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4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3/716

  当然,在布告中,汉国这一方面的人肯定是处在受害者的地位,且有多么无辜就要描述得多么无辜,袭击他们的人该多么丧尽天良就该多么丧尽天良。
  舆论是怎么来的?不就是掌握“公示”来的吗?
  人们看多了“国民”“同袍”的字眼,再被官府引导着提问,若是那些事情发生在你们身上,等等的假设前提下,谁他母亲的愿意遭遇那样的事情。
  恐惧感有了,亲自关注事态的吕哲明白是时候激起国民的共仇敌忾之心了,开始引导舆论往报复的方向。
  当然了,在引导舆论之前,有一些事情是需要做的,那就是来保证黔首有危机感的同时,不能让黔首的生活水平遭受超出不可接受的范围,例如黔首的出产依然可以卖的出去,各个作坊的工作岗位也不能锐减得太过夸张。
  不过嘛,黔首的出产自然是不会有发生变动之前那么好的价钱,作坊的工作岗位也必然要进行锐减,不然什么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他们只会觉得那些发生的事情与自己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不会有一种在影响自己生活的切肤之痛。
  亲自操控的吕哲很清楚自己在玩火,但是他需要玩下去,若是现在不培养泛国民意识,以后想再培养还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机会。
  玩火要有限度,且说实话,吕哲并不认为让汉国的黔首异常痛恨列国有什么好处,毕竟列国是华夏文明体系,战争要是进行得顺利,汉军在开疆扩土之后那些土地上的黔首也必将成为同胞中的一员。
  汉国首次引导舆论,虽然有吕哲亲自把关,但是吕哲自己也就是个半调子,以现代的专业人士看来,其实一套方案看上去十分的幼稚,也就是只能“忽悠”那些“古代人”,现代任何一个有文化的人谁也不是那么好被糊弄。
  就是这么一套幼稚的方案,在汉国做来却是异常的成功,至少周边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变时,黔首们急了,他们“被”知道该怎么来应对,为受到伤害的同袍报仇是必然的,他们的损失也该由那些凶手来进行买单。
  什么群众游行、什么暴徒聚拢在他国使馆、什么恐怖袭击……那自然是不可能有的,有的只是一些乡老向县令(长)一级的官员提出困惑。
  既然咱们的人被欺负了,是不是该欺负回来?
  是不是将敌国打服了,咱们的东西价格会上涨,工作岗位也能得到增加?
  以上两个疑问还是比较温和的,真正受到切肤之痛的商贾阶层就比较残暴了,他们用各式各样的渠道向官府请愿,显白地叫嚣发动战争,若是军方缺少财帛、粮秣等等什么东西,商贾们就算是倾家荡产也会支持,一定要发动战争灭掉那些发动袭击的敌国——“敌国”这两个字,他们是咬着牙说出来的。
  可不是嘛,真正受到损失的是商贾,他们非常害怕以后行商会再遭受那样的祸事,那么当然期盼军方能够用最凶残的举动进行报复,好让谁谁谁以后想那么干的时候有点顾忌。
  让吕哲有点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了,纸张已经发明出来了对不对,官府虽然没有发行什么报纸只是以告示这种方式在进行“公示”,但是那些商贾中出了聪明人,他们不计成本地手写纸张,以街头发小广告的模式在派发“报复宣传”。
  果然是有需要就会有“发明”啊……
第0636章
责任与义务(上)
  有史以来还没有任何统治者为了商人发动过战争,从来都没有,因为汉国的商贾知道战区有商旅被袭击,无论是有官方挂钩或者没有。
  吕哲很重视汉国的商业,也没有禁止贵族或官员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经商,但是那又怎么样呢?经过田氏代齐和吕不韦的奇货可居之后,商人一直被统治者所忌惮,他们的选择都是沉默地计算损失。
  商贾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统治阶层将秦与齐、燕、赵交战区商旅被袭的消息以官方形式张贴了出来。一些商人隐晦地问过某些贵族或官员,是不是他们推动才会发生布告张贴的事情。贵族和官员给出的答案都相同,他们根本没有推动过,甚至没有与国家的统治者进行过任何与商旅被袭有关的话题。
  那么是汉国的统治者汉王吕哲在关注咯!各个商会开始活络了起来,他们请求贵族和官员试探汉王的口风,战区内的损失能不能以某种形式弥补回来?
  吕哲被某个谁拐弯抹角地试探时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这些人也并非国家的统治核心才会这么拐弯抹角试探,毕竟核心层在商旅出事后已经被召唤过来进行过商讨。
  泛国民意识很重要,黔首需要被引导,但是很明显国家引导之后黔首都表现得太温和了,完全就没有身为霸主国国民该有的霸气和骄傲,那并不是吕哲所想看见的。
  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强硬也就是一代人的事情,包括一代执政阶层的强硬也维持不了多久。霸主国就该有霸主的气势,那就是甭管事情发生德是否合理,只要求那件事情是不是需要,一旦需要就拿出强者的气势,错的也变成对的,如果对方不同意自己是正确的,那就打到他认为错的就是对的为止。
  霸主气势需要培养,只有一个国家的黔首打从心底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个强国,那才算成功。
  觉得自己国家强大的人,那么必然是认同这个国家,由此也就产生了泛国民意识,明白他亦是国家的一员,国家发生了什么事的时候才能巴望着这个人能出点力。
  现在是战争的时代,吕哲需要的是有扩张意识的国民。
  现在是扩张的时代,吕哲需要的是一帮闻战而喜的子民。
  现在是需要铁与火的时代,吕哲无比渴望自己统治的国家,她土地上的人拥有强烈的好战性和侵入性。
  事实上,只有从统治者到国家最基础的民众都那样,在战争中才有足够的坚韧性,扩张的欲望才会足够强,他们脚下的土地才会逐渐变大,让普天之下的土地全部都归于他们所有。
  唯有偏执狂才能成功,也唯有疯狂的统治者才能干出丰功伟业。有多么偏执就该获得怎么样的成功,也唯有最为疯狂的统治者才能将国家的疆域变得无比广阔。
  华夏从来都不缺人,亦是不缺能征善战之士,唯一缺少得就是执着于疯狂扩张的统治者。吕哲衷心的希望自己就是那个疯狂的人,在有生之年让自己的士卒的军靴踏足所有能踏足的土地,给那些土地上的土著带去死亡,为国家收获土地与资源。而想要做到这一切,他需要一批自认为国家一员的子民,需要一帮由拥有狂热好战性和侵略性十足的人组成的军队。
  黔首的报复心太低了,大部分人的眼睛只盯着脚下的一亩三分田,说明他们还没有从国家对外侵略中获得足够的好处。
  吕哲看到了一批在惊恐中渴望得到保护的群体,那就是一再被统治者所排斥的商贾,他们哪怕是想寻求保护都做得那么地小心翼翼和畏畏缩缩。
  商贾向国家纳税,那么国家自然有责任进行保护,这是被写进了国家律法的条例。任何一名有向国家交税的人都应该得到保护,不管他是农夫、工人、商人,吕哲记得自己一再强调过这些事情。
  看吧,一再由统治者强调都依然不被相信国家的军队会在谁受到伤害的时候讨取公道,吕哲感到很无奈。
  商人不敢站出来直直白白说“我是纳税人,我为国家的发展做到了义务和做出了贡献,现在我遭遇了什么样的事情,现在国家有尽国家责任的时刻”。他们缩着腰,驼着背,一脸的讨好,一脸的小心翼翼,看上去无比的献媚和猥琐,只想得到一个答案,那就是国家的统治者真的会为他们而进行一场战争吗?
  吕哲在接见商贾代表的时候,看到那些商人这般模样是什么心情呢?他是感到无奈的同时很想站起来走过去,然后一个又一个甩几个巴掌。
  话又说回来了,这些能进王宫的商贾哪个没有后台?但是他们要是被吕哲亲自扇巴掌,估计也是左脸被扇自己捧上右脸,还得问要不要再扇几下,等待吕哲爽了才会馅媚地说,若是吕哲觉得没必要或者麻烦就不用了,他们会继续忍耐下去。
  奇怪了,吕哲没记错的话,春秋战国的时候商贾一直是列国的座上客,要是豪商的话甚至会被列国的君王礼遇。而似乎不管是秦国、齐国、燕国、赵国,这些国家国内的商贾地位也不是太低,怎么汉国的这些商贾是这般模样?
  当吕哲看到某些商贾眼中的狡猾腻溜之后明白了,这群混蛋压根就是装出来的模样,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表示顺从。
  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吕哲在大多时候很忙,他没有过多空闲的时间用来演戏和瞎扯,他扫视一眼还在继续装样子的商贾,站起来没说一句话就离去,留下的是一帮不知道不知所措的商贾。
  装过头了?当商贾们在面面相觑的时候,燕彼和陆贾出现了。
  陆贾捧着一大叠的纸张,燕彼则是两手空空,他们才是今天这场戏的正副主角,至于大戏该怎么开唱完全取决于商贾们这些甲乙丙丁等配角有没有足够的胆气。
  汉军不日即将北上,第一批开战的列国会是齐、燕、赵三国,但是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即汉王吕哲虽然有保护每一个纳税人的责任,但是该报复到什么程度,受到损失的商贾能不能得到补偿,甚至是得到的利益远比补偿的多十倍、百倍完全看商贾自己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什么!?原来汉国律法上明明白白写着会保护每一个纳税人的条例不是面子工程?商贾们再次一阵面面相觑。列国是尊重商贾,毕竟每个国家都懂得只有商贾能给自己运输来所缺的商品,但是列国从来都没有保护过商贾,甚至压根就别谈为商贾遭受损失而发动战争进行报复。他们听到汉王家臣和客卿陆贾代表汉王明确表达出来的意思,怎么能不感到惊讶?
  傻愣傻愣很久,胆大的商贾就问了,什么叫报复到多少程度,又该怎么得到补偿,同时又怎么做才能获得十倍、百倍的利益?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投资战争,不但购买来自国家的债券,还需要为战争进行造势。
  债券?战争债券?汉国似乎不缺钱吧!
  汉国当然不缺钱,不说两年大发战争财,扩张那么大疆域的后果就是获得了大量的铜矿,国家本来就有造钱的权力,怎么可能缺钱?
  陆贾口才很好,他解释什么叫国家发行的战争债券,无非就是一种能够获得利息的由国家卖单的一种信用息钱。由国民购买战争债券,然后在战后拿债券去获得红利,就是那么的简单。
  听着好像是在送钱?而似乎不止是针对商贾阶层,是谁想买都可以?听懂了但是没明白国家为什么要白白送钱的商贾又是迷糊又是迟疑。
  这个时候燕彼登场了,他很不客气地对商贾一阵劈头盖脸的狂批,叫嚣着那是主上在执行一套战争红利计划,说白了就是想让任何有胆量的人获得来自战争的好处,因为是新生事物,需要这些有头有脸的商贾做个开头,也帮忙向黔首宣传。
  更惊讶了,他们是知道汉王喜欢在对外战争胜利时全民大放送地又是发钱又是送礼物,听着是这次不再白白送了,想玩一套新花样变着法子送钱,那就是先对国家对外战争有信心进行投资,然后才有资格获得红利。
  开始计算,齐、燕、赵和秦打了两年半,一些道听途说上表明列国军队虽然多但是战斗力实在不怎么样,一直被少于自己起码三倍的秦军按在地上打得满地找牙。汉军的前身和秦军屡次交战都获得胜利,齐、燕、赵又与秦打了那么久也该是疲劳之师,另外就是汉国这边肯定是要卡断商路,汉国对齐、燕、赵开战过程不知道怎么样,但是最终结果肯定是稳赢不输。那么……肯定就是统治者在白送钱,凭什么不投资这场战争啊!
  至于什么宣传战争?他们本来就巴不得汉国对袭击商贾的国家开战来出口恶气,也想博得来自黔首的同情,这么件事情得到统治者的鼓励,那肯定是带着喜悦的心情要大干特干。
  问题是……他们就是想破脑袋壳都没搞明白吕哲这么做的原因。
第0637章
责任与义务(下)
  没什么太过特殊的原因,吕哲是发现自己之前的作为错得离谱,对外战争获得胜利是该分润黔首好处,但是白送而得来的好处黔首虽然欣喜,但是欣喜之后该干么继续干么,并没有太大的触动。
  说白了吧,对外战争获得胜利固然可喜,统治者因为战争获得胜利发钱送物也大家都开心,但是对战争所带来的好处就是平白得来的,压根就没有什么太大的触动。
  这与种田是同一种道理,正因农夫播种之后时时刻刻关心苗的成长,投入了心与力,他们才会在收割的时候充满热情。
  没有付出,得到了也就是得到了;有所付出,该到收获季节的时候才会出自内心的喜悦。
  吕哲察觉自己的错失还不算太晚,既然是领悟出来了自然是要改,总比知道什么错了还为了面子死不悔改来得好,不是吗?他想到了现代的战争债券,虽然在公元前搞出这玩意太有违和感了,也不知道自己所领导下的政权有没有那样的信用去搞什么战争债券,但是试一试总不会掉块肉。
  战争债券是吕哲想出来让各阶层不在战场却参与战争的方法之一,第一个实验对象就是那些天性贪婪的商贾。
  商贾阶层现在的社会地位不低,但是因为田氏和吕氏干了那些事情在前,统治者忌惮之下不再为他们提供保护,此后他们就没有多少安全感。
  为了抱大腿,商贾并不介意赌一次,对于他们这个阶层来说财帛自然重要,但是拿出一些积蓄卖统治者一个好,就此抱上一个愿意为他们发动战争的统治者显得更加重要。
  吕哲所发的战争债券数额不是太多,也就是三千万个半两罢了。而他似乎估计错了商贾阶层的决心,三千万的数额竟是还送走出宫城就被那些被召唤而来的商人吃光了。
  购买战争债券的商贾有自己的理由,不说他们连倾家荡产为汉王出资已充军资的话都喊出来了,能混到大商贾的商人也不会是没脑子的蠢货。他们心里很清楚汉对齐、燕、赵开战或许会有波折,但是最终获得胜利的必将是为出兵北上准备了三年的汉军,买债券既能卖统治者一个好,也是稳赚不赔的一件事情嘛。
  什么?汉王用一堆纸诓骗三千万半两?是白痴才会这么想吧!汉国初立,正是保证国家信用的时候,毛病了才会因为一时的暴利让国家信用破产呢。更重要的是……汉国不缺财帛,没必要去诓骗谁,这点他们清楚得很。
  商贾们出宫各自回去,他们本身就是各个商会的代表,回去之后肯定是要召集众人给个结果,一一述说宫中见闻之余,谈到了战争债券的事情。
  还是那句话,能挣下一大份家业的人不会是傻瓜,别人所能理解的事情,哪怕反应迟钝看别人的脸色再细想一下也总该是能回过神来。那么没买到的人立刻急了,他们询问那玩意还有没有?
  吕哲得知三千万数额还没出宫城就卖光也是在发愁,他整出战争债券可不是为了卷钱,相反是变着法子想让全民参与,让治下的一些人与这场会发生在北方的战事发生互动,那些一见有利可图的商贾一下子全包圆了,若是在缺钱情况下自然是令人欣喜,但是现在反而是一件麻烦事。
  本来吕哲就没想到那些商贾会经过短暂的思考就全包了,因此也没有提醒燕彼和陆贾什么事项。他楞完神后纳闷地说:“再增加七千万,其中一千万针对商贾阶层,五千五百万针对贵族和官员,五百万提供黔首。贵族、官员、商贾限制购买上限,黔首不用。该是多少上限,由执政府来操作。”
  一下子将三千万数额卖出去的燕彼和陆贾本来是很开心的,他们一见自己的君王似乎犯愁有点不明白,由燕彼问:“主上,我们卖这个东西不是为了从他们手里掏钱吗?这样一来不是卖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孤又不是卖了不准备兑现,三千万数额需要兑现出去三千三百万,一亿数额要兑现出去一亿一千万!”吕哲突然感觉自己有点牙疼,现代战争哪怕再怎么缺钱也不过是百分之五的利息,他败家子一样的拿出百分之十的利息本身就是担心新鲜玩意玩不动,没想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3/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