官员出动,尽管潮州府衙在汪孚林来的官道上都安设了人手一路通报,但还是一度让潮州府城门堵塞了两刻钟。进城时,虽说没有事先净街,可全副知府仪仗往前头一放,哪怕汪孚林只带足了护卫,没有带相应的仪仗,仍旧足以让大街上行人车马统统退避,而路边看热闹的人则是更多了。有认识本地官员的悄悄对人解说着这里头都有谁谁谁,而不认识的则在羡慕这些大人们招摇过市的风光。
  当众人来到潮味楼前时,这里已经由府衙和县衙的壮班接手了防务,清了场,毕竟潮州府别的不多海盗多,万一再闹出一条行刺的事情来,谁也消受不起。而亲自迎候在外的不是别人,正是汪孚林之前在香山县时曾经见过的黄七老爷。
  尽管是家大业大的豪商,平日在潮州商帮中的话语权也非同小可,这小小的潮味楼只是黄家庞大产业中非常不起眼的一桩,但此时此刻,黄七老爷在父母官面前仍是表现得谦恭异常,对汪孚林更是姿态放得极低。
  毕竟,汪孚林在濠镜推行的那一系列新政,还可以说是靠着凌云翼的撑腰,再加上切入点选得好,手腕固然高超,能力却未必,可这次招抚又或者说平定海盗的一役却不一样,因为从始至终,仅仅只是南澳总兵晏继芳有少许配合,其他官衙全都被蒙在鼓里,余下的全都是汪孚林自己的人办到的!这如何不让他暗中权衡对方真正的能力和手段?
  而汪孚林颔首答礼,算是和黄七老爷打了个招呼之后,他的目光就落在了黄七老爷身边的另一个人身上,甚至还非常一本正经地拱手作揖道:“冯老师。”
  这老师两个字一出口,别说是黄七老爷大吃一惊,就连郭亥阳等潮州本地官员亦觉得意外。不但他们如此,就连冯师爷本人也有些措手不及,心中暗想,我虽说当过歙县学宫的教谕,可你当初还是秀才的时候,顶多是来县学点个卯,紫阳书院里可是一天课都没上过,从前称呼一声冯师爷,那自然没有问题,怎么今天就突然变成冯老师了?真正要算起来,如今内阁次辅吕调阳,上一科会试主考官,那才应该算是你的老师吧?
  心里这么想,冯师爷去搀扶的动作也挺快,可还不等他开口否认,却又被汪孚林抢在了前头。
  “当初在歙县学宫时,曾经受过老师不少教诲,之前过潮州府时,我也只来得及匆匆拜访过一次,如今再来,却还要劳烦老师在这潮味楼为我订席,实在有些不恭。”
  黄七老爷登时忍不住好好端详了一番冯师爷。之前冯师爷匆匆带人赶来,说是要订一个包厢和三桌席面的时候,他还以官府迎接巡按御史汪孚林为借口搪塞,谁知道对方直接就说是帮汪孚林定的。幸好他狐疑归狐疑,却还抱着也许是真的这种想法,没把人给撵走,而是留下和自己一同迎候,否则岂不是要铸成大错?看不出来啊,这么一个只当过教谕,顶多只能算是小富即安的人物,竟然能让汪孚林叫一声老师!
  而汪孚林见冯师爷明显有些发懵,当下便对郭亥阳等人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一下,冯师爷过去担任过歙县教谕的经历,甚至还着重点出对方曾写过一卷《杜骗新书》,继而就笑道:“上次我因为事情机密,经过潮州府时,便留了人在冯老师家中,负责与广州察院之间的联系,所以这次再来,想到的还是冯老师,便拜托了他来此订席面,也好向诸位赔个不是。之前并非过门而不入,而是实在不敢走漏任何一点风声。”
  郭亥阳这会儿是恨死了刚刚话里带刺的贺子岳,心想要不是你,就算汪孚林早有准备让人订了席面,那也有办法糊弄过去,怎会像现在这样尴尬?于是,他打了个哈哈,立刻摆出了要多诚恳有多诚恳的表情:“汪巡按言重了,你之前重任在身,又把事情办得那样漂亮,咱们这些潮州府的官员只会感激你为潮州百姓除害,哪里会有什么挑剔?这赔罪两个字还请千万收起来。都说地主之谊,我等既然是本地官员,又怎能让远道而来的你破费?”
  冯师爷之前没资格和这些潮州官员一起去城门口迎候汪孚林,所以听到汪孚林和郭亥阳这一番对话,他才算是明白两拨人究竟争的是什么。当初在歙县当教谕的时候,叶钧耀对他颇为信赖,后来他任满之后,叶钧耀调去京师,他自己也因为只是举人,故乡太远,无意继续漂泊在外为官,这才选择了回乡,放弃了官途,但这不意味着他缺乏智慧。此时此刻,他看到汪孚林有些犹豫地看向了自己,他终于明白了过来。
  莫非汪孚林这番做作是故意的?
  在迟疑片刻之后,他便开口说道:“伯信,诸位大人为你接风洗尘的一片好意,你就不要拂逆了。你之前也不把话说清楚,请我到这里来订席面是因为这个,否则我定然要劝你的。别说郭府尊向来宽宏,就凭你之前是为了正事,大家也断然不会怪你,这赔罪二字,却是绝对用不上的。你若真有心,席间给郭府尊和大家敬杯酒,这样不就行了?”
  众目睽睽之下,冯师爷直呼汪孚林表字,而后还义正词严地批评了汪孚林几句,黄七老爷不禁对其刮目相看,但对于结果却不大乐观。可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汪孚林沉默了片刻,竟是真的从善如流地点头说道:“确实是我想差了,老师提醒的是。既然如此,那就叨扰郭府尊和各位大人了!”
  竟然真的劝住了!
  这一次,连郭亥阳都不禁眼睛一亮。心头如释重负的他连忙笑呵呵地说了几句场面话,这才和其他人一起簇拥汪孚林进了潮味楼。
  这一顿饭吃得觥筹交错,气氛和谐,酒酣之际,汪孚林还为潮州府的官员大大抱了一番不平,认为潮州府常出海盗不是官逼民反,也不是官员治理无方,而是有各种地理人文因素作怪。尽管只是这么一说,可也足以让政绩年年上不去的众多官员感到知己了。尤其是汪孚林豪爽地敬了不少人,这更是大多数人心平气和了下来。
  这个大多数人,当然不包括海阳县令贺子岳。尤其是当曲终人散的时候,汪孚林直接把几位官员给灌趴下之后,竟是召来黄七老爷问了今次接风宴的开销,竟是要自掏腰包时,他就更加轻蔑不屑了。不过是标榜清高而已,虚伪!
  郭亥阳也有些面子上挂不下来,然而,当汪孚林漫不经心似的说出了一番话之后,他立刻吓得酒醒了。
  “两桌加在一起不到三十两银子的席面,富贵人家听上去不会觉得有什么,但忠等人家却可以过一年,而小民百姓更是要不吃不用攒十年八年都未必能有。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这个巡按御史到任不久,可却挺讨人嫌的,一面有人雇凶行刺我,一面还有人时时刻刻挑我的刺,所以这顿饭我自己掏腰包,还能够避免各位吃我连累被人参劾。黄七老爷,可不是我不给你面子,他日我不是广东巡按御史的时候,就到你家大吃大喝几日!”
  这绵里藏针的话,可不是在说布政司那两位布政使?
  脑袋还清醒的官员们立刻品味了出来,因此竟是无人反对,还有人隐隐后悔今天还不如找个托词请假在家更妥当。而酒宴散去之后,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汪孚林亲自搀扶了喝得有几分面红耳赤的冯师爷出了潮味楼,早有随从雇了轿子来,他竟是护送了冯师爷回家。
  看到这架势,送到门口的黄七老爷不禁轻轻吸了一口气,暗想冯师爷虽只不过一个举人功名,可这断头的仕途若有人扶助,说不定还能再进一步。而郭亥阳在坐了轿子回府衙时,也忍不住对同车的心腹师爷感慨道:“都已经考了进士当了官,还能把当年教谕当成老师一般毕恭毕敬,甚至还真能听进那种教训话的人,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要不是这位冯先生,就因为贺子岳那嘴上没个把门的,今天这位小汪巡按非得让大家下不来台不可。”
  贺子岳却沉着脸回到县衙之后就借故挑错,生了好一阵子闷气,甚至寻思着等汪孚林一走,就拿冯师爷出气,但终究还是颓然作罢。今天汪孚林当众这么抬高冯师爷,不说郭亥阳等官员,就是黄七老爷,也一定会殷勤关照。最重要的是,如果汪孚林真的因为先前之功而受到拔擢重用,他原本只是言语得罪,要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那就是真正得罪了!
  而冯家那边,这会儿正因为一大帮客人的来临而鸡飞狗跳。上次汪孚林来时,因为特意说过保密,冯师爷就没为其引见家里的两个儿子,而如今汪孚林带着大队护卫送了醉酒的冯师爷回来,这架势就不一样了。因为冯师爷赋闲在家并非一两天,两个儿子却连秀才功名都没考上,家境自是平平,如今堂堂巡按御史亲自送了人回来,又是一口一个老师,冯家人甭提多骇然了。
  灌下醒酒汤后,冯师爷终于渐渐清醒过来,但在意识到自己回家之后的第一件事,他就是把闲杂人等都轰了出去,只留下了汪孚林,却是哭笑不得地说道:“你总不成今日这费尽周折一场戏,全都是为了我这个早已绝了官路仕途之念的老家伙?”
  “确实是为了老师。”汪孚林很自然地又叫出了这个称呼,见冯师爷额头青筋都快起来了,他便不再开玩笑,而是非常认真地说道,“毕竟,之前劳烦冯师爷担惊受怕,绷紧神经准备接应我,最终我却安然无恙,总不能对你一点补偿都没有。巡按御史向来是有举荐人才的职责,不这么张扬一下,我日后怎么举荐你?”
  冯师爷一下子愣住了。虽说有些心动,但想到自己早已两鬓双白,他就涩声说道:“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我一个都快到知天命之年的举人,统共只当过一任教谕,又没有多少成绩,不值得你为我浪费一次举荐贤才的机会。而且……”
  在犹豫了片刻之后,他有些难以启齿地说道:“我家中儿子正在全力攻读的时候,我也实在是不愿意再背井离乡了。”
  对于这样的顾虑,汪孚林点点头表示理解之后,这才沉声说道:“如果不想出仕,那我就不举荐冯师爷到其他地方去做官了。之前香山那位张教谕提过,县学教官不比其他职司,如若也非得要从外省征调,只会让这些教官生活困顿,不宜如此严苛。这样吧,我回头就上书建言此事,同时把那位周提学取士太过严苛的事情也讲一讲,免得广东堂堂天南重地,却被某些不着调的人遏制得秀才数量大减。”
  此话一出,冯师爷登时又惊又喜。他不做官,可还有不少熟人朋友正在外当教官,如果全都可以在广东省内,那可就比从前安稳太多了。而若是汪孚林肯建言,周康这种仗着首辅整饬学政疏,因而拼命收紧秀才录取率的提学大宗师,无疑会摆在世人目光焦点之下,如此能惠及广东多少读书人?
  好半晌,冯师爷才反应过来,满脸欣喜地说道:“如此好事,让我何以为报?”
  “那简单,冯老师和我一块去南澳岛,回头写几卷平寇志就行了。而且,冯老师忘了,我当初的第一个表字,还是你起的?”汪孚林随口玩笑了两句,可看到冯师爷竟是当真了,立刻义不容辞地点了点头,他不禁莞尔。
第七四二章
巧诈狐,荐贤才
  南澳岛北,白沙湾。
  这里原本只是一个的天然港湾,但现在一条船都没有,有的只是一连串几十个简易的窝棚。海盗之中的降军安置在一边,而俘虏则安置在另一边。因为汪孚林把之前给卢十三等死士赏格之外的另一笔钱,全都直接划给了漳潮副总兵晏继芳,用来安置这八百多号人,因此这些窝棚造得高大结实,每日伙食不说丰盛,两碗米饭,一碗蔬菜外加海鱼,总能让人混个半饱。也正因为如此,十来天下来,总算没有闹出太大的乱子来。
  当然,这也是因为杜茂德和吕光午,再加上卢十三等人,一直都与林阿凤麾下那些归降的海盗呆在一起的缘故。周遭还有数百兵马看守,失去了船只,又被收走兵器的海盗自然就如同没了牙齿的老虎,闹腾不出什么名堂来。至于林阿凤和林道乾,则是直接关进了南澳总兵府,秀珠也被晏继芳接了过去。毕竟,前者乃是朝廷全力缉拿的海盗头子,后者则是自称林道乾的女儿,虽说这名头是真是假还未必可知,但晏继芳还是决定谨慎一点。
  此时此刻,已经完全看不出半点书生样子的杜茂德大马金刀地坐在一口锅边,用勺子搅动着里头的东西。之前在外平窝了这么久,对于他以及大多数海盗来说,闻到鱼腥味就想吐,反倒是如今在南澳岛上能够吃到久违的米饭以及蔬菜,安抚了人心之外,他自己也松了一口气。他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发现四周还算妥当,正沉吟时,他就只听身边的吕光午低声问道:“这十几天,几百号人消耗的食物就是一个天大的数字,只怕支撑不了多久。”
  “如果吕公子担心的是这件事,那就尽可放心。之前汪爷从邱四海那里撬出了一注大财,价值过万,之前应该花费了一大笔招募勇士,还有那条船,剩下来的支应这几百号人吃吃喝喝,怎么也够支撑两三个月,现在这才十几天而已。”
  吕光午之前带着卢十三等人,全副精力都集中在弹压各种不服和冲突上,倒还是第一次听说此事。细细听过之后,他突然眉头一皱,若有所思地说道:“一万两银子放在东南,固然只算中等人家,但对于这些海盗来说却很不少了,那邱四海不应该是卷了之后,找个太平地方悄悄安居乐业做个富家翁更好?他一看就不像是如此死忠于林阿凤的人,就算被人用性命要挟,他招得也未免太快了。而且,海盗常常狡兔三窟,抓到人未必就代表缴获了他们藏的东西。”
  杜茂德不禁笑了:“吕公子简直比我都还要了解这些家伙。我何尝不是觉得邱四海招认太快?但广州城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我们不敢再耽搁,也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想办法撬开邱四海的嘴,看看他究竟还隐瞒了什么。不如我现在把人叫过来,吕公子你问问?”
  见吕光午一副百无聊赖解解乏也好的表情,杜茂德说做就做,立刻就亲自去把邱四海叫了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6/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